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评价和建议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场的发展评价和建议复习过程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评价和建议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当前,我国七省市试点碳交易,其目的是为了区域碳市场交易经验可以成功复制到全国。
本文紧密跟踪总结了我国七个碳市场试点地区的设计思路和发展现状,厘清我国碳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为进一步改进我国碳市场设计提供参考的同时,为我国当前碳市场的总体路线制定提供建议。
一、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发展情况7个碳交易试点的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设计各区域碳交易市场制度,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建设。
目前,7个省市都已经在原有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分别成立环境交易所,经营碳排放权交易业务。
1、碳交易覆盖行业如表1所示,从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行业选择来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北京和深圳,由于高耗能产业较少,因此将高耗能企业外的其他主体纳入碳市场。
如北京除了企业外,还将事业单位纳入覆盖行业。
深圳则覆盖了建筑物和公共交通行业。
第二类是上海,对于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设置了两个不同的碳市场门槛。
第三类是天津,广东和湖北。
高耗能产业比重大,主要将高耗能产业纳入。
从纳入碳交易企业的个数来看,高耗能企业较多的地区纳入碳交易的企业数量较多,高耗能企业较少的地区纳入的较少。
深圳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个数最多,达到635个。
最少的是天津,只有130个。
2、配额分配方式从目前各地区碳排放交易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于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基本都是免费为主,适时推行拍卖等有偿方式。
在免费配额发放方式上,试点地区有侧重采用历史法(“祖父原则”),如北京、广东、湖北和重庆。
有的侧重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如深圳。
有的侧重采用企业历史排放水平同时辅助行业基准线法则的方法进行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如天津和上海。
尽管不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配额分配方式,但为了激励企业参与碳交易,在试点的初期,各地区都给予了企业较为宽松的配额,这也符合碳市场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投 资项 目节能 评估报 告表或 者节 能评估报 告 手5
【关 镟 叫 】 碳 排 放 权 配 额 碳 交 易
1 引言
从 2O世 纪 90年 代 开 始 ,世 界 各 国努 力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挑 战 ,确 立 了 共 同但 有 区别 的 责任 原 则 ,作 为 全 球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指 导 思 想 :通 过 了 《京 都 议 定 书 》, 具 体 落 实 发达 国家 的减 排责任 ,全面鼓励 发展 中国家通过 自身努 力 控 制 温 室 气 体 排放 。 我 国作 为 负 责任 的 大 国 ,积 极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先 后 发表 了 《中 国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国家 方 案 》、 《中 国应 对气 候变 化科 技 专项 行动 》、《中 国应 对气 候变 化 的 政 策 与 行 动 》。2009年 11月 , 我 国 对 世 界 正 式 承 诺 , 到 2020年 我 国 单 位 GDP的 碳 排 放 将 在 2005年 基 础 上 下 降 40%~ 45%。2012年 1月 , 国 家 发 改 委 正 式 下 发 了 《关 于 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的通知》,同意北京市 、天津市 、 上 海市、重庆市 、广 东省、湖北省及深圳 市开展碳排放权 交 易试点 ,这标志着我 国强制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建设 的启 动 。2015年 9月 25日发布的《中美元首气候 变化 联合声明》 中,习近平 主席 正式对 外宣布 于 2017年启动 全 国碳排放 交 易体系 ,覆盖钢铁 、 电力 、化工 、建材 、造 纸和有色金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以碳交易在我国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如参与国际碳市场程度较低、法律体系不完善、碳交易价格机制缺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交易;CDM;碳金融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我国已提出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了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2碳交易机制简介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在《京都议定书》的约束下,每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了商品的属性。
碳交易就是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从而以最小当前成本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一种交易模式。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给另一方资金或提供给另一方减排技术,从而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京都议定书》里约定了三种减排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联合履约和排放交易。
这其中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是清洁发展机制,该机制提出了发达国家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对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行投资,以此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温室气体减排额度,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简称为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
我国既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是温室效应可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加上自身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我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CDM市场。
我国碳排放政策解析及建议
我国碳排放政策解析及建议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和全球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碳减排工作。
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出发,探讨我国碳排放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我国碳排放政策的现状是比较积极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如《中国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方案》等,以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减少碳排放。
同时,政府也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实现绿色发展。
然而,我国碳排放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在排放上存在违规行为,而政府的惩罚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威慑。
另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市场流动性不足、价格波动较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其次,优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增加市场流动性,减少价格波动。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总之,我国碳排放政策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 1 -。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1. 引言1.1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背景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的整体战略需求。
