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预防犯罪》PPT优秀教学课件

小 1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结
(1)刑法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 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法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 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法律标志
犯罪的严重社会危 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的必然法律后果
③不良行为是小节,对个人成长无关紧要 ④预防违法犯罪应该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B )8.下面几幅图说明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一般违法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是相同的 D.有不良行为的人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解析】图文信息说明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 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B符合题意;A错误,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 害相对轻微;C错误,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D错误,说法过于绝 对。故选B。
( B )5.任某因制售盗版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玩偶,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 处罚金4万元。下列对此案件解读正确的有 ①触犯了刑法 ②能够彻底解决制假售假问题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文中,任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①④正确;②错误,“彻底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任某 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犯罪学(全套课件252P)

案例:孙志刚案的原因

6月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 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 处3年至15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 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人,因玩忽职守罪,被分别 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徒刑。该案件之后,取消了收容遣 送制度,变成了社会救助站。

犯罪对策是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犯罪 原因研究的结果。

3、我国观点: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犯罪现象的发生、 发展与变化的规律、特点,探索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研究控制、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对策和途径的科学。
英美

1)体系结构:
犯罪现象学 犯罪生物学
犯罪人类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精神病学
犯罪原因学 犯罪生物学(狭义) 犯罪社会心理学
犯罪社会学
犯罪地理学
犯罪统计学
刑事犯罪学 犯罪对策学 监狱学(刑罚学) 犯罪侦查学(警察学)

2)内部关系:
犯罪现象是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研究的起点与基础;
犯罪原因是犯罪现象发生的客观依据,是犯罪对策研究的 基础;

3、完善立法
深入地研究犯罪原因问题(尤其是个体犯罪原因),对于 制订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刑罚体系与措施,有 重要意义。而完善刑罚,恰恰是完善刑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样,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对国家其他立法也具有建议、指 导及修改完善作用。

4、指导司法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对公安、检察、法院和监狱等司法机关 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帮助公安、检察机关 正确分析案情,及时侦破案件;帮助审判机关认识罪犯的 责任,正确定罪量刑;帮助监狱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 措施,提高监管水平。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网络犯罪心理学
分析网络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中的犯罪
动机和决策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结合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犯罪心理的复杂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干预犯罪行为,提高犯罪 预防的效果。
个性化矫治与康复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当代研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犯罪人的言行举止、 情绪反应等,了解其心理特征
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犯罪人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资 料,分析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 究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与犯罪
研究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探 讨遗传因素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
发展阶段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课件(共30张PPT)

嫌疑人家属拒绝配合
根据受害人姑姑王女士提供的信息,在案发当晚, 警方根据监控证据前往嫌疑人张某家进行询问时, 对方家属以“不想让他们来问孩子,怕把孩子吓到” 为由拒绝配合警方调查,直到当地村支书上门调解, 警方与受害人家属才得以进行问询。案发后,据王 女士说明,嫌疑人家属们至今并未出面致歉,并且 “其中两户人家已经人去楼空了”。
01 被掩埋的他
犯罪过程
根据当前警方调查以及受害人家属提供的信息:3名嫌疑人 先使用受害者的手机通过微信将其账户余额内的191元人 民币转至其中一人账户内,而后其中2人留下看守受害人, 1人返回家中取得铁锹;之后,3名嫌疑人使用铁锹对受害 人进行殴打,造成多处致命伤,随后选择“埋尸”,将受 害者埋入一个废弃蔬菜大棚内(据发掘后估算,坑深约1米, 长约1米,宽约60厘米),该地离其中一名嫌疑人家仅有约 百米的距离。 埋尸完成后,三名嫌疑人将受害人的手机丢弃至附近的沼 泽当中销毁证据。
3月10日晚间,家属因无法找到受害人,于晚10点,选择报案。警方通过调取附近监控 发现,3月10日下午3点多,小光与3名嫌疑人在一起,并且他还坐在张某的电动车后座 上。
3月10日晚间至3月11日凌晨,警方对3名嫌疑人进行询问,但三人均表示不再见到过受 害人。
01 被掩埋的他
事发经过
3月11日
3月11日凌晨,受害人父亲王先生在补办受害人手机卡后重新登录受害人 微信账号,并发现受害人曾进行过微信转账。将该信息告知警方后,警方 再次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同日,邯郸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发布公开寻人启事, 其内容称3月10日下午1点多,小光去找同学玩,随后被一名年龄相仿但不 是同学的人带走。警方第二次盘问过程中,在监控视频和转账记录的证据 下,有犯罪嫌疑人推翻先前口供并交代案发经过,透露埋尸地点。随后, 受害人家属收到了肥乡区公安局的立案告知书,案由为“故意杀人”。警 方在得知埋尸地点后于当日开始遗体挖掘工作,并在当地北营村南的废弃 蔬菜大棚内,掘出受害人遗体,受害人舅舅参与了遗体辨认。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预防犯罪(课件)(共30张PPT)

