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功图具体分析(2)
典型示功图分析(全)
![典型示功图分析(全)](https://img.taocdn.com/s3/m/19fca441c281e53a5902ff0f.png)
AB—增载线(游动凡尔关闭,仅光杆上行,抽油杆伸长,油管收缩))
BC—活塞上行程线,也是最大载荷线(吸入线,固定凡尔打开)
CD—卸载线(固定凡尔关闭,仅光杆下行,抽油杆收缩,油管伸长)
DA—活塞下行程线,也是最小载荷线(排出线,游动凡尔打开)
ABC —驴头上行程线
CDA —驴头下行程线
0A—下冲程时光杆承受的最小静载荷
17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精选ppt
18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精选ppt
19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精选ppt
20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当弹性变形完毕,活塞开始下行,液体就通过游动凡 尔向活塞以上转移,此过程中,光杆所受的负荷不变,于 是画出直线DA,画成一个封闭的曲线,即为示功图。
在上移,但活塞相对于泵筒来说,实际未动,这样就画出示
功图中的AB斜直线,它表示光杆负载增加的过程,称为增载
线。
精选ppt
3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精选ppt
4
P
理论示功图 S
S活 S光
精选ppt
5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精选ppt
6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精选ppt
7
P 理论示功图
C
D S
28
1、气体影响示功图
P
而当进泵气量很大
而沉没压力很低时,泵
B
B’
C
内气体处于反复压缩和
膨胀状态,吸入和排出
典型示功图分析(最全)
![典型示功图分析(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665b484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A'
(如图中A ’点)。
精选ppt
C
D' D S
41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2、固定阀漏失
泵内压力降低使游 动阀提前关闭,悬点提 前加载,到达下死点时, 悬点载荷已增加到 A″。 上冲程,固定阀漏失不 影响泵的工作,示功图 形状与理论示功图形状 相近。
P B’ B
A″ A
A'
精选ppt
C
D' D S
42
1、游动阀漏失
当柱塞继续上行到后半冲 P
程时,因柱塞上行速度又逐渐
减慢,在柱塞速度小于漏失速
B
B’
度瞬间(如图中C‘点),又
出现了液体的“顶托”作用,
使悬点负荷提前卸载。到上死
点时悬点载荷已降至C″点。
下冲程,游动阀的漏失不影响
泵的工作。因此,示功图形状 A
与理论示功图相似。
精选ppt
C’ C C″
A
精选ppt
3 21
D´
C
D S
32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图形右下缺一块, 增载正常卸载慢。
精选ppt
33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泵充不满的危害
液击是在泵充不满时,柱塞下行以很高的速度撞击液面, 使流体载荷突然由杆柱转移到油管上,同时产生强烈的冲击 波,破坏整个抽油系统。液击能够造成杆柱过早疲劳失效, 同时冲击力会使抽油泵的凡尔球和凡尔座过早损坏。还会使 柱塞与泵筒得不到润滑,加速其磨损。另外油管在液击的冲 击下会突然拉伸,使其连接螺纹松动,发生漏失或断脱故障。
向上的“顶托”作用,悬点 载荷不能及时上升到最大值,
A
使加载缓慢。
精选ppt
典型示功图的分析应用
![典型示功图的分析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2d80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e.png)
