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重点句翻译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医古文课后句子翻译

医古文课后句子翻译

•1.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译文:是上天默默安定臣民,要他们和谐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使下界臣民各安所居的常理究竟有哪—些。

”•3.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译文:他恭敬地处理事务,明察是非,态度温和;他诚实恭谨,能够推贤礼让;他的品德泽被四方,闻于天地。

•5.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译文:于是,帝尧令羲氏、和氏官员恭敬地遵从上天之意,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作历法,使民众能依农时劳作收获。

• 1.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今译]】有阴阳二神一起产生,治理天地,深远呵没有办法知道它的终极的地方,广大没有办法知道它所止息的处所。

于是便自然分为天地,离散为八极,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万物。

杂乱之气生成动物,精微之气生成人类。

• 3.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

•[译文]安静淡漠,是使精神清明的住所;虚无寂静,是道德安居之处。

• 4.五藏能属于心而乖,则孛攵志胜而行不僻矣;孛攵志胜而行之不僻,则精神盛而气不散矣。

•[译文] 五脏能够隶属于心而不乖戾,那么昏乱之志自能克去,而不会有邪僻之行了,那么精神就会旺盛而精气就不会散失了。

• 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渤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年轻时做过他人旅舍的主管。

舍客长桑君来到旅舍,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长久地恭敬地接待他。

• 4.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

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义行的时日很久了,可是不曾到您跟前来拜会。

您到我的小国,有幸地帮助我,使处在偏远之国的寡人荣幸之至。

有了您,我的儿子就能救活,没有您,我的儿子就将被抛弃去充填沟壑,长逝而不能回生。

医古文翻译及重点

医古文翻译及重点

医古文●一、什么是医古文?●古文:以“五四”为标志,“五四”以前的文章称古文,它包括文言文(先秦两汉为主)和白话文(明清为主),“五四”以后的文章称现代汉语。

●医古文即中医药学之古文,它是以医药为内容,古文为形式,医药寓于古文,古文表现医药,它是中国古代语文学和中国古代医药学的有机结合。

●医古文是一门语言课、工具课、文医结合的基础课,是中医药专业基础课之一。

扁鹊传司马迁本课目的要求●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

●识别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了解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一、司马迁与《史记》节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三家注:南北朝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

扁鹊简介扁鹊,名秦越人,号卢医,生活于公元前400年至前300年间,与希波克拉底同时代。

擅长脉诊、望诊,针灸治疗有高超的技术,是位内、外、妇儿、老年科的全科医生。

据传著有《难经》。

第一自然段●重点词: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特以诊脉为名耳。

奇:形容词意动,以……为奇间隙遇:相待,接待。

悄悄间:本义为月光透入门缝病愈一会之间上池之水:未及地面的水。

幻灯片9只是把诊脉作为幌子特以诊脉为名耳只是在诊脉方面特别有名特……耳:只是……罢了第一自然段●重点词:●过:到,来到。

●谨:恭敬地;遇:接待。

●殆:大概,恐怕●垣:矮墙。

拓展内容:关于姓、氏●上古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氏起于男系,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

秦汉以后,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第一自然段小结本自然段讲述了扁鹊学医的经历,点明扁鹊擅长诊脉。

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医古文句子翻译

医古文句子翻译

医古文句子翻译扁鹊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

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

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

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

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

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26),县车边(27),欲造佗(28)。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29),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 于是传付许狱(10),考验首服(11 )。

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

医古文重点句子 文档

医古文重点句子 文档

1丹溪翁传1.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译文〕拿古方来治疗当今的疾病,它们的情况不能够完全符合。

如果要设置医学法度,确立治疗规范,符合医治准则,就必须依据《素问》、《难经》等各种医经!但是我们乡里的各位医生很少能够通晓这些经书的。

”2.罗遇翁亦甚欢,卽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译文〕罗先生接待丹溪翁也也很欢畅,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的医书传授给他,为他陈述并阐发三位医家的学术要旨,而完全取决于医学经典理论,并且说:“全部抛弃你过去所学的东西,因为那是不正确的。

3.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

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文〕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

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

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5.译: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便感慨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一心一意致力于医学。

6.他人靳靳守古···其他医生拘泥地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而最终跟古法相合。

当时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响相随形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7.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立薄哉!”···译: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

