黄元御生平
黄元御《四圣心源》之地魄汤
阴虚⼈以腰为界,腰上为天,腰下为地,故腰上为阳,腰下为阴。
阴产于阳,在阳中称之为阴根。
易经中离为肾,肾为⼆阳⼀阴,此中的阴⽓为称为阴根。
胃⽓的沉降带动⼼阳下降使肺⾦,肾⽔得以收藏,称为浊阴不逆,也称之为阳降⽽化阴,也为阴根下潜。
胃为戊⼟,如果戊⼟不降,浊阴⽆法从右⾃上⽽下降,则肺⾦,肾⽔则⽆阴可藏。
君⽕为⼼⽕,相⽕为⼼包⽕,阳⽓⽆法下降则使君相⼆⽕上炎,⼼液消耗,称为上热⽽阴虚。
也就是说:阴虚是肺⾦,肾⽔得不到⼼阳,叫阴虚。
虚:得不到物质以充实则称之为虚。
治阴虚就是降肺胃以使肺⾦,肾⽔得以收藏。
治阴虚⽅为地魄汤⽅剂组成:⽢草2钱(炙)半夏3钱(制)麦冬3钱(去⼼)芍药3钱五味⼦1钱(研)元参3钱牡蛎3钱(煅,研)⽅药⽐例:2:3:3:3:1:3:3⽅剂解释:麦冬加芍药:双清君相之⽕。
半夏加五味⼦:降摄肺胃之逆。
元参:清⾦益⽔牡蛎:敛神藏精⽢草:培⼟⽅剂功效:陪阴精之原,补阴之法。
⽅剂加减:热伤肺⽓,不能化⽔,加⼈参,黄芪。
黄元御学术思想重视中⽓,扶阳抑阴。
清浊之间,是谓中⽓,中⽓者,所谓⼟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变化和万事万物⽣化的根本。
在⼈体,中⽓即脾胃之⽓,是⼈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助收藏,不可滥⽤滋阴降⽕之剂,⽅⽤地魄汤:⽢草、半夏、麦冬、芍药、五味⼦、元参、牡蛎。
2、阳虚的治疗:不仅要温肾助阳,更要健脾升阳,⽅⽤天魂汤:⽢草、桂枝、茯苓、⼲姜、⼈参、附⼦。
3、⽓病的治疗:⼈体之⽓,肝左升⽽肺右降,中⽓为升降之枢轴。
肝⽓郁结之源,在于脾之不升;肺⽓上逆之因,源于胃⽓不降。
⽓滞于右胁及胸膈者,降胃泻肺,⽅⽤下⽓汤:⽢草、半夏、五味⼦、茯苓、杏仁、贝母、芍药、橘⽪。
⽓滞于左胁及脐腹者,治宜升补肝脾,⽅⽤达郁汤:桂枝、鳖甲、⽢草、茯苓、⼲姜、砂仁。
4、⾎病的治疗:⾎瘀之标在肝,之本则在于脾⼟之滞陷不升,宜温中健脾,活⾎化瘀,⽅⽤破瘀⾎汤:⽢草、茯苓、丹⽪、桂枝、丹参、桃仁、⼲姜、⾸乌。
黄元御
黃元御由於受到良好的家塾啟蒙教育,童年時,便進入西巖山前的養志書院讀書。這個書院原為逄萌祠故址。老師常用逄萌掛冠的忠君保國故事來教育學生。尤其是書院東鄰黃福墓,黃福「公而忘私,國而忘家,不為利回,不為害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是啟發教育學生刻苦讀書,以展宏志的生動教材。黃元御原來從父親那裡,聽到了許多有關黃福「生榮死哀」的悲壯故事,現在又常學習老師選輯的有關黃福的文章,使他對黃福創辟的豐功偉業有了更深的理解。
http://www.kube.hk/stephen/?p=628
黃元御傳
黃元御傳(清代名醫黃元御)
黃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昌邑縣人,清代乾隆間名醫。他醫德高尚,以「良相之心為良醫」;醫術精湛,「所治危症有神效”。初時,在民間已享有「南藏北黃」聲譽。後來,因其治疾能覆杯而愈,遂蜚聲江淮與京都間。清高宗御賜「妙悟岐黃」匾額,懸太醫院門首。他終生精研醫學,著述宏富。《清史稿》記,他「因庸醫誤藥損目,發憤學醫,於《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玉函經》皆有註釋,凡數十萬言。」實現了他「以良醫濟世」,「鑿先聖未雕之璞,探千秋永墜之奇」,「繼古聖之匡維」,「回蒼生之顛沛」的宏願。醫學界稱其學術思想,「奧析天人,妙燭幽隱,自越人、仲景而後,罕有其倫」,成為祖國醫學發展史上,對經典醫著「長沙而後,一火薪傳」的「一代醫宗」。
医家一代宗师——黄元御
医家⼀代宗师——黄元御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源》。
这是⼀本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直到背诵的书。
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的极少数医家之⼀,其妙悟岐黄,临证如神。
黄元御勤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量的医学著作,实在是后世苍⽣之福。
黄元御(1705~1758),名⽟璐,字元御,⼀字坤载,号研农,别号⽟楸⼦。
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代宗师”。
在昌⾢市黄家新郭村⼀派钢筋混泥⼟建筑拔地⽽起的环境下,却有⼀处占地10亩左右的清静之地,四⾯围墙将其与外⾯喧扰的世界隔开。
在这⽚净⼟中,长眠着明代名⾂黄福及其族⼈。
作为黄福的⼗⼀世孙,黄元御更为现代医学家提上案⼏。
黄元御作为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代宗师”。
⽣于书⾹门第11⽇上午,在昌⾢市档案局⼯作⼈员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城郊的黄家新郭村。
远远地便发现,在⼲净整洁的街巷上矗⽴着⼀处占地10亩左右、四⾯修筑了围墙的场院。
围墙上书写着黄⽒家族的⽣平事迹,引来部分路过市民驻⾜观看。
昌⾢市档案局⼯作⼈员告诉记者,这就是黄福的御葬墓。
因墓园看护⼈不在家,⼀把铁将军将记者⼀⾏阻挡于门外。
登⾼远望,透过围墙发现,墓园中竖⽴着⼀组汉⽩⽟⽯⼈⽯兽。
据当地村民说,直⾄现在,每年都有很多⼈前来拜谒。
⽽在墓园的东侧和南侧都是正在施⼯的房地产开发。
昌⾢市档案局⼯作⼈员告诉记者,当地村民对墓园的保护⾮常注重,不允许对其有半点的损害。
⽣于⼀个世代簪缨的书⾹门第,1705年出⽣的黄元御⾃幼便深受家学影响。
少年时代,黄元御的⽗亲就为他邀请到侨寓昌⾢的名儒于⼦遽先⽣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希望他能够登科⼊仕,光耀门庭。
黄元御也将“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天下”作为座右铭,希望效仿其先祖黄福,在未来能够做出⼀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不该遗忘的神医,黄元御
不该遗忘的神医,黄元御中医到底有多少没有被人发现的秘密,没有人知道。
但是,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发现某地有个民间中医,可能没有什么学历,只是祖上传下来这么一手绝技,通常是别的不怎么会治疗,就治疗这一种病,那可真是药到病除,凭这手绝活儿,就享誉乡里,方圆百十里地的,只要有这个病,就来找他,准没错儿。
