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心理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周晓晔(1968-),男,锡伯族,辽宁丹东人,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10年第4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42010
(总70期) J OURNA L OF L I AON I NG TEACHER S COLLEGE (SOCIAL SC IE N CES ED IT I ON )
G enera lN o .70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认知心理因素分析
周晓晔1
杨冬梅
2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生物学因素,认知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其中认知心理因素是引发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与行为;认知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898(2010)04 0064 02
所谓认知心理因素导致心理与行为问题,是指
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即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与行为反应,在情绪障碍中,认知歪曲是原发的,情绪障碍是继发的。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受某种外界刺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有的人出现心理障碍,有的人则没有,这是因为他们对事件认知的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的缘故。
对此,心理学家E llis 进一步提出了 ABC 理论。在ABC 理论中,A 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A ctivati n g events);B 指信念(Be 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 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通常认为:激发事件A 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 与C 之间有B 的中介因素。A 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 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 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 不同所致。由此可见,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是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的重要因素。E llis 提出: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
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和反应。认知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认知心理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一、认知观念中的逻辑错误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大学生的认知曲解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二元的绝对性思考:任何事情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种二元绝对的思考方式导致完美主义,害怕任何错误和缺点。如一位女大学生在一次联欢会上,由于唱歌跑调竟然跳楼自杀。
(二)妄下结论: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如一位同学在校园里看见一位老师匆匆走过,出于礼貌向老师打招呼,结果老师却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这同学心里想: 老师竟然不搭理我,是不是我有什么事得罪他了?他生我气了?难道老师不喜欢我? 从而体验到了极大的挫折感。实际上是这位老师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注意到他。
(三)以偏概全:有的人只根据一件事情,就对该类事件做出概括性的结论。学校举办舞会,一位男同学邀请一位女同学跳舞,结果遭到谢绝。他就认为女同学讨厌自己,从此远离舞场,拒绝跟女同学交往。有的人只根据一个小小失误,就作出关于整个人生价值的结论。例如 我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所以我是个无能的人。 有的人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一位女大学生在恋爱受挫之后,认为世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从此拒绝和任何男同学交往。以偏盖全的人容易产生偏执心理,影响对客体的正确认识,导致心理冲突。
64
(四)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在对客体进行评价时,往往受到客体的某一个或某些特征的影响,从而对客体的其它特征给以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进而妨碍了对客体的正确认识。如男、女同学在谈恋爱时,男同学容易受到女同学相貌这一特征的影响,女同学容易受到男同学某一方面才能的影响,导致对对方的错误评价,甚至把对方的缺点当成了优点,或把对方的优点当成了缺点,在恋爱中就会出现感情冲突,沟通出现障碍,甚至恋爱失败。
(五)心理投射:以自己的心理去推测别人的心理,认为别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心理。对别人冷淡的人,总是抱怨世态炎凉;好赌博的人总会发出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的游戏 的感叹;考试作弊的同学,认为别人考试也作弊;自私的同学总是认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在沟通中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六)绝对化逻辑错误倾向:常常绝对化地要求自己和别人。我能宽容、体谅别人,别人也应该宽容、体谅我,否则会觉得别人不尊重自己,从而产生人际冲突;我诚心诚意地与你交朋友,你也得与我交朋友,否则就不可理解;我付出一切,就应该得到一切,否则就会感觉不公平,导致心理失衡;我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能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否则就会紧张、焦虑、怀疑,无助。这种绝对化要求,给自己精神上造成压力,给生活增添无数困难。同时,这种绝对化的逻辑错误,使自己在生活中到处碰壁,烦恼不断。殊不知,我们任何人都无权要求别人一定要这么做,否则就会造成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导致人际关系冲突。
二、认知过程中的错误观念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许多错误观念,从而导致相应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向往爱情。一些大学生因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恰当地理解与认识,造成诸多心理压力,如性压抑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疑惑、苦闷甚至产生罪恶感,性自慰而产生的羞耻感、极度自责和恐惧感等。也有的学生开始谈恋爱,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指导,出现了单相思问题,陷入被动恋爱或失恋等苦恼之中,从而引发诸多心理问题。比如一位大学一年级的男生,来自农村的一个传统家庭,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喜欢安静,多愁善感,敏感多疑,情绪体验深刻,感情丰富,但不善于表达,很少与女同学交往,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考入大学以后,由于大学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使他逐渐地开始跟异性交往,并且暗恋本班的一位女同学,然而不久前做了一个梦,梦中居然和她发生了性关系。梦醒后他愧疚不已,感到自己非常的下流可耻,更无颜面对他人,尤其是这位女同学。从此他害怕见到这位女同学,只要见到她,就会想起梦中的内容,觉得对不起她,有一种罪恶感,同时他又非常喜欢她,想跟她接近,他就在这样的矛盾中忍受煎熬。
令这位大学生苦恼的正是青春期对异性的爱慕与好感,由于不能正常地表达,通过梦的形式得以宣泄,这是大学生的一种正常而普遍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也是性压抑的一种能量释放。梦中的情景,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在性梦中出现的性爱内容也没有任何道德意义。由于这位大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此作出了 罪恶 、 可耻 的错误认知。
三、认知结果的误解或错误评价
由于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踏入社会,对社会缺乏实际而深入的了解,往往只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和非本质的东西,有时又过于偏激,因此大学生常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感到迷茫和彷徨,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感到无所适从,在依赖性与独立性之间感到太多的无奈,在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压抑之间感到烦躁不安,这就容易导致心理与行为问题。如一位男生,自认能力不够,近来有失眠、头疼怕学习表现。经了解,自幼内向,在陌生人面前特别拘谨,欣赏孟子的 仁爱 ,认为社会里黑暗太多,自己有 愤世嫉俗 之感。喜欢看名人名句,欣赏拿破仑,想扫除一切丑恶腐败但又做不到。对 性 的看法很保守,认为自己应当是一个 一本正经 的人,但有时又有 杂念 ,这位学生正是由于对现实的误解和错误的评价,才导致了失眠、头疼等心理问题。
此外,引起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还有: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经验系统中存在老眼光,错误的价值观等。
参考文献
1 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35-43.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42.民族出版社,2005.
3 杨丽.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16.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