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果汁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果蔬汁的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
![果蔬汁的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1576ae0b4c2e3f572763a6.png)
果蔬汁的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果蔬汁的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张小梅 1114200013 生工112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本文将从果蔬汁饮料的安全控制选取一个方向,主要对其中的常见质量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另外,能顾总结出一些对消费者有利的建议。
其中,果蔬汁饮料的安全控制涉及到杀菌方法、警示标签制度、制定果蔬汁饮料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制定良好生产规范、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建立实施HACCP体系等。
在本论文中,我也会把过去有关食品检验棵上的知识点和实际认识认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举一反三。
最后,也将是我对即将结束的食品检验课程的一个总结。
关键词饮料;灭菌;食品标签;参考标准Abstract The essay will mention about the safety control of juice drinks in China and choose one direction to discuss, it’s mainly to talk about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and the solutions of safety control of juice drinks. Furthermore,I wil summarize some suggestions for consumers when them doing some shopping. They involved 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the warning label,the contamination limit and the establishmentofGMP,SSOP and HACCP.Moreover, I will connect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ally cognize in this essay,overall consideration and draw inferences.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is my summary about the course which is about to the end.Key Words Beverages;Sterilization;Food Labeling;Reference Standards目录1前言 (1)2常见污染问题 (1)2.1 微生物污染 (1)2.1.1 原辅料微生物污染 (1)2.1.2 水处理不当 (1)2.1.3糖液或完成糖浆存放时间 (2)2.1.4生产环境的配置问题 (2)3杀菌方法 (2)3.1 加热灭菌 (2)3.2 巴氏灭菌法 (3)3.3其他灭菌方法 (3)4相关制定限量要求标准 (4)5 讨论 (4)参考文献 (5)致谢 (6)1 前言果蔬汁饮料是指以水果、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或其浓缩果、蔬汁(浆)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通过加糖、酸、香精、色素等辅料,经相应工艺制成的可直接饮用的饮料,果蔬汁也有“液体果蔬”之称。
果蔬汁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
![果蔬汁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37daf1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0.png)
果蔬汁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果蔬汁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5.1混浊与沉淀果蔬清汁的混浊与沉淀原因:微生物的污染;加工处理不当。
措施:严格澄清和杀菌质量。
果蔬浊汁的混浊与沉淀原因:残留果胶酶作用;微生物的污染。
措施:榨汁前后灭酶要彻底;严格均质和脱气操作及灭菌。
5.2变色主要是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引起的。
酶促褐变主要发生在破碎、取汁、粗滤、泵输送等工序中。
措施:加热钝化酶;添加抗氧化剂;添加有机酸抑制酶活;隔绝氧气。
非酶褐变发生在果蔬汁贮藏过程中,主要由还原糖和氨基酸之间的美拉德反应引起。
措施:避免过度热处理;控制pH在3.2以下;低温贮藏或冷冻贮藏。
5.3变味主要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腐败,由细菌引起的变味,酵母引起的变味和霉菌引起的变味。
措施:控制加工原料、生产环境;采用合理的杀菌条件。
5.4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果蔬汁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视的问题,是影响我国果蔬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措施:强化加工前清洗;关键是实施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加强果园或田园管理,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
5.5果蔬汁掺假用低果蔬汁含量的产品添加一些相应的化学成分使其达到规定含量。
措施:严格质量监督管理.第二节豆奶饮料2.2豆奶的营养豆奶、牛奶与理想蛋白质组成比较2.3大豆中的酶类和抗营养因子2.3.1 脂肪氧化酶2.3.2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2.3.3 胀气因子2.3.4 脲酶2.3.5 凝集素2.3.6 大豆皂甙2.4豆奶生产工艺原料的选择浸泡脱皮磨浆与分离第六章瓶装水第一节瓶装水的概述1.1瓶装水又称瓶装饮用水,是指密封在容器中,并出售给消费者直接饮用的水,瓶装是泛指用于装水的包装容器,包括塑料瓶、塑料桶、玻璃瓶、易拉罐、纸包装等。
瓶装水可以分为1、矿泉水天然矿泉水、人工矿泉水2、纯水纯净水、太空水和蒸馏水3、其他活化功能水磁化水、电子水、碱离子水、酸性强氧化水、麦饭石水、臭氧水、超声波水等。
