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笔记整理
教育管理学第一部分:教育管理的管理学基础教育管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管理(一)管理的界定管理即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指导与领导、激励与控制等来协调他人活动,利用各种管理资源,共同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以取得个人单独活动所无法取得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职能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以法约尔为代表)目的论: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而组织和合理使用多种资源的过程系统论:管理是在组织中协调各子系统,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活动(卡斯特等)决策论:管理就是决策(西蒙)人本论:管理就是指导别人、激励别人的方法与技术模式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伯法等)教育管理的概念现代的教育管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从管理的职能与管理过程来看,现代教育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的管理。
主要内容有:1.实施教育法令;2.制订教育规章;3.编制教育计划、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4.审核教育经费;5.任用教育行政人员;6.视导和检查所属单位的工作;7.协调教育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
学校管理通常是指学校自身的内部管理,然而,目前学校管理正日益注重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
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制订教学计划;2.安排教学、科研任务;3.制订学校规章制度;4.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5.管理学校其他工作;6.协调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育管理的发展过程管理理论的发展一、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欧美学者的划分为:1.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科学管理阶段2.20世纪30——50年代人际关系阶段3.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科学阶段我国学者的划分:1.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20世纪20——50年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阶段3.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丛林阶段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四条科学管理原则:1.劳动方法标准化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教育行政体制)【圣才出品】
第4章 教育行政体制4.1 复习笔记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1.教育行政体制的含义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是指教育行政组织的形态。
根据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教育行政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两种基本类型。
(1)集权制①含义: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为准的教育行政体制。
集权制一般以法国为代表,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基本上也属于集权制。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缺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分权制①含义: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的教育行政体制。
分权制一般以美国为代表。
②优缺点:优点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缺点在于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在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正确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教育行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各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尝试,一些国家在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教育行政上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这是一种介于集权与分权两者之间的制度。
教育管理学复习笔记
绪论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我国学界对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1、两个科目教育行政(政府对教育领导管理)学校管理(学校内部管理)2、单独学科3、较为科学的认识➢教育行政角度:学校是政府教育行政的对象和目标,政府教育理念、政策和法令需要学校贯彻落实。
➢学校管理角度:学校管理不能游离于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之外,学校制度实际是政府教育理念、政策的直接体现。
(二)教育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活动。
➢概念: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教育管理现象,揭示教育管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性质:一个门学科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门类和归属。
➢衡量和界定一个学科的性质常用两个维度:1、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2、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一)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激励与制约作用(二)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直接服务于教育管理实践的鲜明目的和功能。
➢不排斥和忽视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性。
【“学校管理学来自管理的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学校的管”“教育管理学可以为教育管理实践开处方提供理论依据,而不能代替处方本身或直接开处方,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学’”】三、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四、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条件1、实践基础:19世纪,欧美等国开始建立公共教育制度。
2、理论基础:20世纪西方诞生了工业管理理论。
(二)教育管理学的产生1、19世纪后半期:德国施泰因阐述过国家干预教育的原理及途径2、20世纪初的美国:达顿和斯奈登1908年发表《美国公共教育行政》3、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和实证研究方法使教育管理学走上科学之路➢规范研究:根据假设按照事物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回答“应然”➢实证研究:通过实际调查,对客观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得到结论的方法。
回答“实然”➢行为科学:探究人的行为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9-12章)【圣才出品】
第9章学生管理9.1 复习笔记一、学生管理概述(一)学生管理1.学生管理的概念有研究者将学生管理定义为:学生管理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总称,它是学校教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过程。
2.学生管理的主体(1)学校管理学校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
(2)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此在宏观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管理。
(3)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并不只是管理的客体。
正如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学生是学校中不容忽略的管理主体之一。
因为学生是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参与管理活动的过程正是其主体性不断形成的过程。
