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转色期间的管理要点

合集下载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治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对于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
治手段将会更加丰富和有效。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治技 术将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增加收入提
供技术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治效果的实验验证
• 实验设计:为验证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治措施的效果, 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验证。实验设计应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防治效果的实验验证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香菇菌筒、防治措施等。
2. 将香菇菌筒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保证两组菌筒的基本条件相同。
通风管理
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促进菌丝新陈代谢,但 过度通风会导致菌皮干燥,阻碍菌丝生长和
出菇。
营养供给与病虫害防治
要点一
营养供给
菌筒转色期间,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如添加适量的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以满足菌丝生长和出菇的需求。
要点二
病虫害防治
菌筒转色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螨虫、霉 菌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 治
2023-11-08
目 录
• 概述 • 菌筒制作过程 • 转色管理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概述
香菇菌筒转色的定义
香菇菌筒转色是指菌筒表面由白色转变为棕色的过程,是香 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转色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光照、 氧气等。
04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
严格控制温度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现象 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因此 ,控制菇房温度在适宜的范围 内可以有效预防该问题的发生

香菇脱袋转色技术

香菇脱袋转色技术

香菇脱袋转色技术汇报人:2024-01-05•香菇生长概述•香菇脱袋技术•香菇转色技术目录•香菇脱袋转色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香菇脱袋转色的未来发展01香菇生长概述香菇菌丝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开始萌发,不断延伸和繁殖,积累营养。

菌丝体生长阶段子实体发育阶段成熟阶段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形成子实体,即香菇。

香菇子实体继续生长,直至成熟,产生孢子。

030201香菇生长阶段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香菇生长环境需求01020304香菇菌丝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左右。

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散射光。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生长。

香菇生长过程香菇菌袋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开始萌发,菌丝在培养基中不断延伸和繁殖。

菌丝体长满菌袋后,开始分泌色素,菌袋表面逐渐转变成褐色。

菌袋表面完全转色后,开始形成子实体,即香菇。

香菇子实体成熟后,产生孢子,此时可以采收香菇。

发菌期转色期出菇期采收期02香菇脱袋技术当菌棒内的香菇菌丝体生理成熟,开始分泌色素,菌棒表面出现大量白色绒毛状菌丝时,表明菌棒已成熟,可以脱袋。

脱袋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和湿度。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湿度应保持在80%-90%。

若环境条件不适宜,可能导致香菇生长受阻或病害发生。

环境条件菌棒成熟度准备脱袋用的刀片、手套、塑料薄膜等工具,确保工具干净、无菌。

准备工具用刀片轻轻将塑料袋划破,然后将菌棒表面的塑料膜小心揭开。

操作时应避免损伤菌棒表面和香菇。

操作步骤脱袋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菌棒表面,以保持湿度,促进香菇转色和生长。

覆盖保湿避免菌棒受损在脱袋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菌棒受到机械损伤,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及时采收脱袋后,应根据香菇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收,避免过熟或未熟的香菇影响品质。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卫生,避免杂菌感染。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菌筒出现大量黄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筒表面开始出现黄色水珠,这是菌筒内部的菌丝体代谢产生的物质。

2. 菌筒表面干燥:转色前菌筒表面比较干燥,不湿润,此时菌丝体基本停止生长,转色过程开始。

3. 菌筒呈淡黄色:随着转色过程的进行,菌筒表面开始逐渐变成淡黄色,这是菌丝体开始分泌色素的标志。

4. 菌筒出现龟裂纹:转色过程中,菌筒表面开始出现龟裂纹,这是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5. 菌筒表面出现白色斑点: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菌筒表面开始出现白色斑点,这是菌丝体开始分泌孢子的标志。

需要注意的是,香菇转色的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还需要注意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

如果转色不均匀或不彻底,会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在香菇栽培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菌筒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促进转色的顺利进行。

香菇转色管理措施

香菇转色管理措施

香菇转色管理措施作者:来源:《西北园艺·蔬菜》2015年第06期香菇菌袋转色是其菌丝发育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也是菌丝发育成熟的标志。

在香菇转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在管理上不可忽视。

1转色太浅或不转色表现为菌袋呈现黄色或白色。

原因:一是菌龄不足,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

二是菇床保湿条件差,湿度偏低,不适合转色需要。

三是脱袋时气温偏高,喷水时间太迟,或脱袋时气温低于12℃。

管理措施:一是喷水保湿,结合通风,连续喷水2~3天,每天1次。

二是检查菇床罩膜,修理破洞,罩紧薄膜,增强菇床保湿性能。

三是将菌袋卧倒在地面上,利用地温,促进一面转色,转色后再翻另一面。

四是若因低温影响,可把菇棚覆盖物揭开,引光增温,中午通风;若是由高温引起的,应增加通风次数,中午将菌袋两头薄膜打开,早晚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

