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企业绩效评估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成果、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以便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
本文将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解。
关于企业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评估方法和模型。
最为经典的是鲍尔斯/Baldrige模型和EFQM模型。
鲍尔斯/Baldrige模型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鲍尔斯提出的评估模型,该模型包括7个标准和32个评估项目,分别从领导力、战略规划、顾客和市场导向、信息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业绩评价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
EFQM模型(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则是由欧洲质量管理专家联盟制定的评估模型,该模型从9个标准和32个评估项目对企业进行评估,包括领导力、政策与战略、资源管理、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等。
这些模型为企业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体系化的评估方法,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对企业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也比较丰富。
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和目的,提出了各种评估方法,如基于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估方法、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评估方法、基于综合评价指标的绩效评估方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文献中还有很多关于企业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企业内外环境、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通过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探索绩效评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绩效评估可以有效发现问题,指导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绩效。
影响企业绩效评估的因素也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企业在评估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文献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企业绩效评估的应用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绩效评估进行应用和探索,如基于绩效评估的薪酬管理、基于绩效评估的战略规划等。
这些研究为企业在实际运营中进行绩效评估的应用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企业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现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讨论了企业绩效评估的概念、方法、基于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评估方式,以及绩效评估工具和指标体系。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发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估、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概念、方法、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工具、指标、研究发现、问题、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绩效评估一直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如何有效评估企业的绩效成为了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估主要依靠财务数据来进行,如利润、营收等指标。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管理需求的提高,基于财务数据的企业绩效评估方法逐渐显得单一和滞后。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基于非财务数据的企业绩效评估方法,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指标。
这种方法更加全面地考量企业的绩效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绩效评估工具与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指标体系不断被引入到企业绩效评估中,为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评估方法。
企业绩效评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分析,而是需要借助各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1.2 研究目的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企业如何借助评估方法和工具对其绩效进行量化和评价。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分析自身的经营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还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综述一、前言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运用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
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最活跃的两个领域是企业绩效评价内容的扩展和评价方法技术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思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企业绩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也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评价,向更加注重战略机会选择、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机结合与互动影响评价发展。
企业绩效评价系统也从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发展到经济增加值(EV A)和平衡计分卡(BSC)。
虽然上述经典的绩效评价模式在企业管理的研究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也表现出了局限性,针对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国内外学者又开始对现行的绩效评价模式进行了反思,并且提出了新的绩效评价模型。
二、绩效评价的几种模式回顾(一)、财务模式财务评价模式是在杜邦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期,美国杜邦公司引入了著名的“杜邦公式”,即“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并且在此基础上综合了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通过各个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进行了层层分解,将净资产收益率用企业所熟悉的财务指标表示,构成了著名的杜邦分析模型。
与衡量企业绩效的独立财务指标不同,杜邦分析模式表现出了很强的综合性,将各种财务指标相结合,明确地展现出了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逐层向上共同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每个指标对于公司的整体业绩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杜邦分析模型包括了六层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整个分析体系的核心,由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综合性的反应了股东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杜邦分析模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体现出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
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共3篇
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共3篇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1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绩效评价成为了一项关键的管理活动。
企业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水平、利润能力及未来潜力的科学、系统地评估。
评价结果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全面、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模型等方面综述企业绩效评价文献。
一、评价方法常见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包括财务方法、非财务方法和综合法。
财务方法主要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如ROI、ROE、ROS等。
非财务方法注重对企业的战略和文化等非财务因素进行评价,如平衡计分卡和价值链分析等。
综合法将财务和非财务方法相结合,使用多个维度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数据包络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等。