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坐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固。

”居二日半,简子寤。

翻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表体,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确诊的根据一定很多,不能一一详尽。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游学徐士,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去往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医古文重点句电子版

医古文重点句电子版

秦医缓和①晉侯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而踴,曰:“殺余孫,不義。

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

公懼,入於室。

又壞戶。

公覺,召桑田巫。

巫言如夢。

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醫於秦。

秦伯使醫緩為之。

②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

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③醫至,曰:“疾不可為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公曰:“良醫也。

”厚為之禮而歸之。

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

召桑田巫,示而殺之。

④將食,張,如廁,陷而卒。

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

曰:“⑤疾不可為也。

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非鬼非食,惑以喪誌。

良臣將死,天命不佑。

’”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

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

五降之後,不容彈矣。

⑥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

至於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

⑦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

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征)為五聲,淫生六疾。

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

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

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

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

⑧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

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

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

今君至於淫以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禦,吾是以雲也。

”⑨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

於文,皿蟲為蠱。

殼之非亦為蠱。

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皆同物也。

”趙孟曰:“良醫也。

”厚其禮而歸之。

扁鹊传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①少時爲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旅社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先生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先生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私下坐谈。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脉象}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了病人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内部的病因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因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

疾病应是在身体的外表有所反应和表现,那么,只要是不超出千里范围的病人,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的方法很多。

不可逐一详尽叙述。

4、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能够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够让高明的医生及早的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国的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子(521出品,必为精品)1.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4.佗语吴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

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5.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译文〕(朱丹溪)便慨然地说:“读书人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6.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7.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医古文重点句子

医古文重点句子

《醫話四則》1.又有醫人工於草書者,醫案人或不識,所係尚無輕重,至於藥名,則藥鋪中人豈能盡識草書乎?孟浪者約略撮之而貽誤,小心者往返詢問而羈延。

可否相約同人,凡書方案,字期清爽,藥期共曉?→又有擅長草字的醫生,醫案人們有的不認識,關係到的還不緊要,至於藥名,那麼藥店裡的人難道能夠全部看懂草字?(粗心大意)草率的人隨便地攝取藥物因而造成禍害,謹慎的人來回詢問而拖延(耽誤時間),能不能互相約好同行,凡是寫處方,字迹務必要清楚明白,藥名務必要從明曉(藥名一定要人們所認識)?2.一在於篤嗜古人,不知通變。

執《傷寒》、《金匱》之說,不得隨時應變之方,不考古今病情之異,膠柱鼓瑟,以為吾能法古,治之不愈,即咎古人之欺我也。

→在於非常喜愛古人,不懂得變通。

拘泥於《傷寒》《金匱》的學說,沒有掌握隨着季節順應變化的方法,沒有考察古今病情的不同,固執拘泥,不知變通,認為自己能夠效法古人,治療病人不能痊愈,就責怪古人欺騙自己。

3.見病者以手擘目,觀其飲啖,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

→看見患者用手分開眼睛,看我喝湯吃飯,大概因為病人眼眶全腫,不能夠自行睁開。

4.細想其故,得毋來診時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氣塞脈亂,乃有此象歟?然惟於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仔細想其中的原因,該不是前來診病時太陽已經西沉,走得太急從而咳嗽更嚴重,因此氣機阻塞脈象混亂,才有這種脈象吧?然而想到這些就更不敢相信自己了。

《丹溪翁傳》1.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於時,猶仕也。

」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於醫致力焉。

→就感慨地說︰「讀書人如果精通一門技藝,把愛己的仁愛之心推及到眾人身上,即使沒有在當時作官,如同作官一樣。

」於是全部焚燒、捨棄先前學習的科舉學業的書籍,專心致力於醫學。

2.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捨,而卒與古合。

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其他人拘泥地固守古法,丹溪翁卻靈活運用,而最終與古法相符合。

