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
![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e89fc2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8.png)
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初中二年级地理知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一、导入部分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地理位置;- 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重要性;- 掌握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地理位置;- 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3. 教学工具:- 地图、图片、PPT等。
二、知识讲解与讨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指的是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这个地区不仅经济活力十足,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与文化遗产。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是哪些吗?1.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它包括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省市。
这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等。
这些城市拥有先进的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繁荣的金融贸易。
华东地区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历史名城和文化名人,如苏州、杭州、嘉兴等。
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个地区有着重要的交通枢纽,对全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
华北地区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非常迅猛,有着重要的港口和经济特区,如深圳等。
华南地区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有许多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4.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了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
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非常壮观,有世界自然遗产、自然风景名胜等。
西南地区的文化多元,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庙会文化等。
5.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这个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的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快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导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导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160a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4.png)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中国地理概况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学习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展望经济发展的前景,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分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经济的三个产业部门。
第一节的内容为交通运输,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格局,并记住主要的铁路干线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现阶段,国家把交通运输事业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第二节中重点学习我国农业地区性差异以及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
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三节中学习我国的工业分布与发展,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位置以及形成原因,高新工业的特点以及在我国的分布,并能够从多个角度说明我国工业发展前景。
从而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使祖国更加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这三部分内容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4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word教案 (1)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4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word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fcab917910a6f524ccbf85a6.png)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教学方法】导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导练教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情境创设)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明确了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有着丰富的土地、森林、水、矿产……所有这些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这节课我们一起回顾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各地文化的差异。
(多媒体)展示复习范围准备教材和学案,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复习范围:八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持续协调发展工业3.合理发展交通运输4.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明确复习范围,为下面的具体复习作铺垫。
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考试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阅读考试要求,明确复习目标。
明确复习方向。
知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了解农梳理一.中国的农业1.概念: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分布: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畜牧区。
(1)种植业的分布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东部季风区北方东北平原旱地春小麦、玉米、甜菜等华北平原旱地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大致以秦岭-淮河线(8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稻、油菜、棉花等四川盆地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势较低、水源充足的平原、绿洲和河谷地区小麦、棉花等(2)畜牧业的分布牧区优良畜种牧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等新疆牧区细毛羊、伊犁马等青海牧区牦牛等西藏牧区牦牛等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农耕区畜牧业位于东部季风区,以作物的秸秆、粮食作为饲料,喂养猪、牛、羊等牲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业的概念和分类。
地理:八上 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
![地理:八上 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17294ec6c85ec3a86c2c521.png)
【课题】八上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课型】复习课【考纲解读】●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运用地图准确找出我国的铁路干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城市和铁路枢纽。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及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复习目标】1.通过对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地理知识建构,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从模糊到熟练掌握。
2.通过查看、填注中国种植业分布图、中国畜牧业分布图、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中国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运用资料,通过阅读沪宁杭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初步学会归纳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及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4.通过考虑、归纳客货运的需求因素,初步学会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并认识到自觉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我国农业、工业的地理分布、交通运输网线的整体布局,熟知铁路干线网。
2. 初步学会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复习模式】知识再现与构建——引导点拨与质疑解难——拓展练习与技能锻炼。
【教学方法】快速记忆法、小组长展示、合作、交流、互帮共学复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地理助学、地理试卷。
【教学过程】畜 牧 业 草原地区和 高寒草原区 农耕区畜牧业:东部季风区,主要以 作为饲料林业 集中在 地区的水域 效益:_____ __效益和经济效益 分类:大致以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东北林区: 和长白山地牧区畜牧业西大牧区 渔业东: 畜牧业 西: 畜牧业 分布::牦牛:牦牛 :新疆细毛羊:三河马、 分布:集中在三大林区 西南林区: 山区 东南林区: 丘陵地区 最大渔场是农 业 的 分 布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中国高铁集全球最先进技术,创中国独有品牌,站上了世界铁路发展的高点。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b567a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5.png)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工业、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掌握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距离深入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掌握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
3.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4.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
3.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原理和政策。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教学演示。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2.呈现(10分钟)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一下自己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5.拓展(10分钟)讨论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4682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e.png)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
该产业特点:a.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b.科技投入的含量大c.产品更新换代快5.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如北京的中关村--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联系的产业二、巩固练习1.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人不在居住的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同城效应”。
