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政治)

合集下载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政治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今天店铺分享的是政治学读书笔记,希望你会喜欢。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本书运用调查、实证、比较等方法,在对100多个城邦的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8卷,主要围绕两个问题讨论:一是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是关于现实政治的讨论。

按内容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和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由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三种。

第二部分是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第三部分是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第四部分是第7和8卷,论述理想城邦中的道德、人口、疆域、民族性和教育等问题。

这四部分分别论述了:城邦起源、本质、目的、性质;公民的本质、公民教育;理想城邦的原则、框架及实现途径;现实城邦的类型。

[全书评述]《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论及城邦的起源,由于一个国是由若干家组成的,每一家都包括一个家庭,所以讨论政治就应该从家庭开始。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所有人类的每一种作为,在他们自己看来其本意总是在求取某一善果。

而政治团体的目的是实现善业,而这种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阔的社会团体是所谓“城邦”,即政治社团(城市社团)。

政治类读书笔记

政治类读书笔记

政治类读书笔记“哎呀,妈妈,你看新闻又在说那些政治方面的事儿呢!”我好奇地看着电视。

那天,我和妈妈坐在客厅里,电视上正播放着一些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我一边吃着苹果,一边看着那些画面,心里充满了疑问。

“妈妈,政治到底是什么呀?”我扭过头问妈妈。

妈妈笑了笑,说:“政治呀,就像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舞台,有很多人在上面表演,他们要为我们大家做很多重要的事情呢。

”“那都做些啥重要的事呀?”我继续追问。

“就好比说怎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呀,怎么让国家更强大呀,怎么让大家都能幸福快乐呀。

”妈妈耐心地解释着。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啊。

那那些在政治舞台上的人都是很厉害的人咯?”“嗯,他们都很有能力,也很有责任呢。

”妈妈说。

我突然想起了学校里老师讲过的一些英雄人物,“就像那些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人一样厉害吗?”“对呀,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在努力呢。

”妈妈摸了摸我的头。

我陷入了沉思,想着那些在政治领域努力奋斗的人,他们一定很辛苦吧。

我又问妈妈:“那我们普通人能为政治做些什么呢?”妈妈想了想,说:“我们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遵守规则,关心国家大事,这也是一种贡献呀。

”“哇,原来我们也能做这么多呀!”我惊讶地说。

这时候,爸爸也走了过来,笑着说:“对呀,宝贝,政治可不仅仅是那些大人物的事儿,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呢。

”我看着爸爸妈妈,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多了解政治,以后也为国家出一份力。

在生活中,政治其实无处不在呀,它就像空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和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像我们每天的生活,看似平凡普通,却也是政治这个大舞台的一部分。

我们不能小瞧了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努力,都为国家着想,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政治这个舞台也会越来越精彩!。

读书笔记摘抄政治四年级(3篇)

读书笔记摘抄政治四年级(3篇)

第1篇一、前言《政治》四年级是我国小学四年级政治课程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以下是我对《政治》四年级部分内容的摘抄和感悟。

二、摘抄与感悟1. 《我们的国家》摘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感悟: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作为公民,我们要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法律法规》摘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感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们要尊重和维护宪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 《道德与品质》摘抄: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要诚实待人,不欺骗他人。

感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我们要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4. 《公民意识》摘抄:公民有责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悟:作为公民,我们要有责任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只有全体公民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国家繁荣富强。

5. 《环保意识》摘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感悟:环保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

我们要关注环保问题,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6. 《团队合作》摘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感悟: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目标。

三、结语《政治》四年级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法律法规,还能够提高道德素养,增强公民意识。

(完整版)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完整版)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政治理论读书笔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矗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两种形式,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阶级性和实践性是他的显著特点。

2,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的唯一特征,就是他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时间是一维的。

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空间是三维的。

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客观物质性2自觉的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有:改造自然界,变革社会关系,科学实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依赖于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依赖于意识的对象-客观存在,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但这种能动作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与实事求是。