當時學醫的人都像回聲般應隨,像影子般趨附,丹溪翁勤奮不倦地教導他們,忘了疲勞。

医古文学习重点词语与句子翻译

医古文学习重点词语与句子翻译

一.词:《易》与天地准:准:效法、等同。

原始反终:原:推究;反:复察。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知:同“智”;济:助成。

旁行而不流:旁:广遍;流:施用过度。

安土敦乎仁:敦:笃厚。

句: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译:仰首以观察天文,俯首以观察地理,所以知晓无形与有形的事理;推究事物的原初,再反察其终结,这样就可以了解事物的生死之数;气凝聚而形成物,气飘散而使物消失,由此可以知晓幽隐之事。

词:继之者善也:善:善行,化育万物的功德。

成之者性也:性:本性,万物各具的本性。

故君子之道鲜矣:鲜:少。

富有之谓大业:富有:无所不有。

极数知来之谓占:极:穷极。

句: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知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译:仁者看见(道)的仁便称道为仁,智者看见(道)的智便称道为智;百姓日用(其道)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见了。

二.词:食不厌精:厌:嫌弃。

脍不厌细:脍:细切的鱼或肉。

食饐而餲:饐:食物气味变坏;餲:食物味道变坏。

鱼馁而肉败:馁:指鱼败坏。

失饪:烹饪未熟。

沽酒市脯:沽:同“酤”,买酒,打酒。

脯:干肉。

词:有是哉,子之迂也!:迂:迂远,指不切实际。

野哉:野:无教化,批评子路不明其意而急于批判。

阙如:空缺的样子。

则民无所错手足:错;同“措”,放置。

无所苟而已矣:苟:苟且,不认真对待。

句: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译: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不妄加论断的态度。

句:故君子名知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

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三.词:出生入死: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动之死地:动:活动;之:走向。

生生之厚:奉养生命太过。

入军不被甲兵:被:遭受。

句: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译: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于猛虎,在战争中也不会遭受到武器的伤害。

医古文重点词句

医古文重点词句

一.扁鹊传(1)、重点词语过:到,来到(舍客长桑君过)奇:认为…奇特而不平凡(扁鹊独奇之)谨:恭敬地;遇:接待(常谨遇之)间:私下(间与语曰)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殆:大概,恐怕(殆非人也)垣:矮墙(视见垣一方人)特……耳:只是……罢了(特以诊脉为名耳)专:独揽,独掌(专国事)治:正常(血脉治也)间:病愈(不出三日必间)治穰:举行祈祷;穰:除祸(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鸡鸣:1-3点这个时段(鸡鸣至今)因:依循(因五藏之腧)诀:通“决”,疏导(决脉结筋)曾:简直(曾不可告咳婴之儿)咳:小儿笑声(曾不可告咳婴之儿)客:以…为客(齐桓侯客之)走:奔跑(望见桓侯而退走)司命:掌管生命的神(虽司命无奈之何)蚤:早,趁早(能使良医得蚤从事)贵:受人尊敬(闻贵妇人)带下医:妇科医生(即为带下医)伎:技,医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由:遵循(由扁鹊也)病:担忧(人之所病,医之所病)(2)、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只有扁鹊认为他奇特而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扁鹊按照他的话喝了三十天的药后,能通过矮墙看到另一边的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不过以诊脉为幌子罢了。

)血脉治也,而何怪?(血脉正常,你奇怪什么呢?)问中庶子喜方者(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臣能生之。

(我能够使他生还。

)先生得无诞之乎?(先生莫不是欺骗人的吧?)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做客人。

)虽司命无奈之何!(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没什么办法奈何得了它!)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从竹管中看天,从缝隙中看图纹)二.华佗传(1)、重点词语游学:远游异地求学(游学徐土)孝廉:孝子,廉吏的合称(沛相陈珪举孝廉)辟:征召(太尉黄婉辟)就:依从(皆不就)且:将近(时人以为年且百岁)壮:强壮(而貌有壮容)应:立即(病亦应除)行差:即时病愈(病亦行差)饮:使其喝(便饮其麻沸散)膏:用药膏(缝腹膏摩)卒:猝,突然,很快的(昕卒头眩堕车)刻:通“剋”,限定(如佗所刻)向:刚才(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寻:不久,随即(所患寻差)斯须:不久,一会儿(斯须尽服之)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许:左右(吐出三升许虫)期:预定的时间,期限(依期果发动)信:确实(若妻信病)收:拘捕(便收送之)首服:坦白服罪(考验首服)去:通“弆”,藏(何忍无急去药)当:方才(当得家书)暂:短期(方欲暂还耳)数:多次(数乞期不反)敕:下令(又敕郡县发遣)传:递解(于是传付许狱)含宥:宽恕(宜含宥之)彊死:死于非命(令此儿彊死也)将爱:保养(好自将爱)劳动:活动(人体欲得劳动)禽:鸟兽总称(名五禽之戏)瘳:病愈(而病辄皆瘳)率:比例(以是为率)(2)、重点句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

