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小说之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科幻小说界定之比较

中西科幻小说界定之比较
这一观点在西方国家科幻创作界已被认为是定论之一, 取得如此共识在作家们看来是创作理念的成熟,这也是此领 域中西方重要分歧之一。中国科幻小说其实也是关于宇宙、 人、未来与发展的象征主义作品,但是在“科幻”(SCIENCE
兀衄oN)究竟应该作为一种内容,一种形式,还是二者的统
一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以至提出“科学幻想”究竟译为SCI. ENCE FANTASY还是SCIENCE FICI'ION这样的问题。我们注 意到自20世纪初西方科幻传人中国以来迄今上述问题仍未 得到全部解决,每个时期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主宰创 作。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 技术,希望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 的读本在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 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 民。“普及科学知识”于是成了将近80年漫长岁月中中国科 幻小说存在的中心价值。“利用科幻小说进行科学普及”观 念的泛滥,还受到大量引进苏联科幻小说理论的影响,并被 中国政治活动生活中一些不可理喻的因素所强化,这样,文 字成为一种单纯负载的工具,科幻文学强调的是“科普功 能”。1974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我对科幻文艺的 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功利主义”时期,开创了第二时代。 它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童 疑惑地认为,这种新的进展可能是去“普及科学的人生观”, 一些后继科幻小说应该是一种植根予现代、植根于当前生活 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应当紧密结合“中国当代的社会 现实”。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作家逐渐从科学普及的中心 视点走出来。于是,科学成为无关紧要的,全面地面对现实、 关注当前逐渐成为科幻文学的主要运作方向。
有一段时期,通俗科幻与阿尔道斯·赫胥黎和奥拉弗·斯 坦普勒登写的严肃科幻分庭抗礼,其中,前一类属的代表人 物菲利蒲·R·狄可继承了科幻狂人的衣钵。他的作品有《高 高城堡中的人》、《火星人的时间流失》、《警察说:撒下我的 泪》,而《黑夜扫描设备》可称科幻小说中最离奇最有娱乐性 的作品。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小说《异地上的异 客》(1961)曾风靡一时,多年来一直获得青年学生的青睐。 之后,是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1965)和其他系列。另一 部成功之作是托尔克思所写的《环之主》,这部小说创造了许 多意境,对唤起星球探险的渴望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影响 20世纪科幻创作最大的是与凡尔纳并称“科幻之父”的艾萨 克·阿西莫夫,阿西莫夫著述颇丰,人称“快手”,以《钢窟》 (1954)、《赤裸的太阳》(1957)、《黎明世界的机器人》(1983)和 《机器人与银河帝国》等多部机器人科幻侦探小说否定了J· 坎贝尔关于科幻侦探小说因包含无限的可能性故对读者智 力的考验不公平,因而不可为的观点。另外弗雷德里克波尔 的《观望时代》和J·布郎纳所作的《骑浪者》、依·凡塞特著《星 孩》也是影响全世界的科幻名著。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中西小说比较》课件
风格
中西小说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国小说通常采用传统的叙述方式,语言简练明快,情节紧凑。而西方小说则更加注重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心理描写更加细腻。
特点
中西小说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中国小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家庭、伦理、道德等价值观念。而西方小说则更多地受到基督教、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等文化思潮的影响,强调个人主义、自由意志等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
中西小说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小说对于东亚文学的影响非常显著,而西方小说则对世界各地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西小说也在互相影响和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
02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
市井小民型:以普通百姓为主角,描绘他们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强调人性和生活的真实性。
中西小说文化比较
05
CHAPTER
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民间传说
源于民间故事,强调道德教化、惩恶扬善。
讽刺幽默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探索人性、潜意识等。
心理分析
揭示社会不公、阶级矛盾等现实问题。
社会批判
以奇幻、冒险为背景,展现英雄主义或成长历程。
冒险奇幻
《中西小说比较》ppt课件
目录
中西小说概述中西小说的人物塑造中西小说的情节和结构中西小说的语言和修辞中西小说的主题和价值观
01
CHAPTER
中西小说概述
起源
中西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笔记、志怪和传奇,而西方的小说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史诗和戏剧。
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西小说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小说在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而西方小说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等不朽之作。

