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1. 多路径传输技术研究综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路径传输技术已经成为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手段。
多路径传输技术是指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同时传输数据信号,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吞吐量。
在本综述中,我们将探讨多路径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多路径传输理论主要研究多路径传输系统中的信号干扰和噪声问题。
通过对多径信号的建模和分析,可以得出信道容量、误码率和信干比等关键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为多路径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了提高多路径传输系统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多路径传输算法。
这些算法包括:多径功率分配算法、多径定时同步算法和多径信道估计算法等。
这些算法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多路径传输系统的优化。
多路径传输系统的实现需要解决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挑战,在硬件方面,需要设计高性能的天线、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模块。
在软件方面,需要开发高效的信号处理算法和通信协议。
多路径传输系统的实现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多路径传输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车载网络和物联网等。
在卫星通信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在无线局域网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同时接入,提高网络容量;在车载网络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增强车辆间的通信能力,提高道路安全;在物联网中,多路径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大量设备的互联互通,降低网络能耗。
多路径传输技术作为实现高效、可靠通信的关键手段,其研究和发展对于无线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多路径传输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
1.1 多路径传输技术概述多路径传输技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方法。
它通过在多个信道上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
多路径传输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无线信道的特性,如时变性、空间特性等,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综述报告范本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1前言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
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
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
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
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
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
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无线网络编码机会路由综述
201无线网络编码机会路由综述关淯尹,底兴芳(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作为无线网络协议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为提高无线网络的总体性能,融合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文章系统地总结了网络编码与机会路由的方法和研究现状,对网络吞吐量、可靠性、转发效率、延时等性能进行介绍和分析。
最后,对融合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提高网络性能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编码;机会路由;吞吐量;延时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8-0201-04Survey onNetwork-Coding-Opportunistic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Guan Yuyin,Di Xingfang(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Electrical Engineering,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750021,China )Abstract:As a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 in two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network coding and opportunistic routing can be widely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society.