2菌丝徒长不倒伏表现为菌筒洁白,菌丝长2cm还未倒伏。

原因:一是湿度过大,菌丝生长旺盛。

二是缺乏氧气,菌丝开始洁白后,没有适当进行通风换气,或掀动膜次数太少。

三是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营养过量,菌丝生长过盛。

管理措施:一是加大通风量,选中午气温高时,揭膜1~1.5小时,让菌袋接触光照,促使菌丝倒伏,待菌袋表面晾至手摸不黏时,盖紧薄膜,第2天表面出现水汽,菌丝即已倒伏。

二是采取上述措施仍未能解决倒伏问题的,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袋1次,晾至不粘手后盖膜,3天后菌丝即可倒伏。

三是如果10~15天仍不转色,以至菌筒脱水,应连续喷水2~3天,每天2次,通风时间缩短至30分钟,补水增湿促进转色。

3菌膜脱落表现为脱袋2~3天,菌袋表面瘤状菌丝膨胀,菌膜翘起,局部片状脱落,部分悬挂于菌袋上。

原因:一是脱袋太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度。

二是脱袋后温度突变(高温或低温),表面菌丝受刺激,缩紧脱离,使菌袋内菌丝增生,迫使外部菌膜脱落。

三是管理失误,一般脱袋后3天,在25℃条件下不揭膜通风,但有的因当时气温较高,中午揭膜通风,致使菌丝对环境条件不适应。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质和产量。
加强与其他食用菌产业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拓展。
06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实例展 示
成功转色的香菇菌棒实例展示
01
02
03
04
转色时间
转色时间因菌株不同而异,通 常在接种后30-40天开始转色

转色温度
适宜的转色温度为14-20℃, 若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转色
的效果。
转色湿度
湿度对转色影响较大,若湿度 过低会导致菌棒失水、开裂,
翻动菌棒
为了使香菇菌棒均匀转色,应定期翻动菌棒。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对菌棒造成损伤。翻动的时间 和频率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转动菌棒
转动香菇菌棒可以改变受光面和背光面,使菌棒均匀转色。一般建议每天转动一次菌棒,每次转动90 度。转动时应避免菌棒受到机械损伤。
04 香菇深
其他异常情况及防治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其他异常情况包括菌棒裂口、脱袋等,这些都会对香菇的 品质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菌棒裂口可能是由于培养室湿度过高、温度不稳定等因素 影响,导致菌棒表面菌丝生长不均匀,从而出现裂口。脱 袋则可能是由于培养室温度过高、湿度过低等因素影响, 导致菌棒袋膜与袋口脱离。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应采取相 应的防治方法,如控制培养室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等措 施,以保证香菇菌棒的正常转色和管理。
02
转色是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的重 要环节,对于提高香菇产量和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
转色的目的
转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香菇菌丝体的成熟和老化,从而提高 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转色过程中,菌丝体逐渐成熟,分泌出一种叫做色素的物质 ,覆盖在菌棒表面,形成一层褐色或深褐色的膜,这层膜可 以保护菌棒,防止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同时提高香菇的品质 和产量。

香菇(0912)的栽培管理要点

香菇(0912)的栽培管理要点

香菇(0912)的栽培管理要点一、控制好转色期间的出菇问题香菇(0912)有易于出菇的特性、表现在养菌后期没转色,容易出现憋袋菇。

为了使憋袋菇进市场,只能推入袋。

如果在这个时间段控制不好,就会造成大量憋袋菇出现。

要控制好憋袋菇就要从以下几点做好工作:1、提早排气,香菇(0912)必须尽早排气通氧。

当菌丝长满菌棒之后,就要立即着手这项工作,不能拖延。

2、合理码放。

排气通氧结束以后,要合理码放菌棒垛形和垛高,码放好了以后,不能再搬动。

防上振动刺激。

3、防止温差刺激。

养菌后期应注意保持恒温,避免温差刺激。

将温差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4、避免强光照射。

在养菌过程要尽力保持黑暗。

后期养菌转色,,所给光也要控制强度,严控强光刺激形成菇蕾。

二、脱袋管理由于香菇(0912)后期管理中很容易出现提前出菇,即容易出现憋袋菇。

而且是没有转色或少量转色就出现了大量憋袋菇(只能扒袋让此菇变成商品)。

所以,对于多数菇农还存在一个脱袋后菌棒转色的工作。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是时及早采摘,在采摘完脱袋菇之后,抓紧养菌转色,同时完成下面两项工作:1、脱袋转色。

