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6-9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一、前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中历史的学习则是打下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石。

在必修一中,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必修一的核心知识点框架,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1. 关联记忆: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进行联想,形成记忆锚点。

2. 时间线:建立起一个时间线的概念,将不同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助于记忆和整理思维。

三、中国历史的基本纲要1. 文明起源与远古社会(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明)2.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兴起(夏、商、周)3. 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春秋、战国、秦、汉)4. 分裂与统一的封建社会(三国、南北朝、隋、唐)5. 封建社会的改革与统一(宋、明、清)6. 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8. 近代化建设与现代化进程(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四、重要事件和人物1. 炎黄子孙与三皇五帝- 炎黄子孙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2.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贤君启示- 商朝的兴起与青铜文化- 周朝的建立与封建等级制度3. 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之间的斗争- 秦朝的统一和 Qin Shi Huang 的政治改革 - 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4. 三国、南北朝、隋、唐- 三国鼎立与三国演义-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动荡- 隋朝对南北朝的统一- 唐朝的盛世与外交交流5. 宋、明、清-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 明朝的海外航行与文化成就- 清朝的入关与闭关锁国6.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冲击-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7.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开端8. 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与国共抗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新中国的建立五、总结通过学习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单元知识框架总结第一单元:1.雅典城邦特点:贵族政治。

2.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3.颁布解负令的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4.财产等级制度对雅典民主奠基作用:扩大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通过权力的重新分配,越来越多的人享有政治权力,为雅典民主奠定社会基础;5.僭主政治评价:独裁方式,却进一步推动雅典民主进程;6.梭伦的思想:节制,中庸,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折中;7.改革侧重点: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8改革结果概述: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被废除,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平民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护;6.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打破贵族世袭垄断,有利于平民参加国家事务,但并未带来真正平,是用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7.雅典设立陪审员对我启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法制建设,推动依法治国;8.为什么大多数人支持改革: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有法律保障;9.概述雅典特点:政治上贵族专政,广大农民没有权力;经济上贵族侵吞农民土地和财产;10.对公民大会认识:(优)广泛民主性;(弊)只适应寡民城邦,决策上繁琐拖沓,延误时间。

¤本单元要背诵的知识:解负令的规定+财产等级制内容,国家权力机构包括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考试多会情景题出发,考一个人是几百麦斗的平民,有哪些权力和可参加的机构。

第二单元:重要常考知识点:1.商鞅变法在秦国的效果:建立县制,加强新兴地主的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赋税制度,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实现统一奠基。

2.商鞅与吴起变法不同处:吴起针砭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是全面性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4.连坐法特点作用: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

5.商鞅灭六虱原因:它们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其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

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高一的的学生在学习必修一的的历史课程时,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来复习和记忆知识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 1(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内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宗法制的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5、宗法制的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秦朝在中央设置三公诸卿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秦朝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内容):(1)皇权至高无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2)中央实行三公诸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高一必修1历史知识点框架总结 2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中央:1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 商: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3、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4、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A 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主体是)。

②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的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高一必修一历史9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9单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9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探寻过去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演变。

高一必修一的历史课程中,第九单元主要讲述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介绍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

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秦、汉、隋、唐以及东亚其他地区的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出现过强盛的古代帝国。

这些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帝国最终都走向了衰落。

例如,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但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秦朝最终短命而亡。

此后,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分裂局面,直到隋唐时期的统一。

东亚古代帝国的兴衰不仅与帝国本身的政治能力和经济发展有关,还与地理环境、外部侵略以及社会风俗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我们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迁。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从南北朝的交替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鲜卑、羯族等少数民族逐渐扩张势力,最终建立了北朝的政权。

与此同时,南方的汉族土地所有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大量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在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中,地主阶级掌握着大量的土地资源,享有特权地位,而农民阶级则处于被压迫的境地。

这种社会变迁不仅对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经过长期的传播,逐渐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教义强调修行和解脱,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造像艺术、佛教音乐、佛教哲学等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外,佛教的传播还推动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一(一)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PPT共32页

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PPT共32页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历史必修一每 Nhomakorabea知识结 构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必修一知识框架

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中俄《瑷珲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化程度加深了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开始标志: 1851年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 永安建制

过程
定都: 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政府对峙 全盛时期: 1856年西征取得胜利
平 天 国
由盛而衰的转折: 1856年天京变乱(原因) 失败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
隋唐 趋势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公平公正合理; 选官的范围不断扩大; 管理任免权有地方收归中央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 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明朝 明太祖废宰相
措施
明成祖设内阁

