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胺

第十一章  胺

(CH3)3N
三甲(基)胺 trimethylamine
CH3CH2NHCH 3
甲乙胺
CH3CH2NH2
乙胺 ethylamine
ethylmethylamine C H3C H2NC H3
CH(CH3)2 甲基乙基异丙胺
Methyl ethyl isopropylamine
2、烃基比较复杂时,以烃为母体,氨基作为 取代基。例如:
CH 3 N CH 3 H3C N CH 3 CH 3
N,N-二甲基苯胺
N,N,4-三甲基苯胺
N,N-dimethylaniline
C2H5 N CH 3
N,N,4-trimethylaniline
N-甲基-N-乙基苯胺
季铵类化合物的命名与无机铵类化合物 相似。如:
(CH3)4N+Cl(CH3)3N+(C2H5)OH-
-
氯化四甲铵(季铵盐)
(CH3)4N OH-
氢氧化四甲铵(季铵碱)
若NH4+中四个氢原子没有完全被四个烃基取
代,则生成的不是季铵类化合物而是胺的盐 或碱:
(CH3)4N Cl
+
-
+ CH3NH3 Cl
氯化四甲铵(季铵盐)
氯化甲铵(伯胺盐)
(二)命名
1、烃基较简单时,以胺为母体,烃基作为 取代基,称为某胺。
3、季铵碱
R4N+OH-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碱性相当
于NaOH或KOH,是一种强碱。 所以,各类胺的碱性强弱为: 季铵碱 > 脂肪胺 > 氨 > 芳香胺
季铵碱能与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R4N OH + HCl
R4N Cl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酮(1)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酮(1)

E1
E2
19
四. 化学性质(C.P.)
结构分析 讨论1: 比较苯酚C-O与醛酮C=O的结构? C杂化形式 苯酚 醛酮 sp2 sp2 O杂化形式 sp2 sp2(国外)
H H
C O
H
C O
H
20
结构分析 讨论1: 比较苯酚C-O与醛酮C=O的结构?
H
H
C O
H
+
-
C O
H
C
H
O
H
O O CH3 C CH2 C CH3
14
2. 命名
普通命名法
醛:αβγδ… 标记取代基位置
CH3CHCH2CHO CH3 CH3OCH2CH2CH2CHO CH=CHCHO
-甲基丁醛
γ-甲氧基丁醛
-苯基丙烯醛
酮:某某基酮(与醚相似)
O CH 3 C HC CH 3
O CH2 CH C CH3
O C CH3
CH3
甲基异丙基酮
甲基乙烯基酮
苯基甲基酮 15
2. 命名
系统命名法
脂肪醛酮:选含羰基(位次小)的最长C链为母体,称某醛(酮);
O CH3CH2CHCH2C CH2CH3 CH3
5-甲基-3-庚酮
当主链中有 C=C 时,称烯醛或烯酮;
O CH2 CH C CH3
O (CH3)2CHCHCH=CHCCH3 Cl 6-甲基-5-氯-3-庚烯-2-酮
加酸反应速率减小,加入大量酸,放许多天也不反应。
● 反应条件:碱催化
● 增碳的反应:制备增1个C的羧酸
● 范围: 醛、大多数甲基酮
28
(一) 羰基的亲核加成 1. 与氢氰酸加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课《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第一课《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如果6厘米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 厘米,则2×6 + x = 20,解得x = 8.
由以上讨论可知,其他两边的长分别为7 厘米,7 厘米或6 厘米,8 厘米.
课堂小结
边、顶点、内角
A
概念
(直角、 锐角、钝
c
b

按角分 角)三角

分类 形B
a
C
形 按边分
性质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厘米. (1)若已知腰长是底长的2倍,求各边的长; (2)若已知一边长为6厘米,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1)设底边长为x厘米,则腰长为2x 厘米. x + 2x + 2x = 20, 解得 x = 4.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4cm,8cm,8cm.
(2)如果6 厘米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厘米,则6 + 2x = 20,解得x = 7;
所以,三角形的特征有: (1)三条线段;(2)不在同一直线上;(3)首尾顺次连接.
探究新知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
②顶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③内角:相邻两边组成的角.
顶点A

边c
边b
顶点B
角 边a
角 顶点C
探究新知
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
记作“△ ABC”读作“三角形ABC”.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一个三角形三边边长的是
( C)
A.1,1,2
B.1,2,4