比较文学: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好好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也是市民阶层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市民阶层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寄希望他们寄希望于文学于文学通过阅读来延伸通过阅读来延伸拓展他们想象的空间拓展他们想象的空间从而在审美快感从而在审美快感三三再现与表现再现与表现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再现与表现两种文学创作方法是有区别的再现与表现两种文学创作方法是有区别的从文体上考虑从文体上考虑诗歌倾向于表现诗歌倾向于表现小说倾向于再现小说倾向于再现
第二节 中西小说的美学精神
小说美学,是以作品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托, 小说美学,是以作品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托,对小说这一文体进 行形而上层面的总结,从而确立小说的核心内涵。 行形而上层面的总结,从而确立小说的核心内涵。对中西小说美学 精神的探寻, 精神的探寻,将有助于中西小说的比较研究脱离浅层次的单纯对比 走向深入。 ,走向深入。 一、实与虚 (二)神话情结与浪漫主义 求奇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从志怪小说的“ 求奇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从志怪小说的“怪”到唐传奇 再到以后的神魔小说的出现, 的“奇”,再到以后的神魔小说的出现,显示出中国小说浓厚的神 话情结。 话情结。言奇与浪漫共同构成了中西小说最为精彩奇幻也最富有意 味的景观。 味的景观。 从源头上看, 中西小说的最早雏形都是神话。神话的产生, 1 、 从源头上看 , 中西小说的最早雏形都是神话 。 神话的产生 , 是原始先民求知欲望的结果。 是原始先民求知欲望的结果。 从对象上看, 小说是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体裁。 2 、 从对象上看 , 小说是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体裁 。 好 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也是市民阶层最为显著的特征, 奇心是人的天性之一,也是市民阶层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寄希望
比较文学精品课程
主讲人:张建华 主讲人:
第十二章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七、中西爱情小说比较
1、情感表达的差异 中国:含蓄内敛;注重外在表现的描述;克制 感情。 西方:直率冲动;注重内在心里描写;不克制 情感。 2、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 中国:忽略男女主人公相恋的过程,侧重于他 们爱情所受的阻力以及他们由此而做的抗争。 西方:集中描绘男女主人公相爱的过程,把男 女主人公双方作为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来加以刻 画。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 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叙事性 2、虚构性 3、故事性 4、形象性

三、中西小说源头比较
1、中国小说从唐代开始才具备独立的意义,
从小说发展的源流来看,主要源于史传作品。 2、西方小说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都源 于两希神话和史诗。 3、主要原因:中华民族的历史基本上是纵向 发展,文化传统绵延不断;西方各国的历史 若断若续,纵横交错。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年至1922年间 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 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年中的动荡生 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 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 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 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 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 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 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

啊,顿河,光荣的土地。 用哥萨克的头颅来播种, 用年轻寡妇来点缀装饰, 静静的顿河呀,你靠孤儿来繁荣。 顿河的波涛是父母的眼泪在汹涌。
3、两部作品主题比较

浅析中西古典小说在人物形象描写上的比较

浅析中西古典小说在人物形象描写上的比较

浅析中西古典小说在人物形象描写上的比较小说是一种市民文学,小说在其产生的开始有着浓厚的平民气质。

小说重在写人,而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刻描写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尤其重要,中西古典小说在其创造的过程中对于人物的形象描写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与差异。

小说中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与环境描写等。

在这些形象描写过程中中西方小说又存在着很多差异。

我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经唐代传奇,宋元明话本拟话本,到明清章回体长篇小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典小说在创造过程中注重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说则比较注重人物的内心独白。

例如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回合就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像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对话、刘姥姥与姑娘们的对话差不多就是小说的主题内容了。

而西方的许多作家将人物对话看做是戏剧的专利,将人物的内心独白当做小说的特点,多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理描写,这是中西方作家共同的理性认识与追求,但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的不同,他们在内容与表现手法上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人物的行动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多通过典型的细节动作与特定的情景氛围等外在的形象因素来表达。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关羽一系列细致的动作描写来表达出其二人不同的性格心理。

对于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往往就用“心中想到”、“十分怨恨”等简短的词语表达人物激烈或绵长的情思。

西方古典作家则特别重视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的心灵挖掘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

例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直接进行动人的心理倾诉。

西方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与心理刻画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意识流、内心独白、心理象征等艺术手法都是在传统的小说注重心理描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后期,中国现代小说也是来自于西方,中国自己很少有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的艺术传统。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

中西小说比较浅析作者:陈婕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18期文学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部分。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的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小说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中西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小说是比较能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的文学载体之一,因此文章将对中西小说差异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和探讨。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作为叙事文体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小说是各民族文学中发展与成熟得最晚的。

