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大豆存储问题的探讨
浅谈大豆的储藏(一)

1 2 . 5 % 的 大 豆 长 时 间 处 于 温 度 2 0 T 、湿 度 9 0 % 的 状
态 下 ,水 分 可 升 高 至 2 0 . 8 % 、体 积 膨 胀 2 ~ 3 倍 ,同 时 呼 吸 强 度 升 高 ,生 理 活 性 增 加 ,会 导 致 粮 堆 温 度 升 高 ,并 进 一 步 发 生 霉 变 。 常 见 的 大 豆 生 霉 现 象 ,多 发 生 在 吸 湿 之 后 ,以 粮 堆 下 部 或 上 层 最 为 常 见 ,下 部 主 要 源 于 吸 潮 、上 层 主 要 源 于 结 露 ,深 度 一 般 不 超 过
根 据 来 源 不 同 , 目前国内流通的大豆主要分为 国 产 与 进 口 两 大 类 ,其 特 点 与 区 别 在 于 :国 产 大 豆 以
* 基 金 项 目 :十 三 五 国 家 科 技 项 目 :{现 代 粮 仓 绿 色 储 粮 科 技 示 范 工 程 》子 项 目 三 “偏 高 水 分 粮 入 仓 安 全 处 里 技 术 研 究 与 示 范”(编 号 :2016Y F D 04m 603-4)
大豆存储加工管理制度

大豆存储加工管理制度一、大豆存储管理制度(一)存储环境管理1.1 存储仓库要求: 大豆的存储仓库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潮、无虫害等环境条件,保证大豆的质量和安全。
仓库内部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异味和污染物的侵入。
1.2 温湿度控制: 大豆的存储温度应控制在15~20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
防止大豆吸湿腐败和霉菌生长。
1.3 明火禁止: 严禁在存储大豆的仓库内使用明火,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仓库应配备灭火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检查。
1.4 库内通风: 仓库内应配备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大豆的氧化和霉菌滋生。
定期清理排风口和检查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二)存储管理程序2.1 入库登记: 每批进入仓库的大豆都应有详细的入库登记记录,包括来源、数量、品种、生产日期等信息。
以方便追溯和管理。
2.2 分仓分级: 大豆可以根据品种和质量等级分仓分级存放,确保仓库内不同批次的大豆有明确的归属和管理。
2.3 定期检查: 仓库管理员应定期对存储大豆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气味、温湿度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领导。
2.4 样品留存: 每批大豆存储前都应取样留存,以备日后质量检验和追溯使用。
2.5 出仓销售: 出仓销售前需要进行验收检验,确保大豆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保障消费者利益。
(三)安全防护措施3.1 个人防护: 仓库管理员和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防护培训,熟悉防火、防爆、防毒等知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2 装卸安全: 大豆装卸过程中应使用专业设备和工具,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和安全帽,避免意外伤害发生。
3.3 交接签字: 大豆的进出库都需进行交接签字确认,确保责任明确,避免纠纷和遗漏。
3.4 物品保管: 仓库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品和有毒品,确保仓库内的环境安全和大豆质量。
二、大豆加工管理制度(一)加工工艺控制1.1 清洗除杂: 大豆加工前需进行清洗除杂处理,去除大豆表面杂质和异物,保证加工产物的纯净度。
保存大豆最正确的方法

保存大豆最正确的方法大豆被广泛种植并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和获得油料。
因此,正确保存大豆对于确保其品质和营养价值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存大豆的最佳方法。
1.正确的储存环境大豆的储存环境对于保持其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确保储存环境干燥、不受潮湿影响。
潮湿的环境会导致大豆霉变和变质。
其次,保持适当的温度。
大豆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0C至25C之间,这样可以防止蛀虫和霉菌的生长。
最后,确保储存空间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滞留。
优质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储存过程中的腐败和变质。
2.正确的储存容器选择适合大豆储存的容器也是保持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容器,如产生氨气的容器。
这些气味会对大豆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透明的塑料袋或密封的塑料容器是保存大豆的理想选择。
这样可以确保大豆不受到氧气、湿气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3.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大豆应该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高温会对大豆的色素和营养价值造成损害。
所以,在储存过程中,将大豆放置在避光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例如储存室或罩棚中是最理想的选择。
4.定期检查和翻动定期检查和翻动是确保大豆保存良好的重要步骤。
每隔一段时间,应仔细检查存储容器中的大豆,并去除受损或发霉的豆子。
翻动大豆可以确保其均匀受气,防止一些区域的潮湿和污染。
5.储存时间的管理大豆是生物性质的产品,长时间储存会导致其质量和营养价值的下降。
因此,应该根据大豆的储存时间来管理库存。
首先,确保使用最先进入储存室的大豆。
其次,根据不同品种的适应性,进行及时的转运或加工。
这样可以减少大豆储存时间,保持其品质和营养价值。
6.适当控制湿度控制储存环境的湿度对于保持大豆的干燥状态至关重要。
湿度过高会导致豆子变质和发霉,而湿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大豆变硬和脱水。
通过使用适当的湿度计和湿度调节器来监测和控制湿度,确保储存环境湿度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7.密封包装若要长期保存大豆,使用密封包装是很有帮助的。
大豆储存水分标准