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管制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拘役
1-6个月就近关押
有期徒刑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外国公民和无国籍公民
区分几组概念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笔记区
?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
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 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刑法------法律名称
刑 规定
结果 犯

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法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即使犯罪也不受刑罚处罚
小艺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犯罪与年龄无关;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 重危害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 行为也不要紧。
冒充女子与同事网恋5年索财20万
诈骗罪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 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 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 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2024版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2024版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刑法学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罪刑各论目录•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证据制度•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探讨01刑法学概述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犯罪形态以及刑罚的适用原则、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任务通过对犯罪和刑罚的研究,揭示犯罪的本质和规律,为立法机关提供制定和完善刑事法律的依据,为司法机关正确适用刑罚提供理论指导,以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刑法学的体系结构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和犯罪形态等问题。

研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原则和实现方式等问题。

研究刑罚的本质、目的、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研究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和刑罚适用等问题。

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罪刑各论刑法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刑法学主要研究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强调刑罚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近现代刑法学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权思想的兴起,刑法学开始关注犯罪人的权利保障和刑罚的人道化,强调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等原则。

当代刑法学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刑法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

同时,随着恢复性司法和社区矫正等制度的兴起,刑法学也开始关注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和被害人权益保障等问题。

02犯罪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构成要件01020304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犯罪客体进行侵害的。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对自己的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的形态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刑法基本知识PPT课件

刑法基本知识PPT课件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 会危害性 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 应受惩罚性。
.
16
一、 犯罪和犯罪构成
2、犯罪的构成
(1)犯罪客体 (2)犯罪的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犯罪的主观方面
.
17
一、 犯罪和犯罪构成
2、犯罪的构成
.
25
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条件
(1)起因条件:有需要避免的危险
(2)时间条件: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 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 小的合法权益
(4)主观条件:行为人必须有避险意图
(5)限制条件: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
刑法基本知识
.
1
第四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犯罪种类
.
2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
3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1、刑法的概念
广义: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典
2、刑法的任务
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 会主义制度。
第二、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
第四、维护社会秩序 .
4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没有先例没有处罚
2、罪刑相适应原则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 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法制进校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小学生法制教育PPT课件

法制进校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小学生法制教育PPT课件

同学们,审视以上案例,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
我想应是5句话,15个字
慎交友
立大志
善慎独
敢维权
要坦白
案例:
1、慎交友。
刘某、关某、李某三位七年级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作案十多起,抢劫现金二百余元。三位同学沾染了社会上 一些不良风气,称兄道弟,哥们义气是非不分,良莠不辩,以至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和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牢 记古人忠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通常称“敲竹杠”这种行为小则违法,大则犯罪。 如我市某技校一团委副书记文秀,乘全校教师开会时溜进老师 的办公室,在抽屉中发现出好的期中考试的《数学》试卷,就 用纸抄下来,抄的时候被同班同学月娥发现。那次的期中考试 文秀考了98.5分。月娥因掌握文秀抄试卷的事,就经常以借为 名向文秀索要钞票和好的衣服。过了一阶段,文秀偷看试卷的 事也在同学中间传开了。文秀认为是月娥说出去的,“你不仁, 我不义”,主动向班主任坦白了偷看试卷,月娥敲其钱、衣服 的事。一星期后,两人分别被学校作了处分。
➢ 《经济合同法》
➢ 《环境保护法》
➢ 《义务教育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
➢ 《交通管理法规》
常见的违法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
• 扰乱公共秩序 • 妨害公共安全
• 侵犯公私财物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一)偷窃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

