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圈教学法
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7511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png)
开展教学实验: 选取一部分班级 作为实验班,进 行文学圈英语阅 读教学实验,总 结经验并逐步推 广。
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数字化和在线学习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的普及和应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将在国际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更精准的学生分析和教学建议。 文学圈英语阅读教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组成文学圈小组,通过讨论、分享、总结等方式进行深入阅 读和思考
评估方式: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小组报告、个人反思、教师评价等,以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
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 协作能力
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 视野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
案例二:诗歌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 诗歌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英语 阅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选取 适合学生水平的 诗歌作品,进行 阅读、分析和讨 论。
教学过程:教师 引导学生进行诗 歌作品的阅读, 通过讲解、示范 和讨论等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诗 歌的主题、意境 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 互动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讨论和表达自 己的观点。
展示阅读成果和反思总结
展示阅读成果:学生可以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增强 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阅读技巧和经验, 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文学圈英语阅读 教学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作品,注重文学性和语言难度。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前的预测和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小说情节的讨论和思考。 结合小说内容,设计阅读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
![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651711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06.png)
文学圈阅读教学模式在文学圈里,阅读教学一直是个不太被重视的话题。
大家好像都觉得,读书嘛,就是自己随便读,读懂了就行。
没错,书本上的文字很多时候确实可以自己去品味,但如果把阅读当作一门学问来做,那可就有点意思了。
说实话,我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一个文学圈的阅读教学活动。
那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位年纪不大的文学爱好者,他的名字叫小张。
小张是个特别爱钻研文学的年轻人,他的讲解风格也很特别,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式教学,倒像是在和朋友聊聊天。
那次活动,我们坐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桌子上铺着一些翻旧了的文学杂志,旁边的窗外是轻柔的秋风。
看起来是个很普通的场景,但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小张一定有点儿不一样。
他讲起了《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听到这名字,我的心里就有点儿发虚。
因为老实说,我没怎么看懂这本书,尤其是贾宝玉这个角色,真的是让我一头雾水。
小张一开始没有直接讲书里的内容,而是从我们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开始聊起。
他问大家:“你们读书时,最在意的是什么?”我一愣,随便想了想,说:“我就看个意思吧,别太枯燥,能吸引我继续读下去。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好像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回答,但似乎都没有特别深入的思考。
然后小张笑了一下,说:“其实,我们读书,读的不光是文字,它背后有很多未曾发掘的东西。
你们有没有试过,一本书读了很多遍,才突然发现,原来它的每个细节都在告诉你些什么?”当时我心里嘀咕,‘这人是不是有点深奥?’但他接下来做的这件事,彻底让我改变了对阅读的看法。
他拿出了一本老旧的《红楼梦》复本,翻到一段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指着其中一句话说:“你们看,宝玉说‘我看这世上的事,全凭自己的心性’,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心性’这两个字,背后其实隐藏着作者对那个时代人物性格的深刻描写。
”然后,他开始细致地分析每个字的背后意义。
不是用那种死板的“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历史背景来解读。
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清朝那个时代,很多人生活的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像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子弟。
文学圈阅读教学设计
![文学圈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3047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b.png)
文学圈阅读教学将更加注重评价与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持续改进
文学圈阅读教 学需要不断优 化和完善,以 适应时代发展 和学生需求。
教师和学生应 该共同参与文 学圈阅读教学 的改进,发挥 集体智慧和力 量。
文学圈阅读教 学改进的关键 在于创新,要 勇于尝试新的 教学方法和手 段。
文学圈阅读教 学改进的目标 是提高教学质 量,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推广应用
文学圈阅读教学建议与展望
文学圈阅读教学设计在不同学 段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 案
THANK YOU
汇报人:XXX
组织阅读:鼓励文学圈成员认真阅读,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交流分享:在文学圈讨论会上,各成员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共同探讨阅读主题,加深对 作品的理解。
交流与分享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并记录阅 读心得和问题
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讨论问 题,形成小组共识
小组间分享阅读成果,互相提 问和评价,促进共同成长
确定阅读材料的数量和 难度确定阅读材料的来源和 获取方式
组建文学圈
确定文学圈的规模和成员 确定阅读材料和阅读计划 分配角色和任务,明确职责 制定文学圈活动规则和流程
确定阅读任务
确定阅读目的: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期望,例如理解主题、欣赏语言、学习写作技巧等。
选择阅读材料: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可以是一个短篇小说、一首诗、一 个剧本等。
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学 生对自己的阅 读成果进行自 我评价,反思 自己的不足和 进步。