大豆储存水分标准
一、水分含量
大豆的水分含量是影响其储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获后的大豆水分应控制在12%-14%之间。
水分过高会导致大豆发霉变质,过低则会影响其发芽率。
因此,在储存前应对大豆进行干燥处理,使水分含量符合标准。
二、湿度条件
大豆储存的湿度条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湿度过大会导致大豆受潮发霉,湿度过小则会导致大豆失水干燥,影响品质。
适宜的湿度范围为50%-60%,这样可以保持大豆的水分平衡,延缓品质下降。
三、通风条件
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于大豆储存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防止霉菌生长和温度升高。
储存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便排出湿气、降低温度,避免大豆受潮和霉变。
四、温度控制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储存时间。
适宜的储存温度应在10℃-25℃之间,这样可以保持大豆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夏季等高温季节,应采取措施降低储存温度,防止大豆发热霉变。
五、光照条件
光照对大豆的品质和储存时间也有影响。
长时间的光照会使大豆变色,影响外观和口感。
因此,大豆应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六、防虫防鼠
在储存过程中,大豆容易受到虫害和鼠害的侵袭。
为了防止虫害和鼠害的发生,应定期检查储存场所,及时清理卫生,采取适当的防虫防鼠措施,如放置樟脑球、薰衣草等天然驱虫剂,或采取密封储存等措施。
同时,发现虫害或鼠害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危害。
大豆储藏注意事项

大豆储藏注意事项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在收获后进行储藏时也要注意很多问题,一旦储藏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变质、霉变,严重影响到大豆品质。
那么在达到储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充分干燥大豆富含蛋白质和水分,在高温下极易变性,所以脱粒后要及时晾晒、降低水分,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宜超过12.5%,含水量过高,储藏时极易霉变。
在储藏时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入库。
尤其是晾晒后的种子。
以免高温积热引起蛋白质变质,必须将其摊开冷却后在入库储藏。
入库时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干燥天气,切勿在雨天和潮湿天气入库储藏。
2、种子不宜堆得过高在大豆种子储藏时,温度低于15度。
含水量低于12%时,堆放高度不易超过1.5米,这样为了避免积热引起变质,袋装以8个标准麻袋高为宜。
如果温度和湿度高于以上这个标准,则要将堆的高度相应的降下来,在垛与墙之间,垛与垛之间,应合理地排列间距。
3、适时通风新入库的籽粒水分不均匀,加上后熟作用,呼吸作用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还是气温下降的季节,极易出现结露现象。
所以在大豆入库储藏3-4周左右,要及时通风,散湿散热,增加大豆的耐储性。
4、不宜和农药化肥同储储藏大豆时应该专仓专用,储藏室里不能堆放化学肥料或农药,以防止化肥和农药挥发后产生有毒气体进入胚胎,导致大豆种子活力下降,降低品质。
5、低温封闭在冬季储藏可将大豆冷冻,采用温密闭储藏,这样既可以隔绝外界温湿度的影响以及病虫害感染,又能防止浸油、赤变等,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以上是大豆储藏注意事项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百度文库。
大豆安全储藏特性分析与工艺探讨

大豆平安储藏特性分析与工艺探讨大豆平安储藏特性分析与工艺探讨摘要:本文对大豆平安储藏特性进行了分析,还对平安储藏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只有选择正确的储藏方法,才能保证大豆的储藏品质。
大豆储藏时,要做好通风工作;要保证仓房内温度、湿度的适宜性与恒定性;工作人员要对大豆进行密闭;要选择适合的储粮技术;还要保证储藏的平安性,防止大豆品质劣变,这样才能提高大豆的食用品质。
关键词:大豆;平安储藏;特性;工艺大豆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糖分以及维生素,是优质蛋白质提炼的主要来源。
大豆在储藏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劣变,这主要是因为大豆对储藏的环境有着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方面的要求。
如果储藏的条件不佳,那么会使大豆出现吸湿生霉问题,还会导致大豆丧失发芽力,会影响储藏的平安性。
本文对大豆平安储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还对储藏的工艺进行了介绍。
工作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储藏的条件,要防止粮堆的温度过高,还要防止大豆浸油,这样才能保证大豆的商品价值。
1、大豆平安储藏特性分析1.1水分活性高大豆含有19%-20%的脂肪,由于这种物质具有疏水的特性,所以,籽粒水分都会集中在脂肪外的蛋白质亲水胶体中,大豆在整粒含水量不高的前提下,亲水胶体中的含水量仍然很高。
通过检测发现,大豆脂肪含量为20%,水分含量为13%,其非脂肪局部的含水量到达了16%,这使得大豆水分活性大大升高了,耐储性却降低了。
1.2吸湿性比拟强大豆中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也含有亲水胶体,这种物质中有大量的肽键以及氨基,对水分有着较强的吸附力。
大豆的种皮比拟薄,有着良好的通透性,大豆的种皮还有着发芽孔,所以有着较强的吸水性,这使得大豆的吸湿性大大增加了。
当储藏的温度到达20℃后,含水量为12.5%的大豆有着较强的吸湿性,当储藏环境的湿度为90%时,大豆的含水量会升到20.8%,而且大豆的体积也会膨胀,其生理活性会大大增加。
粮堆的温度逐渐升高后,大豆会出现发霉现象,还会出现劣变现象。
大豆仓储的损耗标准

大豆仓储损耗标准一、引言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仓储过程中的损耗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减少大豆在仓储过程中的损耗,我们需要对各种可能的损耗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损耗。
本文将主要从水分损失、品质变化、虫害和霉菌、温度和湿度、存储时间、包装容器、搬运和堆放、鼠害和鸟害等方面,对大豆仓储的损耗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水分损失大豆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和环境湿度的影响,水分会有一定的损失。
一般来说,大豆的水分损失应控制在1%以下,以保证品质和安全存储。
如果水分损失超过1%,可能会导致大豆发霉或变质。
因此,在仓储过程中,应保持环境的湿度稳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水分损失。
三、品质变化大豆在仓储过程中会发生品质变化,如色泽变暗、营养成分流失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到大豆的品质和销售价值。
因此,在仓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大豆的品质稳定,如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虫害和霉菌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大豆的品质,及时发现和处理品质变化。
四、虫害和霉菌大豆在仓储过程中容易受到虫害和霉菌的侵袭,这些生物活动会对大豆造成损害,影响品质和安全。
因此,在仓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定期清理仓库、使用防虫防霉药剂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大豆是否有虫害和霉菌,及时发现和处理。
五、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大豆仓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导致大豆品质下降和安全隐患。
一般来说,大豆仓储的最佳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40%-60%。
在仓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温度和湿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六、存储时间大豆在仓储过程中的存储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其品质和安全性。
因此,大豆的存储时间应合理控制,避免长时间储存导致品质下降。
同时,应定期检查大豆的存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大豆在储存过程中预防结露结顶技术探讨