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fusion opportunistic routing and network coding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current research.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summarizesexisting method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network coding and opportunistic work throughput,reliability,forwarding efficiency and the delay performance are reported andanalyzed.At last,development trends of network coding and opportunistic routing to improve network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Key words:network cording;opportunistic routing;throughput;latency0引言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获取通信信息的速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计算机网络路由研究综述
其二 , 由 于学 生 对 于项 目管 理 的知 识 较 少 , 针 对此 种
项 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过程, 评测的内容包括学生参加各 情 况, 可以采用两个阶段实施补课行动。第一个阶段 , 安 项活动的表现 , 避免了传统 的成绩定好坏的弊端 。 评测可 以采用 自评、 小组评、 教师综合评等方法、 教师只有明确并 抓住其教 学的特点 ,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 目标 。 4其在 C语言课程设计中的实施 为更好进行课程设计教育教学 , 在多次实践基础上 , 总结出具体项 目实施中主要注意 的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主要事项 。前导课因教 学课 时的影 响, 所以教师为赶教学进度, 对结构体 、 基本操作 以及共用
径 的角色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路 由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和 径划 分, 通 常可以划分为静态路 由和动态路 由。 其 中, 静
探究 , 对 于实现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有着重要
的意 义 。为 此 , 本 文 主 要 通 过 网络 路 由 的基 础 知 识 点 、 网
态路 由 具有 适 用 于 小 规 模 的 网 络 通 信 , 配 置 较 为简 单 的 特点。 就 目前 来 看 , 常用的路由器协议主要是 R I P协 议 、
储、 分 组 和 转 发 ,而 且 具 有 判 断 网络 地址 和 进 行 路 径 选
3 计算机 网络路由算法
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 网络路由算法可 以分为非自适 应算法和 自适应算法 , 单播路由算法和多播路由算法等 ,
度量选择( 即 路径 长 度 、 带宽 、 可靠性、 负 载 等) 不同, 划 分
参 考建 议 。
关键词
WiFi技术文献综述
WiFi技术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手机用户对无线通讯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线通讯协议,直接带动了全球WiFi设备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WiFi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的技术应用,以其独有的优势备受各界的关注。
在WiFi的发展中有许多技术用于提升WiFi性能以及解决传输中出现的影响WiFI性能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的WLAN场景下导致传输性能的下降。
本文通过阅读关于WiFi协议与技术文献,分析了一些解决WiFi 应用性能的技术,其中包括基于TDMA思想的h-MAC,RT-WiFi;对传统IEEE 802.11 DCF 优化的A-DCF以及基于通过控制滑动窗口大小来调控接入概率来弥补TCP在WiFi应用中公平性问题的EF-TCP。
然后着重研究与论述了基于竞争方式MAC层协议的核心实现机制和特点,最后基于这些特点对WiFi性能技术的研究策略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WiFi;无线局域网;h-MAC;RT-WiFi;A-DCF;EF-TCP1.引言近年来,无线网络迅速发展,在众多无线标准中,无线局域网因为其较低的构建和运营成本、较高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等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
随着笔记本电脑、Wi-Fi 手机、PDA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无线接入的需求日渐突出。
目前,Wi-Fi以其灵活性和可移动性,在家庭和小型办公网络用户对移动连接的需求是越来越大。
在这几年,无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无线网络的方便与高效使其能够得到迅速的普及。
除了在一些公共地方有AP之外,国外已经有先例以无线标准来建设城域网,因此,Wi-Fi的无线地位将会日益牢固。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是目前Wi-Fi用户最多的地区。
廉价的Wi-Fi,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WiFi是由AP ( Access Point ) 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
