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吕楠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 代 藻 井
隋 代 菩 萨
萨 垂 本 生 与 福 田 经 变 ( 隋 )
四、鼎盛时期(唐朝前期)
1.人物造型:人体比例适度,神情凝练,体格丰满健康。
菩萨的姿态有多种,一种肢体修长,亭亭玉立;另一种身 姿扭曲,“ 一波三折” 如“S ” 形。 唐代的菩萨大多头束 高髻, 戴宝冠,“ 素面如玉” , “ 长眉入鬓”。 佛弟子也由梵 僧而为 汉僧形象。 2.构图:不断创新, 打破了“ 人大于山” 、“ 水不容泛” 的格 局, 以鸟瞰式或散点式的透视, 营构了多种多样气势磅礴 的巨型经变, 开拓了意境创造的新领域。 3.色彩:渲染与叠翠相结合。
7年后,斯坦因再次混入敦煌,又骗走了王道士私藏起 来的570卷敦煌文物。这些经卷,斯坦因将它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馆,而精品则入藏伦敦的 大英博物馆。
法国人伯希和于1908年7月到了莫高窟,将藏经洞中遗 物全部翻检,选取精华,廉价骗购大量藏经洞中文献精品 和佛画、丝织品,总数约一万余件,现分藏于巴黎法国国 家图书馆和集美博物馆。
敦煌石窟所见的舞蹈有源自中国的清商伎、六 腰舞等,有传自中亚的胡旋舞、胡腾舞等,还有天 竺舞。这些壁画为研究中古时期,中国和中亚、西 亚和南亚的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 弹 琵 琶 ( 中 唐 )
3.古代建筑
敦煌石窟集建筑、绘画、塑像于一体,要充分体会敦煌 的艺术,不能不留意敦煌的石窟建筑。至于壁画上的建筑物 更是包罗万象,具有有很高的实际参考价值。
敦煌浩劫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 橘瑞超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写本和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4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绚丽的色彩语言
每一个洞窟的壁画,都有统一和谐的色调。每一幅画 的用色,都服从整窟统一的布局。画稿草成之后,按照衡、 对称、反复、呼应、多样统一等审美规律分布色彩。经过 古代画家的匠心经营,在不同的时代里创造了不同性格的 色彩美。 朝代 十六国 北魏 质朴 醇厚 明快 西魏 北周 清新 爽丽 隋唐 金碧 辉煌 浓艳 华丽 五代 宋初 热烈 鲜艳 西夏 元代
张骞出使西域(初唐)
七、山水画
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 遍布石窟,内容丰富,形式 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 故事画融为一体,起陪衬作 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 水,参照现实景物加上高超 的想象力,描绘出“极乐世 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 美丽自然风光;有的是以山 水为主体的独立画幅。
十六观(日想观)
鲜明的时代特征
佛(元)
菩萨(元)
绚丽的色彩语言
敦煌壁画的色彩异常丰富、及其浓烈,有很强 的视觉张力,这既是宗教艺术感化功能的需要,也 迎合了佛教信徒审美心理的需要。
敦煌壁画画面着色,往往取决于主题和内容的 需要,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金色:象征高贵庄严 和富丽堂皇,多用于佛和菩萨的衣饰。深黑 、深褐 色:悲壮、阴暗的色彩象征,多用于镇妖降魔的题 材。
的造型,都明显地具有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倾向。
2.内容、构图:承袭晚唐规范。 3.色彩:有独到之处, 特别是晕染法,无论人物面相或衣
饰,一次晕成,鲜丽热烈,色薄味厚,成为画院风格的突出 特色。
五台山(北宋)
五、衰落时期(元朝)
元代密宗普遍流行,内容一致而风格不同。 1.一种为“ 藏密”,即传自西藏的密教画,人物形象比例 适度,解剖合理。脸型有方型广额秀颐型,长眉大眼,身姿 婀娜,人面或作青色或作绿色,或作红绿阴阳面,对比强 烈,阴森恐怖。这种密教艺术, 直接受到印度、尼泊尔的影 响。 2.另一种是唐代密教画的继承和发展。形象多似中原官吏贵 族。线描多种多样, 各尽其妙, 充分发挥了线描的造型功能, 表现了不同的质感。通过真实的外貌, 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 内心感情。这种淳厚典雅的风格, 是敦煌壁画衰落时期光彩 夺目的杰出作品。
顶 光 ( 盛 唐 )
团 花 藻 井 ( 盛 唐 )
六、故事画(佛传故事)
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
古印度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 修饰,附会在释迦牟尼身上。
乘 象 入 胎 ( 初 唐 )
六、故事画(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画是指描绘释迦牟尼生前的各种善行,宣传 “因 果报应”“苦修行善”的生动故事。如上图为“鹿王本生”
海船
石佛浮江故事
敦煌石窟的罪人?