大豆在储存过程中预防结露结顶技术探讨摘要:作为我国粮食储备的四大品种之一,大豆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取代。
而大豆的生理特性导致了它是一种十分不耐储的粮食品种,因此我们在大豆储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实际的困难,其中以结露结顶问题最为突出。
本文就大豆储存过程中预防结露结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主要包括仓顶隔热改造、入仓前后准备、日常粮情检查以及控温除湿技术等。
关键词:大豆;储存;结露结顶;预防一、大豆的生理特性分析大豆是一种十分不耐储的粮食品种,因此对于储存环境的要求很高,其生理特性主要表现为吸湿性强、稳定性差、容易丧失活力,因此极易发生霉变、浸油、赤变、蛋白质变性、品质劣变等现象,同时如果管理不当或者储存环境不合适也会引起结露、结顶等问题。
因此,如何根据大豆的生理特点,做好大豆的安全储存,防治结露结顶现象的发生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二、大豆在储存过程中预防结露结顶的技术要点2.1对仓顶进行隔热改造目前,我国大豆的储存方式主要包括简易罩棚仓五面保温密封储存、高大平房仓常规存储、高大平房仓粮面密封存储等方式。
为了使仓温和表层粮温保持在一定的低温状态,我们可以对高大平房仓的仓顶进行一定的隔热改造。
具体来说,就是选用一些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在仓顶基面构成隔热层,构筑由轻质菱镁板和菱镁骨架组成的空气通风层,对通过屋顶辐射传导至仓内的热量进行有效抑制,增强空气的流通程度,以此来实现隔热保温的效果,使仓温和表面的粮温都能够维持在低温状态,不仅能够预防大豆结露结顶等问题,还有效降低了虫霉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大豆的存储安全。
目前,由于聚氨酯发泡等新型隔热材料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仓顶进行隔热改造的策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做好入仓前后的准备工作要想预防大豆结露结顶,使大豆能够安全储存,就必须做好入仓前后的一切准备工作。
首先,在入仓前,仓储配套的设施设备必须齐全,包括通风系统、熏蒸系统、粮情检测系统等都必须全部安装好。
提高豆类作物耐贮性的关键因素

提高豆类作物耐贮性的关键因素豆类作物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豆类作物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因此提高豆类作物的耐贮性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提高豆类作物耐贮性的关键因素,以期对提高豆类作物的贮存效果有所启发。
一、物理因素:1. 控制温度:温度是影响豆类作物耐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贮存过程中,合适的温度能有效地减缓豆类作物的生理代谢速率,从而延长其储存期。
一般来说,对于常见的豆类作物如大豆、黄豆等,贮存温度应保持在10-20摄氏度的范围内。
2. 控制湿度:湿度是另一个影响豆类作物贮存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豆类作物发生霉变和腐烂,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作物干燥失水。
因此,在贮存豆类作物时,适宜的湿度对于维持作物的质量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一般建议将湿度保持在60-70%的范围内。
3. 控制光照:光照是豆类作物在贮存过程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因素。
过强的光照会导致豆类作物发生色泽改变和营养成分损失,而过弱的光照则会影响作物的色泽和品质。
因此,在贮存豆类作物时,应选择避光和适度通风的场所进行贮存。
二、化学因素:1. 控制氧气含量:氧气是导致豆类作物氧化和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低贮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有效地防止豆类作物的褐变和酸败。
常见的方法包括密封贮藏和进行真空贮藏等。
2. 控制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也是影响豆类作物贮存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导致呼吸不畅,而过低则会使作物发生萎缩和干燥。
适当控制贮存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延缓作物的衰老和变质。
3. 使用保鲜剂:保鲜剂是提高豆类作物贮存期和质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的保鲜剂包括乙烯吸收剂、抗氧化剂和杀菌剂等,它们能够有效地抑制豆类作物的衰老和微生物的滋生,从而提高作物的耐久性。
三、生物因素: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病虫害是导致豆类作物贮存失效的常见原因之一。
第四储粮生态区大豆安全储存技术探讨