《刑法》完整课件(精品课件).ppt

《刑法》完整课件(精品课件).ppt

刑事 责任
饭中。邓某吃饭后在午睡时毒发身亡。经查, 何某在作案时正好是14岁生日这一天。
年龄 问题:14周岁生日当天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自然 人主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 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责
令其停车。被告人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
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被摔后,
不仅不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罪过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问题:李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吗?
分析: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
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概念
犯罪主体对于他所实施的危 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 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 罪动机等因素。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 是刑法所
罪 保护的而
客 体
为犯罪行 为所侵害 的社会主
概 义社会关
念 系。
犯罪客体是刑法 所保护的那一部 分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 会关系。
正正 确确 定量 罪刑

打击偷盗犯罪主题班会PPT课件

打击偷盗犯罪主题班会PPT课件
提高防范意识的具体方法
1
提高警惕
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可疑人物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习防范知识
主动学习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3
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看家护物、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提高公民责任意识。
如何在校园中预防偷盗
1
保管好个人物品
时刻保持警惕,妥善保管钱包、手机等贵重物品。
与他人分享防盗经验的重要性
增强防范意识
与他人分享防盗经验可以让大家了解最新的犯罪手法和防范措施,提高警惕,从而降低被盗的风险。
互帮互助
通过交流可以学习他人的好做法,共同制定更加有效的防盗策略,发挥集体的力量。
培养良好习惯
分享防盗经验还能够培养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在网络环境下预防偷盗的技巧
1
设置强密码
为账号设置复杂难猜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简单的个人信息作为密码。
2
保护隐私信息
谨慎填写个人信息,不轻易在网上透露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
3
谨慎使用公共WiFi
在公共场合使用WiFi时,确保开启VPN,防范网络诈骗和数据泄露。
4
养成良好网络习惯
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保持网络安全意识,及时更新软件和杀毒程序。
保管好贵重物品
外出时将贵重物品如手机、钱包、首饰放在贴身的地方,并保持谨慎。减少不必要的带出。
保持警惕和谨慎
注意周边环境,远离可疑人群和偏僻区域。当有感觉不安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提前了解当地报警电话,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寻求帮助。随身携带一些基本物品以备意外。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

5.2 预防犯罪 课件(共25张PPT)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太子少傅箴》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特征 犯罪的处罚方式--刑罚
加强自我防范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 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 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 行为属于( A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
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 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 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 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作为青少年( C ) ①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②要坚决打击违法犯罪 ③要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④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李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一般 属于 违法
行为
属于
犯罪 行为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查找资料并与同学讨论:
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

202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件
犯罪终止
在犯罪过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情形或者基于某种法定事由而使犯罪停 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如行为人死亡、被抓获、自动放弃等。
03
犯罪中止与犯罪终止的区别
主要在于前者是自动放弃或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后者则是因某种原因
而被迫停止。
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
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是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 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PPT课 件
目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犯罪形态论 • 刑法分则概述 • 常见罪名解析
01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与作用
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作用
保护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制 裁犯罪行为,预防犯罪。
刑法的体系结构
01
01 03
故意伤害罪
02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侵犯财产罪
盗窃罪
抢夺罪
抢劫罪
诈骗罪
聚众哄抢公私财物 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
01
03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危害公共卫生罪
05
妨害司法罪
02
妨害文物管理罪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罪并罚
先减后并、先并后减。
量刑情节
法定情节、酌定情节。
累犯与自首
累犯从重处罚,自首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罚的消灭与赦免
01
刑罚消灭的原因
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 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等。
02
赦免的种类

《刑法》完整 ppt课件

《刑法》完整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2018.5.30
《刑法》完整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犯罪及其处罚 第五节 几种常见职务犯罪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基本原
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概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罚的法律。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更加广泛

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甲系某县机械厂职工,与女工乙在同一车
间上班。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但两人都已结婚,也 不想离婚。两人的奸情后来被乙的丈夫发现,并向该 县法院告发。经该县法院审理,以通奸罪判处甲有期 徒刑一年。甲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问题:通奸是不是犯罪?
《刑法》完整
一、犯罪的概念
犯 罪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 社会危害性。
的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

刑事违法性。
征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刑法》完整
二、犯罪构成
案例:某甲是一个瘦削脸庞的男青年,23
岁,精神正常,在元旦的晚上,隐藏在僻静 的胡同里,当他发觉一个妇女,手提黑色皮 包,匆匆从胡同口走过来,他就迎上去,一 拳把那妇女打倒,抢得皮包后撒腿就跑。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
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 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不同,都应当一律平等地适用 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包括:定罪上平等、量刑上平 等、行刑上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预防犯罪》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预防犯罪》PPT精品课件_部编版PPT