如果脱袋以后还没有转好色,在采摘完脱袋菇之后,要注意闷棚提温,同时要结合打水,提湿保湿。

打水次数要根据转色情况而定,使菌棒尽快完成转色。

只有转色完好的香菇(0912)菌棒,才能保证后面几潮菇的出菇有质有量。

否则,杂菌很快会污染菌棒。

否则菌棒可能会因为转色不好出现不出菇,出菇质量下降和甚至散棒的情况。

2、转色完成后,要停水养菌7天左右开始注水出菇。

转色良好的菌棒,是确保出菇正常的重要环节。

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后期出菇的困难,也会直接影响出菇的产量和质量。

香菇栽培转色期的管理

香菇栽培转色期的管理

香菇栽培转色期的管理香菇转色越夏期间正值高温季节,这个时期常常会因为环境条件变化或管理不当使菌棒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而影响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当菌棒瘤状物形成,进入转色越夏期间,要加强管理,一般不要移动或碰撞菌棒,管理上重点要抓好“控温、通风、喷水、变温、刺激、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

一是温度调控。

转色期间要求温度18℃~22℃,而大棚白天的温度常常高于28℃,最高时达到35℃以上,抑制了菌丝的正常生长,造成菌棒转色慢。

生产过程中,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33℃以下,温度过高时,要增加遮阴物,特别是草帘过薄,遮荫效果不好的大棚,要增加草帘的覆盖层数,或加盖遮阳网,严禁阳光直接照射到菌棒上。

二是水分管理。

转色期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70%~80%为宜,转色时环境湿度过大,会引起菌丝徒长,影响产量。

湿度过小,菌棒难以转色。

转色前期,管理上,可在早晚进行地面洒水,增加棚内的空气湿度,不要在中午喷水,也不要直接向菌棒上喷水。

菌棒转色后进入雨季,棚内空气湿度较大,要停止喷水,若湿度超过80%时,可向地面洒干石灰粉降湿。

三是变温管理。

在香菇转色期前,白天棚上要盖草帘,底下留通风口,进行正常的通风,晚上可揭开草帘和薄膜让空气充分进入。

这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可达到10℃以上,连续3~4天的大温差刺激,菌棒表面就会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很快即进入转色期。

四是刺激转色。

干湿交替的刺激,有利于转色,喷水后空气越流通,越容易转色。

因此,在通风换气时,还要注意结合通风进行喷水保湿,人为地创造干干湿湿的条件。

另外,光线明暗交差的刺激也有利于转色,要增加散射光照射,棚内散射光的光照强度至少要达到25勒克斯,这样有利于转色。

五是加强通风。

生产实践表明,温度达到34℃以上,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菌丝也可安全越夏,而不通风时,持续4个小时34℃~35℃以上的高温,就可能造成“烧菌”,导致菌丝死亡。

目前正是香菇越夏高温季节,常常会出现35℃的高温天气,必须加强通风。

香菇转色管理

香菇转色管理

1) 地 摆
2) 层 架 摆 放
出菇期管理
转色后要降温并进行 温差刺激和干湿差刺 激 增加散色光 增大空气湿度 (85%~95%) 温度(15~18°C) 增加通风次数 保持 空气新鲜
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单个采收,采大留小。(出口规格是 直径为3~4cm) 采收时捏住菌柄轻轻拧下。 当一茬菇全部采收后,需往菌棒中补 水。(浸水或 注水) 补水后按原来摆放,覆膜3~4天,让 菌丝恢复生长,然后揭膜再进入出菇 期管理。
在我国香菇栽培数量较大,主要产区过去在 南方 ,近年来北方香菇业悄然兴起,并蓬勃 发展。我省有新宾、清原、宽甸、恒仁等香 菇栽培大县,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支柱 产业。 栽培料一般均以木屑为主,完全由过去的段 木栽培改为代料栽培。香菇袋栽的生物学转 化率已过到100%。
常见的栽培品种
花菇
香菇(武香一号)
二、转色的检验
当未转色或转色不成功,应根据情况 予以继续转色处理,否则尽量不是其进入 出菇阶段。
随堂练习
•1.香菇菌棒排场后,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转色?
答:香菇排场后,4~7天内菌棒表面渐渐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并接着倒伏 形成菌膜,开始转色
•2.当最高温度在13℃~20℃时,如按“井”字形 排列,应码高(6 )层,每垛( 3~4)排。 •3.香菇转色过程中对于通风管理的措施?
香菇转色管理
香菇 又名:
香菌 香蕈 冬菇 花菇
复习回顾
•1.香菇菌丝发育温度范围是? 5℃~32℃之间
•2.香菇在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的最适含水量? 60%~65%之间
•3.香菇在菌丝生长阶段需不需要光照? 不需要
新课引入
•观察:各菌棒 出菌情况一样 吗?
对于出菌率有重 要影响的因素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菌棒的转色管理可分为两种方式,脱袋转色和袋内转色,现在的生产大多是以取得花菇或优质厚菇为目的,故多采取袋内转色方式。