第11章证据种类

第11章证据种类
9/11/2015
汉斯· 格罗斯 《检察官手册》
常见物证---指纹(大陆资料)
9/11/2015
常见
物证
9/11/2015
枪弹
Hale Waihona Puke 9/11/2015物证的审查判断: 最高法解释第69条: 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 容: • (一)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经过辨认、 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 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2人以上制作,有 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 字说明和签名; • (二)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有 关规定;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 是否附有相关笔录、清单,笔录、清单是否经侦查人员、 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物品持有人签名的,是 否注明原因;物品的名称、特征、数量、质量等是否注 明清楚;
(三)书证的分类
9/11/2015
(三)书证的分类
• 3、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 • 这是按照书证的内容来划分的 • 凡是制作书证的目的是基于设定、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的 书证称为处分性书证。如生效判决或裁定。那未生效判决呢? • 凡是制作者仅用于记录或报道已经发生的或认知的具有法律意义 事实的书证称为报道性书证。如会议记录、新闻报道等。同学们 生活中知道或了解的还有哪些报道性书证?请例举一二。 • 一般而言处分性书证的证明力要大于报道性书证。
9/11/2015
2005年司法考试题
• 下列哪些证据属于书证? • A:某强奸案,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收集的笔记本,其 中记载着其作案经过及对被害人的描述 • B:某贪污案,为查明账册涂改人而进行鉴定的笔迹 • C:某故意伤害案,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 • D:某走私淫秽物品案,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的淫秽 书刊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第十一章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第一节等离子弧概述一、等离子弧原理等离子弧是自由电弧压缩而成的。

电弧通过水冷喷嘴、限制其直径,称机械压缩。

水冷内壁温度较低,紧贴喷嘴内壁的气体温度也极低,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冷气膜,冷气膜进一步迫使弧柱截面减小,称热压缩。

弧柱截面的缩小,使电流密度大为提高,增强了磁收缩效应,称磁压缩。

在三种压缩的作用下,等离子弧的能量集中(能量密度可达105~106W/cm2),温度高(弧柱中心温度18000~24000K),焰流速度大(可达300m/s)。

这些特性使得等离子弧广泛应用于焊接、喷涂、堆焊及切割。

二、等离子弧的特点由于等离子弧的特性,与钨极氩弧焊相比,有以下特点:(1)等离子弧能量集中、温度高,对于大多数金属在一定厚度范围内都能获得小孔效应,可以得到充分熔透、反面成形均匀的焊缝。

(2)电弧挺度好,等离子弧的扩散角仅5°左右,基本上是圆柱形,弧长变化对工件上的加热面积和电流密度影响比较小。

所以,等离子弧焊弧长变化对焊缝成形的影响不明显。

(3)焊接速度比钨极氩弧焊快。

(4)能够焊接更细、更薄加工件。

(5)其设备比较复杂、费用较高,工艺参数调节匹配也比较复杂。

三、等离子弧的类型按电源连接方式,等离子弧有非转移型、转移型和联合型三种形式。

(一)联合型等离子弧工作时,非转移型弧和转移弧同时存在,称为联合型等离子弧。

主要用于微束等离子弧焊和粉末堆焊等。

(二)非转移型等离子弧钨极接电源负极,喷嘴接电源正极,等离子弧体产生在钨极和喷嘴之间,在离子气流压送下,弧焰从喷嘴中喷出,形成等离子焰。

(三)转移型等离子弧钨极接电源负极,工件接电源正极,等离子弧体产生于钨极与工件之间。

转移弧难以直接形成,必须先引燃非转移弧,然后才能过渡到转移弧。

金属焊接、切割几乎均采用转移型弧。

四、适用范围1、操作方式等离子弧焊适于手工和自动两种操作,可以焊接连续或断续的焊缝。

焊接时可添加或不添加填充金属。

2、被焊金属一般TIG能焊的大多数金属,均可用等离子弧焊接,如碳钢、不锈钢、铜合金、镍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等。

第十一章 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第十一章  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