直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等介入小说研究才使其登上大雅之堂。

正是由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理念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文章主要选择二十世纪以前的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文章将从中西小说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西小说的起源(一)中国小说起源于史传叙事中国古代小说的结构模式、叙事技巧、创作方法都与编年体或纪传体的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

这些古代的神话,最初在民间口头流传,后来经过群众长期的艺术加工,日益丰富和系统化,成为小说的起源。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加以记载和保存,古籍诸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虽然保留了一些古代神话,但大部分是原始面貌的残留,即使后人努力整合,能够复原的也只是神话内容,其文体形态却无法考知。

并且由于孔子与老子创建的儒道两家学说弘扬理性精神,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使得神本思想黯然失色,新兴的人文思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使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

所以说,史传是中国小说的起源是比较科学的。

(二)西方小说起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经过诗史、传奇,进而演变成小说。

马克思曾指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中西小说比较[整理版]

中西小说比较[整理版]

中西小说比较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课题,我曾经在网上看到饶芃子先生著有一本《中西小说比较》,可惜未得一观,而喻老师的《白话小说研究》后面也有一章中西小说比较研究,对研究的方法做了一个很明晰的界定,可惜学生对中西小说的了解还是很浅薄的,之所以冒着很大的风险写这样一个大的题目,是因为我对于中西小说具体文本的解读反不及对小说理论的了解,于是只好在此根据这些理论来胡言一点对这个题目的浅见。

以后一定加强对具体文本的阅读,因为那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希望老师暂时能耐心读完学生的这篇作业,但愿能有一点东西能让老师满意。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是自唐代才“有意为小说”,而一直到了明清,俗文学得到大的发展,小说才成为文学的主流。

而西方则是自十八世纪起,由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作为缘起,小说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到了十九世纪,更是成为小说的世纪。

下面,我就将从小说的起源、写作动机、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方面来对中西小说作一个浅薄的比较,希望得到老师的指正。

一、中西小说起源比较中国小说的起源,喻晓红先生在自己的《白话小说研究》中认为是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

当然,这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中国古代的史传文学,比如《战国策》、《左传》、《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缘起和发展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小说甚至都是直接取材于它们的,但我觉得如果将中国小说分为现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那么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更主要的是集中在现实主义小说的,而浪漫主义的小说则是象鲁迅小说所说的更主要的受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影响,当然如果考虑到《西游记》以及《西游记》对后来的小说的影响的话,我们似乎还应该把印度佛经文学的影响计算在内。

而袁珂先生在《神话论文集-附录-中西小说比较》中则说:“吾国小说,有二大分支:其一源溯魏晋神鬼志怪之书,至唐宋之传奇文而盛,迄明清之笔记小说而衰,士大夫之小说也。

其一起于唐之变文与俗文,宋元之话本及拟话本因之,明清之讲史及章回小说文激其波涛,其势始于微末,终于宏大,影响递嬗,至今未绝,平民小说也。

中西小说的渊源、形成过程比较

中西小说的渊源、形成过程比较

中西小说的渊源、形成过程比较字体: [大中小] 2007-11-28文章来源:文章作者:饶芃子小说是一种表现力最强的文学样式。

同诗歌和戏剧相比,小说兴起较晚,但却发展很快。

在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是哪个国家,小说都是拥有最多读者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十分含混。

在语义上同我们现在所指的小说完全不同。

“小说”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指的是与高言宏论相反的琐屑之谈,不具有文体的意义。

东汉初年,桓谭在《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首次在文体意义上运用“小说”这个词。

稍后,《汉书·艺文志》中也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所谓“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也就是“丛残小语”,就是琐屑的形式短小的“短书”。

这一观念,后来因袭下去,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对“小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从汉到清2000年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所以,中国的古小说,多为形式短小的琐语。

清代纪昀编的《四库全书》,将小说分为三类:杂文、异闻、琐语。

把各种各样的杂著称为小说,却不包括在清以前已出现的唐传奇和宋元以来的白话小说。

这正说明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小说”的概念,同我们现在作为文学概念的小说是不相同的。

我们现在所指的小说,应具有叙事性、形象性、虚拟性、散文性等基本要素。

我们正是以这样的认识为基点,来追溯中国小说的渊源及其产生、形成过程,并以它同西方小说的渊源和产生、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很早就出现叙事文体,如神话、史诗、寓言、实录、故事、传奇等。