学生也是管理活动结果的建构者,学生既要认识管理对象,又要认识自身,逐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将自己建构成认识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学生管理中,不仅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3.学生管理的时空范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教学途径与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在时间上不再限定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
这就是说,学生管理已经超出了课堂的范围,越过了校门的界限,突破了在校的时限。
4.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学生管理中有许多属于教学管理的内容,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但是,学生管理中也有许多教学管理所不能涵盖的内容,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社团的管理等。
可见,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分类标准上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所依据的标准是不同的,前者以任务为分类标准,后者以人员为分类标准。
因此,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在内容上会有部分交叉,但彼此之间并非从属关系。
教育经济与管理-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与认识。
2----特征;1 稳定性2以考察教育管理活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教育管理主客体的存在与作用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内容。
3---是派生教育管理学其他所有范畴和理论问题的总根源。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无论有无组织零散还是系统。
狭义;专门组织的教育, 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 半日制、业余的学校教育, 函授教育, 广播电视教育, 网络教育。
2---质的规定性;是不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管理;对教育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4---的不确定性;1 ---客体不确定2---运作的时空不确定3 ---工具手段方法不确定4---活动实施结果不确定5---特性;○1二重性○2动态性○3科学性○4艺术性○5创造性○6经济性6教育管理层次;教育组织内部按职责, 职权的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
1宏观管理2 中观管理(中介性, 两重性, 相对独立性)3微观管理7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活动过程及规律的学科。
1 广义;以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为自己的管理对象, 以中央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 遵循教育的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社会科学。
2狭义;以一定类型的或一定层次的学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建立健全学校组织和它的运行机制, 优化办学资源, 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全面提高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8---的核心概念;组织计划控制9教育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1不能自动运行, 要管理保障2资源稀缺, 需要高校合理配置3人存在知识能力价值的差异。
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 管理、再到现代管理的发展历程,逐 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 经验。
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行政机构、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管理活动 的主体和客体。
研究内容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组织与领导、教育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教育财务与资源管理、教育评价与督导等方面。
03
教育管理体制与制度
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机构设置与职能
01
包括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与权力等
。
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02
包括教育行政领导者的选拔、任用、考核与监督等。
教育行政决策体制
03
包括教育行政决策的程序、原则与方法等。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学校内部领导体制
包括学校校长的选拔、任用、考核与监督等。
现代管理理论
01
系统管理理论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 术系统,强调组织内部各子系 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优化
。
02
权变管理理论
认为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最佳 管理方式,管理者应根据组织 内外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管理
策略。
03
知识管理理论
关注知识的获取、创造、共享 和应用,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
力和竞争优势。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推进教育信 息化建设、实施教育资源绩效评 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 建设。
06
当代教育管理挑战与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管理挑战
国际教育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教育 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学生流动增
加,导致教育国际竞争加剧。
多元文化冲击
教育管理学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教育管理学读书笔记篇一:教育管理学读书笔记《教育学文集之学校管理》读书笔记在我国,中、小学有不少成功的管理经验。
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是从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才有较大的发展。
在这本书中收入的材料,主要是1979年以后的。
在国外,对学校管理的理论探索较多,并形成了一些学派,这本书选编的材料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
一、学校管理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近年来,在我国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的观念正在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
但要办好教育还必须善于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科学化。
教育管理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
它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的知识总量在急剧增长,传统教育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都容纳不了这种变化。
直到现代,学校仍然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
但是现代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人才的规格、结构、层次,还是人才的心理特点。
教育管理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对现在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
我国的教育管理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校管理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经过了经验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历程,开始走向科学管理的探索。
二、学校管理的若干问题学校要象一个学校的样子,就是说学校之所以称为学校,是有它的规定性的。
学校的本质,它的规定性职能,就是培养人。
办学育人,就要依据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书上编出了一套三字经来描述办学基本环节:立宗旨,明方向;建核心,组队伍;养校风,美校容;立规矩,严管理;尊老师,爱学生;学理论,钻科学;讲志气,树理想;倡节约,练作风。
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教师则是灵魂的工程师。
办一所学校,使其永远有活力,它的能源就是革命志气。
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激励师生立大志、树理想,是校长的基本功。
学校管理的原理,是需要我们认真地继续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中管人理财用物出事所依据的法则。