完整粒率 (% )
79.7
粗脂肪酸值 (mgKOH/g)
1.3
蛋白质溶 解比率 (%)
77.9
入库时间 (年 · 月 )
2012·3
2号 大豆 (美国) 4949
15.0
10.0
78.3
1.2
78.3
2012·3
* 收 稿日 期 :2019-03-25 通 讯地 址 :菏泽 市 高新 区 丰东 路 贾 坊 收 费 站东 200米 路南
度,借以控制粮堆表层温度,使其在25℃以下,平均 粮温低于20℃,实现全年准低温储粮目标。 2.2.3 初期将所 有 空 调 全 部 启 动 运 行, 每 日 运 行 时间为 08:00~17:00, 仓 温 降 到 23℃ 以 下 后 每 日 开启1~2台空调,即可保 持 仓 温 在 25℃ 以 下; 阴 雨 天 , 隔 1d~2d 开 启 空 调 。 2.2.4 利用夏天 夜 间 气 温 较 低 时 段, 开 启 轴 流 风 机和部分窗户,排除仓内空间湿热,注意不要打开
日期 (年 · 月 · 日 )
2015·6·29 2015·7·6 2015·7·13 2015·7·20 2015·7·27 2015·8·3 2015·8·10 2015·8·17 2015·8·24 2015·8·31 2015·9·7 2015·9·14 2015·9·21 2015·9·28 2015·10·5 2015·10·12 2015·10·19 2015·10·26 2016·6·6 2016·6·13 2016·6·20 2016·6·27 2016·7·4 2016·7·11 2016·7·18 2016·7·25
行封 闭。 试 验 仓 从 2012 年 4 月 2 日 进 行 压 盖,4 下部通风口,同时做好防虫隔离工作,这样可起到
关于我国大豆存储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大豆储存问题的探讨孟秀菊(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摘要:大豆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此外大豆作为许多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的大豆储存设施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绿色生态化的储粮方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数量损失,避免虫害、霉变、水分散失等问题的干扰,加快对先进仓库设备的研究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最终实现大豆的绿色生态化储存,是我国大豆储存的重点。
关键词:大豆;储存;损耗;质量;改善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料作物。
作为我国粮食储备的四大品种之一和重要的粮油兼用经济作物,大豆的价值不可估量。
大豆在工业上用途约有500种以上,药用有滋补养心、祛风明目、清热利水、活血解毒等功效。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大豆,搞好大豆的安全储存是必须的。
1大豆储存的基本理论1.1储存的定义及作用储存是指物品(商品、货物、零部件等)在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过程中,在一定地点、一定场所、一定时间的停滞,在此期间,在保证物品的品质和数量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的管理规划对其进行的保存与管理的活动。
储存是物品流转中的一种作业方式,是物流的一种运动状态,也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物流系统中,储存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通过对储存物品的保管保养,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能保证流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
1.2大豆的生理特性及储存方法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作物,其生理特性是吸湿性强,容易丧失活力,生霉变质和蛋白质变性。
被储存的大豆水分不能超过12%。
大豆收货后,应成分晒干后在脱粒。
入库的大豆应当做到适时通风,防止引发发热霉烂的现象。
要确保低温密闭储存,进入冬季后应加强通风降温,趁春暖前采用压盖或塑料薄膜密闭储存,以保证安全度夏 [1]。
高大平房仓大豆安全储藏技术探讨

中图分 类号 :3 92 U 4 ¥7 . T 2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7 5 2 2 1 )6 0 2—0 10 —3 8 ( 0 1 0 —0 2 4 12 储 粮情 况 .
2 0 年 ,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接收跨省移库 09 大豆 1 ,分别储存 于库内3 万t 个高大平房仓 内。由 于大豆富含蛋 白质和脂肪, 在储藏过程 中容易出现 吸湿生霉 、浸油赤变 、品质劣变等不 良现象, 储藏 稳定性较差。根据大豆的储藏特性及 自身的仓房条 件, 聊城直属库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 ,进行降 温 、隔热 、保冷的大豆控温储藏试验 ,探索了一些
Ab t a t S mma ie h x e in e f s y e n so a e a a y e h c a g s o o d t n n u l y f sr c: u rz s t e e p r c s o o b a t r g , n lz s t e h n e f c n i o a d q ai o e i t
距 为 38m。7 号 仓 机 械 通 风 系统 :一 机 三 道 ,全 . 3
222 适 时通 风 ..
根据粮堆温度变化情况和天气状况 ,及时采取 自然通风 、轴流风机通风排除仓 内积热 ,降低粮堆
表 层 温度 ,保证 安全 储 藏和粮 食顺 利 度夏 。
223 勤 查 结露 ..
s y e n du i so a e n t n ic s e t e ae t r g e hn lg o o b a o b a rng t r g ,a d he d s u s s h s f so a e t c oo y f s y e n. Ke o ds o b a y W r :s y e n;s f so a e e h o o y a e tr g ;tc n lg
大豆的储藏特性与储藏技术

大豆的储藏特性与储藏技术
入库的大豆要求达到“干、饱、净”,提高入库大豆质量。
新入仓大豆因后熟作用,生理活动较旺盛,容易产生结露或局部水分增加现象,因此要
打开仓房门窗通风,有需要时可采用单管通风机进行局部通风散湿热。
也可以进行低温密闭储藏,秋冬季节利用夜间干冷的空气通风降温,使大豆温度降至15摄氏度左右。
用准备好的压盖物进行压盖。
(二)高水分大豆越冬储藏
北方大豆因收获较晚,气温较低,收购入库的大豆水分均在15-18%左右,最高可达20-26%。
为保证收购入库的大豆安全保管和便于春季晾晒,必须对新收大豆的堆放水分进行划分,分别单独堆放。
高水分大豆也可露天堆存,采用高水分玉米的越冬保管基本相同的方法进行。
大豆的保管方法

大豆的保管方法大豆保管方法1.大豆的储藏特点大豆粒圆,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霉能力较强,但破损的大豆易于变质。
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夏季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藏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工作。
易走油、赤变。
大豆水分超过13%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豆粒发软,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赤变”,严重时,子叶蜡状透明,有浸油脱皮现象。
2. 大豆的储藏方法充分干燥: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
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含水量再高,就容易霉变。
适时通风: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正值气温下降季节,极易产生结露现象。
因此,大豆入库3~4周左右,应及时通风,散显散热,以增强大豆的耐藏性。
低温密闭:在严冬季节将大豆进行冷冻,采用低温密闭储藏,既可以隔绝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和害虫感染,又能防止浸油、赤变,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大豆的储存方法2011年12月16日作者:编辑:陈小叶字号:T|T1.大豆的储存特性(1)大豆吸湿性强,易生霉大豆籽粒种皮薄,发芽孔大,吸湿能力比小麦、玉米强。
大豆吸湿返潮后,体积膨胀,极易生霉。
开始是豆粒发软,种皮灰暗,泛白,出现轻微异味,继而豆粒膨胀,变形,脐部泛红,破碎粒出现菌落,品质急剧恶化。
(2)大豆易走油、赤变,经过高温季节储存的大豆,往往出现两片子叶靠脐部色泽变红,之后子叶红色加深并扩大,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使大豆发芽力降低。
大豆走油赤变后,出油率减少,豆油色泽加深,做豆腐有酸败味,做豆浆颜色发红。
2.大豆的储存方法(1)严格控制入库水分大豆长期储存水分不能超过12%。
大豆的储藏