“文学圈圈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广州市黄埔区沙
![“文学圈圈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广州市黄埔区沙](https://img.taocdn.com/s3/m/ab0013f3aeaad1f346933ff5.png)
3 4 5
6
分 配 角 色 小 组 制 定 活 动 时 间 表 教 师 制 定 时 间 表
活 动 记 录
分 配 角 色 自主 完 成 任 务 汇报阅读成果/ 教 师 点评
的 模 式 进 行 小 学 语 文 阅读 教 学 。 通
师道 ・ 教研
2 0 1 7年 第 1 2期
熬 夔 墨
常 ,我 们 会 按 照 以 下 路 径 开展 : 完 成 任 务 的 能力 越 来 越 强 ,现 在 , 内 出 现 的 职责 不 明确 、成 员 之 间 不
1 . 进 行 分 组 。 我 们 主 要 是 根 据 任 务 需 求 、文 章 内容 或者 文 章 特 点 等进 行分 组 .比如 在 “ 多维 阅 读” 《 我 最 好 的 老 师 》 这篇 文章 的 时 候 ,根 据 教 学设 计需 求 ,设 置 了 4个 角 色 :文 化 解 读 人 、词 句 解 读 人 、图 解 人 和 联 想 人 ,因此 我 们 将 本班 4 0个 学 生 分 成 了 l 0组 ,每 一 组 一 位 同学 承 担 一 个 角 色 。 当然 , 我 们 还 可 以 根 据 实 际需 要 将 全 班 分 为 5组 、8组 等 。一 般 情 况 下 ,为
丹介绍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
( 二 ) 建 模
解 释 它 们 在 文 中 的 意 思 ,另 一 方 面 用 组 员 容 易 理 解 的 方 式 说 出这 些 词 句在文中的作用。
“ 用模 ”就是 用 “ 多维 『 刘读 ”
“ 建 模 ” 就 是 根 据 具 体 的 教 学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1136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b.png)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文学圈是一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广泛使用的学习模式。
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深度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文学圈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 学生合作文学圈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在这个模式下,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负责一本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
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商讨、探讨文本中的问题,并且相互协助达成共识。
2. 深度讨论文学圈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深度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通过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提出异议等方式来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3. 主动学习文学圈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自主提出问题和观点,并积极参与讨论,而非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和答案。
4. 多元化评价文学圈模式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文学圈模式还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适当的文学作品在实施文学圈模式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2. 组织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本文学作品,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且及时介入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3. 引导深度思考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来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塑造、叙事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4. 促进语言表达在文学圈模式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1575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7.png)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英语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其中“文学圈”模式是一种较为成功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采用“文学圈”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
一、“文学圈”模式的概述“文学圈”模式是一种专注于文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在小组中分享读后感、分析文本和交流想法。
教学中,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阅读材料,并且要求每位组员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如主题、角色与情节分析等。
之后小组内成员将分享和比较对该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并且在组内探讨该文本背景、主题和文学特色等。
①提高阅读效率。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文章,不同的小组成员了解和解读学习同一篇文本,提高了对文章内容的综合理解。
②促进合作与互动。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之间会产生交流合作的需求,通过分享与学习,各自的不足可以得到有效地补充和纠正。
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分析文本,理清思路,在小组的讨论中,组合辩论论证,依据文本中的线索和细节,他们会提出合理的猜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1.配合教材内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文学圈”模式进行综合教学,学生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文学圈”学习的任务中来回切换与反馈。
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做简短的介绍和提问,并进入小组讨论环节,了解学生自己的看法、表述,也为阅读教学能力的分层提供依据。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文学圈”小组中,教师可以提供对学生认识深度的评估与引导,及时指引学生思考问题,同时为学生储备阅读工具包,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作者如何通过桥段、比喻、描写等手法构建文学作品。
因此,阅读过程中需要启动动手实践能力,如:集体剪纸、拼图、图片投影等维度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3.运用社交平台学生们离校后,需要进入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
“文学圈圈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文学圈圈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3687d671fe910ef12df8b6.png)
“文学圈圈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陈清梅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12期一、“文学圈圈法”简释文学圈圈教学理论广泛应用于北美小学语文教学中。