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
《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完整版)第一编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积极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法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蝇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
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
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
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
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
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研笔记(教育管理学、管理学课程学霸笔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研专业课笔记(教育管理学、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第一篇:总论(包括第一、二章)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包括第三、四章)第三篇:教育管理政策和法律(包括第五、六章)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的管理(包括第七、八、九章)第五、六篇:教育实务管理(包括第十至十六章)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一、概念题1:管理(一级重点)(P4)(1)含义(2)管理的四个要素2:教育管理的元价值(二级重点)(p15)(1)元价值的含义(2)教育管理的元价值也是效率和效用二:简答题:1:管理与行政的区别(二级重点)(p5)(1)管理和行政各自的含义(2)行政的特征(3)行政和管理在有些时候可以通用2:管理的意义及特征(二级重点)(p7)1:意义:四条2:特征:四条3: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异同(考研真题)(1)相同点(p10)(2)不同电(p12—13第一至第六)4: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级重点,考研真题)对象:(p18)范围:即本书的理论框架(p28)三:论述题1: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级重点,考研真题)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注意搞清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使用的条件,每一种方法都有可能作名词解释出现。
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一、概念题1:《学记》(一级重点)(P36)(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学文献(2):内容:学制与学年的设想、教学管理主张、教师管理2:新教育运动(三级重点)(p54)(1)定义(2)三个创新:学校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方法3:古典管理理论(一级重点)(P56)(1):代表人物(2):基本主张(共8条)4:人际关系学说(一级重点)(p59)(1)代表人物(2)主要观点(3)对教育管理的影响5:行为科学(一级重点)(P63)(1):定义(2):研究领域二:简答题:1:古典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一级重点)(p56)(1)实践上的影响:(p57表格)(2)理论上的影响:(p58)(3)对古典管理理论的批评(p58)2:科层制组织的特征(二级重点)(p61)1:含义:即结构主义2:特征:第61页共5条3:行为科学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二级重点p65)(1)理论角度(2)研究方法(3)学科建设注意:各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要记住。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
教育管理学课堂笔记教育管理学的学科论理解概念管理:是公权与私权之间形成的契约关系。
如果没有管理。
则权利会没有限制,人们的权利将无法得到保证。
公权:不可放弃,不可转让,而且法无规定不可为。
【例如教师不可以放弃教育惩戒权】私权:民不举,官不究。
私权可以放弃,转让。
而且法无禁止则可为。
因此管理的本质和目标是为了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
管理与行政观点1:管理>行政。
(因为行政仅仅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观点2:管理=行政(行政不限于国家/政府部门,只要管理的对象具有公共性,或是制度上具有公共性,那么管理就是行政)我们要理解公共性发展的阶段:1.行为主体的公共性:即由谁来管理,由国家/政府来管理,就具有公共性。
2.服务性质的公共性:即管理行为是公益性的,服务大众的,就具有公共性,那么就是行政。
【如马云创办公益基金,公益基金是公共的,其的管理也是行政】因此行政不限于国家/政府,私人也可以进行行政。
3.制度上的公共性:即在某件资源/事物上的开放尺度:如果向大众开放,即具有公共性,如果使垄断的,则不是公共的。
概念界定教育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多部门共同落实,在党的领导下)和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对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化的活动。
(整体性治理)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于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问题:教育管理是特殊的管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为什么?1.对象:教育管理的对象规模大,而且具有差异性(城乡的学生),对象自身具有身心发展的规律。
2.内容:教育管理的内容是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资格的认定,而非管理金钱、获得权力。
3.价值:教育管理是为了更好的育人,因此讲究效率的同时又讲究公平,而一般的管理只关注效率。
4.性质:教育管理具有公共性、无偿性以及非营利性。
【如义务教育的管理】5.方法:因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因此因此教育管理的方法是复杂的,难以用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量化方法。
教育管理学笔记
1、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类型机构以及非盈利组织的管理,认识教育系统及其政策,提升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以及管理能力。
2、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特点是: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3、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4、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教育组织和机构是学校,所以学校管理成为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不过,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教育和管理过程要受到社会各方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家长等的影响。
此外,学校的管理也不是学校行政人员所能随意安排的,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教育体制、教育经费投入等。
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学校管理现象,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5、研究范围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目前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要将教育管理学分成两个科目进行研究,即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前者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后者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
另一种观点是把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看待,认为这门学科既研究政府的教育行政事务,也研究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并把后者看做前者的一个部分。
我们认为,应将教育管理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不涉及学校事务的单纯的教育行政,也没有可脱离教育行政的单纯的学校管理。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圣才】
第5章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5.1 复习笔记一、教育政策概述(一)什么是教育政策1.对教育政策不同的理解(1)第一种理解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政府为教育事业的运行与发展所制定的规划、方针和原则”。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政策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共同性、联系性,把教育政策看作是整个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2)第二种理解教育政策是“负有教育法律或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政策是一种行动准则,是对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立下的规定。