大豆的储藏(发布日期2003-9-20)大豆起源于我国,已有数千年栽培史,是现有栽培作物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一种,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18%-20%的脂肪,并含有较多的磷脂(约2%),是一种含油量较低的油料。
我国盛产大豆,早在30年代就居世界生产和出口的首位,目前仅次于美国,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在东北、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南方各省和长江流域产量较少。
大豆的储藏特性:(1)易吸湿生霉大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属亲水胶体,吸湿性能极强(破碎粒吸湿性能更强),加之大豆种皮和子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种皮的珠孔也较大,所以吸附和解吸能力均很强,在相对湿度较高(90%以上)时,大豆的吸湿性比玉米、小麦都强,而在相对湿度较低(70%以下)时,其吸湿性则低于玉米和小麦。
大豆储藏在高湿环境下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潮工作,水分超过14%~15%时,豆粒往往变软。
大豆过夏的安全水分,因温度高低而异,在30~C时一般为12.5%,在15℃时可增至14%,在8~C时则可增至17%。
常见的大豆生霉现象,多发生在吸湿之后,以粮堆下部或上层最为多见,下部主要来自吸湿,上层主要来自结露,深度一般不超过30厘米。
大豆吸湿生霉的早期症状是,豆粒发软,种皮灰暗、泛白,不清洁,有泥灰粘连,出现轻微异味。
继而豆粒膨胀,发软程度加重,指捏有柔软感或变形,脐部周围轻微红润,接着整个脐部泛红,通称“红眼”,并伴随子叶浸油、赤变。
此时破碎粒出现绿色菌落,完整粒先出现白色斑点,继而出现绿霉,霉味严重,品质急剧恶化,出油率大幅度下降。
(2)易丧失发芽率大豆在储藏期间很容易丧失发芽率,正常水分的大豆,当温度达到25℃时,就难以保持发芽率。
保持发芽率时间的长短与水分、温度、种皮颜色等因素有关。
色泽深的大豆,种皮组织较紧密,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故黑色大豆保持发芽率时间较长,黄色大豆则甚易丧失发芽率。
水分低、温度低,保持发芽率的时间较长;水分越高,温度越高,发芽率就丧失越快。
北方沿海地区大豆储藏技术探讨

干物质损耗明显 ,储存条件较差的,综合损失率会
超过 1 。按 照 2 0 0 9年 东 北 地 区 临 时 储 存 大 豆 数 子 叶无胚 乳 种子 ,由种 皮 和胚两 部分
组成[ 1 ] 。种皮 的外层 由单层或多层栅状细胞组成 ,
质 地较 坚 密 ,外 附釉 质 ,可 以抵 御 外 界 害 虫 的侵
的延长,加工的油品也会出现哈喇味,影响食用价
值 ,这 与储 藏条件 不 理想有 着很 大 的关 系 。 大豆储 藏 大 多采 用 干 燥 、低 温 、通 风 、密 闭 、
题。
地区储存大豆 的情况 进行分 析:在常规 储存条件 下 ,储存 8 个月的大豆 ,失水率为 0 . 5 " - 0 . 7 ,
3 . 1 干 燥通风
新 人库 的大豆由于无法确定是否已过后熟期 ,
适 时做 好 干燥通 风 ,可及 时 排除粮 堆湿 热 ,防止 出 现结顶 。机械通 风 或堆 内环 流通 风可 以在均 衡堆 内
・
5 2 ・
粮 油仓储 科技 通 讯 2 0 1 5( 3 )
问题 探讨
北 方 沿 海 地 区大 豆储 藏 技 术 探 讨
刘俊 明 张元孝。 金峰 昌
( 1 山 东省 粮 油 集 团 总公 司 2 5 0 0 6 3 )
( 2 山 东省石 臼粮食储备库有 限公 司 2 7 6 8 2 6 )
一
分子状态结合 ,结合不牢固,易分解 ,这也是大豆 易破碎的原因之一。糊粉粒的主要成份是蛋 白质 ,
大 豆 中的蛋 白质 含 量 在 4 2 左 右 ,是 所 有 粮 食 中
最 高 的 。蛋 白 质 受 热 易 变 性 ,这 种 变 性 是 不 可 逆
大豆安全保管探索

