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
必修上册 高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学案(含答案)04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导学案
答案:
基础:
1\B 2\B3\C
检测:
1、意象壮阔、意境宏伟、语言有力、感情炽热
探究:
1一个巨人,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
号角声在白云上,在北冰洋上,在洪涛上激荡。
2、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
也是世界潮流的具体象征。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
3、毁坏,指打烂旧世界,推翻旧思想;
创造,指建设新世界,创造新宇宙,呼唤自由、民主与科学。
努力,要坚持,有恒心,有理想,有担当。
写出诗人积极、奔放的、不受约束的自信与决心。
排比,有气势;比喻,生动形象。
4、力,指力量,就是青春与激情,是创造世界的动力。
要像创造绘画、舞蹈、诗歌一样,来创造世界。
表现诗人激情澎湃、昂扬斗志、火热赤诚的情怀。
5、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达标:
1骆驼是沙漠中的运输工具,有高大的、蕴藏生命所需能量的驼峰。
2、象征着坚韧不拔、引领人们前进的无畏战士。
歌颂了一种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一往无前的精神。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一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一模块(主题)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导学案(学生、教师版)(1)
(学生回答至少要说出作者用生活细节的描写,刻画一个感情朴实的农村劳动妇女对乳儿无私的爱,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无私的爱,就是她精神世界的全部)
7.四首诗抒情方法归纳:(学生要答出《沁园春·长沙》写暖色调的景色,写秋天充满生机的景物,通过设问,抒发要主宰国家社会命运,做未来主人的豪迈之情;《雨巷》通过感情色彩浓厚的意象,用反复的语句,表达作者绵长的忧愁;《再别康桥》用真诚的讲述,通过对典型的康河景物描写,用反复的语句,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来抒发对康桥的依恋;《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描写生活细节来刻画一个无私地爱自己乳儿的乳母,用大量的排比的句式表达诗人强烈的对保姆的爱,和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
●展示,学生上讲台汇报前面的学习成果
●评价,学生对“展示”进行点评,说出自己的想法来就成
学习探究反思:
答:(解答思路,1要答出景物的特色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有关,2这个景物描写和整首诗歌抒发的情感关系,3由红色景物的选用,可以看出诗人开朗豪迈的革命胸怀)
3.《雨巷》写了哪些意象(意象就是:作品中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解答:“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等等,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回答两个层次)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单元写作导学案
训练目标学习自述文的写作特点及技法,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回忆性的文学类自述文章。
自述文是用第一人称真实地讲述自己的经历、爱好,阐述自己的思想、理念,抒发自己的感受、情绪的记述性文章,是人们借以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文体之一。
自述文常见的有两种类型:1.文学型自述文。
文学型自述文就是通常所说的自述散文。
这类自述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某些人生经历,或个性特征,或感情波涛,或人生思考,让他人借此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让自己借此认识生活、了解人生。
如《我很重要》、《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2.实用型自述文。
这类自述文的写作有很强的实用目的,包括个人简历、自荐信、述职报告、申请书、工作总结等,它们侧重于真实地、概括地、简要地记叙说明自己的经历、特长或所做的工作等,也比较注重对自己的评价。
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
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本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我的青春阅读手册无情的时光已悄悄带走了我的童年,带走了我的自由,带走名师评语作者以手机为阅读途径,写出了自己对阅读的挚爱。
一般情况下,把大把时间用在手机上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坏”学生,但写出来这么精彩的文章的作者,竟然是用手机来读名著,并且读得如此兴趣盎然,选材立意颇有个性。
文中以阅读席慕蓉的散文为基础内容,运用大量细腻的细节描写构设情境,并将自己置身于散文中,跟随着席慕蓉来到花园牵手美丽的花儿、来到海边听涛声……一切的描写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必修1·第一单元见手抄●●必修1·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①编年;左丘明②春秋三传③公、侯、伯、子、男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3、字形二、课文预习1、梳理结构2、内容探究3、语段赏析三、文言知识归类1、通假字:①已,通“矣”;②共,通“供”gōng);③厌,通“餍”④说,通“悦”yuè;⑤知,通“智”zhì;⑥“阙”通“缺”2、古今异义①古义:动词,从属二主②古义:把……作为;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③古义:使者,出使的人;④古义:那个人;⑤古义:离开3、词类活用:①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②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③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晚上。
④亡,使动用法,使……衰亡。
)⑤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⑥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⑦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疆界)⑧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弱。
⑨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⑩敝,形容词用作动词,侵害。
4、一词多义封、①以……为疆界,做疆界,动词;②疆界,名词之、①代词,指阙秦以利晋;②代词,代秦军;③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其、①此事,代词;②语气副词,表示商量希望;③郑国,代词以、①连词,由于;②介词,拿;③介词,用;④表顺承,连词;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表修饰,连词;③表顺承,连词;④表转折,连词焉、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③疑问代词,哪里●《荆轲刺秦王》一、课前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国别、刘向2、字音⑪、给加点的字注音燕(yān)国;樊於(wū)期(jī);夏无且(jū);揕zhèn胸;切齿拊(fǔ)心;戮(lù)没;骨髓(suǐ)偏袒(tǎn)盛chéng水;淬cuì火;濡(rú)缕(lǚ);忤(wǔ)视;瞋(chēn)目;变徵zhǐ;厚遗wèi ;被八创chuāng;卒cù起;陛bì下3、字形(填空)戮lù屠戮//戳chuō戳穿;瞋chēn 瞋目//嗔chēn嗔怪;袒tǎn袒护//坦tǎn 坦诚;忤wǔ忤逆//怃wǔ怃然//仵wǔ仵作;淬cuì淬火//猝cù仓猝//粹cuì纯粹二、课文内容预习1、结构梳理①行刺缘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爱与亲情课文导读本单元主要围绕着爱与亲情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描写不同的家庭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到人物对于困境和挫折的应对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研究目标- 