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d636d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0.png)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行》、《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人智慧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提问等方式,深入探究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5.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解释生僻字和古文言词汇。
6.练习: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fe8af1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5.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但是,由于古诗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了解诗文的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文中的美好情感和大自然的美。
2.难点: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如何正确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培养语感和记忆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85625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0.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绝句》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
5.欣赏拓展:欣赏与三首古诗相关的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0ed75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d.png)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佳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韵律、意象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感悟诗词中的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情感和韵律美;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2.新课展示:分别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让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词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e55d81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c.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这一课,为我们展示了三首优美的古诗词:《长相思》、《山行》和《枫桥夜泊》。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不仅在语言上优美动人,而且在意境、情感、哲理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首先,从语言上看,这三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其次,从意境上看,这三首诗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再次,从情感上看,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既有喜悦、欢愉,也有忧愁、悲伤。
最后,从哲理上看,这三首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导我们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三首诗的深层次内涵和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的朗读、感悟、思考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思考人生、自然和社会,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学难点:对诗的深层次内涵和哲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思考中掌握诗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5314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d.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2.难点:欣赏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情感,能够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新课《古诗词三首》。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文的基本格式和韵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5.拓展运用: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古诗文的格式、韵律、意境等关键信息展示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5e8e7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9.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掌握一些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教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教材和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同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4d96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b.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并表达诗词意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内涵。
2.正确朗读《古诗词三首》,体会其中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含蓄之美。
2.发挥想象力,积极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学生:提前学习并熟悉《古诗词三首》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谈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好奇。
2.学习:逐句解读第一首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蕴。
3.朗读:分组朗读第一首古诗词,注重语调和表情的表达。
4.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第一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继续解读第二首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抒情意境。
3.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句朗读第二首古诗词。
4.创作:让学生仿照第二首古诗词,自行创作一首小诗。
第三课时1.复习:检查学生的诗歌创作,鼓励他们展示并分享。
2.学习:解读第三首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朗读:自由朗读第三首古诗词,展示学生对诗词的体会。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课堂作业1.背诵一首《古诗词三首》。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写下对其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不仅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培养了对诗歌的喜爱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创作,将诗词的美好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即为本节课的教案,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eab7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d.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中的三首诗各有特色,《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夜宿山寺》则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化背景知识掌握较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文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意境。
2.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洞庭湖、峨眉山和夜宿山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意境。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交流,提高鉴赏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如古代文化背景、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和补充。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c14d5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c.png)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泊船瓜洲》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领略到古人对友谊、离情别绪的真挚描绘,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大有裨益。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对于这首课文中的某些诗句,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析、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诗词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以及诗词意境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词原文、注释、图片、音乐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诗词卡片:制作诗词卡片,用于学生朗读、背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王维、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80f53bf18583d0496459e4.png)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ó bo()把船tíng bó()在hé pàn(),自己上岸,走进sì mià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579f6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6.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优质教案21《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包含三首经典古诗:唐代诗人XXX的《出塞》,唐代诗人XXX的《凉州词》,宋代词人XXX的《夏日绝句》。
XXX的《出塞》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
XXX的《凉州词》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的场面,表现了守边将士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旷达胸怀。
XXX的《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XXX”,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古诗特点及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塞、秦”等8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其中,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是:能结合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读诗后的体会。
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XXX先生曾在一个有关古诗吟诵与教学的讲座中说:“古人写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学诗,必须研究吟诵。
”古诗的平仄与押韵使其语言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只有通过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吟诵,才能对古诗有列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1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体式格局吟诵,让他们体会古诗音律的美感。
2.说学法。
讲授贵在引导学生发现纪律,掌握方法,能“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
在教师重点教读《出塞》的基础上,学生得学法,总结古诗的学法,进而在吟诵的基础上分四大步调自主进修《凉州词》《夏日绝句》:(1)解诗题,知诗人。
(2)懂诗意,悟诗情。
(3)巧背诵,多积聚。
(4)读写结合,培养兴趣。
三、说讲授进程这篇课文的主要讲授环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品读《出塞》,理解诗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4c7a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2.png)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3413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2.png)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这三首诗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讨论,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的韵律美,学会欣赏古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生字词。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翻译课文。
(3)品读感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4.拓展延伸学生分组吟诵其他古诗,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6.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第二天向老师汇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953de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a.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2.音频:准备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fcd4b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e.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意境描绘。
3.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意义和情感。