大豆安全保管探索摘要:根据大豆的储藏特性,结合近几年进口大豆的保管经验,从粮食入仓前后的注意事项、日常保管方法、保管期间的温度控制措施到粮情出现异常的处置措施,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科学有效、安全经济的管理方法,从而确保大豆的安全储存,减少保管期间的损耗。
关键词:大豆;安全保管;减损;保质引言国内大豆产量极少,每年需大量从国外进口,为了加强我国粮食安全,近几年,国家大量增加进口大豆的周转储备。
但进口大豆杂质高,易吸湿霉变,耐储性差,长期保管损耗大。
随着科技储粮技术的发展,急需探索出适合进口大豆的科学保管方法,确保储藏安全,降低保管损耗。
1.项目的研究意义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储藏稳定性差,在储藏期间常出现吸湿生霉,浸油赤变,不耐高温,发芽力丧失等现象。
目前国家大量增加进口大豆的储备,急需通过各种控温技术应用以及科学合理的保管措施的实施,来达到减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确保粮食安全储存,降低粮食损耗,为国家节省费用,确保我国大豆产业的安全可控。
2.日常保管采取的措施2.1做好出入库作业环节把控一是在输送设备上加装防尘罩,尽量避免大风天气开展装卸作业,确保卸粮装车速度适中,减少抛撒,及时清扫漏粮;二是加强出入库期间输粮设备洒落粮粒的清理回料;三是入库过程中减少大豆破碎、自动分级现象,特别是对于浅圆仓入库作业,积极应用多功能中心管等防分级、减破碎装置,减少高位入仓大豆破碎,为后期安全保管奠定良好基础。
2.2及时平整粮面,布设测温电缆进口大豆破碎粒、杂质较多,入库过程中没有进行过筛除杂,由于自动分级,部分部位杂质聚集较多,容易感染害虫,通风时形成死角,吸湿转潮,引起大豆发热、霉变。
仓房入满后,在平整粮面时,将杂质聚集部位散开,降低杂质聚集程度,利于后期的保管。
按照规程要求,平整完粮面后及时布设测温电缆,同时在杂质聚集部位多布点,发热时能够及时发现。
走道板铺设镂空的、“田”字格形式,便于查仓、取样以及表层湿热的散发,尽量少铺,避免走道板频繁踩踏,下面粮食压得过实,造成发热、霉变。
囤大豆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囤大豆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囤积大豆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旨在通过持有大豆供应来获取利润。
然而,囤积大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注意许多事项。
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囤积大豆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
在决定囤积大豆之前,应该详细研究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
了解大豆的供需平衡情况以及价格波动趋势,可以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和供应情况。
其次,囤积大豆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大豆是一种容易受潮变质的农产品,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储存以保持其品质。
囤积大豆之前,应该确保拥有足够的储存空间,并且做好相应的防潮措施,以避免大豆受潮变质。
第三,囤积大豆需要考虑物流和运输。
大豆是一种体积相对较大的农产品,其运输也需要相应的物流设施和运输工具。
在囤积大豆之前,应该考虑好物流和运输的问题,确保能够及时将大豆从产地运送到储存地点,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将大豆送往市场。
第四,囤积大豆需要考虑政策因素。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囤积行为可能会受到政府的调控和限制。
在决定囤积大豆之前,应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以避免因政策变化而带来的损失。
第五,囤积大豆需要考虑市场风险。
大豆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政策、国际贸易等。
在囤积大豆之前,应该做好市场风险评估,确定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囤积大豆带来的风险。
第六,囤积大豆需要遵守法律法规。
大豆囤积行为可能涉及到价格操纵、垄断等法律问题。
在囤积大豆之前,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操作,以避免违法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
第七,囤积大豆需要考虑资金问题。
囤积大豆需要付出相应的资金成本,包括购买大豆的成本、储存大豆的成本以及运输大豆的成本等。
在决定囤积大豆之前,应该评估自身的资金实力,确保能够承担相应的资金压力,并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最后,囤积大豆需要具备正确的市场判断和操作能力。
大豆市场波动较大,需要具备正确的市场判断和操作能力,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取利润。
大豆的贮藏特性

