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盘算本设计采取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取中间进水周边出水.1.沉淀时光 1.5~4.0h,概况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当采取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程度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3.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盘算,并应有持续排泥措施4.排泥管的直径不该小于200mm7.当采取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该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该小于0.9m.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举措措施.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用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11.宜采取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扭转速度宜为1~3r /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取多斗排泥.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依据刮泥板高度肯定,且缓冲层上缘宜凌驾刮泥板0.3m.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设计盘算设计中选择2253m s .1.沉淀池概况积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q ——概况负荷,取321.5m m h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池子直径:m F 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现实水面面积 现实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相符请求. 3.沉淀池有用水深式中 t ——沉淀时光,取2h .径深比为:67.103321==h D ,在6至12之间. 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则L mg X R X r /900040008.01111=⨯⎪⎭⎫ ⎝⎛+=⎪⎭⎫ ⎝⎛+= 采取间歇排泥,设计中取两次排泥的时光距离为2T h =5.污泥斗盘算式中 r ——污泥斗上部半径,m ;1r ——污泥斗下部半径,m ;α——倾角,一般为60C ︒.设计中取 r =2m ,1r =1m .污泥斗体积盘算:6.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体积:32221124494.213)443232(127.014.3)(12m D DD D h V =+⨯+⨯=++=π则还须要的圆柱部分的体积: 高度为:m F V h 87.025.80444.696'33=== 7.沉淀池总高度设计中取 超高0.3h m =,缓冲层高度 20.3h m =mh h h h h h H 9.673.17.087.03.00.33.054321=+++++=+++++=辐流沉淀池示意图见图4-2图4-2 二沉池高度示意图8.排泥装配二沉池持续刮泥吸泥.本设计采取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将泥刮至污泥斗.在二沉池的绗架上设有10=i ‰的污泥流淌槽,经渐缩后流出二沉池,采取渐缩是为包管中间管内污泥流速不宜过大,以利于气水分别.因为池径大于20m,采取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传动装配在绗架的缘外,刮泥机扭转速度一般为1~3rad/h.外围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超出3m/min,一般采取1.5m/min,则刮泥机为1.5rad/min.