了解文中人物的家庭关系和亲情表达方式- 掌握并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爱与亲情- 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课前预在上课前,我们建议你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父亲的爱、满江红、春、茉莉花开、从军行- 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家庭关系和亲情的名人故事、亲情小说等课堂研究在研究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你的研究效果:- 阅读课文时,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理解他们之间的亲情表达方式-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思考他们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课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会研究反思本单元的研究主要围绕家庭与亲情展开,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帮助学生们增强对于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于亲情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经历与成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更加感恩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的呵护,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有爱心。
课后作业- 完成课文及相关题的阅读与思考- 思考并写下你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对于亲情的理解和认识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 亲情小说、名人故事等相关材料。
语文必修一导学案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一)、预习要点:《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年轻时代的佳作。
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意蕴深沉。
所谓词如其人,词如其心,此词堪称毛泽东同志的壮志篇、抱负篇、情怀篇,亦可谓号召篇、期望篇。
此词虽然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格律形式,但内容和情感上却完全不受形式所困,是一首将深刻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自然结合的上乘之作。
教学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此词,但不应变成政治的诠释,而应把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放在对丰富的意象的感知上。
1.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品读词中丰富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2.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激越的情感,感受诗人胸中的豪情。
3.情景教学,在特设的情景中,感受课文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4.反复朗读,读出激情,读出壮志,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品味。
5.思维训练,充分展开联想,开拓自己的胸襟。
6.体会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
(二)、相关知识链接: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预习效果检测(练习题):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教学文稿
“开启智慧之门”导学案【单元导读】托尔思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找寻着智慧,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获得智慧之种,让它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找寻的过程中,有人将经历写成了文字,有人将经验写成了文字,有人将感悟写成了文字……然后这些文字就成为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一代代人打开智慧之门。
品读这些精美的文字,欣赏这些睿智的思想,我们就获取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也就走向了通向自我追求之路。
而当我们回头反思,将圣贤之人的智慧内化为我们的修养,我们就离智慧更近了一步,就会“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文本,背诵《劝学》和《师说》。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能归纳文本的内容要点,感受到文本的丰富内涵,并能针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网络或其他学习资源,广泛搜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5、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重点】1、通过朗读、背诵和对文言词语的整理,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章:走进文本,且学且思走进《师说》一、课前(预习)必知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导学案
“开启智慧之门”导学案【单元导读】托尔思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找寻着智慧,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获得智慧之种,让它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找寻的过程中,有人将经历写成了文字,有人将经验写成了文字,有人将感悟写成了文字……然后这些文字就成为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一代代人打开智慧之门。
品读这些精美的文字,欣赏这些睿智的思想,我们就获取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也就走向了通向自我追求之路。
而当我们回头反思,将圣贤之人的智慧内化为我们的修养,我们就离智慧更近了一步,就会“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文本,背诵《劝学》和《师说》。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能归纳文本的内容要点,感受到文本的丰富内涵,并能针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网络或其他学习资源,广泛搜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5、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重点】1、通过朗读、背诵和对文言词语的整理,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章:走进文本,且学且思走进《师说》一、课前(预习)必知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指导课》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指导课》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单元课文构成,初步感知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
2.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单元导语,进一步认识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明确相应的学习方法。
3.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单,并为单元学习任务单和单元学习活动的完成做相应的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1.浏览课本第一单元目录。
