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启智慧之门”导学案

【单元导读】

托尔思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找寻着智慧,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获得智慧之种,让它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美丽的花朵。在找寻的过程中,有人将经历写成了文字,有人将经验写成了文字,有人将感悟写成了文字……然后这些文字就成为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一代代人打开智慧之门。品读这些精美的文字,欣赏这些睿智的思想,我们就获取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也就走向了通向自我追求之路。而当我们回头反思,将圣贤之人的智慧化为我们的修养,我们就离智慧更近了一步,就会“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单元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文本,背诵《劝学》和《师说》。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

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能归纳文本的容要点,感受到文本的丰富涵,并能针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思考、展

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网络或其他学习资源,广泛搜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5、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重点】

1、通过朗读、背诵和对文言词语的整理,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章:走进文本,且学且思

走进《师说》

一、课前(预习)必知

1、关于作者

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门弟子,足见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文以载道”,提出了“惟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愈、柳宗元、欧阳修、洵、轼、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关于“说”

“说”是文体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了解背景

我国古代自从文帝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他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愈作《师说》,大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愈才30岁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这年愈是51岁。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

你还想知道有关愈的小故事吗?请借助网络或图书搜索,并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4、检查一下我的认字水平:

句读.()小学而大遗.()官盛则近谀.()

郯.子()苌弘

..()氏子蟠.()

老聃.()作《师说》以贻.之()或不.焉()

你还有其它不认识的字吗?如果有,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5、“我会断句吗?”

【温馨提示】

文言文的诵读,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会断句),尤其注意长句的断句。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中“/”为停顿处)

要求:大声朗读,在断句疑难处做标记,并通过问同学或老师解决断句问题。

我的疑难句汇总:

6、流畅地朗读文本

7、借助注释、工具书或以前的积累,初步疏通文意。将你的疑难之处写下来。

我的疑难字(注意:字不离句,要写出整个句子,然后将疑难字标注出来):

我的疑难句:

二、课中须记

(一)积累·整理

8、你能不看课本解释这些实词吗?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 )/则耻师焉,惑矣( )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 )/彼童子之师( )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

孰.能无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

师不必贤.于弟子作《师说》以贻.之君子不齿

..

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

9、准确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其: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

其为惑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爱其子()

之: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吾从而师之()/士大夫之族()

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于余()/不拘于时()10、检测一下自学成果。请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阅读·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