据此回答下题。
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条件是()A.快捷的交通B.便利的服务C.发达的农业D.丰富的资源2.如图为我国铁路枢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铁路线是包兰线 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C.③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会城市 D.④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煤炭工业发达3.高速磁浮列车作为目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它可用于长途运输,在大型枢纽城市之间或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形成高速“走廊”。
关于高速磁浮列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更加方便人们出行B.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C.逐步代替高速公路D.促进城市群“同城化”4.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无人机喷药杀虫越来越普及,此项目技术应用可以①推进农业生态化②加速农业现代化③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④减少农药对农民身体的伤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同学家住农村,春季金色油菜花令人心醉,夏季绿色的稻田一望无际,去年棉花又获得了丰收,该同学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东南丘陵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A.连云港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地种植香蕉7.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8.深圳拥有华为、腾讯、中兴等一大批电子信息类企业,各企业研发投入高,这反映了深圳是中国的()A.金融中心 B.国际交往中心 C.商贸中心 D.高新技术产业基地9.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的优势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力量雄厚 D.劳动力资源丰富10.读图,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章末复习教案 粤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章末复习教案 粤教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4536462f2cc58bd63086bd4f.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章末复习教案(新版)粤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章末复习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章末复习教案(新版)粤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4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一、复习目标1。
我国的农业和工业。
2。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3。
我国的民俗与旅游.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了解中国的农业和工业.(2)掌握我国的交通运输业。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我国农业的概念及分类2。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工业的概述和分布4。
高新技术产业5.交通运输的地位6.交通运输的特点7.重要的公路干线和高速公路8。
民俗的概念和分类9。
旅游及旅游资源10。
我国的主要旅游景点11.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二)题型、方法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粮食安全,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了确保中国粮食安全,你认为应该()A.把草地、山坡开垦为耕地B.退耕还林,保护生态C.保护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增加耕地面积解析: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为解决粮食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保护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故选:C.例2、形成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A。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79c193011ca300a7c39042.png)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把它找出来并将其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a.工业b.农业c.商业d.交通运输业2.下列不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的是()a.东北林区b.东南林区c.西北林区d.西南林区3.秦岭——淮河以南的农村生活、生产一般是()a.耕地以旱地为主,一年二到三熟b.农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c.捕鱼捞虾、栽培菱藕、采桑养蚕d.冬季孩子们喜欢堆雪人、打雪仗、滑冰4.可以挖掘我国农业发展潜力的措施是()a.大力开垦荒地b.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c.多种植粮食作物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6.沪宁杭地区“金三角”地带重要的工业城市是()a.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b.上海、南京、宁波、温州、杭州c.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杭州d.武汉、九江、上海、南京、杭州7.下列工业基地位于我国华东地区的有()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8.下列有关我国工业布局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工业布局变得日趋合理b.现在不仅原有工业得到发展,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c.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遍地开花d.山西能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都是扩建起来的工业基地9.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是()a.京津唐地区b.东南沿海城市c.沪宁杭地区d.东部沿海地带10.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是()a.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b.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c.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d.上海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12.我国南北向的铁路干线是()a.京包—包兰、陇海—兰新b.京哈—京广、京沪、京九、宝成—成昆c.沪松—浙赣—湘黔—贵昆d.京哈、哈大、陇海13.下列交通枢纽中,有三条以上铁路相交会的是()a.天津b.上海c.洛阳d.兰州14.乘火车沿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重要铁路枢纽有()a.北京郑州株洲b.北京天津徐州c.北京郑州南昌d.北京株洲郑州15.下列铁路中,属于东西方向的是()a.京沪线、沪杭线b.京九线、京沪线。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精品教案2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精品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d0170f1b852458fb760b561c.png)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各地民居、饮食、服饰等不同特色文化图片、课件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服饰与自然环境影响式样服饰衣料适应鞋帽【拓展延伸】根据下列民族服饰推测,下列民族哪些位于北方,哪些位于南方?并说出理由。
白族哈萨克族傣族、饮食与自然环境影响选料饮食口味适应习惯【拓展延伸】1、为什么蒙古族同胞请客人喝奶茶,吃烤全羊?2、川菜以麻辣而著称,为什么?3、民居与自然环境【拓展延伸】蒙古族同胞多居住在蒙古包中,为什么?、出行与自然环境影响工具自然环境出行适应方式出示中国世界遗产分布图要求学生:)找到课本P102所示的五处世界遗产,说出它们所在的省区。
)找出山东省拥有的世界遗产:莫高窟——甘肃八达岭长城——北京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皖南古村落——安徽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三、地方文化与旅游、假如寒假父母打算带你去旅游,下列地点本节课在课前任务中,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在搜集资料、总结归纳并展示的过程中,同学们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能力。
而后,教师选取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分析自然环境对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人们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
最后立足本地实际,由学生介绍本地的特色文化。
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前准备学生参与度不高,仅少部分程度就好同学搜集了资料并进行展示,此处应做改进。
3504.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4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word教案 (3)
![3504.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4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word教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cf4a297859eef8c75fbfb388.png)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年级八学科地理单元名称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备课教师单元教学知识结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分布及主要的物产)工业:影响因素、四大工业基地、工业面临的挑战、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输:铁路线(5横7纵)高数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文化:教学目标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运用地图准确找出我国的铁路干线及其经过的主要城市和铁路枢纽。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及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重点难点1、运用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作物分布地区;比较主要种植区种植结构的差异,简要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运用中国畜牧业分布图,找出我国说出我国四大牧区极其优良畜种,简要分析两种畜牧业的不同。
3、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因素4、在中国铁路运输网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格局5、说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优势和不足6、能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措施1.利用好地球仪、课件ppt,2.利用学习小组相互讨论单元总结人口、经济、文化是地理课程中人文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发展,特别是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经济文化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密切,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朴实无华◆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876d0ba1c7aa00b42acbb9.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运费较贵、运量较小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运量最小、运费最高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灵活性差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2、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3、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P91中的图4.6)1、京沪线2、京九线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6、京包——包兰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7、陇海——兰新线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4、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项目北京所在省(区)北京交汇的铁路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成都徐州株洲兰州杭州郑州四川江苏湖南甘肃浙江河南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宝成、成昆京沪、陇海京广、浙赣、湘黔包兰、兰新、陇海、兰青沪杭、浙赣陇海、京广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精品教案3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精品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485664ba5ef7ba0d4b733b1f.png)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标及解读】●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服饰特点的影响。
