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的技法
带你了解石雕技艺中的六大工艺

带你了解石雕技艺中的六大工艺浮雕浮雕,雕刻者在平板上将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来,使它脱离原来材料平面。
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产物。
浮雕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
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
浮雕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
浮雕为图像造型浮突于石料表面,为半立体型雕刻品。
根据图像造型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
圆雕具体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观赏者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件的各个侧面。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完全立体正是圆雕的代表性特征。
此外,圆雕表现手段极其精炼,圆雕很少表现过去复杂、曲折的故事题材或情境,形体起伏即是圆雕的表现手法之一。
镂雕镂雕亦镂空,即把雕刻材料中没有变现物象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象的部分留下来。
镂雕的主要特点就是表现物象立体空间层次。
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的雕刻技法有所不同。
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
透雕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象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镂空,就称为透雕。
有些雕刻技法分类讲透雕和镂雕化为一种雕刻技法,这是值得商榷的。
结合浮雕与圆雕的特点和施艺技巧来看,透雕与镂雕都有穿透雕刻的特性,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的不同。
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背景部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
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反面的物象都刻出来。
沉雕沉雕,又称“水磨沉花”,是在自然生态较光滑的岩石上或建筑构建如门楹、石柱、壁堵等便面,描绘图像,然后雕凿凹入,利用阴影产生立体感。
多数是摩崖字匾、碑刻文字及楹联等。
线雕线雕与沉雕施艺理念有相似指出,但雕刻技法又有所不同。
石雕雕刻技法

石雕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雕刻艺术,通过在石头表面雕刻来创造立体的艺术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石雕雕刻技法:凿刻(Carving):凿刻是最基本的石雕技法之一,使用凿子和锤子等工具将多余的石头削去,形成雕刻的形状。
这需要雕刻师傅具有精湛的技术和耐心。
浮雕(Relief):浮雕是一种将图案或图像雕刻在石头表面,使其凸起的技法。
可以分为高浮雕和低浮雕。
高浮雕的雕刻物体凸起较多,而低浮雕的凸起相对较少。
圆雕(Round Carving):圆雕是将整个雕塑物件从石头块中雕刻出来,使其在所有角度上都能看到。
这需要雕刻师傅熟练地掌握整体的结构和比例。
点刻(Pointing):点刻是使用尖锐的工具在石头表面上点刻细节。
这种技法常常用于雕刻出细致的纹理、线条或特定图案。
拓印(Transfer):拓印是一种将设计图案或模板放置在石头表面上,然后追踪图案轮廓并刻划的技法。
这有助于确保准确的雕刻。
磨削和抛光(Grinding and Polishing):磨削和抛光是在雕刻完成后对石头表面进行修整和处理的过程。
这可以使石雕表面更加光滑、细致,并突显出石材的天然质感。
挖空雕刻(Hollowing):挖空雕刻是通过在石块中刻出空间,使雕塑物体更轻更透明。
这需要雕刻师傅精准的刻划技巧。
组合雕刻:组合雕刻是将多个石块雕刻成不同的形状,然后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雕塑。
这需要雕刻师傅对整体结构有深刻的理解。
石雕技法的选择取决于雕刻师傅的设计概念、石材的特性以及雕塑物体的需求。
这些技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石雕作品更加生动、细致,展现出雕刻师傅的艺术功底。
石雕雕刻工艺以及制作流程

石雕雕刻工艺以及制作流程关于雕刻机的那点事儿 2016-12-27 16:08石雕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工艺作品中,石雕拥有独特的地位。
其材质坚久、种类丰富、应用之广泛、流传之久远非一般工艺品所企及。
一、概念雕是将所需形象以外的材料去掉,刻是在雕好的形象上刻制细小结构,例如眼睛、须发、花纹、文字等等。
以石头为材料的雕刻叫做石雕。
二、种类石雕的种类有很多,从功用上划分,可以分为观赏型和实用型两类。
其中,观赏型石雕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和一些小型的人物、动物、山水摆件。
实用型石雕包括建筑石雕和宗教用品。
这类石雕主要用于皇宫、府邸、民宅、桥梁、佛教造像以及生活用品及文具制作。
建筑石雕主要指在各类建筑的各个部件、构件上的装饰性雕刻,是石雕的主要门类。
最常见的有石牌坊、石栏杆、石柱、石狮子等。
石牌坊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开敞式建筑,牌坊具有记载地名、表彰功德等功能,同时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石牌坊的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额枋、立柱、加筑石部位,有的石牌坊通体布满精致的石雕图案。
石狮子石狮子是迄今为止人们见得最多的石雕之一,无论宫殿、府邸,还是民居、桥梁,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狮子或端坐或站立或横卧,无论何种姿态,其威严肃穆总能让人们感到心灵的震撼。
此外,华表、石碑、拴马桩等等都是装饰性极强又特色分明的建筑石雕,在建筑物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除了功用上的分类外,石雕也可以从创作技法上来划分,主要有圆雕、浮雕、线雕和影雕等几大类。
圆雕也就是立体雕刻,一般没有背景,可以从四面八方去欣赏。
圆雕形象千差万别,雕刻手法和程序也各不相同。
根据所雕刻形象各部位的比例画出大体的轮廓,将轮廓线以外的多余部分凿去。
然后把外形打造出来,将细部线条全部勾画出来,并将细部雕凿清楚,再将需要修理的地方修整干净。
圆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石雕技法。
浮雕浮雕是介于绘画与圆雕之间的一种雕刻,也可以说是一种压缩了的圆雕。
一般都以背景为依托,是主题与背景溶为一体的雕刻。
石雕的雕刻步骤