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40%到45%,并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峰值。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于2017年底开始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减排、提高碳排放减排效率。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符合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承诺,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能够激励企业主动减排、促进技术创新,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支持。
碳排放交易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经济刺激,通过买卖碳排放配额实现减排成本的灵活化配置,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减排选择。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碳排放、推动企业减排,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1.2 目前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存在的问题不同行业间配额分配不公平。
在当前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不同行业受到不同的碳排放配额限制,导致了一些行业拥有更多的碳排放权,而另一些行业则受到限制。
这种不公平的配额分配不仅会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也影响了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
存在配额分配滥用和操纵。
一些企业可能通过虚假报告或其他手段获取更多的碳排放配额,从而导致市场上的碳排放交易价格波动和不稳定,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当前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监管机制比较薄弱,监管不到位。
这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违规操作和规避监管,进而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当前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机制的不足和不完善。
为了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减排目标,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配额分配机制,加强配额分配监管。
中国碳市场国际借鉴与发展建议
屮外?I:MAY01,2021中国碳市场:国际借鉴与发展建议在控排企业、资本市场、监管机构、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未来我国的碳市场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力助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
文/任宝祥编辑/张美思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权利化的商品,其理论基础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 家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即利用产权的 界定和市场的交易来解决经济外部性问 题,以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随 后加拿大学者达利斯提出了建立排污权 交易市场解决水污染问题。
此后,美国 将该理论应用到了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 中… 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 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使得通 过控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排放预 防气候变暖成为全球共识,利用市场化 手段解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经济负 外部性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经过多年试 点的建设摸索,我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 市场即将上线交易。
与美国和欧盟等发 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在 分配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奖惩 机制等方面仍不完善。
未来,应在多方 面发力,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碳排放权交 易市场的发展。
美国与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相对于中国,美国与欧盟等发达国 家碳排放交易市场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 熟,其发展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美国方面2001年,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 书》,因此其碳排放交易市场均不属于 《京都议定书》模式下的市场,没有国 家层面的强制性减排义务与法律基础。
美国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只有州和地区级的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包括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西部气候倡议(WCI)、区域性温室气体倡议(RGG1 )、气候储备行动(CAR)、中西部温室气候减排协定等。
2003年,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率先运营,开展了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交易。
CCX实行自愿加入的会员制,并实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2|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05|朱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TIONAL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碳减排的承诺目标,世界各国的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发布的《202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报告》,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有25个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正式运营,另有22个ETS 计划在近期投入运行。
目前ETS 所涵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7%,累计交易金额超1610亿美元。
我国的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总量的28%,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近年来,我国也积极开展了碳减排的行动。
总体来看,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参与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2002—2012);二是建立分散的试点碳交易市场(2013—2021);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2021年至今)。
本文分析了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首日成交均价51.23元/吨,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
发电行业是目前唯一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涵盖重点排放企业2162家。
这2162家重点排放企业的碳排放总量约为45亿吨二氧化碳,这将使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市场交易,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84.92亿元。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摘要】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存在不公平和不合理的问题。
不公平主要体现在配额分配过程缺乏公开透明,导致一些企业获取较多配额,造成市场不公平竞争。
