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美学原理复习
![美学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9c2f06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4.png)
美学原理复习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概说1、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著有《美学》,他被称为“美学之⽗”,标志美学作为⼀门独⽴学科的正式确⽴。
2、美学研究是三种范式:①以美的本质为核⼼来研究审美对象②以审美⼼理为核⼼来研究美感③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3、美学定义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研究美和艺术的⼀门科学,包括哲学美学、⼼理学美学和艺术美学,其研究对象分别是美、美感和艺术。
第⼆章西⽅美学发展历程⼀、古希腊到⽂艺复兴时期(美的哲思,⼈的赞颂)⼩结:古希腊时期美学的共同特点:区分了现象和本质,确⽴了西⽅美学研究的第⼀种范式。
⽂艺复兴时期美学的共同特点:对⼈的⼼灵的启迪和赞颂。
⼆、⼗七、⼗⼋世纪美学(转向内⼼,深⼊⼼灵)理性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启蒙主义美学⼩结:美学研究的重⼼已经由美的形⽽上学的思考转向对⼈类美感经验的考察;由泛美⾛向艺术,转⽽研究艺术。
三、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学(登上⾼峰,⾛向繁荣)笛卡尔:“清晰明⽩的理念”布⽡洛:三原则“事之常理”“⼈之常情”“普遍永恒⼈性”法国理性主义美学合理地否定了神学、美学,但是后期理性主义⼜⾛上了⼀个极端,过于重视理性,⽽否定了感性。
夏夫兹博⾥、哈奇⽣休谟博克荷加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纠正了理性主义,重经验、重感觉,从审美主体能动的⽅⾯和客观形式的影响⽅⾯阐述了相关的美学理论。
伏尔泰、狄德罗、莱⾟、⽂克尔曼、鲍姆嘉通、维柯歌德评论莱⾟的著作《拉奥孔》“这部著作把我们从⼀种幽暗的直观境界引导到思想的宽敞爽朗的境界”从德国古典美学到西⽅⼼理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峰俄国⾰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潮现代西⽅美学开始萌芽(唯意志主义美学,现代⼼理学美学早期诸多流派)马克思主义美学厄尔尼雪夫斯基“美是⽣活”西⽅美学研究的三种范式⑴区分现象和本质,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注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古代美学以本体论为重⼼)⑵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础结构,在感性认识的完善中去研究美,注重⼈与物的对应和美感的研究(近代美学以认识论为重⼼)⑶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在艺术对客体世界的典型化中去研究美。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完)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完)](https://img.taocdn.com/s3/m/c3a31d1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f.png)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填空)什么是美学?(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1。
艺术哲学(黑格尔)2。
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
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
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
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3、对风骨。
《美学原理》整理版
![《美学原理》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a5b33a5022aaea998f0ffe.png)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b147c008a1284ac8504368.png)
美学原理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人类有三种终极关怀真: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善:伦理学、宗教美:美学、艺术问题引入:什么是美?从美的视角看世界与从真、善的视角看世界有什么不同与联系呢?(请同学们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二、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丹麦是北欧设计的重镇有很多设计史上的大师都来自丹麦他们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作完美的吻合。
这一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突破了工艺、技术僵硬的理念,融进人的主体意识,从而变得充满理性。
白色烂花大牡丹绘紫藤直领褙子(不加衬里、半透明)+交襟琵琶袖上襦(半透明、须着中衣)+纯白烂花大牡丹马面裙范斯沃斯住宅——躺椅和线条简单的桌椅总结:感性层面的美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
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对美的理性思索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玄妙了起来。
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中,专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是难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专门探讨审美的机制问题,非常深澳,宛如天书,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对美学进行纯粹理性思考的著作。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1f3ea1551810a6f5248659.png)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 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1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https://img.taocdn.com/s3/m/eadb76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d.png)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美的现象的差异性、多样性,掩盖了美的本质的一般性、共同性。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异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仍未统一。
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说法1、客观派:认为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
2、主观派: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产物。
3、主客观结合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对象,也不都有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三、关于美的本质的初步看法1、美起源于劳动,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美是一种感性的客观存在(2)人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章、美的分类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丰富性和天然性(2)变易性和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2、自然美形成的条件(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
3、自然美的欣赏(1)自然美欣赏的意义A:可以加强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B: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C:以自然为师,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2)自然美欣赏的方法A: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B: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C: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二、切近人生的社会美1、社会美的特征(1)一切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2)内容重于形式,美和“真”“善”密切联系(3)突出实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2、社会美的表现(1)劳动美A:劳动环境的美B:劳动过程的美C:劳动产品的美(2)生活美A:服饰美B:居室美C:饮食美(3)人之美A:形体美B:风度美C:情操美三、精粹凝练的艺术美1、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长短比较(1)现实美之长A: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B:直接真实、感染力强C:自由选择性(2)艺术美之长A: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集中B: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理想C: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评价D:艺术美大于现实美2、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1)意蕴(2)意境(3)典型第三章、形式美一、形式美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1、什么是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指的是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https://img.taocdn.com/s3/m/a40330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b.png)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讲: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1、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何时?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2、西方美学的历史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体论阶段:世界本体。
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特的、终极的、普遍的美。
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
认识论阶段:真理获得。
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
代表人物:狄德罗、黑格尔、康德、培根语言学阶段:3、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审美是人一种生命实践(命题)。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4、审美是特殊的人生境界(命题)。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
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第二讲:审美活动论1、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2、审美需要有何特征?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是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美学原理复习
![美学原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1e13a4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f.png)
美学原理复习《美学原理》课程考前复习第一章引论1鲍姆嘉通.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出版的著作《美学》,标志着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他本人被视为西方美学学科的创始人,被称为“美学之父”。
2.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1、模仿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最早提出了“摹仿说”。
2、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与美的诞生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是在人类漫长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也为艺术的产生创造了前提。