石雕的雕刻步骤石雕是一门古老而艺术性极高的技艺,它通过对石块进行雕刻,创造出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下面将介绍石雕的雕刻步骤。
1. 选择合适的石料石雕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石料。
石料的选择要根据雕刻的需求来确定,不同的石料具有不同的硬度和纹理,因此选择合适的石料对于雕刻成果至关重要。
2. 制定雕刻计划在开始雕刻之前,雕刻师需要制定一个雕刻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设计草图、雕刻尺寸、雕刻的细节等等。
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可以提高雕刻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石料切割在进行雕刻之前,石料需要进行切割。
这一步通常由石匠来完成,他们使用锯子、锤子等工具将石块切割成适合雕刻的形状和大小。
4. 粗加工粗加工是石雕的第一步,雕刻师使用锤子、凿子等工具对石块进行初步的雕刻。
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大致塑造出雕刻品的形状和轮廓。
5. 细加工细加工是石雕的关键步骤,雕刻师使用各种细小的工具对石块进行精细的雕刻。
这一步骤需要雕刻师具备精湛的技艺和耐心,他们通过细致的雕刻来表达出作品的细节和纹理。
6. 打磨和抛光雕刻完成后,作品需要进行打磨和抛光。
雕刻师使用砂纸、抛光机等工具对作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并展现出石料的天然光泽。
7. 上色和保护在一些情况下,雕刻作品需要上色。
雕刻师使用颜料或其他染色剂对作品进行上色,增加其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此外,为了保护作品,雕刻师还会涂抹一层保护剂,以防止石料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
8. 完善和修复雕刻师会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修复。
他们会仔细检查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对不满意或有损坏的地方进行修复和调整,以确保作品的完美呈现。
以上就是石雕的雕刻步骤。
石雕是一门需要高度技艺和耐心的艺术形式,通过雕刻师的巧手和智慧,石料得以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石雕都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永恒的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

寿山石雕刻技法及作品一、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从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各个方位雕刻物体的方法。
所雕作品逼真如实物,特别富有立体感。
寿山石的圆雕始于南北朝,近年在福州地区不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殉葬品“人兽俑”等,便是最原始的寿山石圆雕作品。
之后寿山石雕仍以圆雕为最主要方法,特别是清代,长盛不衰,清初的许多寿山石雕刻大师都是圆雕大师,如杨玉璇有《僧人卧像》、周尚均有《弥勒》、魏开通有《伏虎罗汉》,这些圆雕杰作举世闻名,至今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
因为圆雕最近于实物的主体,所以圆雕所要选择“石材”,都应该有如按实物比例的厚度。
然后按比例“打坯”。
圆雕是很讲究“打坯”的,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甚至要离开寿山石材,在泥土上“打坯”,完成并修订“泥稿”后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选择石材的厚度是保证雕品有如实物的先决条件,然后在选好的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保证雕品的各个部件既能按实物的比例,更能比实物传神。
圆雕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方位统一、和谐和融合。
比如说雕人物,前方位雕的人物头部是男人,后方位就也应该是男人,而且大小要一致。
再比如说前方位的衣着是长衫,后方位的衣着就不能是短袖,而且衣摺、流线等都应该和谐、融合。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因为前方位是最主体的方位。
主体成功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主体要是雕不好,雕好其他部位也就没有价值。
古代的圆雕多以单件实物为对象,如仙、佛、猪、羊、马等小雕件放在案头把玩;也可以作为小雕件,当扇坠、链坠等装饰物。
近代创造了以人物、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立体雕”。
《长征组雕》、《闽西组雕》以及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都是成功的大圆雕作品,宜于在大厅里摆设。
二、钮雕钮雕是专指印章上部印钮的雕刻,起装饰印章作用。
其雕法居于“圆雕”的范畴,有其丰富的立体感。
但它另有特点: 1.物像小。
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 10 立方厘米以下。
2 .不表现物像的下方。
陈建熙讲寿山石雕技法入门

陈建熙讲寿山石雕技法入门
壽山石的雕刻,有些基本的工序和刀法。
應千江月先生之約,現在我以一顆芙蓉石為例,簡要闡述這些過程,以及其中所用的刀具和基本刀法。
第一:取材。
在原石中取出印章,一定要避開裂格,儘量把有巧色部分調到上半部,哪怕是一點點的巧色都要把握。
第二:相石,就是觀察的意思。
根據石頭巧色,紋理,以及像什麼形,都多方位觀察,然後選出題材和認為最合理的正面視覺。
這方芙蓉,整體是白色,但在上半部邊緣和中間帶有瓷白的巧色。
認真觀察,像一魚頭,而邊緣的瓷白部分,又像龍頭。
經過多次構思推敲,最後決定取個傳統題材:魚龍變化。
定下題材後,開始草圖佈局。
接下來我講第三道:打胚。
就是根據草圖,在石頭上成形。
第四道:修光。
先講講刀具,主要有刮刀,尖圓刀,推刀等,都可分成大,中,小,有時還有特小號。
用刀還是以個人習慣為准,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主要講效果。
水浪,眼睛一般用小尖圓刀。
開龍甲或魚甲,先用尖刮刀畫甲,然後根據大小不同,用推刀刻。
毛髮如需要開絲用尖刀,水紋開絲
也一樣。
也有人用特製推刀開絲的,這
是個人的用刀習慣。
總的來講,在修光
的過程中要注意作品不能有毛刺的感
覺,盡量使線條流暢,圓滑,讓作品不
論觀看和上手,都能有美感。
到此創作
基本完成,經過最後的磨光後,作品完
成了。
揭秘|传统寿山石雕刻的五个步骤: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揭秘|传统寿山石雕刻的五个步骤: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寿山石雕老艺人授徒时经常说的一句口头语:寿山石雕刻艺术是一门减法艺术,而加减法并用的是雕塑艺术。
它是通过削减原材料,循序渐进地将造型“挖掘”出来的,所以在雕刻下刀的时候要求慎之又慎,一旦失手错刀,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传统寿山石雕分五个步骤:相石、打坯、凿坯、修光、磨光。
相石寿山石以独特的意蕴,融会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语言,构成了“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一块寿山石,未雕琢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寿山石雕艺人通过观察寿山石外观形象,在头脑中判定怎样应用“减法”将寿山石显现出生命物像的过程。
如果相石出问题,雕刻刀一动下去,那减去的石头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所以相石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根据寿山石的形状、石质,色彩来设计构图的,是一项繁复、艰难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杂质、裂格等瑕疵时,那就是难上加难了,因为除色彩的搭配利用外,还要懂得如何化解瑕疵。
相石贯穿在打坯、凿坯,甚至修光、磨光各个过程。
打坯这是2011年8月底(气温35℃左右),80岁高龄的大师陈敬祥创作作品时,打坯的镜头。
右手举着的木锤叫卡锤,它呈棒锤状——两头大,中间细;左手抓着的和台面一排放着的凿刀叫着卡凿,它一头呈方形或圆形,另一头为刀口(有单面,有双面)。
卡锤和卡凿的叫法,可能与击打发出的清脆“咔、咔”声有关。
打坯是一项全身柔韧性运动,需要手、脚、腰的协调。
这就是寿山石术语说的的“五头抱一头”。
打坯要用上十几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卡凿,因此传统雕刻艺人有一个属于雕刻功夫外的功夫——磨刀。
磨刀在雕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若是刀不锋利,就打不出或打不好准确的切面。
打坯整形打坯打坯的主要目的是把作品的大体轮廓表现(即坯)出来。
首先是将作品底座修平稳,同时作品摆放角度恰当;接着是将原石上面的皮、沙丁等处理清楚,使一些潜在的好石头(行话叫“肉”)或需要化解或取俏的部位暴露出来,以便更好地利用。
寿山石-石雕工艺技法