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矗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辨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9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政治学优秀的读书笔记篇1刚刚读这本书得时候,感觉什么都没读懂!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还是能看懂一点点的,在迷茫之中发现一丝光明。

同时还得到一个重要的信息——《政治学》这本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经济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所以,似乎如果要更好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从西方的政治研究入手。

当然没那么多时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下面就想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于公民的定义,从词源学上看,“公民”一词源于希腊文“波里德”(civis),原指属于城邦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

他对公民的定义是:“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这样看来,在一个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中,要成为公民须要具备有权参加城邦职司、既能被统治也能统治的善德、有闲暇以培育此善德等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政治活动、享有政治权利无疑在亚里士多德的公民定义中占有较大的意义份额。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即使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并不必然会同时丧失公民身份。

但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可能连职业的优劣差异也可以使得一个人不能成为公民。

记得看过欧美一部叫《星河战队》的电影,在那里面就有公民和平民之分,参军以后就可以成为公民!否则,都只是平民而已。

在亚氏眼里公民资格是很难得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政体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政权的载体,城邦的建立有其特定的终极目的,即追求公利,充分发扬人的天性,促进善德,满足人们过优良生活愿望。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有一部在古希腊思想家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政治学》。

读《政治学》,便不得不介绍其作者——亚里士多德。

首先,我简单叙述下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有人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人类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一扇窗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国家政治体制撑起了一片天。

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对后世欧洲的影响仅次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既师承柏拉图,又有独创性的发展。

那么在这里我与大家简单分享下我读著作《政治学》的总结和感想。

《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

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全书在对 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

全书共 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4部分。

①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

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

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

政体按其宗旨及最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

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 3种,后者为僭主、寡头、平民3种。

②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③第 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关于政治的读书笔记

关于政治的读书笔记

关于政治的读书笔记【篇一:《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作者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现实主义学派的确立。

书中,作者首先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什么是理论?”并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后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作者首先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瑕疵与缺陷。

作者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

一种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和可测量。

“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

作者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到的所谓的理论其实质仅仅是规律。

因此作者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而将这些片段相加并不能给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因为要被认知的课题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

同时,理论与现实相关,然而理论本身需要独立于现实世界。

事实不决定理论,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个理论适用,理论可以被不断替换,而现实世界的规律将永久保持不变。

关于检验理论的方法程序上,作者在给出检验程序的同时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用足够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

而国际政治领域内现实却是很少有理论能够清晰并符合逻辑地定义其术语,指明各理论变量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个过于复杂且庞大的领域,作者认为仅用还原方法不足以构建一个有力的解释,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

作者以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为例讨论了还原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论检验程序对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在逻辑上提出质疑,并用史实和现实观察反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性的理论而不是政治性的理论,而列宁的帝国主义战争论和资本主义灭亡论根植在其经济理论之上,从而也就否定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有效性。

政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政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政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摘抄与感悟**摘抄:“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

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感悟:这就像在生活中,我们要是想在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职场中立足,得像狐狸一样狡猾聪明,能识别那些隐藏的“陷阱”,又得像狮子一样有威严,让那些心怀不轨的“豺狼”不敢轻易招惹咱。

比如说小王在公司里,既要能巧妙地应对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又得在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时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就如同君主在治国时要平衡狐狸和狮子的特质一样。

我当时就想,哇,原来政治里的智慧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这么适用呢!**二、摘抄与感悟**摘抄:“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自己原本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偿的原因。

”感悟:这真的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就好比小明,他一直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想追求那种奢华的物质享受。

可是他没发现自己原本就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一群真心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源泉啊。

在政治里,一个国家如果总是盲目地去追求别的国家的发展模式,而忽略了自己本国的特色和优势,那也会走很多弯路。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得先认清自己已经拥有的,才能更好地发展。