第二节矿泉水2.1 矿泉水定义是从地下深处自动涌出或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水源地直径10Km内不可以有水质污染源存在,包括有机、无机和毒性物质存在,矿泉水的水质、水量必须稳定,且经10年以上的不断检验,矿物质含量大致不变。
瓶装果汁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瓶装果汁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bfcbedff00bed5b8f31d5e.png)
2、严格按照工艺做CIP
灌装头长时间高温产生污垢
及时CIP清洗
机件碎屑如各种管路接口的密封圈破裂、灌装头密封圈磨损
1、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密封圈
瓶、盖的污染严重
1、瓶子、盖子进厂时要求严格按照抽样检查
2、加强盖仓卫生,严格按照COP清洗消毒程序操作
空瓶未冲洗彻底,或冲瓶水不符合工艺用水要求
冲瓶口水效果差
调整冲瓶口水管位置、冲水压力、冲瓶水温度
旋盖头有油污或生锈
每次生产前检查旋盖头是否清洁,特别在每次保养后
旋盖头上柱杆间润滑油流下侵入瓶口
随时观察旋盖头上浸油状况,如有发现要及时用干净消毒毛巾擦去
回收瓶上有喷码油墨
严格执行回收瓶的清洗消毒
九、果汁饮料口味、色泽异常
原因
解决方法
高温状态下,瓶子、盖子内塑料味渗出
冷却系统运行不畅,喷头堵塞,热瓶遇冷后骤变
定期清洗冷却循环系统并清除水垢
质检员疏漏
加强质检人员挑选力度
五、成品积垢
原因
解决方法
冷却水含Ca2+、Mg2+较多
1、采用软水做冷却水,对有水垢产品及时冲洗干净2、定期拆洗更换喷头、对冷却循换系统作清洗
六、果汁线沉淀和β-胡萝卜素上浮原因
原因
解决方法
均质机压力不够,CMC、果胶、β—胡萝卜素预处理未达到工艺要求
1、严格保持均质机的工作压力;2、对稳定剂和β-胡萝卜素预处理严格按要求执行
胶体磨间隙过大
每次生产之前检查其间隙设置,及时调整胶体磨间隙大小,满足工艺要求
原辅料比例失调,稳定剂用量不足
严格按产品配方中稳定剂加量执行
β-胡萝卜素添加方式影响其析出并上浮
饮料行业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饮料行业的问题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424a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3.png)
饮料行业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饮料行业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
然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前饮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问题分析1. 健康成分:饮料市场上有许多产品高糖、高能量、低营养价值,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这类产品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上升。
与此同时,缺乏真实有效信息披露和负责任的广告宣传也是问题之一。
2. 包装浪费:大量塑料包装被浪费和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饮料企业在包装设计和材料选择方面需要更多地考虑可持续性因素。
3. 渠道管理:目前市场上销售饮料的渠道非常广泛,从超市、便利店到小摊贩等。
然而,由于销售环节不透明,缺乏监管和管理,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伤害消费者的权益,也损害了行业的声誉。
4. 供应链管理:饮料行业的供应链往往过长,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
这带来了物流成本高、时间周期长等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三、整改措施1. 优化产品结构:饮料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更多低糖、低脂、低能量类型的饮料,并加强标签信息的披露。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合作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在广告宣传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 提倡可持续包装:企业应该积极采用可回收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并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来推动企业实施可持续包装措施,并提供相应支持与激励。
3. 强化渠道监管:建立健全的渠道管理体系,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监督和审查,以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于购买正规渠道产品的意识。
4. 优化供应链管理:饮料企业应积极优化供应链管理,建设更高效、环保、安全的供应链网络。
例如,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物流追踪和信息共享,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周期。
四、结论在饮料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问题随之而来。
果汁悬浮饮料常见的问题及造成原因
![果汁悬浮饮料常见的问题及造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74980cd0c22590102029d52.png)
果汁悬浮饮料常见的问题及造成原因果汁饮料的悬浮性问题一直是困扰饮料生产的技术难题。
在果汁饮料中,既有果肉微粒形成的悬浮物,又有果胶、蛋白质等形成的真溶液,甚至还有脂类物质形成的乳浊液、悬浮物。
乳浊液的微粒与饮料汁液之间存在较大的密度差,这是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理想的果汁悬浮饮料其外观应该是:汁液澄清,果粒悬浮均匀或果肉混合均匀,无明显分层现象。
果汁饮料易出现的不稳定现象主要包括:分层(creaming)、沉淀(sediment)和絮凝(flocculation)。
目前许多厂家的果汁悬浮饮料的稳定性较差,原因有多方面。
从原料上应该注意生产上每批原料来源应进料保持一致,原料榨汁工艺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粗纤维含量较高,易引起沉淀。
带果粒和果肉的果汁保持均一的质地很重要,要使悬浮物稳定,就要使其沉降速度尽可能降至零。