年龄
<=30 30-40 >40
树根
学生 否 是 是

信誉?
节点


中 是

图1 判断顾客是否购买电脑的决策 树分类模型
资料来源:第八章 分類與預測。网上搜到。
2. 前馈类神经网络
• 前馈类神经网络是分 层网络模型,具有一 个输入层、一个输出 层,输入层和输出层 之间有一个或多个隐 藏层。
输入层
• • • • • • • •
文章或书籍标题: 农产品贸易比较研究 中日产业振兴比较研究 政府采购制度比较研究 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 城乡就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群体社保权益公平性问题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 中国三大城市化区域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割 研究
第二节 分类方法
C. 并列
• • 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 类、并列。从严格意义上讲,比较 研究从并列阶段才开始。 • 首先把前一阶段里已描述并解释过 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按可以比 较的形式排列起来; • 然后确定比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 较的标准;最后进一步分析资料, 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设。
D. 比较
• • 在比较阶段里,要对并列阶段提 出的假设按照“同时比较”来证 明正确与否。这是比较研究的最 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要对收 集到的材料逐项按一定的标准进 行比较,并分析其之所以产生差 异的原因,而且要尽可能地进行 评价。比较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 础,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客 观的分析。
3. 按目的,可分为求同比较 和求异比较。 •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 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 • 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 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 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 • 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 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 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比较研究法的条件 比较研究法广泛运用于科研实 践,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运 用,只有在如下条件符合时才 能运用比较研究法。 • 运用比较研究法必须满足三个 条件:同一性、双(多)边性、 可比性。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复习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复习
(3)重要性质:
a a
2
a a(a 0)
2
专项练习一
平方根
例1 分别求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
术平方根
(1)0.0225 (3)196
625 (2) 9
思路引导:按照平方根和算术平方 根的定义求解即可
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有两个,且它们互为 相反数,一个正数的 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 数。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 ,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 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 互为逆运算. 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 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根指数
根号
被开方数
可以省略
2
2
a
2 读作“二次根号”; a 读作“二次根号a”;
a 表示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 2 记 作 a 2 a 表示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
开立方运算
互为逆运算
立方运算.
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是0.
3 (4)重要性质: a 3 a
专项练习二
立方根
例2 分别求出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0.008 (2) 125 27
思路引导:根据立方根的定 义,看着两个数分别是哪个 数的立方
5
Q ( 3) 75,
5
2 8 =64
3
5
>8
方法点拨:两个无理数比较大小 时,除了用平方法,也可以把 5 3 和8变成含有相同指数的数,比 较被开方数的大小。
再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在进行实数运算时,有理数的运 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同样适用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酚和醌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酚和醌
将加热至170℃的苯蒸气通入浓硫酸中,苯生成 苯磺酸,一部分苯将反应中生成的水带出。得到的 苯磺酸用亚硫酸钠中和,得到的苯磺酸钠再与氢氧 化钠一起加热熔融生成苯酚钠,酸化后得苯酚。
SO3Na
NaOH熔 融
ONa
酸 化
OH
330~340℃
此法是较早的生产方法,苯酚的收率高、质 量好、生产设备简单,但反应流程复杂、且生产 不连续,消耗大量的硫酸和烧碱,不宜大规模生 产,目前,仅用来生产萘酚和间苯二酚。
OH C C OH
用于定性分析
11.4.2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羟基是强的邻对位定位基,由于羟基与苯环的P-π 共
轭,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加,亲电反应容易进行。 1. 卤代 苯酚在室温下与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的 白色沉淀,反应定量进行,常用于酚的定量、定性 分析试验。
Br
OH
Br2/H2O
OH +
H
OH (20%)
25℃
OH NO2 + NO2
=
O
= N
O O HO
N
O
HO
=
N O 分子间氢键 (沸点较高)
O
O
分子内氢键 (沸点较低)
故可借助水蒸气蒸馏将二者分开。
浓硝酸的氧化性很强,如用浓硝酸进行硝化, 则易将苯酚氧化,所以多硝基苯酚不能用苯酚直接硝
化的方法制备。如2,4-二硝基苯酚是由2,4-二硝基
• 酚的沸点和熔点较高都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高, 这是由于酚分子之间可发生氢键缔合。
酚易溶于醚等有机溶剂,有腐蚀性、毒性、杀菌性。 如苯酚和甲酚。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没有发明青霉 素之前,很多人因不小心弄出个小口子,都可能因 感染而死,那时人们用石炭酸(苯酚)消毒,但它 不仅杀死了细菌,连正常的组织也被破坏,有时甚 至不如不用。 •将甲酚(甲基苯酚的混合物)用肥皂水溶解成 40%的溶液,即医院中消毒常用的“来苏水”。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

