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课《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音乐合唱课《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总体结构:

内容主线

1.听赏《东方之珠》

2.学唱《七子之歌——澳门》一声部

3.竖笛合奏《我的祖国》

4.合唱《七子之歌——澳门》

歌唱训练主线

对演唱形式的多角度感知与关注;对第二声有目的地聆听。

歌曲的学习,基本的气息训练。

已学内容的复习拓展,从表现中加深对二声部的感知。

竖笛帮助解决音高,在感知与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合唱,目标的最终达成。

作品一:《东方之珠》(欣赏、新授)

第一遍听赏:(那英、刘德华版视频,一遍,无重复)

“你知道歌曲里的‘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女声对唱)

第二遍听赏:(罗大佑演唱会版)

简介作品,听作者的演唱,思考:这个版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领唱与齐唱)组织学生在歌曲反复时加入演唱(跟唱旋律)。

第三遍听赏:(领唱合唱版)

听片段,判断演唱形式

再听领唱片段,注意伴唱声部,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生合作表现(体态)——领唱由老师表演,同时学生用动作表现出伴唱声部的节奏型,合唱部分全体和老师一起做。

【构想】:从《东方之珠》开始,训练学生在熟悉歌曲主题、旋律的同时,注意聆听歌曲声部间织体的构成,为后面的表现打好基础。本内容中的对多声部的感受是朦胧的,动作的设计除了表现旋律节奏的进行外,更多是体会旋律与气息的流动。

作品二:《七子之歌——澳门》(演唱一声部、新授)

✧导入新歌:简介历史(结合地图,了解所谓“七子”)——“我们期待,

最后一个离散的孩子——澳门的回归。1999年,我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听范唱(视频),学生跟唱。

✧介绍诗人闻一多,为学生朗诵《祈祷》——这是他对中华民族深沉的爱。

✧在《七子之歌——澳门》中,闻一多先生将澳门比做一个日夜思念母亲的

孩子,对母亲轻声地“诉说”、热切地“期盼”、深情地“呼唤”。你能读出这些语气与感情吗?出示歌词,学生朗诵。

✧从“三百年来……”一句入手,训练有气息支持地模唱发声(急吸急呼):

过渡到急吸缓呼的“母亲啊母亲……”一句,注意几个休止处做吸气处理;

第一部分分析乐句,提出一个乐句一口气,深吸缓呼(匀呼)的要求。最后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构想】:《七子之歌——澳门》的第一声部学习以情为导,注重演唱中气息运用为情感表达服务。不经意间学会歌曲,用用心心唱好歌曲。

作品三:《我的祖国》(竖笛、复习、准备练习)

✓导入:

“香港回归了,澳门回归了,因为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让我想到那句歌词‘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提出复习所学二声部合奏作品《我的祖国》。要求用连贯的气息吹奏乐句。

✓第一遍吹奏(无反复,师伴奏):

作品较完整地呈示。

✓第二遍吹奏(反复后的一遍,即结尾2,用伴奏)

“刚才我们用了合奏的形式演奏作品,二声部的出现和一声部在时间的出现上有什么关系?是同部的,还是有先后出现的?”

师生合作吹奏作品,师在齐奏部分加轮唱形的伴唱(奏)旋律。

✓讨论:你觉得老师加入的第二声部与大家吹奏的部分在时间的出现上又有什么关系?(先后出现,旋律可以模仿,也可以为主干音)

【构想】:《我的祖国》是学生手中一个表现较为成熟的二声部合奏作品。这个环节中,一来满足学生对情感表达宣泄的需要,二来利用竖笛吹奏进一步巩固歌唱中对气息控制的要求,三来进行拓展,与第一个环节相呼应,对二个声部织体的关系有更加理性一些的认识。

作品二:《七子之歌——澳门》(从奏而引发的合唱)

◆出示旋律:

4/4 5 | 5 2·3 4 3 2 | 1 1 1 1 3 | 5 4 3 —|

4/4 3’— 6 —|1’— 3 —|

4/4 23 |5

4/4 56 |1’

练习吹奏。

◆思考并讨论:与《七子之歌——澳门》的旋律对照,有什么联系?可以用

来填充哪个乐句子的二声部。提示方法:对比节奏、骨干音等。

◆师唱生奏的逐句合作,合作中磨合:1.第一乐句的音量。用减少竖笛增加哼

鸣的方式调控。2.第二乐句的呼吸保持与师的演唱一致。3.第三营造迭加渐强的效果。4.第四句渐弱。最后作一个较完整的呈现。

◆尝试加歌词唱第一句,掌握后全部用歌声取代竖笛。进行合唱练习。引导

学生用与吹奏一样的气息进行合唱。——最终完整的合唱呈现。

【构想】:在这个环节中,希望学生明白合唱不仅仅是按谱演唱,而是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唱。从而将合唱作为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法宝,而不是演唱中的一个巨大障碍。另外,通过尝试寻求声部间均衡感,加强声部间的和谐。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单元《欢聚与期盼》

听:《东方之珠》

唱:《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欣赏及演唱,体会音乐中蕴含的对祖国、对家园的深情,并通过自

己的歌声表现出来,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聆听、动作、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探索合唱中与

他人声音均衡合作的方法,进行合唱训练。

3.学会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在演唱过程中练习清晰地咬字、迅速

而充分的换气,及用合适的力度表现情感;通过欣赏、合作演奏等感受不同形式(主要是二声部合作)表现音乐的特点、简单的声部间关系,并在合唱活动中有意识地表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表现音乐中蕴含的深情;对二声部的感受与表现。

难点:对二声部关系的理解与均衡表达。

对策: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探索活动,经过尝试、思考、再实践的过程获取最佳的合唱效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合唱歌曲《东方之珠》

1.歌曲视频欣赏《东方之珠》(那英、刘德华版)

思考问题:(1)“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

(2)这首歌是用什么形式演唱的?(几个人?什么人?)给你

什么感觉

听后讨论:“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这首歌由一男一女两个人演唱,音色有着明显的对比,有如你说我说、不同的人在诉说对香港这座明珠般城市的深情。

2.欣赏童声合唱版《东方之珠》

(1)分别聆听领唱、重唱、合唱三个片段的歌声。

领唱:“你听到了几个人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感觉?”PPT出示单一柔和起伏的线条表现学生对领唱的感受。

领唱与伴唱(重唱):“这次还是只有一个人的歌声吗?”“伴唱的声音在什么时候比较明显?”PPT出示线条表示声部的关系,

学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所听伴唱声部的韵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