配额分配不合理则表现在配额的制定依据不够科学,并未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
为了完善这些问题,建议建立公平透明的配额分配机制,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配额,并加强监管和处罚机制以确保市场秩序。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些完善建议的实施会带来更公正、高效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公平透明,灵活调整,监管,处罚机制,效果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中国自2017年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一种通过交易碳排放权来激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
配额分配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减排成本和市场的公平性。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存在着一些问题。
配额分配不公平。
一些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关系等手段获取更多的配额,导致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面临更大的减排压力。
配额分配不合理。
一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较高,但配额分配却没有充分考虑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减排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完善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机制,我将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建立公平透明的配额分配机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配额,以及加强监管和处罚机制。
这些建议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企业积极减排,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1.2 研究意义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而配额分配作为碳交易市场的核心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减排成本和市场的运行效率。
当前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这不仅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影响了减排目标的实现效果。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出台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向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收取排放权,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推动企业改善生产方式,减少碳排放。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配额分配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就该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从国际经验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主要有免费分配和拍卖两种模式。
免费分配是指政府免费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配额给企业,以弥补企业因执行限制排放的措施而带来的成本增加,这种方式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刚刚建立时比较常见。
拍卖则是政府将排放配额进行竞拍,由企业出价购买需要的排放配额,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需求,调节市场供给。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采用了兼顾两种方式的混合配额分配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免费分配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资源配置失灵问题。
过多的免费分配可能导致企业缺乏动力去改善排放水平,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而拍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需求,使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推动企业加大降低碳排放的投入和力度。
在配额分配方面,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逐步增加拍卖比例,减少免费分配的比例,以促进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还表现在对各行业、企业的差异化分配不够充分。
不同行业的碳排放能力不同,应对碳排放的措施以及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配额分配时需要更加细化地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在差异化分配上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行业的配额分配标准不够精细。
建议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制定更加差异化的配额分配标准上,以确保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配额分配也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能力。
一些中小企业可能在执行碳排放控制时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应该在配额分配上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这些企业加大减排力度。
做大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建议
做大我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的建议一、碳市场和碳金融市场发展基本情况(一)碳市场一是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全国领先。
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省CDM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483项,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9.55%;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367项,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9.64%;已获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143项,居全国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10.02%。
二是CDM项目开展范围广。
从15个市(州)(昆明除外)2009~2014年的情况来看,有12个市(州)已开展了CDM项目交易(玉溪市、昭通市、红河州3地未开展)。
截至2014年末,12个市(州)CDM项目交易累计128笔、金额4295.12万美元。
交易方式主要有跨境出售碳排放权、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作为中介出售碳排放权和国内交易所出售碳排放权3种;购买方主要涉及英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
三是已具备成功案例。
2004年,省开展森林多重效益CDM 项目。
目前,试点地腾冲的碳汇林项目植树有5000多亩,参与种树的村民已开始享受这片树林带来的额外收入——卖碳汇额度的净收入有100多万元。
2006年8月,解化集团与英国益可环境国际金融集团公司正式签订了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和投资协议。
该CDM项目由英国益可公司全额投资,从项目实施起到2012年,解化集团公司将由此产生的氧化亚氮减排量全部出售给了益可公司。
该项目使解化集团每年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从1790吨削减至266.8吨。
(二)碳金融市场为了解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昆明中支向全省26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问卷,共有24家进行了回复。
从反馈情况来看,碳金融市场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参与面小但业务类型不少。
截至2014年末,有7家机构开展过碳金融业务,占比不到30%,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