**三、摘抄与感悟**摘抄:“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感悟:这让我想起了一些人,他们总是想控制别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就像我们小区里那个老张,总觉得自己能管着大家,结果呢,大家都讨厌他,他自己也过得不开心,反而被大家孤立,就像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从政治角度看,一个统治者如果不明白权力是来自人民的,一味地独裁专制,那他虽然看似拥有无上权力,实际上却是被权力奴役的可怜虫,国家也会陷入混乱。

这就告诉我们,自由和平等是多么的重要啊。

政治课读书笔记

政治课读书笔记

政治课读书笔记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样的读书笔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

以下是一份政治课的读书笔记,供您参考。

书名:《政治学》作者:亚里士多德阅读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内容摘要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追求“至善”,即实现人类的优良生活。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政治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政体,并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

此外,他还探讨了公民的品德、政治家的品德以及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

二、感悟与思考1. 政治的本质与目的:通过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我对政治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政治不应仅仅被视为权力和利益的争夺,而是应该追求人类的优良生活,实现社会的“至善”。

这一观念提醒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努力。

2. 良好的政体与法治:亚里士多德强调了良好政体对于实现政治目的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政体应该能够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同时,法治也是实现优良生活的重要保障,它能够限制权力的滥用,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这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

3. 公民的品德与政治家的品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品德对于良好政体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同样,政治家的品德也至关重要,一个品德高尚的政治家能够做出符合公共利益的决策,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观点启示我不仅要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还要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政治与道德的密切关系。

政治家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其行为应当符合道德规范。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一、一般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对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篇一】《政治学》读书笔记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

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

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

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

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

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

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

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

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

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

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

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

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

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

大一政治课读书笔记摘抄在大一的政治课上,我们阅读了多本与政治学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我对政治学的理解。

以下是我从这些书籍中摘抄的一些读书笔记:1.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分配和使用。

在《政治学原理》一书中,作者强调了权力在政治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

2.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和决策过程的透明性。

通过阅读《民主的细节》,我了解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

3. 政治哲学探讨了政治行为的道德基础。

在《政治哲学导论》中,作者讨论了正义、自由和平等等概念,以及它们在政治实践中的重要性。

4. 政治制度的设计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政治制度比较》一书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制度,分析了制度如何影响国家的治理效率和公民的生活质量。

5.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我学习了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理论视角,以及它们对国际政治现象的解释。

6. 政治经济学探讨了经济因素如何影响政治决策和政策。

《政治经济学基础》一书分析了市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和政治稳定。

7.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行为和社会态度的重要因素。

在《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中,作者探讨了文化价值观、信仰和传统如何塑造政治偏好和行为模式。

8. 政治发展是研究政治体系如何随着时间演变的过程。

《政治发展与变迁》一书通过历史和比较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体系的变迁路径。

9. 政治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心理过程。

《政治心理学》一书讨论了认知偏差、情感和动机如何影响政治态度和行为。

10. 政治沟通是政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在《政治沟通与公共政策》中,我学习了媒体、公众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政治议程和政策结果。

大学政治学读书笔记摘抄

大学政治学读书笔记摘抄

大学政治学读书笔记摘抄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它不仅关注国家和政府的运作,也关注个体与集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在大学阶段,深入学习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从而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在阅读政治学相关书籍时所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希望能够为对政治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国家。

国家是一个具有特定领土、人民和政府的政治实体。

它通过法律和政策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国家的存在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因为它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的中心。

其次,政府是执行国家意志的机构。

政府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民主制、君主制、共和制等。

不同的政府形式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它们在权力分配、决策过程和公民参与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再者,政治权力是政治学中另一个关键的概念。

权力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协商性的。

在政治体系中,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是影响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权力的平衡与制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之一。

此外,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通过选举、公共讨论和抗议等方式参与政治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公民参与不仅能够增强政策的合法性,还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发展。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制度包括法律、规则和程序,它们规定了政治行为的框架和限制。

有效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政治稳定,保障公民权利,同时也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需求。