这种将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文学圈圈法”——“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小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其对文学作品内容的审美能力,并把基于个人经历产生的感悟和观点带入小组活动中。
”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阅读、欣赏同一篇文学作品,以学生的读后感为指导进行深入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作品里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作者的构思以及读者的个人体会,并将批判性的思考和评价带入学生阅读、讨论和反思的过程中。
二、“文学圈圈法”本土化过程及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一)仿模“仿模”就是模仿“美国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圈圈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具体方法是:教师“仿模”。
即学校语文科组长先组织教师阅读沈红丹的文章——《美国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圈圈教学法》,再以学校语文教师为对象,以小学语文课文为内容,根据沈红丹介绍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二)建模“建模”就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情,将“文学圈圈法”转化为“多维阅读教学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对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解读,简称“多维阅读”。
现将“文学圈圈法”和“多维阅读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对比如下:“多维阅读”一般包括六个角色:主持人、文本解读人、词句解读人、图解人、联想人、综述人。
六个角色的任务如下:1.主持人:组织小组成员按各自的角色发表观点,进行讨论,并帮助新成员产生新观点,保证整个讨论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2.文化解读人:解读阅读材料的背景、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等。
3.词句解读人:在所读材料中找出代表性或关键的词句,一方面解释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用组员容易理解的方式说出这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4.图解人:将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或精彩情节用图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文学圈阅读教学设计
![文学圈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fe2fc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9.png)
文学圈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阅读教学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文学圈教学法,并设计了相关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能力。
二、文学圈教学法概述文学圈教学法是一种以合作学习、互动讨论和批判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模式。
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彼此学习、思考和思辨。
三、文学圈教学设计为了使文学圈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文学圈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开始之前,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设定合适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2. 学生小组分组将学生分组是文学圈教学法的第一步。
可以考虑以兴趣爱好、阅读水平或学科背景等因素来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的互补性和平衡性。
3. 文学作品选择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是成功实施文学圈教学法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文学作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4. 阅读策略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所选文学作品中的某些难点或关键问题,对学生进行一些阅读策略的指导,例如预测、提问、意义建构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有目的地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小组内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是文学圈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在每个小组中,学生可以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和时间管理员等。
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教师引导和辅助作为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基于文学圈圈教学法的整本书阅读设计
![基于文学圈圈教学法的整本书阅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0819a45901020206409c54.png)
基于文学圈圈教学法的整本书阅读设计作者:陈文武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9年第09期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的语文教学热点和趋势,但大多数的阅读策略多是自读为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并不是很多,為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参与度,就必须创新阅读设计。
而美国的文学圈圈教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法。
所谓文学圈圈教学法(literature circle),是美国Harvey Daniels领导的一项阅读教学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沈红丹于2012年介绍到中国,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讨论小组参与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去,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文学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文学圈圈教学法的核心特征是以学生为主,具体而言,一是体现在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二是学生自主组成临时阅读讨论小组;三是各小组自行制订讨论计划,自主确定讨论的主题;四是开放式的讨论与交流;五是明确教师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六是构建多元评价系统;七是营造轻松、有趣、随意的课堂氛围。
文学圈圈教学法的实施是针对文学作品,至少是多部作品,这与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不谋而合,其具体是实施步骤有:选择书籍、分组、角色单、小组活动时间表、教师时间表、活动记录和反馈报告。
角色单是文学圈圈教学法对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借鉴意义最强的一项,我们可以根据讨论主持人、综述人、联想人、文化解读人、图解人和词汇讲解人等不同的角色,将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明确下来,这就使得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也必然要参与,而且这些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二来可以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自信。