AP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 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PC均可透过AP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A s atN tok i , w a oe t m s ipr n b at ogs t ter o i om tn c s g bt c; r c n ko n n o h ot ot t k ruh o h hoy n r ao poe i ad r e w o g n d s f e m a r h e n e f f i r sn n t nmso , a d t m ii a t d g dcd g r i s ape o t i o i m s gs n r r s ii ibs o h a d t ec i ad oi oe tn ae ld h n mn e aeoa ie a s n s e n n h no n n e n p ao r p i n c g s e e a e f n - t m d tnd t p dc cdd gi oe bf e w r n. w r cd g m n avn gs r vn oaru eie e r ue e ot n ns o f a i N to oi hs y at e oe cnetnl t a o o o o u o g e r o d g e k n a a d a v o r i o- i , h poin h hr w r t ogptui bnwdh c nlad ac g t fc e . h ppr w n sc a r d g entok uhu, g d i e iet n bl i te f , I t s e, g u s v i i g e h r s a n t f i y a n n h r i t n a f a c i e pe n te it o ad i avnae ad avn gs e ok i , t n c b t ky otm a r et bs h r n m n at s d dat e o nt r cd g ad ds i h e a rh s s h a c y a d e g n i s a f w o n n h e r e e e l i g s w la g i a e l e osm t il l eti s e o cd g e i I te , de i s f e s n gnr r i f e c ip m n tn ont r oi idtl n ed t ico ad l i g e a e w o y a m e ao f k n n a. h n h r tn n u v v p w e -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摘要:网络编码是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它的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节点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
它在提高网络数据吞吐量即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介绍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优缺点,对网络编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分析网络编码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解决网络编码问题可能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编码;随机网络编码;网络编码机制引言香港中文大学的R. Alshwede 等在2000年的IEEE信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1],该论文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的信息按照合适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存储和转发,则基于该方式的网络多播总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
网络节点对传输信息进行操作和处理的过程,就称为网络编码。
网络编码的提出是网络通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自其被Ahlswede提出以来,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信息论、编码、通信网络、网络交换理论、无线通信、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矩阵论等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编码和路由的信息交换技术。
它的原理是,网络中的节点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分组进行编码融合,经过编码后的数据被中间节点以多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目的结点可依据相应的编码系数进行解码,从融合的数据中还原出原始的数据,网络编码通过允许网络中间节点对不同数据流数据编码获得网络最大流传输理论的上界,从而改变了传统网络节点智能从当存储、转发的角色。
网络编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著名的院校和实验室都对网络编码进行了研究,例如MIT、普林斯顿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等,它们的研究侧重点在应用网络编码提高网络吞吐量及提高网络能量利用率,以及编码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其中,前一个侧重点的研究多集中在传输中编码策略的研究[2-3],而在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数据的重传策略方面[4]。
大学校园无线网络文献综述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无线校园网覆盖范围
2.802.11n在实际无线组网解决方案中的净吞吐量
3.无线抗干扰能力
4.802.11n组网方案
5.方案的规划部署
3、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无线区域内信道选择问题
2.无线频段选择问题
3.无线组网网络质量问题
4.组网方案的选择
[7]马建峰.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体系结构与协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9年4月1日)
