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摘要: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边)坡表生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加强了对该类滑坡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在滑坡类型划分、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形成机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黄土滑坡研究现状0、引言

中国黄土广泛分布在西北、华北与东北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被称为中央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山西以及宁夏等省区。在这里,特殊的气候、沉积以及地层环境中,地貌的发展演变也具有相应特殊的过程,产生了气候、地层与地貌上统一的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黄土滑坡[1]。黄土滑坡是我国黄土地区发育的一种斜(边)坡表生地质灾害,它以其多发性、危害性而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有关科研单位加强了对黄土滑坡的研究,相应的研究成果也大量问世。

1、黄土滑坡的分类

黄土滑坡类型划分直观地反映了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要想深刻地认识黄土滑坡的共性和特性,就须进行分类研究。按滑坡体的赋存条件、成因、厚度、破坏机理、运动特征等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划分,基本可满足当前黄土滑坡研究

的需要。目前国内的分类研究可概括为四种[2]。

1.1铁科院西北分院的分类

(1) 按成因分:洪积老黄土滑坡;洪积、风积黄土滑坡;风积、坡积黄土滑坡。

(2) 按厚度分:极深层黄土滑坡;深层黄土滑坡;中层黄土滑坡;浅层黄土滑坡。

1.2 王成华等的分类

(1) 崩塌推移型:暴雨崩塌推移型;融冻崩塌推移型;溶、潜蚀崩塌推移型;地震崩塌推移型。

(2) 错落转动型:暴雨错落转动型;融冻错落转动型;溶、潜蚀错落转动型。

(3) 蠕动平移型:融冻蠕动平移型;溶、潜蚀蠕动平移型。

1.3 乔平定等的分类

(1) 按厚度分:巨厚层滑坡( H > 50 m);厚层滑坡( H= 20~50 m);中层滑坡( H = 6~20 m);浅层滑坡( H< 6 m)。

(2) 按产生时代分: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新生滑坡。

(3) 按力源分: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

(4) 按出口与坡脚关系分:坡基滑坡;坡体滑坡。

(5) 按诱因分:自然因素滑坡;人为因素滑坡。

1.4 王念秦等的分类

(1) 黄土型:黄土滑坡;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

(2) 混合型:黄土顺层滑坡; 黄土切层滑坡。

2、黄土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

2.1 黄土滑坡的分布规律

根据黄土的分布地貌特征,黄土滑坡分布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1) 一般黄土源、土石低山区, 黄土滑坡发育较弱;土石丘陵――残塬长梁――沟壑丘陵区,滑坡相对发育较为强烈。沟壑丘陵区滑坡分布呈散点状,残塬长梁区的边缘,滑坡呈带状分布。

(2) 地形剧烈起伏的黄土高原,滑坡分布发育多在潮湿(阴坡),有地下水渗出斜坡地段。

(3) 河流侵蚀期的沟谷斜坡及沟谷两侧,滑坡分布发育强烈。同时受沟谷展布方向制约,一般呈东西向延伸的沟谷南坡(阴坡)滑坡数量大于北坡(阳坡),并且成群出现;而南北向延伸的沟谷,西侧多于东侧。黄土塬,黄土台塬,滑坡分布发育多在塬边陡坡和塬内深切河流谷沟两侧,主要为溯源性新生滑坡及崩塌性滑动,分布呈带状。

(4) 黄土山区,黄土丘陵区,斜坡变形多发生于上覆黄土下伏基岩构成二元结构的斜坡地段,滑动面多为二元体的接触面。即黄土滑坡位于黄土戴帽的坡顶和黄土填脚的坡脚,多沿其下伏的基岩(砂页岩、泥岩或碎屑岩)倾斜面(与坡

向一致) 分布发育。

(5) 黄土分布区,滑坡多分布发育在陡坡、坡高的天然边坡地带。坡度大于50°多产生崩塌性滑动,坡度大于35°,坡高大于40 m的斜坡多产生滑坡。

2.2 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

2.2.1 内在因素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黄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滑坡形成的基础,包括地表地貌、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作用等[3]。

(1) 地形地貌:黄土地形地貌对黄土区的滑坡有密切的关系。在继承性的梁峁区,古地貌(如古剥蚀面) 易形成软弱结构面,诱发土体滑坡。但在黄土塬、黄土台塬或河谷阶地区,同样的古地貌对土体的稳定性影响却较小。一般来说,黄土滑坡的形成发育主要在塬侧沟脑、梁、峁斜坡,河流侵蚀的沟谷斜坡及沟脑两侧,沟谷多呈“V ”字型,边坡的天然坡度大于45°,土体临空高度达80~150 m ,形态呈直立或凸形,坡脚无原生土体支撑。而开阔呈“U ”字型沟谷两侧和丘陵斜坡,坡度小于45°自然斜坡和人工斜坡一般稳定。

(2) 地层结构:黄土地区地层主要由黄土―古土壤序列构成,不仅其各层的土质成份,颗粒粒径大小,孔隙度,显微结构类型不同,而且干密度,粘土含量,含水量差异均

直接影响到土体强度的均一性。这些差异使得土体不均一且各向异性,特别是离石黄土厚度大,间有倾斜的剥蚀面和粘粒含量较大的古土壤层面,以及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性质不同的结构面。这些不同的结构面破坏了黄土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完整性,随时可能成为斜坡变形和不稳定的软弱结构面,是形成黄土滑坡的破裂面及边界条件。

(3)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是斜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常造成差异性升降而形成陡峭的斜坡,提供了有利于滑塌的地形。新构造应力场对滑坡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构造节理常成为滑坡的软弱面。新构造运动中常形成地层倾斜、断层、褶皱、裂缝、裂隙、原生和次生节理等。各种原生结构(层理及垂直节理)、后生结构(构造、重力节理、裂缝等) 与结构面的存在不仅破坏了黄土的完整性,而且为地表水的入渗,地下水的活动提供通道。这既增加了土体边坡的静动水压力,又使黄土的可溶盐被溶滤,黄土湿陷且强度降低,为黄土滑坡形成提供了内在基础与滑动条件。

(4) 地下水:黄土地区地下水往往集中在塬、梁、沟脑斜坡地带排泄溢出,这些地带经长期侵润、软化和掏蚀大大降低了固有的力学性质,同时在溢出带以上的土层因形成坡降较大的潜水侵润面,不仅具有静水压力, 在溢出时产生较强的动水压力,往往沿潜水侵润面附近形成软弱带。而土体中与地形坡面一致的古土壤和土性不一的倾斜结构面,它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