二、评价对象企业绩效评价的对象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个部门、岗位或者某项业务。
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数据来源。
三、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员工指标、客户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等。
它们可以反映企业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绩效状况。
四、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是指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数学模型。
评价模型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等因素。
常见的评价模型包括线性规划、主成分分析、AHP等。
五、启示与建议对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目标、数据收集和分析、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结果的解读和应用等问题。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价结果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关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误差,以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等。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
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绩效评价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业绩评价体系的文献综述
业绩评价体系的文献综述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激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业绩评价体系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业绩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目标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等。
目标管理理论强调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来引导员工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绩效管理理论则关注如何通过对员工绩效的评价和反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激励理论则认为,通过设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2. 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法(BSC)和360度评价法等。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KPI),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价。
平衡计分卡法则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企业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360度评价法则是通过收集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和自我评价等多方面的信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3. 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业绩评价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实施;(2)业绩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的关系;(3)业绩评价体系与员工激励的关系;(4)业绩评价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等。
这些研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业绩评价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趋势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1)从单一指标向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发展;(2)从定量评价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展;(3)从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体系发展;(4)从企业内部评价向企业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展。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述评
企业业绩评价文献述评本文旨在对企业业绩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性述评。
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旨在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本文将重点梳理和评价财务指标、市场表现、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企业业绩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市场表现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帮助股东或投资者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第二,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关于经营绩效的反馈,有助于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第三,为债权人提供债务风险评估的依据;第四,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企业运营信息,协助政策制定。
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繁多,使用较为广泛的有以下几种:1、财务指标评价法:通过选取一系列财务指标,如利润率、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该方法具有易量化、可比较性强的优点,但难以反映企业整体绩效。
2、市场表现评价法:以股票价格、市盈率、市值等市场指标为依据,评价企业在市场中的表现。
该方法企业的市场价值,但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
3、可持续性评价法:通过考查企业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方法有助于引导企业长远发展,但数据获取和评估难度较大。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指标和市场表现的评价方法上,对可持续性的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
此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财务指标、市场表现、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
具体而言,首先对各种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对不同评价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对各方法的实证研究进行对比与评价,揭示了各种方法的潜在限制与未来改进方向。
财务指标评价法虽然应用广泛,但仅通过财务数据来评价企业业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财务指标过于注重历史业绩,无法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其次,财务指标容易被操纵和粉饰,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整体绩效,尤其是非财务方面的表现。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企业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动态英国学者尼尔·M·格拉斯(2002)认为,组织不仅要注重丰富员工的生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发展做出规划,只有把对员工的事后评价制度变为发展规划,真正把事后的判断性过程变为事前的建设性过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
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和经济日报工商部共同编著的《新经济革命》一书指出:股票期权奖励是激励核心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激励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普遍采用,其特点是通过股票期权的形式,将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核心人才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提升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这种长期激励手段,是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最常用的举措,切实有利于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斯蒂芬·P·罗宾斯(1979)认为;激励知识工作者,金钱和晋升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报酬并且喜欢自己的工作。
对他们的奖励主要应该来自工作的本身,比如给他们提供有挑战性的、不断发展的工作;允许他们以自己认为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给他们实现自己兴趣的自主权;为了使他们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为其提供各种受教育的机会(会议、培训、专题讨论会等)。
企业核心人才与知识工作者有着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注重自身的发展,希望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挑战性,希望在工作中满足成就感。