医古文重点句子翻译(精)

《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1.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2.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4.“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

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

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

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1.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

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 P38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xiao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真伪之说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纷乱混杂。

到了秦代,始皇忧虑这种局面,于是焚烧诸子的书籍,促使老百姓愚昧。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医经的书,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明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限,并用以推测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治的方法,调配出各种药物剂量对症的方剂。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医方的书,是根据草本、矿物的寒热属性,衡量疾病的浅深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根据人对四时气候感应的适宜情况,辨别脏腑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作寒凉温热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消除蕴结,使病人恢复正常。

)《伤寒论》序P431.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我每次阅览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秦越人路经虢国给太子诊病,使太子起死回生,到齐国望齐桓侯的面色就能预测疾病的记载时,总是深深地感叹扁鹊之医术高明,才能优秀)2.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突然遭到迅猛的六淫外邪侵袭,被特殊的病魔所缠绕,灾害降临,才开始震惊得发抖)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拿可以活到一百岁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弄。

)4.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在社会上为权势利禄奔波的读书人,极力追逐争夺表面上的荣华,不注意保重身体,为谋求名利而不顾生命,危险得像在薄冰上行走,像面临深谷一样,竟然达到了这样危险得地步啊。

)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我的宗族人本来很多,从前有200多人。

医古文考试重点翻译了

医古文考试重点翻译了

..' 丹溪翁传1、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人,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译文:(朱丹溪)便慨然地说:“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努力。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译文:其他医生拘泥地墨守古法,丹溪翁却能灵活掌握取舍原则,而最终跟古法相符合。

一时间跟他学习的人都像声音相随身影相附一样不离身边,丹溪翁教授他们总是孜孜不倦忘记疲劳。

3、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

”译文: 不是那志同道合的人不去结交,不是那正当的道理不去谈论。

喜欢评论古今得失,慷慨激昂大有以天下之忧为忧的高尚情怀。

当世的著名公卿大多屈身向他请教,丹溪翁为他们直率地陈述治国之道,没有什么顾虑忌讳。

4、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是广博啊!”的确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溫病條辨》敘1、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译文:可是社会上的庸医遇到温热病,总是首先发散表邪,残杂消积导滞,紧接着就猛投攻下药,有时胡乱用温补药,轻的病人因此加重,重的病人因此死亡。

2、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虚心而师百氏。

译文:喜好学习的医家,都明辨了方向,但是贪求常规沿袭老办法治疗的一类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厌恶听取即高明的医学理论,技术低劣的医生又只略微了解一些粗浅的章节,没有通达精髓要旨,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很少取得满意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輓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答案】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得到运动,只是不要使身体疲惫罢了。

身体活动,那么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才能畅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比方像门轴不朽烂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古代长寿的人从事导引的锻炼活动,像熊那样直立,像鸱鸟那样回头,伸展腰部,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三、皇甫谧传1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答案】皇甫谧就感激后叔母,跟从乡里叫席坦的人学习,勤奋努力而不懈怠。

安于贫困生活,亲自播种收获,带着经书干农活,于是广泛研究各家典籍的理论。

安心而很少有欲望,才有了高尚的志向,以著书为追求目标,自称玄晏先生。

2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答案】“梁柳做百姓时来拜访我,我迎送他不出门,饭食不外是咸菜,清贫的人不把酒肉当作礼节。