但是,小说作为叙事文体最成熟的类型却是很晚才出现的。

在中国,唐传奇是最早的小说。

在西方,小说的形成是在文艺复兴前后,它的成熟和繁荣还要更晚一些。

小说作为各种文学样式中最后崛起的一种文学样式,18世纪以来它的成就是令人吃惊的。

历史语境视域:中西小说的文类学比较

历史语境视域:中西小说的文类学比较

美 国 当代 理 论 家 弗 ・ 姆 逊 (rdih Jmeo ) 杰 Fe r a sn c 在 分 析 小 说 与 后 现 代 文 化 的关 系 时 ,曾经 以 苏格
兰历 史 小 家 司各 特 的 小 说 为 例 ,说 明小 说 这 种
文 类 的历 史 起 源 : 卢 卡 契 写 过 一 本 重 要 的 著 作 “
《 史小说》 历 。他 证 明 了历 史 小 说 并 不 是 从 来 就 有 的小 说 形 式 , 是 在 资产 阶 级革 命 时期 出 现 的 。 ” 而
英 、德 等 国 的启 蒙 主 义 、8世 纪 到 l 纪 间 的 浪 l 9世 漫 主 义 、 9世 纪 的 现 实 主义 思 潮 都 是 全 欧洲 的 文 1
定 时 代 的 历 史语 境 关 系 ,是 比较 文 学 的 文 类 理 论
史 诗 是古 代 社 会 最 重 要 也 是 最 崇 高 的 文 类 ,别 林
斯 基 这 里 是 在 强 调 小 说 在 当代 社 会 的 重 要 性 , 犹 如史 诗 在 古 代 社 会 的地 位 一 样 高 。其 实 这 也 可 以 看成 是 对 西 方 小 说 来 源 的一 种 见 解 ,虽 然 事 实 上

文 明形 态 和 文学 思 潮 与 文学 类 型之 间存 在着 深刻
的 内在 联 系 ,每一 次 文 学 思 潮 都 对 文 学类 型 的演 变 产 生 着 巨 大影 响 。在 这一 历 史 时期 中 , 说 这一 小 文 学 类 型 的 极 度 繁 荣 是 一 种 引 人 注 目的 历 史 现 象 ,东 西 方 重 要 的文 学 理 论 家 和思 想 家 ,如黑 格 尔 、 克 思 、 宁 、 启 超 等人 都 对 小 说 与 社 会 生 马 列 梁

外国小说欣赏PPT模板

外国小说欣赏PPT模板
西方小说
西方小说的主题就非常复杂,包括:歌颂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反映个人的冒险、追求以及心灵 的历程,个人所带给社会的影响与改变等。总的来说,西方小说的思想解放程度高于中国小说。
第 13 页
三、外国小说欣赏实例
《少年维特的烦恼》(简称《维特》)出版于一七七 四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 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 第二部于一八三二年出版以前,在欧洲,足足有五十 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维特》连在一起,只要 一提起"《维特》的作者",不必说明是谁,几乎人人皆 知就是指歌德。
第5 页
一、外国小说的发展→(四)现实主义小说
第6 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蓬勃发展,内容大多是以冷静、 客观的态度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环境,批判封建阶级、 资产阶级的恶行败德,鞭笞社会与时代的黑暗。代表作家 有巴尔扎克、狄更斯、列夫·托夫斯泰等。
巴尔扎克是法国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集《人间 喜剧》,狄更斯是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 有《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艰难时世》等;列 夫·托夫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品是三大长 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第 16 页
文学欣赏
卡夫卡是德国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变 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
第7 页
一、外国小说的发展→(六)后现代主义小说
第8 页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至 今西方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支怪异之花, 主要包括存在主义小说、新小说、黑色 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等,代表作品有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 白雪公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 寒冬夜行人》、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 嫌疑人X的献身》等。

第五章 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第五章 第二节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