① 吸泥管流量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按80%的回流比计,则其回流量为: 本设计中拟用6个吸泥管,每个吸泥管流量为:规范划定,吸泥管管径一般在150~600mm 之间,拟选用mm d 250=,s m d Q v /63.025.014.3031.04422=⨯⨯==π,71.81000=i . ② 水力损掉盘算以最远一根虹吸管为最晦气点斟酌,这条管路长4m,4.0=进口ξ,0.1=出口ξ,局部水头损掉为沿程水头损掉为中间排泥管故中间管选择DN500,s m v 25.1=,100096.4=i泥槽内损掉20.02001.05=⨯==iL h m泥由槽底跌落至泥面(中间筒内)10.06=h m,槽内泥高10.07=h m.则吸泥管路上总水头损掉为③ 吸泥管安插所以,6根吸泥管延迟经平均安插.9.二沉池进水部分盘算二沉池进水部分采取中间进水,中间管采取铸铁管,出水端用渐扩管.为了配程度均,岩套管四周设一系列潜孔,并在套管外设稳流罩.(1)进水管盘算当回流比80%R =时,单池进水管设计流量为进水管管径取为mm D 9001=则 流速:s m A Q v 92.09.014.3585.0421=⨯⨯== 当为非满流时,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经常应用材料知:流速为1.43m s .(2)进水竖井盘算进水竖孔直径为mm D 20002=进水竖井采取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为m m 5.15.0⨯,共设8个沿井壁平均散布; 流速为:()2.0~15.013.065.15.0585.01<=⨯⨯==s m A Q v ,相符请求 孔距为:m D l 285.0665.014.30.2665.02=⨯-⨯=⨯-=π 设管壁厚为0.15m,则(3)稳流罩盘算稳流筒过流面积 vQ f 进= 式中 v ——稳流筒筒中流速,一般采取s m 02.0~03.0.设计中取s m v 03.0=稳流筒直径10. 二沉池出水部分设计① 集水槽的设计本设计斟酌集水槽为矩形断面,取底宽=b 0.8m,集水槽距外缘距池边0.5m,集水槽壁厚采取0.15m,则集水槽宽度为:10.1215.08.0=⨯⨯m.设计中采取Q Q α=',个中α——安然系数,取1.5,得集水槽内水流速度为:s m F Q v 87.07.08.04875.0'=⨯==s m 4.0> 相符请求. 采取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盘算,槽内终点水深为槽内起点水深为式中 k h ——槽内临界水深,m ;α——系数,一般采取1.0.校核如下:是以,设计取槽内水深为0.7m,取超高0.3m,则集水槽总高为0.13.07.0=+m.集水槽水力盘算湿周: m h b X 2.27.028.02=⨯+=+=水力半径: m X W R 255.02.28.07.0=⨯== 水流坡度: %079.0255.0013.087.0232232=⎪⎪⎭⎫ ⎝⎛⨯⨯=⎪⎪⎭⎫ ⎝⎛=--vnR i 则沿程水头损掉为:m il h 077.083.97%079.01=⨯==局部按沿程水头损掉的30%计,则集水槽内水头损掉为:()m h h 1.0077.03.13.011=⨯=+=② 出水堰的盘算二沉池是污水处理体系中的重要修建物,污水在二沉池中得到净化后,出水的水质指标大多已定,故二沉池的设计相当重要.本设计斟酌到薄壁堰不克不及知足堰上负荷,故采取︒90三角堰出水.如图5-3所示.图5-3 三角堰示意图L Q q qh L L L bL n nQq ==+===052217.0 式中 q ——三角堰单堰流量,s L ;Q ——进水流量,s m 3;L ——集水堰总长度,m ;1L ——集水堰外侧堰长,m ;2L ——集水堰内侧堰长,m ;n ——三角堰数目,个;b ——三角堰单宽,m ;h ——堰上水头,m ;0q ——堰上负荷,()m s L ⋅.设计中取m b 16.0=()m L 48.10014.325.0331=⨯⨯-=()m L 456.9514.328.025.0332=⨯⨯-⨯-=m L L L 936.195456.9548.10021=+=+=6.122416.0936.195===b L n 取1225个 s L n Q q 265.012251000325.0=⨯== m q h 027.03.07.07.05252=⨯== ()m s L L Q q ⋅=⨯==66.1936.1951000325.00介于()m s L ⋅9.2~5.1之间,相符请求.斟酌自由跌水水头损掉0.15m,则出水堰总水头损掉为:m 181.015.0031.0=+出水槽的接收与消毒接触池的进沟渠道相连,出水管管径为mm DN 900,流速为:244Q v D π==⋅s m 96.09.014.34431.242=⨯⨯⨯ 当为非满流时,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经常应用材料知:流速为1.43m s .出水直接流入消毒接触池的进沟渠道;集配水井内设有超出闸门,以便超出.。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向心辐流式二沉池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水处理设备。