悬浮物的下沉速度遵循斯托克斯公式:V=2gr2(ρ1-ρ2)/9ηV——沉降速度;g——重力加速度;r——悬浮物颗粒半径;ρ1——悬浮颗粒密度;ρ2——分散介质的密度;η——分散介质粘度从斯托克斯公式可以看出,饮料配方中的糖度很关键,因为在整个分散介质体系中,天然的果汁与悬浮物的密度(ρ1)很大,只有人为地添加糖分(一般为蔗糖)才能增加分散体系的密度(ρ2),从而减少分散体系与悬浮物之间的密度差。
在实际生产中,果汁的糖度一般控制在10~12°Brix之间,对于含有果肉和果粒的悬浮饮料来说,在此糖度下还不足以悬浮住密度较大的悬浮物,因此需添加适量的稳定剂起到增稠和悬浮稳定效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稳定剂的使用量和复配比例不当很容易造成产品在货架期内出现分层和沉淀,因此选择和使用好的稳定剂并掌握合适的复配比例是影响果肉悬浮效果的关键。
悬浮稳定剂选择的关键点以及方案以上提到了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几方面因素,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之外,还必须兼顾口感。
在添加稳定剂的同时不能使体系过于稠厚而牺牲口感。
果酒、果汁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果酒、果汁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1e19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7.png)
果酒、果汁常见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从事果酒、果汁、干果等的生产十几年,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
干的越多,遇到的问题也越多,下面我分享几个质量问题以及当时我的做法,仅供参考。
①粘稠液体的净含量问题我以前在的一家公司,产品过于粘稠,但是却用体积做净含量,遇到好多问题,例如领用物料的单位,换来换去的,后面直接改成了重量,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②热灌装果汁的净含量问题好多果汁是热灌装的,会存在一个“假液位线”,刚灌进去的时候,满满的,冷却之后,下去了。
这个必须要做好余量,不然就会导致灌装不足的问题。
我们质量在做验收的时候,必须要计算好液体热胀冷缩的系数,做好满口容量和净含量的关系。
③生产中空气混入问题好多酒厂和果汁厂都存在着空气混入产品的问题,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千万不能大意,小则导致后续灌装不满,空气溢出到顶部,大则导致杀菌温度上不去,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可以加入抽真空设备,或者控制空气混入的量。
④高原包装食品发往内地如果在高原包装的食品,必须要加氮气,不然会因为气压原因导致包装袋就跟抽了真空一样皱缩在一起,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一些较脆的产品碎粒多。
⑤取汁有道。
这是这篇杂文的关键我以前在一家公司,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无法解决某一浆果产品的澄清问题,我们当时做的是果酒。
因为涉及公司机密,我略提一下。
我和我师傅研究了很久,发现,如果按照当时破碎,在发酵,在澄清,不论怎么澄清,都是徒劳的。
怎么办??后续的沉淀物不断的出现,真的把人愁死了。
后面我们参考了白葡萄酒的自流汁的工艺,通过速冻,在解冻,不断流出自流汁的办法,整粒入罐,在自流出罐,把大部分的沉淀物留在了果实内部,极大了增强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口感,而且非常好操作,还省去了好几台设备,例如破碎机、输送机、后续的多道澄清设备。
再后来,我发现了整粒发酵和破碎后发酵的区别,可以自己调整产品的入罐形态,甚至可以一部分破碎一部分整粒,这个工艺的进步,是我当时和我师父研究了很久的成果。
饮料行业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饮料行业的问题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80c4e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c.png)
饮料行业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描述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饮料作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品类之一,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饮料行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品安全性、营销策略、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隐患,亟需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整改措施来解决。
二、产品安全性问题及整改措施1. 饮料产品质量不合格一些饮料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低质量的原料或添加物,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此外,一些企业在产品标签中虚假宣称功能或成分,误导消费者。
整改措施:- 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检测机制,确保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符合标准;- 加强产品标签审核,对功能宣称等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消费者得到真实的信息;- 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2. 包装污染和塑料废弃物塑料瓶等包装材料在饮料行业中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同时,很多塑料包装材料在使用后被随意丢弃,导致塑料废弃物越积越多。
整改措施:- 推广使用可降解材料,减少塑料包装的使用;- 加强包装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塑料废弃物的减量和循环利用;- 鼓励饮料企业使用环保包装,并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
三、营销策略问题及整改措施1. 营销手段不当有些饮料企业在宣传和推广过程中可能采取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整改措施:- 加强广告监管,坚决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宣传规范,加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监管和引导。