鬼斧神工——寿山石雕工艺技法(一)寿山石雕刻已有1500年的历史,拥有多种别具特色技法。
圆雕又称立体雕,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可四面观赏。
清初杨玉璇的《仙人扛桃》就是圆雕,衣袂飘动的仙人扛着桃子行路,喜悦神情呼之欲出,体现了逼真如实物的特点。
近代还出现了人物山水结合的大型圆雕,如《长征组雕》、郭功森的《武夷风光》、林亨云的《海底世界》等。
镶嵌雕又称屏雕,是以寿山石片刻成浮雕粘帖在漆器、挂联等之上的技法,分设计、雕刻和粘贴三个步骤。
雕刻画面多取人物故事、花鸟蔬菜、博古器皿等,根据分解的图画选择相应质料色彩的石片雕刻。
如《博古镶嵌挂联》,各色寿山石光彩夺目,景物隆起边沿、侧面稍向内斜,富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雕是在浮雕基础上保留凸出部分的物象齐全,而将背景进行局部或全部镂雕。
多为插屏,有单双面之分。
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刻正反两面。
著名雕刻家林寿煁创作了近代透雕《南昌起义纪念馆》,主体是长方形石材框内的纪念馆,其上部被镂空成为飘在空中的红、黄等颜色的云,层次布局灵动鲜活。
微雕是在小颗寿山石上雕刻细微的画面或文字的技法,作者需有精熟的书画功底。
20世纪80年代陈忠森将微雕与书画结合,表现人物、山水、花鸟、彩墨抽象画和各种书法,且韵味十足。
《兰亭序》全文能在一颗比黄豆大一点的田黄石的一个平面上刻完,正是作者微中求精的结果。
寿山石雕艺术也在求精入微的追求中不断发展。
随着雕刻工具与艺术创造的突破,寿山石雕产生了一些细致、高难度的雕刻技巧。
浮雕是在石面凸起物像的雕刻技法,画面设计注重丰满立体。
依物象凸出的厚度,有浅高之分,凸起物像浅则为浅浮雕,反之则为高浮雕,高浮雕十分接近圆雕。
清乾隆时的寿山石巨玺方柱四面就有雕师周尚均雕刻的浮雕博古和夔龙图案。
近代浮雕高手林寿煁、王雷霆等有《天堑变通途》、《山村新貌》等浮雕名作,层次分明,意境清新。
镂空雕及镂雕,是在寿山石的内面进行雕刻,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象的部分掏去,保留原石材能表现物象的部分。
石雕的常见分类方法有哪些

石雕的常见分类方法有哪些石雕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其分类方法及种类也很繁多。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石雕的常见分类方法。
石雕的常见分类方法之石料在石块上雕刻各种图案和形象的艺术,通常也指用石块雕刻成的雕塑工艺品。
中国石雕按石料分有青石雕刻、大理石雕刻、汉白玉雕刻、滑石雕刻、墨晶石雕刻、彩石雕刻、卵石雕刻等。
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
云南的大理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或飞瀑随云,镶嵌家具别具一格。
河北曲阳、北京房山等地的汉白玉雕刻,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廷建筑装饰,如华表、石狮、栏杆等;现代则用于公共和纪念建筑的装饰,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
辽宁海城、山东莱州的滑石雕刻以小巧可爱的小动物为传统品种。
湖南洞口、湖北利川的墨晶石雕刻,石质漆黑而光亮。
彩石雕刻以浙江青田、福州寿山、湖南浏阳为主要产地。
卵石雕刻主要产于兰州、沈阳等地。
石雕技法有阴刻(刻划轮廓)、影雕、浮雕、圆雕(不附任何背景的完全立体雕法)、镂雕(又称透雕)等。
影雕是福建惠安青石雕刻的独特技法,系用大小不同的钢钻在青石上凿錾,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
石雕的常见分类方法之加工工具1、手工雕刻品。
即用凿、锤、钎等手工工具雕凿的制品。
2、半机械化加工雕刻品。
即部分用手工、部分用机械化加工的石雕。
3、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雕刻品。
4、喷砂雕刻品。
使用喷砂雕刻机进行雕刻。
喷砂雕刻机是使用空气机(气压5-6kg/平方米)和金刚砂喷射在制品雕刻处进行雕刻。
5、化学腐蚀雕刻品。
即利用化学腐蚀液与石材之间进行的化学反应,达到雕刻石材。
有凸雕(浮雕)和凹雕两种。
石雕的常见分类方法之表面造型石雕雕刻设计手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浮雕,圆雕,沉雕,影雕,镂雕,透雕。
1、浮雕。
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
石雕艺术的三种制作方法