示功图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示功图是指内燃机气缸压力随曲轴转角变化的图形表示,通过测量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气缸压力和对应曲轴转 角,可以获得示功图。
重要性
示功图是内燃机工作状态和性能的重要表征,通过分析示功图,可以了解内燃机的燃烧过程、气缸内气体压力变 化、机械效率以及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因此,示功图分析对于内燃机的优化设计、性能提升和故障诊断具有 重要意义。
典型示功图的特征
连续性
典型示功图在描述发动机 性能时,应保持连续性, 避免出现断点或跳跃。
准确性
典型示功图应准确地反映 发动机的实际性能,避免 误差过大。
可视化
典型示功图应易于理解, 方便用户查看和比较不同 发动机的性能。
03 典型示功图的分析方法
CHAPTER
示功图分析的基本步骤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如滤波、去噪等,以提取出有 用的信息。
VS
详细描述
某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工作状态逐渐下降。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采用示功图分析技术,对设备的 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通过对示 功图的深入分析,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 情况,及时调整维护策略,优化运行方式 ,最终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案例三:某系统的示功图故障诊断
典型示功图的分析应用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典型示功图介绍 • 典型示功图的分析方法 • 典型示功图的应用场景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对典型示功图的分析,了解内燃机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为优化内燃机设计 和提高其效率提供依据。
背景
内燃机在现代工业和交通领域中广泛应用,其性能和效率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具 有重要影响。示功图作为内燃机工作状态的重要表征,对其进行准确分析是提 高内燃机性能的关键。
典型示功图分析及措施
![典型示功图分析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74fe215964bcf84b9d57b0a.png)
典型示功图分析及措施
1、
措施:
(1)在作业时下防砂卡泵,挤固砂剂
(2)平稳放套压,防止油层激动出砂
(3)作业冲砂
(4)尽量避免停井,停井时停在上死点
措施:
(1)大排量热洗
(2)碰泵
(3)检泵
措施:
(1)碰泵
(2)大排量热洗
(3)检泵
双凡尔失效:
措施:
(1)碰泵
(2)大排量热洗
(3)检泵
5
措施:
(1)采用井筒加热装置,如电热杆、热电缆
8、上挂:
措施:调小防冲距
9、活塞部分脱出工作筒:
(2) 调小冲次
(3) 加强对应注水井的注水量 (4) 间歇开井
11、抽油杆断脱:
措施:
(1) 检泵查换杆 (2) 对扣
(3) 加强清防蜡工作 12、连抽带喷:
措施:
(1) 下大泵或上提泵挂 (2) 间抽诱喷
(3) 采取合理参数,保持正常生产
(3)装气锚
(4)停抽时停在下死点
(5)尽量调小防冲距,缩小余隙容积
14、出水:
措施:
(1
(2
15、气锁:
原因是在上下冲程中,只对气体进行压缩,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都打不开措施与气体影响相同
(2)定期热洗
(3)下防蜡装置
(4)装井口掺水流程
(5)使用玻璃油管或涂料油管防蜡17
(1)。
典型示功图分析(全)
![典型示功图分析(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d38b0e0740be1e650e9ada.png)
理论示功图
理论示功图就是认为光杆只承受抽油杆柱与活塞截面积以上液柱的静 载荷时,理论上所得到的示功图。 深井泵质量合格,工作正常。 不考虑活塞在上、下冲程中,抽油杆柱所受到的摩擦力、惯性力、 震动载荷与冲击载荷等的影响,假设力在抽油杆柱中的传递是瞬 间的,凡尔的起落也是瞬间的。 抽油设备在工作中,不受砂、蜡、水、气等因素的影响,认为进 入泵内的液体不可压缩。 油井没有连抽带喷现象。 油井供液能力充足,泵能够完全充满 。