其主要作用是将水中悬浮物质沉降到底部,并将清水汇集进出水管道。

下面将从设计计算的角度介绍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要点,包括设备尺寸、流速计算、底部斜板、出水管道等内容。

首先,设备尺寸的设计。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尺寸设计主要包括池径和池深的确定。

池径一般按照污水流量和进水速度来计算。

一般而言,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进水速度不宜超过0.3米/秒,以保证细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

进水速度的计算可以使用Q=A*V公式,其中Q是进水流量,A是进水面积,V是进水速度。

池径一般取进水槽的面积,并根据体积换算为直径。

池深的设计根据污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悬浮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主要由颗粒物质的密度差、粒径大小和水的粘度决定。

根据经验公式,沉降速度一般取0.6米/小时。

根据沉降速度可以计算出污水在池中的滞留时间,再根据滞留时间和流量可以确定池深,一般为2-3米。

其次,需要计算污水在向心辐流式二沉池中的流速。

流速计算主要包括进水槽的面积、进水量和进水速度的计算。

进水槽的面积一般根据流量计算得出。

进水量可以通过流量仪表直接测量得到。

进水速度可以通过进出水头的差值除以污水行程获得。

在底部斜板的设计中,一般斜板的角度取15-30度,斜板的作用是引导沉降物快速沉入底部,防止再次悬浮。

斜板的长度取决于池径和池深。

在出水管道的设计中,出水管道的直径一般根据流量计算得出。

出水管道的高度取决于设计要求,一般要确保出水口在水面以下12-15cm,避免二次悬浮。

此外,二沉池周边设施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包括进水导流板、出水预沉池以及污泥排除装置。

进水导流板的作用是分流污水,保证水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出水预沉池的作用是进一步沉降悬浮颗粒物质。

污泥排除装置用于定期清除底部沉积的污泥。

综上所述,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涉及到设备尺寸、流速计算、底部斜板、出水管道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nq 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nq 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园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污水处理设计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700字》

《污水处理设计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700字》

污水处理设计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1.6.1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规范,本设计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具体参数如下:(1)沉淀池数量:1座;(2)表面水力负荷q′=1.5m3/(m2/h);(3)单池设计流量Q=790m³/d=32.9 m³/h=0.00914m³/s。

(4)沉淀时间t=2.5h;污泥回流比R=50%。

1.6.2设计计算1.6.2.1辐流式沉淀池面积(A)A=Q1q=0.00914×36001.5=21.936m2式中:q—表面水力负荷,m3/(m2/h);Q1—小时流量,m3/h。

1.6.2.2沉淀池直径(D)D=√4Fπ=√4×21.9363.14=5.28m(取D=5.5m)1.6.2.3实际水面面积(F1)F1=πD24=3.14×5.524=23.74m21.6.2.4实际表面负荷(q’)q=QnF1=0.00914×360023.74=1.38m3/(m2·ℎ)在规定的0.6-1.5 m3/(m2/h)内,符合要求。

1.6.2.5有效水深(h2)设: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h则:ℎ2=qt=1.38×2.5=3.45m(小于4m)1.6.2.6沉淀区有效容积(V1)V1=A×ℎ2=21.936×3.45=75.6792m3 1.6.2.7二沉池总高度设:池底坡度i=0.05,则圆锥部分高度为ℎ4=D−d2i=5.5−22×0.05=0.0875m。

贮泥斗的高度h5=(r1-r2)tan60°=0.9m。

设:超高为h1=0.3m,则池边总高度为H=h1+h2+h3+h4+h5=0.3+1.45+0.3+0.0875+1.73=5.8675m。

式中:h1—超高,m;h2—有效水深,m;h3—缓冲层高度,m;h4—污泥区高度,m;h5—污泥斗高度,m。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计算

第7章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

该沉淀池采用周边出水,中心进水的幅流式沉淀池,采用吸泥机排泥。

共2座,1用1备,沉淀池表面负荷q 一般为1.0-1.5m 3/(m 2.h) ,取1.0m 3/(m 2.h),计算图如下:图5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草图5.1单池表面面积AA=q Q m ax =284.395240.19500m =⨯ 池子直径D=πA4=14.384.3954⨯=22.46m 池子半径R =11.23m 。