石雕艺术的三种制作方法
石雕艺术是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制作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本文将介绍石雕艺术的三种制作方法,包括手工雕刻法、半机械化雕刻法和数控雕刻法。
一、手工雕刻法
手工雕刻法是最传统的石雕制作方法,历史悠久。
这种方法需要雕刻师使用各种工具,如锤子、凿子、钻子等,通过手工操作将石材雕刻成所需的形状或图案。
手工雕刻法的优点在于雕刻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经验,灵活地调整雕刻的细节和线条,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但是,手工雕刻法效率较低,对雕刻师的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
二、半机械化雕刻法
半机械化雕刻法是介于手工雕刻和数控雕刻之间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一些机械化工具,如电动钻头、切割机等,辅助雕刻师进行石雕制作。
半机械化雕刻法可以提高制作效率,减轻雕刻师的工作强度,同时保持手工雕刻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雕刻师具备一定的机械操作技能,同时要注意防止机械故障和操作失误对石材的损坏。
三、数控雕刻法
数控雕刻法是一种现代的石雕制作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机床进行石雕加工。
雕刻师将设计好的图案输入计算机中,通过数控机床对石材进行精确的切割、磨削和抛光等加工。
数控雕刻法的优点在于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可以快速地制作出复杂的图案和形状。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雕刻师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数控机床操作经验,同时要注意防止计算机故障和机械误差对石材的损坏。
苏雕技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苏雕技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苏雕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石雕艺术,它源于江苏无锡地区,因其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钟爱,成为清代八大名石之一。
其独特的刻画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苏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下面是苏雕技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介绍。
一、技术特色
1. 精细雕刻
苏雕以精细的雕刻工艺著称,每个细节都被雕刻得清晰明了。
苏雕大师用细小的刀,每一刀每一线都极其用心,刻出了极度细腻的纹路和高低错落的质感,细致入微、工整有序,使作品更显立体感。
2. 手感融合
苏雕技艺注重观察手感,将石头刻出柔滑、光滑、质感丰富的效果。
这种观察手感的技巧,使苏雕作品在视觉上和手感上双倍享受。
3. 变幻无穷
苏雕的表现手法变化多样,技术独具。
苏雕大师可以利用石头的天然纹理和色彩,巧妙地表达出鸟兽花卉、古代楼阁等形态,让观者感受到石头的自然美。
二、表现手法
1. 色彩的运用
苏雕雕刻技艺中非常擅长运用颜色,通过对石材本身的色彩进行恰到
好处的加工,可以使石头上的画面呈现出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视
觉冲击效果。
2. 用形代意
苏雕除了惟妙惟肖地还原事物外,还有“以形代意”的表现手法,比
如野菊代表着高洁,莲花象征着纯洁、风范,寓意深刻。
3. 技艺与创新的结合
苏雕技艺独具匠心,镌刻出石头上浅显但不失细腻的形态,加上注意
运用在细节处的“暗器”手法,不断透过独特的修辞手法,不断创新。
总之,苏雕技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之独特在于它的创新、扎实、生动。
希望今后更多的精英能够加入到苏雕的行列中来,推动苏雕的发展,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石雕雕刻工艺以及制作流程

石雕雕刻工艺以及制作流程石雕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石雕的工艺和制作流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石雕作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雕的工艺和制作流程。
石雕的工艺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浮雕、高浮雕、阴刻、透雕等多种形式。
这些不同的工艺形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可以通过雕刻和刻画来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石雕工艺还涉及到使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如锤子、凿子、刮刀、磨石等,以及不同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砂岩等。
制作一个石雕作品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设计方案。
在进行石雕之前,需要对作品的设计进行仔细的规划和构思。
设计方案要考虑到作品的主题、形式、比例和细节等因素,以确保最终的作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选择合适的材料。
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和作品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石料进行雕刻。
不同的石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质地,对于不同的设计需求,需要选择相应的石料。
比如,对于需要细腻纤巧的作品,可以选择纹理细密的大理石;而对于需要雄浑有力的作品,可以选择质地坚硬的花岗岩。
然后,进行基础处理。
在进行雕刻之前,需要对石料进行一些基础处理,如切割、打磨、开孔等。
这些处理工作可以为后续的雕刻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得作品更加稳定和美观。
接下来,进行雕刻和刻画。
根据设计方案,使用相应的工具和技巧,将石料进行雕刻和刻画。
这个过程需要雕工具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设计的意图。
同时,这个过程也需要耐心和细心,因为一旦出现错误或者损坏,是无法恢复的。
最后,进行修整和抛光。
在雕刻完成后,对作品进行修整和抛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增加光泽和质感。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磨具和研磨材料,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处理。
总之,石雕的工艺和制作流程是一个需要经历多个步骤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设计、选择材料、基础处理、雕刻和刻画,以及修整和抛光等。
解密!带你认识惠安石雕的工艺技法