2.浏览第一单元课文。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本单元由7篇课文和1个单元学习任务构成。
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的课文,看一看本单元的课文构成有什么特点?老师提示,大家可以从文体特点的角度展开思考。
学习任务二: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页,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一单元的导语,圈点勾画提取关键词,验证我们关于本单元学习方法的思考,看看还能获得哪些启示。
1.请同学们翻阅本单元课文,抄录每一篇作品的时间标记,完成下面的表格。
在这张表格中,你会有哪些发现?2.我们以作品形象为例,《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我”,《红烛》中的“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我”,《致云雀》中的“云雀”,《百合花》中的通讯员、新媳妇和“我”,《哦,香雪》中的“香雪”,都是鲜活的青年形象或“青年精神”的象征。
我们可以借鉴上一环节列表格的方法,形成下面这个表格,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进一步分析这些形象的特点及作者寄寓的情感,逐步完善这个表格。
学习任务三:同学们也可以从品味重点语言,分析相关意象等角度,进一步完善这个表格。
请大家在梳理、认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单的表格框架。
【作业设计】单元学习活动今年“国庆”将至,而我们的同学们,恰处在青春时期,刚刚迈入高中的门槛,在学习完第一单元后,班级将组织以“青春之歌”为主题的朗诵会。
朗诵会分为:课内、课外、原创三个板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课内:活动的第一板块是朗诵课文中的五首现代诗歌和两篇小说的经典片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套)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内容和研究要求。
2. 能够根据导学案指导,系统地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内容。
3. 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导学内容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寓言:怪诞的世界- 研究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分析《西游记》中的寓言故事。
- 研究内容:寓言的定义与特点,从《西游记》中选择一则寓言故事进行解读。
- 研究活动:阅读《西游记》中的寓言故事,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第二单元私密的文字:写给自己的信- 研究目标:理解《红楼梦》中的写给自己的信,掌握书信的写作技巧。
- 研究内容:红楼梦中写给自己的信的背景和意义,书信的结构和语言技巧。
- 研究活动:阅读《红楼梦》中的写给自己的信,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
3. 第三单元杨柳春风:写人的不同手法- 研究目标:了解写人的不同手法,分析《古文观止》中的人物描写。
- 研究内容:写人的不同手法和技巧,从《古文观止》中选择一则人物描写进行分析。
- 研究活动:阅读《古文观止》中的人物描写,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其他单元的导学内容请详见教材。
三、导学方法- 讲授导学案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研究目标和内容。
- 对相关文本进行阅读、解读和分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 学生讨论和分享观点,共同理解教材内容。
-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和写作。
四、导学效果评价-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研究要求。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和写作。
- 学生能够展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红烛 导学案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红烛》导学案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4、历史背景《红烛》写于1925年。
1922年,诗人怀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去美国留学。
1925年,写作背景:当他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提前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他心中的梦骤然破灭。
诗人的感情由失望、痛苦转至极度的愤怒。
《红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基础学案】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注意断句、语气、停顿、重音等。
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高速交警查获了一辆涉嫌套牌的大货车,面对民警的询问,驾驶人竟然玩起了沉默的花招,始终________。
②科比休息时会和我们轻松地聊天,但训练时却________,因为他非常在意明天的比赛和自己在比赛里的表现。
③虽然有着如此深仇大恨,然而在面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时,有的国家却是________,大气都不敢出。
A.噤若寒蝉缄口不言不苟言笑B.缄口不言不苟言笑噤若寒蝉C.噤若寒蝉不苟言笑缄口不言D.缄口不言噤若寒蝉不苟言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这一方面将会改变现有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和职责。
B.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一种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里预言的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
C.《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全新“新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D.“阿尔法围棋”在李世石走出那步极具创造力的一招之后连续下了两步臭棋,那是连业余围棋手都不会下出来的败招,无论你用多么发散的思维思考都不能不认为那两步棋有任何价值。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家风不同于家教或家规,它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或教条,________。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导学案配套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答案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沁园春·长沙是中国宏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宏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作品。
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描绘核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豪情斗志。
2.解析: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高中语文第一课,这也是高中语文唯一一个现当代诗歌单元〔主要是现代新诗〕第一篇。
这一课教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正式第一堂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确定簇新感和较深厚爱好,但这终归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第一课,这堂课有很强引领作用。
课文支配在单元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信念,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爱好,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再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育学生“初步具有观赏文学作品实力〞,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需“初步文学鉴赏实力〞,尤其是对高考题第二卷中诗词鉴赏有着确定导向作用。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也仅此这一个单元,所以不行防止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学习和训练,初步培育学生对新诗鉴赏实力重任。