其基本管理如下:1、打孔增氧:菌丝发满后,基料内充盈菌丝体,其代谢量大为增加,通过打孔达到增加其内部氧气、排除废气、提高代谢和散失部分水分的目的,为转色管理的第一步。

2、促膜离壁:通过打孔、搬动等,促使塑膜与基料分离。

对发菌时间短的早熟菌株,因自然离壁有困难,可在打孔时顺便挑起塑膜,以利该处生出气生菌丝。

3、码垛通风:根据气温的高低,采取三角形或井字型码垛,将菌棒码高4-8层不等,既可充分利用空间,又不使菌棒过分拥挤,并且码起的袋垛中间有”自然拔风”,有利于袋间和膜内的通气。

4、调控温度:根据季节的不同,适当人为调控垛内温度,使之保持在15-25℃,低温季节最低温度也可调控在10℃左右。

当垛内温度达到25℃时,即应揭去覆盖物,倒垛散热,原则是”宁可低温延长转色时间,也不允许高温烧菌”。

5、通风压菌:在较合适的条件下,料表会很快长出一层细密的气生菌丝,并开始分泌色素,出现浅酱油色的水珠,为转色的重要信号。

此时,可采取两种措施。

一是使用地下水直接喷淋,既为菌棒降温,又可冲洗掉部分色素水珠,与此同时应加强通风,一般掌握喷水后2小时料表不粘手即可;二是倒垛,同时加强通风。

6、加大温差:实践证明,一定条件下,在尽量降温的基础上加大昼夜温差,是促进转色的主要措施之一。

7、干湿交替:该措施可通过喷啉冷水和加强通风等手段实现。

喷淋冷水一方面给菌棒以较大的温差刺激,促使其快速形成菌膜;另一方面可提高其湿度,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即可达到干湿交替的目的。

8、光照刺激:适当的光照刺激是促进菌棒转色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调控光照强度在1000勒克斯左右,即比较明亮的光线;并且通过倒垛或转换光线来源,使菌棒受到均匀的光照,达到转色一致、整齐均匀的目的。

块栽香菇转色期的管理

块栽香菇转色期的管理

块栽香菇转色期的管理汇报人:日期:•转色期前的准备•转色期管理•转色期常见问题及处理•转色后管理•转色期病虫害防治•转色期管理实例01转色期前的准备菇木选择菇木处理在菇场内搭建一定规模的菇棚,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搭建菇棚场地选择消毒剂选择灭菌方法消毒灭菌02转色期管理温度控制湿度调节温度和湿度管理通风和光照管理通风换气转色期是香菇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足够的氧气。

因此,应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流通。

通风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和香菇生长情况来决定,通常每天2-3次,每次15-30分钟。

光照调节香菇转色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光照不足会导致菌皮过厚、色泽不正,而光照过强则会使菌皮过薄、易开伞。

因此,应根据天气情况和香菇生长阶段及时调节光照强度。

菌丝体检查在转色期,应定期检查菌丝体的生长情况。

如果发现有杂菌污染或虫害侵袭,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菌丝体护理如果发现菌丝体长势缓慢或出现异常,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如及时去除老菌皮、喷洒适量的营养液等,以促进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菌丝体管理03转色期常见问题及处理转色不足可能是因为菌龄不足、温度过高、湿度过低或者光线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菌龄、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和增加光线等。

原因VS原因处理方法出现硬皮原因处理方法04转色后管理温度控制在香菇转色后,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0-25℃。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香菇生长过快,影响品质;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香菇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要点一要点二湿度调节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过高的湿度会导致香菇腐烂,而过低的湿度则会使香菇失水过多,影响其品质。

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和光照调整通风换气光照控制转色期后,应加强对菇蕾的保护,避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侵袭。