(3)第三种理解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2.教育政策的内涵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3.教育政策的分类(1)从层次上可将其分为教育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2)从其发挥的作用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3)从其对实施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直接性政策和间接性政策;(4)从其内容分又可分为各项部门的政策等。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1.指向明确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人们制定教育政策,总是为了解决某类问题,没有目的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的。
2.相对稳定教育政策一经确定,一般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和执行时的坚定性。
3.影响广泛教育活动联系千家万户,因此教育政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教育政策,甚至会引起社会全员参与讨论;有的公众甚至期望以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期望来影响国家教育决策。
4.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尽管各党派、各社会团体都可以制定教育政策,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政策总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13-19章)【圣才出品】
第13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13.1复习笔记一、学校效能概述1.学校效能的概念关于学校效能的界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本质属性定义,二是操作化定义。
(1)本质属性定义本质属性定义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
在学校效能的本质特征定义上,学者们的意见较为一致,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效能是学校选择目标的适宜程度及实现学校功能的程度。
(2)操作化定义操作化定义是为了便于研究操作而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具体化表述。
在学校效能的操作定义上,学者们的分歧较大,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方面不同。
这一领域的主流研究主要关注了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就提高上的贡献,但批评者则认为,应该涵盖范围更广的衡量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如公众及服务对象对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对社区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2.学校效能模型由于学校效能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校效能模型,划分了多种学校效能类型。
目前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系统的构成及投入-产出过程;二是学校的目标或功能;三是产生效能主体的层次。
(1)学校效能的社会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荷兰学者谢润斯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的,如图13-1所示。
社会系统模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学校的生产功能,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产出,将学校效能等同于学校质量效果,强调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学生。
图13-1学校效能研究的理论模型(2)学校效能的“功能-层次”模型香港学者郑燕祥从学校在现代及未来社会应承担和发挥的功能出发,划分出了25种学校效能。
如表13-1所示。
表13-1五层面、五类别的学校效能“功能-层次”模型此外,这25种功能还可以表现为时间长度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被分为长期功能和短期功能。
长期功能是指学校长期所产生的持续功能。
短期功能是学校短期内产生的外显功能。
由于学校效能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不同研究所强调的学校效能常常并不相同,此外,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不同效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很清楚,一种效能高并不一定保证其他效能也高,一种效能在某一层面上高,也并不保证其在其他层面上也高,同一效能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有时还是相互冲突的。
教育管理学学习笔记
一、名词解释1、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管理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3、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4、权变性原则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5、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活动。
6、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7、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规律和特点,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8、德育管理就是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学校德育管理目标,建立德育管理机构,建设德育工作队伍,制定德育管理制度,并通过德育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对德育工作的质量评估来确保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9、办学理念是校长办学主题思想的概括,是指学校依据一定的主题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系列办学治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
10、教育领导就是教育领导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并为下属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使下属组织及成员实现教育目标或教育任务的过程。
11、教育决策是指教育部门的领导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专家智囊,在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若干预选方案中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
12、教育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令人信服的领导技能。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笔记及习题(教育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计划7.1 复习笔记一、教育计划1.教育计划的起源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教育计划,即作为教育行政管理学上的计划,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产生并获得明显发展的。
有人把它称之为现代教育计划。
(1)教育计划的特点①综合性,即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设想。
②长期性,是指它揭示了5年、10年或20年这样长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并以达成此目标为目的。
③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接。
(2)教育计划产生与发展的背景①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战后重建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②由于苏联早一步实施了计划教育,取得了以1957年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巨大成果。
这一计划教育的成功,对世界震动很大,影响和促进了世界教育的计划化。
③随着科技竞争而来的教育竞争的展开,使教育计划在各国迅速建立起来。
2.教育计划的定义(1)教育计划的定义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
(2)教育计划的特征①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计划的前提。
②教育计划是量化了的教育政策目标或教育发展目标。
③教育计划具有技术性。