A—驴头下死点位置 B—固定阀打开,游动阀关闭,活塞开始上行程 C—驴头上死点,活塞运行到最高点 D—固定阀关闭,游动阀打开,活塞开始下行程 S—光杆冲程 , m S活—活塞冲程, m P—光杆负荷, KN P’杆—抽油杆在液体中质量, KN P’液—柱塞以上液柱质量, KN P静—光杆承受最大静负荷, KN λ—冲程损失,m λ= λ1+ λ2 λ1—抽油杆伸缩长度,m λ2—油管伸缩长度,m AB—增载线(游动凡尔关闭,仅光杆上行,抽油杆伸长,油管收缩)) BC—活塞上行程线,也是最大载荷线(吸入线,固定凡尔打开) CD—卸载线(固定凡尔关闭,仅光杆下行,抽油杆收缩,油管伸长) DA—活塞下行程线,也是最小载荷线(排出线,游动凡尔打开) ABC —驴头上行程线 CDA —驴头下行程线 0A—下冲程时光杆承受的最小静载荷 0B1—上冲程时光杆承受的最大静载荷
B
C
D'
D
S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P
有时,当柱塞碰到液面 时,由于振动,最小载荷线 会出现波浪线。充不满程度 越严重,则卸载线越往左移。
B
C3Βιβλιοθήκη 21AD´
D
S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图形右下缺一块, 增载正常卸载慢。
典型示功图分析及解决措施详解
![典型示功图分析及解决措施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a6276cb59eef8c75fbfb3dc.png)
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或者尺寸的变化,而且能够恢复的变形叫做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逆性,即受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卸除载荷后,变形消失。
特点:平行四边形特点:右下角圆弧形缺失。
在上下行程过程中,进入泵中的气体越多,对深井泵的影响越大,严重时,游动阀关不上,固定阀打不开,形成气锁。
当抽油井气体影响或已经气锁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放掉套管气;2、在套压闸门处安装“定压放气阀”。
“定压放气阀”可根据设定压力自动释放井底气体,维持平稳的生产压差防止气体进入泵内影响泵的正常生产。
特点:刀把形,充满程度越差,刀把越长。
当抽油井“供液不足”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油井地层供液能力;2、合理下调冲次;3、根据地层供液,在作业时换小泵、加深泵挂深度。
4、高压泵车洗井,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气体影响供液不足特点:左边尖,右边圆滑。
井名:风24-13日期:2009-7-5冲程:5.0m最大载荷:82.32KN 冲次:2.76/min 最小载荷:43.27KN当抽油井“排出部分漏失”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由于砂、蜡影响造成排出部分漏失的,可以采取碰泵或洗井进行解决。
2、以上措施无效时就应进行小修作业换泵来解决了。
特点:左边圆滑,右边尖。
当抽油井“吸入部分漏失”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由于砂、蜡影响造成吸入部分漏失的,可以采取碰泵或洗井进行解决。
2、以上措施无效时就应进行小修作业换泵来解决了。
特点:两头尖排出部分漏失吸入部分漏失冲程:4.61m 最大载荷:82.83KN冲次:3.70l/min最小载荷:40.11KN 井名:风31-18日期:2008-1-20双阀漏失井名:风31-18日期:2008-4-15冲程:4.61m 最大载荷:55.62KN 冲次:3.70l/min 最小载荷:32.15KN特点:实际最大载荷低于理论最大载荷线。
当抽油井“油管漏失”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漏失不严重时可适当调快冲次(如果因杆管偏磨造成的油管漏失则不可以调快冲次);2、漏失严重的需要小修作业修复。
抽油机井示功图..