[8] Matthew Gast.802.11 Wireless Networks: The Definitive Guide.外文原装,中文名:802.11无线权威指南
[9]EldadPerahia.NextGenerationWirelessLANs:Throughput,Robustness,and Reliability in 802.11n.外文原装,中文名:下一代无线网络:802.11n吞吐量
在覆盖范围方面,802.11n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可以动态调整波束,保证让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的信号,并可以减少其它信号的干扰。因此其覆盖范围可以扩大到好几平方公里,使WLAN移动性极大提高。
在兼容性方面,802.11n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它是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使得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得WLAN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这意味着WLAN将不但能实现802.11n向前后兼容,而且可以实现WLAN与无线广域网络的结合,比如3G。
⑤参考资料是否够用
3、建议:
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需要补充些什么。对课题整个过程或某个阶段有什么建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无线自组织网络3篇
无线自组织网络一、无线自组织网络综述无线自组织网络(Wireless Ad hoc Network,简称WANET)是指在没有任何设备已预先部署的情况下,通过不需要任何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辅助,以节点之间的自主协调和通信,在物理范围内建立临时网络。
它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通信网络,由多个具有连接、路由和数据转发能力的节点组成,可在不可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有效的通信。
WANET网络的主要特点是节点随时加入、离开,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同时网络中的节点还要完成路由转发等网络协议功能,网络资源有限,且信息传输会受到信道的干扰影响。
WANET应用广泛,比如:灾难野外通信、军事战场通信、车联网、物流配送、智能家居等领域。
因此,以WANET为研究对象,综述WANET的技术特点和研究进展,对于提高WANET应用的数据传输质量、提升网络安全性、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WANET技术特点1. 网络自主建立WANET不需要中央控制,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地建立和拆除连接,构建出网络拓扑结构。
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广播或目标使命令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从而有效进行自治通信。
2. 网络动态调整WANET的拓扑结构和节点数量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一些节点可能会离开网络并重新加入。
此时,整个网络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网络的变化和节点之间实时连通的需求。
3. 路由机制自动选择WANET中,每个节点都有一定的路由功能。
当数据流动时,它们会动态选择路由以完成数据传输。
通过自动选择最短路径的路由,网络的吞吐量和数据传输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4. 资源有限WANET网络中的节点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指存储空间、计算资源和电力。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每个节点的资源以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是WANET设计的主要难点。
5. 通信受到信道质量的影响WANET中的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于无线信道,在移动节点速度和位置变化的情况下,通信质量也会随之改变。
5G R18主要研究内容综述
包括 4 个工作组(Working Group,WG)。 TSG RAN 的六个 WG 的工作如下: (1)RAN WG1:负责无线层 1(物理层); (2)RAN WG2 :负责无线层 2 与层 3 的无线资源
控制; (3)RAN WG3: 负 责 UTRAN/E-UTRAN/NG-RAN
的架构以及相关的网络接口; (4)RAN WG4:负责无线性能与协议方面; (5)RAN WG5:负责移动终端一致性测试; (6)RAN AHG1:国际电联(内部)协调问题特设
NR vices
降低终端复杂性与能耗的技术,包括降低带宽到 5MHz 与降低终端的 FR1 数据速率等的研究,赋能万物互
New SI: Study on further reduced RedCap 联 。 [26]
UE complexity / cost for NR
RP-213488 RP-213554
RP-213528 RP-213588
[94e-06-R18-PositionEvo] New WI: Further NR positioning enhancements
研究 sidelink 能提升精度、完整性与功率效率的定位方案,以及研究简化能力(RedCap)UE 对定位支持等 。 [14]
[94e-04-R18-Duplex] New SI:Study evolution of NR duplex operation
on
确定时分双工(TDD)频段双工场景,研究双工增强的评估方法论,使能同一时隙上下行双工传输,同时研
究子带非重叠全双工及其动态 / 灵活 TDD 增强,包括 gNode B 之间以及 UE 之间交叉链路干扰(CLI)的解 决方案等,提升上行覆盖、降低空口时延、提高系统容量与配置灵活性 。 [16]
无线自组网络路由算法综述
知道路 由的 中间节点进 行 响应
链 路失效 能够 被立 即报 告 ,这
