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重庆8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含答案】

重庆8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含答案】

重庆8年级上册历史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A. 巴国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 重庆的古称是什么?A. 成都市B. 江北市C. 永川市D. 涪陵市3. 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扮演了什么角色?A. 战略后方B. 前线战场C. 军事基地D. 政治中心4. 重庆火锅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 重庆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A. 东方明珠塔B. 重庆大剧院C. 重庆人民大礼堂D. 重庆长江大桥二、判断题1.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2.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

(√)3. 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

(√)4. 重庆火锅的主要食材是羊肉。

(×)5. 重庆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三、填空题1.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______的地理位置。

2. 重庆的标志性建筑是______,它是重庆的文化象征。

3. 重庆火锅以其麻辣鲜香而闻名,主要食材包括______、鸭肠等。

4. 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______。

5. 重庆的气候特点是______,夏季炎热,冬季温暖。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重庆的历史沿革。

2. 请简述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地位。

3. 请简述重庆火锅的特点。

4. 请简述重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5. 请简述重庆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应用题1. 请列举重庆的三种特色美食。

2. 请列举重庆的三个旅游景点。

3. 请列举重庆的三个友好城市。

4. 请列举重庆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5. 请列举重庆的三个高新技术产业。

六、分析题1. 分析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地位对重庆历史的影响。

2. 分析重庆火锅的特点对重庆饮食文化的影响。

七、实践操作题1. 设计一条重庆旅游路线,包括三个旅游景点和特色美食。

2. 设计一个重庆火锅的菜单,包括至少五种食材和调料。

八、专业设计题1. 设计一个以重庆抗战历史为主题的展览馆,要求包括三个展区,每个展区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和展示内容。

重庆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重庆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田 海
( 晋 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山西 晋 中 0 3 0 6 0 0 )

要 :1 9 3 7年 ,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 很快逼近 南京 , 国民政府被 迫移驻 重庆。随着国民政府 迁都 重庆 , 先后组
织 了沿海沿江地区 2 0 0多家工厂 、 大批 商业金 融机 构、 文化教 育科研机 关相继迁往 重庆。重庆成 了抗 战时期 中国的
全 面抗 战开 始后 , 在 中 国共 产党倡 导 和努力 下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2 7
作者简介 : 田 海( 1 9 6 9一) , 女, 山西平遥人 , 讲师, 研究方 向为 中国近现代史 。
3 6
政 会共 开 过 4届 1 3次 会议 , 其中 1 1次会 议 是 在 重

战 时首都
1 9 3 7年 七七 事 变 , 日本 开 始全 面侵 华 。8月 l 3
日在上海 发动 了八 一 三事 变 , 直 逼 南 京 。在 万分 危
南方 局和八 路军 驻 重庆 办 事 处 , 作 为 中共 在 国统 区 的派 出机构 。所 以 , 南 方 局 的使 命 就 是 巩 固 和扩 大 抗 日民族统 一 战线 , 维 护 国共 合作 , 争取 中 间势 力 , 即“ 代 表 中央 向 国民党 及其 他 党 派进 行 统 一 战线 工
二、 战时政 治 中心
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 _ 2 J 。
随着 国 民政 府 移驻 重 庆 , 当 时 中 国各 党 派 和社
会各 阶层 的政 治力 量相继 集 中在这 里 。在 中共 中央
南方 局 的支持 与推 动 下 , 各 民主党 派 积 极 投 身 到抗 战中, 与 中 国共 产 党 同甘 共 苦 、 肝胆 相 照 。“ 在全 国 现有 的八 大 民主党 派 中 , 中国民 主同盟 、 中国 民主建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抗战时期,中国面临着日寇的入侵和全国抗战的艰巨任务。

为了保障战争生产和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实施了工业内迁政策,将工业设施从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内陆,其中最主要的工业内迁地就是重庆。

重庆由此成为了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支撑点和后方基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工业内迁到重庆呢?本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和人口等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实施工业内迁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日寇的破坏和掠夺。

抗战时期,日寇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肆意破坏,对工厂、交通设施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毁和抢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如果中国的工业设施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么这些工业设施将很容易成为日寇的目标,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为了防止工业设施遭受破坏,中国政府实施工业内迁政策,将工业设施迁移到内陆地区,避免了日寇的侵袭。

从军事角度来看,工业内迁到重庆也是为了保障战争生产的需要。

重庆地处内陆,地势险要,自然条件适宜建设防空工事,而且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交通便利,可以保障战时物资的通行。

工业内迁到重庆可以有效保障战争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

重庆还是当时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政治和军事地位举足轻重,工业内迁到重庆也是为了加强对国民政府的支持,保障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

从经济角度来看,工业内迁到重庆也是为了维持国家的经济运行。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到了日寇侵袭和国家资源的大量消耗,经济陷入了困难境地。

工业内迁到重庆可以有效缓解沿海地区的经济压力,为国家的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而重庆地处内陆,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对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内迁可以提高国家的产值和产量,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物资保障。