2. 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目前,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为了争夺消费者,一些企业可能采取价格战等手段,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同时也加大了产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难度。
整改措施:- 饮料企业应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创新,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来取得竞争优势;- 优化供应链和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行业协会等组织可以组织行业内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制定行业发展的规划和标准。
四、环境影响问题及整改措施1. 能源消耗和排放饮料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废气、废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瓶装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瓶装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3c90acc1755270722083e.png)
存放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20℃以上) 1、加强 PET 瓶的检测,注意其分布的均匀性
或时间过长(超过 3 个月)CO2 气自然 2、严格控制仓库存放温度 3、注意销售货龄
释放
的控制
原因 糖度偏高或偏低
六、糖度不符合标准 解决方法
1、严格控制配料时简单糖浆的加入量 2、控制 配料时完成糖浆定容的准确性 3、按规定频率对 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测 4、及时调节比例阀 5、 在换罐时特别注意糖度波动
空瓶未冲洗彻底,或冲瓶水不符合 工艺用水要求
1、增大冲瓶水压力,使冲瓶水能彻底完全冲洗到瓶内所 有部分 3、 保证冲瓶水符合工艺用水的要求
吹瓶间瓶仓、理瓶机、风道(包括 2、 吹瓶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碳酸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
风机滤布)卫生不符合要求,使瓶 求执行;
被污染
2、及时更换风机滤布
灯检漏检
加强灯检人员岗位责任
空气混入脱气不彻底
1、加大脱气缸负压的强度 2、灌装前通排气
1、加强对原料瓶、盖的检测,保证瓶盖的一
瓶盖不匹配或封盖不及时、不严密
致性 2、控制扭力在标准范围 3、控制灌装速
度、减少停机次数
水质中含钠离子的量不足或硬度过大 1、保证水质软化,控制硬度在标准范围内
对 CO2 含量检测不到位来自1、严格按要求对 CO2 含量进行检测并实施控 制
三、净含量不足
原因
解决方法
瓶本身引起的灌装量不足
1、加强生产前空瓶净含量的检测,吹瓶及时调
整;2、对成品按规定对净含量跟踪;
灯检漏检
1、加强灯检人员岗位责任
原因 碳酸化压力过高 液位过高 瓶体本身不符合应力实验的要求
四、爆瓶、破损 解决方法
1、控制压力在标准范围内 2、控制混合机压力 1、调整灌装液位(调节灌装速度和注入针高度) 1、严格控制吹瓶质量,特别是应力实验部分;2、 控制异常品的使用(发白、偏心、底部积料的胚
简述果汁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
![简述果汁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ebc36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a.png)
简述果汁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果汁饮料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果汁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简述,主要包括新鲜度问题、微生物污染、添加剂问题、食品添加剂超标和包装问题等方面。
一、新鲜度问题新鲜度是果汁饮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果汁饮料的新鲜度与口感、风味和营养成分密切相关。
然而,在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果汁饮料的新鲜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加工过程中,高温、氧气、光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果汁饮料的新鲜度下降。
此外,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时间过长等也会导致果汁饮料的新鲜度受损。
二、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果汁饮料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包括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这些微生物在果汁饮料中繁殖会导致果汁变质,产生异味、变色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果汁的杀菌工艺等都是影响果汁饮料微生物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添加剂问题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和外观等,一些果汁饮料中会添加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稳定剂、甜味剂等。
然而,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过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而一些防腐剂则可能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危害。
四、食品添加剂超标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口感等,一些企业可能会在果汁饮料中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
这些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危害。
根据相关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当遵循适量、必要原则,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因此,生产过程中对食品添加剂的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