样路 由可重新建立 不活跃的路由在一定时间后会被删除 。 即 一 即 是一个分布 式 、 适 应 、 回路 的路 由算法 。 包含 自 无 它 个 功能 路 由建立 、 路
由维持 、 路由释放 。当源节点需要通讯时 ,采用洪泛式请求 , 目 的节 点应 答 ,这 时路 由建立 。 网络拓扑 结构 发生 变化 是 ,采用 当 “ 链路反向 ” 算法 ,来修改路 由 。当某个路由失效时 ,洪泛一个 释放路由 。 播。 一 协议是环路开放的 、 分组复用的 ,它为 自组织网定义一个新的度量 。。这个 。 就是联合稳定性程度 。在 ,路 由的选择基于节点的联合稳定性程度 。 节点周期性地 发送信标来表明 自身的情况 。 一旦相邻节点收到信标 ,它们 的 联合路 由表就会 被更 新 。每接收 一个 信标 ,节 点就 增 加一个 关 于发送信标 的节点的联合条 目。 联合稳定性通过节点和其它节 点在时间和空间的连接稳定性来定义 。 高联合稳定性也许意味 着节点的低移动率 ,而低稳定性意味着高移动率 。当节点的相 邻节点或节点本身移动出相邻的范围时 , 联合条 目会被刷新 。 的基本 目标是为 自组织 网找出生命时间更长的路 由。
述。
被称 为 网关 。 每个节 点 维护两 种 数据 结构 路 由表 和簇 成员 表 。 协议 ,周期性地与同簇内的邻居节点交换簇成 员表 ,更新表信息 。 当一个节点要与簇外节点通信时 ,数据包首 先传递给 自己所在簇 的簇首 , 然后通过网关到达另外一个簇 首 ,以此种 方法 穿过 中间的 分簇 ,到达 目的节 点所 在簇 的簇 首 , 然后 再 转 发给 目的节 点 。 通 过 分 簇 ,大 大减 少 了维护 路 由表所需要的信息量 。另外 ,采用这种路 由的网络有 比较好的 扩展 性 ,但 其缺 点 是算 法相 对复 杂 ,需 要一 定 的执 行代 价 。 是一种 基于最短路 径 的路 由协 议 ,每 个节 点都 维持 距 离表 、 由表 、 路 开销 表 和报 路 链 文重传 表 个表 , 通 过其邻 近节点 的最短 路径 生成树 生成 自己的 后 ,再向邻节点传
无线网络中的信道编码综述
运营探讨无线网络中的信道编码综述周宇翔1,周华2南京21004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无线网络中,由于没有有线通信信道,信息源和接收端之间的信息共享非常复杂,因此无线信道经常受到许多干扰的影响而导致信宿接收到错误的码字。
为了检测和纠正传输数据中的错误,信道编码技术应运而生。
信道编码能够在传输的数据中找出错误,并且往往有着一定的纠错能力,能够恢复出原始数据。
在噪声较大的无线网络中通常需要优异的编码码字,以保证较好的传输性能。
以此为基础的数据传输通常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利用映射或编码的方式将输入数据转换为信道输入序列,另一个是利用反向映射或解码以检索原始传输数据。
信道编码的类型有很多,常用的有线性分组码、卷积码、Turbo码以及LDPC码等。
通过对无线网络中的信道编码进行论述,信道编码;无线网络;线性分组码;卷积码;Turbo码;LDPCOverview of Channel Coding in Wireless NetworksZHOU Yuxiang1, ZHOU Hua. Changwang School of Honors,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图1 码字传输原理在分组码中,信息序列被划分成固定长度的消息分组,每一个消息分组含有k 个信息比特,一共有个不同的消息。
在(n ,k )分组码中,这k 个消息比特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被编码成长为n (n >k )的二进制序列c =(c 1,c 1,…,c n-1),由编码器产生的n -k 个添加到每个输入消息中的比特称为冗余比特。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综述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综述一、概括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以其高带宽、低成本、抗电磁干扰等独特优势,在军事、航天、城域网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光电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光通信理论的深入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文旨在综述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关键技术问题,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研究现状方面,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重要跨越。
光发射与接收技术、光束控制技术、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使得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光网络的不断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在组网技术、协议设计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气衰减、散射、湍流等环境因素对光信号传输的影响;光束对准、跟踪与捕获技术的实现难度;以及光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技术,并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将继续向高速度、大容量、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通过研发更高效的光电器件、优化光通信算法,提升系统的传输速度和容量;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光通信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
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将与这些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通信领域的创新发展。
1.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的定义与特点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s),又称自由空间光学通讯,是一种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在真空或大气中传递信息的通信技术。