这就是所谓的秘方。
这种秘方,通常是非常神秘的,只是父子相传,别人永远无从知晓。
如果儿子没有行医,那么这个方子也就从此绝了,永远消失。
很多人都觉得此事可惜。
在中医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医家,他一生创立了很多方子,遗憾的是,他的学问却快要绝了,和我说过的秘方一样。
这位医家绝对是位高人,您想想,他给乾隆皇帝当过御医,这绝对是高人中的高人啊。
但是,非常遗憾,现在问问学中医的,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所创立的方子了,也几乎很少有人了解他了。
一代高人,似乎马上就要消失在滚滚的黄沙中了。
这位高人,就是黄元御。
那么,他留下的药方有用吗?这些方子的效果到底如何呢?这么跟您说吧,黄元御有个传人,叫麻瑞亭,麻老生前在西安行医,活了94岁,1997年去世。
麻老从黄元御写的《四圣心源》这本书里,只拿出了一个方子,叫“下气汤”,他这一辈子,就用一个下气汤,来回加减,就治了一辈子的病,而且疗效极好,享誉四方,活人无数。
您该晕了,不会吧,就用了一个方子,就成为了一方名医,难道这世上真的有此等宝书?没错儿,此事千真万确,但是遗憾的是,知道这书是宝书的人却不多了。
问问中医院校的学生,提起黄元御,恐怕他们都会茫然不知所问的。
那么多救人的经验,似乎即将湮没在历史的迷茫之中。
您一定极端地好奇了,这位黄元御,到底是一个什么人?他的医方为什么那么有效呢?他的学问,到底会不会失传呢?下面,让我来给各位讲述黄元御的故事吧。
黄元御,不该被遗忘的神医(一)引子看周星驰的电影《功夫》的时候,我被片子里小孩子的经历给吸引住了:一个小孩子,在街上碰到了个衣衫褴褛的人,此人向他推荐若干本书,有本书的名字叫《如来神掌》……这个经历很有趣,我在写黄元御的故事之前,突然想起了我是怎么了解黄元御的,和这个故事还真有点儿类似。
8黄元御中气升降理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阳虚》
2.3、阳衰土湿水寒是致病之源
黄元御将阳衰、土湿、水寒作为一切外感杂病 发生的主要根源: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 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 莫不由此”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中气》
• “人身十二脏腑之经气,行于身之上下左右, 左升右降,如轮一般。中气在人身胸之下 脐之上,居中枢之地,如轮之轴一般。中 轴左旋右转,轮即左升右降。”
——彭氏把中气四维轴轮互运成圆运动理论 进一步发展为:中气如轴,脏腑之经气如 轮,中气与经气轴轮互运成圆运动。
《四圣心源》的理论在脾胃 升降理论的应用
1.2、注重中气,强调气机升降
黄元御对阴阳学说的理解重在“气化”层面
黄氏认为:中气为阴阳五行之本,而阴阳五行又 是万物生化之源。他提出的中气升降论秉承《内 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理论,视人为一 “器”。以升降为机,出入为用。“枢轴运动, 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 ——《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阴阳变化》)
四、临证用药多崇阳温补,喜用甘草、 干姜、桂枝、茯苓与半夏
《四圣心源》中载方140首,其中107首方有甘草, 78首方有茯苓,70首方有桂枝,39首方有干姜, 32首方有半夏。
黄元御注重阳气,崇阳温补,突出的是阳气 “动”的特点。认为阳气的周流非常重要,临证不 以大热之品纯补,而是强调运化阳气,阳气化则不 壅,故能温煦振奋、行气利水,发挥其生理功能。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 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的个人简介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的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的个人简介黄元御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括其一生。
一代名医黄元御:一个移山填海的神奇药方
(一)民国年间,有人把黄元御的书集合起来出版,合集的名字叫《黄氏医书十一种》,序言里把黄元御列为继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之后的中医第五人。
黄帝和岐伯就是《黄帝内经》的两位主角,是中医的老祖宗,张仲景是汉朝人,号称“医圣”,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伤寒杂病论》,简称《伤寒论》。
《伤寒论》和《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教科书。
医圣张仲景,很多老百姓也是知道的,唯独秦越人,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这位秦越人先生有个外号,叫扁鹊。
这四个人列出来,都是中医里面不可超越的神话人物。
黄元御可以跟他们并列在一起,排第五,可见民国的中医界对他的评价有多高了。
在黄元御的时代,讲究的是“学而优则仕”,医学是杂学,哪怕当了医官,也不是正常的官,没什么权力,有权力的官和没有权力的官是不一样的。
本来他也可以通过科举当官的,但是吃了一个庸医的亏,造成了身体残疾,当官的前途也一下子毁了。
在他当了御医以后,看到瞧不起他的官员,自然心理有些不平衡。
他尤其痛恨庸医,而他身边的医生都是庸医。
黄元御的这种心态,在他的著作当中会表现出来,比方说他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所有的疾病,看上去是内感外伤,变化无穷,但是它的根源不过是六气,六气搞明白了,就什么病都治得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方法是很精微的。
自张仲景以后,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没有人知道了。