![抽油机井示功图..](https://img.taocdn.com/s3/m/98f4b52d5a8102d276a22fb5.png)
2)下冲程 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泵
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以上液柱压 力时,游动阀被顶开。 柱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 使泵排出液体。 泵排出的条件: 泵内压力(排出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液柱 压力。
B-下冲程
理论示功图
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 悬点所承受的载荷: (1)抽油杆柱载荷,Wr (2)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W1 (3)沉没压力(泵口压力)与井口 回压在上冲程中造成的悬点载荷 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理论示功图
实测示功图
解决的方法:
当抽油井“供液不足”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从而提高油井地层 供液能力; 2、合理下调冲次; 3、根据地层供液,在作业时换小泵、加深泵挂 深度。 4、高压泵车洗井,解决近井地带堵塞。
典型示功图分析
4.油管漏失 图形特点∶开抽时泵功图图 形正常,停抽后上行线比前 面低一段载荷,功图面积明 显减小。 成因分析∶如果油管的丝扣 连接处未上紧,或因油管被 磨损,腐蚀而产生裂缝和孔 洞时,进入油管的液体会从 这些裂缝和孔洞及未上紧处 重新漏入油管套管间的环形 空间,导致油井减产。
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 柱塞泵。
相同点
用抽油杆将地面动 力传递给井下泵
图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
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游梁式抽油机井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最广泛应用的 采油方式,大约有80%以上的油井采油采用该举升方式。
有杆泵采油
典型杆驱往复泵抽油系统 典型杆驱螺杆泵抽油系统
抽油装置示意图
主要内容
泵工作原理 理论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总结
泵的工作原理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解
![采油工程-典型示功图分析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eaddebfcc22bcd126ff0c72.png)
件 入泵内的液体不可压缩。
油井没有连抽带喷现象。
油井供液能力充足,泵能够完全充满 。
P 理论示功图
S活 S光
S λ
在下死点前后,抽油杆柱上多了一个活塞截面以上液柱 的重量, 油管上少了一个活塞截面以上液柱的重量。这时, 就要发生弹性变形,油管缩短,抽油杆伸长。此时光杆虽然 在上移,但活塞相对于泵筒来说,实际未动,这样就画出示 功图中的AB斜直线,它表示光杆负载增加的过程,称为增载 线。
2、充不满影响的示功图
泵充不满的危害
液击是在泵充不满时,柱塞下行以很高的速度撞击液面, 使流体载荷突然由杆柱转移到油管上,同时产生强烈的冲击 波,破坏整个抽油系统。液击能够造成杆柱过早疲劳失效, 同时冲击力会使抽油泵的凡尔球和凡尔座过早损坏。还会使 柱塞与泵筒得不到润滑,加速其磨损。另外油管在液击的冲 击下会突然拉伸,使其连接螺纹松动,发生漏失或断脱故障。
段柱塞冲程;而在接近
上死点时又在C′点提前
关闭。这样柱塞的有效
吸入行程为B′C′。漏
失量越大, B′C′线越
短。
A
B’
C’
C
C″
D D’ S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1、游动阀漏失 P
当漏失量很大时,由
B
于漏失液对柱塞的“顶托”
作用很大,上冲程载荷远
低于最大载荷,如图中
AC'"所示,吸入阀始终是
关闭的,泵的排量等于零。
A—驴头下死点位置
B—固定阀打开,游动阀关闭,活塞开始上行程
C—驴头上死点,活塞运行到最高点
D—固定阀关闭,游动阀打开,活塞开始下行程
S—光杆冲程 , m S活—活塞冲程, m P—光杆负荷, KN P’杆—抽油杆在液体中质量, KN P’液—柱塞以上液柱质量, KN P静—光杆承受最大静负荷, KN λ—冲程损失,m λ= λ1+ λ2 λ1—抽油杆伸缩长度,m λ2—油管伸缩长度,m