其核心技术在于以激光光波作为载波,通过空气这一传输介质,实现设备间的宽带数据、语音和视频传输。
自由空间光通信技术不仅继承了光纤通信与微波通信的优势,如大容量、高速传输等特性,更在铺设成本、机动灵活性以及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家庭无线网络性能优化技术研究
家庭无线网络性能优化技术研究第一章:综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无线网络。
然而,很多家庭在使用无线网络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网络速度慢、信号弱、易受干扰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也影响了用户的工作和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对家庭无线网络进行性能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无线网络信号、路由器、信道、安全等方面,对家庭无线网络性能优化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二章:无线网络信号2.1 无线网络信号的特点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无线网络信号的特点。
无线网络信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信号容易受到障碍物的影响、信号覆盖范围限制、信号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信号衰减等。
2.2 无线网络信号优化技术为了优化无线网络信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2.2.1 增强信号强度增强路由器和设备的信号强度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用户可以使用信号放大器、折射镜等设备来增强无线网络信号强度。
2.2.2 选用优质路由器选用优质的路由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速度和稳定性。
优质路由器品牌有TP-link、Netgear、D-link、ASUS等。
2.2.3 优化信号覆盖范围用户可以通过调整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更换天线等方式来优化信号覆盖范围。
第三章:路由器3.1 路由器的种类路由器按照使用场景可分为家庭路由器、企业路由器、运营商路由器等。
根据功能区分,可分为核心路由器、汇聚路由器、接入路由器等。
3.2 路由器的问题目前,路由器存在以下问题:3.2.1 硬件问题由于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路由器的硬件可能会出现问题,如:CPU负荷过高、内存不足等问题,导致网络速度变慢。
3.2.2 软件问题路由器的软件问题也会影响网络性能,例如:路由器系统崩溃、网络设置错误等。
3.3 路由器优化技术为了优化路由器,可以使用以下技术:3.3.1 更新路由器固件更新路由器固件可以解决路由器软件存在的问题,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在更新固件前,需要备份路由器的设置和配置文件,以防设置丢失。
北京邮电大学前沿讲座综述【范本模板】
前沿课题讲座综述姓名:XXX 学号:XXX 学院:XXXXXXX学院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积极聆听前沿课题讲座是提高这种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我们了解所在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培养自己的学术敏感性。
方校长也讲过研究生应该了解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中最权威的国内外学者是谁,他们持有什么学术观点,主要成就是什么,被他引的主要文章是什么,他们的科研轨迹及现在所从事的研究是什么。
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仅仅依靠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验室的项目涉及的内容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毕竟许多新技术到形成体系需要一段时间。
聆听业内专家学者的讲座可以让我们在学术上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跟上甚至超越世界的先进水平。
享有信息黄埔美誉的北京邮电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样的机会,许多国内外著名的学者来到北邮作报告,我非常有幸目睹了他们的风采,他们的渊博学识令我钦佩不已,这对我的科研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201X年9月份入学至今,我参加的讲座主要有以下:1.讲座题目:A Direct Geometric Method for Sensor Network Localization主讲人:Professor Zhijun Wu(Iowa State University)时间:2010年12月10日(周五)下午4:00-5:00地点:教三楼811会议室应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责任教授林家儒邀请,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吴智君教授为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讲座针对在距离数据信息精确或者含有噪声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旨在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问题的几何方法.该方法每次利用位置未知的传感器节点与位置已知的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一个未知节点的位置。
每一次计算过程,只有少数距离方程需要求解,因此在每个需要确定位置的传感器节点只要最终可用的距离信息够用,则可以在未来的有限步数内完成这个计算过程。
无线网络的技术综述
【 关键词 】 无线 网络 ; 网络安全 ; 安全防范