05
大豆贮藏对品质的影响及控制 措施
贮藏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贮藏期间生理变化
大豆在贮藏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会消耗有机物质,导致 重量减轻、品质下降。同时,大豆的脂肪酸含量会随着贮 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影响其营养价值。
贮藏期间质量问题
贮藏过程中,大豆容易受潮、发霉、生虫等,导致大豆品 质下降。特别是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对大豆的品质影响较 大。
将大豆贮藏技术应用于其他豆类或谷物贮 藏,提高其他农产品的贮藏品质和效益。
THANKS。
低温贮藏
真空贮藏的大豆应存放在低温环境中,以延长保质期。
注意防潮
真空贮藏虽然能够防止大豆受潮,但仍然需要注意防止外部潮湿空 气进入容器。
冷藏贮藏
低温抑制发芽
冷藏贮藏通过将大豆置于低温环境下,抑制其发 芽和变质,保持其新鲜度。
冷藏温度控制
冷藏贮藏要求温度控制在0~5℃,以避免大豆结 冰和影响品质。
注意通风
低温密闭
将大豆存放在低温条件下,可以延缓品质下降的速度。同 时,采用密闭容器或包装袋进行包装,可以防止空气进入 ,减少氧化的发生。
合理堆放
应将大豆堆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与化学物 品接触。同时,要定期翻动大豆,防止其结块和氧化。
06
大豆贮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 势
研究现状
大豆贮藏的生理生化研究
大豆贮藏中的问题及防治
虫害及防治
虫害类型
大豆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虫害 的侵袭,包括甲虫、蛾类、螨虫等。
防治措施
使用化学药剂,如溴甲烷、磷化铝等 对仓库进行熏蒸,以杀死虫卵和成虫 ;同时,保持仓库的清洁卫生,防止 虫害的滋生。
鼠害及防治
鼠害类型
仓库中的老鼠会对大豆造成严重的损害,它们不仅直接啃食大豆,还会在豆堆中 做窝,造成大豆的污染。
大豆储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探究大豆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储藏条件,观察大豆在储藏过程中的水分、蛋白质含量、发芽率等指标的变化,为大豆储藏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大豆:选用品种一致、生长状况良好的大豆种子。
2. 储藏设备:低温库、干燥箱、恒温恒湿箱等。
3. 仪器:分析天平、水分测定仪、发芽箱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大豆分为5组,分别编号为A、B、C、D、E。
2. 储藏条件:A组:常温常湿储藏B组:低温常湿储藏C组:常温干燥储藏D组:低温干燥储藏E组:低温低湿储藏3. 储藏周期:每个储藏周期为30天,共进行3个周期。
4. 指标测定:1)水分测定:采用水分测定仪测定大豆水分含量。
2)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含量。
3)发芽率测定:采用发芽箱进行发芽试验,记录发芽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含量变化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储藏过程中,大豆水分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A 组水分含量最高,B组次之,C、D、E组水分含量较低。
在3个储藏周期结束后,A 组水分含量仍高于其他组,说明常温常湿储藏不利于大豆水分保持。
2. 蛋白质含量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储藏过程中,大豆蛋白质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A组蛋白质含量最高,B组次之,C、D、E组蛋白质含量较低。
在3个储藏周期结束后,A 组蛋白质含量仍高于其他组,说明常温常湿储藏不利于大豆蛋白质保持。
3. 发芽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储藏过程中,大豆发芽率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A组发芽率最高,B组次之,C、D、E组发芽率较低。
在3个储藏周期结束后,A组发芽率仍高于其他组,说明常温常湿储藏不利于大豆发芽率保持。
五、实验结论1. 大豆在储藏过程中,水分、蛋白质含量和发芽率等指标均受到储藏条件的影响。
2. 低温干燥储藏有利于大豆水分、蛋白质含量和发芽率的保持。
3. 常温常湿储藏不利于大豆品质保持,应尽量避免。
六、实验建议1. 在大豆储藏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低温干燥的储藏条件,以保持大豆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大豆储存问题的探讨孟秀菊(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摘要:大豆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此外大豆作为许多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的大豆储存设施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绿色生态化的储粮方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减少储存过程中的数量损失,避免虫害、霉变、水分散失等问题的干扰,加快对先进仓库设备的研究建设,积极推广新技术,最终实现大豆的绿色生态化储存,是我国大豆储存的重点。
关键词:大豆;储存;损耗;质量;改善大豆是植物蛋白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料作物。
作为我国粮食储备的四大品种之一和重要的粮油兼用经济作物,大豆的价值不可估量。
大豆在工业上用途约有500种以上,药用有滋补养心、祛风明目、清热利水、活血解毒等功效。
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大豆,搞好大豆的安全储存是必须的。
1大豆储存的基本理论1.1储存的定义及作用储存是指物品(商品、货物、零部件等)在从生产地向消费地的转移过程中,在一定地点、一定场所、一定时间的停滞,在此期间,在保证物品的品质和数量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的管理规划对其进行的保存与管理的活动。
储存是物品流转中的一种作业方式,是物流的一种运动状态,也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物流系统中,储存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通过对储存物品的保管保养,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能保证流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是物流的一个中心环节。
1.2大豆的生理特性及储存方法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作物,其生理特性是吸湿性强,容易丧失活力,生霉变质和蛋白质变性。
被储存的大豆水分不能超过12%。
大豆收货后,应成分晒干后在脱粒。
入库的大豆应当做到适时通风,防止引发发热霉烂的现象。
要确保低温密闭储存,进入冬季后应加强通风降温,趁春暖前采用压盖或塑料薄膜密闭储存,以保证安全度夏 [1]。
2我国常用的的几种大豆储存方式2.1简易罩棚仓五面保温密封储存方式简易罩棚仓是由钢结构罩棚经过围护而成的简易仓,罩棚仓仓顶主要由屋架和彩板构成,四周维护结构采用彩板维护,另外在简易罩棚仓的四壁设置卷闸门结构。
大豆储存在简易罩棚仓内,包打围散存堆放。
在夏季高温季节关闭卷闸门,形成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罩棚仓,防止外界温度和湿度对仓库内储存的大豆的影响;在秋冬春季的低温季节,打开卷闸门,形成四面通风的罩棚仓,特别是在冬季,将五面密封的多层棉被或薄膜掀开,对整个大豆堆垛进行降温通风。
简易罩棚仓一般设施比较简单,储粮性能差,主要用于粮食的中转或短期储存。
由于仓顶采用单层彩板结构,其隔热性能较差,造成粮食度夏时上部空间温度和粮面温度高,经常发生局部结露现象;简易罩棚仓虽然结构简单,投资小,粮食进出便利,但其隔热和气密性能差。
罩棚仓用于粮食长期储藏存在较大隐患。
2.2苏式仓粮面密封储存方式苏式仓是采用木质人字屋架,仓内有两列圆木柱落地支撑,外围粘土砖墙共同承受屋面荷载,上盖粘土平瓦或小青砖的砖木结构仓库。
在多年的储粮中,苏式仓存在着粮温中、下层降温散湿慢、通风效果差、调质困难等弊端。
大豆储存在老式苏式仓内,散装储存,若仓房没有进行隔热保温和气密性处理,则大豆的温度和仓库的温度受气温的影响较大。
为保证熏蒸效果和防治大豆主要害虫印度谷蛾的发生,夏季采用单面薄膜密封的形式,并起到一定的密闭保温作用,在第一年秋冬春的低温季节揭开薄膜,打开窗,采用机械通风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温度交换,降低大豆堆内的温度,后续几年仅在低温季节采用自然降温,不进行机械通风。
2.3高大平房仓常规储存方式国内平房仓多数是钢结构简易平房仓,仓库整体受力支架是钢材框架结构,库顶是铁皮,仓库墙为可承重墙,库内顶部是照明灯,仓库配备仓顶或仓墙轴流风机(排风扇)吸出式负压通风,以及其他常用设备。