典型示功图应用与分析
![典型示功图应用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3c4cad0029bd64783e2cf8.png)
(4)气体影响下的示功图:
油井气油比越高,圆弧的曲率半径越大,表明 油套管环空内有泡沫段存在,沉没压力偏小,充满 不好。 对受气体影响较大的井或易发生气锁的井应尽
可能加深泵挂,增大泵的沉没度,采用大泵径长冲
程生产,特别是防冲距要调到最小,尽量减小余隙
体积;下气锚和防气泵,合理控制套管气,使之保
持在较低值。
当游动阀和固定阀
同时存在漏失,但均未
达到完全失效时,油井 仍在出油,在上冲程中, 双凡尔漏失 泵主要是游动阀漏失的影响;在 下冲程中,主要是受固定阀漏失
的影响,示功图呈近似的椭圆形。
7、油管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由于油管漏失不是深井泵装置本身造成的, 所以,测示功图形状不会发生变异,与泵工作 正常时的示功图基本一样,只有当漏失严重(油 井不产液)时,实测示功图的最大载荷线要低于 最大理论载荷线;L的长度相当于漏失处至井口 这段液柱在光杆出所产生的负荷,即:油管漏 失点越深L值越大,判定方法将根据现场实际生 P 产情况综合分析、判定。
理论示功图
AB段:加载线 B点:悬点加载完毕,载荷增加到固定阀打开 BC段:上静载线 CD段:卸载线 D点:悬点卸载完载线,表示悬点上行时,游动凡尔关闭, 液柱载荷由活塞传递到悬点的过程。
B1B相当于活塞与泵筒发生相对位移之前,悬点上行的距离 即:B1B= λ
由于深井泵的防冲距过小,在抽油
机下行过程中,当活塞运行到下死点 位置时,活塞撞击固定凡尔罩而使示
功图左下角多出一点或显示打扭,这
一类图形中左上角
是不缺的,图形显
示基本完好。
12、活塞遇卡影响的示功图:
抽油机在运行过程中,上行时,抽油杆柱先 把被压弯的抽油杆柱拉直,悬点载荷先是缓慢增 加,然后,抽油杆柱受拉弹性伸长,悬点载荷急 剧升高且远远高于最大理论载荷线;下行时,先 是抽油杆柱恢复弹性变形,然后抽油杆柱被压缩 而发生弯曲,悬点载荷急 剧下降,载荷远远低于最 小理论载荷线,且接近基 线,示功图上先急剧卸载 后缓慢卸载,示功图呈现 两个斜率段。
《典型示功图分析》课件
![《典型示功图分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0d1d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8.png)
理论解析
对示功图进行理论解析, 推导相关参数和性能指标 ,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 据。
实际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
通过传感器和测量设备采 集发动机的示功图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数据分析
对采集的示功图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提取相关参 数和性能指标,评估发动 机的性能。
结果验证
将实际分析结果与理论分 析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拓展示功图分析的应用范 围,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 的发动机性能诊断中。
ABCD
开发更加智能、自动化的 示功图分析系统,减少人 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示功图分析与其他诊 断技术的结合,形成更加 全面、系统的发动机性能 诊断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泵示功图分析
总结词
泵示功图分析是评估泵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示功图可以获取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等参数,进 而评估泵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详细描述
泵示功图分析主要通过测量泵的出口压力、流量和曲轴转角等参数,绘制出示功图,进而分析泵的扬 程、功率和效率等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泵的流量、扬程、功率和效率等方面。
示功图定义
示功图定义