这些步骤在整本书阅读中也是可以实施的,在整本书阅读设计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选择他们各自喜欢的作品,然后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分组,在每组中设置不同角色,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最终总结讨论的情况,形成反馈,之后再进行新一轮的小组交流。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b9062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7.png)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和改进,高中英语课程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阅读和翻译把戏,在课堂中,老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文学圈”模式是一种普遍选择的方法。
下文将探讨“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文学圈”模式来源于美国的教育家罗贝尔·朗格,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倡导该模式的理念。
这种模式旨在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兴趣,以自我主导学习为中心,有点类似于小组学习。
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内组织讨论,共同探讨文本主题,分析文本的结构,进行互动交流和反思。
由于该模式具有开放性,鼓励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多方位的表达方式,成了课堂教学的旗帜之一,并传至中国。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学圈”模式,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文学圈”模式。
首先,课前活动。
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和理解课文,在小组内就文本和主题提出个人看法和思考,分析文章结构。
由于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启示他人的思考,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些问题素材,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
这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获得阅读知识。
其次,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为小组讨论设置了主题,让学生自由发言,互动交流。
老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和促进小组成员的思维活动,并保证语言和听力技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反馈和建议,激发其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分析文章结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最后,反思总结。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应该进行反思总结,让小组成员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想法,总结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属于自我评估的一部分。
有效的“阅读圈教学法”,理论+教学案例,值得借鉴!丨阅研Lite
![有效的“阅读圈教学法”,理论+教学案例,值得借鉴!丨阅研Lite](https://img.taocdn.com/s3/m/bd9e595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a.png)
有效的“阅读圈教学法”,理论+教学案例,值得借鉴!丨阅研Lite阅读圈也称文学圈,是指读者基于不同角色组成小组深入研读同一篇文本的合作学习活动。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阅读圈教学法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角色构成?文末的教学实例能够帮助您更好的理解其运用方法。
/「什么是“阅读圈教学法”?」阅读圈也称文学圈,是指读者基于不同角色组成小组深入研读同一篇文本的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阅读圈活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问题,比较文化并联系生活实际;其方式是一组学生阅读统一故事,每个人负责一项工作,有目的的阅读并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
/「“阅读圈”的角色构成」由多个基础角色和备选角色组成(可根据篇章灵活设置角色)1、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负责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2、总结概括者(summarizer):负责对阅读材料进行总结;3、文化连接者(culture collector):负责寻找并对比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之处;4、实际生活联结者(connector):负责从阅读材料中找出与生活相关的现象;5、词汇大师(word master):负责解决阅读材料中重难点或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并阐述原因;6、篇章解读者(passage person):负责探寻并阐释阅读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或写的好的文字段落。
/「“阅读圈”的意义」•给予学生与文本互动的机会;•在选材和技能发展方面赋权于学生;•鼓励合作学习;•培养交流和分享能力;/「“阅读圈”的过程」阅读圈适合于具有一定英语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学生。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调整角色或补充适切的角色在开展阅读圈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提前做好角色设计和任务要求;(2)初次使用该活动时,要注意指示语清晰、简洁,尽量通过示范或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交代清楚每一项具体任务,确保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能承担并完成好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3)从学生的多元智能出发,设计相应的角色,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4)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基于“文学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
![基于“文学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5d94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9.png)
基于“文学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一直是学生、家长和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文学圈”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本文将就基于“文学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文学圈”教学法的概念和原理“文学圈”是一种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和分享来建构知识。
在“文学圈”教学中,教师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然后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并通过讨论、分享和合作的方式,共同理解和解析作品。