由此可见,对核心人才的激励,不能单纯的使用物质激励,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激励。
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激励企业核心人才的前四个因素分别是金钱财富(7.07% )、业务成就(28.69% )、工作自主(30.51%)和个体成长(33.74%)。
安盛咨询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对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多个行业的858名员工行调查分析,得出对核心人才的几个重要激励因素,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报酬、工作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影响决策,其中“工作性质”、“影响决策”和“与同事的关系”因素对核心人才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其他员工,“报酬”和“提升”两个因素差别相对不明显。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國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在分析國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國内外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尤其是我國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状况,以期对我國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评价指标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综述。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企业绩效评价(Performance Valuation)主要是指评价主体按照特定的评价目的,采用一定的指标、标准和方法,对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业绩和发展状况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行为。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评价主体与评价目的是出发点,指标、标准和方法是手段,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情况则构成评价的客体。
Bates和Holton指出:“绩效是一种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Michael Armstrong,Angela Barony,1998)。
Schneider(1986)认为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包括衡量和标准、达成契约、规划、监督、帮助。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是以完整的系统为前提,与诸多要素相互联系。
因此,给绩效下个定义,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
经营业绩是指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取得成果的贡献;管理效率是指企业在获得经营业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集中反映。
根据Longman辞典的解释,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The act of performingor the state of being performed”,即执行的行为或进展。
目前普遍对公司绩效(Corporate Performance)的理解是:企业绩效指的是企业一定投入条件下产出的量,或单位投入的净产出。
绩效评价:长期以来,企业绩效评价被认为是对企业投入产出业绩的评价,是一种历史评价行为。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绩效评估作为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管理的日益复杂,企业绩效评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还关系到员工的发展和福祉。
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评估企业的绩效,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企业绩效评估涉及多方面的指标和因素,如员工绩效、组织绩效、财务绩效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本文旨在对企业绩效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分析企业绩效评估的定义、指标体系、方法和模型,探讨影响企业绩效评估的因素,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二是为企业提供量化的评估工具,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三是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四是为企业提供与竞争对手比较的基准,帮助企业找到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工具,帮助企业制定精准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方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企业绩效评估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
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
”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一、引言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
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
(王化成,2004)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
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企业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绩效评判文献综述近年来,企业绩效评判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不仅对企业自身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 (1)(2)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 (1)(3)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 (2)(2)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 (2)(3)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3)(4)全聚德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3)1.3 文献述评 (4)参考文献 (4)1.1 国外研究现状(1)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Ahmad和Dhafr(2014)[1][34]为了考察相关公司财务绩效,设置了一系列的关键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交货时间等等,以此提出了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的财务绩效评估方法。
Torkamani Etal(2012)[1][35]建立了一套公司专属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除了财务指标外,同时在体系中纳入了部分非财务指标,构建了一个新的指标体系,最终得出了财务绩效评价结果。
Moujib Balr(201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主要研究制造行业中小企业的财务绩效,不同于其他方式,他是先选取指标,而后根据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重点衡量盈利能力,以此来判断指标与企业财务绩效是否有关联。
Ditz Daryl等(1998)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研究环境绩效时,主要选取了成本投入、污染物排放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2)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国外相关研究中,Hung-Yi Wu(201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使用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
Bentes等(201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创新性地结合了平衡记分卡法与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指标优先度和绩效维度,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3)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国外的研究中,Hadi Ghadimi Sina Nematizadeh(201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率、市场等各项成果进行度量和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管理决策和改进措施的过程。
对企业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和问题所在,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和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企业绩效评估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企业绩效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绩效评估概念与理论1. 绩效评估的概念企业绩效评估是对企业在实施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度量和评价的过程,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绩效、市场绩效、组织绩效、技术绩效等。