(二)这里面他说到的六气,就是中医经常说的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热。
在黄元御的著作当中,几乎每次说到一个观点的时候都会顺带着,说别人都是庸医,所以黄元御在同行中的名声非常不好。
勉强在太医院呆了半年后,就辞官回家了,先是回了老家山东昌邑。
因为当了官,现在忽然又把官丢了,回到老家以后就会有人笑话他。
黄元御有点自卑,还疑神疑鬼,所以只在家呆了半年,就又一次出门了,一方面是躲避这个环境,另一方面是游历,增加见识。
这次他往南走,去了扬州,找一个表哥,也是担心他的病情。
两年前,黄元御号脉,告诉表哥,两年后你的背上将会生一个疮,无药可治,但有个办法可以把疮挪一下位置。
清代名医--黄元御
清代名医--黄元御展开全文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1705)九月,卒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九月。
山东省昌邑市人,清代著名医家。
在注疏经典方面,著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在阐发经旨方面,著有《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说意》;在融汇创新方面,著有《四圣心源》;在本草方面,著有《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黄元御医学理论的要点是:立中气,升降立论;重阳气,扶阳抑阴,其论“中气升降,是生阴阳”,继推“四维”以全机变;论病皆从中气升降立论,认为“百病之源,源于阳衰土湿”,故应泻水补火,扶阳以抑阴;崇尚补火建中,温阳补土。
从医经历雍正十二年甲寅( 1734)八月,正当黄元御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不幸偶染目疾。
又因庸医误治,致使左目失明。
这段人生旅途上的重大挫折,在他的著作中屡有记述。
首先见于《素灵微蕴》,此书《序意》开头便说道:“玉楸先生,宰思捐虑,气漠神融,清耳而听,明目而视。
既遭庸医之祸,乃喟然太息,仰榱而叹日:是余之罪也。
夫昔杜子夏、殷仲堪辈,祸剧折肱,而未尝游思医事,后之病者,不能遁天之刑也。
”此书的《杝元赋》里又说:¨乃偶撄末疾,见误庸医,夷然太息。
”此书卷四《目病解》中,黄元御还以自己的目病治疗过程为例,用“医案”方式,写出了这段被“庸医损目”的经过。
文中记道:‘‘玉楸子中外条固,夙无苛殃。
甲寅八月,时年三十,左目红涩。
三日后白睛如血,周外肿起,渐裹黑珠。
口干不饮,并无上热烦渴之证。
延一医诊之,高冠严色,口沫泉涌,以为大肠之火,用大黄、黄连下之,不泄。
又以重剂下之,微泄,不愈。
乃意外有风寒,用滚茶一盆,覆衣熏蒸,汗流至踵,不愈。
有老妪善针,轻刺白珠,出浊血数十滴如胶,红肿消退,颇觉清朗。
前医犹谓风火不尽,饮以风燥苦寒数十剂,渐有飞白拂上,如轻雾蒙笼。
伊谓恐薄翳渐长,乃用所谓孙真人秘方,名揭障丹,一派辛寒,日服二次。
【黄元御、麻瑞亭:下气汤】
【黄元御、麻瑞亭:下气汤】黄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路,字元御,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
《四库全书》收录黄氏医籍十一部,计一百零一卷,近二百万字。
近年来其医学著作受到重视,学术思想与经验亦得到传播与应用。
其中《四圣心源》一书,最受青睐。
麻瑞亭(1903年~1997年),山东安丘人,曾任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麻瑞亭弱冠之年,卒遭时疫,病至危笃。
幸得黄元御四传弟子舅祖李鼎臣精心救治,方得脱险。
由此拜舅祖为师,弃文习医。
李鼎臣三世为医,均宗黄元御之学,对《四圣心源》之下气汤运用自如。
麻瑞亭把脉看病六十余年,对下气汤体验尤深,将其灵活化裁,用于内伤杂病及疑难重症的治疗,屡显奇效。
【一脉相承】下气汤出自《四圣心源·气滞篇》。
方药组成为:甘草二钱、半夏三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杏仁三钱、贝母二钱、芍药二钱、橘皮二钱,共计八味,主治“滞在胸膈右肋者”。
此方看似平淡无奇,所治范围也仅言“胸膈右肋”,但仔细思忖,此“滞”乃由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所致,“肺气不降之原,则生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
”(《四圣心源·气滞篇》)故其方(下气汤)应为调理中焦气机之用。
人体之气机若能升清降浊,廓清三焦,何病之有!李鼎臣推崇并善用下气汤治疗内伤杂病及疑难重症,这对麻瑞亭影响匪浅,麻瑞亭则继承之,应用之,发挥之,他在《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点校后记》中说:“得以潜心复习四圣典籍,先师医术,历代医哲名著。
并进一步探索业师三代精研之下气汤,施于临床,化裁治疗急危重症,绝大部分内伤杂病,及妇科、儿科诸证,均感得心应手,疗效颇佳。
”此段文字说明,看似平淡的下气汤到了名医手里,竟然变成了可以起死回生、挽救沉疴的良方。
每读于此,颇受启迪,随之对《四圣心源》进行了细致学习,并将下气汤应用于临床,虽未完全掌握,但委实拓宽了思路,增长了知识。
【立方旨意】黄氏在《四圣心源》一书中,多次讲述阴阳五行的升降秩序,他在“天人解”中说道:“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
关于黄元御先生的民间传说
关于黄元御先生的民间传说关于黄元御先生的民间传说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公元1705年)九月,卒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公元1758年)九月,享年五十四岁。
其传世医学类著作有——《素问悬解》十三卷,《灵枢悬解》九卷,,《难经悬解》二卷,《伤寒悬解》十四卷,《金匮悬解》二十二卷,《伤寒说意》十卷,《四圣心源》十卷,《四圣悬枢》五卷,《素灵微蕴》四卷,《长沙药解(凡162味)》四卷,《玉楸药解(凡291味)》八卷,共计十一部一百零一卷。
一,授御医”及“乾隆帝赐匾额”之事,传说如下。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黄元御行医北京,适遇乾隆皇帝病重。
太医院与京城名医多方调治无效,帝疴渐沉,百医束手无策。