2.通过实例,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地方特色饮食的影响。
3.通过实例,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4.了解我国地方特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所给信息,学会观察,发现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会分析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3.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培养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能够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探究法。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课件提问:照片是去年我在某地旅游时拍以上图片展示的是藏族和傣族的服饰,你能说出他们的服饰各有有什么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为材质你能说出以上食物是哪些兴趣。
自然环境与饮食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物产)主食教师提问:以上两幅图片分别代表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民居,你能说出它们的不同吗?与两区域的自然环境又怎样的关系?出示图片:教师提问:以上两幅图片分别是南方的吊脚楼和北方的四合院,你能结合地形分析它们的各自特点吗?以上两幅图片分别是陕北窑洞和枣庄山亭石板房,它们的用材回答:它们都体现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分布活动五:请同学们查找我国的世界遗这些世界遗产或自然景观优美,或沉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饱览山交通等各行业的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
![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6c1d0f5727a5e9856a6155.png)
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第四章第三节工业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课时2—1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善,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
重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
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恰当合理的选择运输方式。
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讲解新课〗板书:第三节工业一、工业及其重要性阅读书P100—10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工业生产包括开采_____以及对______进行______和_______。
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________、_______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正在向制造业_____迈进。
阅读书P102活动题,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阅读书P103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沿海、沿江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基地。
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__________;中部地区___________;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
〖活动〗阅读书P104活动题,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题:如天津、上海、福州、广州、香港、澳门、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edcca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0.png)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就地取材发展农业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经过培养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依据生产对象的不一样,能够分为栽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公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域散布1、东西部差别(1)东西部分界限:以 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划分界限)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域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栽种业、林业、渔业主要散布区,林业集中散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域。
长江中下游地域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域。
2、南北差别( 1)东南部以 800mm(秦岭-淮河线 ) 为界分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各自的耕地种类、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散布体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体现显然的“南甘北甜”的散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就地取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天气、土壤等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2、布局原则:地形峻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 --- 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展、土壤肥饶、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域 --- 耕种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域 ---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许多、水流缓和的地方 --- 淡水渔业,宜渔则渔。
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 --- 市场需求;桑基鱼塘 --- 生态农业。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连续协调发展工业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1)工业是公民经济的主导。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d49d076bd97f192279e9ff.png)
我国的三大棉区
棉花分布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疆
• 我国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水源较 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西北内陆有 灌溉水源的 地方种棉花、 小麦瓜果等
青藏高原 河谷地区, 种植青稞、 小麦等。
我国畜牧业的分布
• 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分布 畜牧业类型 喂养方式
走科技兴农之路
•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1、我国人多地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 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2、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建设用地需求高 涨,对耕地形成巨大压力; 3、我国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 产不稳定; 4、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量增加,国际农产品市 场快速变化,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供需矛盾。
北方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棉花、花生、甜菜等
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甘蔗 油菜
三大棉区
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找到秦岭淮河一线,说说两侧种植业分布差异
地区 秦岭 淮河 以北 秦岭 淮河 以南
耕地 类型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旱田 小麦
花生
甜菜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
种植业的分布
• 种植业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部门。 •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 从地形来讲属于平原、盆地、低缓的丘 陵。从干湿区来讲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和四川盆地。 • 原因: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 条件好、种植历史悠久。
秦岭——淮河南北种植业的差异
这里降水较少, ______生长 B 畜牧业 。 良好,适宜发展________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b48e3f705cc1755270943.png)
【课题】八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课时)
【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合理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
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导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导练教学案
【教学过程】
此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第1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东北平原的油料作
第4题,我国糖料作物
)东西向的铁路:A滨洲-B滨绥线;C京包-D包兰
A B C D
51015202530比重%
铁路河运公路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13.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Ⅰ为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我国畜牧业以此线为界,以东为
A: C:。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单元教材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5890e310a6f524cdbf85ab.png)
2、认识工业发展现状、制约工业发展的因素、分布,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认识我国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干线及枢纽,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正确合理选择交通方式;
4、了解自然环境与地方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地理
教材版本
商务星球版