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 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在经济学中,绩效评估可以通过利润、销售额、市场份额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在管理学中,绩效评估可以通过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理论来进行评价;在统计学中,绩效评估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来进行评价。
二、绩效评估的方法与工具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指基于专家意见、经验和判断来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难以量化和客观度量的绩效指标,例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绩效评估。
定性评估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其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和科学。
3. 绩效评估工具绩效评估工具是指用于辅助绩效评估过程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机遇和应对威胁;ABC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对经营效益进行分类和优化管理。
三、绩效评估的应用与案例分析1. 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到战略规划、业绩考核、绩效管理等多个方面。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100字》
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1)2 国内研究综述 (2)1影响企业绩效管理的因素分析 (2)2不同行业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4)3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4)3.1绩效管理的内涵 (5)3.2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5)参考文献 (6)1 国外研究综述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的方法体系主要有平衡计分法和关键业绩指标法。
关键业绩指标法是一项发展较早的绩效管理理论,平衡计分法的广泛应用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绩效管理由于历史积淀的存在和不同的环境变化,其实就理论而言,绩效管理不存在地域界限,仅仅是所表现出的特征不一样。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在对国外绩效管理方面做着研究,朱磊、朱峰等在《国外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实践与我国企业绩效测评》(2003)一文中从绩效与绩效评估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基于不同理念的国外绩效管理经验,并对我国企业的绩效测评进行探讨。
张志国在《从绩效管理体系看日本企业成败》(2010)一文中,认为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方面,日本企业存在天然的缺陷,作者还认为如果从绩效目标的设定来看,日本企业存在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内容不清的问题,这两点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陈园在《国外工作分享制理念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运用》(2010)一文中对国外的工作分享制度进行了分析,期望在我国企业中运用,去缓解我国的失业问题。
权圣容、吴贵生等人在《不确定环境下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韩国企业集团为例》(2012)一文中,使用韩国30 家大型企业集团关联公司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比较,作者认为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因素的正相关关系显著,金融危机不仅改变了企业对于危机管理的态度,也使企业更加重视内部管理因素。
盛明科等在《国外城市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12)一文中对英国、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外城市的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这些国家城市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我国特点分析了国外政府绩效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文章在分析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国内外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尤其是中国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标签:企业绩效评价评价指标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绩效评价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综述。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概念企业绩效评价(Performance Valuation)主要是指评价主体按照特定的评价目的,采用一定的指标、标准和方法,对企业某一时期的经营业绩和发展状况作出客观评价的一种行为。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评价主体与评价目的是出发点,指标、标准和方法是手段,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情况则构成评价的客体。
Bates和Holton指出:“绩效是一种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Michael Armstrong、Angela Barony,1998)。
Schneider(1986)认为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包括衡量和标准、达成契约、规划、监督、帮助。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是以完整的系统为前提,与诸多要素相互联系。
因此,绩效是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包括活动过程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两层含义。
经营业绩是指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取得成果的贡献;管理效率是指企业在获得经营业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集中反映。
根据Longman辞典的解释,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The act of performing or the state of being performed”,即执行的行为或进展。
目前普遍对公司绩效(Corporate Performance)的理解是:企业绩效指的是企业一定投入条件下产出的量,或单位投入的净产出。
绩效评价:长期以来,企业绩效评价被认为是对企业投入产出业绩的评价,是一种历史评价行为。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企业绩效评估是指对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旨在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和发展。
企业绩效评估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诸多方面,如财务绩效、市场绩效、运营绩效、技术绩效、员工绩效等,是企业管理和战略制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本文将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1. 企业绩效评估的概念和方法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中,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定义和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者们提出了大量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如基于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估方法、基于绩效管理的评估方法、基于战略目标的评估方法等。
也探讨了企业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测度方法、评估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方法,以企业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全面、平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中。
2. 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行业特点,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财务绩效方面,研究者探讨了企业规模、资产结构、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市场绩效方面,研究者关注了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销售渠道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运营绩效方面,研究者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库存控制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技术绩效方面,研究者分析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员工绩效方面,研究者研究了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对企业的绩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企业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企业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各类企业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各种绩效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企业绩效考核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绩效考核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关于绩效考核的研究较早,Armstrong、Stephens(2005)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应用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了企业采用不同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并相信绩效考核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跟Armstrong、Stephens观点类似,Adam、Corbett、(2014)对比了三百多家企业绩效管理应用效果,事实证明,引入绩效管理有助于大幅提高质量和关注客户,因此得出结论,需要一个以客户为中心、针对文化的质量改进模型,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质量。