当时,宫中有一太监为昌邑玉皇庙村人,深知元御医术高超,便向朝廷推荐,诏进时黄氏辞曰:“敝乃草民,不懂军臣大礼,恐万岁见责,有欺君之罪。
”乾隆帝传谕:“免恕一切,至宫廷时对朕面只行叩首之礼。
”并令侍官带奉银及绫罗缎匹为礼,再诏黄氏进宫。
黄氏辞曰:“无功不受禄,敝乃布衣之士,岂敢接受。
”帝怒,再赐以五品顶戴,按品赐银,再次传进。
黄氏见再难推委,遂入宫。
乾隆欲试其医术高低,故虚设一帐,令宫女卧其内,只露一手于帐外,让元御诊脉。
诊毕退出,侍官请处方,元御道:“龙体凤脉,无药可医,恐不久于人世。
”侍官回奏,乾隆闻言心悦诚服,乃知其为良医,即令御诊,诊后帝问:“朕得何病,应用何方治疗?”元御道:“万岁小恙,乃七分药毒三分病,须先进两帖去药毒,继服一帖治所病。
”帝允诺,按方配服,病豁然而愈。
乾隆帝大喜,赐以重金,元御皆坚辞不受,说:“吾非为官为钱,愿为社稷治病救人”。
皇帝便命他入太医院为御医,并赐其楸木棋盘、玉石棋子一副,常与对弈,遂号玉楸子。
乾隆十六年二月,乾隆帝南巡,黄元御奉诏侍从,随驾武林(杭州),治途为人治病屡验,著方调药皆神效。
皇帝感其学识,亲书御匾“妙悟歧黄”,悬于太医院门首。
黄元御的故事
黄元御的故事一、背景介绍黄元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将领,被誉为“军事奇才”。
他生于西晋末年,死于东晋初年,是这一时期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
黄元御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战争史故事,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军事智慧和军事策略的经典。
二、黄元御的成长历程2.1 家族背景黄元御出生在一个世代从军的军人世家中,他父亲是一位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将领。
从小,黄元御就被熏陶在军事氛围中,他耳濡目染,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2.2 学习经历黄元御在学业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超群的智慧和才能。
他师从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在这位导师的悉心教导下,黄元御学到了许多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经历历次战争黄元御在历次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善于分析战场形势,制定有效的战略,以少胜多。
在一次次的战役中,黄元御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聪明才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4 崛起为一方霸主黄元御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和谋略,逐渐崛起为一方霸主。
他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征服了许多敌对势力,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黄元御的威名远扬,不少人都心悦诚服地称他为“军事奇才”。
三、黄元御的军事智慧3.1 策略与计谋黄元御在作战中善于制定策略和采取计谋,往往能够以一敌十,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并斩首敌人的战斗力。
他精通兵法、战略和战术,懂得如何运用各种兵种和兵器进行作战。
3.2 精于用兵黄元御善于运用兵员和兵器,他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配军队,并且善于使用兵器的特点和优势。
他的军队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战术部署和战斗指挥上有着超凡的能力。
3.3 善于伪装和变化黄元御擅长伪装和变化,他能够通过虚张声势和出其不意的行动,打乱敌人的部署并给予他们重创。
他经常使用奇特的战术手段来迷惑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3.4 重视军事纪律黄元御注重军事纪律,他对部下要求严格,但也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由。
黄元御注重士兵的训练和装备,他相信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名医黄元御与《黄氏医书十一种》
第第总期 73第 卷期 7 l
20 0九年 三月 ・ 己丑年
曩 冀
一 薯
警 l 毕 山;潍坊枣| 协 姿 哿 、 政
、
薯
关 键词 :黄元御 ;名 医 ;《 氏医书十 一种 》 黄
di O 99 .s. 7-7 920 . . 8 o:I . 60i n1 227 . 9 3 5 3 s 6 0 00 文章 编号 : 17 —7 9( 09 0 .180 622 7 20 )一30 5—3
黄元御先生生平: 黄元御 (7 5 7 8 名玉路, 10  ̄15 ) 字元 御 ,一字坤载 , 研农 ,别 号玉楸 子 。出生在 “ 号 东 莱都 昌”即现在 山东省潍坊市辖 内昌邑市都 昌街道办 , 事处黄家辛戈村。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九月十八 日 申时,卒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九月十七 曰戌时。享年 五十 四岁 。清代 乾隆 年 间著 名 医学家 。 黄元御出身于书香门第 , 其祖父黄运 贞, 廪贡生, 候 补训 导 ;其 父黄钟 , 邑痒生 ;兄德 润 、德淳 ,为增 生、监生。其堂兄黄德静,为增生。元御素有才华, 聪 明过人 ,且 勤奋好 学 ,“ 诸子 百家 书籍 ,过 目冰消 , 入耳瓦解 ” 。加之 受其 家庭熏 陶 ,故幼 时 “ 常欲 奋 志青三十 岁 时 , 不幸 患 目疾被 庸 医所 误 ,左眼 失 明 。清代 科制 ,五官 不正 ,均不 仕禄 。无奈之 下 ,只好 “ 弃试 帖 ” 委 ,告别 仕途 。悲天 怜人 ,而 致力 于 “ 岐黄 之术 ” 。并发愤 日 : ” 不 能为名相济 世 , 当为 名 医济 人 ” 亦 。