0 引 言
用 这 些 信 息 , 侵 者 可 以在 能 够 接 受 信 号 的 任 何 地 方 进 入 网络 或 发起 入
攻 击 , 使 被 入 侵 检 测 系 统 发 现 也 很难 定 位 . 不 改 变 原 有 安 全 配 置 即 在 随 着 信 息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人 们 对 网 络通 信 的 需 求 不 断 提 高 , 对 的情 况 下 ,难 以 阻 止 入 侵 的继 续 。 虽 然 ,0 .1 8 2 1在 安 全 方 面 规 定 了 Itme 访 问 的 持 续性 、 动 性 和 适 应 性 等 方 面 取 得 很 大 进 展 . 年 来 ne t 移 近 WE P加 密 , 是 W E 加 密 是 不 安 全 的 , P的 脆 弱 可 能 使 整 个 网络 但 P WE 无 线 网 络 已 经 成 为 一 种较 为 普及 的 网络 访 问方 式 , 且 在 一 些 领 域 已 并 受 到更 大 的威 胁 。 经 占据 了主 流 的 地 位 。 这 表 明 无 线 网络 有 着 传 统 网络 不 能 比 拟 的 优 f1 址 欺 骗 与 会 话 拦 截 . 于 82 I 4地 由 0 . 1无 线 局 域 网 对 数 据 帧 不 进 势 . 是 将 无 线 网络 接 人传 统 的 Itre 但 nent中存 在 许 多 技 术 问 题 和 安 全 行 认 证 操 作 .通 过 非 常 简 单 的 方 法 就 可 以获 : 网 络 中 站 点 的 MAC地 导 , 问题。 址 , 后 通 过 欺 骗 帧 改 变 A P表 , 行 地址 欺 骗 攻 击 。 时 , 击 者还 然 R 进 同 攻 可 以通 过 截 获 会 话 帧 发 现 A 中存 在 的认 证 缺 陷 ,装 扮 成 A P P进 入 网 1 无 线 局 域 网 的结 构 及 其 运 行 方 式
文献综述
xx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方案的研究学院(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无线传输中的广播信道特性,使得网络编码在减少无线传输次数方面有很好的应用,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
Wu等人提出了利用网络编码减少信息包互换传输次数的方法,Bin等人提出了网络编码寻找无线Mesh网最少传输次数路径的思想。
Katti等人构造了无线Mesh网络使用网络编码的体系结构COPE,并利用29个节点的实验平台证实能显著减少平均传输次数。
Chachulski等人则提出无线路由协议MORE,并证实该协议能有效减少信息包的平均发送次数。
同时,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拥有较高的比特出错率,重传效率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在无线传输技术中引入网络编码的研究起步较早。
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瑞士EPFL学院等和多家IT公司的研究中心,包括微软研究酣、贝尔实验室、AT&T 的香农信息实验室等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
目前国外在无线传输技术中引入网络编码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二个方面:改善无线传输吞吐量和能量利用效率、保证无线链路的可靠传输和安全性。
在无线传输吞吐量研究上,Ahlswede等人指出网络编码可以达到组播传输理论最大流速;Li等人Kotter等人先后证明线性网络编码、随机网络编码同样可以达到组播传输理论最大流速、并对网络编码的数学框架进行了阐述,为网络编码在无线组播传输吞吐量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条件。
在能量利用效率方面,Wu等人证明在无线网络组播时应用网络编码,可以将最小化每位数据能量消耗问题归结为线性问题。
KaRi等人证实了局部混合网络编码的传输,在TCP和UDP传输流的环境下均可以显著提高传输吞量;Wu等人接下来研究了基于局部混合网络编码互换传输的性能,证明了互换传输可以优化传输性能,这些研究均为局部混合网络编码传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条件。
无线网络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综述
无线网络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综述陈金超;谢东亮【摘要】随着WiFi,3G网络和无线设备的普及,无线通信传输数据亮不断增加。
对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性能要求也不断加大。
TCP作为现今internet网络主要传输控制协议之一,在IP层基础上为应用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在有线网络中已经证明可以取得良好的传输性能,然而在无线网络中(蜂窝网络、Ad hoc网络和卫星网络等)由于无线信道具有高衰减、高比特误码率的特点等因素导致TCP传输性能衰弱。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无线网络中 TCP性能,本文着重讨论在蜂窝网络、wifi 网络下提升无线 TCP 性能的解决方案,对比标准 TCP协议,分析造成无线网络TCP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各无线网络TCP解决方案的性能。
%With the popularity of WiFi/3G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s, wireless transmission is increasing. TCP is one of the core protocols of the Internet protocol suiteand provides a reliable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 to the application layer. TCP has been optimized for wired networks.