康熙帝设南书房 势
清朝 雍正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 空前强化
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反映
北 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宋 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中央
掌控地方财政.
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逐渐加强
中央集权 不断加强
元 实行行省制度; 朝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
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特点
西汉
“三公” →中、外朝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每课知识结构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政 治制度
中央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 ——封侯、伯
分封制
(重点)
西周政 治制度
宗法制
(重点)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6-9知识结构PPT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6-9知识结构PPT课件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3保留了南方奴隶制度相同从代议制的形式看都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总统选举产生议会的权力和地位国家政治的中心有立法权作用较小皇帝皇位世袭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总统及其内阁政府对议会负责皇帝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内阁对皇帝负责
①独特的地形特征
条件 ②城邦政治
基础:《权利法案》(1689) 确立:内阁制形成(18世纪中期)

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背景:年轻美国的窘境(政、经、军)
治 的
根本目的: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确 美国
(1)确立联邦体制

内容 隶制度


特点(原则):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
3
★法、德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相同 从代议制的形式看,- 都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4
必修一:专题八和专题九 必修二:专题一和专题二 参考每个专题后的结构小结
-
5
政体
法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及其 总统
区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别 议会的权力 国家政治的中心,
和地位
有立法权
立法与行政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 机关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德国君主立宪制 皇帝 皇位世袭
作用较小
皇帝集行政和立 法大权于一身,内 阁对皇帝负责。

方式
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
③公民较高的素质

代 希 腊
(民主政治) 表现:
奠基: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雅典
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
1
罗马法形成 和发展示意图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演变的史实1、汉:(1)中央: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期,“内外朝”:加强皇权(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2、唐:(1)中央: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加强皇权 (2)地方:设节度使: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3、宋:(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2)地方:收兵权、钱财,文官政治,通判监督:加强中央集权;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1)中央:设中书省:元后期,相权扩大,皇权受到限制(2)地方:行省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重大变革,省制开端二、演变的特点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3、始终存在两对矛盾的斗争三、演变的趋势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四、演变的影响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消极影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认识1、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3、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试和选官制度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框架 2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

我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启夺得王位。

“家天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至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两个阶段即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和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武王、周公旦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子弟被分封到重要地区)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受封者,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3、设置官员4、建立武装(1)分封制 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4、缴纳贡赋5、召见述职(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汉:察举制(3)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在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对每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课,历史的研究方法。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的资料、历史的研究对象、历史的研究内容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课,人类社会的起源。

本课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等。

我们了解到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步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些社会形态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第三课,古代东方社会。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古代东方社会的发展,包括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埃及等古代东方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东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四课,古希腊罗马文明。

本课主要介绍了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包括希腊城邦、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这些文明的兴衰和影响。

第五课,中世纪欧洲。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的发展,包括封建制度、教会的影响、十字军东征等中世纪欧洲的特点和事件。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第六课,文艺复兴。

本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包括文艺复兴的起源、意大利文艺复兴、北欧文艺复兴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在政治、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七课,大航海时代。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包括欧洲航海家的探险、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的建立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高一历史必修一包括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两部分,是我们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下面,我们来逐步分析一下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知识框架。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封建王朝的形成、皇帝的权力、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产生背景、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二、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这个部分包括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宗教等。

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三、古代中国的文化艺术这个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如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戏曲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艺术的产生背景、特点和它们对后世的影响。

四、古代世界文明起源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世界文明起源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贡献和影响。

五、古代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这个部分包括世界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历史,如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变革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

六、古代世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这个部分介绍了世界文化和科技成就的历史,如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成就、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成就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一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上六个方面的知识,并且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总结词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德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政体
法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及其 总统
区 产生方式
选举产生
别 议会的权力 国家政治的中心,
和地位
有立法权
立法与行政 总统及其内阁政府 机关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德国君主立宪制 皇帝 皇位世袭
作用较小
皇帝集行政和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
自上而下的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
相同 从代议制的形式看,都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必修一:专题八和专题九 必修二:专题一和专题二 参考每个专题后的结构小结
①独特的地形特征
条件 ②城邦政治
③公民较高的素质

代 希 腊
奠基:梭伦改革 (民主政治)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表现:
雅典
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罗马法形成 和发展示意图
十二铜表法 习惯法
成文法
前509年 前449年 公民法
前3C中 万民法 自然法

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光荣革命)
代 西 方
英国 君主立宪 制度
基础:《权利法案》(1689) 确立:内阁制形成(18世纪中期)

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背景:年轻美国的窘境(政、经、军)
治 的
根本目的: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确 美国
(1)确立联邦体制

内容 (2)按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

(3)保留了南方奴隶制度


特点(原则):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