为实现 这一 高远 目标 ,他 克服损 目及 “ 中虚 ”等 困难 ,从 头做起 , 自 此“ 抱杜 钦 、褚照 ( 眇一 目之 古代名 士) 均 之痛 ,…… 上 溯 岐黄 ,伏读 《 》《 ,识其 梗概 ,乃 悟 医源 ” 灵 素》 。进 而 “ 考镜 灵兰 之秘 ,讵 读 仲景 《 伤寒 》 。 以其 聪惠 的 ” 天 资 ,渊 博 的学识 ,加之 运用 从源 到流 、居高 临下 的 正确 习医方法 ,“ 赜索 奥 ,烛微 察隐 ” 探 ,未 几 即登入 中医药 学之 奥堂 ,致 “ 幽理 玄 言 ,往来 络释 ” ,医术 日 臻提 高 ,医名 因之大盛 。 黄元 御于乾 隆十五 年庚 午 (70 年 )四月 ,“ 15 北 游 帝城 ,考授 御 医” 。并 以其 精湛 的医 术 ,博得 乾隆 帝 青 睐 , 亲 题 ‘ 岐黄 ’ “ 妙悟 四字 匾额 , 挂 太医 院 门首 “ 悬 , 以示褒 奖 。乾 隆十 六年辛 未(7 1年 ) 月 ,乾隆 帝首 15 二 次南巡,黄氏即 “ 随驾武林 ( 今杭州市) 著方调药皆 ,
黄元御临床医案
黄元御临床医案1. 引言黄元御(150-219年),字元德,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医家。
他擅长临床医学,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黄元御的临床医案,展示他在医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2. 医案一:头痛病历患者:李某,女性,35岁。
主诉:头痛已有一周,每天持续数小时。
现病史:头痛呈阵发性,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正常。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黄元御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偏头痛。
他为患者开出了一剂中药方剂,并嘱咐患者按时服用。
此外,他还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访与结局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方剂,并遵循黄元御的建议。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的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消失了。
随访时,患者表示非常满意,并感谢黄元御对她的帮助。
3. 医案二:咳嗽病历患者:王某,男性,45岁。
主诉:咳嗽已有一个月,咳痰量较大。
现病史:咳嗽呈间断性发作,伴有黄色粘稠的痰液。
既往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肺部听诊有湿罗音。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黄元御诊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他为患者开出了一剂中药方剂,并建议患者坚持服用。
此外,他还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和烟雾等有害物质。
随访与结局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方剂,并遵循黄元御的建议。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咳嗽明显减轻,痰液也变得清稀。
肺部听诊时,湿罗音减少了。
随访时,患者表示感觉身体明显好转,并对黄元御表示感谢。
4. 医案三:消化不良病历患者:张某,女性,50岁。
主诉:饭后腹胀、恶心、嗳气等症状。
现病史:饭后常出现腹胀不适感,伴有恶心、嗳气等症状。
既往史:无特殊情况。
体格检查:腹部轻压疼痛。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黄元御怀疑该患者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
他为患者开出了一剂中药方剂,并建议患者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的食物。
随访与结局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方剂,并遵循黄元御的建议。
8黄元御中气升降理共27页文档
1.3、人体生理机能的运行模式 即脾胃升降机制:
➢ 前面提到的黄氏“一气周流”、“土枢四象”
的理论结构,演化气机“左升右降”机制来阐述 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变化。
➢ 《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精神》提到“培养中气, 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 则精密而神安矣”
二、病理观念上的基本理论
一生著作
•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 • 《难经悬解》、《伤寒悬解》、 • 《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 • 《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等11部专著。
《四圣心源》
全书分十卷。前四卷谈基础理论,后六卷谈具体疾病,包 括杂病,七窍、五官、外科疮疡、妇科经产等。
黄元御的学术特点: “天人合一,一气周流”
• “人身十二脏腑之经气,行于身之上下左右, 左升右降,如轮一般。中气在人身胸之下 脐之上,居中枢之地,如轮之轴一般。中 轴左旋右转,轮即左升右降。”
——彭氏把中气四维轴轮互运成圆运动理论 进一步发展为:中气如轴,脏腑之经气如 轮,中气与经气轴轮互运成圆运动。
《四圣心源》的理论在脾胃 升降理论的应用
➢ “百病之生,悉由土湿,是以多有痰证,而鼓胀、 噎膈、虚劳、吐衄、嗽喘、惊悸之家更甚。原 因土湿阳虚、气滞津凝” ——《四圣心源·卷五·杂
病解上》
➢ “己土之湿为本气,戊土之燥为子气,故胃家之 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太阴湿土》。