在国际政治方面,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构成了国际政治的核心内容。

国际组织、外交政策和国际法等都是影响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这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

最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政治学研究通常采用历史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政治现象,从而得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

政治读书笔记政治读书笔记篇1临沧市第一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前那种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了,在主题探究为主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最普遍、最一般的学习反应仍然是记听课笔记。

不同的课堂学习笔记的听记策略,都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贮存以及利用。

现阶段,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它对于加强学法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笔者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政治时记什么、怎么记以及如何使用课堂学习笔记仍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致使笔记不能充分发挥在学习中应有的辅助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呢?一、学生在听记和使用政治学习笔记上存在的误区1.误区之一: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目前,学生学习用书很多,教辅资料齐全,需要记得的知识点在课本、教辅中都有,因此,他们觉得,课堂上记笔记就是浪费时间。

他们还认为,在课堂上记笔记会影响听课效率。

2.误区之二: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翻开一些同学的政治笔记本,可以说是本教学实录。

的确,上课时把教师讲的概念、知识体系、主题探究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等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忙于记笔记,没有处理好听、看、记和思的关系,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记了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

但却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3.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的同学笔记记完了就记完了,就是为记而记,记后不翻,或者只在考试时翻一下,有的甚至考试时也不翻,根本不能做到课后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总结和反思。

笔记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忽视了学习笔记的本质——体现学习过程的重要纪录,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读书笔记(通用7篇)政治学读书笔记1每个人可能都听过亚里士多德这个名字,对他都不陌生,但是在读书之前,我还是先搜了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简介,毕竟对他只是一知半解。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政治学》一书作为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政治论述著作,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读书感想。

(一)主要内容全书共分8卷,我整本书通读下来,并没有把握住一个清晰的脉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每一卷都有其论述重点,下面我就一卷一卷分开来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第一卷可以说是该书的序言,以论述“共同体”和“城邦”的含义,开始了本书的写作,而“城邦”也是该书进行论述的基本载体。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追求他们所认为的至善而组成的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

他随后紧接着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将政治家、君王、家长以及主人同一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些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而在形式上是不无差别的。

为了对该观点进行反驳,亚里士多德将城邦解构成最简单的基本单位,即个人和家庭,在对家庭管理以及国家统治进行比较后,得出两者的不同,从而得出前面的问题的答案。

第二卷开卷的第一句话,即“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就已经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区别于其老师的最大特点与不同。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

政治学读书笔记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政治权力的起源、分配和运行,以及政治制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在我的读书笔记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政治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

首先,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权力。

权力是指一种影响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

政治学家通常对权力的来源和运作机制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体系和决策制定过程。

权力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得,如经济资源、组织能力和群体支持等。

其次,政治学还关注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政体、政府机构和政党等。

政治制度则是指一套规范和程序,用于组织和管理政治行为。

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对于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政治学中,人们也研究了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包括选举投票、政治组织参与和社会运动等。

政治行为则是指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行动和表现。

了解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民主政治的运作机制和公共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

此外,政治学还关注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日益增强。

政治学家研究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冲突等问题,以了解各国之间政治互动的规律和趋势。

全球政治的研究则着眼于全球治理和全球问题的处理,例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贸易战争等。

总的来说,政治学是一门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参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世界的运行规律,从而为现实世界的政治实践提供指导和启示。

政治学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类读书笔记

政治类读书笔记

政治类读书笔记【篇一:政治类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

因此,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

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征。

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国际政治理论》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国际政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探讨了国际政治的权力、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变动不居和暗藏的规律。

通过这本书,我逐渐认识到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性和互动性。

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等各个层面都在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的互动,并在互动中塑造和改变着国际政治的格局。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国际政治理论的探讨,让我对国际政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和利益,自由主义注重市场和民主,而建构主义则关注社会建构和认同。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国际政治现实和问题,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本书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不仅影响着国家间的相互认知和互动,也决定着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角色。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因素的理解和控制,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的角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