教育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包含着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对未来发展的预测、战略上的决策,以及实施方案的建立等程序或步骤。
3.教育计划的类型(1)按照教育计划的规模可以分为教育事业规划和教育计划教育规划与教育计划的区别在于,规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及较长时间内教育发展总方向、大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及重大措施的设想。
计划相对规划而言,是指在规划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政策、任务做出的较短时间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计划的发展指标、措施步骤、时间安排都比较详尽、具体。
(2)按照计划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教育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说来,中期计划是长期计划的中间站,短期计划则为实现中、长期计划的一个实际步骤。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详解+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圣才出
第2章 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2.1 复习笔记一、管理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管理。
(2)管理的职能①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管理可以把处于分散状态的生产力诸因素进行合理组合,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②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马克思把这种管理职能称作“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他分析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资产者通过管理来实现其对雇佣劳动者的统治、奴役和剥削,榨取他们的剩余劳动。
③管理具有两重属性:a.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社会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属性,它具有组织共同劳动、协调生产过程的作用,是超越一切生产关系而存在的。
b.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决定的。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管理的社会属性的核心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它是有阶级性的。
(3)管理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使管理科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1)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具有民族性。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2)组织文化文化不仅体现在各个民族之中,它还表现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形成了各自的群体文化,也就是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反映了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组织在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②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③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管理学整理笔记内容: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第一章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1、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为何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采用什么方法能够激活教育中的激励因素,改变制约因素,此外,在评价教育管理的质量时也是以其社会效益的大小为准绳的。
3、为何社会科学也是科学?①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
存在于开放系统中的教育,常常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确定性因素,一类是不确定因素。
②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
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人是主体,人又是按照利益不划分为若干个群体。
③社会科学的整体性。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社会问题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4、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之一呢?因为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如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等等。
当这些教育因素各自处于孤立的状态时,它们形成不了教育过程,更达不到教育的预期目标。
教育管理学就是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
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为什么说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呢?因为管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存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管理科学就是研究管理者如何应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被管理者去行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
这种活动适合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
但是教育管理又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管理。
教育管理学就是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6、教育管理学的性质: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
②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③教育管理学的文化性。
7、教育管理学的特点: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
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
8、从古典的教育管理模式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演变是受着三种因素的影响: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成就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辐射作用。
(现在学校管理中广泛采用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都是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大约从12世纪开始,欧洲就产生了第一批大学;从20世纪初开始,教育管理才成为学术研究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独特领域。
)9、教育管理学科体系有两个维度:管理职能维(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运筹、激励等)和教育教学业务维(教务、思想教育、体育、生产劳动、科研、人事、财务、后勤)。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
10、学校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教育管理就要从提高干部的自身素质入手。
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需要关注的问题:①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力场。
为了不断地扩大自己在组织和群体中的影响力,就必须从自己是否善于正确的使用权力、自己的智能结构完善程度和本人的品德修养等方面来研究和改进。
(美国社会学家莫雷若的社会测量法)②学校管理者的类型。
美国学者布莱克和莫顿在《新管理方格》按照关心人的程度和关心业务的程度形成了81种管理者类型。
③学校管理者智能结构。
大致有五个方面: 概念的能力、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能力、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自我反省和评价的能力。
11、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用处?为何要学教育管理学?①丰富和充实智能结构。
②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管理者。
③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种学历证书、文凭,以改变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