五、包装问题包装是果汁饮料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良好的包装可以保护果汁饮料的品质和安全。
然而,在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果汁饮料的包装问题也比较常见。
例如,包装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密封性不好等都可能导致果汁饮料的质量问题。
此外,包装上的标识不清晰或不规范也可能误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和购买。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果汁饮料的质量和安全,企业需要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储存运输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
PET果汁产品瓶口发霉分析与改善专案
![PET果汁产品瓶口发霉分析与改善专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d474e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55.png)
第9页,共54页。
果汁产品瓶口发霉分析与改善专案
序号
毛重(g)
序号
毛重(g)
序号
1
577..2
11
576.4
21
2
575.4
12
576.9
22
3
578.1
13
579.6
23
4
574.8
14
577.8
24
5
575.7
15
582.6
25
6
579.1
16
580.7
26
7
573.5
17
574.6
27
8
575.0
18
576.5
28
9
576.4
19
577.1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月份
第4页,共54页。
果汁产品瓶口发霉分析与改善专案 c.瓶口发霉产品品项分布状况:
品项(500ml) 每日C水晶 每日C橙汁 每日C苹果
不良占比
1%
35%
3%
每日C红葡萄 康果水晶 康果橙汁
48%
5%
8%
5%
8%
1%
35%
48%
第5页,共54页。
3%
每日C水晶 每日C橙汁 每日C苹果 每日C红葡萄 康果水晶 康果橙汁
果汁饮料的质量控制点
![果汁饮料的质量控制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e3797ca26925c52cc5bf5b.png)
果汁饮料生产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一、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点1.以山楂为例:1.1原料果选择标准:成熟度适中、果肉坚实无软化,具有浓郁的山楂果风味。
无虫害、腐烂、无疤痕,100个原料果表面超过2mm的黑点不得超过10个,无病果、锈斑、外伤、无霉变、无化学污染、无其它异物等。
1.2易出现问题及造成的危害:a、成熟度不好的果实易造成果汁饮料风味差,果肉质地不好,则易出现质量问题。
b、腐烂、霉变易引起展青霉菌污染从而导致棒曲霉素超标。
c、虫害、疤痕、病果等现象易使产成品黑点、杂质偏多,造成产品外观上的不美观现象。
d、被污染的易造成产成品的化学指标超标。
1.3预防控制措施1.3.1在原料果进厂时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验收,达不到验收要求的拒收。
1.3.2原料果需贮存在-4-0℃条件下,且需要温度恒定,以避免霉变现象。
1.3.3在原料入生产线投产前进行品质查验,不合格原料不得投入生产。
2胡萝卜2.1胡萝卜质量标准:见原辅料验收标准。
2.2危害:化学污染。
2.3措施2.3.1验收控制2.3.2进货时的质量验收,贮存时的条件存放,生产前的质量查验。
3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3.1标准:见原辅料验收标准3.2危害:白糖:纯度低、杂质多、易造成产成品甜味低,潮湿结块,存在螨虫,易造成风味差,且影响口味,化学污染,造成化学指标超标。
3.3措施3.3.1 验收控制3.3.2仓库贮存需要干燥、防潮、无异味,区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相邻。
3.3.3 投产前的质量验收控制4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柠檬酸钠)同白砂糖5增稠剂(果胶、黄原胶、CMC-Na)5.1产品标准:见验收标准。
注意:厂家、型号、名称和质量要求一致对应,否则拒收。
5.2危害:使产品的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分层、析水、沉淀或口感变稠或变稀现象。
5.3措施5.3.1增稠剂的进厂验收和辅料的投产前品质检查。
6甜味剂6.1产品标准和检验报告验收,注意:厂家、型号、名称对应。
6.2危害:引起产品的口味变化,甜度或高或低,某些成份超标引起成品的某些指标不合格。
果味饮料稳定剂引起的沉淀
![果味饮料稳定剂引起的沉淀](https://img.taocdn.com/s3/m/46af5c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1.png)
果味饮料稳定剂引起的沉淀摘要:一、引言二、果味饮料稳定剂的作用及原理1.稳定剂的定义2.稳定剂在果味饮料中的重要性3.稳定剂的作用原理三、果味饮料中沉淀的成因1.沉淀物的来源2.沉淀形成的原因四、稳定剂引起的沉淀问题解决方案1.调整稳定剂的用量2.优化生产工艺3.选用更适合的稳定剂五、总结正文:一、引言果味饮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其口感丰富、味道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饮料的品质稳定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
本文将探讨果味饮料稳定剂引起的沉淀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果味饮料稳定剂的作用及原理1.稳定剂的定义稳定剂,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保持饮料稳定性的添加剂。
在果味饮料中,稳定剂主要作用是使饮料中的成分相互分散,防止沉淀物的生成。
2.稳定剂在果味饮料中的重要性果味饮料中含有丰富的果肉、果汁等成分,这些成分在水中容易产生沉淀。
使用稳定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沉淀物的生成,保持饮料的透明度和口感。
3.稳定剂的作用原理稳定剂的作用原理主要通过吸附、包裹、分散等作用,使饮料中的果肉、果汁等成分保持悬浮状态。
这样,饮料在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三、果味饮料中沉淀的成因1.沉淀物的来源果味饮料中的沉淀物主要来源于果肉、果汁等原料中的固体颗粒。
这些颗粒在水中不稳定,容易发生聚集、沉淀现象。