在采摘和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菇蕾。

菇蕾保护在出菇期,应根据香菇的品种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调整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以满足香菇生长的需求。

北方地区香菇菌棒的转色管理

北方地区香菇菌棒的转色管理

表1 生育期结果月·日处理播种期出苗期第一叶展开期始花期成熟期生育期dD15·105·266·97·99·15128D25·206·36·127·159·10113D35·306·86·177·179·25118D46·96·187·47·249·22105表2 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处理株茎叶干物重g底荚高度cm主茎长cm百粒重g产量kg/hm2D119.67b4a83.67b7.98b1250.10bD216.02c6a98.33a6.47c847.20dD341.35a5a77.33c8.78a1513.95aD418.01b5a68.33d8.47a1055.55c3 结论试验表明,5月30日播种珍珠红的株茎叶干物重、百粒重、产量均最高,说明珍珠红在佳木斯地区的最适播种时间为5月30日。

4 参考文献[1] 刘玉兰,元明浩,范文忠,等.播种期对吉林小粒大豆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9,38(4):542 547.[2] 颜廷进,戴双,邓翠霞,等.不同播种时期、栽培模式对豌豆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1):72 74.[3] 牛 ,杜文华.不同播种时期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越冬率的影响[J].试验研究,2018,48(4):75 76.[4] 刘振兴,周桂梅,李君,等.栽培因子对红小豆产量及色泽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 2.[5] 朱文成,李宗泰,舒秀阁,等.不同坡向和播种季节对麻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9(4):54 55.[6] 王绍锋,孙衍林,刘晓英,等.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现代化农业,2014(7):62 63.[7] 张代平,杨朝辉,刘岱松.黑龙江省垦区红小豆综合栽培技术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08,33(4):14 15.(017)北方地区香菇菌棒的转色管理陈忠有1,吴 兵2(1.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夏家堡镇事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清原113300;2.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实验林场) 摘要:香菇菌棒的转色管控是香菇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防治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防治

培养料湿度不当
总结词
培养料湿度不当也是造成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一个因素。
详细描述
在香菇生长过程中,培养料的湿度需要得到适当的控制。湿度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过快,不易控制; 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菌丝干燥、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转色管理不当
总结词
转色管理不当是引发香菇菌筒转色重不 出菇的一个重要原因。
VS
04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农业防 治措施
改善菇房通风条件
总结词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治首先要改善菇房的通风 条件。
详细描述
通风不良会导致菌筒表面水分蒸发减缓,影响菌丝的正 常生长和转色。因此,要确保菇房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如安装通风设备或设置通风口,使菌筒表面保持干燥, 避免菌丝受潮、发霉。
提高菇房温度和湿度
05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生物防 治措施
使用微生物菌剂或生物农药预防和治疗香菇菌筒转色重不 出菇病害
微生物菌剂
通过将特定的微生物菌剂施用于香菇菌筒表面,可以促进香菇菌筒的转色和出 菇。例如,使用含有木霉菌或酵母菌的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香菇菌筒的转色和 出菇。
生物农药
一些生物农药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病害。例如,使用含 有苏云芽孢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农药可以预防和治疗香菇菌筒转色重不 出菇病害。
3. 结论
生物防治措施是一种环保、安全的防治方法,对于防治香 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
感谢观看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防治
汇报人: 2023-11-20
•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概述 •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病因分析 •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防治方法
•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农业防治 措施
• 香菇菌筒转色重不出菇的生物防治 措施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

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简介香菇是我国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易于保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和家庭烹饪中。

香菇生产过程中,菌棒的转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常需要进行精细的管理。

本文主要介绍了香菇菌棒转色管理技术,包括菌棒的选材、制作、生产管理和转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菌棒选材香菇菌棒选用的木质基材应当具有以下特点:•材质坚硬耐久•含水率低,不易变形和霉变•对香菇生长有较好的适应性通常,香菇菌棒选用的基材可以是松树、云杉或杉木等。

选择基材时要保证其材质坚硬、含水率低,防止菌棒变形或发霉,影响菌棒的生产质量。

菌棒制作香菇菌棒的制作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1.基材处理:将选用的基材进行切割、破碎等处理。

2.菇种接种:将香菇菌种接种到基材中,促使其发芽生长。

3.菌棒包袋:将处理好的基材和发芽的菌种包装在袋中,进行发酵生长。

4.菌棒贴膜:待菌棒发育到一定程度,将其贴上透明膜,促进生长。

菌棒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环保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菌棒的制作质量。