从人口角度来看,工业内迁到重庆也是为了保护工人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战时期,日寇在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要地与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要地与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要地与战役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战略部署和战役行动。

这些战略要地与战役的选择和执行,对于抗击日本军事侵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战略要地的选择与重要战役的展开两个角度,对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要地与战役进行探讨。

一、战略要地的选择1. 河南豫鄂苏抗日根据地河南豫鄂苏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豫鄂苏是当时抗日斗争的战略要地之一,这里地势险要,交通便捷,是抵御日本侵略的重要防线。

中国军队在这里组织了广泛的游击战,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军力。

2. 陕北抗日根据地陕北抗日根据地地处战略要地,具备了抵抗日本侵略的优势条件。

中国军队在这里筹建了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游击战,有效地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兵力。

陕北抗日根据地的筑建为中国军队后续的大规模反攻提供了重要基础。

3. 重庆作为战略要地重庆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略要地。

重庆地处山地峡谷,地势险要,这里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后方指挥中心和主要军事基地。

在重庆,中国国民党政府坚定地指挥并组织了抗日战争中的各个战役行动。

二、重要战役的展开1.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上海和淞沪地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无法保住上海,但他们在这场战役中展示了坚定的抗日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2.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顽强地抵御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为中国军队后续的反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场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成为中国抗日斗争的重要里程碑。

3. 衡宝战役衡宝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在湖南衡阳和宝塔山地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为中国军队在湖南地区展开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抗战时期,我国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在这场抗战中,国民政府为了防止日本侵略者的破坏,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将国家的工业基地内迁到了重庆。

那么,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工业到重庆的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护工业基地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由于重庆地处西南边陲,地势陡峭,自然条件较好,适合进行工业生产。

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基地迁到重庆以避免被日本侵略者摧毁。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国家的工业实力,还可以有效地保障抗战的供给。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还包括了重庆地处西南边陲的优越地理位置。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交通便利,是连接西南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交通枢纽。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重庆成为了抗战时期的重要后方基地。

国民政府将工业迁到了重庆,可以更好地利用重庆的地理位置,满足战争时期的需求,控制重要的交通要道。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还在于重庆周边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铜矿等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这些资源的丰富使得重庆地区成为了很好的工业基地。

在战争时期,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国家的工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重庆的资源优势也是国民政府选择将工业基地迁到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还在于重庆地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这意味着重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将工业内迁到重庆,也是为了利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进行工业生产,支撑抗战的背景。

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到重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了防止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利用重庆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以及发展完善的军工体系等。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使得重庆成为了抗战时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为保卫国家的尊严和主权,为取得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战期间重庆地位的变化与其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抗战期间重庆地位的变化与其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设立 分支 机构 , 中央信托局 等也 迁到重 庆。1 应 战 时 需 要 .改 组 并 加 强 了 原 中 中 交 农 四
行联 合办 事总处 ,总处 设在 重庆 。负责办 理政府 战时金融 政 策 , 加 强理 事会 , 并 蒋介 石兼 任理 事 会主 席 。 之成 为控制 全 使 国金 融 的最高权 力机关 , 重庆 金融业 获得 空前发展 , 为大 使 成 后方 的金 融 中心 。工业 中心 和金融 中心 的形成及 大量人 口迁 渝 , 使 重庆 在抗 战 时期 商业 极为 繁荣 , 促 商业 门类 齐全 , 经营
数 的 2 . 可 以说 , 69 。 %t 在整个抗 日战争时期 , 重庆都是 四川 、 西
南、 大后方 的工业 生产 中心 。
3重 庆 成 为 全 国 的 金 融 、 业 中 心 。 国 民 政 府 迁 渝 后 , . 商 为
了控 制和 管理金 融 , 明令 中央银行 、 中国银行 、 通银行 、 民 交 农 银行 四家 银行 的总行 迁到重庆 ,并 准许各 省地方银 行在重 庆
政治 中心 。
中国传统 意义上 的人 文精 神 ,实 质上 就是儒 家教 化天 下 的思想 , 张通过 诗 书礼乐等 来塑造 符合 儒家社 会理 想 的人 。 主 现在对 “ 文精 神” 人 的一般 解释 “ 是一 种普 遍 的人 类 自我关 怀 。 表现为对 人 的尊严 、 价值 、 命运 的维护 、 追求 和关 切 , 人类 遗 对
兼容并 蓄 的气质 彰显 出来 。 传承 和发扬 了重 庆人 文精 神 。
二 、 战 时期重 庆地位 的变 化 抗 抗战 时期 , 重庆 的地位 发生 了根本 性 的变化 。 1重庆跃 升 为全 国的政 治 中心 。从抗 战全面 爆发 , . 日军包

重庆战略大后方的描述

重庆战略大后方的描述

重庆战略大后方的描述重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

因其地理位置独特,被誉为“山城”、“桥都”,更是中国的战略大后方之一。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四面环山,地势险要。