二、目的及其解析1.目的〔1〕体会壮阔深厚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
〔2〕学会鉴赏诗歌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规律。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革命使命感和远大志向。
2.解析〔1〕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形象是诗本质。
在分析诗词时候,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生活底蕴,绽开联想和想象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形象,这是诗歌观赏关键。
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纳是古典词格书写新时代内容“旧瓶装新酒〞形式,语言是精炼,往往是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内容,在教学时相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点难办树上简要点出词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导学案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感受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狭长深邃的古巷老宅,由静默的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各家各户或紧闭或略张的木窗……有雨淅沥,击打了这条古巷如许经年。
这条雨巷,是如此的宁静幽远。
透过《雨巷》,我似乎看到一个对理想无比热切的青年在其中寻找,是雨巷中寂然清苦的丁香般的姑娘吗?抑或许那是理想的缩影,才如此稍纵即逝,可望而不可即?时间仿佛凝结于此刻,我看到,在生活的雨巷里,那个丁香般忧愁的女子,撑一把油纸伞——希望,执着地立于雨中……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
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
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
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父母含辛茹苦,子女理应真诚回报,这不仅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更是一项自然法则。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代代相承,繁衍生息。
大堰河,一位平凡的农妇,用自己的乳汁养大养子——艾青,然后又在寂寞里卑微地消失在这个世界的尽头。
这时,谁能理解诗人艾青的心呢?谁能理解艾青对千千万万个“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滋润他成长的这片土地的情怀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沁.园春()②漫.江()③岁月稠.() ④峥嵘..()⑤百舸.( ) ⑥寥廓.( ) ⑦方遒.( ) ⑧浪遏.飞舟( ) ⑨百侣.曾游( ) 答案 ①qìn ②màn ③chóu ④zhēnɡ rónɡ ⑤ɡě ⑥kuò ⑦qiú ⑧è ⑨lǚ(2)多音字①曾⎩⎪⎨⎪⎧ 曾.经( )曾.孙( ) ②看⎩⎪⎨⎪⎧ 看.书( )看.押( ) ③劲⎩⎪⎨⎪⎧ 劲.头( )劲.旅( ) ④少⎩⎪⎨⎪⎧少.许( )少.壮( ) 答案 ①cén ɡ/z ēn ɡ ②kàn/kān ③jìn /jìn ɡ ④sh ǎo/shà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沁( )泌( ) (2)⎩⎪⎨⎪⎧ 惆( )稠( ) (3)⎩⎪⎨⎪⎧ 侯( )候( ) (4)⎩⎪⎨⎪⎧遏( )竭( ) 答案 (1)沁园春/分泌 (2)惆怅/稠密 (3)万户侯/时候 (4)遏止/竭力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导学案 邵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总结“意象与情感题”的答题步骤,并运用。
2、总结“某一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一题”的答题步骤,并运用。
回顾重点:(一)1、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源自《沁园春长沙》导学案2、《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本文的意象有哪些?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源自《再别康桥》导学案总结意象与情感题的答题步骤:具体运用: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源自《再别康桥》导学案4、“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试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源自《再别康桥》导学案总结某一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一题的答题步骤:具体运用: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4、“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明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6、青螺: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
可食。
大者的壳可以制酒器。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三、检查背诵默写第一单元三首诗,《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
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基础字词在括号内填上对应的汉字jú()子zhōu( )头层林尽rán ()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问cāngmáng()大地挥斥方qiú()怅liáo kuò()() Zhēng róng()岁月稠万户hóu() màn()江碧透浪è()飞舟百gě()争流xié()来百侣曾游páng huáng()()tuí pǐ()() Jì liáo ()()méng lóng ()() chì chù()()āi yuàn()() chóu chàng()()chōng jǐng ()()雨xiàng() hàng( ) 道凄wǎn()青xìng()长gāo()漫sù()满zài()河pàn()斑lán()大yàn)()河(yà)()苗助长二、文学常识、名句填空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_______,成形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_______,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_______;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_______;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_______(58字以内)、_______(59—90字)和、_______(91字以上)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派和_______派两种。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_______;有的分两段,称_______;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牌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启智慧之门”导学案【单元导读】托尔思泰说:“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找寻着智慧,总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获得智慧之种,让它生根、发芽,直至开出美丽的花朵。
在找寻的过程中,有人将经历写成了文字,有人将经验写成了文字,有人将感悟写成了文字……然后这些文字就成为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一代代人打开智慧之门。