生产管理香菇菌棒的生产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等几个阶段。

其中,菌棒的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前期管理前期管理包括生产场地的选择、卫生环境的维护、菌种的选择等工作。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场地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以保证菌棒生产环境的干净、卫生。

中期管理中期管理是香菇菌棒生产的关键阶段,包括菌棒发酵和转色两个环节。

1.菌棒发酵菌棒发酵是指将初步制好的菌棒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发酵生长。

其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菌棒发酵过程中,要注意菌棒的通气条件,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2.菌棒转色菌棒转色是中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香菇菌棒的转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转黄:菌棒呈现黄色,说明香菇已经进入生长期,此时要增加光照和通风条件,促进香菇的正常生长。

•转棕:菌棒从黄色变为棕色,代表香菇进入了丰收期,此时可以进行香菇的采摘。

香菇转色管理把三关

香菇转色管理把三关

香菇转色管理把三关
香菇转色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出菇的数量和质量。

现将这套方法介绍如下:
一控:即初期把好控温关。

脱袋后3-4天,菇床罩膜内的温度控制在25℃内,不必揭膜通风,目的是让脱袋的香菇在适温中复壮。

4天后每天通风1-2次(时间为30-40分钟),拉大温差,使气生菌丝受到抑制,不至于过分旺长。

二喷:即分泌喷水关。

一般脱袋后7-8天,菌丝开始吐出黄水珠,此时要及时处理,否则会引起菌体自溶而易感染杂菌,或造成菌被增厚。

为此,必须及时喷水冲洗。

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于菌筒上,冲淡黄水珠,第二天用压力喷雾器重水冲洗,待菌筒稍干时,覆盖薄膜。

三解难:即把好转色难关。

主要做好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

气温高时,早晚要揭膜通风,拉大温差,使转色期菇床温度控制在15-20℃。

若发现转色太淡或不转色,可喷水加湿、紧罩薄膜,或把菌筒倒卧地面,利用地温、地湿促其转色;若菌丝徒长不倒伏,可在中午揭膜1-1.5小时,让菌筒接触光照或干燥空气,促使菌丝倒伏后进入转色。

如上述处理未见效时,可用3%石灰水轻喷,待稍干后盖膜。

- 1 -。

香菇出菇后的管理要点,你get到了吗?

香菇出菇后的管理要点,你get到了吗?

香菇出菇后的管理要点,你get到了吗?1、昼夜温差香菇出菇后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正常播种时间下,一般会在秋末出菇,秋末的温度已经逐渐降低,特别是晚上的温度会急剧下降。

因此我们在香菇出菇后要注意昼夜的温差,白天盖好地膜,保证膜内温度高出膜外温度。

然后在晚上适时揭开地膜,降低温度,有利于菇蕾的形成。

2、控制湿度在出菇成功转色后,在前期要保证有84%左右的湿度,然后随着香菇逐渐分化出菇盖后,再适当降低湿度。

在秋季的时候,由于香菇有一定的存水量,因此可适当减少浇水量。

采收第一批香菇后,不能浇水,揭开地膜进行通风,大概2天左右后再盖上。

提高温度,为菌丝提供生长温度。

当采收后的香菇穴出现菌丝后,再进行浇水,促进新菇的生长。

3、及时通风出菇后的通风工作对香菇的生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要根据周围的温度变化控制好通风频率。

当温度高于22度左右的时候,每天至少要通风三次,降低温度,防止香菇产生热害。

如果温度低于16度的话,则可将通风频率降低至1次/天。

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香菇子实体在生长中有充足的新鲜空气与适宜的温度,防止产生不良生长反应。

4、保证光照光照是保证香菇健康生长的关键,不过在提供光照的时候不能够让阳光直射到香菇上。

要做好遮阴措施,保证香菇吸收的光照是散射光照。

因为香菇直接受到太阳光照直射的话,对香菇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轻则抑制香菇的生长,重则导致香菇死亡,光照不宜过强,可读书看报即可。

5、预防杂菌香菇管理不善的话会受到其他真菌细菌等杂菌的感染,导致香菇出现各种病虫害,出现烂菇、软菇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降低香菇的品质。