(二)中西小说产生与发展之比较结论
1.中西小说发展的同步:
(1)中、西小说的发展和都市文化、商业化、印 刷术等分不开。
(2)中、西小说的发展以思想方面的大动荡和新 思潮的传播为背景。
(3)中、西小说都不是突然出现,而是以强大的 叙事传统作为后盾。
(4)中、西小说都采用一种比较自由的语言媒体 突破少数人对文化的垄断。
三、中西小说结构艺术比较
(一)中西小说结构意识
中国传统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 西方传统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 中国现代小说运用定点透视结构模式 西方现代小说运用散点透视结构模式
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意识是与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神相对应的。中国文化的特征 是中庸、平和,它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 和平向善的心理要求。中国自古乃礼义之 邦。“礼”确立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位 置和行为准则。个人的价值只能在群体中 得到实现。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传统 小说的结构意识,那就是散点式与多层次、 人物的多中心与类型化。
(一)中、西小说最基本的母题: 顺运与抗争
在中、西传统小说中,一线贯穿的基本问题是人与 命运的冲突,但中国小说表现为顺运,西方小说表现为抗 争。
西方小说承认古希腊悲剧对人生的评价,表现出知其 不可而为之的悲壮色彩,不在乎最终的结局,而是在“为” 中显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小说主人公在自觉完善的小天地中生活,突然 遭到命运的袭击,主人公在被动的冲击下作出消极抵抗, 演出系列情节,但情节不是目的,目的是因果报应。
因此,在中国,传统小说只有模拟“史”,追求 “史”的真趣才有价值;在西方则必须靠近“哲”, 追随“哲”,获得哲学意味才能受人敬仰。
(2)“事与理”、“文与事”——中 西小说获取独立品格的理论依据。

中外小说比较分析

中外小说比较分析

孟子做此文要说明:
“人求富贵,应该遵循正常的途径,不要走 歪门邪道,以致连自己最亲的人也感到羞愧。”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
中外小说人物形象比较
1.中外早期小说的共同特点——重情节 构造,轻人物塑造的倾向。
《十日谈》《巨人传》
唐代传奇可分为“记”、
西方小说更注重描写以个体为本位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西游记取经队伍里的师徒四人儒林外史的儒生百相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在注重以群体为本位的中国文化体系中个体的人只有在其他个人的整体背景之下这个人才是完整意义的个体
中外小说比较分析
全球化!
虽然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但东西方文化仍存在巨大差异。
现在,我开始用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观点, 理解我上面提到的那句话:“你若呼求我,我必拯救 你。”
与精神救赎紧密相连的另一个主题是: 哲学思辨
——究竟人是什么? 人从哪里来? 人 到哪里去? 人的命运到底山谁来掌握? 人怎 样才能走自己的自由之路? 人的本性、理 性与情感,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人与 自然的关系,人与上帝、灵魂的问题,人 的罪恶问题 ,等等。
鲁宾逊:我的心灵也升向天上,并欣喜若狂地高 喊:“耶稣,大卫的儿子,耶稣,你被上帝举为君王 和救主,请赐给我悔改的心吧!”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 一次算得上是真正的祈祷,因为,我这次祈祷与自己 的境遇联系了起来,并且,这次祈祷是受了上帝的话 的鼓舞,抱着一种真正符合《圣经》精神的希望。也 可以说,只有从这时期,我才开始希望上帝能听到我 的祈祷。
亮,新娘谦虚地说“哪里”,外国人 愣住了,说“眉毛,鼻子,嘴……哪 里都漂亮!”
东西方的教育观念差别很大。
有一位美国人娶了中国老婆后才感 叹:“以前,我以为中国人比美国人聪 明,现在我才知道, 原来中国父母永远 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 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 也不放过。美国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真 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 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整理]中西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艺术比较研究

[整理]中西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艺术比较研究

中西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艺术比较研究赵潞梅摘要: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分别孕育了双方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和小说发展历史,其中小说在心理描写艺术方面的差异和特色备受人们关注。

中国古典小说表现人物行动重于内心,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多通过典型的细节动作与特定的情景氛围等外在形象因素进行间接的动态表现,让读者从中感受和体验。

西方古典作家则特别重视细致入微地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善于直接深入到人的心灵,去剖析和挖掘人们隐蔽的,多侧面,又富于变化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心理描写;小说创作;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特色一般地说,文学要表现人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某些心理特征。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心理描写,这是中、西方作家共同的理性认识和追求。

但中西小说是在不同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果实,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的不同,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尤其是在心理描写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古典小说在人物描写上以其动作性强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作家往往通过对人物言行的逼真刻划,通过对生活事件和生活环境的细致描摹来体现出作品人物的精神和作家主观的评价。

西方古典小说家则极其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把人物的精神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往往以小说挖掘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来衡量小说的艺术水平,并通过大量的带有作家主观色彩的心理描写更好地宣达自己的艺术主题。

本文旨在展示中西小说心理描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并探讨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一、中西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所谓心理描写,就是艺术地刻划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形象,这是小说创作中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法。