2009年以来,这些机构在支持碳金融交易项目中,发生过7种类型的金融业务——碳权质押贷款2次、碳权融资租赁1次、碳权托收保付2次、碳基金理财产品1次、项目贷款2次、碳债券2次和碳保理1次。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推动碳市场的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引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备受瞩目。
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多个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探索碳市场制度的运行和推广,并于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尽管中国在碳市场的运行中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经验,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发展,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碳市场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5年至2011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2年至2020年,开展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CER是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标准(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缩写。
具体指的是我国境内特定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用于控排企业清缴履约时的抵消或其他用途。
其中2015年,CCER 进入实质交易阶段。
2017年,我国CCER备案被暂停;但存量CCER仍在各大试点交易。
第三阶段2021年7月16日开始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允许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碳减排量用于抵销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市场的交易规模逐年增长,为中国的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1. 引言1.1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性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促使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从而降低整体碳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碳排放量成为企业成本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减少碳排放实现成本控制,更加注重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
碳排放交易市场还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建立健康发展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于实现碳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配额分配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作用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配额分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机制。
通过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转型。
配额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市场的运作和发展。
配额分配可以引导企业主动减排。
通过向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可以使企业面临减排的压力,从而激励其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
这种市场化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自觉进行碳减排,还可以降低减排成本,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配额分配可以推动碳排放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合理的配额分配机制可以确保市场的供需平衡,避免出现碳排放权价格波动过大的情况。
通过配额分配,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碳排放市场,促进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配额分配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只有建立公平、合理、透明的配额分配机制,才能够有效推动碳减排工作,促进碳排放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的碳减排目标。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完善配额分配机制,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2. 正文2.1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存在的不足配额分配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
目前,一些大型企业掌握了大部分的碳排放配额,而小型企业则面临着配额不足的情况。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日益脆弱、生态承载力下降等问题不断凸显,气候变暖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定之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2010年坎昆大会,无一不在强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为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探索、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普遍适用性,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正式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碳交易机制。
①2013年起,碳交易试点工作相继启动,经过近4年的政策准备,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并在2017年年底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此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碳排放权交易是以温室气体排放份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即将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商品,由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的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利。
梳理各地开展碳交易的相关政策可知,政府在政策实施和交易开展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
自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通知》,鼓励试点地区培育和建设交易平台,保障并推动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各试点地区根据自身实际快速作出回应。
例如,2013年11月22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提出“本市是全国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按照《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京发改规[2013]5号)工作的安排,为规范有序推进试点建设,我们制定了《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场外交易实施细则(试行)》,现予以印发,请参照执行”。
②梳理各地政府开展碳交易相关文件可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治理大气污染是各地开展碳交易的主要目标。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建议
对 消费者发布 的关于公司品牌 、 产品和服 其成为 口碑营销的重要 生力军 。 为了方便 的 内驱力 ,那么实 实在在 的 “ 动与满 感 务的各种文 本和多媒 体 内容做 定性和 定 意见领袖获取信息, 营销人员应注意掌握 足” ,肯定也会成为身临其境的消费者提 量 的分析和追踪 , 对负面 言论 及时进行处 他们平 时接触信息的渠道 , 发布本领域详 有利 ” 口碑信息 的动力 。
理, 对消费者的建议及时进行 反馈 。企业 尽 的流行信息, 以满足他们获取信息 的需
的聆听 和互动参与 将会为 网络 沟通 提供 求 , 并有利于形成 话题 , 满足其在 社交 中 主要参考文献: 更 多的价值 , 并能让消费者感 受到企业对 维护意见领袖地位的心理 需求 。 他 们的意见和建议 的重视 。
正 式开 始 。
一
、
国际 碳 交 易 状及建议 收录 日期:0 1 1 2 1 年 2月 1 4日
碳 交易市场分 为配 额 型交 易和项 目 型交易两种形态 , 在项 目型交易形态 中, 3