现在他做了郡守就为他饯行,这是认为城阳太守高贵而认为粱柳低贱。

难道符合古人之道吗?这不是我心安的事情。

”3臣以旭弊,迷于道趣,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翠。

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

是以阜陶振褐,不仁者远。

【答案】我因为患风痹,沉迷于学术旨趣研究,由于疾病而弃官隐退。

散发于山林之中,对人伦纲纪不熟悉,与飞鸟走兽相依伴。

陛下您选拔人才,一并收取了我这样的不才之人。

因此,皋陶到朝廷任刑狱之官,不仁之人就远离了。

五、丹溪翁传1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

”【答案】罗知悌遇到丹溪翁也特别地喜欢,立即把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各家的医书传授给丹溪翁,为丹溪翁传播并宣扬三家的主旨,并且完全依据医经做决断,同时说:“完全抛弃你以往所学的东西,它们不正确。

”2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答案】别人固执拘泥于古代的医术,丹溪翁却能灵活变通和取舍,然而最终也跟古代治病的原则符合。

一时间学医的人都像声音和影子一样依附。

丹溪翁勤奋不倦地教导他们而忘了疲劳。

3、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答案】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答案】战国时代合纵连横,真假分化争鸣,诸子之言纷繁杂乱。

至了秦始皇时,为此事担忧,于是烧毁天下书籍,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2、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

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

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答案】每一本书整理完毕,刘向就分条列出书的篇目,摘取内容提要,记录并且上奏君王。

正逢刘向去世,汉哀帝又让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完成父亲的事业。

刘歆于是汇集诸书而编成《七略》,因此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

因此我选取其中主要内容,用来编成目录书籍。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生死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答案】医经是探究人体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药剂。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

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答案】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衡量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功用,依照气候感应的适宜用药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八、《伤寒论》序1、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答案】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地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恭屈膝,恭敬地盼望巫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没有办法了,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

有的拿可活百年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布。

2、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答案】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已经消灭,变成死尸,深深埋在地下,白白地为他们哭泣。

痛心呀!整个社会上追求名利的读书人昏沉不醒,没有谁能觉醒省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的轻生,那还谈得上什么荣华权势呢?3、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答案】经络气府腧穴,阴阳交会贯通;人体的生理病理玄妙隐微,幽深奥秘,变化难以穷尽。

如果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究其中的道理要旨呢?4、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o 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o【答案】观察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

诊察询问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5、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答案】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事理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事理的人要次一等。

多多的见闻,广泛的记忆,就是智的次一等。

我一向崇尚医术,请允许我尊奉这些话。

十、《外台秘要》序1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答案】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内容有的却很深奥。

探求简册就工夫成倍劳力烦重,取舍简册就忌惮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2各擅风流,递相矛盾。

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抄,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答案】他们各自在论著中随意展示自己的气派,彼此互相矛盾。

有的篇目重复混乱,有的研究比较繁杂。

我如今汇总探究其中的精华,把握其中的奥妙,夜以继日,对各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十一、《黄帝内经素问》序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答案】解除疾病的束缚和痛苦,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拯救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域,帮助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

2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

【答案】假如天资聪明,可助人认识通晓玄妙深奥的道理,完备周密的见解虽说要靠生而知之的人,但理解《内经》高深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的人一样。

3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答案】他们都能使医学的效用不断更新,普遍地救助民众,好像鲜花绿叶递相繁荣,声名和实际相符,兴旺不衰。

这大概是《内经》教育的显著成果,也是上天的资助吧。

4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答案】凡是添加的文字,都用红色书写,使今本和原本务必区分,文字不相混杂。

这样或许能使圣人的旨意显明,使深奥的理论得到全面陈述阐发,有如众星宿高悬天际,奎宿和张宿次序不乱,又如深泉清净明澈,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全能分辨。

十四、《类经》序1、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弁毛置之者,是岂巨慧明眼人欤?【答案】可是又有人把医学看成小道,连同《内经》这部书也像弁髦等无用之物一样地弃置,这难道是大智慧有眼力的人吗?2、疾之中人,变态莫測,明能燭幽,二竖遁矣,故九曰疾病類。

【答案】疾病侵袭人体,变化多端,不能测度,高明的诊断能洞察隐藏的病证,病魔就逃跑了,所以第九叫“疾病类”。

3、第以人心积习既久,讹以传讹,即决长波犹虞难涤,使辨之不力,将终无救正日矣。

此余之所以载思而不敢避也。

【答案】只是因为人们心目中养成的习惯已经长久了,将错误的东西流传出去,就是放开大水冲洗,还担心难于洗除,假使辨别不力,可能永远没有补救改正的时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