这里的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天然的防御系统。

山脚下,峡谷中,是重庆的城区,繁华而热闹,交通便捷。

而山上,是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和青翠的草地,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重庆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优势,那就是它是长江上游的重要交通枢纽。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它贯穿了中国的东西大动脉,连接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而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战略节点,成为了连接西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

这里有着众多的港口和码头,可以容纳大型船只,使得重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

重庆还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产业基础。

这里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发电中心之一。

同时,重庆还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为国家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重庆还是中国的汽车制造、钢铁冶炼、石油化工等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这些资源和产业的优势,使得重庆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在历史上,重庆曾经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大后方。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重庆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抗战的中心。

重庆成为了中国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和军事基地,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的重庆依然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使命。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庆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使得这座城市更加具有现代化的魅力和活力。

重庆战略大后方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上,更体现在人民的心中。

重庆人民勤劳、勇敢、善良,他们为了家园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宁,默默奉献,努力拼搏。

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真正力量所在,也是重庆战略大后方最宝贵的财富。

重庆战略大后方,是一个充满着希望和梦想的地方。

论抗战时期重庆反空袭斗争的地位和作用

论抗战时期重庆反空袭斗争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杨光彦;潘洵
出版物刊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11页
主题词: 反空袭;重庆人;正面战场;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国民政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中国抗战
摘要: 论抗战时期重庆反空袭斗争的地位和作用杨光彦,潘洵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的司令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种力量在远东的结合地。

由于重庆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导致了日本帝国主义丧心病狂连续数年的狂轰滥炸。

但是,血腥的空袭没有...。

为什么重庆是中国抗战时首都

为什么重庆是中国抗战时首都

为什么重庆是中国抗战时首都?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在短短几年内登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舞台。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英、苏四国同盟的出现,中国从近代以来一直饱受列强压迫的角色,崛起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名义上的“四强”。

重庆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她在八年抗战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烽火记忆。

绝对的最后的守备地带1932年1月,日本为了掩护制造所谓“满洲国”,在上海频频制造事端,第十九路军官兵守土有责,奋起抵抗,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

南京距离上海不到300公里,当时的国民政府缺乏对外战争准备,情急之下移驻河南洛阳办公。

3月初,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以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以洛阳为行都”的重要决议。

留在南京指导淞沪抗战的蒋介石稍觉心安:“国都既有根据,则持久抵抗之计划较易实施。

”实际上西北地区贫穷匮乏,地方势力强大,加上紧邻晋绥,国防地理毫无优势可言。

河南还是拜1930年中原大战剪除阎锡山、冯玉祥等地方实力派所赐,蒋介石心里很清楚,即使迁都洛阳,“政府所在地,仍不能算作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哪里安全呢?事关“国防中心区”,也就是国家抗击外敌入侵的战略总后方。

参谋次长杨杰撰写《关于国防中心问题的意见书》,论述战前可供国防中心区选择的南京、武汉、成都、洛阳、西安等五处地方。

最不被看好的是南京,因其距海最近,安全条件最差。

武汉位于华中腹地,平汉、粤汉铁路纵贯南北,长江、汉水汇流,素称“九省通衢”,近代化程度也不低,不过日军海空力量强大,易于溯江而上,并不具备能与战争和可能发生战争的前线保持足够的战略纵深距离。

经过一番论证后,谋国之士一般倾向成都、西安,前者的缺点是尚无铁路,有待开发,但四川周围崇山峻岭环绕,不失为“绝对的最后的守备地带”。

军事学家蒋百里提出把国防线划定在北起太原,经洛阳、襄阳至衡阳线上,“此线以东地区,我宜利用空间换取时间,消耗和疲惫敌人,同时积蓄力量,加强战略后方;此线以西,资源丰富,幅员辽阔,足以持久战”。

被遗忘的“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研究综述

被遗忘的“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研究综述
“ 战时首 都” 称谓 , 其最高称谓是“ 陪都 ” 或“ 永久 陪
首都” 。 1 9 4 0 年 2月作者 民明就在《 世界 知识》 上 的 撰文 《 战时首都对 于立拉 爱加 盟苏联 的反 响》 称:
“ 自七 月二十七 1 3立 陶宛 、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 国人 民议会宣 言 ‘ 改 民主共 和国为 苏维埃共 和国 ’
被遗 忘 的“ 战 时首都 " : 抗 战时期 的重庆 研究 综述
口 汪 浩
英 国学者米 勒 曾在 《 被遗忘 的盟友 》 一书 中 ,
周 勇
着清晰而镇静 的态度 。” [ 3 1 文 中即以“ 战时首都 ” 称 呼重庆 。后来有更多文献提及重庆 即为 “ 战时首
认 为二 战中 的中国是一个在一场让美 国 、苏联 和 英 国出尽 风头的战争 中跑龙套 的小演员 。米勒 为


