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主备人蔡官华

教材简析

本课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本课由三篇文章组成,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学习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件出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读两遍。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

注意:第一部分的“识”与第三部分的“识”读音不同。

三、学习生字。

1、师:刚才我们读通了课文,现在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是否还有读不正确的音。

读会认字:

耻chǐ矣yǐ岂qǐ

分组读,找同学读,教师相机纠音。

预设:“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第三声。

2、学习会写字。

(1)找同学说一下易写错的字或者写这几个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岂”上部是“山”,下部是“己”,不是“已”,注意不要露头;“窥”是“穴”字头;“皆”上部“比”字应写得较大,下部“白”字写小一点。

(2)学生在习字本上将每个生字写两遍,教师相机纠正。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的三句读书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这三句话都出自《论语》,关于《论语》你了解多少呢?

预设:《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3、请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句话。

生: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注意这里面“敏”和“耻”的意思。(敏:勤勉。耻:以……为耻。)

(3)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不耻下问),对,“不耻下问”便出自这句话。

(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句话。

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5)翻译这句话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个字——“知”。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的意思)在相应的地方做好批注。

(6)指名学生翻译第三句话。

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7)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

是记住的意思,需要大家多加注意。“厌”是“讨厌”的意思吗?(预设:不是)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这里也要大家多加注意。

4、小结。

(1)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第二句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2)在文中合适的地方做批注。

五、学习第二部分。

1、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看一下不同时期的人对于学习、读书的不同态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宋]朱熹

2、找学生读一下这则小短文,其他学生纠错。

3、这篇小短文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训学斋规》中提到的著名的“读书三法”。介绍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4、接下来请各小组同学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把古今含义不同的词做好标注。

5、哪位同学可以翻译一下第一句?

预设: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6、那么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谁来翻译一下第二句?

预设: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