所以在香菇出菇后,在菇房内要适当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止杂菌危害香菇的生长。

香菇菌棒管理简介

香菇菌棒管理简介

香菇菌棒培养和出菇管理简介
1.接种孔菌丝达6-7公分左右,如有外袋先脱外袋,当菌丝长满菌棒表面积1/2时挖菌种孔(根据情况也可改为刺孔,但只能刺在长有菌丝处)以达到增加供氧量,增加通风换气,调控温度(防止高温);
2.刺孔:菌丝长满菌棒后,这时会出现隆起,此时应刺孔增加菌丝供氧量(刺孔深度和数目因棒、因时而异),刺孔后菌丝供氧量增大,
有氧呼吸放出大量的热量,注意通风散热、防止高温。

3.转色管理:刺孔后,菌棒进入转色阶段,此阶段充足的光照(注意:不能阳光直射)有助良好的转色。

转色期间尽可能地减少温差,保持恒温(18-23摄氏度,温差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时常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夜晚温差刺激造成早产菇(未开袋先出菇,也称憋袋菇)影响出菇质量和产量。

4.菌棒排放:待到菌棒完全转色完成即可开袋出菇。

香菇菌棒出菇期间的菌棒摆放不能过密,菌棒的整个表面基本上是可以长菇的,
排放太密会出现挤压,通风不良,光照不足等因素而影响产品品质。

5.开袋出菇:开袋后催菇的湿度要求较高在90%以上(湿度根据菇的生长情况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可通过温差刺激催蕾出菇,也
可适当在菌棒喷洒水刺激出菇(出菇后禁止随意洒水)。

6.梳蕾:如果菌棒出蕾过多,如有必要可进行梳蕾操作(如果菌棒爆发性出蕾长菇,会严重影响香菇品质,产量也会受影响)。

7.出菇管理:出菇管理期的温度保持在18-22摄氏度较好,温度太低生长缓慢,温度过高,生长太快会造成腿长肉薄、过早开伞,品
质差。

最后要注意根据天气情况把握采收时期,不然产品质量等级较低,影响经济效益。

(以上仅作参考,香菇不同品种技术管理存在一定差异,需针对香菇品种习性进行科学管理。

)。

香菇出菇的管理

香菇出菇的管理

香菇出菇的管理香菇菌柱转色后,菌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发生子实体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也就是进入了出菇期。

一、催蕾: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的菌类,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分化。

这个时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0―22℃,昼夜之间能有5―10℃的温差。

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90%左右。

条件适宜时,3―4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

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盖塑料膜保湿。

也要防止高温、高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柱。

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

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

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

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

早秋气温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

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

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

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

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2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4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5―7天。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 -回复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 -回复

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回复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是指人们在种植或存储香菇过程中,根据其变色程度来判断其品质和新鲜度的指标。

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特点。

为了确保食用香菇的安全和美味,我们需要了解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香菇转色是指香菇表皮逐渐变色的过程。

新鲜的香菇表面呈现灰褐色或棕褐色,质地嫩滑、坚实,气味清香,没有异味。

而随着香菇的老化和腐烂,其表皮会逐渐变色,开始出现褐色斑点或黄色片状的变化。

因此,香菇转色开始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香菇表面颜色变化:新鲜的香菇表面呈现灰褐色或棕褐色,质地细腻光滑。

当香菇开始变色时,表皮出现褐色斑点或黄色片状的变化。

这是因为香菇内部的酶类和其他物质在空气中氧化作用的结果。

2. 香菇质感变化:新鲜的香菇质地坚实,有一定的弹性。

而随着香菇老化和腐烂,质地会变得软弱,触摸时会有湿润感,甚至会出现变软、变糊状的情况。

3. 香菇气味变化:新鲜的香菇具有清香的气味,没有异味。

而当香菇开始转色时,气味会逐渐变得刺鼻或发酵味道,甚至有腐烂的恶臭味。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可以判断香菇是否已经开始转色。

一旦香菇开始转色,即代表其已经开始老化和腐烂,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处理香菇,以免影响其品质和食用安全。

如果发现香菇已经开始转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处理:将已经转色的香菇立即取出,将其表皮去除,以防止继续腐烂和传染其他香菇。

如果只有部分转色,可以将其切掉,将干净的部分继续食用。

2. 存储条件:新鲜的香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

当发现香菇开始转色时,可以调整存储条件,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和湿度,延缓其老化和腐烂的速度。

同时,定期检查存储的香菇,及时处理已转色的菇块。

3. 烹饪方式:当香菇开始转色时,可以选择更快烹饪的方式,如炒菜、煮汤等。

避免将转色的香菇用于制作需要较长时间的菜肴,以免进一步加速其腐烂。

香菇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香菇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香菇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办法
1、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水,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1~2次,每次通风10~20分钟。

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12℃,或高于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85%~90%,温度掌握在15~25℃。