“ 战 时首 都 ” 的名 称 变 迁研 究
大事记 ( 初稿 ) 》 指 明了重庆成 为战 时首都 的具体
时间 : “ 抗1 3 战起 ,国共合 作 ,国民政府迁川 后 ,
1 9 3 8 年1 1 月2 0日 定重庆 为战时首都 ,中共 中央 南方局随 即由汉迁渝 。” 其后学者多持此说 , 唐润
知, 二 战期 间的“ 伦敦 、 华盛顿 、 莫 斯科 和重庆 ” 是
四大 战时首都 , 但相 比较伦敦 、 华盛顿与莫斯科仍 然作为首都 ,仍然 为后 人称颂 在二战中 的伟大贡
献, 中国的战时首都 重庆——则正为人们遗忘 。 尽 管在 当代史学界 ,重庆作 为战时首都仍不时 以史 料形式得 以重现 ,但与重庆作 为战时首都在 中国
世 界 忽 略 中 国抗 击 法 西 斯 的贡 献 而 遗 憾 ,也 委 婉

第十二章_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第十二章_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

第十二章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一、重庆定为陪都淞沪抗战失利后,日军进逼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从南京西迁重庆。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主席林森①随即率国民政府主要办事机构人员到达重庆,12月1日,正式在重庆办公。

从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

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市区扩大,人口由20多万增加到50万人,重庆逐渐成为大后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重庆在1929年2月15日已经建市,不过当时还是省辖的普通城市。

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决定重庆升格为行政院直属的特别市。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确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②。

当时的市区范围,东至大兴场,南至南泉、渔洞,西至歌乐山、中梁山,北至嘉陵江边的渡溪沟③。

此外,还把歌乐山以北至巴县青木关、歇马场及北碚一带划为迁建区。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但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的重要地位依然存在。

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被推翻,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的历史才宣告结束。

①林森(1867年~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

1943年5月因车祸受伤,8月1日逝世。

②陪都,是一国首都以外另建的都城,地位仅次于首都。

③渡溪沟,在磁器口以北、井口以南处。

二、抗战时期的重庆经济沿海工厂的内迁和重庆工业的发展抗战前,重庆虽然已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中心,但经济的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

1937年,上海民族资本经营的工业有1200多家,技术、设备都较先进,产量也较大,而重庆不过只有机器工厂六七十家,仅占全国工厂总数的1.7%,不仅规模小,而且生产手段落后。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着沿海城市的纷纷沦陷,大批工厂从沿海和省外其他城市迁入重庆,成为战时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937年秋至1940年6月,迁入四川的民营企业254家,其中迁入重庆的厂矿为225家,占迁入四川厂矿总数的90%,包括机械、矿业、化工、电器、纺织等工业。

初三重庆试题及答案

初三重庆试题及答案

初三重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重庆的别称?A. 山城B. 雾都C. 江城D. 火炉答案:C2. 重庆的市花是什么?A. 牡丹B. 杜鹃C. 玫瑰D. 荷花答案:B3. 重庆的市树是什么?A. 银杏B. 柳树C. 松树D. 榕树答案:A4. 重庆火锅中常见的食材不包括以下哪项?A. 毛肚B. 鸭肠C. 豆腐D. 馒头答案:D5. 重庆的著名景点之一,被誉为“长江三峡的门户”的是?A. 白帝城B. 钓鱼城C. 石宝寨D. 丰都鬼城答案:A6. 重庆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哪条线路是环线?A. 1号线B. 2号线C. 3号线D. 4号线答案:C7. 重庆的著名小吃“小面”中,通常不包含以下哪项调料?A. 辣椒B. 花椒C. 芝麻酱D. 蒜泥答案:C8. 重庆的著名历史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一位?A. 秦良玉B. 张献忠C. 刘伯承D. 邓小平答案:D9. 重庆的著名抗战遗址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歌乐山烈士陵园B. 红岩村C. 渣滓洞D. 黄鹤楼答案:D10. 重庆的著名现代建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重庆大剧院B. 重庆科技馆C. 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D. 东方明珠塔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简称为“渝”,行政区划代码为________。

答案:5012. 重庆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因此有“________”之称。

答案:火炉13.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长江、嘉陵江、________等多条河流。

答案:乌江14. 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________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答案:钓鱼城15.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________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答案:磁器口古镇16.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都,以麻辣为主,其中________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中国抗日战争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中国抗日战争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中国抗日战争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而重庆则是国共两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在重庆抗战时期,政治和经济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战争的胜败和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中,将对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与经济进行论述。

一、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在重庆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了国共两党的临时政治中心。

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政治上,两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制定战略决策,协作组织军队,并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的抗战措施。

在重庆,国共两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政治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局面。

通过规范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他们共同建立了有效的抗战决策和实施体系。

此外,重庆还成为了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的交流中心,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资源。

二、重庆抗战时期的经济重庆抗战时期的经济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日本的侵略,重庆经历了战时经济的巨大挑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

例如,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控制了物价,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需求,并通过加强工业生产,保障战争物资的供应。

同时,重庆也成为了中国战时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

大量的工厂和企业转移到了重庆,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和战争装备。

战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就业,也提高了国家经济的实力。

重庆还成为了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财政、金融中心。

在这里,政府组织了抗战债券的发行和借贷活动,筹措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战争和国家建设。