5.2沉淀池的有效水深设污水在沉淀池内的沉淀时间t 为1.5-2.5h,取2.5h.则沉淀池的有效水深 2h =qt=2.5⨯1.0=2.5m ∈(1.5~3.0) 符合要求D/2h =22.46/2.5=8.984∈(6~12) 符合规范要求5.3沉淀池每天污泥量 38.32410004456005.01000t m SN W =⨯⨯⨯== 式中 S 取0.5L/(p.d), 由于用机械刮泥,所以污泥在斗内贮存时间用4h. 污泥斗的容积 )r (321222151r r r h V ++=π 式中 5h ---污泥斗高度(m ), 60)r (215tg r h -=a ---污泥斗倾角,60º1r ---污泥斗上部半径,2.0m2r ---污泥斗下部半径,1.0m 3222122215169.12)1212(360)0.10.2(14.3)(3m tg V V V V h V =⨯++-⨯=++= π 设池底坡向污泥斗的坡度为0.05,则坡底落差m r R h 4615.005.0)223.11(05.0)(14=⨯-=⨯-=池底可贮存污泥体积2V 为:)(3121242Rr r R h V ++=π 式中 R ---沉淀池半径,11.23m 3221212427.73)23.112223.11(34615.014.3)(3m Rr r R h V =⨯++⨯=++=π 所以,可贮存污泥的总体积 32139.867.7369.12m V V V =+=+=86.393m >3.83m ,满足要求5.4沉淀池高度54321h h h h h H ++++=式中 1h ---保护高取0.3m2h ---有效水深取2.5m3h ---缓冲层高 ,取0.3m4h ---沉淀池底坡落差m 由0.05坡度计算为0.4615m5h ---污泥斗高度 取1.73m代入数值H =0.3+2.5+0.3+0.4615+1.73=5.2915m m 3.5≈5.5沉淀池周边处的高度m h h h 1.33.05.23.0321=++=++5.6 集水槽堰负荷校核设集水槽双面出水,则集水槽出水堰的堰负荷为: (符合要求))()()(]m /[7.1]m /[78.0]m /[00078.046.2214.31211.02q 3max 0s L s L s m D n Q •<•=•=⨯⨯⨯==π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 池径不宜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 停留时间2.5~3h ;(7) 表面负荷:0.6~1.5m 3/ (m 2• 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⑴:(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Qnq式中:Q —设计最大流量 m 3/h ;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 h) , 0.6~ 1.5 m 3/(m 2• h) (3)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式中:h 2 —沉淀区有效水深,m ;[1](2)池子直径 D37.62m4 1111.1t —沉淀时间,1.5~4.0h;取3.0h(4) 校核径深比D , 在 6-712内,符合要求h 2 4.8(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6) 沉淀区的所需容积 SNT 1000n式中:n —沉淀池座数。

(7) 污泥斗的容积匚二污泥斗上部半径60 h 5 —污泥斗的高度(m ,1) tan60 1.73 r 2—污泥斗下部的半径(8)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h 4—圆锥体高度 R —池子半径(9) 污泥总容积V V 1 V 2 12.68 282 333.58m(11)沉淀池总高度H h 1 h 2 h 3 h 4 h 5式中:3333.3 3m 3 4999.95m 3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 — 般为 0.3~0.8 N —设计当量人口数,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12仃(22 2 1 12) 12.68m 3V 2 -y (R 2 Rn 「) 0.8(18.52 18.5 2 22) 320.9m 3 Vnh1—沉淀池超高,m;h3—缓冲高度,m;h5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沉池的设计计算⼆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机械吸泥的向⼼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采⽤中⼼进⽔周边出⽔。

沉淀时间1.5~4.0h ,表⾯⽔⼒负荷)/(5.1~6.023h m m ?,每⼈每⽇污泥量12~32g/⼈·d ,污泥含⽔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沉淀池超⾼不应⼩于0.3m沉淀池有效⽔深宜采⽤2.0~4.0m当采⽤污泥⽃排泥时,每个污泥⽃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的斜壁与⽔平⾯倾⾓,⽅⽃宜为60°,园⽃宜为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排泥管的直径不应⼩于200mm7、当采⽤静⽔压⼒排泥时,⼆次沉淀池的静⽔头,⽣物膜法处理后不应⼩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于0.9m 。

8、⼆次沉淀池的出⽔堰最⼤负荷不宜⼤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池直径(或正⽅形的⼀边)与有效⽔深之⽐宜为6~12,⽔池直径不宜⼤于50m 。