示功图是一种表示内燃机气缸压力与曲轴转角关系的图形, 通常以曲轴转角为横坐标,气缸压力为纵坐标。通过示功图 可以了解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燃烧状况、气体压力变化和能 量转换等情况。
示功图的获取方法
示功图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设备获得,如压力传感器 、曲轴角位移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将气缸内的压力和曲轴 的转角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经过处理后得到示功图。
典型示功图分析
xx年xx月xx日
• 引言 • 典型示功图介绍 • 典型示功图分析方法 • 典型示功图应用案例 • 结论与展望
典型示功图详解大全(特制材料)
![典型示功图详解大全(特制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777b63ec3a87c24128c465.png)
示功图的位置取决于断脱点的 位置:断脱点离井口越近,示功 图越接近横坐标;断脱点离井口 越远,示功图越接近最小理论载 荷线。如图所示:
技术知识
22
4、抽油杆断脱影响的示功图
由示功图可计算断脱点至井口 的距离:
L h • C qr'
式中
L -断脱点距井口距离 m
qr' -每米抽油杆在液体中重量 KN/m
P
下冲程开始后,由于吸入阀漏
B
失,泵内压力不能及时提高而延
缓了卸载过程,使排出阀不能及
时打开。只有当柱塞速度大于漏
失速度后,泵内压力提高到大于
液柱压力,将排出阀打开而卸去
液柱载荷(如图中Dˊ点) 。
悬点以最小载荷继续下行,
直到柱塞下行速度小于漏失速 A
度的瞬间 。(如图中Aˊ点)
A’
技术知识
C
D’
பைடு நூலகம்
D
成排出阀打开滞后(DDˊ)和
B’B
提前关闭(AA′)。
活塞的有效排出冲程为 DˊAˊ。
这种情况下的泵效
A″
D'A'
S
A
A'
技术知识
C
D'
D
S
18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2)吸入部分漏失
当吸入阀严重漏失时, 排出阀一直不能打开,悬点 不能卸载。示功图位于最大 理论载荷线附近。因摩擦力 的缘故,示功图成条带状 (如右图所示)。
技术知识
B’
C’
C
C″
D D’ S
14
3、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1)排出部分漏失 P
当漏失量很大时,由于漏
B
失液对柱塞的“顶托”作用
示功图讲解2
![示功图讲解2](https://img.taocdn.com/s3/m/e0e722c7aa00b52acfc7ca2c.png)
出砂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油井出砂多为压裂后下泵。油井出砂,使活塞阻卡,上下 行程会出现振动载荷,光杆负荷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急剧变化 ,负荷线 上呈现不规则的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图形饱满。上行线平直。由于平衡太轻,下行时变速箱输出转 速产生滞后现象,出现振动,使下行负载线产生大幅度波动。上、下行线基 本平行。一般产生在换大泵,加深泵挂以后。 措施制定:调平衡,平衡块向曲柄轴外调。
活塞与泵筒间隙漏失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活塞与泵筒间隙漏失。由于活塞 与衬套之间磨损、间隙过大,造成漏失。 在 上行时液体从中漏失 ,光杆负载减小,使右 上角呈现斜坡, 缺少一块面积。
结蜡严重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结蜡井,上下行程流动阻力增加。上行程 时,流动阻力的方向向下,使悬点载荷增加;下行程 时,流动阻力的方向向上,使悬点载荷减小。示功图 出现肥大,上、下行线均超过理论负荷线,且有波纹。
上行碰泵(上行碰、 上行碰泵(上行碰、挂)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因为抽油杆长度配得不合适,使光杆下第 一个接箍进入采油树,在井口碰刮;或是因用杆式泵 或大泵时防冲距过大造成抽油机驴头在上行终止前, 抽油杆接箍刮井口,使负载突然增加,图形在右上方 有个小耳朵。
措施制定: 重新调整防冲距 加长光杆
衬套乱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特征描述 :不规则变化
措施制定:采取检泵措施