小说重在写人,而写人若不写其心理,就会使人物形象失去了灵魂。

正如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所说的,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我国古典小说,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经唐代传奇,宋元明话本拟话本,到明清章回体长篇小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人物比较
• 《西厢记》 红娘 红娘本丌是一个好管天下 姻缘的“多事”人,她所 以卷入崔张的婚姻中,由 旁观者变为“热心人”, 其原因概括起来有三:一 是感激张生侠义地救了她 们一家人。“我想咱们一 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 家儿性命也?”(《西厢记》 第五本第一折)二是她丌满 老夫人忘恩负义,过河拆 桥。“这是俺老夫人的丌 是,将人的义海恩山,都 做了远水遥岑。”(《西厢 记》第三本第四折)三是她 认为小姐不张生郎才女貌, 是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 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
二 、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
• 1、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 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 不情感。 • 2、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 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 • 3、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不 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 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不人物形象 也没有多少关系。
结局比较
• 《西厢记》 古代 任何人的婚姻都要 经媒婆的“手续”, 没有“媒妁之言” 的婚姻,是不被家 庭和社会承认的。 在红娘无私的竭尽 心力的帮助下,老 夫人终于让步,崔、 张这对情人终成眷 属。
结局比较
《简爱》 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 还収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定将财产平分。 表 哥请求简嫁给他并呾他同去印度。简拒绝了他,并 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
原因分析:
• 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教义往往将宇宙看作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
复,天地往往就是一个车轮式的运转。因此,中国小说往往既重开端也重结 尾,将前世、今生和来世都闪待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就是可以 理解的了。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由受难与复活再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

西方小说真正形成的标志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 利薄伽丘的《十日谈》。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西班牙《小癞子》 拉伯雷《巨人传》 《堂· 吉诃德》的问世,结束了骑土传奇,标志 着西欧小说在文体和艺术上都已经发展成熟。
18世纪开始流行以宣传科学知识、启蒙大众意 识为目的的启蒙主义小说。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汤姆琼斯》 伏尔泰哲理小说《老实人》 对话体小说《拉摩的 侄儿》 卢梭 的 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感 伤主 义小说《新爱洛伊斯》
治身理家的短书。
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裨官,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所谓“街头巷语、道听途说”,也即“丛残小 语”,就是琐屑的形式、短小的“短书”。 这一观念,后来因袭下去,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 人对“小说”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从汉到清2000 年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所以,中国的古小说,多为形式短小的琐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叙事文体:
神话、史诗、寓言、实录、故事、传奇
小说: 出现晚、发展快、表现力最强
中国古代的小说类型 文言小说多为短篇小说,多以志怪、志人、爱情、 历史、豪侠、哲理为题材。著名作品有《世说新语》及 《聊斋志异》等。 半文半白小说则包括长篇及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儒林外史》及《红楼梦》等。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则有冯梦龙《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以及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 《二拍》)。
‚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到小说正式诞 生的唐代,经历了千余年;从唐传奇到章回小说,经历 了四五百年;从《金瓶梅》到《红楼梦》,经历了约二 百年;从《红楼梦》到‘五四’,经历了百余年,…… 从这历程看,小说的发展,从一个阶段到下一阶段之间 的间隔,越到后世时间越短。‛

浅谈中西方小说文化之差异

浅谈中西方小说文化之差异

注意:本文由合肥财经学院机电一体化1101班童永鹏原创和分享,不作为其他人的“中西方文化课”期末考试之用,如有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浅谈中西小说文化之差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的这句诗恰好体现了他的文化情怀和态度。

林语堂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海外经历,使他能站在世界一体化的高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不同的文化。

他认为,人性是相通的,文化也是一体的,不管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他们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可以互相弥补互相吸收的。

在全球不断一体化的今天,林语堂看待中西文化客观、全面、人性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题记作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我有幸阅读了《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羊脂球》、《儒林外史》、《围城》、《钱钟书传》等大量的中外著作,不能说是完全吸收了全部的思想,只能说是粗略地了解大家所想诉说的大体含义。

如果非要给小说做个比喻的话,我更愿意把小说比作是陈年老窖,越久越醇,越品越有味儿。

虽然我不是像李白那样嗜酒如命,但是我愿意去慢慢品味那独特的香浓,虽然,有些烈、有些辣,甚至难以下咽,但是,酒过肚肠,那一丝丝的香滑顺着口飘溢心脾,荡气回肠。

小说不也如此吗?一部著作的诞生倾注了作者的全部的心血和期盼,如女孩红那样装满了对孩子的期盼,这一点,中西方的小说都是一样的,司汤达的《红与黑》酝酿和创作了多年终成就了这部批判现实主义著作,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是这样,终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下面,就针对我最喜爱的两部中西方小说来粗略地谈谈我对中西方小说差异的理解。