大豆储存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储存,采用双低(低温、低药量)加冬季通风的常规储存模式。
平房仓是一种投资省,施工周期短,适应性强的仓型。
高大平房仓具有跨度大、堆粮高、单仓仓容量大、储存管理集中、设备利用率高、保粮措施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清仓困难等不足。
2.4高大平房仓粮面密封储存方式密封粮仓是熏蒸的前提,也是降温通风和冷却通风后防止湿热空气进入粮仓的必要措施,更是“双低”储粮技术的基本条件。
这里的密封,除将门窗密闭外,还用薄膜将粮面密封。
大豆储存在高大平房仓,散装储存,采用密封储存方式,仓库气密性和隔热保温保湿较好。
在夏季高温季节,采用单面薄膜密封的形式,起到提高气密性和防止印度谷蛾的作用,第一年可在秋冬春的低温季节揭开薄膜,采用通风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温度交换,降低大豆堆内的温度,后续几年可仅在低温季节采用自然降温,不进行机械通风[2]。
3我国大豆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过度依赖杀虫剂,使储粮害虫抗药性增强大豆在储藏过程中,很容易滋生昆虫,蛀食大豆,造成大豆损失,发热、发霉。
目前粮食仓库杀虫一般使用磷化氢作为熏蒸剂杀虫。
虽然近几年采用新技术进行环流熏蒸,用药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在掌握虫期上,有些不科学、不合理,有些粮库严重超过“1 年只能熏蒸 1 次”的熏蒸规范,甚至还有少数沿用直接投药方式,很多是为了应对普查,增加投药次数,最多的有 1 年熏蒸 3 次以上,使储粮害虫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
并且粮食害虫的抗性还有上升的趋势,施用磷化氢药效下降,增量多次使用磷化氢会造成杀虫剂在粮食上的大量残留,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另外,如果这些药剂残渣处理不当,还会对大气、土壤及水源等造成新的污染[3]。
3.2大豆在储存过程中发热霉变严重在我国湿热地区,大豆易于滋生霉菌,致使大豆霉变造成数量损失及品质劣变,其中一些产毒霉菌还会产生霉菌毒素而污染大豆。
这些毒素可使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还有致癌作用,畜禽也可能因食用被污染的大豆而使霉菌毒素进入其乳、蛋中,从而使霉菌毒素再次进入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2012年2月份,中粮新沙粮油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有一批大豆发生霉变、碳化,烂豆和渗出油脂去向不明,损失4000吨大豆。
3.3 绿色储粮意识淡薄,储豆安全难以保证我国人口众多, 大豆消费需求量大, 极少进入国际市场,缺少必要的竞争机制。
尽管现有储备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投资与建设, 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国家粮库基本具备推广使用绿色储粮技术的条件, 但大豆的储存工作仍沿袭传统的储存技术与方法, 缺乏必要的绿色储粮意识, 绿色储粮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多年以来, 我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积极发展新储粮技术,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投资成本大, 技术要求高,大面积推广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储粮安全卫生隐患仍然存在, 储粮安全难以保证, 与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差距显著。
3.4先进绿色储存技术的推广受到制约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各不相同,各地对大豆储存新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也各不相同。
常规的大豆储存技术因习惯、熟悉、投入少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先进技术因需要投入前期成本,长期巨大效益难以在短期内体现,造成新技术应用少,推广进程缓慢。
同时,我国市场尚未规范,绿色储藏的粮食未得到市场的完全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储粮技术的发展。
4完善大豆储存的对策4.1加重对绿色杀虫方式的探索现如今,多种新型杀虫药剂正在开发应用。
例如:多杀菌素、胆钙醇、惰性粉以及臭氧结合就仓干燥技术。
多杀菌素和胆钙醇是生物类农药,毒性低,杀虫、杀鼠效果好,国外批准用于有机食品中,我国也批准将胆钙醇作为唯一能用于有机食品行业中的杀鼠剂。
使用中能有效避免杀鼠剂污染粮食的危险事故发生。
多杀菌素更是唯一获得美国总统颁发的绿色化学品奖励的新杀虫剂。
惰性粉是在绿色储粮中允许使用的一种防护剂,该产品具有物理杀虫性能,本身毒性小,无残留,但价格高于杀虫松、防虫磷10 倍以上,此外还能引起粮食容重降低,使用时要注意防尘。
臭氧结合就仓干燥技术对防止潮粮在干燥过程中可能发霉有较好作用,各地正在试用中。
今后随着我国粮食仓储行业对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农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将加快对我国储粮药剂的更新换代工作。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有可能攻克摆在我们面前的科技难题—绿色熏蒸杀虫剂,以使绿色储粮的奋斗目标能够全面实现[3]。
4.2改善现有粮食仓储设施现在的常规储存方法,已经不适应大豆的储存要求。
大豆作为人们生活的供给,食品生产原料需求,必须依靠科学的新技术,储藏优质、绿色的豆油,做到保质增值,确保大豆储藏安全。
大豆储备是一项战略任务。
确保大豆使用安全,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引入高新技术,并结合大豆储藏的特殊要求,进行应用性研究创新和系统集成。
积极创新粮食储备管理信息化技术。
加快粮食储藏过程酶的生物学特性与谷物生物化学变化及延缓品质劣变(陈化)的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新建和改造的大型粮库,应具备先进储粮技术设施,同时配备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储粮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管理 ,进而带动和促进全省粮食仓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4]。
4.3加强绿色储粮意识,完善绿色储粮机制创新观念,强化绿色储粮意识。
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粮食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温饱问题,注重的是总量的供求平衡和粮食价格的宏观调控,对储粮安全,尤其是质的要求,予以重视,开展必要的宣传活动,努力增强粮食仓储企业绿色储粮意识,健全国内的粮食监督检验机制。
以新建大型仓库为依托,建立设备较为完善的粮食质量检化验室,配备专业检化验技术人员,健全省区内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对收购入库粮和外购粮在集中储藏和调运期间实行全程质量跟踪监督检验,以保证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避免造成较大损失。
4.4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化的大豆储存技术根据绿色储藏的要求,绿色储粮工程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实施粮食标准化生产,切实从源头确保国家储备粮库收购的原粮的质量;二是利用绿色科技优势与对储粮有利的生态条件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和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少用或限制使用各种杀虫剂;三是使用符合“清洁生产”的粮仓及配套机械设备和材料,既不污染粮食,又不造成环境污染;四是重视研究绿色粮食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的检测技术以及储备粮品质陈化判定技术与仪器的研究,并尽快实现智能化。
打造“绿色储粮”粮库,不仅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展壮大企业品牌的需要,更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5]。
5结语“绿色储粮”是储粮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结合大豆储藏工作实际,通过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强化绿色储粮意识,完善绿色储粮保障体系,开辟“绿色储粮”新途径,确保大豆在储存流通环节的安全,最终实现大豆的绿色生态化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