此外,重庆还发展了金融服务业,成为了国内外资本的聚集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综上所述,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上,国共两党通过合作组织战争,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抗战胜利;经济上,重庆成为了国家经济的中心,为战争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物资。

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成果,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研究

重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研究

重庆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研究重庆,一个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史重要记忆的城市。

在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成为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承载了无数的历史事件和英勇抗战的记忆。

本文将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两个维度,来探讨重庆抗战时期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些重庆抗战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1937年,日军在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中原沦陷,国民党政府被迫撤退至重庆。

重庆成为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屏障”。

战时重庆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和磨难令人痛心。

这里有无数的空袭和轰炸,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也常常在这座城市中上演。

重庆的街道、建筑和人民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磨难,然而他们始终坚守着这座城市,抗击着日寇的侵略。

在抗战期间,重庆还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军事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第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游击战争。

毛泽东指挥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抗战期间积极参与对日作战,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重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人员在抗日战争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打击着日军的背后和尾翼。

他们的游击战争战术和抗战方略对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军事事件,重庆还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成为了许多知名文化人士的聚集地。

鲁迅、徐悲鸿、朱德、周恩来等许多名人在重庆居住和工作,并为抗战时期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庆的文化产业也随之兴起,电影、音乐、文学等各类艺术形式在这座城市中蓬勃发展。

重庆的文化活动不仅鼓舞了抗战士气,也为整个中国人民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宣泄。

除了历史事件,重庆抗战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重庆的接战地带,不少将领和政治家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蒋介石是抗日战争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在重庆坚持了长达8年的时间,领导着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

他的坚定立场和灵活战略为中国抵御日寇的侵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重庆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如戴安澜、胡宗南等,在抗战中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

重庆作为陪都在抗战中的作用重庆--抗战的神经中枢摘要:抗日爆发后,由于淞沪会战的失利,上海、南京相继失陷,南京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地位和职能已不复存在,为了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决定以地理位置险要、战略价值极高的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这样在抗战八年中,以及在抗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重庆一直成为国民政府的陪都,并发挥着指挥抗战,成为世界战场中国战区“神经中枢”的作用,直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

还陪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其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决定将其定为“永久陪都”,可见重庆在抗战中发挥的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和我们美丽坚强的山城重庆一路成长。

对历史的学习让我知道这个美丽的城市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

抗日战争中,重庆磨练得越发坚强,重庆人民变得越发团结。

重庆凭着他天然的地理优势,长江、嘉陵江两江天水自然环抱,又有大巴山做天然屏障,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功,被中华民国革命政府命为陪都。

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指挥抗战中“神经中枢”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1月,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

至此,重庆既是中国战时的指挥中枢和领导核心,同时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远东地区的指挥中心。

作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

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可见其作用的影响力。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庆保卫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庆保卫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庆保卫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重庆保卫战中国抗日战争中,一系列重要的战役被打响,其中重庆保卫战作为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重庆保卫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背景: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由此正式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并加紧向中国重要城市进攻。

1940年初,日本决定攻打中国西南方向,希望占领重庆,控制长江与黄河的交通枢纽,从而实现对中国全面的封锁。

重庆保卫战由此展开。

过程:一、重庆的战略重要性重庆作为中国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政治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美国护卫重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使得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占领重庆甚为执着。

二、战役准备阶段为了有效应对日本军事威胁,中国军队加强了对重庆的防线布置,同时利用重庆山地的地理条件优势进行了地下掩蔽工事的修筑,并对城市的民用建筑进行了修整,用以扩充军事防线。

同时,将重庆疏散为参战人员及后方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三、战役爆发1940年5月重庆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日本军队以优势兵力迅速进攻。

中国军队凭借地理优势和顽强的抵抗,展开了持久的防守战,使得日军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

持续了138天的战斗,中国军民奋力拼搏,最终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重庆这块宝贵的领土。

影响:一、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士气重庆保卫战充分展示了中国军民的民族精神和抗战决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士气。

这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抗战的行列。

二、削弱了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尽管失败的重庆保卫战并没有改变中国全局,但它却给了日本军队沉重的打击。

大量的士兵伤亡以及损失的军事资源,使得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军队取得抗战胜利的可能性。

三、改变了日本对中国战略的看法重庆保卫战的胜利改变了日本对中国的战略看法,使得他们开始意识到要占领全中国并非易事。

重庆抗日调研报告

重庆抗日调研报告

重庆抗日调研报告重庆抗日调研报告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后方,重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本次调研以重庆抗日纪念馆为主要场地,对重庆抗日战争的相关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整理,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在抗日调研中,首先研究了重庆作为抗日战争后方大本营的地位。

重庆作为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决策中心和后方保障基地。

抗战期间,重庆政府驻扎于此,统揽全国军政大权,为中国军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保证了战争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研究了重庆作为抗日战争人民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