2、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2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

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

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3、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4、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

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15~
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5、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Ⅱ型克霉灵1∶500倍液喷洒菌柱,每天1次,连喷3天。

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

香菇转色管理措施

香菇转色管理措施

2015.11菌菇生产香菇菌袋转色是其菌丝发育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也是菌丝发育成熟的标志。

在香菇转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在管理上不可忽视。

1转色太浅或不转色表现为菌袋呈现黄色或白色。

原因:一是菌龄不足,脱袋过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

二是菇床保湿条件差,湿度偏低,不适合转色需要。

三是脱袋时气温偏高,喷水时间太迟,或脱袋时气温低于12℃。

管理措施:一是喷水保湿,结合通风,连续喷水2~3天,每天1次。

二是检查菇床罩膜,修理破洞,罩紧薄膜,增强菇床保湿性能。

三是将菌袋卧倒在地面上,利用地温,促进一面转色,转色后再翻另一面。

四是若因低温影响,可把菇棚覆盖物揭开,引光增温,中午通风;若是由高温引起的,应增加通风次数,中午将菌袋两头薄膜打开,早晚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

2菌丝徒长不倒伏表现为菌筒洁白,菌丝长2cm还未倒伏。

原因:一是湿度过大,菌丝生长旺盛。

二是缺乏氧气,菌丝开始洁白后,没有适当进行通风换气,或掀动膜次数太少。

三是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营养过量,菌丝生长过盛。

管理措施:一是加大通风量,选中午气温高时,揭膜1~1.5小时,让菌袋接触光照,促使菌丝倒伏,待菌袋表面晾至手摸不黏时,盖紧薄膜,第2天表面出现水汽,菌丝即已倒伏。

二是采取上述措施仍未能解决倒伏问题的,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菌袋1次,晾至不粘手后盖膜,3天后菌丝即可倒伏。

三是如果10~15天仍不转色,以至菌筒脱水,应连续喷水2~3天,每天2次,通风时间缩短至30分钟,补水增湿促进转色。

3菌膜脱落表现为脱袋2~3天,菌袋表面瘤状菌丝膨胀,菌膜翘起,局部片状脱落,部分悬挂于菌袋上。

原因:一是脱袋太早,菌丝没有达到生理成熟度。

二是脱袋后温度突变(高温或低温),表面菌丝受刺激,缩紧脱离,使菌袋内菌丝增生,迫使外部菌膜脱落。

三是管理失误,一般脱袋后3天,在25℃条件下不揭膜通风,但有的因当时气温较高,中午揭膜通风,致使菌丝对环境条件不适应。

管理措施:一是人为创造适合的环境条件,温度以25℃为宜,让恢复生长的菌丝迅速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菇转色期间的管理要点:
正常情况下,香菇生理成熟脱袋至转色结束需15天左右。

一.温度
1.范围在18—23℃之间较理想
2.注:温度不能超过26℃或低于15℃,不易专色。

二.光照
1.光照越强转色越快
2.注:尽量不要让中午的太阳光直射
三.通风
1.通风的尺度要灵活掌握,不要太按规矩操作。

要通对流风。

空气越好转色
越快。

2.注:①通风时遇到大风天气时要反风向通风.
②不管通什么样的风,都要避免让风直接吹到菌棒。

(例如:温室大棚的前脚就要上40厘米高的地角膜来解决)
四.湿度
1.范围在85—%90%之间
2.注:湿度不够会造成表面干燥,直接终止转色。

变色管理概述
1.脱袋盖膜的前2-4天内尽量不要翻动薄膜,维持保湿和恒温。

如超过25℃
时,要短时间掀膜降温。

气生菌丝长至2毫米,可加大通风次数或喷2%的白灰水,促使菌丝倒伏。

倒伏后每天掀膜2-3次,每次20—30分钟。

此时以手指触菌棒表面有指纹印,表明干湿相宜。

在黄水形成初期,要稍延长掀膜时间,也可以轻度喷水一次,待黄水珠大量吐出时用喷枪将黄水珠冲洗掉,通风1-2个小时至菌棒稍干。

往复几天,即可完成转色。

2.注:①在湿度过大或温度过高时都要用通风来解决,解决不及时极易产生
毁灭性的木霉菌。

尤其是在黄水产生期一定要看住温度。

②温度过高会造成菌棒发泡,一定要关注温度。

③在转色中后期,可适当给些温差刺激,避免菌棒光板不爱出菇。

以上只是本人简单的经验操作,写的不十分详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