11、宜采⽤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于3m /min 。

当⽔池直径(或正⽅形的⼀边)较⼩时也可采⽤多⽃排泥。

12、缓冲层⾼度,⾮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的底坡不宜⼩于0.05。

2.2设计计算(1)沉淀池表⾯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 Q F =??== 式中 Q —污⽔最⼤时流量,3m s ;'q —表⾯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直径:m FD 52.3114.378044=?==π取32m 。

2、实际⽔⾯⾯积 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3.6.1设计参数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2.9L/(s·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 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 ,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l/4000mg 5.15.012000Xr R 1R X12000mg/l 3.8310Xr 6=⨯=⨯+=∴==∴ 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3.0/8=0.375m3/s ,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3.6.1设计参数1 、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6.5.1 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 6.5.1沉淀池设计数据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外,宜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

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6.5.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6.5.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 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 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2.9L/(s • m);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 • m)。

6.5.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2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3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4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3、污泥回流比R=50% SVI=83.310.Xr12000mg/l83.3 Ro 5.XXr =120004000mg/l1 +R1.53.6.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八组向心辐流式二沉池,N=8座,每座设计流量为 3.0/8=0.375m3/s ,从氧化沟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过集配水井分配流量 后流入辐流式沉淀池。

1、沉淀部分有效面积式中A ――沉淀部分有效面积(Q —设计流量(m/s );q—表面负荷 m/ ( m.h ),一般采用 o.5—1.5 m/ ( m.h m/ ( m.h )设计中取 q=0.9 m 3/ (m.h )2、沉淀池直径D = 4二1500 =44m.取 D =45m3、澄清区高度h 2 二 q t式中h 2——沉淀池澄清区高度(mT ――沉淀时间(h ), 一般采用1.5 — 3.0h设计中取 t=2h ,h 2 =0.9 2=1.8m4、污泥区高度,-2T 1 R Q X 2一 X Xr A式中h2——污泥区高度(mT ――污泥区停留时间(h ) R――污泥回流比(%0.375 36000.92二1500m式中D ——沉淀池直径X ------- 氧化沟中污泥浓度(mg/l)Xr ――二沉池排泥浓度(mg/l)设计中取 T=2h, R=50%,X=4000mg/l,Xr=12000mg/l j , 2 2 1 0.5 13504000 —4000 12000 15005、池边水深‘ ',h 2 二 h 2 h 2式中h2——池边水深(m h 2 =1.8 1.35= 3.15m6、污泥斗高度式中D1——污泥斗上口直径(mD 2—污泥斗下口直径(ma ――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设计中取 D1=4.0m D2=2.0m - =60°c「4.0-2.0 L tg60° = 1.73m7、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h 4式中h 4――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 D —沉淀池直径(mD1 —沉淀池污泥斗上口直径(m i——沉淀池池底坡度设计中取 D1=4.0m i=0.05‘45 _ 4 1二 h 4= ^^41,0.05 =1.025 肚 1.0m I 2丿&沉淀池总高H =山 h 2 h 3 h 4 h 5 式中H ——沉淀池总高(mh 1——二沉池超高(m h2——池边水深(mh3——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设计中取 h 1 =0.30m, h 2 =3.15m, h 3=0.8m, h 4 =1.0m, h 5 =1.73mh 5■D 2 tg :h 4――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h 5 污泥斗咼(m广D _D 1二 H =0.30+ 3.15+ 0.8+1.0+ 1.73 = 6.98m9、校核径深比二沉池有效水深为4.25m,直径为45m.P 二上5=10.6::: 12满足规范6.5.12,二沉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 H 4.25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 50m 10、进水槽的设计采用环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孔径为 50mm 并加100mn 长短管。