➢ “火为阳,而阳升于肝脾,脾陷而肝木不生…… 脾陷之根,因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水寒” 。
提出从本气为病的角度去认识疾病发生,创立“一气周流, 土枢四象”理论来阐述人体结构模式,用“左升右降”理 论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病机。 临床十分重视阳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对脾 胃升降理论在临床应用有更加独特认识。
清代御医黄元御
清代御医黄元御黄元御清代御医黄元御黄元御(1705一1758),清朝乾隆年间名医,名玉璐,字元御,另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省昌邑黄家辛戈人。
黄元御开始学习医术的时候,首先是从精心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继而研读《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内经》,扁鹊的《难经》等中医典籍。
黄元御的治学态度十分严谨,读书穷本溯源,不惜时间与心血,“杜门谢客,罄心渺虑……三载而悟”。
由于他善于学习知识和前人的经验,不仅能发微探幽,勤奋不倦,并且从不囫囵吞枣,拘泥于一孔之见,从而集众人之智,成一家之言,学问和知识日益精深和丰富起来。
经过几年的潜心奋斗,黄元御学医有成,开始了他行医的生涯。
黄元御一生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医术精湛,德医双馨,被人交口称赞,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黄元御成名之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御医。
关于他做御医的原因,乡贤碑文上有这样一段记载。
据民国十二年黄元御乡贤碑文记载,是因为乾隆年间诏修《四库全书》,因需校刊入选医籍,经考取入京的。
这个记载是错误的。
黄元御入值太医院是在乾隆十五年,前后约七年时间。
《四库全书》开馆纂修是在乾隆三十七年,此时黄元御已辞世14年了。
那么,黄元御是如何走进皇宫,当上太医的呢?乾隆十五年,皇帝得了重病,太医院多方调治无效,无奈之下,诏各省举荐天下名医。
适逢黄元御由江南至京城游历,经人举荐,入宫为乾隆治病。
他详加辨症,药到病除。
乾隆大喜之余,亲书御匾“妙悟岐黄”相赠,并赐黄元御为御医。
从此,黄元御开始了侍职太医院的生活。
侍职太医院的几年中,黄元御虽倍受赏识,但并不得意,宫廷里穷奢极欲,尔虞我诈的情景让黄元御充满了郁闷和压抑。
(同期声昌邑市博物馆业务科长王伟波:)由历史记载以及民间传说看,乾隆皇帝对黄元御很为赏识的,即在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南巡期间,还传谕黄元御伴驾赴杭州。
但太医这一职务,当时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每日奔忙于皇宫内院与达官贵人之门,忙忙碌碌,这种生活与黄元御精求医理,著书立说,济世救人的人生宗旨是相违背的。
黄元御学术思想简介
• 在治疗上应“泻水补火,抑阴扶阳,使 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莫妙 于此。”故其在临床中着眼于阳虚土湿, 多用温阳燥湿,忌用寒凉滋润,如对各 种出血性疾病,要求慎用寒凉药物,否 则“人随药损,百无一生”,主张从温 中补土着手。对遗精之病,反对用寒凉 固涩之品,败其脾阳而遏其生气,对臌 胀、反胃、中风,伤风鞬喘等诸多病证, 黄氏悉认为是由于中气衰败,土湿阳微 所致,故治疗上均以温阳补土为治疗大 法。
黄元御学术思想简介
•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 御,一字坤载,号研农, 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 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 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 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 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 远,被誉为“一代宗 师”。
• 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祖运 贞,廪贡生,侯选训导;叔祖运启,顺 治戊戌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父钟, 邑庠生;兄德润,增生;德淳,监生。 黄元御出身于这样一个世代簪缨的书香 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少年时代, 其父为之延请侨寓昌邑的名儒于子遽先 生为师,学习举业制艺,遍览经史著作, 希望他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黄元 御也“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 效其先祖黄福,做出轰轰烈烈的勋业。
四、效古方,重配伍,师古而不泥古
• 黄氏学术思想源于《内》、《难》、《伤寒》,处方 用药多遵仲景,但在处方用药时非常重视药物的配伍, 认为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一药难治诸 证,必须配伍得宜,才能发挥其作用。对茯苓一味, 黄氏在临床上应用颇多,对其配伍应用多有研究,如 健脾燥湿可单用茯苓,配甘草健脾利水,配桂枝健脾 舒肝,配干姜温中燥湿,配生姜温胃降逆止呕,配砂 仁行气消郁等等。对于白术的配伍说:“白术性颇壅 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肺胃不开加生姜、半夏以驱 浊,肝脾不达加砂仁、桂枝以宣郁,令春旋补而旋行, 则美善而无弊矣。”(《长沙药解· 白术》)对润肝养血 之药,认为易助湿抑阳,如伍用桂枝则“化阴滞而阳 和,滋培生气,畅遂荣化”。如何首乌“滋肝养血, 则魂神畅茂,长生延年,理有必至,但宜加以扶阳之 药,不可参以助阴之品。”(《玉楸药解· 何首乌》)只 有配伍得宜,才能相辅相成,组成良方而获妙用。