解密!带你认识惠安石雕的工艺技法惠安石雕欣赏石雕是一种富有艺术价值的石质工艺品、且数百年的不断发展石雕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凡对石雕有些了解的人,都能够轻松的辨别石雕的产地,但是工艺特色上就需要一定的造诣才能够精准的区分了。
惠安石雕亦是一个地域的石雕行业的代名词,因为其独到的工艺,已经成为了一个品牌。
那么惠安石雕凭借什么成为世界上颇具美誉的石雕品牌呢?本文今日为您揭秘惠安石雕享誉世界的凭借。
惠安石雕欣赏惠安石雕欣赏所谓的石雕技法,就是石雕创作当中创作者对于二维画面和三维空间的处理方法。
在石雕中一般是由“雕”与“刻”组成,既通过选材、设计、描绘、去荒等一系列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工序,由外向内的塑造图像并演绎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一种工艺手段。
这些工艺手段只有在岁月中不断积累和沉淀才能够真正达到理想的境界,用金庸武侠的说法臻于化境。
惠安石雕欣赏惠安石雕的雕刻技法多种多样,如平刀块面法(平面雕刻)。
圆刀雕琢法(立体雕刻)等;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浮雕、浅雕、阴雕、透雕、镂空雕、通雕等等。
目前国内的四大雕塑大家有惠安石雕、青田玉雕、曲阳雕刻、嘉祥石刻四大家。
而四大家中又隐隐以惠安石雕为首。
惠安石雕欣赏惠安石雕之所以能够在石雕行业中成为灵魂人物之一,除了其繁多的石雕技艺以及久远的传承之外,还因为其种类纷繁的雕刻工具。
本文鉴于对工具上的阐述无法全面,故而不做赘述。
但是必须声明的一点就是工具的数目和种类对于惠安石雕打造品牌是有极大作用的。
见过惠安石雕雕琢过程的人一定知道,惠安师傅在处理方寸区域的雕刻图案上,可能需要数种工具相互替换配合才能够完成。
正是因为如此的谨慎、敬业,惠安石雕才真正成为中华石雕的行业代表之一。
惠安石雕欣赏惠安石雕欣赏。
石言石语寿山石的十大雕刻刀法

石言石语寿山石的十大雕刻刀法
寿山石雕刻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奇石的雕刻。
寿山石的雕刻刀法多种多样,接下来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寿山石的十大雕刻刀法。
寿山石雕的爱好者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寿山石雕资料图
旋:旋的刀法多用于各种花卉的刻制,它能使作品圆滑、规则,同时又分为内旋和外旋两种方法。
外旋适合于由外层向里层刻制的花卉,如月季、玫瑰等;内旋适合于由里向外刻制的花卉或两种刀法交替使用的花卉,如马蹄莲、牡丹花等。
刻:刻的刀法是雕刻中最常用的刀法,它始终贯穿雕刻过程中。
插:插的刀法多用于花卉和鸟类的羽毛、翅、尾、奇石异景、建筑等作品,它是由特制的刀具所完成的一种刀法。
划:是指在雕刻的物体上,划出所构思的大体形态、线条,具有一定的深度,然后再刻的一种刀法。
转:转的刀法是指在特定雕刻的物体上表现的一种刀法,其具有规则的圆、弧形状。
画:画这一刀法,在对雕刻大型的浮雕作品较为适用,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出所要雕刻的形象的大体形状、轮廓。
如:雕刻西瓜盅时多采用此种刀法,一般使用斜口刀。
削:是指把雕刻的作品表面“修圆”,即达到表面光滑、整齐的一种刀法。
抠:抠是指使用各种插刀在雕刻作品的特定位置时,抠除多余的部分而言。
镂空:是指雕刻作品时达到一定的深度或透空时所使用的一种刀法。
寿山石雕的工艺技法

寿山石雕的工艺技法.1、“相石”设计寿山石雕艺人在创作动刀之前,总要对着待雕刻的石料仔细揣摩一番,这就叫“相石”。
“相石”在创作过程中是极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相石”揣摩推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雕刻艺法1)雕刻寿山石工序大致分为:打坯——运用雕刻工具,将原料的多余大块面切除,使其适合于作品题材的需要并在粗坯的基础上,继续雕琢景物的各部结构,达到表现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内容。
凿坯——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通过凿坯,使作品所表现的景物如人体的结构、衣饰、动物的毛发、肌肉、山峦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以及配景的细节等,都应该达到基本清晰精确。
修光----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划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2)寿山石雕刻技法:浮雕----浮雕按景物刻划的厚度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通过浮雕的应用,使作品表现的物象在结构上更有立体感。
镶嵌----其保留了高浮雕艺术风格,将刻成浮雕石片直接粘贴于器物板面之上,形成一幅景物明显突起的画面。
镂空----又名透雕,是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雕刻法,它可分单面、双面、三面、四面、六面和里外多面镂空雕法,一般都在浮雕的基础上,放洞透空镂雕背景,衬托主题。
链条----链条雕刻是玉雕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法,寿山石雕偶有应用,起始装于印钮,后也应于作品上。
其制作难度大,需胆大心细,熟练掌握石性与技巧,才能获得成功。
3、揩光上蜡寿山石雕刻品在雕刻完成后,还需要经过精心磨光,才能充分显现出寿山石的特质和天然色泽,使作品外表光润明亮,磨光可用砂纸、木贼草、冬稻茎、竹签、桐油瓦灰砖等,磨光分粗磨、细磨和“揩光”三道过程。
粗质寿山石在磨光或罩色处理后,需要上一层薄蜡,以保持石质的稳定,上蜡所用的原料是以四川白蜡65%和东北软蜡35%渗合溶化而成的中性蜡块。
上蜡前,先将石雕加热至100—150℃,用毛刷蘸溶化了的蜡液薄涂外表,待均匀后缓缓降温冷却,再用软质麻布细心揩擦,直至焕发光泽,石雕经过上蜡,虽然色泽纹理得到充分表露,但石质经加温往往逊其温润,故名贵石料不宜上蜡。
常见印石雕刻技法简介暨银牌艺术馆精品联展