253旁通开关故障 253旁通开关故障
典型示功图 采油工艺技术 采油工 采油地质工
253旁通开关一般下在∮83mm以上大泵产量较高的井上,属于作业不压井开关一种
示功图
![示功图](https://img.taocdn.com/s3/m/6bbe351e79563c1ec5da711f.png)
双失灵
泵挂1450米,液面0米,日产液0吨
抽喷
泵挂1450米,液面0米,日产液45吨
分析判断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
8、受防冲距影响的分析: (1)、防冲距过小(碰泵)
当防冲距过小时,导致活塞“到 下死点时撞击固定凡尔罩”,即我们 通常所说的碰泵,使示功图在下死点 处出现一个“独立的”的“小圈闭”。 这是碰泵示功图的最明显的标志,如 右下图所示。
分析判断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
深井泵的组成: ①、泵下装置,主要是滤网(现场又称为
“花管”)、砂锚、气锚等; ②、泵筒,包括固定凡尔总成和衬套等; ③、活塞,包括活塞上的防砂槽、游动凡尔
以及连接抽油杆的拉杆等。 ④、井下管柱的组成主要是管、杆、泵。
深井泵示意图
拉 杆
游动
防
凡尔
砂
槽
固定 凡尔
滤 网
2
《抽油机井管柱图》
6、深井泵漏失示功图: (8)、游动凡尔失灵
当游动凡尔失灵时,导致在游动 凡尔“在上冲程时完全不能关闭”, 使示功图在上冲程的“全过程”没有 明显增载的“圆弧”。这点是游动凡 尔失灵示功图的明显的标志,如右下 图所示。油井出现游动凡尔失灵时, 也应该先碰泵和洗井,若还无效,就 应上修作业。
游漏 游动凡尔漏失
泵挂1450米,液面500米,日产液1.2吨
游失灵
泵挂1450米,液面500米,日产液0
分析判断抽油机井典型示功图
6、深井泵漏失示功图: (10)、双凡尔漏失
当双凡尔同时出现漏失时,导致 固定凡尔和游动凡尔“在上、下冲程 时都不能正常关闭”,使示功图在上、 下冲程时出现增载线与卸载线同时变 缓的现象。这是双凡尔漏失示功图的 最明显的标志,如右下图所示
抽油机示功图分析
![抽油机示功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bee019ad02de80d5d84038.png)
(一)理论示功图及其分析
静载理论示功图
CDA为下冲程静载荷变化线。CD 为卸载过程,游动凡尔和固定凡 尔处于关闭状态;在D点卸载完 毕,变形结束,柱塞与泵筒发生 向下相对位移,游动凡尔被顶开、 排出液体。DA为排出过程,固定 凡尔处于关闭状态。
循环过程:下死点A加载完成B上 死点C卸载完成D下死点A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示意图
(二)典型示功图分析
典型示功图:某一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其形状代表了该 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的示功图。
1.气体和充不满对示功图的影响 ①气体影响示功图
气锁
气体使泵效效降低的数值:
g
DD S
充满系数: AD
AD
有气体影:地层产液在上冲程末未充满泵筒的现象。
塞
活塞继续下行,
下
泵内压力继续升
行
高,当泵筒内压
力超过油管内液
柱压力时,游动
阀被顶开,液体
从泵筒内经空心
油层
活塞上行进入油
管。
二、地面示功图分析
地面示功图或光杆示功图:悬点载荷与位移关系的示功图。
(一)理论示功图及其分析
1.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
静载理论示功图
ABC为上冲程静载荷变化线。AB为 加载过程,加载过程中,游动凡 尔和固定凡尔处于关闭状态;在B 点加载完毕,变形结束,柱塞与 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固定凡 尔打开而吸入液体。BC为吸入过 程(BC=sP为泵的冲程),游动凡 尔处于关闭状态。
喷势强、油稀带喷
喷势弱、油稠带喷
5.抽油杆断脱
抽油杆断脱
抽油杆柱的断脱位置可 根据下式来估算:
hC L
bqr g
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抽油杆 柱重量,只是由于摩擦力,才使上下载荷线不重合。图形的 位置取决于断脱点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示功图具体分析
1.泵工作正常时的示功图
和理论示功图的差异不大,均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除
了由于抽油机设备的轻微振动引起的一些微小波纹外,其它因
素影响在图上显示不明显。
2.气体影响时的示功图