重庆周边山区地势险要,适宜游击战的展开,因此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区域。

在这里,许多勇敢的抗日革命者组织和指挥了一系列有效的游击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为中央和各根据地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在调研中,我们还研究了重庆的抗战遗址和纪念馆。

通过参观重庆抗日纪念馆,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浩大,也了解到了许多英勇的革命烈士和抗日英雄的事迹。

重庆抗日纪念馆的陈列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档案资料,生动地诠释了抗日战争的起源、发展和最终胜利。

参观过程中,我们通过照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展示方式,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抗战中的艰难和曲折,深刻体会到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

此外,我们还深入了解了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文化历史。

重庆作为国难时期的临时首都,各个方面都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从国家政权、社会风俗、文艺创作等各个方面,我们看到了人民在抗战中团结一致、不畏强敌的精神,也看到了抗日战争对重庆人民的极大影响。

重庆在抗战期间,不仅举办了大量的文化活动、晚会和演出,还出版了大量反映战争及抗日情绪的文学作品,为鼓舞士气和凝聚抗日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重要性。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在抗日战争期间承担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暂时首都职责。

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据点和开展文化救国运动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抗战历史文化。

一、重庆的抗战历史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抵抗下,朝鲜、辽宁、沈阳、上海等地相继沦陷,中原、山西、湖南等地也相继遭受日军的侵略。

面对日本侵略的威胁,中国国民党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开启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新篇章。

重庆地势险要,位于长江上游,有利于抵御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国共两党及抗日军队的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为整个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重庆城内的钟楼、洪崖洞等地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人活动和决策的地方,重庆也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重庆的抗战文化1.抗战文艺在重庆这个抗战中心城市,文艺作品起到了极大的宣传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抗战文艺多以战争为主题,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

如开封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日影片《密云飞车队》和《飞行英雄方志敏》,描绘了中国飞行员顾忠琛等的英勇事迹。

此外,重庆还举办了许多抗战题材的文艺演出和展览,通过音乐、舞蹈、歌剧、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2.保护文化遗产3.文化救国在抗战期间,文化救国成为了重庆的重要动力。

文化界人士积极呼吁民众爱国爱民,提倡崇尚科学、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许多知名的文化人士,如巴金、沈从文等,都在重庆投身文化救国运动,通过他们的著作和演讲,激励了全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三、重庆抗战历史文化的影响首先,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形成了重庆人民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重庆市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最后,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激发了重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重庆人民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展示了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品质。

这种自豪感在当代社会仍然存在,促使重庆人民为推动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庆国民政府后方的抗战中心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庆国民政府后方的抗战中心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庆国民政府后方的抗战中心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后方抗战中心。

这座山城不仅是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坚实堡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重庆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的理想后方抗战中心。

首先,地势崇山峻岭,使得重庆自然防御能力极强。

其次,重庆地处大山之中,有利于军事机构的布置和秘密活动的进行。

此外,长江的交通优势也使得重庆具备了较强的后勤保障能力。

二、政治中心的责任与作用重庆是国民政府的所在地,承担着国家政治中心的重要责任。

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重庆建立了联合政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这种政治上的团结和一致为整个抗战的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政府在重庆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加强抗战中心的职能。

建立了完备的行政机构,确保政府运转的顺畅。

召开了众多重要的会议和决策,如《重庆谈判》、《重庆谈话》等,这些决策为整个抗战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制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军事中心的重要保障重庆作为抗战的军事中心,承担着对敌打击和战略拖延的责任。

国民党在重庆设立了前方指挥部,统一指挥各战区的抗战行动。

同时,重庆也是战时军事物资的集散地,拥有完备的军事工厂和仓库。

这为抗战中的军事保障提供了可靠的后方支撑。

重庆还积极组织各种军事训练和演习,提高抗战部队的战斗力。

例如,长江舰队就在重庆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和整备,为对日作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四、后方抗战中心的经济保障在抗战中,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经济的中心。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