先从中国的《儒林外史》开始谈起吧。

我先谈谈喜欢《儒林外史》的理由吧。

有的人会说,中国古代的著作多得是,为什么偏偏选择《儒林外史》来说呢。

我想说的是,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课本外的古代小说著作,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深深地吸引了我,似乎把我带到了康乾时期,我会为了高要县知县汤奉讲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傅活活枷死而气愤,会为了范进中举后不省人事而黯然神伤,会为了科举制度下培养的一批批庸才而叹息,更会为了生活在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墨客和能人志士而感到悲哀和怜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西小说发展过程的共同点
回顾中西小说的产生,有一点值得我 们注意的是:它们虽然都有遥远的根源和 长期的发展阶段,而真正的形成或走向繁 荣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城市出现、市民 阶级兴起的时期,即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 和中国的明清时期。
二、中西小说主题之比较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价值。歌颂英雄,

反映个人的寻求、冒
中西方小说环境描写不同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不重视 环境描写。一方面是受话 本或拟话本的影响。另一 方面,与中国绘画的影响 分不开。我国古代绘画主 要以线条造型,甚至根本 不着颜色,只是“白描”, 一般很少细致地描绘背景。 受此影响,我国古典小说 也就不重背景的细密,而 重白描之笔。
西方古典小说多有大
博雅教育学院:王勇 Email:68717060@
你还记得自己读过的第一部小说吗?
一、中西小说之起源与发展
作为叙事性文学类 型,小说是在神话、寓 言、故事、历史传说等 故事性文学因素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中西小说 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上 古时代的神话和后来的 各种故事。
(一)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7个 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与 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 年在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 里躲避瘟疫。在暑气逼人的夏 季里,他们商定每人每天讲一 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 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 他们一共讲了10天,10天合 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 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 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 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 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 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 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 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 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 建筑,政治,道德哲学, 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 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 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 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 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 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 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 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 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 上演,善、恶、生、死在冲 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 换……
《巨人传》共分五部分,第一、 二部通过叙述卡冈都亚和庞 大固埃的出生、所受的教育 及其丰功伟绩阐明人文主义 学说的种种主张;后三部以 庞大固埃与巴汝奇等伙伴为 研究婚姻难题寻访神瓶而周 游列国作为线索,展示中世 纪广阔的社会画面。《巨人 传》批判封建神权,揭露天 主教会的腐败和虚伪,嘲弄 抵制科学的宗教迷信。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片段
(勃洛摩夫的书斋)四壁上画幅的周围, 花彩似地挂着灰尘蓬蓬蜘蛛网,镜子呢, 已照不出东西,倒可以当作记事牌,…… 差不多没有一天早晨桌子上不搬满面包屑, 不留下一只头天晚上用完晚餐后没有收去 的盘子,盘子里总有一枚盐皿和一块啃光 的骨头。
西方小说往往通过人际关系写社会环境。 如《战争与和平》中,通过安娜出席的晚会 情景的描写,写出了1805年俄法战争的大背 景。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 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内心 独白,托尔斯泰、雨果 等人的小说也是如此。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 恼》等浪漫主义小说就 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 行表达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
中西小说人物塑造差别之原因
中国古典小说以较少分析人物心理活 动,这与儒家的集体本位,要求克制自我, 顺从社会的思想有关。
西方小说重视人物的心理刻画。与西 方文化中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有一定的 关联。
许多时候将环境描写象征化与神秘化。 如《呼啸山庄》开头对于荒原环境的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中没有大段的环境描写。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往往显得很简略,处于 陪衬地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才是主体。 如《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凤雪山神庙》 中,对雪景的描写:“正是严冬天气,彤 云密布,朔风乍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 天大雪来。”这里作者用十分简略的风景 描写烘托林冲郁闷、孤独的心情。
中国小说结构的 第一个明显特征是首 尾完整。作家往往按 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 顺序安排情节,这主 要是受到史传文学的 影响。
中国小说结构的第二
个特点是层次清楚、脉络 分明。在遇到转折,或另 一线索开头的地方,作者 往往要用明显的语言提醒 听众。如 “此是后话不 提,如今且说……”,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 回分解”等等。这是受口 头“话本”文学之影响。
滨 逊
险以及心灵历程等等,