丙基α-萘基酮; 1-〔1-萘基〕-1-丁酮
第二节 醛、酮的构造,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Structure, Physical Properties & Spectrum
一、Structure
(1) 羰基是sp2杂化的平面型构造; (2) 羰基是极化的、极性的共价键,羰基碳上带有局部正电荷。
醛、酮羰基的构造
R=H
OH
C
R
CC
H
H
OH
C
H
CC
H
R
OH O
H+
C C CH3
cis-烯基醇
trans-烯基醇
O
C
CC
CH3
-羟基酮
, b-不饱和酮
3.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响
(1) 格氏试剂 (RMgX)中的R是碳负离子,具有强的亲核性,是重要的亲核试剂, 由它进攻碳正离子是碳-碳结合的重要方法;
(2) 格氏试剂与醛酮反响后再经水解得一系列的醇,是醇的重要制备方法;
( 6 H C 5 ) 3 P C 6 H = 5 + H C 6 H 5 C = C H O C 6 H 5 C = C 6 H 5 H
〔2〕IR: C=O在1750~1680cm-1之间有强吸收峰〔鉴别羰基〕;
~2720cm-1对应-CHO中C-H伸缩振动,区别是否为醛 基。 羰基上连有共轭基团时,该吸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环烷酮类的频率受环大小的影响。
Acetaldehyde
〔2〕IR: C=O在1750~1680cm-1之间有强吸收峰〔鉴别羰基〕;
如氨的衍生物为仲氨,那么当有α-H存在时,醛、酮可与 之反响生成烯胺,烯胺在有机合成上是个重要的中间体。
R R C H 2CO +N H R 2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第11-15章 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 第11-15章 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平方根》说课稿教材分析《平方根》是华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主要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建立起较完善的代数运算体系。

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节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平方根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及时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始终贯穿本章,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意义上的混淆,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学生在七年级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我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API系统已为国内外微生物学家所公认,并为许多实验室 普遍选用,适用于API系统鉴定的细菌有700多种,由于具 有自动、快速、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临床、 兽医、食品、水质测定、环境保护、药物生产、发酵、生 物工程、动植物检疫、 生态学和土壤学等 研究,特别适合于 快速、大量的菌株 鉴定。
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的其他物种有着明 显差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 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当作它的具体代表,此菌株维该种的模 式种。
微生物种的学名表示方法有双名法和三名法 1、双名法 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 年份
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
2、三名法 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三、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1、亚种:是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单元,一般指除某一明显 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特征都与模式种相同的种。 2、菌株:它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 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因此微生物的 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 如:E.coli K12 、 E.coli O-157:H7等
❖ 所以,大分子进化的研究必须从鉴定大分 子的功能开始。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 ③为了鉴定大分子序列的同源位置或同源 区,要求所选择的分子序列必须能严格线 性排列,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 ④还应注意根据所比较的各类生物之间的 进化距离来选择适当的分子序列。

ICD-10疾病分类课件_第9、10、11章

ICD-10疾病分类课件_第9、10、11章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I00-I99)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丽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及淋巴结疾病(脑血管疾病)不包括: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创伤性颅内出血和血管性痴呆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英文简称TIA),*在ICD-9中是将其归入循环系统疾病,编码于435,现在分类于神经系统的疾病(G45.-).一、编码规则1、急性心肌梗死以4周(28天)为限,超过这一时间为慢性。

(*ICD-9)规定为8周。

2、若慢性风心病有风湿性的活动表现住院治疗风湿热,则风湿热的编码为主,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编码为附。

例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活动期编码I01.1(主)I05.0(附)一、编码规则3、凡未提及病因的二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闭锁不全按假定为非风湿性编码,三尖瓣的闭锁不全按假定为风湿性编码。

(见I34.0、 I35.1、I37.1)4、凡未提及病因的心脏瓣膜的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狭窄,按假定为非风湿性编码。

而二尖瓣、三尖瓣的狭窄则按假定为风湿性编码。

(见I06、I07)一、编码规则5、凡未提及病因的心脏多瓣膜疾病,按假定的风湿性病因处理编码。

如:I08多个心脏瓣膜病。

一、编码规则一、编码规则心脏瓣膜疾病未提及病因*ICD-9中被假定为风湿性编码,而ICD-10中有所不同,需要按索引编码。

二尖瓣狭窄风湿性病因为多见,少数见于先天性、左房黏液瘤。

三尖瓣疾患以风湿性病因为主,其它病因如类癌瘤、黏液瘤等。

主动脉瓣疾患的病因可有风湿性、梅毒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内膜炎疾患会有瓣膜穿孔。