鉴于不 同国家的减排任务、 实现减排 种 交 易机 制 中最 为流 行 的是 C M.DM D C 目标难 易程度等的差异, 京都议定书》 《 在 ( 清洁发展 的机制) 交易机制 , 即允许 附件
关键 词: 碳交易; 碳排放权; D O M机制
中 图 分 类号 :7 文 献标 识 码 : F A
规 定发达 国家必须将 2 0 0 0年温室气 体排 买家在“ 限量与贸 易” 体制 下购买 由管理 放量下 降到 19 9 0年水平 ; 2 0 而 0 5年 2月 者制定、 分配 的减排配额。 l 6日正式生效的 《 京都议定书》 则表 明着 人 们用法律 法规来规范 人类活 动的 时代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政府以碳排放权作为交易的对象,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实现降低碳排放的一种市场化工具。
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是其运行的核心环节,而目前在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存在着诸多不足。
本文将从不足之处出发,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以期提高碳排放交易市场配额分配的有效性。
一、不足之处1. 配额分配不合理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存在着政府对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目前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主要是由政府决定,而公众和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使得碳排放配额的分配没有更多的市场化因素,无法充分体现企业的碳排放状况和环境责任意识。
这意味着政府可能对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存在误差,进而影响了整个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2. 缺乏透明度在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配额分配的过程缺乏透明度,相关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这使得公众和企业无法全面了解配额分配的标准和原则,也难以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
缺乏透明度也会导致配额分配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从而降低了碳交易市场的公信力。
3. 缺乏灵活性目前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配额分配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企业碳排放的动态变化。
配额分配的固化导致了企业之间碳排放的差异难以得到合理的体现,也使得碳交易市场难以真正体现碳排放交易的价值。
二、完善建议1. 增加市场化因素对于配额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增加市场化因素,引入公众和企业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和竞争性配额分配来增加市场化因素,使得企业在申请配额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碳排放状况和减排措施来竞争,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环境责任和碳排放情况。
为了解决透明度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开放配额分配的信息,公开配额分配的标准和原则,让公众和企业了解政府的配额分配依据。
建立配额分配的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和企业对配额分配进行监督和建议,以提高配额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引入弹性机制为了增加配额分配的灵活性,政府可以引入碳排放弹性机制,根据企业的实际碳排放情况和减排措施,对配额进行动态调整。
碳排放权交易执法疑难问题分析及建议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实践与问题分析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逐步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自2013年起先后启动了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覆盖了不同地域和行业。试点地区在配额分配、市场监 管、履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 题,如配额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市场监管不够完善、履 约率不高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1.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监测平台,实时监测碳排放量、交易量等数据,确保数 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完善数据收集、核算及审核机制,确保碳排放权的核算和分配依据科学、合理 和公正。
3. 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确保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1. 加强社会监督力量,建立健全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使碳排放权交易执法行为更加公开、 公正和透明。
2. 推动信息公开,及时公布碳排放权交易数据、监管情况等信息,使公众了解碳排放权交 易的实际情况。
3.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碳排放权交易执法的决策 和监督过程中。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特点
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市场化、灵活性、激励性等特点,可以有 效地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自 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碳排放权交易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碳排放权交易对于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的减排意识和积极性,促进 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同时也可以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 率。
中国碳排放交易面临的法律问题和立法建议
中国碳排放交易面临的法律问题和立法建议中国碳排放交易面临的法律问题和立法建议引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纷纷推出碳市场试点项目。
然而,碳排放交易在中国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需要进行立法调整来规范和促进碳市场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碳排放交易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一、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是我国碳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地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财产权进行法律规定,也没有对其进行标准化的定义和界定。
这使得碳排放权在法律领域中的地位不明确,给相关交易和合同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立法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地位,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进行法律规定,并明确其具体的定义和界定。
同时,应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登记和交易制度,设立权威的碳市场机构,加强对碳市场交易的法律监管和维权保护。
二、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明确碳排放交易涉及多方的合同关系,包括排放单位、监测机构、交易平台等,但目前相关法律对于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界定并不明确。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得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并且存在法律责任不清晰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立法对碳排放交易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排放单位、监测机构、交易平台等各方的责任义务,并规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赔偿机制。