例如,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国际政治的规律?在国际政治中,如何平衡权力和民主、利益和道义、竞争和合作等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不断思考和探索。

总之,《国际政治理论》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国际政治的多层次性和互动性、权力的多元性和流动性、以及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问,这些思考和疑问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前进。

政治学习读书笔记

政治学习读书笔记

政治学习读书笔记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

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立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展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都在进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教学。

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展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探究”、“辩论”的气氛,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场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表达“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可以没有战争么?
没有人喜欢战争,没有人愿意发起战争,更没有人愿意忍受战争。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它不可避免地洒下了死亡的种子。

战争的目的在于:从敌方那里夺取胜利,而为了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惜代价,甚至是采用极端的手段……
战争是一种极端的暴力。

战争的暴力还体现在对个人意志的强迫上。

同一阵营的人想的必须完全一致。

不仅如此,还要强迫对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

战争结束后,会有战胜方和战败方。

但无论是哪一方,伤亡都会非常惨重。

而且,死去的不仅是士兵,还包括根本没有参加战争的老人和儿童。

其实,对于战争,很多人并不陌生,在电视,总是充斥着战争的场景。

但是,要让我们去经历那些暴行——强迫别人接受本不该接受的东西,想想就让人难受!
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我们不喜欢战争。

我们不喜欢战争。

我们更喜欢和平,更喜欢和他人一起幸福生活,与他们一起讨论交流,即使我们可能因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但还是可以正常地上学度假,惬意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而不是时刻面临炸弹轰炸的危险那么,有人问了,人类可以没有战争么?
在此之前,我先解答几个问题,为什么人类会有战争呢?人天生是残忍的么?战争是一定会存在么?
让我们首先来讲讲什么是攻击性。

这是一种生物本能,是生物为了炫耀和展现他的力量而对另一种生物进行打击的行为。

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攻击性。

攻击性本身不是一种坏的特质,这种天性大多是为了生存,当受到攻击时,生物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自卫让我们思考一下战争的性质,战争属于攻击和自卫的表呢,还是侵略的表现呢?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动物的行为。

生物之间存在天地和食物链动物吃植物、大鱼吃小鱼、狼吃羔羊。

就像游戏中的老鹰捉小鸡一样。

在自然界,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

即使是在同一个物种的内部,动物之间也会发生斗争:争夺领地、受到攻击时自卫、保护巢穴和幼崽。

这种斗争既关系到生存,也关系到威望,或者说是一种急切想要证明自己实力的欲望。

那么从动物界的斗争中,我们就能找到人类发动战争的原因吗?我们能说,人类发动战争,也是为了生存和威望吗?答案是不能。

为什么不能呢?首先人类拥有一些与动物不同的特点:用两条腿直立行走,双手能做精细的动作,会说话,还能制造工具。

除此之外,人和动物还有一处最大的区别一一人类过着群居生活,大多数生活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里。

人的行为受法律支配,法律规定了哪些是不能做,哪些事可以做。

人类还拥有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语言来和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类从事的最基本活动就是劳动。

通过劳动来适应自然并改造自然。

人类的劳动也是有区别的。

不同的人从事不同的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不同的物质,产生了思想。

我们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成为文化。

人类有了这样的特征:会说话、从事劳动、和他人生活在一起、遵守共同的规则,有这些特征的人类发动战争,不能简单地说是为了生存和威望。

讨论人的战争,我们不妨从人类的初期谈起。

在被称为史前的那个时代中,人类居住
在洞穴里穿的兽皮,茹毛饮血。

那个时期,人类之间已经存在了斗争。

从一些骨架上残存的被箭射伤的痕迹,可以猜想出火石、煫石除了充当工具,还可以用来做伤人的武器。

虽然我们不清楚他们斗争的目的,也许是人类生性的野蛮,也许是生存中出现的冲突,为了捍卫权利和领土⋯但是我们荏苒不会将这些暴力冲突称为战争。

这个时期,人类创造出的物质基本可以满足生存所需。

在社会开始生产出超过当前自身所需的东西后,人们会将东西储存起来,积累额外的财富。

那么在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一方面,社会积累的额外财富会被其他国家所垂涎,那些国家并不是那么富裕,或者习惯了掠夺。