品读这些精美的文字,欣赏这些睿智的思想,我们就获取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也就走向了通向自我追求之路。
而当我们回头反思,将圣贤之人的智慧化为我们的修养,我们就离智慧更近了一步,就会“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文本,背诵《劝学》和《师说》。
2、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能归纳文本的容要点,感受到文本的丰富涵,并能针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4、能够利用网络或其他学习资源,广泛搜集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5、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学习重点】1、通过朗读、背诵和对文言词语的整理,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通过思考、讨论,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能够提高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一篇章:走进文本,且学且思走进《师说》一、课前(预习)必知1、关于作者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孟县)人。
祖籍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昌黎”。
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
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门弟子,足见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文以载道”,提出了“惟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愈、柳宗元、欧阳修、洵、轼、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关于“说”“说”是文体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3、了解背景我国古代自从文帝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
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
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
《师说》就是借为文送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他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愈作《师说》,大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
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愈才30岁上下。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愈上表反对,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唐宪宗是信佛的,览表大怒,要杀死愈,多亏宰相说“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乃贬——这年愈是51岁。
他有诗记载这件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种胸怀在封建文人中是不可多得的。
你还想知道有关愈的小故事吗?请借助网络或图书搜索,并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4、检查一下我的认字水平:句读.()小学而大遗.()官盛则近谀.()郯.子()苌弘..()氏子蟠.()老聃.()作《师说》以贻.之()或不.焉()你还有其它不认识的字吗?如果有,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5、“我会断句吗?”【温馨提示】文言文的诵读,要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会断句),尤其注意长句的断句。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中“/”为停顿处)要求:大声朗读,在断句疑难处做标记,并通过问同学或老师解决断句问题。
我的疑难句汇总:6、流畅地朗读文本7、借助注释、工具书或以前的积累,初步疏通文意。
将你的疑难之处写下来。
我的疑难字(注意:字不离句,要写出整个句子,然后将疑难字标注出来):我的疑难句:二、课中须记(一)积累·整理8、你能不看课本解释这些实词吗?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惑: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 )/则耻师焉,惑矣( ) 彼:彼与彼年相若也( )/彼童子之师(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孰.能无惑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师不必贤.于弟子作《师说》以贻.之君子不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9、准确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其皆出于此乎()/其可怪也欤()其为惑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爱其子()之: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吾从而师之()/士大夫之族()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于余()/不拘于时()10、检测一下自学成果。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阅读·感知11、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作者提倡要从师的见解?他主要借助什么手法来阐述?(三)探究·交流12、从文章中你能找出作者的哪些观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13、你认可愈倡导的从师的道理么?“从师”的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在哪?三、课后巩固14、你学会分类整理文言知识么?将本课学到的重要文言现象分类整理下来。
15、检验一下你的背诵。
若有不足,迎头赶上。
(建议把背得不好的地方至少写一遍)(相信你能行!)走进《劝学》一、课前(预习)必知1、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重他,故称),战国末期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非和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法,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你知道哪些荀子的名言,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2、检查一下我的认字水平:木直中.绳()以为轮()槁暴..()金就砺.则利()日参省.乎己()知.明()跂.而望()舟楫.()生.非异也()跬.步()骐骥..()驽.马()锲.而舍之()金石可镂.()二螯.()蛇鳝.之穴.()()你还有其它不认识的字吗?如果有,请查字典后整理下来。
3、流畅地朗读文本4、借助注释、工具书或以前的积累,初步疏通文意。
将你的疑难之处写下来。
我的疑难字(注意:字不离句,要写出整个句子,然后将疑难字标注出来):我的疑难句:二、课中须记(一)积累·整理5、你能不看课本解释这些实词吗?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声非加疾.也君子生.非异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无以..至千里6、准确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蟹六跪而二螯()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7、检测一下自学成果。
请翻译下列句子。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阅读·感知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的?9、这篇文章的说理方式不同于我们常写的议论文,它的说理有什么特色?(三)探究·交流10、联系实际,谈一谈荀子所说的学习道理在你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巩固11、你学会分类整理文言知识么?将本课学到的重要文言现象分类整理下来。
12、“你背好了吗?”同桌相互抽查,及时弥补不足。
第二篇章:阅读拓展,丰盈头脑一、经典回顾:(一)《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