同时,加强对碳排放交易的监管,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保护参与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监管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在碳市场领域的法律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大量的规章制度缺失或不完善,无法对碳市场的交易活动进行充分的监管。
此外,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监管资源不足、执法效果不彰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对碳市场的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
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导读: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商界对碳资源的价值有很⾼的认识,⽽我国⼀些决策者还未充分了解到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性,甚⾄⾦融机构对其蕴含的巨⼤商机尚不完全了解。
参考《中国碳交易⾏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向分析报告(2013-2017)》我国虽然是CDM的最⼤卖⽅,但整体上处于被动地位。
笔者认为我国CDM 发展主要⾯临以下问题:1社会各界对CDM的认识不⾜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商界对碳资源的价值有很⾼的认识,⽽我国⼀些决策者还未充分了解到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性,甚⾄⾦融机构对其蕴含的巨⼤商机尚不完全了解。
我国只有兴业银⾏⼀家中资银⾏宣布采纳⾚道原则,其他⾦融机构较少涉及绿⾊融资,致使CDM的发展受到较⼤限制。
2CDM市场不健全,中介不成熟我国虽然是最⼤的CDM碳排放权供给⽅,但到⽬前为⽌尚未建⽴起统⼀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
不能真正融⼊国际碳交易市场,就没有CDM定价权。
我国的CER通常被发达国家以远期合约⽅式低价买进,包装后再以⾼价卖出。
我国在CDM⼀级市场上获得的碳融资,远远不及中间商在⼆级市场倒后获得的利润⼤,2010年和2011年CDM⼀级市场成交额仅为⼆级市场成交额的13%。
由于CDM项⽬从申请到执⾏过程长、程序复杂,⼀般的企业是难以独⽴完成的。
⽽国内专业的中介机构相当缺乏,尤其是缺乏专业⼈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CDM市场的发展。
3CDM项⽬风险因素多,导致交易成本较⾼第⼀,由于CDM项⽬审批程序复杂、标准严格、周期较长、跨国交易以及东道国的法律政策等,让交易变得⾮常复杂;第⼆,由于⼀些指定经营实体(DOE)缺乏监管,可能会在准备材料与审核时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为;第三,待CER 交付之后,项⽬业主才能获得收益,收益⼤⼩取决于业主的议价能⼒,前期的融资风险⾮常⾼。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研究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研究摘要:当前中国碳交易市场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市场间未能有效连接;二是尚未形成完善的碳市场法律制度体系;三是缺少风险控制与监管及辅助体系。
建议立法先行;分步进行;完善顶层设计。
关键词:碳市场;存在问题;制度建设当前中国各试点地区交易意愿低迷、成交量不足、流通量较低。
在近年的市场摊铺下,虽然碳排放成交量有了一定的上升。
但各地区企业参与市场交易的意愿仍然不强,导致交易寡淡、订单量低。
从长远的供需平衡来看,由于中国碳排放量处于且将长期处于峰值,所以其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特别是当前,中国为了实现做出的2020年的减排目标,相应的碳排放配额正在逐年递减,更加引发了排放权需求的递增,引发了碳配额的稀缺性价值。
总体来看,当前国内交易市场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市场间未能有效连接中国不属于《京都议定书》的附件一国家,不需要承担具体的减排承诺,但是随着国内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期望借用对其的强调帮助国内经济结构完成转型,从以能源消耗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转向以能源合理配置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
虽然在附件一国家之外,但是中国通过CDM与国际碳减排体制存在连接,但是目前联合国共已拒绝140多个CDM项目,其中一半是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在2009年时就被拒绝了三十个CDM项目,这就说明中国的CDM项目在核准标准上虽然有机构把关,但是在标准采用上与标准的严格程度方面仍与国际标准存在区别。
同时目前碳金融市场在国际层面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发展二十年左右,许多地方不够成熟,尤其是各国往往在国际舞台上坚持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谈判过程旷日持久且难有进展,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内,国际未能够形成全球皆准的碳排放交易与碳金融市场,国际四大碳交易所各自按照自身利益取向设定标准,难以形成跨平台市场。
而中国目前仅仅处于全国性碳金融市场的试运行阶段,一方面要把握住作为最大的CDM供应方这一身份,维护自身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要能够在国际碳排放领域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碳市场是指以碳排放权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该市场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推动全球减排工作的开展。
在全国范围内,碳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如下:一、发展现状:1.政策框架的完善:中国政府先后推出《国家关于治理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2.碳市场试点项目的启动:自2024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碳市场试点项目,目前已经有7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
3.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的建立:为确保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平和透明,我国建立了碳市场监测与核查体系,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与交易平台,并完善了核查和核算方法。
二、发展前景:1.政策环境的支持:中国政府将碳市场作为国家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减排工作,建立碳排放权市场”的目标。
政府的支持将为碳市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推动。
2.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我国面临着废气排放增多、能源消耗增加等环境压力。
碳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
3.经济效益的提升:减排行为可以获得经济效益,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可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成本下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国际合作的机会:随着全球范围内碳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合作,提高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总之,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政策支持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将促使其未来前景更加广阔。
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完善相关产业链,能够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评价和建议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低碳转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当前,我国七省市试点碳交易,其目的是为了区域碳市场交易经验可以成功复制到全国。
本文紧密跟踪总结了我国七个碳市场试点地区的设计思路和发展现状,厘清我国碳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为进一步改进我国碳市场设计提供参考的同时,为我国当前碳市场的总体路线制定提供建议。
一、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碳市场发展情况
7个碳交易试点的省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设计各区域碳交易市场制度,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建设。
目前,7个省市都已经在原有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分别成立环境交易所,经营碳排放权交易业务。
1、碳交易覆盖行业