王道士,即王圆箓,原 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 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 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 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他从 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 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 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
敦煌浩劫
1900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盗走了完整的经卷二十四 箱近万卷,完好的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近五百卷,雇了四 十多头骆驼才能运走。
三、统一时期(隋朝)
1.内容:本生故事画让位于经变画;出现了单独成像的观
音菩萨;装饰图案丰富多彩,藻井尤为富丽。 2.人物造型:逐渐趋向人间化、世俗化。人物造型多种多 样。菩萨的脸型有方形, 有条长形, 有广额秀颐形。罗汉 头形有扁有圆,并有汉像梵像之分。菩萨的姿态亦从呆板的 双腿并立逐渐过渡到一腿微曲, 把重心放在另一腿上的自然 倾斜的姿态,形成隋代菩萨像特有的风格。 3.面部晕染:将西域明暗法与中原式染色法熔于一炉, 使人物形象的颜面既表现红润的色泽,也有阴阳明暗的立体 效果。
不 竭 的 艺 术 源 泉
辨 证 的 拿 来 主 义
不 堪 回 首 的 往 事
形 象 的 艺 术 宝 库
绚 丽 的 色 彩 语 言
鲜 明 的 时 代 特 征
包 罗 万 象 的 题 材
一、佛像画
佛像画,就是表现各种佛像,如三世佛、七世佛、 释迦等;各种菩萨,如文殊、普贤、观音等;以及佛教 传说中的天龙八部,即天王、龙王夜叉、飞天等等各类 不同等级的佛。
山 西 大 佛 光 寺
4.中国科技史
中国的科技却曾经领导 世界以十个世纪以上,中国 古代的经济和军事强势得力 于实用科技技术的高超成就。 中国科技史的图像材料不少, 而敦煌壁画为生产科技史、 交通史、军事科技研究提供 丰富的资料。
打铁 榆林窟第3窟
5.古代服饰研究
人物画众多使敦煌石窟成 为服饰研究的重要对象,而敦 煌的中古商贸大都会特色,为 人物和服饰的多元创造了重要 条件,数量多、历史长两项优 势,使敦煌永远保有独特的研 究价值。
莫高窟第249窟顶部(西魏)
四、供养人画像
供养人,就是信仰佛 教出资建造石窟的人。他 们为了表示虔诚信佛,留 名后世,在开窟造像时, 在窟内画上自己和家族、 亲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 这些肖像称之为供养人画 像。
西夏王供养像
五、装饰图案
敦煌石窟中的图案画主要装饰在石窟建筑上,主要 有藻井图案、椽间图案、边饰图案等。这些装饰图案随时 代而异,千变万化,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力。
色彩 特点
清冷 萧瑟
简淡 闲雅
1.图案艺术
图案在敦煌石窟中有 装饰、间格,甚至营作气 氛和空间感的作用。而图 案的美丑和变化,也能反 映出一朝代艺术的盛衰, 更使敦煌图案价值更上一 层楼。
莫高窟 第400窟
2. 音乐舞蹈宝库
人们都说琵琶、胡琴等重要的中国乐器是丝路 交通中传入的,中国音乐中有多少西域成分,敦煌 握守丝路咽喉,保存壁画材料又多,最有可能为音 乐研究提供真实情况。
供 养 菩 萨 ( 北 魏 )
二、经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 形式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内容称之为“经变”。用绘画 的手 法来表现经典内容的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 讲唱 手法表现的叫“变文”。
降 魔 变 ( 北 周 )
三、民族传统神话
包括内含东王公、 西王母、伏羲、女娲、 青龙、白虎、朱雀、玄 武以及风雷电公等源于 道家神仙思想的内容题 材。敦煌壁画中出现的 这些道教神话的题材, 表明了外来的佛教思想 已经融合、吸收了道家 思想。
3.面部晕染:采用表现明暗的凹凸法(西域式晕法)。 4.画面构图:采取散点、平列的装饰性构图形式。
尸 毗 王 本 生 ( 北 凉 )
二、交融时期(北魏)
1.内容:以故事画为主,故事画中除了佛传、本生外,还
出现了因缘故事。
2.人物造型:造型上人体比例逐渐加长,人物动态也逐渐
灵活而有情致,脸型已由椭圆而略显条长。佛教人物造型已 与本土传统艺术造型进一步结合。
六、故事画(因缘故事)