二、关于高血压(I10-I15)1、I10 特发性高血压这个类目包括了良性和恶性高血压,但没有用亚目加以区分,对于临床检索需要区分良性和恶性的性质。

二、关于高血压(I10-I15)恶性高血压:又称急进型高血压。

临床比较少见,病情亦比较少见。

本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多持续在130-140mmHg以上,常于数月到1-2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11章酚和醌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11章酚和醌
第十一章 酚和醌
本章主要内容
1. 酚的构造、分类与命名. 2. 酚的制备方法与重要的酚. 3. 酚的化学性质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4. 苯醌的结构特点与性质. 5. 萘醌、蒽醌的结构特点与应用.
编辑ppt
(一)酚
11.1 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 酚是羟基(-OH)直接和苯环相连的化合物,官能 团为酚羟基.
Br
ArN2Cl H3+O ArOH
N2HSO4
H3+O
△ Br
OH Br
编辑ppt
1.如何从苯出发合成间苯二酚?
2.从萘出发合成 -萘酚及其衍生物?
H+
H
165℃
编辑ppt
11.3 酚的物理性质
◆酚大多数为结晶固体,微溶于水。 ◆酚分子中含有羟基,酚分子间、酚与水分子间有
氢键缔合,其沸点和溶点高于质量相近的烃. ◆邻、间、对苯二酚的熔、沸点渐高.
与羟胺反应
苯 醌 单 肟 ( wo) 与 对 亚硝基苯酚的互变
编辑ppt
互变异构体
(4)还原反应 ☺对苯醌与对苯二酚可通过还原与氧化反应互变。
(黄色) 熔点 116℃
醌氢醌(暗绿色) 171 ℃
无色
☺对苯醌与对苯二酚可生成分子络合物,称为醌氢醌,
其缓冲溶液可用作标准参比电极。
☺对苯二酚的水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先呈绿色,再 变棕色,最后也析出暗绿色的醌氢醌晶体。
◆碱催化先形成苯氧负离子,苯氧负离子比苯酚有 更强的亲核性.
编辑ppt
羟甲基苯氧负离子
3.醛过量时形成羟甲基较多的中间产物:
2,4--二羟甲基苯酚
2,6--二羟甲基苯酚
4.酚过量时形成不含羟甲基的中间产物:

生产运作管理---第十一章_流水作业的排序问题

生产运作管理---第十一章_流水作业的排序问题

练习
J1 机器1 机器2 pi1 pi2 8 8 10 15 3 J2 11 19 21 5 J3 16 21 22 4 J4 20 22 24 J5 J6 2 22 4 26
2
5 5
8
2
2
1
1
2
5
8
27 35
6
10
33 45
机器3
机器4
pi3
pi4
20 5 26 4 30 1 31 7 42 10 55
(2) Palmer(斜度指标法)
工件的斜度指标计算公式
λ i=
k (m 1) / 2Pik
k 1
m
k=1,2,……m 式中,m机器数;Pik为工件i在Mk上 的加工时间。
举例
有一个4/3/P/Fmax问题,其加工时间如下 表所示,用Palmer法求解。
i Pi1 Pi2 Pi3
一、排序问题的基本概念
排序是确定工件(零部件)在一台 或一组设备上加工的先后顺序。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总加工时 间最短的安排产品加工顺序的方法,就 是生产作业排序。
排序困难性
例如,考虑32项任务(工件),有32!2.61035种 方案,假定计算机每秒钟可以检查1 billion个顺序, 全部检验完毕需要8.41015个世纪。 如果只有16个工件, 同样按每秒钟可以检查1 billion 个顺序计算, 也需要2/3年。 以上问题还没有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 如机器、人 力资源、厂房场地等,如果加上这些约束条件,所 需要的时间就无法想象了。 所以,很有必要去寻找一些有效算法,解决管理中 的实际问题。
li0延误fmax最长流程时间fmaxmaxfi根据机器数的多少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根据加工路线的特征单件作业排序jobshop流水作业排序flowshop根据工件到达系统的情况静态排序动态排序根据参数的性质确定型排序随机型排序根据要实现的目标单目标排序多目标排序其中n工件数

无机分析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

无机分析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

(1)单色光:某一波长的光

红 橙
(2)白 光:七色光按不同比
例混合的复合光

白光

(3)互补光:按一定比例混合
为白光的两种光。如:黄光
和蓝光;紫光和绿光。
青蓝
绿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光束照射到有色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 作用,于是就产生光的反射、散射、吸收、透射等 现象。
反射 反射光很小 刺激人眼而使人感觉 到颜色的存在。
小结
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400-750nm
2.互补光
3.吸收曲线(A-λ)与标准曲线(A-c)
4. T I I0
A lg I0 lg T I
A和T之间的换算,T=100%,A=0; T=50%, A=?
5. 朗伯-比尔定律 A=Kbc
吸光系数a,摩尔吸光系数ε
练习
一、选择题
1.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的 浓度(c) ,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A)的关 系是__________.
A.c增加、 增加、 A增加
VB.c减小、 不变、 A减小
C.c减小、 增加、 A增加 D.c增加、 不变、 A减小
2.吸光度A与透光率T的关系为: __________.
A.1/T= A
VB. lg1/T=A
C. lgT=A
D.T=lg1/A
3.某试液用2.0cm比色皿测时,T=60%. 若改用 1.0cm比色皿测量,T和A分别为_____.
第十一章 吸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本章学习重点: 1.朗伯比尔定律; 2.吸光系数; 3.单一组分的分析。
本章学习难点: 1.吸光光度分析的测量条件控制 2.测量误差 3.多组分分析