严重不良行为
合作探究
6.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P56)
不良行为:主要违背社会公德,并未违法,对社会 危害性轻微。
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 的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比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要大。
这两种行为的定性:主要看对社会的危害性程度。
二.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含义 飘带,形象有趣。这部分通过对雪、日、雾三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鲜明地勾勒出冬季泰山的雄浑景象。
1.答案:(1)C;(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 心和勇气。
(6)是月丁末(是:这、此)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A.首联中的"归鸟"既是起兴,也暗示地点,反衬诗人欲归而不得的怅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尤其是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最精彩的是五位青年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作者没有一言半语的交代,而人物的鲜明个性就通过对话表现出来了。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1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 多次偷窃; 7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 吸食、注射毒品; 9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周永康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对犯罪分子只能判处一种主刑;对同一犯罪行为既可以在主刑 之后判处l个或2个以上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判处1个或2个以上 的附加刑。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PPT课件

认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主题教育PPT课件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社会原因
Social reasons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 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 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 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 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为人父母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爱好,给孩子做好表率。
注意家教方法,因人而教。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和纵容,不仅教不好,反而把孩子推向邪路。
教子不力,应承担相应责任。
针对青少年犯罪,建议在法律责任中加入对父母的处罚条文,以督促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子 女。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How to prevent juvenile delinquency
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 素,就一定会歪曲其性质。”
“任何孤立的引起犯罪的决定性因素,都不能发生犯罪,犯罪的产生不仅要具备许多决定性的引起犯罪的因素,而且要具备 一定的环境条件、个人的人格特征,尤其是不同类型犯罪的巨大差异。”
从属性犯罪。
青少年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及社会经验的不丰富,容易成 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由于对好坏的识别 能力差,在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
团伙性犯罪。
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 不好推辞共同作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情:
2004年11月1日晚10时许, 张某、范某、柴某等人到舞厅蹦迪。 在蹦迪的过程中,范某突然去摸领舞 小姐的腿,舞厅工作人员欲将范某推 出舞池,双方发生冲突。张某、柴某 等人对舞厅服务员进行殴打,张某掏 出匕首对着一服务员猛刺过去,没想 到在张某旁边的柴某正用脚去踹该服 务员,张某的刀正好捅进柴某的腿内。 因伤及动脉,柴某经抢救无效于次日 死亡。
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对服务员的行为应 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误伤同伙的行 为应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一行为触犯数 罪名,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以过失致 人死亡罪处断。
第二种意见认为,对张某的行为应定为 故意伤害罪(既遂)。
本案中,张某有伤害他人的直接故意, 有持刀捅人的伤害行为,同时造成了他 人被捅伤的直接后果。尽管实际造成的 伤害后果并非是其追求的伤害后果,但 无论是谁被伤害,二者在法律上的价值 都是相同的,即具有相同的法律性质。 张某的行为属于行为人预想的结果与实 际结果性质相同但不一致的打击错误。 这种错误是行为过程中的偏差,不影响 行为人的故意心理。因此,张某同样构 成故意伤害罪(既遂)。
不 对社会的危 危害不大 同 害程度不同 情节轻微
危害大 情节轻微
点 应承担法律 行政制裁 责任不同
刑罚处罚
处罚的机关 行政机关 不同
人民法院
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红苹果的溃烂给你什么启示?
(三)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1、社会危害性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刑罚处罚性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 3、犯罪的构成要件 4、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什么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
你是任何看待??? 谈一谈你的观点?.
一、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及其特征 1、犯罪的概念: 就是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 第二,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犯罪客体:它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
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第二,犯罪客观方面:它是指刑法规定的
犯罪行为所必需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 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 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P177案例)
第三,犯罪主体:它是指实施犯罪行 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 位。
失、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第8 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一 光彩夺目的诗歌与散文 1 诗歌的黄金时代:
两千多位诗人 近五万首诗歌 2 “诗仙”李白:
一 光彩夺目的诗歌与散文 1 诗歌的黄金时代:
两千多位诗人 近五万首诗歌 2 “诗仙”李白: 代表作:《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关系 共同点
一般违法
犯罪
不 对社会的危 同 害程度不同 点 应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处罚的机关 不同
联系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共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不 对社会的危 同 害程度不同
点 应承担法律 责任不同
处罚的机关 不同
联系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共同点
都是违法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犯罪是违犯刑法的行为。 3、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时具备 这三个基特征
当回小法官
1、杀人、放火、投毒。 2、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开他人信件,侵犯
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 3、出于开玩笑将朋友的一封家信拆开。 4、趁课间休息偷同学文具盒里的十元钱。 5、在校园内抢动、敲诈同学的钱财。 6、打架斗殴致成轻伤。
犯罪过失分为自信过失和疏忽 大意的过失
一、案情
案例1:
被告人胡某,农民。
胡某与本村魏某通奸,达到不可分离的热恋程度。 两人预谋毒害胡某的妻子李某,然后结为夫妻。某 日中午,胡某从地里回家,见李某在院子里摘豆角, 厨房里煮着米饭,认为毒死李某的机会已到,急忙 从里屋拿出“1605”农药瓶,往饭锅里倒了十来滴, 然后往院外走,告诉李某他出去办事,饭做好后先 吃别等他。李煮好饭后,正在炒菜,这时胡某的儿 子(8岁)从外边玩耍回来,嚷着肚子饿,李某便先 给儿子盛了一碗饭,儿子吃了几口,便喊肚子疼, 一会儿便死了。
第四,犯罪主观方面:它是指犯罪主 体对自己所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 果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的动 机和目的等因素。
从主观方面看犯罪分为:犯罪的
故意和犯罪的过失
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 发生的心理态度。
如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这就是一种故意犯罪行为。故意犯罪可分为直接故意 和间接故意两种。(P179案例)
柳公权:《玄秘塔碑》 2 阎立本的《步辇图》 3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三 艺术宝库莫高窟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及杜甫草堂
白居易像
韩愈和柳宗元