加大了对西南地区的经济支持和投资,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和交通等领域。

这些举措不仅提振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也为后方抗战提供了经济保障。

五、社会稳定的维护和发展重庆的社会稳定对于整个抗战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抗战期间,重庆政府加强了社会管理和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政府机关及社会团体 国民政府遗址:似于今人民路(原国府 路)232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市人民政府四根高大的门柱,是原国民 政府的大门遗址,外表已经过装饰。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在今中山 四路36号市委大院内。该处原是法国天主教堂,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 政府行政院。 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蒙藏委员会和重庆卫戌司令 部旧址:在今中二路张家花园1号,原面向中山二路大街。该旧址建 于1935年,是义林医院修建。现为重庆市外科医院住院部,整个建筑 外观尚基本保持原貌。 国民政府监察院、考试院旧址:在今中山四路 11号原陶园内。现为重庆人民小学,原建筑多已拆毁改建。 国民政 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及最高国防委员会旧址:在今解放两路66号。该旧 址清代为川东地区最高军事机关重庆镇署,辛亥革命后改名重庆镇扰 府,陪都时期为中央军委,现为重庆日报社。原建筑仅残存军委礼堂 和张群旧居及其办公地。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在今
• 美国大使馆旧址:在今两路口健康路l号重庆急救中心内(原工人医院 住院部),现为重庆市计划生育研究所职工宿舍,尚基本保持原貌。 美国大使馆住宅旧址:在今李子坝嘉陵新路(原嘉陵新村)67号,现为 居民住宅,尚基本保持原貌。 美国新闻处旧址:在今两路口重庆村 57号,现为市教委使用,尚基本保持原貌。 美国合众社旧址:在今 中山二路原巴县中学内,现已拆毁改建为市体育馆。 美军司令部旧址: 在今人民路236号,班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建筑仅存一幢,尚 基本保持原貌。原航空委员会曾设于此。美军驻华总司令是史迪威。 英国大使馆旧址:在今领事巷11号,1984年拆毁改建为重庆市纺织 局。 法国大使馆旧址:在两路口,现无考。 法国领事馆旧址:在今 领事巷1号,1983拆毁改建为成都军区干部休养所。 澳大利亚大使馆 旧址:在今鹅岭公园内,现为公司办公大楼,尚基本完好。 土耳其大 使馆旧址:在今鹅岭公园内,现仅存平房一幢,渐失原貌。 加拿大大 使馆旧址:在今枇杷山后街53号,现为居民住宅已残破不堪。 比利 时大使馆旧址:在原牛角沱复兴面粉厂对面,现已不存。 荷兰大使馆 旧址:在特园,现无考。 日本领事馆旧址:在今临江门顺城巷8 号, 现为重庆市公安局宿舍,已日渐残坏。
• 。 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旧址:在今中山二路市文化宫内, 现尚基本完好。 中央军委调查统计局(军统)旧址:在今枣子岚垭69号 (原29号“漱庐”),现为市儿科医院职工宿舍,因年久失修,日渐残 坏。 中央银行旧址:在今道门口129号,现为第二商业局,尚基本完 好,该所为蒋介石、宋子文主办。 中国银行旧址:在今新华路45号, 现为朝天宫大酒楼,室内外装饰一新,但结构、形体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交通银行旧址:在今打铜街14号,是一幢仿文艺复兴式建筑,现 为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分行,尚基本完好。 (二)外国在华机构 韩国 临时政府旧址:在今莲花池38号,共有楼房4幢,现为“大韩民国临 时政府陈列馆”,尚基本保持原貌。 同盟军中国战区总司令部旧址: 简称“盟军司令部”,在今中山三路152号,于1991年4月3 日拆除。 同盟军招待所旧址:俗称美军招待所,本名嘉陵宾馆。在今李子坝建 设新村18号,已于1987年拆除改建新房。 苏联驻华大使馆旧址:在 今枇杷山正街104号,现为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楼,尚基本保持 原貌。 苏联大使馆武官处旧址:在今沧白路69号,原沈芷仁公馆, 渐失原貌。 苏联塔斯社旧址:在今枣子岚垭73号,已于1991年7月拆 毁改建中。社长罗果大。
• 家岩50号,对外称“周公馆”。现为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分馆, 尚基本保持原貌。 保卫中国同盟总部旧址:在今两路口新村5号(原中 山路新村3号),即宋庆龄旧居。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 (小民革)旧址:在今领事巷14号(原10号),即原康心之公馆内。现为 市物资局幼儿园,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民主同盟总部旧址:在今上 清寺人民巷45号(原国府路300号),现为居民住宅,尚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农工民主党旧址:在今李子坝建设新村(原半山新村)125号,现 已拆毁改建为重庆川东化工原料公司仓库。 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 电台旧址:在今中山三路159号,现已改建为重庆市广播电台,内尚 基本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式。 航空委员会旧址:在今人民路236号,现 为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建筑仅存一幢,尚基本保持原貌。 《新华 日报》营业部旧址:在今民生路240号,现尚基本保持原貌,为国家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社会大学旧址:在今管家巷4号(原28号),原为 古家院子,后办社会大学,社会大学停办后为明笃小学,现为市中区 人民政府机关事务局办公使用。原建筑仅存一幢,经多次维修改建, 渐失原貌。 中央研究院旧址:在今人民路239号,现已拆毁改建为重 庆消防支队第四中队

解放西路112号,原是聚兴城银行,现为农贸中心,原建筑尚基本完好。今人 民公园l号附1号亦外交部用房,现为重庆市中区川剧团宿舍,原貌犹存。 国 民政府内政部旧址:在罗家湾现无考。 国民政府财政部旧址:在观音岩,现 无考。 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在今新华路47号,原是川盐银行,现为重庆饭 店,原貌基本完好。 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在上清寺交通巷一号,原彭泽大公 馆,现拆毁改建为铁路局宿舍。 国民政府教育部旧址:在今中山二路原川东 师范学校内,现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原建筑尚部分残存。 国民政府农 林部旧址:在今上清寺226号,原生生花园,现已改建为重庆川江电机厂。 国民政府粮食部旧址:在今文化宫附近,原康宁路,现已拆毁改建。 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在今人民路258号,原上清寺花冈,现为重庆市电话五 分局,原建筑仅存礼堂和张骧公馆(张骧为张群堂弟,曾任邮政局长。 国民党 中央组织部旧址:在今中山三路原巴县中学内,现已拆毁改建为市体育馆。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旧址:在今上清寺美专校街,原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内,现 已拆毁改建为市总工会宿舍。 国民参政会旧址:在今中华路174号,现为市 交通局办公大楼,尚基本完好。 国民政府中央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共作 委员会旧址:在今天官府8号(原4 号、7号),现为民居,因年久失修,已残破 不堪。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在今曾