2.沉淀形成的原因果味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稳定剂的用量不足或选用不当,以及生产工艺不合理,会导致饮料中的固体颗粒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和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沉淀物就容易生成。
四、稳定剂引起的沉淀问题解决方案1.调整稳定剂的用量针对稳定剂用量不足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适当增加稳定剂的用量,以保证饮料的稳定性。
2.优化生产工艺企业应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如调整杀菌温度、延长均质时间等,以提高饮料的稳定性。
3.选用更适合的稳定剂针对不同类型的果味饮料,企业应选用适合的稳定剂。
例如,对于含有高果肉颗粒的饮料,可以选择具有更强吸附和分散能力的稳定剂。
解决饮料行业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的途径
![解决饮料行业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56e00a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1.png)
解决饮料行业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的途径一、引言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之一,然而近年来,饮料行业频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如添加有害物质、掺假伪劣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因此,解决和改善饮料行业中的产品质量问题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提升企业责任等角度探讨解决饮料行业中产品质量问题的途径。
二、加强监管1.建立与完善监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对饮料行业中产品质量问题的管理要求和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应定期抽检市场上各类饮料产品,加强对厂商及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2.加强市场监测和公示增加对市场上各种类型饮料进行抽检和监测工作,并将抽检结果及时公示。
这样能够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到饮料产品的质量信息,从而增强对产品的选择能力。
三、完善制度1.建立完整的供应链追溯体系建立起饮料行业产品供应链的完整追溯体系,对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以及销售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追踪。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恶意添加有害物质或混入低质次品等情况发生,并且一旦问题出现能够第一时间追究责任。
2.加强企业自律和行业规范鼓励饮料企业自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同时,在行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制定和修改饮料行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提升企业责任1.加强内部质量管理饮料企业需要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流程。
通过严格把控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以及成品检验等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2.注重消费者教育与沟通饮料企业应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与沟通工作,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信息和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建立起有效的投诉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反馈的问题。
五、结论当前饮料行业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提升企业责任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推动饮料行业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瓶装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瓶装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3c90acc1755270722083e.png)
一、碳酸饮料浑浊变色、絮状沉淀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
解决方法
工艺用水中钙、镁离子未处理干净, 1、保证硬度的检测频率;2、及时再生或及时更换交换树
水硬度超标,产生碳酸钙、碳酸镁 脂;
沉淀
工艺用 水中 微生 物指 标不符 合要 1、保证对原水、工艺水的微生物跟踪;2、保证 NaClO
6kgcm22碳酸化进气压力在5kgcm2以上空气混入脱气不彻底1加大脱气缸负压的强度2灌装前通排气瓶盖不匹配或封盖不及时不严密1加强对原料瓶盖的检测保证瓶盖的一致性2控制扭力在标准范围3控制灌装速度减少停机次数水质中含钠离子的量不足或硬度过大1保证水质软化控制硬度在标准范围内对co2含量检测不到位1严格按要求对co2含量进行检测并实施控制存放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20以上或时间过长超过3个月co2气自然释放1加强pet瓶的检测注意其分布的均匀性2严格控制仓库存放温度3注意销售货龄的控制六糖度不符合标准原因解决方法糖度偏高或偏低1严格控制配料时简单糖浆的加入量2控制配料时完成糖浆定容的准确性3按规定频率对半成品及成品进行检测4及时调节比例阀5在换罐时特别注意糖度波动
空瓶未冲洗彻底,或冲瓶水不符合 工艺用水要求
1、增大冲瓶水压力,使冲瓶水能彻底完全冲洗到瓶内所 有部分 3、 保证冲瓶水符合工艺用水的要求
吹瓶间瓶仓、理瓶机、风道(包括 2、 吹瓶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碳酸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
风机滤布)卫生不符合要求,使瓶 求执行;
被污染
2、及时更换风机滤布
灯检漏检
加强灯检人员岗位责任
调配间环境卫生或个人卫生不符合 规范要求太差,导致微生物污染