<
<








>
>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内的佛像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
4 中唐诗人白居易: 代表作:《秦中吟》 、《新乐府》
风 格:通俗易懂
5 散文家: 韩愈 、 柳宗元 二 异彩焕发的书法和绘画 1 书法:“颜筋柳骨”
5 散文家: 韩愈 、 柳宗元 二 异彩焕发的书法和绘画 1 书法:“颜筋柳骨”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2 阎立本的《步辇图》 3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三 艺术宝库莫高窟
问题
上述案例中,被告人是否应当对被害 人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被告人的主观 心理态度是故意、过失?为什么?
三、研讨
上述案例是典型的故意杀人案.
案例中的被告人胡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致其妻 死亡,并且希望其妻死亡,因而其投毒杀妻的行 为系出于故意;胡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致其 孩子死亡,但是容认这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 其投毒杀子的行为同样是出于故意
山东青年捡到一张医 保卡后在取款机上疯
狂取款60万
思考:如果捡了 60万元现金不返 还别人属于什么 违法行为?
不当得利是违反民 法的行为
(二)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构成的概念:
为了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提供法律标准,我国刑法规定了犯 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客观和主观要 件的总和即犯罪构成。
2、犯罪构成的要素:
犯罪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态度。 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态度。
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 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 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 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 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P180 案例)-----
风 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3“诗圣”杜甫: 代表作:“三吏” 、“三别” 风 格:气魄雄浑、 沉郁悲怆
4 中唐诗人白居易:
3“诗圣”杜甫: 代表作:“三吏” 、“三别” 风 格:气魄雄浑、 沉郁悲怆
4 中唐诗人白居易:
3“诗圣”杜甫: 代表作:“三吏” 、“三别” 风 格:气魄雄浑、 沉郁悲怆
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
莫高窟内的壁画
5 散文家: 韩愈 、 柳宗元 二 异彩焕发的书法和绘画 1 书法:“颜筋柳骨”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2 阎立本的《步辇图》 3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三 艺术宝库莫高窟
5 散文家: 韩愈 、 柳宗元 二 异彩焕发的书法和绘画 1 书法:“颜筋柳骨”
颜真卿:《多宝塔碑》
第五课 刑法 第一节 犯罪
一、犯罪的构成要件
【目标】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3、犯罪的构成要件 4、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5、什么是犯罪的故意和犯罪的过失、直接故意和
间接故意
出示自学思考题(一)
阅读P172页第二节小字,想一想:李 某的行为具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这里的“严重”该如何界定? (提示:看这种行为有没有触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