单元名称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主要涉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持续协调发展工业,合理发展交通运输,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四大内容;其价值作用在于学生通过学习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难,提出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指导工农业生产。学生通过学习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的衣食住行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在自然环境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服饰、饮食、居住、交通文化,了解特色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1、不同类型农业的地区分布;2、工业面临的挑战;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不同交通运输的特点。难点:1、不同类型农业的地区分布;2、制约工业发展的因素及面临的挑战;3、如何科学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农业的类型及分布;
第二课时: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第三课时:工业与人类的关系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约工业发展的因素,工业的分布特点;
第四课时: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高新技术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备课组成员:内容及解析本节共分四部分:“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农业存在地区差异(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垂直差异)。
第三部分说明了由于各地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因此,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要因地制宜。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农业在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形势下解决的基本途径。
在第一个标题当中,教材首先利用几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鲜活的实例中真正理解农业的概念,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的农产品,,这样让学生在回忆、调查、归纳的过程中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时,教材首先利用读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及其主要的农业部门作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比安排到了活动当中,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包括耕地类型、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
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异。
这里实际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异不仅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也包括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第三个标题中对于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教材仍然是通过以图释文的方式,首先通过两张图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同时以这两张图为契机,由图延伸至活生生的现实,让学生通过活动列举生活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正反例,从而使学生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充分的认识。
第四个标题是结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
在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几个基本途径。
二、教学目标农业是很重要的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分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农业的地区差异和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引导学生从已有的中国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运用资料、图片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五、“农业与我们”这一框题是全节的基础,叙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书本中丰富的图像,通过图片展示在“导”字上下功夫,循循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读图比较,分析概括总结出农业的四个部门,明确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人们的吃、穿、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农业。
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六、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东西部农业的地区差异,教学时充分利用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五、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农业与我们”这一框题是全节的基础,叙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书本中丰富的图像,通过图片展示在“导”字上下功夫,循循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读图比较,分析概括总结出农业的四个部门,明确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人们的吃、穿、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农业。
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东西部农业的地区差异,教学时充分利用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讲授新课: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活动1]参考教材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回答:(1)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2)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么?太行山区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草原 D、洞庭湖沿岸(3)完成教材的活动“城市地区农业带的分布”(4)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5)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回答:自然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技术、市场、设备等)[活动2]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事例都比较常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呢?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
[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
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问题1]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饥饿贫穷到温饱小康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回答: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重大转变。
[问题2] 我国农业仍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回答: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问题3] 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都使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结合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回答)回答: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问题4] 对图“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进行分析,读出我国九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请思考:(1)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3)为什么要建立商品粮基地?回答:(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2)当地人口稠密,粮食消耗量较大。
(3)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活动3]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格数据转化为统计图,课后反思: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一、内容及解析本节教材共分三部分,“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工业的重要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工业分布现状——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本节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工业产品为切入点,第一个标题“工业与我们”通过彩色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初步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以及工业生产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二、教学目标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国民经济的部门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业的支持。
因此让学生了解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认识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成为本节教材的重要任务。
通过学习学生应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区运用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能够举例说明我国高薪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本节重点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工业区。
运用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条件举例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如何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通过识图、读图、绘图,运用知识迁移分析资源、交通、市场因素对工业分布的影响,从而理解合理分布工业的战略意义,教学时应立足于使用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通过活动,结合查阅的资料进行充分的探究,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播放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录像,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最终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借助教材和地图册的相关图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转: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设计意图: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二、工业及其重要性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准备的照片,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我国工业的分布活动一:读图验证1.角色扮演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查找、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读图验证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
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
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
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设计意图:对于上一环节设置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急于做出一个评价。
设计“读图验证”这一环节,推动了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及辨图、析图、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通过顺口溜的形式,形象生动,方便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究一: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
(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