由点到面在下冲程末余隙内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溶解气和压缩
气,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的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吸入
凡尔打开滞后,加载变慢,余隙越大,残存的气量越多,泵进口压
力越低,则吸入凡尔打开滞后的越多。
特点:
下冲程时,气体受压缩,泵内压力不能迅速提高,使排出凡尔滞后打开,卸载变慢,泵的余隙
越大,进入泵内的气量越多,卸载线越长“示功图”的刀把越明显。
3.气锁现象时的示功图
是指大量气体进入泵内后,引起游动凡尔、固定凡尔均失效,活
塞对气体起压缩和膨胀的作用,泵排不出油。
4.供液不足时的示功图
沉没度小,供油不足,使液体不能充满工作筒。
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有当活塞遇到液面时,才
迅速卸载,所以,卸载线较气体影响的卸载线陡而直。
5.油井出砂时的示功图
油井大量出砂,油流携带着砂子冲刺,载荷受砂卡原因呈不规则
毛刺现象;致使工作筒、活塞、凡尔等磨损,导致泵效降低,严重时
固定凡尔或游动凡尔砂卡或砂埋,直接影响泵效。
6.油井结蜡时的示功图
由于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下降,在泵的入口处及泵内极易结
蜡,使油流阻力增大,光杆负荷增大,引起凡尔失灵或卡死凡尔、
活塞,堵死油管等现象。
7.抽油杆断脱时的示功图
抽油杆断脱后的悬点载荷实际上是断脱点以上的抽油杆柱重
量,只是由于摩擦力才使载荷线不重合。
8.连抽带喷时的示功图
具有一定自喷能力的抽油井,抽汲实际上只起诱喷和助喷作用。
特点:
在抽汲过程中,游动凡尔和固定凡尔处于同时打开状态,液柱载荷
基本上加不到悬点,示功图的位置和载荷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喷势的强弱
及抽汲流体的粘度。
9.固定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固定凡尔球和凡尔座配合不严,凡尔座锥体装配不紧,凡尔罩内落
入脏物或蜡卡着凡尔球等而造成的漏失,典型表现为加载和减载缓慢,
呈弧形,减载更严重。
10.游动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游动凡尔漏失时,活塞上冲程的有效冲程长度将减少,而下冲程
有效冲程长度将增加,漏失越严重,上冲程的有效冲程长度的减少和
下冲程长度的增加越厉害。
特点:
增载线的倾角比泵工作正常时为小,既左上角圆滑,漏失量越大,其圆滑程度愈厉害,增载线成为一圆弧线,卸载线比增载线陡。
11.双凡尔漏失时的示功图
在上冲程过程中,游动凡尔漏失起主导作用,使图形左上角和
右上角变圆,但负荷线能达到理论上负荷线。
在下冲程过程中,固定凡尔漏失起主导作用,使图形左下角和
右下角变圆,但下负荷线能降到理论下负荷线处,所以,示功图变
成两头尖圆。
12.油管漏失时的示功图
油管的丝扣连接未上紧,油管被磨损、腐蚀而产生破裂和孔洞时进入油管中的液体就会从这些裂缝、孔洞及未上紧处重新漏入油套环行空间。
所产生的结果:
(1)当漏失量小于深井泵的排量时,油井仍能出油,但产量比原来降低很多,泵效降低。
(2)当漏失量大于深井泵的排量时,深井泵抽汲上来的油,全部漏入井筒,油井不出油。
特点:
由于油管漏失不是深井泵装置本身所致,所以,示功图图形本身不发生变异,和正常出油时的示功图一样,只是当漏失严重油井不出油时,示功图的最大负荷线可能
较最大理论负荷线低。
13.油井见水时的示功图
当油井出水到一定程度后,油水在混合运动中容易乳化,形成乳化
油,特别是由于抽油杆柱不断地在油液里上下运动,使原油乳化更加严
重。
一旦形成乳化油后,油液的粘度增大,流动磨擦阻力增加。
上行时,光杆负荷增加;下行时,光杆负荷减小,于是测出的图形和稠油井测出的图形相似。
特点:
图形肥胖,上负荷线定于最大理论值,下负荷线低于最小理论值。
14.稠油时的示功图
和见水相似,表现为:四角圆滑,形如椭圆。
15.活塞向下撞击固定凡尔时的示功图(碰泵)
由于防冲具调试不合理,活塞下行到最末端,光杆负荷突然减小
到低于抽油杆本身的重量。
强烈的撞击震动,负荷线呈波状形,同时
引起游动凡尔跳动,造成上冲程初期的瞬时漏失。
示功图增载减慢,
形成一个环状的撞击“尾巴”。
16.活塞脱出工作筒时的示功图
活塞移动到一定距离时,载荷突然下降,一直降到最低点,同时
由于脱出时引起抽油杆的强烈跳动,出现不规则的波状曲线。
17.活塞没下入工作筒时的示功图
一点油也抽不出来,示功图下冲程光杆负荷约等于抽油杆在液体
中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