4.掌握《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的背诵和朗读。
2.《古诗词三首》的意义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或者引用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三首进行初步了解。
2. 学习诗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读诗,重点解释生字生词,并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3. 诗词赏析(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诗句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
4. 朗读训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5. 诗词背诵(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的背诵,鼓励学生理解并内化其中的情感。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词三首》为教学内容,结合诗词的背景知识和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情感,并通过朗读和背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
但也需要注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和朗读表达能力,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综合训练,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词三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朥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ecaf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b.png)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三首经典的古代诗词。
这些诗词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的《绝句》。
这些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会注重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此外,我还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理解简单的古诗词。
然而,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e41d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7.png)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古诗词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人优美的诗词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赏析三首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朗读并理解《古诗词三首》;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赏析。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含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词氛围,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2. 学习诗词(15分钟)逐句解读三首诗词,深入讨论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听读朗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4. 集体赏析(15分钟)共同欣赏诗词,展示学生的朗诵成果,讨论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5. 情感表达(10分钟)学生就诗词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写下诗词赏析或个人感悟。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古诗词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古诗词三首》的朗读作业;2.完成诗词的赏析心得。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3.诗词赏析心得的深度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课堂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09b6b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3.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这一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词: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以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三首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由于现代生活和古代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一些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昌龄,王翰和李白,以及他们的作品《从军行》,《凉州词》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诗句解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诗歌欣赏: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将这三首古诗词朗读给家长听,并背诵下来。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e212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5.png)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诗词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诗意理解、词语解释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韵味的同时,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理解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堂初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诗词的韵律、节奏,感受诗词的韵味。
同时,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思考诗词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深入探讨。
探讨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意思、意境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对诗词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
我准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师在关键环节实施加以点拨。
我准备了一个课时来实施教学。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唐诗。
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初唐诗人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二、说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
新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构思和独特风格。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2、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四、说教法。
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我还会通过营造意境,加深同学学习体验,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先让同学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来分析这首诗,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相结合。
另外,在讲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讲一些诗的句法与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
教法的设计意在通过讲解这首诗将鉴赏古诗的诗法交给大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概括来说,我的教法分为以下五点: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学法。
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
(三)相关知识介绍1、问近体诗产生的时代,包括哪些类型。
2、老师补充近体诗的知识。
3、ppt补充王维与《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识。
(四)诵读。
1、请两名学生朗读诗歌。
2、老师和学生一起更正错误的读音,错误的断句。
如浣女的浣读音,王孙/自可/留的断句。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版。
4、初步感知诗歌意境,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景象,学生回答。
5、介绍诵读技巧。
6、师生一起诵读。
(五)品味鉴赏。
1、疏通诗意。
2、讲解艺术手法,与《鸟鸣涧》对比。
3、理解“诗中有画”的风格,感悟优美意境。
4、理解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附:板书设计。
流程图式板书。
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诗歌。
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枫桥夜泊》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编排以古诗和诗歌为主,篇幅精短,天然之间,情景交融,情理交融。
《枫桥夜泊》在二十八个字的有限空间中,展示了无限的时空图景。
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借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难以言说的满腹愁情。
作者张继,被世人称为“诗佛”。
他的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其中《枫桥夜泊》最为有名。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文化的积累。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纵横信息数字化的介入,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内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汉字、诗词的积累,深度领悟张继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古诗、纵横码输入法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⒉能正确使用纵横码输入诗句,学会本课生字。
这是教学的重点。
⒊理解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拓展阅读。
学法是诵读感悟、情感体验、入境想象、纵横码输入竞赛。
这些教法、学法,主要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纵横码操作的主体”。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课前PK,导入新课;初读诗文,感知诗意;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主旨拓展,升华情感。
首先说说第一环节:课前PK,导入新课全班同学进行“古诗PK赛”,一分钟内输入诗句最多者获胜。
评价后,教师适时引出诗句: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句诗中隐藏了一个人的名字——张继。
张继何许人也?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诗人总会想起张继?此环节中“古诗PK赛”是上课前的热身运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本节课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环节是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第二步运用纵横码输入法记忆本文的生字。
具体操作如下:⑴师生共同分析,并找出这些生字的四个角的笔形。
⑵学生按照纵横码的取码规则拆分本课生字。
⑶学生运用纵横码输入生字,并组词。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纵横码输入法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巧记、牢记汉字。
第三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
第四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进行在线阅读感悟。
⑴你想用哪个词语来表达自己读完这首诗的感受?⑵诗中的哪个词语传递了这种情感? 列举“愁眠”的近义词。
这个环节力求突出一个“读”字、一个“悟”字和一个“打”字。
把单独的“说”变成了“说和打”的结合,做到了“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第三环节:品读诗文,体验情感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霜天、钟声都是景。
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愁眠;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地之间,月亮已经下落,周围一片幽暗、朦胧。
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
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线写作“寒山寺钟声的诉说”。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语文要熟读,更要精思。
古诗言约而意丰,精思要建立在对画面的充分想像的基础上。
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诗句的词汇变成景物和声音,运用在线写作感悟诗人张继的愁苦之情,丰富了画面,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四环节是主旨拓展,升华情感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的诗句比比皆是。
你能运用自定义的方法输入以下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几句诗都是把情愁寄托给了明月。
而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愁苦寄托给了谁呢?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
展示诗句,学生看打输入诗句,分小组比赛输入速度。
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心中一定记住了一种声音,那就是钟声;一定记住了一位诗人,他就是张继;一定背会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
让我们一起来做“诗句闯关游戏”。
凡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输入《枫桥夜泊》诗句代码的,即为闯关成功,成功者可获得一张精美的书签。
月落乌啼霜满天 704061江枫渔火对愁眠 314391姑苏城外寒山寺 444403夜半钟声到客船 329841这个环节的设计,试图通过主旨拓展,使学生在读中悟出——诗人借钟声抒发孤寂愁苦之情。
运用自定义输入诗句,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诗句闯关游戏”,通过输入诗句代码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顺应了学生爱动手、爱竞争的天性,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