① 进水槽设进水槽宽度B=0.8m,槽中流速取v=1.4m/s槽中水深h = Q匚卫vBh ——进水槽水深( ――污泥回流比(——进水槽宽度( ――进水槽中流速 0.3751 0.5 门" 0.50m1.4 汉 0.8② 进水槽布水孔数 布水孔平均流速VGm式中Vn ――配水孔平均流速,一般取 0.3 — 0.8m/st ――导流絮凝区平均停留时间s ,池周有效水深为2—4米时, 取 360—720s-——污水的运动黏度,与水温有关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 10— 30s 1本设计中取t=700s , Gm=20-1,水温为20C 时,:=1.06 X 10-佩.Vn »;2 700 1.06 10》20=0.77m/s•••布水孔数n=Q匚巳Vn V式中S ――单个布水孔面积(m )°.3751°5 二 373个兀汉0.0520.77 -4③ 布水孔间距式中 R B V m% m (m/s )Gm式中I——布水孔间距(m D B ――进水槽宽度(m n -二沉池直径(m)配水孔数3.1445-°.8 二 1 -④校核Gm373 --- =0.375m Gm =/ 2 2V 1 — V 212tv )式中V i -------- 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 m/s , V 二.,取=1V 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 m/s , V=Q/f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m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则Q 1 R0.75 1 0.5V 2=Q/f=0.005nYs兀(D —B p B 3.14汉(45-0.8><0.8I22.Gm “0.77 _0.005卫=20s 」,在10— 20s 」之间,满足要求Y 2x700x1.06x1012、出水部分设计①环形集水槽的设计采用周边集水槽,双侧集水,每池只有一个出口。

集水槽宽度b = 0.9 kq 集0.4式中k ——安全系数,取1.4q 集 -- 集水槽流量(m/s ).b=0.91.4 0.375 0.4 = 0.695 : 0.70m集水槽起点水深为 h 起=0.75b=0.75 X 0.70=0.525 :0.50m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 h 终=1.25b=1.25 X 0.70=0.875 0.90m ②出水堰设计出水采用90°三角堰,单个三角堰流量q^1.343H 12.47式中H 1 堰上水头(m ),设计中取50mm.q 1 =1.343 0.052.47 =1.343 0.052.47 =0.00047三角堰的个数m=Q= 0.375792(个)q10.00047内侧出水堰中心距丨2=匕.l 2rh式中l i ——外侧三角堰中心距(Li――外侧三角堰周长(m L2――内侧三角堰周长(m n i ――外侧三角堰个数(个) n 2 ――内侧三角堰个数(个)D i ――外侧三角堰圆周直径(m D 2――内侧三角堰圆周直径(m 设计中取 D=41.8m, D=40.4m, n i =410个,n 2=396个二仝丿14 2°2 2= 0.32m n 2 396Q 3.6 _:D 1式中 QD设计中 q ---- 二沉池堰口负荷(L/s.m )——单座二沉池设计流量(nVs )1——出水渠平均直径(m D=45 -2 0.8 - 0.8 2 -0.35 2=41.1m 1350 14 .q 1.45L/sm :: 1.7L/s.m 3.6 汽 3.14 汉 41.1 满足规范要求。

、校核固体负荷24U1+RQXG =- 式中G X A A ——固体负荷kg/(m 2/d ) -—悬浮固体浓度mg/l ——二沉池水面面积(点) 24 1 °5 1350 4J129.6kg/(m 2.d )「50kg/(m 2/d )满足要 1500 求。

15、二沉池及出水堰计算简图外侧出水堰中心距l i =Ln il i:D 1n i 二 D 2 n ?m I 2—内侧三角堰中心距(m11亠丿14 2°9 2732mn 410 13 、校核堰口负荷fio—80 240 80螺栓轴线3—13120外测三角堰出水详图工作桥钢制栏杆)002500 2000 进 水 DN300 排泥管(放空浮渣挡板刮渣装置I. '20 ^80070'Q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 363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备选择1 、刮吸泥机由池径45m 选择8台ZXG-45型中心传动单管刮吸泥机,刮板外缘线速度3.5m/min ,电机功率为0.75kw ,池深3.5 —4.5m ,厂家:佛山市顺德区新 泰隆科技有限公司。

2 、出水堰板二沉池出水采用双侧出水三角堰,三角出水堰根据设计堰板的规格选择, 材料为不锈钢制成。

100排泥至1阀门井 ■出水至 消毒槽 泥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