因此劳动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4、游戏说席勒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从本质上讲,无非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第三章现实美1、自然美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它的社会性质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它的自然性是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自然美产生的根源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联系。
也就是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因为从自然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自然美的产生及自然美领域的逐渐扩大是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美归根结底是一定社会实践或社会生活的产物。
3、自然美与其他美学形态相比,具有的主要特点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自然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事物中的感性呈现。
具体来说,与其他美学形态相比,自然美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构成自然美的先决条件是自然事物本身的质料、色彩、形状等自然特征。
没有这些自然属性,也就没有自然美。
第二,自然美偏重于形式。
一般来说,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
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式方面。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c8ae4016fc700aba68fc30.png)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290aa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a.png)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1概要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1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fbe231f4195f312b3069a524.png)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一章第一章绪论1750年德国灵性主义者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政是宣告成立鲍姆嘉登被誉为“ 美学之父” ,用“ 埃斯特惕卡” 来命名这门学科,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感性学” 的意思。
美学其实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不仅与哲学认识论密切相关,而且也和诸多其他人文学科,如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哲学韦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苏格拉底,伯拉图,孔子等人都强调了美与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格拉底提出了“ 美与善相统一” 的观点孔子也提出了“ 里仁为美” 的重要观点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研究的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美学学科的性质(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因为美学事一门人文学科,所以美学与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连,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以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上,山川河流出现与会华中的时间在周秦以后。
在魏晋时代,画家们开始创作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山水画古希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说“ 只有天赋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 并强调“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柏拉图也认为“ 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学科诞生於 1750年, 而语言文字的产生, 则为审美意识向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美学的发展经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到独立的美学学科人类的审美意识是怎样产生的:(1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部开的(2 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 并按照“ 美的规律” 创造物体, 并在自己的创造物种直观自身, 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产生了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是:(1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2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包含了大量的对于美的事物的描写, 并初步提出了一些美学观点, 使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极其重要的宝库先秦以后,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王充的《论衡》 , 南朝梁时文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代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的《书谱》等著作中都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看成是世界的本源,提出了“ 没事和谐与比例” 的美学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值得我们之一的事故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英国经验派和德国理性派那里,西方美学思想或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学作为独立的专门学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应当由专门的美学著作(2应当由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美学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重大转折,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试验美学,以普斯等人为代表的“ 移情说” 美学,以法国但那位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了一种所谓:由上而下的行而上学的哲学思辨方法。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2422fcb307e87101f696ba.png)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绪论什么是美学1.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
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吕荧、高尔泰美是主观的'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缺陷(消极作用)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是人性的一项基本的价值需求。
“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都可纳入到“审美活动”的设定中。
4.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2)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是哲学。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鲍桑葵《美学史》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
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美是什么1.柏拉图对美的定义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纲要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1400be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c.png)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一、美学的来源包姆嘉通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A.逻辑学---理性知识---思想---真B.伦理学---道德知识---意志---善C.美学-------判断力-----情感---美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科学。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即美的研究对象只是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是艺术观或艺术的一般规律。
他强调了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了艺术对现实美的关系。
4、近代心理学派的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
三、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时代需要美学。
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现代人在理论上认识美,掌握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方法,从而提高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世界的能力。
2、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需要美学。
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文学艺术有着重要作用,而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以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就需要从审美上去探讨艺术的规律。
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问题,都需要从美学上加以研究。
美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和促进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3、开展审美教育需要美学。
掌握美学基础知识,认识美的本质、形态和审美的基本规律,是树立正确审美观和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cd3f0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6.png)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原理 总资料
![美学原理 总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a6dde6f242336c1fb95e26.png)
美学第一章一、美学学科的形成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
(一)区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两个概念,追寻“美本身”,美得共相,美的普遍性,整体。
(二)讨论了美得各种定义,提出了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
柏拉图《理想国》第十卷,提出“理式、理念”----物体----艺术,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归纳为:艺术与现实的关式,理式,即静观,达到美得最高境界,是第一境界,物体本身是第二境界。
艺术是对自然社会的模仿,是对真理的影子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诗学》学术背影:古希腊文化由古典化过度时期,古典化时期是古希腊最辉煌时期,以史诗、悲剧为代表;希腊化时期是大众化、创造性失去,热衷于构筑体系。
时代特征:强调“反思力”对“常识”进行思考,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社会、人文。
“认识你自己”是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时代的概括。