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文学圈”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1. 提高阅读兴趣在“文学圈”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讨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通过分享和合作的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和看法,从而增加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提高阅读兴趣。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圈”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理解和解析文学作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理解文学作品,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文学圈”教学法,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学习和运用一些高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语言实践,如辩论、发言等。
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提高整体英语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文学圈”教学法中,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和分析对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且需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反驳。
文学圈教学法在甘南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文学圈教学法在甘南地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80cf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5.png)
1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文学圈教学法,学生需要在小组讨论中分 析和评价阅读材料,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分析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文学圈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这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文学圈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 形式进行阅读教学,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文学圈教学法在
05 高中英语阅读教 学中的改进与完
善
文学圈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挑战
01
文学圈教学法的实施不够充分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高中英语教师对文学圈教
学法的实施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02
学生参与度不高
一些学生在文学圈阅读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导致教学效果不
完善文学圈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和评价机制,确保其在甘南地 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 实施。
关注文学圈教学法与其他教学 方法的结合运用,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THANKS
感谢观看
2. 强调自主探究与批判 性思维:学生需自主挖 掘文本信息,形成观点 ,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3. 关注文学作品的情感 与审美价值:教学法强 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 感体验和审美判断,培 养其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
文学圈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与原则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02 文学圈教学法概 述
文学圈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文学圈教学法是 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文 学阅读、分析和创作的 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 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文本内涵,培养阅 读、写作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7805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5.png)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一、“文学圈”模式的概念“文学圈”模式最初由美国学者哈维·丹尼尔斯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组织成小圈子,共同阅读文学作品,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鼓励学生参与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将课文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
而采用“文学圈”模式后,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和分析一篇文学作品,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一起阅读、讨论、总结,并最终向全班呈现他们的成果。
这种模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文学圈”模式中,学生不再仅仅是 passively receiving information,而是通过与同学讨论、分享思想、独立总结,提高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他们不仅需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分析和品味其中的隐含信息。
这种能动性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学圈”模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这种交流使学生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不断追问、思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他们在交流讨论中不仅能够听到他人的看法,也能够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4.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文学圈”模式中,学生不仅需要理性地分析文学作品,更要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和升华,使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情怀通过“文学圈”模式,学生从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变成了生活中的情感和态度,他们在与作品的交流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从而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文情怀和人生观。
利用“文学圈”,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利用“文学圈”,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c4d78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3.png)
