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内容(全)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礼乐文明的确立1.西周(1)建立者:周武王(2)时间:公元前1046年(3)战役:牧野之战(4)都城:镐(今陕西西安)2.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并完善了古代礼乐制度。
3.西周采用分封制、宗法制好礼乐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4.分封制(1)实行的原因:为了有效地管辖广大被征服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2)受封对象:周王的亲属、功臣等。
(3)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和仪仗等物品。
(4)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5)作用: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6)基础:宗法制。
5.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2)核心: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封侯。
(3)实质: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
(4)作用: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王朝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
7.礼乐制度(1)制定者:周公。
(2)含义: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能享受的乐目、使用的乐器及其组合各不相同。
(3)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秩序,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4)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与创造性。
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其中一首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简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历社第四单元提纲一.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礼乐文明的确立:商亡周建:1.商亡的原因:商纣王奢侈残暴,失去民心;周国的不断强大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3.西周建立:都城:镐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二、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
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受封者的义务: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等分封制的作用:加强了都城和各地,尤其是与偏远边疆的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
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分封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二)宗法制宗法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特点: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
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就越大。
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
(三)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礼乐制度的作用:积极作用------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
按照宗法制推行的分封制,既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又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现实生活中,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将宗法等级制度精神具体化、生活化的礼乐制度,既通过礼的规范将贵族与平民、尤其是不同贵族等级严格区分开来,使之各安其位,又通过在乐舞的欣赏中培养贵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凝聚力,有效地维系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正常运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复习课件

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1.爆发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运动的主体: 前期学生,后期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 移到上海。
3.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该运动的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等口号。 4.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 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练一练: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科学、民主
C.提倡练一练:
2.北京大学教授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以《新
练一练:
4.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练一练:
5.“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此电文反映了
1919年哪一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C
A.戊戌变法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七大
练一练:
10.《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复习

中国人民的抗战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沈阳都要鸣 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沈阳北郊柳条湖)
东 三 省 沦 亡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沈阳 过程: 日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制造柳条 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进 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影响: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
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罗斯福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知识梳理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 意义: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帝 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众志成城
国共第二次合作(P76)
(2012浙江)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 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① A.①②
② B.①③
③ C.③④
④ D.②④
思维延伸——国共关系
连战"和平之旅"
展望未来,期待国共第三次合作, 共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识梳理
南京大屠杀(P76、P77)
南京大屠杀 时间:1937年12月军占领南京,6周之 内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3、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 4、世界反法西斯的支持和援助。
勿忘先烈——不屈的反抗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总结要点

第四单元复习要点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①时间:200年②人物:曹操和袁绍)(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①时间:208年②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割据势力,东汉实际上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消灭了北方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建立的,蜀、吴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复习 教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复习教案
①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归纳领导阶级不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这也是我们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的主要原因。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
1.过渡: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沉沦还是开始新的探索和追求?谁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
2.识记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1921.7)、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3.给学生3分钟查漏补缺,同桌间相互提问。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焕然一“新”?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关键词语“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的理解,从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新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
5.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6.教师引导小结:农民、地主、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五)小结
(六)课堂实战演练
板
书
设
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复习知识树课件PPT课件 人教版4

•
30、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
31、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却可以做到完美。
•
32、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那他一定相信你可以。
•
33、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
•
34、珍惜今天的美好就是为了让明天的回忆更美好。
•
35、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
36、大起大落谁都有拍拍灰尘继续走。
挺进大别山 战果: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南京 和武汉
意义: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第十八课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歼敌人数
意义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47万余人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 55万余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2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 境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
•
1、最孤独的时光,会塑造最坚强的自己。
•
2、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
3、永远不要埋怨你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
•
4、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
5、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目的
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
2 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成果: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和平建国
的《双十协定》
分歧: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 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第十七课
全 面 内 战 爆 发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2017)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第六单元 大事年表(1915--194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2017)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第六单元大事年表(1915--1945)1、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兴起2、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4、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5、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8、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
10、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11、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北伐战争开始。
12、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3、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失败。
14、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6、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
17、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
19、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
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0、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1、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军建党原则。
人教版历史八上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解析