常见印石雕刻技法简介暨银牌艺术馆精品联展
印石雕刻技法丰富,多姿多彩,有薄意雕,浮雕,巧雕,圆雕,活环,活链,阴刻,镂雕,通雕等等,精妙绝伦,巧夺天工。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雕法。
薄意雕
即微浮雕或线雕,极为微薄,远观似画,大量采用国画中的技法,如披麻皴等等。
备注:皴法是中国画技法名。
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
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盘龙云纹钮
作者:郑则斌工艺:薄意雕规格:159*37*37。
石雕的技法(一):圆雕、浮雕、透雕、薄意

石雕的技法(一):圆雕、浮雕、透雕、薄意石雕技法1、圆雕:圆雕一般我们又称作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应用的表现,它要求雕刻者从对物体的六个面全方位的进行雕刻。
它是石雕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技法。
圆雕一般都先从正面构图为主,然后进行“开雕”雕刻。
与此同时对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进行统一和谐的构思,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因此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
“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订守“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都能条例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镂雕、链雕。
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
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
石雕技法2、浮雕与透雕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像凸起的雕刻技法。
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
要凸起物像,自然要铲去非物像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像部分的深度浅,那凸起的物像就也浅,这样的雕作就称为浅浮雕,反之则称为高浮雕。
高浮雕比较接近圆雕。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的浮雕、陕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等。
寿山石的浮雕始于明、清时期寿山石砚四雕和印章方柱的四面,虽然因为材料的缘故,在体积上和中国历代的浮雕作品相比,悬殊很大,但是中国传统的浮雕艺术对寿山石的薄意、透雕就是借鉴中国古代寺院、宫殿、亭台楼阁、小桥、村舍等装饰雕刻以及摩崖石刻、砖雕、木雕等技法发展而来的。
石材加工中的石雕浮雕制作技术

石材加工中的石雕浮雕制作技术在建筑和景观装饰中,石材石雕浮雕是常见的技术应用,往往可以呈现出华丽壮观的视觉效果。
然而,如何做出高质量的石雕浮雕则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经验。
1. 石材的选材和加工选取石料是石雕浮雕制作中最基础的步骤,要确保石材有一定的硬度和密度,并且包含较少的裂缝和天然瑕疵。
对于大型石雕浮雕,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材质的石料,例如花岗岩、大理石、石灰岩等。
对于复杂的图案和刻痕,石材加工人员需要用机器进行切割和打磨。
2. 石雕的基本工具在石雕浮雕制作中,基本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工具包括锤子、凿子、锉刀、锉锤、圆锤、铲等。
这些工具必须精细而坚固,以便进行准确的石材雕刻。
同时,定期对这些工具进行维护和磨具是必要的,以保持其锋利度和长期使用寿命。
3. 石雕的基本技术石材雕刻技术是石雕浮雕制作中最重要的技巧,它有许多不同的细节和技巧要点。
一般来说,石材雕刻工艺包括凸凹雕刻、阴阳雕刻、浅浮雕和深浮雕等。
一些石雕制作公司会雇佣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有需要的客户制作石雕浮雕。
凸凹雕刻是一种基本的雕刻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在石材表面上凿出凸起和凹陷的部分,形成复杂的图案。
这种技术要求雕工具必须熟练地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凿子、锉刀和锤子,以便达到预期的雕刻效果。
与凸凹雕刻相比,浅浮雕和深浮雕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
浅浮雕技术可以在石材表面上创作出一些受欢迎的景观或人物,特别是在公园和庄园园艺工程的设计中广泛应用。
深浮雕通常用于纪念碑和公墓等场合,对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需要精准的雕刻和超凡的难度控制。
4. 可集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数控加工(CAM)已经成为石雕浮雕制造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石雕浮雕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同时降低制作的成本。
CAD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三维角度视图,使设计师和雕刻工人能够更全面地预测雕刻效果。
而CAM技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指导石雕机床的自动化操作,以形成更为复杂的浮雕和雕刻形式。
石雕的雕刻方法

石雕的雕刻方法石雕作为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古至今,石雕雕刻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古代,石雕技艺主要受到宫廷艺术家和工匠的传承与创新,他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技术和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令世人叹为观止的石雕作品。
通过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石雕的雕刻方法主要包括选材、设计、雕刻和刻字四个主要环节,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
首先是选材,素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雕刻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古代,石雕常用的材料主要有大理石、石灰岩、花岗岩等,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在选材过程中,雕刻师需要根据作品的需求和自身的经验,选择最为适合的石材进行雕刻。
选好了材料后,就需要进行设计。
设计是石雕作品的灵魂和核心,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才能确保最终作品的效果符合预期。
设计的过程中,雕刻师需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结构、细节表现、比例协调等诸多因素,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就是雕刻的过程。
雕刻是石雕作品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最能考验雕刻师技艺的部分。
在古代,雕刻通常需要经过几个步骤:首先是粗雕,通过粗犷的刀法将整体轮廓雕刻出来;然后是细雕,通过精细的刀法将细节部分雕刻得更加立体生动;最后是抛光,通过打磨和抛光等工艺,使作品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雕刻的过程需要雕刻师拥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过硬的手艺,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才能达到娴熟的雕刻技艺。
除了雕刻外,刻字也是石雕作品中一项重要的技艺。
在古代,许多石雕作品都伴有刻字,用以说明作品的来历、主题或者含义。
刻字分为浮雕和阴刻两种,浮雕是将字体浮现在石材表面,而阴刻则是将字体凹进石材中。
无论哪种刻字方式,都需要雕刻师具备精湛的刀法和耐心细致的工艺。
刻字不仅要求字体规整端庄,还需要考虑到字体与整体作品的协调性和统一感,这对雕刻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石雕的雕刻方法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在古代,石雕作品常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的生动体现。
石雕小摆件雕刻方法