作论坛“文学圈”(literature circle),又名“阅读圈”(read-ing circle),其概念是由美国学者Harvey Daniels (2002)在Literature Circles:Voice and Choice in Book Clubs&Reading Groups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教师将“文学圈”应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原版短篇小说;读后以“文学圈”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按角色分工,在讨论组长的带领下分享交流共读小说的收获,为续写搭好语言支架;再进行续写练习;最后进行团队汇报展示,以提升读后续写能力。
教师将“文学圈”应用到读后续写教学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文本,完成与小说文本的互动,同时实现语言素材的积累和续写输出训练等。
一、阅读圈的分工阅读组长Discussion leader:负责对阅读材料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主旨探讨、小组材料汇总及展示。
词汇大师Word master:负责解决阅读材料中重难点及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分类整理好词并说明推荐理由。
好句欣赏大师Sentence master:挑选阅读材料中的好句,说明推荐理由;负责探寻并阐释阅读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或写得漂亮的段落。
情节概括大师Plot summarize:负责对阅读材料进行总结(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阅读材料及活动开展高中短篇小说黑布林系列、津津有味系列篇幅适中,故事选择具有代表性,语言改编地道,适合用于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教师每周精选一篇难度适中的篇章布置给学生,学生进行文学圈角色分工,分为阅读组长、词汇大师、好句欣赏大师和情节概括大师。
每周文学圈的角色轮换,使每个同学的词汇、好句赏析和情节概括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文学圈活动基本上采取学生课后阅读拓展和课上分享展示两个阶段进行。
课后时间,学生按照文学圈分工,在各自的文学圈内每个人负责一项任务。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a1d0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6.png)
“文学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应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文学圈”模式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一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分享,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文学圈”模式的基本理念、操作步骤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英语教师在高中阅读课堂中运用“文学圈”模式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一、“文学圈”模式的基本理念“文学圈”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哈维·丹尼尔斯(Harvey Daniels)提出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学生为中心、合作学习和分享交流。
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将学生组织成小团体,每个团体内的成员共同研读一份文学作品,并通过讨论、分享和合作完成一系列任务和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 passively recipients of knowledge,而是主动参与者和合作学习者,他们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文学圈”模式要求每个小团体内成员共同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促进团队合作和成员间的互动。
小组的成员可以分别扮演“领读者”、“记录员”、“总结者”、“提问者”、“讨论者”等不同的角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相互配合,从而共同完成对文学作品的探究和理解。
“文学圈”模式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要求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索,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情和探究欲。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来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2. 小组的组建教师需要将学生组织成小团体,每个小团体内最好包括4-6名成员,以便于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跨年级或跨班级的组合,以促进不同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论文学圈教学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论文学圈教学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cdf9c2850e2524de4187eb6.png)
论文学圈教学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应用论文学圈教学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摘要:文学圈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蔚然成风,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文学圈适用于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文学圈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学生不读作品的困境。
关键词:文学圈教学法;中国现代文学;应用研究1.在高师院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现代文学三十年来发生的文学现象及经典作家作品,而“鲁、郭、茅、巴、老、曹”这些经典作家即涵盖其内。
学生熟悉掌握现代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不仅有助于积淀其人文修养,而且还可以为将来走上教学岗位的学生积累必要的现代文学基础知识。
2.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授的质量及效率至关重要。
就目前高校该课程的教学而言,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授课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中心,教师在课堂中普遍进行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优点在于教师能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秩序,能够合理分配教学的重难点,不过此教学方式还有一个很大弊端,即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就教学效果而言,这种教学方式效率有限。
针对目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其他教学方式,改变目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困境。
简言之,即是采用文学圈教学法,进行合理有序的应用。
一、文学圈教学法的内涵及实施方式(一)文学圈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1.作为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文学圈(LiteratureCir-cle)最早的发现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城的一名小学教师卡伦•史密斯,1982年,卡伦•史密斯一次偶然机会在教室内落下了一批阅读书目,这些书目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争相阅读,发表看法,甚至自发组成讨论小组,在以后的期末考试中,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些学生的阅读成绩大幅度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学生角色 9.老师角色 10.师生互动关系