是西方小说的重要主
流 记
题。
中国小说强调的不 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精 神,而更多地肯定了人 在家族、群体、社会中 的价值。中国小说强调 的是对现实政治、道德 伦常的关注,而缺少对 人类命运、人的价值的 终极关怀。
三、中西小说结构之比较
结构布局是小说中技巧性最强的一方 面。中西古典小说都注意用情节来吸引读 者,而要使情节生动引人就需要在结构布 局上下功夫,由于中西民族文学传统不同, 中西古典小说在结构布局上表现出较大的 差异性。
章回小说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 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 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 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 引读者。如《水浒传》:
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一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西方的绘画影响有关。西 方的油画主要是用明暗色 彩造型,讲求画面不留空 白,因此,背景和环境的 描绘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部 分。受此影响,西方古典 小说在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的同时,也注重环境的描 写。
下周见!
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堂 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 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 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 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 的头盔,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 做侍从,要去游侠,锄强扶弱。 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 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 不悟。作品主要讽刺了当时的 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 横,社会的黑暗。
五、中西小说环境描写之比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 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身 份、地位,揭示形成人 物性格的外在原因,表 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西方古典小说特 别是19世纪现实主义 小说中,经常有大段 的环境描写。甚至可 以只写环境不写人。 如巴尔扎克小说《高 老头》的开头,所写 的“伏盖公寓”。
中国小说在结构上的 第三个特点是大小故事有 机结合。我国古典长篇小 说常常是大故事中有独立 完整的小故事,小故事之 间环环相扣,合起来构成 一个大故事。这同样是受 到“话本”之影响。
《水浒传》中,按“武十回”、“宋 十回”的框架,它们可以另取书名,独立 成书。
长篇小说《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 如“红楼二尤”、“小红赠帕”之类可以 单独成篇。“刘姥姥进大观园”,往往被 独立地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小 说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 始的,这一时期出现了志 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前者 的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 新语》等,后者的代表是 干宝的《搜神记》等。
谢公与人围棋,俄尔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 害,答日:“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 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中国古代主 要神话:盘古开 天辟地、女娲补 天造人、鲧禹治 水、夸父追日等。
先秦寓言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 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 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 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愚 公 移 山
先秦两汉《史记》、《左传》、《战国 策》等史传散文,在写人、叙事等各方面, 都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艺术条件,对后 来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小说以“话 本”最出色,为白话 短篇小说。话本是说 话艺人讲演故事的底 本。随着“说话”艺 术的不断发展,逐渐 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 文学样式。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既出现了短篇拟话本小说,如冯梦 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还出现 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如“四大名著”、《金 瓶梅》、《儒林外史》等等。
西方小说从总体结 构上来说,往往是一种 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 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 多短篇小说。法国作家 都德的小说《最后一 课》。它们往往都没有 什么整体上的、完整的 艺术结构,即不太注重 艺术结构本身。
西方小说一般不按故 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 潮、结尾的自然顺序去绪 构作品,而是根据表达主 题和人物塑造的需要,颠 倒自然顺序,或以事件结 尾为开头,或以中间部分 为开头,或将起因放在结 尾,目的在于突出最重要、 最吸引人的情节。
(明、清时期) 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 游记》、《官场现形记》等
(二)西方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 小说和叙事诗是先后相关、 一脉相承的。西方小说的渊 源可以直接追溯到古希腊最 早的叙事文体——史诗。希 腊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中的 故事直接影响到西方小说的 产生。
阿普列尤斯的《变 形记》是古罗马保留到 今天的最古老最完整的 散文体小说。中世纪欧 洲各民族文学中出现的 英雄史诗,以及继之而 起的骑士传奇都都为西 方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 础。
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传奇小说
(唐代时期)
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营传》 蒋防的《霍小玉传》
话本小说
(宋代时期)
长篇小说
拟话本小说
冯梦龙的“三 言”
(明代时期)
凌蒙初的“二拍”
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金瓶梅》、《封神演义》等
唐代小说又称为 “传奇”,多传写奇闻 异事,为文言短篇小说。 改变了六朝小说粗陈梗 概的叙述方法,开始进 行具体细致的人物、情 节和生活场景的描写, 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作 为一种文学体裁已真正 成熟。
著名的唐传奇: 元稹《莺莺传》 陈玄祐《离魂记》 蒋防《霍小玉传》 李朝威《柳毅传》 白行简《李娃传》 杜光庭《虬髯客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