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体积与安排”,美的事物体积大小要合适,要见出“统一性”,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关系,通过组织与安排,达到有机和谐统一。
二.美学学科如何成立知------哲学意------伦理学情-----美学1.形象思维原始性、普遍性2.以己度人的隐喻3,想象性的类概念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三.美学研究对象1.哲学家和逻辑分析方法2.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象形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3.心理学的方法美学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1.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 2.从审美活动理解人的完善 3.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关于审美活动的起源实证主义:普列汉诺夫、劳动说直觉主义:尼采、“酒神精神”一、巫术及巫术直观(一)什么是巫术活动巫术是人类原始的活动方式,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生命活动特征来构建世界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原始人类经验世界的方式和信仰的方式。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简化本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简化本](https://img.taocdn.com/s3/m/4851226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c.png)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简化本美学原理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原理_杨辛》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_杨辛》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26ee07844769eae109ed04.png)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社会,古代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可视为美学的起源。
二、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三、美学是怎样提出的?1735年德国理性主义者、普鲁士哈列大学哲学教授鲍姆加登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感觉学(美学)这一名词和概念;1750年他出版了《美学》第一卷,书中使用了“埃斯特惕克”(感觉学,即美学)这个术语。
鲍姆加登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人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发现人类知识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比如知识系统逻辑学在研究,意志、道德有伦理学在研究,但感性系统却没有专门学科去研究,他建议建立一门新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问题,他把这门新学科取名为“埃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美学)。
后来,康德、黑格尔等人在他们的哲学著作中都纷纷沿用了这个名词,并加以系统化和完善化,最终使美学这门学科确定下来。
在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人是王国维,他的《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等著作都是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和方法写成的。
他主要吸收的是康德和叔本华的美学观点。
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向我们比较详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的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成就以及代表人物、作家等。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哪些方面?(西方美学史上,读美的本质的探讨,分为3个层面:精神层面、客观现实层面以及社会生活层面。
精神层面:1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现实中一切事物的美都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理式是客观事物的根源,客观事物并不是真实的世界,“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美学原理第一章 美是什么
![美学原理第一章 美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7291c660912a216147929a0.png)
• “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不可能把它们割裂 开来。”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 ↓ 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 → 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二、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
• 讨论的中心问题:
“美是什么”
→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在物还是在心”
“在感觉过程中人化的对象是美的对象。”
高尔太:《论美》
我们凝望着星星,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动着,然而我 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远。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 寻找一些吃食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高傲、自由,“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搏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实际上,纯洁,冷静,深远,高傲,自由……等等,与星星,与老鹰无关,因 为这是人的概念。星星和老鹰自身原始地存在着,无所谓冷静,纯洁,深远, 高傲,自由。它们是无情的,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它们是自然。
• 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 上。
• “物”(“物甲”)vs “物的形象”(“物乙”) • “物本身的模样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物的形象是
‘美’这一属性的本体,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 “美在意象”
“对于‘主观’的恐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由上而下”:行而上,由抽象理论研究演绎到具体现象的研究方法。
8、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
例:①“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
②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老*欧米哀尔)的形象—化丑为美。
9、美学研究的对象:(名/简)答: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首先,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其次,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再次,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10、美学为什么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第二,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第四,通过艺术研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1、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12、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第一,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美的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第三,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
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说明,虽然有美的事物,但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来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第四,艺术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第五,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
《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把美的本质问题与劳动相联系,也就是人的本质相联系。
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美的本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
第二章美论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自己的美学理论:1)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美离不开事物的客观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虽然认为是客观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保证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总之,事物的客观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
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1、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
认为美是客观的,精神的,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分享”了“美的理念”。
理念是美的本质。
这种美的理念“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
2、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
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1、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
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
2、美国的马歇尔:美在于人的感官的快乐3、桑塔耶纳: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美感就是快感,美的本质和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
贡献: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无意识的紧密联系。
5、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
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
他认为“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
”缺点:他所说的“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1)“美是生活”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学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脱离具体生活的偏颇。
这个命题的内涵在于: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
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这个命题的意义在于:把美既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人的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①生活包含着多种可能性,有美也有丑,不能说凡是生活都美,从而不能简单说美是生活。
②“美是生活”的讲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
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③他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
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