八上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哪些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李大钊④孙中山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B 【考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第一子目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中的内容:“在陈独秀的率先倡导下,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可知,②③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选B。
①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④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新青年》创办的时间、意义和影响。
2.“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成立D. 南昌起义【答案】A 【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这两位先生是民主、科学,又称“德先生”、“赛先生”,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故选A。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该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3.(2018·娄底)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A. 民主、共和B. 自强、求富C. 民主、科学D. 民族、民权、民生【答案】C 【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两面旗帜是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民主、共和与辛亥革命相关;选项B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选项D民族、民权、民生是三民主义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知识提纲(历史)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原因:(1)中华民国政治混乱;思想领域:尊孔复古(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典型内容: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6.评价:(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3)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7.新文化运动“新”在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注:1919年以前中国像西方学习的三阶段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表现:(1)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2)工人罢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商人罢市。
2.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3)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 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 降书。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
意义:
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民族解放战争。 2、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 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 握手)
八路军的臂章、胸章
新四军的胸章、臂章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军民30 多万人,体现了日本 法西斯的凶残和野蛮。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 。
“历史是不可忘记的”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 示,“今年我们举办这么 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主要有 两个目的:“第一是告诉 人们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第二是向世界呼吁人类 的持久和平。”
彭德怀在前线指挥
中国共产党七大
1、时间: 2、地点: 1945.4 延安 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 问题
3、任务:
4、主要内容: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夺取抗战的胜利,建立一个 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 了条件。(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 大会。)
结果 影响
发生
西 安 事 变
时间: 地点: 根源: 发动者 : 目的: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临潼 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抗日
中共态度: 谈判 和平 解决
人教统编版中考总复习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知识网络新代的曙光一、新文化运动1. 开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 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4.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5. 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6.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二、五四运动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 时间、地点:前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北京;后期——1919年6月5日,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3.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4.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中国共产党诞生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⑴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⑵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⑷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①主要内容:通过党纲、中心工作、成立领导机构②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3. 工人运动高涨:京汉铁路大罢工【基础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各个事件的探索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戊戌变法——《时务报》《国闻报》;辛亥革命——《民报》;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⑴道德: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⑵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⑶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八年级历史上册三、四单元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三、四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知识点1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一、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二、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三、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四、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徐锡麟死难。
革命党人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最终失败.黄花岗起义: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二、辛亥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一、中华民国的建立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上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二次革命: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九一八事变】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人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随后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东北人民抗日】a、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b、中共派__________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1)目的:逼蒋抗日(2)经过:________,________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称“双十二事变”(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要是中日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张和平解决,派___________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____________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后,驻守宛平县城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为国捐躯。
7月底,平津失陷。
【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大屠杀】——1937、1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_______,屠杀中国居民达________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启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炎黄子孙应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沈阳都要鸣 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九一八事件纪念馆(沈阳北郊柳条湖)
知识梳理
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1、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柳条湖
只有四个多月,日军侵 占了东北三省(?)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①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日本侵 略的局部抗战。 ②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八路军的臂章、胸章
新四军的胸章、臂章
知识梳理
5、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 内屠杀军民30 多万人,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的 凶残和野蛮。国民政府迁都 重庆 。
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
李自健说:日本少数右翼势力企图否认南京大 屠杀和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的做法绝对不能接受,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要把这段悲惨的历史展示给 世界人民看,我要将画展进行到底。
第四单元复习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937.7——1945.8)
中考导航
识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中共 “七大”;日本无条件投降; 理解:了解西安事变,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 历史作用; 运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 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 矿……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歌曲中“那个 悲惨的时候……”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七七事变 2、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 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为什么说这次大事是中华民
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 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为了和平、历史不能忘却
近年来,日本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
史教科书,否认侵华历史,加快了谋求政 治大国的步伐,运用相关史实,批驳日本 右翼分子美化侵华战争,否认侵略历史的 错误行为,并就如何保持中日关系的健康 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3、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英勇作战; 4、世界反法西斯的支持和援助。
单元小结:
九一八事变
标志 标志 标志
局部抗战阶段 统一战线形成 全面抗战阶段 百团大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台儿庄战役
抗 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运用
A
C
5、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壮大 C、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得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C
6、近年来,日本政府否认战争事实。下列能揭 露20世纪日本侵华史实的是 ( ) ①、挑起甲午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华北 ③、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B
A
3、之所以能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工农红军力量大大增强 C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不得人心 D、西安事变的发生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 险 的时刻”,反映的一段历史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历史是不可忘记的”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
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 山表示,“今年我们举 办这么大规模的纪念活 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告诉人们勿忘 历史、振兴中华;第二 是向世界呼吁人类的持 久和平。”
知识梳理
6、抗战中的重要战役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1)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里程碑: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 志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2)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 模战役是 百团大战 ; (3)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是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想一想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
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 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 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 的庆祝。” (1)“这件大事”指得是什么历 史事件?
知识梳理
时间: 地点:
2、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爱国的“兵谏” 逼蒋抗日(事变性质?)
和平解决(?P71) 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人物
方式 目的 结果 影响
发生 西 安 事 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西安临潼 根源: 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百团大战
彭德怀
八路军副总彭德怀亲临前线
知识梳理
7、中国共产党七大
1945、4 1、时间: 延安 2、地点: 3、任务: P81 4、主要内容:制定党的政治路线:夺取抗战的胜 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5、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 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这是 一次团结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 大会。)
共产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提出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知识梳理
3、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时间:
1937、7、7 卢沟桥 地点: 二十九军 抗击军队: 影响: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握手)
中共代表: 周恩来等 蒋接受停止内战、 结果: 联共抗日主张 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共态度: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谈判 和平 解决
回顾:1931年——1936年
国民党 不抵抗
攘外必先安内
日 本
侵 略
反 反 蒋 共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到 到 联 联 日本又侵略华北 蒋 共
知识梳理
8、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 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日本正 式签署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台 湾光复。▲
知识梳理
9、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 意义: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帝 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