第十一章 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与方法

第十一章 文献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与方法

back
18
● 应用关系是指一个主题应用到另一个主题或几个主 题中,或者几个主题同时应用到一个主题之中。 题中,或者几个主题同时应用到一个主题之中。 ◆论述一种(或多种)理论、方法、工艺、材料、设备、 论述一种(或多种)理论、方法、工艺、材料、设备、
产品等在某一主题或学科方面的应用的文献,归入应用到 产品等在某一主题或学科方面的应用的文献,归入应用到 在某一主题或学科方面的应用的文献 的主题或学科所属类目。例如: 的主题或学科所属类目。例如
茶道玄幽 中国茶的品饮艺术 TS971
《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 茶文化 G122
G131.32
茶树栽培学 S571.104
back
13
复合主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因素,概念 之间是限定与被限定关系。 主题的概念因素类型主要有: 主体因素、通用因素、位置因素、时间因素、民 族因素及文献类型因素等。 标引时,首先要分析复合主题概念因素的类型, 依据主体因素的研究角度所属学科归类,然后判定 各类型因素所属的类,将各类号按一定的规则进行 组配。
《轿车使用、保养、维修400问》,标引为U469.11 轿车使用、保养、维修400问 标引为U469.11 400 涉及使用、保养与维修等多个主题。 涉及使用、保养与维修等多个主题。
◆ 当主体因素(事物)所在类目不再细分时,有关该 当主体因素(事物)所在类目不再细分时, 事物各主题因素(各个方面)的文献归入该事物类下。 事物各主题因素(各个方面)的文献归入该事物类下。
响的主题所属类目。例如: 响的主题所属类目。例如: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入X820.3 环境影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响评价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入 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

第十一章养禽生产ppt课件

第十一章养禽生产ppt课件

(一)标准分类法
类:按鸡的原产地分为亚州类、美州类、地中海类和英 国类。每类之中又细分为品种和品变种。
型:按鸡的用途分为蛋用型、肉用型、兼用型和观赏型。
品种:是指通过育种而形成的一个有一定数量的群体, 具有特殊的外形和一般基本相同的生产性能,并且遗传 性稳定,适应性也相似,这个群体尚且有一定的结构, 即由若干各具有特点的类群构成。
又∵10周长500g,每天长7.14g/d 其中67%为水分与其他矿物质 18%蛋白质 15%脂肪 1g蛋白质需4kcal ME 1g 脂肪需9kcal ME 7.14×18%×4=5.14kcal 7.14×15% ×9=9.64kcal ∴MEgrowth=5.14+9.64=15kcal/day ∵ME=MEm+MEact+MEegg+MEgrowth=201+101 +73+15=390kcal/day
3.孵化器的准备:孵化器检修、消毒、试车后方可 入孵。
二、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和运输
1.种蛋的选择; 2.种蛋的保存 3.种蛋的运输;4.种蛋的消毒
三、主要家禽的孵化期
禽种 鸡 鸭 鹅 火鸡
孵化期 21 28 31 28
禽种 珠鸡 鸽 鹌鹑 鹧鸪
孵化期 26 18 17~18 23~25
四、 人工孵化条件
日粮(ME/kg)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采食量(50只, kg) ♂♀
2.75
2.08
2.65
2.01
2.56
1.94
2.48
1.88
2.40
1.82
随着能量水平的增高,采食量逐步降低。 能量高, 采食量低,但是有一个适应范围。 因为鸡的采 食量毕竟是有限的,鸡通过调节采 食量来调节食入的能量,一般在2200— 3400kcal/kg 的范围可调节。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数的开方11.2实数1教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数的开方11.2实数1教案华东师大版

实数自主练习【预习检测】相信你,一定能行!1。

计算:736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实数的大小:(1)2322和; (2)327π--和3、试估计3+2与π的大小关系.(变式)提问:若将本题改为“试估计-(3+2)与-π的大小关系" ,如何解答?探究互助如果将所有的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如果再将所有的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试一试: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2的点吗巩固运用1、教材P11 练习1-3 做在书上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5,-3,0,3。

1415 , 722,293+, 31-,38-,2π,1.12122122212222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个2)(1)正数集合:{…};(2)负数集合:{…};(3)无理数集合:{…};(4)非负数集合:{ …}.小结反馈1、无理数是怎样定义的?请举出几个无理数?2、什么是实数?实数可以怎样分类?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4、实数间比较大小的主要方法是什么?知识拓展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两个数相除,如果不管添多少位小数,永远都除不尽,那么结果一定是一个无理数;(2)任意一个无理数的绝对值是正数.2。