这是佛门弟子、善男信女和释迦牟尼度化众生的故事。 壁画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强盗成佛”、“沙弥守戒自杀”、 “善友 太子入海取宝”等。
五 百 强 盗 成 佛
六、故事画(佛教史迹故事)
佛教史迹故事画 是指根据史籍记载画 成的故事,包括佛教 圣迹、感应故事、高 僧事迹、瑞像戒律画 等。包含着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是形象的 佛教史资料。
敦煌壁画
——沙漠中的艺术长廊
浅说敦煌
敦煌古称“沙洲”。敦,大也;煌,盛也。敦煌 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并处于 河西走廊的西端,自古就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敦煌壁画虽 然在敦煌石窟中对建筑只起一个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对雕 塑起一个补充和陪衬的作用,但却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 部分,其规模巨大,数量最多,艺术技艺最精湛,内容最 为丰富,有“当今最大的美术博物馆”之美誉。
3.面部晕染:逐步改进的西域晕染法。 4.画面构图:采取的“异时同图” 的结构法,将发生在不
同 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情节,巧妙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画面 上,并在背景上穿插着山林动物, 以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
九色鹿本生
二、交融时期(西魏)
1.内容:出现了反映神仙思想的传统神话题

2.人物造型:“秀骨清像”式造型风靡—身
都督夫人礼佛图(盛唐)
6.中国古代民风民俗
敦煌石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馆。1000年 间的中古民俗概貌活现于壁画上,不仅包括已消失 的事象,还包括流传到今天的民俗民风。由于纸绢 画不易保存,宋以前的民俗画真迹已绝无仅有。敦 煌壁画堪珍贵纪录。
农耕图
胡商遇盗图
登山香客
龙泉店
7.古代中西交通
丝路商贸和朝山崇拜使古人不顾艰苦,开拓出交 通路途,而所用工具及行旅场面,既是交通史也是科 技史的纪录。
菩 萨 ( 中 唐 )
北方天王(晚唐)
五、衰落时期(宋朝)
朝廷对绘画高度重视,文人画风大盛,宫廷绘画呈现出 繁荣景象,而宗教题材的 壁画却日渐淡出主流绘画的视野之 外。敦煌石窟壁画的数量大大减少。但也不乏佳作,如绘制 于宋代的《五台山》就是创造性的巨作。
1.人物形象:往往空得形似,无论是佛、菩萨或世俗人物
阿弥陀佛经变(初唐)
菩萨头像(盛唐)
四、鼎盛时期(唐朝后期)
1.人物造型:充分掌握了“ 骨法用笔” 的奥秘, 注意
了 骨与肉的有机结合。人物面象多为统一的条丰型,菩萨已 屏除了扭妮的体态,出现了双腿直立, 腰部微扭, 自然和谐 的姿态。 2.线形:经变画构图已经定型, 线描造型的表现力大大提 高。土红线作为人物的定型线已经成为吐蕃时期线描的特 点。 3.色彩:色彩不如前期丰富,但有两种不同情趣的色 调:一种以白壁为地, 青、绿为主,色调清新淡雅; 另 一种以土色为地,朱、褚稍重, 色调浑厚温润。
成了“ 面短而艳” 的新形象。出现了新的西域式佛祖画 像 (面相丰圆, 体态短壮,上身半裸或着僧抵支, 腰裹重 裙, 肩披大巾)。
3.面部晕染:中原晕染法与西域晕染法并存。西域式佛
祖画像面部晕染尤为特殊, 出现了白鼻、白眼、白连眉、 白齿、白下巴的五白形象。
北周第285窟 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药 叉 ( 北 周 )
北凉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宋元以后
开创
佛教 东传
交融
南北地区、中 原与西域文化 的融汇
统一
南北统一 社会安定
繁盛
衰落
社会繁荣昌盛 文人画风 盛行,壁画 佛教盛行 退出主流 绘画
一、开创时期(北凉)
1.内容:主要为佛传、本生故事及说法图等。 2.人物造型:头戴花蔓或宝冠,曲发垂肩,面相椭圆直
鼻大眼,耳轮长垂,体态粗壮,上身半裸, 胸饰琪洛肩 披大巾, 腰裹长裙。典型的西域特征。
材修长,相貌清瘦,眉目疏朗,面带笑容。
3.面部晕染:中原晕染法初步运用(在人物
面部晕染两团红色来表现两颊红润泽)。
伏羲女娲和诸神(西魏)
菩萨(西魏)
二、交融时期(北周)
1.内容:故事画的发展达到顶峰,故事情节更为丰富曲
折, 生活气息浓厚,供养人画像大增。
2.人物造型:中原式与原来的西域式风格互相融合, 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