黄元御简介
黄元御简介
目录
•1拼音
•2注解
1拼音
huáng yuán yù
2注解
黄元御清代医学家。
号研农、玉楸子,别名玉路,字坤载。
山东昌邑人。
年少即为诸生。
据载三十岁时为庸医误治而伤损左目,乃发愤学医,师从乡里名医于司铎。
精研医经,每有心得。
尊岐伯、黄帝、秦越人、张仲景为“四圣”,常言自四圣以降,喉孙思邈不失古圣之旨。
著有《四圣心源》十卷、《玉楸药解》八卷、《四圣悬枢》五卷、《素灵微蕴》四卷、《伤寒悬解》十四卷、《伤寒说意》十卷、《金匮悬解》二十二卷、《长沙药解》四卷。
乾隆年间曾合刊为《黄氏医书八种》。
黄氏推崇四圣,认为后人著述多无一线微通,每以错简抨击后世编纂之医经著作。
故其著多名之曰“悬解”。
在学术思想上受张介宾影响,治疗偏重温补。
弟子皆维新等继其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元御生平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昌邑县人,清代乾隆间名医。
以 ;他医德高尚,“良相之心为良医” 医术精湛,“所治危症有神效quot。
初时,在民间已享有“南藏北黄”声誉。
后来,因其治疾能覆杯而愈,遂蜚声江淮与京都间。
清高宗御赐“妙悟岐黄”匾额,悬太医院门首。
他终生精研医学,著述宏富。
《清史稿》记,他“因庸医误药损目,发、、、、愤学医,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皆有注释,凡数十万言。
” ,,,实现了他“以良医济世”“凿先圣未雕之璞,探千秋永坠之奇”“继古圣之匡维”“回苍生之颠沛”的宏愿。
医学界称其学术思想,“奥析天人,妙烛幽隐,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成为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对经典医著“长沙而后,一火薪传”的“一代医宗” 。
奋志青云,雄心为良相济世不种桑麻不养蚕,莫将实学付空谈;王侯筋两无多重,有志男儿一担担。
黄福《书怀》书香门第,男儿奋志黄元御于 1705 年农历九月十八日夜九时仵,出生在昌邑城西郊黄家新郭村。
黄氏世家是昌邑县的名门望族。
黄元御是黄福的第十一代孙。
黄福的思想和业绩对黄元御有着深刻的影响。
黄福,号后乐,谥忠宣公,是明初历官五朝的良臣。
他原为清源知县,因上书论国大计,被太祖朱元璋破格选拔,为工部右侍郎。
永乐初年,因在两广和交趾治军调度有方,调北京刑部尚书兼掌安南布政、按察二司事。
洪熙时召还,以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
宣德初,调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兵部。
正统元年,拜少保,进阶光禄大夫,封赠三代。
黄福仰慕范仲淹为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居官准则。
因此,取“后乐”为号。
官退之后,并将自己的居室取名“后乐堂” 。
老年在“后乐堂”中,不但仍与往来友好交谈国家大事,还特别重视教育子女关心民众疾苦。
当时的国史李时勉在《后乐堂记》中写道:黄福“历事五朝,四十余年,其心未尝一日不在天下国家,平昔言议未尝一语不在天下国家。
论大臣以道,事君赤心报国,而不为私图”者方今其一人焉。
《昌邑县志》载: “福器重才敏,周练世务,忧国忘家,老而弥笃,卒之日家无百缗”。
黄家新郭村西的西岩山东麓,是黄福的御葬墓,墓前西侧竖立着明英宗亲书的《谕祭文》碑。
墓前是两列高大的汉白玉石人石兽。
每年春季的农历四月十七日和秋季的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两次新郭山会。
方园百里的人们,都来争赶这个山会,一是图到西岩山上贡奉“泰山老母”,二是为前来拜谒“黄忠宣公墓” 。
所以,新郭山会特别隆盛。
昌邑城里除在乡贤祠里供有黄福祭位外,还奉旨在县衙前的县南街建有“黄忠宣公祠” ,每年春秋两祭。
黄福在当地声望很高,对黄氏的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清两代,黄氏家族人才辈出。
黄元御的堂祖父黄运启为顺治戊戌1658 年进士,官至、兵部给事。
著有《平政纪略》《石嵩问答》等书。
归里后设义田济人急,也被祀入乡贤祠。
黄运启之子黄在中,任钱塘知县时政声卓著,崇祀杭州名宦祠。
黄元御出生之家,也是书乡门第。
他的祖父黄运贞,廪贡生,侯补训导,在昌邑城南隅造有别居学塾,书斋中藏有黄福、的《黄公文集》《后乐堂集》和黄运启的《平政纪略》,以及各种经史子集。
黄元御的父亲黄钟,也是邑庠生。
黄元御兄弟三人,两位兄长,黄德润为邑增生,黄德淳为监生。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为黄元御读书治学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黄元御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塾启蒙教育,童年时,便进入西岩山前的养志书院读书。
这个书院原为逄萌祠故址。
老师常用逄萌挂冠的忠君保国故事来教育学生。
尤其是书院东邻黄福墓,黄福“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不为利回,不为害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启发教育学生刻苦读书,以展宏志的生动教材。
黄元御原来从父亲那里,听到了许多有关黄福“生荣死哀”的悲壮故事,现在又常学习老师选辑的有关黄福的文章,使他对黄福创辟的丰功伟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引起黄元御志趣的是《石岩记》。
文章作者孙梦豸,明嘉靖丙辰进士,官至侍郎。
官退隐居西岩,修身养志,著书立说。
其文中记载: “去县西二里许名日新郭村,近古城遗址,今以名村因其旧也。
村之西有山,近视之若夷,远望则丰隆耸秀,青草蒙茸如翠屏状。
其极顶前后又有小峰突起,中区平坦亩余,旧有泰山等祠。
闻之故老云:厥初始建,几见神异。
今虽漫无可考,然岁时伏腊,邑中人士瞻拜祠下者,动以数百计,往来络绎,若或使之,也”可以稽此山之灵也。
“东则为忠宣公墓,石兽森列,松桧葱郁,而其子孙环处于其侧者,尚济济焉”。
西岩名胜是昌邑八景之一,原因大概也是赖以黄忠宣公墓的名气吧。
在书院内的石刻《题西岩》,作者翟瓒是明正德甲戌进士,官至湖广巡抚。
他的这首题诗,也是黄元御的喜读之篇。