计算:736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实数的大小:2322和; (2)327π和.4、将下列实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

π,5-,52-,0,12-π课后 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要著作 • 有:熊彼特的《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942), 格鲁斯曼的《经济制度》 (1967),奥塔· 锡克的《社会主 义制度下的计划和市场》等。70 年代从宏观扩大到微观经济研究, 如雷诺兹的《经济学中的三个世 界》(1971)、布鲁斯的《社会 主义所有制和政治制度》等。
2. 比较方法在经贸研究中的运用
困难 • ①比较经济学的研究要受经济学一般理 论的指导,但经济学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般 理论,这样,一般理论上有分歧的经济学家关 于比较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很难综合到一起, 难以形成一种比较完整而又具有综合性的比较 经济学理论体系。 • ②比较经济学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领域, 各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发展道路、各 种不同的国民经济管理和调节手段的比较,属 于宏观的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各种不同的资 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方式、各种不同条件下的 厂商活动和消费行为的比较,属于微观的比较 经济学研究范围;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传统及 其对经济的影响、各种不同的权力分配形式和 价值判断准则的比较,则又属于制度-结构的 比较经济学研究范围。要从理论上把宏观的、 微观的、制度-结构的比较经济学研究综合到 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比较经济学是一个跨学科的边缘 性的研究领域,它不仅涉及经济学 各个方面的研究,而且涉及其他学 科。只有对有关科学的研究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 之上进行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才能取 得较有系统的成果。 • ④比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目前仍存 在较多的困难。其一是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 不同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如何进行 比较的问题至今并未解决。即使不同的国家以 同一种核算体系作为依据,但由于各国经济的 产品结构不同,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不同,商品经 济与自给经济所占比重不同等原因,以同一种核 算体系为依据而计算出来的各国国民收入的比 较,仍是有争议的。在对各国经济中所遵循的 价值判断准则、各国生活方式和福利水平进行 比较时,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大了。
C. 并列
• • 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 类、并列。从严格意义上讲,比较 研究从并列阶段才开始。 • 首先把前一阶段里已描述并解释过 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并按可以比 较的形式排列起来; • 然后确定比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 较的标准;最后进一步分析资料, 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设。
D. 比较
• • 在比较阶段里,要对并列阶段提 出的假设按照“同时比较”来证 明正确与否。这是比较研究的最 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要对收 集到的材料逐项按一定的标准进 行比较,并分析其之所以产生差 异的原因,而且要尽可能地进行 评价。比较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 础,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客 观的分析。
A. 描述 比较研究从详细描述比较的对 象开始,对研究对象的现状尽 可能周密、完整、客观地描述。 必须收集资料,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 题。 • 明确的问题是想比较什么,通过比较想达到 的目的。这是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研究者明确比较的内容和范围, 这既是比较 标准的选定问题,同时也是比较目标的具体 化问题。这是比较研究的依据和基础。选定 比较的维度是比较研究能否科学进行的前提。 • 实地考察,收集和鉴别资料,保证资料的权 威性、客观性、代表性、普遍性和有效性。
教育成本
个人成本
社会成本
直接成本
机会成本
直接成本
机会成本
•学杂费 •书本费 •增加的生活 费等
•因教育而放 弃的收入 •直接成本和 机会成本的利 息
•支付给教育 工作者的工资 •教育固定资 产和设备的折 旧
•教育工作者从事 其他职业的收入 •教育资源投资于 其他领域的利润
图3 教育成本分类图
资金流出 资金流入
B. 解释
• • 对这些归类好的资料作出原理性解 释,即赋予资料以现实和历史意义, 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 • 在完成A步后,对所了解的研究对象 的现状进行解释。即说明这些现状所 具有的意义,以便不仅了解事物是怎 样的(How),而且了解事物为什么那 样(why)。这就是解释阶段的目的。 • 在解释资料时,应当根据当时当地的 客观实际,运用科学的理论加以全面 的分析,保证解释的客观性。
C. 可比性 • • 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 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具有本质上 而不是表面上的共性。为了保证可 比性,必须注意概念的统一。 例如,英国的Public school与美 国的Public school就是不同的概 念。前者是贵族学校,而后者则是 贫民学校,不具备可比性。
5. 比较研究方法的一般工作逻辑
生产、管理、控制(工作流/资金流) 企 业 内 部 加工 需 求
供应 市场
存 储
装配 制造
销售
需求 市场
需 求 信 息 /工 作流 供应信息/工作流/ 增殖流
供货商市 场
核心企业
需求市场
第三节 比、分法在经贸研究中的 结合运用
一、结合的必要性 • 通常,比较要求被比较者的分类 要一致,使比较结果有可信度; 而要得到比较的权威性,必须建 立在分类同一的基础上,二者相 辅相成。 • 分类和比较常常是相结合的。
只有综合比较才能达到真正把握事物本 质的目的。因为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对 事物的多种属性加以考察,只有通过这 样的比较,尤其是将外部属性与内部属 性一起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按时空,横向比较法 和纵向比较法 • 横向比较法(类型比较法 ) 横向比较就是对空间上同时并存的 事物的既定形态进行比较 。 • 纵向比较法(历史比较法 ) 纵向比较即时间上的比较,就是比 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 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 事物的发展规律。
4. 按比较方法,可分成定性比较 与定量比较。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所以在 科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质,也 要把握事物的量。 • 定性比较就是通过事物间的本质属性比 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 • 定量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 准确地制定事物的变化。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各有长处,应追求 两者的统一,而不能盲目追求量化;但 也不能一点数量观念都没有,而应做到 心中有“数”,并让数字来讲话。
3. 按目的,可分为求同比较 和求异比较。 • 求同比较是寻求不同事物的共同 点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 • 求异比较是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 属性,从而说明两个事物的不同, 以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 • 通过对事物的“求同”、“求异” 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 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四、运用比较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 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条件 比较研究法广泛运用于科研实 践,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运 用,只有在如下条件符合时才 能运用比较研究法。 • 运用比较研究法必须满足三个 条件:同一性、双(多)边性、 可比性。
A. 同一性
• 所谓同一性,是指进行比较研究的 对象必须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 同一类事物,否则就不可以比较。 B. 双(多)边性 • 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两个事物以 上才可能发生。换言之,比较的对 象必须要在两个以上。当然,比较 研究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被 比较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
年龄
<=30 30-40 >40
树根
学生 否 是 是