可见学者们认为绩效考核对企业管理意义重大。
Kozica(2015)研究了一个公共部门组织的绩效评估系统的变化案例,并分析了当需要新的评估标准时,该组织是如何同时确保问责制和管理人员的职业逻辑的。
管理人员根据他们的工作角色分配员工,同时注重团结,因为管理人员对整个组织负责这一原则使他们认识到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的逻辑,同时理解它们之间的矛盾。
这也说明了绩效考核是如何按照不同的绩效考核管理逻辑来运作的。
Sarrico(2016)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需要与企业文化、激励、发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事项有关。
突出绩效考核的全面性,以提高公司的监督能力和水平,促进公司的进步和深入发展。
Flores(2017)则制定了具体的绩效考核方面,认为建议绩效考核应遵循四个标准:明确绩效目标;明确绩效考核标准;设定的目标必须进行动态调整和变化;考核管理员应帮助员工实现设定的绩效目标。
Mohammad Humam(2019)认为,决策者很难确定绩效考核的分类,在使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未经完善的绩效考核时,最佳属性权值的选择与优化过程的准确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
这项研究丰富了绩效评估的内容。
2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我国也开始注重绩效管理考核。
关于绩效考核管理的问题,马彦伟(2013)认为,许多公司没有形成双向绩效沟通,只有单向沟通,缺乏对绩效沟通、反馈和培训流程的重视,不关注员工的真实情况,导致绩效沟通和咨询无法顺畅进行,绩效反馈实施障碍,整体绩效难以实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估的文献综述企业绩效评估,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企业绩效评估是指对企业在各方面的运营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绩效的方法和路径,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企业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企业绩效评估的定义及意义企业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对企业整体、部门或个人的业绩和绩效进行度量和评估,以评价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企业绩效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有助于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企业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企业绩效评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估的核心内容。
目前,关于企业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研究较多,主要包括财务指标法、综合评价法、效能评价法等。
财务指标法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的评估方法。
财务指标法的优点是评价结果直观清晰、易于实施,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
综合评价法是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综合评价法可以将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综合评价,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绩效水平。
三、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组织因素是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文化氛围、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
组织因素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的效果,组织结构和文化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等。
管理因素是指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对企业绩效评估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际企业业绩评价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
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
”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财务指标一、引言自20世纪初杜邦公司运用投资报酬率指标进行业绩评价以来,业绩评价就再也没有逃出理论研究者的视野。
伴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围绕着业绩评价目标导向的演变,对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优劣的讨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等诸多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又成为国外业绩评价的两大主流方法。
(王化成,2004)业绩评价就是根据企业预先制定的目标从而来设计与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一定的标准,采用客观的、特定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相应经营期内的业绩做出客观的、公正的和准确的综合判断。
无论是业绩评价的具体方法,还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思想,西方的一些国家的业绩评价不管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和成熟。
很多学者对业绩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兴盛不衰,20世纪初出现了对成本的业绩评价;20世纪中期出现了杜邦分析法,运用财务指标对分权部门业绩进行评价和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新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积分法开始兴起,该系统是集经济增加值、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标杆管理,短期指标和长期指标,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于一身的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因此,当前应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企业现状的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和制定适应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和业绩评价体系。
二、国外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西方的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过程大约建立过三个过程,分别是成本业绩评价阶段、财务业绩评价阶段和综合业绩评价阶段。
(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成本业绩评价阶段哈瑞(1911)设计了标准成本制度,这是美国最早出现的标准成本制度,他开创了业绩评价指标的先河。
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标准成本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达到了对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
标准成本的执行情况和差异分析结果成为该时期评价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二) 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财务业绩评价时期1、纯财务分析考核体系杜邦(1915)公司首创“杜邦分析体系”。
纳德森·布朗(Donaldson)将投资报酬率分解为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共同为企业整体及部门的经营业绩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大扩大了投资报酬率的使用,标志着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基本形成,被认为是财务领域中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亚历山大·沃尔(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他选择了流动比率、自由资本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七个财务指标,采用行业标准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引导企业向行业先进看齐。
沃尔比重法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虽然都在财务领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体系只重视经营的管理活动、完全忽视市场外部的纯财务分析的考核体系,但是,这两种体系在企业业绩评价的道路上开拓了新的思路。
2、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杰克逊•马丁德尔(1950)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收益的健康状况、对股东的服务、研究与发展、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