诗文是:“世外风流爱小山,结庐高著翠微间。
天台佳气春常在,阆苑浮云昼自闲。
槛外松烟偏霭霭,枝头鸟语故关关。
明朝柱史朝枫陛,野老思君何日还。
”这些诗词文章,使黄元御从对先祖黄福由崇敬,萌生了成为良相的心愿。
从此,他再陪同师友到黄福墓拜谒时,看到那墓前林立的石碣,感到每一碑文都焕发出新意,每一字句都表现出更高的价值。
特别是《谕祭文》说的“卿事我祖宗,历官中外,四十余年,皆在重任,职端正,刚果有为,忠君爱国,致公忘私,匪躬之节,老而弥笃” ,这段话,坚定了黄元御以黄福先祖为榜样,走“忠君爱国,致公忘私”之路的思想。
黄元御胸怀大志,发愤功读,举为庠生,选入城里凤鸣书院就读。
他在城里,能更多地到父亲南隅的书斋中阅读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能更多地与同学比他长五岁的堂兄黄德静,以及姑表兄弟孙尔周等促膝交谈,论前途事业,讲读书心得;能更多地去“乡贤祠” ,特别是到“黄忠宣公祠”瞻拜先祖的灵位,默领“家训”的真谛。
祠堂的第一副楹联是: “文教武威勋业千年公史册,远来近悦声灵百代震乾坤” 。
在黄福画像的西侧有《横石碑》,是黄福去世后第一个仲秋节时,明英宗亲书的谕祭文。
“呜呼卿廷之志成,文曰: 秉忠国家,弥久弥笃。
朕兹临御,方重倚毗,而遽长逝,岂胜悼叹quot他仰望祠堂中高悬的忠宣公遗像,不但比过去感到倍加亲切,而且对兵部尚书杨士奇题的《像赞》,也似乎感到了有些“诱惑”。
赞辞中说:“所见六卿大臣,刚贞之操,廉洁之心,闳厚之度,通硕之才,经国如家,至公不私,有古贤臣君子之志,始终不谕,舆论所归,无间然者,东莱一人焉。
”每年春秋两度黄元御随县署官员和书院师生前来祀祭,他总是流连忘返,反覆诵读这些祭文、像赞,默默对着先祖立志发誓。
在南隅书斋中,黄元御经常翻阅黄福的《后乐堂诗集》,因为他特别爱读那首题为《书怀》的七言诗:“不种桑麻不养蚕,莫将实学付空谈。
王侯筋两无多重,有志男儿一担担。
”立志做一名能担负起忠君保国重任的良臣,决不辜负先祖的遗训,在黄元御的心里已经形成牢不可破的信念了。
黄元御进城读书的第二个春节到了,这是他思想上“飞跃”的一个春节。
他从小就知道黄家过春节,家家都不贴“福”帖,而是改贴“春quot字。
父亲说,这是黄家为“祖者讳” 。
可在这个春节,已有雄心壮志的黄元御对黄家过年以“春”代“福’ ’的家规,顿时产生了别开生面的想法。
黄家的“春”,既然就是“福”,于是他构思出一首诗来,一是与《书怀》相唱和,更是以“春”喻“福” : ,来表达自己继承先祖遗志的激烈壮怀。
其诗为《咏风筝》“众目仰望势气派,因缘全凭一线来。
平生不爱云和雨,唯喜春风抱满怀。
”黄元御立下“唯喜春风抱满怀”的志向,从此效法福祖做一代良臣的心愿成为鼓舞他奋斗不息的力量源泉。
聪颖过人,世推国器黄元御读书勤奋,善于钻研,天资聪慧,过目成诵。
在《伤寒悬解自序》中,他回忆读书的情景时说,自己是“涤虑玄览,游思圹垠,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
”可见他学习专心致志,治学态度严谨,对所学知识,不但能深刻领悟,而且还要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所以,。
《黄氏家谱》记:黄元御“有才学”《黄元御神道碑》文中说: “先生少负奇才,常欲奋志青。
云,以功名高天下”《昌邑县志》载:黄元御“聪明过人,甫成童为诸生,世推为国器。
” 他聪明好学,但是最喜欢读的却是史书。
先是经常翻阅《明史》,了解黄福经历五朝,为官半百的漫长仕途,从史实中学习忠宣公的处世为人。
从读史中,他领略了许多安邦治国的方法和道理。
他也体会到要成为效忠国家的良臣,就必须研读史籍,做到通古而达今的居官境界。
此后,他埋头于二十四史之中,尤其对《史记》,爱不释手,不但重视那生动的史料,而且欣赏那优美的文采,更想从中领略司马迁的卓越才华。
他在研读史书中还采用了司马迁、的凝神注思,穷深骛远的治学之法。
他经常阅读的还有《吕氏春秋》和《汉书》《晋书》等。
史书中的人物传记和各种学术建树,都是他阅读的重点。
所以,他根据史书的记载,还常去找来有关诸子百家的学术著作阅读。
、、、、、、他很重视读古典哲学著作,如《易经》《尚书》《河图》《列子》《庄子》《管子》《关、、、、尹子》《子华子》等,甚至《庚桑子》《邓析子》《谭子》《文子》等,都是他所喜读的。
他也对古典文学感兴趣,常读的除文史并佳的《史记》外,还有屈原的《离骚》,赵元叔的《刺世疾邪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诗经》《文赋》等。
黄元御通过读史,受到了司马迁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quot的深刻影响。
历史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黄元御从史书中,既看到了盛世时仕途的通达,也明察到历代仕途潜隐着的险恶。
同时,他在读《离骚》和《刺世疾邪赋》等文章中,也开始受到了“超脱”的影响,尤其是在当时以“八股”录仕的束缚下,他非常厌恶那种压抑人们思想的文风。
这时在他的思想中,既有在其《杝元赋》里讲的: “至于仆者,丘园散诞,松菊绯徊,慕仲长统之乐志,企赵元叔之壮怀,晓云西去,夜月东来,挥落叶哀鸿之曲,倾梅花寒雪之杯。
既息心以遗累,复违俗而舒怀,良无求于富贵,亦何羡乎卢文”的这样一个方面;又有着苦于“怀中抱刺三年灭字quot,以期实现凌云壮志,展示其尽忠报国的雄才大略的另一个方面。
在“志”与“意’ ’的矛盾交错之中,经过反覆思考,他想出了一个道理。
这就是后来他在《伤寒说意自叙》中讲的: “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玉楸子往往于失意之中,有得意之乐。
若使得志,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
圣人无全功,造化无全能,与其得志而失意,不如得意而失志。
二者不可兼,宁舍彼而取此。
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乐,未易为俗人言也。
”然而,他有时又想效法一些“双全其美”的前人,既能如意,又不失志,可以著书立说走“砚田为农”的笔耕之路,并因此取号“研农” 。
他的这种想法,写在第一部医著《素灵微蕴序意》中: “悲夫昔屈子、吕子之伦,咸以穷愁著书,自见于后,垂诸竹素,不可殚述。
使非意有郁结,曷能冥心于衔虚之表,骛精于恍惚之庭,论书策以抒怀,垂文章以行远哉~”岁月峥嵘,思绪万千,黄元御从勤奋之径跨越书山,乘刻苦之舟渡过学海,进入“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