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许莹莹
内容摘要:节奏在音乐中的意思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训练有素的节拍及节奏感是训练学生乐感的重要环节,对节奏各因素敏锐的感受和准确表达即可认为是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理解基本的乐理知识,有效又愉快地进行节奏练习、节拍感的训练等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律动游戏,儿歌法、模仿法
音乐的节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节奏运动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相对应,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因而节奏不仅包含运动时间的长短—时值,还包含运动幅度的缓急—速度等因素。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是形成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的条件和基础。节奏感的训练就是要培养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以达到加快识谱速度,形成节奏意识,获得基本的音乐体验及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唱歌课,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乐理课学生又可能会因为枯燥、单调,往往只靠借助一定的死记硬背,一时的记忆在被动地学习。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儿歌法
把难记而又最基础的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妈妈真粗心,
取个名字调了包。
又给大家添麻烦,
请你一定记清楚,
四分音符唱一拍,
别看八比四要大,
八分音符唱半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教学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加个圆点要记清楚,
四分音符加圆点,
等于一拍加半拍。
八分音符加圆点,
等于半拍加半半拍。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二、形象化,由生活、自然节奏启发音乐节奏的方法,
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自然音响节奏融入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也颇有趣味性,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1、动物音乐会。
在一年级学生听辨音的长短时,我让学生看图念儿歌:
×××××××××××××─×─
小鸭小鸭嘎嘎嘎嘎小猫小猫喵─喵─
公鸡公鸡喔喔喔喔乌鸦乌鸦哇─哇─
小狗小狗汪汪汪汪小羊小羊咩─咩─
在念儿歌时,要求学生根据儿歌节奏敲击乐器或者用身体动作来表现。目的
是让他们通过语言节奏,动作节奏以及是乐器的声音进一步分辨声音的不同长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模声法。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 ×||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⑵××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⑹××· | ××·||读作:嘀嘀嘀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
三、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其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例如:
⑴××│××××│××│×─‖
走走嘀嗒嘀嗒走走慢走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⑵×·×│×·×│××××│× 0‖
知了知了嘀嗒嘀嗒走空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⑶×·××·××·××│×·××·××·××‖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四、节奏律动游戏
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看到不同的节奏卡片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1、简单的律动
例:× 用走表示(或敲锣等)
×× 用跑表示(或打鼓等)
× -用下蹲表示(或击钗等)
练习:
× ×│×××│× ××│× -│
游戏可分小组、个人、男女等、卡片数量也可由少到多,也可在速度上加以变化。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2、节奏的镜子练习。
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