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TCP decrease in wireless network due to fad-ing, shadowing, hand off, and other radio effects, that cannot be considered conges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TCP i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WiFi network, compared to standard TCP protocol, analyses the reason of TCP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and introduces existing solutions that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CP wireless.【期刊名称】《软件》【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无线网络;WiFi;3G;TCP;性能优化【作者】陈金超;谢东亮【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8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随着无线网络和无线设备的普及,无线通信传输数据量愈来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有效方法。文章在介 绍网络编码 的基本原理 的基础上 , 概述 了无线网络 中各种基 于网络编码的传输机制 , 从传输时间、 可靠性能等方面评述 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对无线网络编码的发展趋势进行 了分析和展望。 最后
关键词 : 网络编码 ; 能量高效; 可靠传输 ; 吞吐量
中图 分 类 号 :P 9 ;N 2 . T 3 3T 9 59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是在无线传输领域 ,其理论和应用 已成为研究的新热 点。 无线 网络 编码 的提 出使得 网络 编码 技术 在无 线传
输应 用 中得到 进一 步发展 , 而被广 泛应 用于 A o dH e网 络 、传感 器 网络 、2 P P内容 分发 和 网络安 全等 领域 , 在 提 高 网络 吞 吐量 、 善 负载 均 衡 、 省节 点 能 耗 、 改 节 增强 网络 鲁棒 性等 方 面均显示 出其 优越 性 。经过 几 年 的发
b al i t f r ades a e a t n r esn t e y l ow ng he o w r r tk p r i p oc sig h daa ot t n ony o w ad n t e l fr r i g h da pa k  ̄.n h s p , e ird a t c e I t i pa er f s y w i r uc t e bai ie e wor c i , n dec b ma y ntod e h s c d a of n t k odngt he sr e i n kid of ta mitn w a bae ns rns tig y s d o n t or odng n n e w k c i a d p nt ut he a i a va ag s nd ia a ag s f n t or c i i h s a h ai ns r m t v e of dea a d oi o t m n d nt e a dsdv nt e o e w k odng n t e e pp c to fo he iw ly n r l blt I he e , d rc o s a d f t e w o k r s ma ie . ei ii n t ndt a y. he ie t n n uur r s ae um i rz d K e r : ne o k c d ng;tr ug pu ;e a i t rnd m t y wo ds w t r o i h o h t r h bl y;a o newor od n i kc ig
网络编码【 术是一种融合了编码和路 由的信息 ‘ 1 技
交换技 术 。 传统 的路 由基 础上 , 在 通过 对接 收 的多个 数 据包进 行 编码增 加传 输 的信息 量 ,提高 网络 的整体 性
能 。A l e e 人 于 2 0 hs d 等 w 0 0年提 出 了网络 编码 概 念, 指
编码条件 ,又对其接收的信息按照同样 的方式进行处 理和传输 。 如此反复 , 直到所有的经过处理后的信息都 到 达汇 聚节点 。最后 , 汇聚 节点 , 在 通过 译码 操作 就 可
以得到 发送节 点发 出 的原 始信 息 。 网络编码 按照节 点输 出和输入 的关 系 可划 分为 线 性 网络 编码 和非 线性 网络编 码 ,根据 编码 系数生 成 的 随机性 可划分 为 随机 网络编码 和确 定 网络 编码 。文 献
1 网络编 码基本原理
网络 编码 的核心 思想 是 :具备 编码 条件 的网络节
点 对接 收到 的信 息进 行 一定 方 式 的 处理 ( 编码 )然后 , 传 输给下 一跳 的 网络 节点 ;收 到消 息 的节点 如果 具备
出对组 播 网络 中 的某 些节 点 附加额 外 的编码 操作 能使 源与组 播 成员 间达 到最大 流最 小割[ 2 3 的组播 速 率 。 网络 编码 一经 提 出便 引起 了国 际学术 界 的广 泛关 注 ,特别
第 1 第 5期 8卷
2 01 0年 1 0月
电
脑
与
信
息 技 术
Vo |8 N . I o5 l Oc . 0 0 r t n Te h oo y o ue n n o mai c n lg o
Re e c ie e sNe wo k di : Sur e s ar h on W r ls t r Co ng A vy
C AIH o ng
( c o l f ifr t n S in ea dE gn eig C nr o t i e i , h n s a 10 3Chn ) S h o o no ma o c c n n ie r , e t l uh Unv r t C a g h 0 8 , ia l i e n aS sy 4 Ab ta t N ewo k c d n a me g d a e h iu o i c e e n t o k c p ct n mp o e t e r b s es o e o k sr c : t r o i g h s e r e s a t c n q e t n ra e s w r a a i a d i r v h o u t s f n t r y n w
文 章 编 号 :0 5 12 (0 0 0 — 0 5 0 1 0 — 2 8 2 1 )5 0 2 — 4
无线 网络 编码 研 究综 述
蔡 红
408) 10 3 ( 中南大学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摘
要: 网络 编码 允许 网络上的各个转发 节点在转发数据 的基础上参与数据处理 , 是一种提 高网络吞吐量和 网络 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