其绩效评价思想在当时来讲最为全面,形成了现代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在50年代后期被许多公司和管理咨询机构普遍采用。
美国会计学会(AAA)(1973)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海外经营的子公司的利润受转移价格影响很大,而转移价格并非子公司的经营者所能控制的,因此提出在进行预算比较时应区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并开始使用附加的非财务指标。
Persen和Lezzing(1979)对美国400多家跨国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对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进行了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杜邦体系的分析指标,强调了每股收益、现金流量和内部报酬率(IRR)等相关的财务指标。
米勒(1982)出版的《责任会计与业绩评价》一书中,对业绩评价问题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讨论和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应运用非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的观点。
3、创新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经济增加价值(EVA)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不断迅速的变化,过去那些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如投资收益率等、每股收益等,已有了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衡量企业市场价值方面,受到各方企业的广泛批评。
那么,这些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些财务指标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对外披露的限制,企业的实际资本和成本没有考虑进去,这就造成了管理层的短期化,有了很多盈余操作的空间。
在这个时候,EVA这个指标就由此产生了,解决了上述的缺陷。
Stern Stewart(1991)公司在《应用公司理财》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
Stern Stewart认为在该评价体系中,业绩评价以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值为衡量标准,而非投资收益率等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从而消除了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它克服了传统指标的缺陷,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综合业绩评价阶段Robert Kaplan(1992,哈佛商学院教授)和David Vorton带领的研究小组在“衡量未来组织的业绩”的研究课题中,提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平衡记分,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核心思想包括以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的四个内容。
综合平衡记分卡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和衡量方法。
综合平衡记分卡使企业经营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来审视自己的绩效,促使企业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
三、绩效评价系统中的财务指标(一)盈利能力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经营利润,同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得前提,它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债权人、企业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由于利润的大小不仅与生产经营的成绩有关,也和生产经营规模大小、经济资源的占用量有关,所以,利润的高低不可以直接衡量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的大小与资产获利能力和企业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有关,其大小可以用投入产出的比值来衡量总资产报酬率=税息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额( 销售收入)(二)偿债能力耿莉萍(2008)说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 企业才有条件和基础实现快速平稳发展。
一般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项指标来分别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主要反映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付担保。
这一比率越高, 债权人的安全程度越高, 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
但对于企业来说, 流动比率过高会使企业的大量流动资金白白丧失了再投资的价值。
一般认为, 生产企业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左右。
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1/2,余下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
长期债务是企业的主要债务。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程度上是通过借款筹来的, 体现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
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 借款越多获利越多, 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而举债比率过小, 则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按通行标准,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对企业发展不利。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三)经营效率衡量一个企业资产运营的好坏要看企业资产运用的经营结果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
由于企业经营所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 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的指标也就不同, 通常可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产销平衡率两项指标来进行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越快, 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越少, 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
这一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产销平衡率指标反映企业生产成果为社会所承认的程度, 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若产销平衡率过低, 则说明产品销路较差。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四)发展潜力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之一,在市场环境中,销售收入是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是企业的总量成果,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不断增长显示了企业规模的扩大,销售额的增长也预示了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
故选择以下两项指标来分析: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四、财务指标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的地位季卫(2010)认为,虽然平衡计分卡的主体思想是在学习和成长、内部流程、客户及财务四个方面取得平衡,但实际上这四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而且,它们都是企业战略因果关系链中的一部分,并最终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财务结果相关联。
从学习和成长维度到财务维度,它们之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在企业内部,企业长期盈利水平的提高、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股东价值的增长将更多来源于客户的满意程度,而企业只有提高和改善企业内部运作的效率,以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的满意度上升,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而企业内部运作效率的提升则要以学习与成长为基础。
上述关系如下图所示。
可见,在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中,财务维度处于统领地位。
卡普兰教授和诺顿总裁(2010)把财务指标作为BSC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他们这样理解:“我们从最终目标开始,我们要追求什么呢?――如果你仔细观察BSC的逻辑关系,所有的箭头最后指向财务维度”;“财务目标和指标确定了实施公司战略必须达到的财务业绩,同时成为BSC其它三个维度所有指标的最终目标和指标。
”由此可见,作为“最终目标”,财务维度的各种指标为另外三个维度指标的选择奠定基础。
当设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成长维度的指标时,必须保持这些纳入的指标有助于改善财务成果和实施战略。
如上所述,季卫(2010)认为,顾客、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三个维度都会影响财务维度,但其影响发生在不同的时期,并且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