1、 调配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碳酸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 求执行;
果汁饮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果汁饮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a0d9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果汁饮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果汁饮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3)1.2 微生物污染对果汁饮品的影响 (4)1.3 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2. 研究目的与任务 (6)2.1 研究目的 (7)2.2 研究任务 (7)二、果汁饮品中常见微生物污染类型及危害 (8)1. 常见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9)1.1 细菌污染 (10)1.2 酵母菌污染 (11)1.3 霉菌污染 (12)1.4 其他微生物污染 (14)2. 污染途径与原因分析 (15)2.1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途径 (16)2.2 存储过程中的污染原因 (17)2.3 销售与消费环节中的污染问题 (18)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果汁饮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果汁饮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果汁饮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品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本研究首先对果汁饮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采集不同品牌、不同生产日期的果汁样品,利用显微镜检测和培养法等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以及污染程度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果汁饮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以细菌为主,其中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常见菌种检出率较高。
我们还发现,果汁饮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与生产环境、原料质量、加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果汁饮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对策。
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优化原料选择,选用新鲜、无污染的原料,从源头上控制微生物污染。
我们还提倡使用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以延长果汁饮品的保质期并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在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注重产品配方和工艺的创新,开发具有更强抗菌性能的果汁饮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饮品的需求。
果蔬汁饮料生产—果蔬汁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果蔬汁饮料生产—果蔬汁饮料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ac39c2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2.png)
为避免果汁败坏,必须采用新鲜、无霉烂、无病害的果实 作榨汁原料,注意原料榨汁前的洗涤消毒,尽量减少果实 外表的微生物,严格控制车间、设备、管道、容器、工具 的清洁卫生,防止半成品积压等。
模块3 果蔬汁饮料生产
3.1 果蔬汁饮料的分类 3.2 果蔬汁饮料加工技术 3.3 典型果蔬汁的生产加工 3.4 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一、变色
果汁变色是贮藏期间的色素变化和褐变而造成的。
果汁和蔬菜汁含有包括花青苷、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 物的许多植物素,如葡萄、草莓、樱桃等含有使果汁呈深色的 花青苷色素.影响这类果汁色素变化的因素很多,如贮藏期、 贮藏温度、氧、光、糖、pH及抗坏血酸等。但以贮藏期及含氧 量对果汁色素的危害性最大。
非酶褐变:是美拉德反应、焦糖化作用以及抗坏血酸氧 化、金属离子等引起的褐变。降低果汁仓贮温度,是延 缓果汁褐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二、混浊和沉淀
什么原因? 如何控制?
原因:
1.由生物原因引起的果汁饮料混浊、沉淀 2.由化学原因引起的混浊、沉淀 3.由物理原因引起的混浊、沉淀
防止措施:
1.由生物原因引起的果汁饮料混浊、沉淀 解决办法:灭菌 2.由化学原因引起的混浊、沉淀 解决办法:①采用含蛋白质低的果汁。②用膨润土吸附蛋白质,去除果汁 中的明胶物质。②配制过程中尽量少加热,加热时间要短,即最好采用巴 氏灭菌或高温瞬时灭菌。④产品贮存时间不要太长,最好以销定产,边产 边销,产品不要积压。⑤蛋白质亦能与水中钙镁等碱性金属结合生成不溶 性化合物,因此对水处理亦很必要。 3.由物理原因引起的混浊、沉淀 解决办法:防止由物理方面引进的杂质而形成的沉淀大体如下:①不明显 杂质沉淀,如灰尘、小白点、小黑点等。②明显杂质沉淀。③恶性杂质沉 淀。
引起饮料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及相应管控措施概述分析
![引起饮料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及相应管控措施概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12554e1a37f111f0855b70.png)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于市场销售的各类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事件、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地沟油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与塑化剂超标事件、2013年硫磺熏制“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揭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大计的大事。