信誉?
节点


中 是

图1 判断顾客是否购买电脑的决策 树分类模型
资料来源:第八章 分類與預測。网上搜到。
2. 前馈类神经网络
• 前馈类神经网络是分 层网络模型,具有一 个输入层、一个输出 层,输入层和输出层 之间有一个或多个隐 藏层。
输入层
隐藏层
输出层
图2 包含一个隐藏层的前馈类神经网络结构
三、运用分类方法应 注意的问题 1. 分类的根据 • 任何分类都包含三个要素: 分类的母项、分类的子项和 分类的根据。 2. 分类的规则 • A. 同一根据 • B. 子项互不相容 • C. 子项和必须等于母项。 • D. 分类按层次顺序
四. 分类方法在经贸研究中的运用
• • • •
例: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行医中发现: 富人常得脚气病,穷人常得夜盲 症。 比较富人与穷人的饮食 推断脚气病可能是因为?。
三、分类
据不同标准,对比较研究法的分类。 1.按属性,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 单项比较是按事物的一种属性所作的 比较。 • 综合比较是按事物的所有(或多种)属 性进行的比较,单项比较是综合比较 的基础。 • 哪种是科研中应该用的?
1.决策树 决策树是 一个类似流 程图的树型 结构,其中 每个内部节 点表示在一 个属性上的 测试,每 个分枝代表 一个测试输 出,而每个 树叶节点 代表类或类 分布。
设计一个决策树,主要应解决下 面几个问题: • 选择一个合适的树结构,即合理 安排树的节点和分支。 • 确定在每个非叶节点上要使用的 属性。 • 在每个非叶节点上选择合适的决 策规则。
一、含义 • 所谓分类方法,是根据事物的相 同点或相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 同种类,从而认识事物共同本质 的思维方法。 • 分类方法和比较方法有密切的联 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先进行 比较,识别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 点,然后分类研究。
• 二、分类的类型 • 现象分类 例如按照企业规模分类 • 本质分类 例如按照企业性质分类
• 确定比较的问题,确定比较的标准, 找出同类现象或事物; • 收集和整理资料,按照比较的目的将 同类现象或事物编组作表; • 根据比较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 结论
6. 比较研究方法的一般工作步骤 •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乔治· 贝雷迪 (George Bereday,1920—)对历史法、 因素分析法进行研究、吸收、批判的 基础上创建了四阶段比较研究法,从 而使比较法进一步具体化、科学化。 • 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 (“Compartive Method in,1964) 把比较研究法的工作实施分成:描述、 解释、并列、比较等四个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