所谓有用,一种是职业技能性的知识如教育调查、教育统计等,另一种属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
因为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自己需要的时候,如当你被委任一个新的领导职务时,当你接受一项新任务时,当你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当你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当你工作中遇到麻烦感到苦恼时。
虽然教育管理学在没有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
12、怎样才能教好教育管理学?①教育管理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通过教学活动唤起学习者对本学科有较高的期待。
②教育管理学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授系统的教育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更为重要是使学习者学会思考。
③教育管理学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内容是否深奥,而在于如何把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学习者的信仰和追求。
④教育管理学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⑤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关于教育管理的标准环境与非标准环境问题、关于教育的常规管理和例外管理问题、关于教育管理中人与事的关系、关于权力在教育管理中如何应用的问题、教育管理学的教学起点问题。
13、为什么会产生:“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又往往是办不到的”看法?任何教育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
教育管理的实践是在非标准环境下,而讲教育管理学的人无法针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只能构想一种标准环境,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标准根本就不存在。
于是就出现了“理论上是正确的,而实际上往往是做不到的”的看法。
第二章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管理、文化、环境、教育管理、现代教育管理的关系?现代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它同管理、环境、现代教育、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管理是一个大概念,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管理问题。
任何管理都存于特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对管理有着激励和制约的双重作用。
管理本身又是一种文化。
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
教育管理行为有着文化的内涵,不同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
2、对管理的理解。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管理。
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文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美国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卡斯特曾试图把各种管理学派融合到系统思想之中,但是没有成功。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A.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
B.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管理措施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行为,管理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都是社会实践活动。
C.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D.管理是对有限资源的开发和组合。
E.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
F.管理是消除矛盾和冲突的行为。
G.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的行为。
管理的影响力场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管理者所拥有的职位权力,这与他能够解决多少问题有关;二是管理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与他的成熟度有关;三是管理者的思想品德,这与他的可信度有关。
3、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4、中西文化的差异对管理的影响。
西方文化下的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管理管理的目的:一切为了经济利益管理的目的:要把政治利益放在首位;采用自由竞争的方式,追求卓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追求和谐;强调个人主义是内源性动力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威力;提倡采用科学的、实证的管理方法采取伦理的、说服的和示范的管理方法;重视理性因素在管理上的作用重视情感因素在管理上的作用;管理过程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过程重策略的发挥。
5、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在西蒙教授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决策就是管理者或决策人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从两个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性方案中,经过决策论证和价值判断选择出既满意又可行的方案的行为。
)6、教育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和自己特点。
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管理的共同特点:①任何一级教育组织都存在于一定社区环境之中,社区中各种因素都会对教育组织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②办教育离不开资源,办教育的资源来自政府、社会团体、私人自愿者的投入。
③教育事业内部必须和谐、平衡的发展。
④建立正常的教育工作秩序和合理规章制度是办好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育管理又不同于社会管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①管理育人。
②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④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7、管理是怎样育人呢?①教育管理通过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
②管理育人是指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工作条例、各种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每个教育管理者,他们不仅是管理人员,同时还是教育者。
8、管理现代化: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9、教育管理的特点一管理育人。
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三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办好教育的关键。
四教育管理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10、教育管理现代化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11、传统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和80年代的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的比较:①由重视学校功能管理转到学校的效能管理。
②由重视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化管理转到整体优化管理。
③由重视对教育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为主转到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为主的管理。
④以强调教育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
⑤在教育管理方法上由重视行政管理方法为主,转到行政方式和科学手段相结合。
12、怎样对待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教育管理要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放在首位,强调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还要与各种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和生产劳动以及公益性活动想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整体思考,统筹安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