德国领事馆旧址:在今和平路(原五福路),现己改建为重庆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驻地。德国领事于1941年12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后撤回。 (三)名人旧居 林森旧居:在今李子坝正街186号,原刘湘公馆,现为四川省造纸研究所办公 大楼,尚基本保持原貌。林森后迁居山洞林园。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 蒋介 石旧居:原是张群公馆“尧庐”。在今中山四路36号(原德安里101号),现为 中共重庆市委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楼,尚基本保持原貌。1945年国共两党谈 判期问,从9月14日起,两党代表在蒋介石旧居共举行了8次谈判。建国后, 两南军区政委邓小平曾居住于此。 宋美龄旧居:在今中山四路36号(原德安 里103号),现为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办公大楼,尚基本保持原貌。1945年国共 谈判期间,两党代表从9月27 日起,在宋美龄旧居共举行了4次谈判。建国后,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两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曾在此楼居住。 宋庆龄 旧居:在今两路口新村5号(原中山三路新村3号),现为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尚基本保持原貌。这幢楼房原是国民政府外交部接待站,后来让给宋庆龄居 住的。 宋子文旧居(怡园):在今上清寺四新路19号,现为上清寺派出所。该 旧居为仿哥特式建筑,现尚基本保持原貌。 史迪威旧居:在今李子坝嘉陵新 路63号(原嘉陵新村宋子文公馆),现为重庆史迪威旧居陈列馆,保存基本完 好。顶上一层是解放后新增加的。 孔祥熙旧居(范庄):在今人民路256号,现 为市人民政府第二招待所,尚基本保持原貌。 戴传贤旧居(陶园):在今中山 四路11号,现已改建为人民小学
• 。 陈立夫旧居(高庐):在今人民路217号,现己拆毁改建。 陈果夫旧居(衡社):在学田湾,现无考。 陈布雷旧居:在 今中山三路山益村4号,现已拆毁改建新房。 陈诚旧居: 在今胜利路187号,现为科技情报所宿舍,尚基本保持原 貌。 程潜旧居:在今中山三路164号,现为居民住宅,渐 失原貌。 孙科旧居:在今李子坝嘉陵新村189号,现为重 庆印制二厂职工宿舍。1987年印制二厂将孙科公馆按原来 的形式维修,建筑结构改变较大。 冯玉祥旧居:在今嘉 陵桥东村38号,原特园康庄2号,是一幢中两合璧式砖木 结构建筑,二楼一底。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 李宗仁 旧居:在今枇杷山正街93号,现为重庆市图书馆资料部, 尚基本保持原貌。 白崇禧旧居:在今李子坝团结新村9号, 现为居民住宅,渐失原貌。
抗战中重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939年该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太平洋 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 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马来西亚等国的 同盟军作战。作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 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 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 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 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 要兴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 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信息中心。
• 李公朴旧居:今马鞍山28号,现为居民住 宅, 基本保持原貌。 陶行知旧居:在今管 家巷4号(原28号),现为重庆市市中区人民 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经较大的维 修后,已渐失原貌。 章伯钧旧居:今李子 坝建设新村125号,原半山新村3号,剪伯 赞住4号,现均已拆毁改建为川东化工原料 公司仓库。 史良旧居(犹庄):在今枣子岚垭 98号,建国后为居民住宅,于1991年拆毁 改建。 0
• 关于迁都重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1、重庆由于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带,市区四周环山, 主城半岛长江和嘉陵江环绕,东面又有三峡和大巴山作天 然屏障,易守难攻。 2、重庆为长江上游航运交通枢纽, 交通便捷。 • 3、重庆所在之四川省自古就被美誉为“天府之国”,土 地肥沃,物产丰富,有极大的战略储备资源。 中国国民 政府迁都后,重庆从一个中国西南的小城一跃成为当时中 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中心之一。同时,重庆也承担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由于地势阻挡,日本陆军无法进入四川盆地,遂改变战略。 1938年2月18日起,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对重庆展开“航 空进攻作战”,为期近6年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 庆大轰炸”。至1943年8月23日轰炸战略停止,重庆市损 失惨重,仅市区市民死亡11889人,受伤14100人,房屋 毁坏17608栋,重庆市区大半化为废墟,市区工商界的直 接损失就达500万美元以上。史学界最新的统计数据为: 死亡2.36万人和受伤3.78万人,共6.14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