如表1所示,从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的行业选择来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北京和深圳,由于高耗能产业较少,因此将高耗能企业外的其他主体纳入碳市场。
如北京除了企业外,还将事业单位纳入覆盖行业。
深圳则覆盖了建筑物和公共交通行业。
第二类是上海,对于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设置了两个不同的碳市场门槛。
第三类是天津,广东和湖北。
高耗能产业比重大,主要将高耗能产业纳入。
从纳入碳交易企业的个数来看,高耗能企业较多的地区纳入碳交易的企业数量较多,高耗能企业较少的地区纳入的较少。
深圳纳入碳市场的企业个数最多,达到635个。
最少的是天津,只有130个。
2、配额分配方式
从目前各地区碳排放交易的实施情况来看,对于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基本都是免费为主,适时推行拍卖等有偿方式。
在免费配额发放方式上,试点地区有侧重采用历史法(“祖父原则”),如北京、广东、湖北和重庆。
有的侧重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如深圳。
有的侧重采用企业历史排放水平同时辅助行业基准线法则的方法进行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如天津和上海。
尽管不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配额分配方式,但为了激励企业参与碳交易,在试点的初期,各地区都给予了企业较为宽松的配额,这也符合碳市场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
数据来源:作者收集整理
3、碳交易量和碳价走势情况
从碳交易量来看,由于湖北的纳入碳交易的企业排放的门槛较高,覆盖的排放量大,因此,湖北的交易量最大,截止今年7月份,湖北碳交易量达到443.5万吨。
交易量第二位的是北京,主要是由于北京碳交易比较活跃,从而提升了交易量,北京的碳交易量接近200万吨。
上海和深圳的交易量也较大,也都达到了150万吨以上。
广
东、天津和重庆的碳交易量较低,在100万吨以上。
从最新的碳价来看,中国碳市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北京给予未按时履约企业一定的宽限期,使得北京碳市继续活跃,从而使得2013年配额均价继续创出历史新高。
上海、深圳的控排企业已完成2013年的履约义务,碳市冷清几近冰点,碳价有所回落。
其他地区(广东、天津、湖北、重庆)碳价较低。
从均价来看,7个碳试点地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碳价较高且较为稳定的地区,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和广东。
一类是碳价较低的地区,主要包扩天津、湖北和重庆。
数据来源:七大碳交易试点交易所网站
二、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从机遇来看,首先,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排放国,这就为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而且,中国政府在政策推行上有较强的执行力,这为碳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其次,中
国经济面临重要转型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低碳发展为碳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大机遇。
而且,中国现有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下的巨大减排潜力为中国碳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再次,如前面分析,目前中国七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在2014年的交易量稳步增长,交易价格稳步增长,交易机制不断完善,这对为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未来全国统一碳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挑战来看,中国碳市场目前处于“紧锣密鼓”的试点阶段。
但是,中国的碳市场能否按照计划进行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一,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国际碳市场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迎来了一阵寒流,欧盟碳市场低迷不振,澳大利亚最近还取消了碳税政策。
我国碳市场的发展进度也会受到国际碳市场疲软的拖累。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推行碳市场的进度和力度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
第三,七个碳交易试点地区在交易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对于未来统一全国碳市场也是一个挑战。
而且,中国碳市场发展的硬件环境不足,缺乏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MRV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涉及碳排放交易第三方的核证机构有待进一步培育。
缺乏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专业人才、专家队伍。
第四,中国的能源市场受到政府管制,使得碳价不能有效传递,从而使得碳价不能反映真正的企业减排成本和潜力。
三、中国未来碳交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根据七个试点地区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中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策给出了以下建议:
1、循序渐进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
结合中国当前碳市场试点建设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有计划性的分步行动,逐步完善碳市场建设所需条件,积累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碳市场方案。
第一步,开展地区排放清单与能源消耗的
摸底工作,开展各地区自愿碳交易试验。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基础数据的收集,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自愿碳市场的交易过程,使相关各方面单位都获得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和认识的提高。
第二步,设计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总体发展方案。
当各地区的碳交易系统能够进行正规化的平稳运行后,开展全国总体方案的设计。
第三步,开展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此阶段各地方碳交易市场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都应当已在本质上获得解决。
各地方强制性交易市场已经经过一定时间的稳定运行,并取得一定抑制排放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全国碳市场建设阶段的任务是解决更大范围的协调问题。
2、发展多层次的碳市场
我国碳排放呈现出排放量大、区域分散大、排放源多的特点。
因此,仅仅靠一种类型的碳市场对减排的贡献有限。
因此,在推进政府为主导的双强制碳市场的同时,也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加入一些减排领域,构建单强制和零强制的碳市场。
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综合力量,编织出以双强制为主,单强制和零强制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温室气体减排网络。
3、加快能源市场化改革
碳交易市场的核心是通过碳价的价格信号来促进企业的节能行为,目前中国的能源管制尤其是电价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减排成本的传递。
因此,未来应借助全国碳市场逐步推进的机遇,逐步尝试放开能源市场的价格管制,将环境成本内生到企业的生产决策中,从而提高企业自主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深入,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
4、大力扶植相关产业,有力支持碳市场发展
对于中国碳市场建设而言,与低碳相关的产业建设是重要的一
环。
只有低碳相关产业、服务和低碳技术产生了突破性的转变,中国才不会在世界低碳潮流中落后,碳市场的建设也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低碳产业发展与碳交易市场建设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低碳产业发展能够给碳市场提供发挥功能的基础环境,反之,碳市场的运行能够促进相关低碳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低碳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转向的风向标的时候,及时调整发展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朝阳产业的培养是最为重要,也是需要进行系统的和长期努力的工作方向。
(经济预测部蔡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