当社会开始积累财富主要生产的东西日益增多时,它也开始考虑要夺取别人积累的财富,社会成了不折不扣的具有掠夺性的生产者。

在王权统治的社会里,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们不愿意服从拥有无限权力的首领,社会中就出现了战争,而如果人们能一种更平等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就会保持和平么?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是民主文明的诞生地,在那里,人们共同生活,所有自由的人都是公民。

都平等的参与到权力的运行之中,人们并不需要完全服从某一个人或者统治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命令,但是有些人希腊人却从未停止过发动战争,公民同时也是战士。

以前没有职业的军队,但有公民战队。

军队是有一群武装的公民汇聚而成,而城邦就是一个士兵团体。

“因为”不能回答所有问题,而当一些问题无法解答时,我们可以换种方式提问。

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来提问:在什么条件下我们才可以把斗争称作战争呢?
看起来,战争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类有关,这些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中。

战争不是自然产物,战争的发生不是理所应当的:它具有社会性和文化性。

个人的斗争不能算作战争。

即使他们肉搏,格斗,对他人开枪,也并不是战争,只有当他们属于一个社会团体,一个国家,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中的成员,以团体的名义发生斗争,才能使用战争这个词汇。

因此,战争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一种由社会团体之间组织策划的集体性的暴力活动。

弄清了什么是战争,接下来我们又要面对新的难题了,战争、文明和野蛮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战争和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有关,确切的说,和文明有关,那么为什么,人类文明在逐渐进步战争,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想想看对于祖先的生活,我们现在已经进步了那么多,生活舒适了那么多,药物有效地帮助我们抵抗疾病;安全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得到更多的保护,我们的寿命也更长,还有更好的卫生条件。

尽管他在全球分布的极不平衡,我们还感觉到人们比以前更加懂得互相尊重。

有人说我们变得越来越有礼貌,或者说越来越文明,但是战争仍未消失,它非但没有消失的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伤害,因为战争采取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医疗和技术也随之进步,而道德的进步,却并没有显露战争,越来越多的采取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更多让人不忍直视的毁灭。

技术的进步,让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财富日益累积,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战争,让战争的破坏性与日剧增,印刷术的发明使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却令人战报更容易传递。

火药的诞生。

帮我们开山修路,也使武器的杀伤力更大;裂变技术带来了新的元的同时,也催生了破坏力巨大的原子弹。

飞机让我们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更远的地方,它可以运输运送药品,也灾区的灾民提供援助,同时也可以用来投掷炸弹制造灾难。

战争与文明有关文明并不意味着野蛮的消失,人类社会日益和平与文明的同时,野蛮也
在发展。

文明野蛮如影随形、无法分割。

人们存在这样总是有一种情况,为了对抗自然界中的灾难,集中各种力量,以便更好的生活,人类有相互聚集、与他人合作的倾向。

也就是说,人类把希望和平共处,具有社会性,为了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人类又具有相互竞争,冲突和对抗天性;即人类具有非社会性。

正如康德说,无论什么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人都具有"非社会性的社会性。

"人类可以发布发动战争就取得进步和发展吗?社会生活可以不包含战争吗?
人不能独自生存,他们必须与其他人一起在社会中共同生活,而社会生活义包含竞争和冲突;斗争是人类相互认识的一种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不可避免。

竞争存在着积极的一面,它能促使人类激发自己的潜能,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而暴力,这是竞争消极的一面,我们无法消除,却可以控制疏导和解决它。

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不可以没有战争。

如果冲突发生了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它带来重大伤害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答案可能与战争有关。

甚至可能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