八、文学圈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发轫契机
1982 年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小学教师卡伦· 斯密史 (Karen Smith) 的一个惊喜发现:学生们自发开展了一 种特殊而复杂的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 (三)专家提炼
哈维· 丹尼尔斯(Harvey Daniels)《文学圈: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室里的呼声与选择 》(1994年)
一、文学圈教学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
(一)理论土壤
肯尼斯· 古德曼(Kenneth Goodman)的“全语教学思想” 提出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猜谜游戏”。阅读已不是一个 字接一个字的文学编码过程,而是一种与文字互动,并将 此体验与先前所学到的经验相连结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 构意义的过程。 弗兰克· 斯密兹(Frank Smith):“儿童并不是为了要了 解文字而去学习阅读,他们是先努力理解文字,结果就学 会了阅读”。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 学生自由选择小组 阅读兴趣与爱好组成 小组中成员能力不一 小组 教师观察各小组的 讨论并给予促进推动 学生根据角色表中 的指令组织讨论 确定每周阅读要反 馈的数量 可以修订角色表 小组讨论自然进行,教 师观察其进展情况 小组可以根据讨论需要 修订角色表以使讨论顺 利进行 运用多种反馈形式(例 如:文字、图画等) 可以修订角色表或其中 的角色不全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 教师评定为指导下 定 的学生自我评判
一些学生自行评定 全员式的学生自我评定 讨论结束后根据 讨论的全过程在评判中 1—2个标准评定等级 受到最大限度的关注
六、文学圈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之比较一览表 项目 1.阅读作品选定 传统阅读教学 老师决定 文学圈阅读教学 老师与学生共同决定
2.课堂主导控制
进 度 安 排
选 择 书 籍
学生可以自由 选择书籍这些书 的风格与内容是 各异的
组 教师来组建小组 建 通常小组成员能力 小 相当 组 举 行 讨 论 书 面 反 馈 教师引导讨论或参 与其中一个小组的讨 论 学生们运用角色表 来指引他们的讨论 小组成员对文本中 的每一个章节都要做 出反馈 运用角色表为讨论 做准备
(一)所需时间较长 (二)各讨论组进度不一 (三)教师负担加重 (四)选材问题的困惑 (五)纪律组织不容易
负责把作品的情节用绘图方式呈现出来 使用图型、符号、或素描的形式 细心地绘图确保凸现与再现文本细节 在一张作业纸上绘图并且此图最好是彩色的
关
文艺指路人
键 角 色
连结小天使
绘图小天王
负责把故事内容与外部世界相连结 分析、比较、发现文内文外的关联性
单词小灵通
负责挑选陌生或重要的词汇 向小组成员阐明词汇的发音、意义及 特殊用法
(四)填写两种日志
(五)扮演讨论角色
(六)评价讨论成效
(七)组成新的小组
五、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进度安排一览表
初学者 时 间 安 排 3-6周时间 了解文学圈阅读的 过程 教师确定小组讨论 的时间、文学圈的大 小规模 小组通常一周聚会 一次,在讨论前进行 独立阅读 整个班集阅读同样 的书籍或章节 阅读的书籍由教师 选择 较有经验者 3-6周时间 发展对文学圈阅读的应 变能力 师生共同商议文学圈的 大小规模 师生聚会商议何时讨论 以及讨论的准备工作 小组通常一周聚会一次 ,但有时也会因需要而进 行调整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些书 籍但这些书内容要具有相 关性与趣味性 熟练者 3-6周时间 关注文学圈阅 读的复杂性 小组聚会商议 并自行决定何时 讨论以及讨论的 准备工作
《文学圈:读书会与阅读团体里的声音和选择》 (2002年)
二、“文学圈”与“读书会”的 异同
(一)共同点
都注重于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文学作品,都注重师生共评
(二)不同点
文学圈 读书会
学习场所
组织结构 学习内容 角色扮演
教室
紧密 多层面 有
不限场地
松散 文学的主题或象征分析 无
自我评价
有反思
无反思
三、文学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四)全球推广
欧洲、澳大利亚 亚洲(日本、我国国内以及港台) ——许正义等的研究“文学小圈圈”
哈维· 丹尼尔斯(Harvey Daniels)
Literature Circles Resource Center
《文学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里的声音和选择》 1994年
补
摘要小神童
充 角 色 文本大神探 追踪小记者
负责对所阅读文本的梗概作简短报道 突出文中所叙重要事件部分
负责用流程表形式呈现故事发展情节、 时空背景及推展进度 以“主人公”的行踪为着眼点和切入 点 负责挖掘文中所介绍的故事 介绍作者的生平背景及写此文本时的 时代背景 收集任何与文本相关联的周边故事
举办一个小型书展
确定一个推荐书单
(二)组成阅读小组
4-8人是每个小组的理想人数 预热活动(明确讨论规则)
•“如何处理文本中的生词”
•“怎样对圈中成员的意见与观点作出回应与反馈” •“选择什么样的话题进行讨论” •“讨论中怎样与同伴和谐相处避免纷争” 1916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一文 中恳切而言:“夫议事之学,西人童而习之,至中学程度则已成为
6.阅读技巧与延伸学 习
7.学习成果评价方式
着重在字、词及课文原意的 理解,多为静态的阅读
多为有标准答案的笔试,老 师负责评价工作,重视考试 成绩 被动的听命者,多顺从老师 的一切指示 积极的主控者,百分之百掌 控教室中的一切 师生间有疏离感,身份观念 强烈
除课文原意的理解之外,藉由角色扮演,鼓励学生 由不同角度来解读原文;读写并重之外,小组讨论 时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加强,阅读活动兼动、静态
(一)自主学习理论
学生自由挑选阅读书籍 学生自发组成合作小组 学生自主选择角色 学生自行安排讨论议题
(二)合作学习理论
基于相同书本选择的小团体 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参与讨论 定期开展阅读讨论会
(三)读者反应理论
四、文学圈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一)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体裁不论,但 必须包含动作、悬念、对话、幽默以及争议性的 内容,人物描写栩栩如生
第二之天性矣,所以西人合群团体之力常超吾人之上也。”
——《罗伯特议事规则》书评 “只有当学生以礼相待,学习才会在课堂上发生。” ——“克拉克和他的55条班规”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
(三)分配研讨角色
四个必备(关键)角色、四个附加(补充)角色
角色功能 角色名称
研讨会主席
角色职责
负责主持整个研讨会全过程 指导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进行分析 准备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 引导小组就整个文本进行交流而不过分关注 细节 负责把书本中有意义的文句、段落挑选出来 大声向同伴朗读这些段落、句子
文学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王国均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它是一种什么方法?
摘要:“文学圈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 美国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引入与实践给语 文阅读教学带来了重大革新。“文学圈”倡导以 阅读为中心,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学生通过 “文学圈”所设计的阅读活动,发现自我,提升 自信,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与思维品质,成 为终身阅读的爱书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者反应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
3.上课方式 4.对阅读作品的见解 阐释 5.学生阅读行为
老师引导与控制
一对多人讲课 老师为唯一权威 虽然由老师规定阅读量,但 除非有考试,学生不会主动 阅读。实际阅读行为的发生 常为短暂的
学生主导与控制 老师从旁辅助
学生小组自行讨论 学生的个人见解受到高度的重视,老师的意见可供 学生参考,但并不是唯一答案 由研讨小组自行决定阅读量,各组可能进度不同, 但全班可共同制定一个特定日期来完成阅读。阅读 行为的发生是定量、分散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