石雕小摆件雕刻方法说实话石雕小摆件雕刻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开始就是拿着石头和工具,看着石头想雕个啥,脑袋里完全没个谱。
我在石头上画个草图就开始动手,那时候我也不懂工具怎么用才顺手,比如说刻刀,我就拿着一通乱刻,结果呀,石头没雕好还把我的手给弄破了,这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后来我就知道了,选石头很重要,要看看石头的质地软硬度和纹理。
就好像挑衣服,得看材质合不合适。
软一点的石头对于新手来说可能更好雕刻一些。
像滑石就比较软,但是太容易刮花了,不太好保存;而大理石呢,硬度适中又比较好看,就是有点贵。
我刚开始为了省钱,买的便宜石头,结果雕刻的时候特别费劲,还总是崩口。
工具的话,雕刻刀有好几种,平口的、尖口的还有斜口的。
我开始以为随便拿一个就行,后来发现不同的线条和形状得用不同的刀。
比如刻直线用平口刀就比较好控制,做一些精细的小纹路就需要尖口刀。
有一次我想用平口刀刻个很细的纹路,怎么都刻不好,后来换了尖口刀才搞定,这就跟做菜似的,切菜得用菜刀,削苹果得用水果刀。
在雕刻的时候,也不能一上来就大刀阔斧,要一点一点来。
我有一回想雕个小动物的轮廓,觉得一下子把大体形状刻出来多酷,结果不按部就班地来,就把形状给刻歪了。
正确的做法是先浅浅地画出形状,然后一层一层地慢慢加深线条的深度。
我还试过加水雕刻,有时候石头粉太多了看不清形状,加点水就像洗脸似的,把石头的表面洗干净,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刻到哪了。
不过水不能加太多,要是把石头弄得太湿了,手拿着工具就容易滑,又容易伤到自己。
另外,构思也很重要。
得想好你想表达的东西,不能刻着刻着就走样了。
我之前想雕个沉思的人像,结果雕着雕着看着像个打瞌睡的人了。
所以得时不时审视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有没有偏离最初的想法。
要是中间突然有了新的想法也没关系,只要能把它合理地融合进去就好。
我也不能说自己就成专家了,我现在也是还在探索的阶段。
但是这些都是我从自己的失败和成功里面总结出来的经验,希望能对想做石雕小摆件的朋友有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雕的技法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与和谐,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
“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订守“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
“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都能条例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镂雕、链雕。
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
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
浮雕与透雕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像凸起的雕刻技法。
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
要凸起物像,自然要铲去非物像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像部分的深度浅,那凸起的物像就也浅,这样的雕作就称为浅浮雕,反之则称为高浮雕。
高浮雕比较接近圆雕。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多刻于石壁或木柱的表面,如刻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佛龛的石楣上的浮雕、陕西西安唐太宗昭陵六骏浮雕等。
寿山石的浮雕始于明、清时期寿山石砚四雕和印章方柱的四面,虽然因为材料的缘故,在体积上和中国历代的浮雕作品相比,悬殊很大,但是中国传统的浮雕艺术对寿山石的薄意、透雕就是借鉴中国古代寺院、宫殿、亭台楼阁、小桥、村舍等装饰雕刻以及摩崖石刻、砖雕、木雕等技法发展而来的。
浮雕的选材十分讲究石料的色阶分明和石面宽大平整,因此最好选择色层分明薄形石料,利用外层石色雕刻景物,以里层石色作为衬底,形成自然套色。
有两层色阶者,可以利用上层石色进行雕刻,下层作为衬底,或在衬底上刻薄意,犹如浮雕与璧画交相辉映。
色阶有多层次的,可以用来雕刻高浮雕作品,这样,艺效果就更加理想。
在浮雕作品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面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就称为透雕。
透雕与镂雕、链雕的异同表现为,三者都高产有穿透性,但透雕的背面多以插屏的形式来表现,有单面透雕和双面透雕之分。
单面透雕只刻正面,双面透雕则将正、背两面的物像都刻出来。
不管单面透雕还是双面透雕,都与镂雕、链雕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镂雕和链雕都是360度的全方面雕刻,而不是正、反两面,因此,镂雕和链雕属于圆雕技法,而透雕则是浮雕技法的延伸。
薄意薄意是寿山石雕的专用名词,也是寿山石雕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因其浅刻如画,所以也称“刀画”。
薄意是从浮雕技法中逐渐衍化而来的,它比浅浮雕还要“浅”,因雕刻层薄耐而且富有画意,故称“薄意”。
薄意雕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它融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正因为这样,优秀的薄意作品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特别富有欣赏价值。
薄意不仅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名冠寿山石界,而且因其雕刻技艺高绝而使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它和其他雕刻技法相比,不仅要求雕刻者掌握高超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功底,而且要求他们在书法、篆刻、国画、诗词音律等方面,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造诣、高远飘逸的艺术境界。
寿山石薄意艺术能从民间工艺中脱颖而出,把中国画的画理融于石头之中,使人间万象浓缩于方寸之间,成为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独特艺术,靠的就是艺术家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经过以林清卿为代表的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实践,才使薄意作品成为一幅幅画和一首首诗,其艺术形式、风格特点以及欣赏价值,已在寿山石雕艺术中自成体系,堪称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薄意浅刻如画,耗材甚微,所以特别适合于雕琢像田黄石、芙蓉石之类珍品原石。
田黄石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其价值锱铢相计,因此雕琢时连石屑也不忍有所损失。
归纳起来,薄意雕刻有几个特点。
一是选材要严:多选优质石材,如田黄、芙蓉、荔枝冻等,有皮者尤佳。
二蝇技法要高:许多田黄石珍品多出于寿山石雕大师之手。
三是相石要精:寿山石中的冻石、田黄、芙蓉待名贵稀少的石种,价值极高,雕琢之前,必须认真研究石材裂痕的走向、表皮利用、疤点处理等等。
因此有“雕人眼视不敢琢,审曲面势争分毫”之说。
四是清石要细:根据腹稿设计,作甄别去留,完善雕件。
五是作画要美:即用笔在石材上画稿,要求画面精美。
六是勾勒要轻:心肝尖刀代笔,在画笔线上,浅勾勒线条定位。
七是核稿、磨光,要尽善尽美:校对效果时,有皮者用水,无皮者以粉末核之。
总而言之,通灵之石加上高超的技艺,薄意作品才能真正达到”心开一境技不薄,清新隽永意无穷“的境界。
镂雕与链雕镂雕和链雕是圆雕相对独立的雕刻技法,常与圆雕或其它技法相结合,使雕刻作品更富表现力。
镂雕也称镂空,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掏空,把能表现物像的部分保留下来。
基于镂雕的难度很大,所以从石料挑选、作品布局、刀具配备到雕刻程序等,都与一般雕刻技法有所不同。
镂雕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
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长臂凿、扒剔刀、铲底刀、钩型刀,以及小锯刺等专用刀具。
由于镂雕内部景物的用妯方向的方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所以镂雕景物的设计要求最好是多面透空。
一般来说,透空的方向愈多,空洞愈密,镂雕就愈易,效果也就愈佳。
镂雕的程序是”先外后内“,待外层景物及其他衬景的打坯、凿坯工序全部结束之后,才能进行镂雕。
链雕是用一块石材镂空雕刻出一整条活动石链的雕法,该法源于玉雕,却比玉雕更难,因为石质不比玉质坚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链断石毁。
链雕对石材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经过严格挑选、鉴定。
一般情况下,质细性坚、纯而无格的寿山石比较合适。
在相石构思时,也要特别精心细致。
首先要安排好链条的位置,使链条巧妙避过裂纹与砂格。
在雕刻时,链条可与其它景物同时打坯,但不能急于穿孔脱环,必须等待作品修光完成之后,再慢慢进行脱环。
脱环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难度极高。
先用小型钻孔,每孔之间略留距离,然后再用特制的小链刀或针钻,谨慎按序,一一脱环,还要用”可回性打样膏“加以固定,待整条链环刻成后,再将胶合的部分用温水泡浸,慢慢脱落。
微雕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
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
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
众所周在的王叔远的《核舟记》,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地,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
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也开始出现。
清初杨璇、雕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刻划上自己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
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
微雕特别讲究选材,其石材质地要求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要刻10多个汉字。
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细刀,既要尖细,又得锋利。
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
第四,临场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
第五,运刀要稳、准、狠,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越精,价值也越高。
微雕也是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这就是“意在精”。
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深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辨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书法精品。
钮雕钮雕是专指在印章上部钮饰的雕刻,属于圆雕的范畴,具有丰富的立体感,但它和圆雕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物像小,限于印章的规模,一般都在10立方厘米以下;二是只表现物像的上方,而不像圆雕那样,需要全方位表现;此外,钮雕的表现内容多是动物,特别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如:螭、狮、龙、虎、辟邪、饕餮等,因此,钮雕也称为“兽钮”。
钮雕的历史是和印章连在一起的,有印才有钮。
据有关历史考证,最早的印章始于周朝,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最初的印章是权力和地位象征,是王侯将相、达达显贵的专用品。
最初的印钮也十分简单、纯朴,只是在印章上方钻一小孔,用来穿强系结以便携带,因此印钮也称“印鼻子”。
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印章在材料和钮饰上,根据使用者不同的权位和官衔,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如秦时的官印,除了用金、银、铜等质料原不同来区别官爵的高低外,还在印钮的装饰上加以区别。
到了汉代,皇帝用玉玺虎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及左右将军则用金印龟钮,傣禄二千石的官,则用铜印象钮......此后,历代王朝,上至君王下至各品官员所用印钮,以职位高低,多为螭、狮、龙、凤、虎、辟邪、饕餮、麒麟、驼、鸟、鳌、熊、蝙蝠以及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
篆刻篆刻历史始于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统一推广使用小篆,篆文便成为印章印面所雕刻的内容,以后世代相袭,成为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
由于古代篆刻皆以金银铜玉为材料,直至元朝王冕开创花乳石材刻印之后,石材的篆刻历史才翻开了第三页。
由于石材的篆刻与印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石材篆刻的历史,形象地说,都写在印章的印面上。
明代文彭首创书法镌进印章旁款,清代丁敬等人以切刀力追古意,风格雄健,风靡江浙,自成“浙派”。
其后,邓石如又以书入画,将刀法与笔法融为一体,一变秦汉印艺风貌,人称为“邓派”。
至清末,赵之谦吸取当时出土的秦汉泉、洗等铭文入印,别开生面。
民国时吴昌硕在汉印及前人的基础上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浑术灵劲,气势磅礴。
后来黄牧甫又直追秦汉,取法权量、诏版,刀法锐利,还有湖南的齐白石、福州的陈子奋等都是篆刻名家。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篆刻艺术占有重要地位。
历代皇帝的玉玺和御宝都以篆文刻成。
至于名书画名家更是视篆刻如宝。
凡一幅书或一幅画,必钤以篆刻印章,所谓诗、书、印、画,缺一不可。
篆刻分为阳刻和阴刻两种。
阳刻即白底朱文,笔画往往纤细流利;阴刻即为朱底白文,笔画粗犷苍劲,富有原始铭文的韵味。
阳刻和阴刻成双结对地采用,相得益彰,特别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