饮料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在食品市场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2010年,我国就已经有15 749家企业获得饮料生产许可证[1]。
欣欣向荣的饮料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琳琅满目的饮料产品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因此,分析探究饮料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防控管理措施、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十分重要。
1 饮料产品整体原因分析饮料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的制品,也可为饮料浓浆或固体形态[2]。
饮料产品包括包装饮用水、茶饮料、蛋白饮料、风味饮料、果蔬汁饮料、咖啡饮料、固体饮料、碳酸饮料、植物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和其他饮料。
从相关报道和研究中可以发现,能够使饮料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有微生物指标、质量指标、添加剂染物与农药残留等因素,下面对引起饮料产品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
1.1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俗称绿脓杆菌,属原核生物界裂殖菌纲,广泛分布于淡水和土壤,动物皮肤肠道等也有该菌,易传播,且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引起急性肠道炎等疾病[3]。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包装饮用水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4-5]。
在饮料类产品中,包装饮用水因其干净、健康、方便等特点深得消费者信赖,因此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
关于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易污染和超标的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很多学者、研究人员以及食品行业工作者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首先是水源污染[6],即用于生产包装饮用水产品的基础水源中铜绿假单胞菌含量偏高,使得终产品中铜绿假单胞菌指标合格困难或终产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含量易超标,但水源污染不易发现,只有严重污染时才会被发现,因此包装饮用水生产商或生产厂在选择水源时须重点关注水源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本底含量,只有先保证水源安全,才能有效保障终产品安全。
如何保证果汁乳酸菌饮料质量稳定
![如何保证果汁乳酸菌饮料质量稳定](https://img.taocdn.com/s3/m/e64358f1700abb68a982fb4a.png)
众所周知,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其产品往往出现沉淀过多的问题。
而果汁乳酸菌饮料也属于乳酸菌饮料一类,必须也会出现诸如沉淀量过多的问题。
果汁乳酸菌饮料属于乳酸菌饮料一类,而乳酸菌饮料和调酸乳饮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
所谓调酸乳饮料就是一种以牛乳或还原乳为原料添加酸味剂,把pH值调至人们所喜爱的酸度(一般在3.8—4.2左右),其酸味主要来源于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而乳酸菌饮料则是用发酵乳稀释而成的酸性饮料,其酸味主要来源于发酵剂所产生的乳酸,相对于前者其酸味更柔和,更符合人们的口味。
果汁乳酸菌饮料可以说是当前乳酸菌产品中的新产品,它是一种在乳酸菌饮料中添加果汁的新型乳酸菌饮料,其蛋白质的含量在0.7%—1.0%之间,而原果汁量一般在5%—20%。
质量不稳定的原因目前果汁乳酸菌饮料产品的稳定性还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
导致果汁乳酸菌饮料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的原因有很多,这主要是因为果汁乳酸菌饮料是由发酵乳加工的,因此其沉淀多的质量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加上果汁的加入,使沉淀更多,原因也更复杂,处理起来也更难。
以下方法供读者参考。
首先,牛乳中的蛋白质80%是酪蛋白,其等电点在4.6左右。
牛乳本身是一种稳定的胶体体系,各胶粒间主要的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和静电斥力,当胶粒斥力位能大于引力的绝对值时,胶体溶液是稳定的,反之,蛋白质彼此接近,发生凝聚出现絮状物或沉淀,因此当果汁乳酸菌菌饮料将其pH值调整到酪蛋白等电点附近,酪蛋白即会因失去同性的电荷斥力,胶粒间的静电力减少,导致其凝聚形成大分子,最终产生沉淀。
同时酪蛋白微粒团本身具有畏水的表面,使得微粒团彼此黏合成串形成凝胶,该凝胶在均质处理时,又被转化成悬浮的微粒,加热处理使得微粒失去水分而变硬,导致饮品口感粗糙或发生沉淀。
第二,酪蛋白的溶解分散性也显著受盐类浓度的影响,一般在低浓度的中性盐类中容易溶解,但当盐类的浓度高,其溶解度下降也容易产生凝聚而发生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解决方法
原辅料微生物污染
1、加强原辅料验收,对污染的原料禁止使用
工艺用水中微生物指标不符合要求,造成产品微生物污染
1、保证对原水、工艺水的微生物跟踪;
2、保证NaClO的加入量;
3、及时对活性碳过滤器运行蒸汽杀菌
糖液或完成糖浆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大量微生物繁殖
1、严格保持均质机的工作压力;2、对稳定剂和β-胡萝卜素预处理严格按要求执行
胶体磨间隙过大
每次生产之前检查其间隙设置,及时调整胶体磨间隙大小,满足工艺要求
原辅料比例失调,稳定剂用量不足
严格按产品配方中稳定剂加量执行
β-胡萝卜素添加方式影响其析出并上浮
采用粉状的β-胡萝卜素易出现上浮现象;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将其直接溶解加入
1、加强糖液的真空过滤器检测,保证板筐过滤器的过滤效果2、及时清洗和更换板筐过滤器纸板
过滤袋目数使用错误,或过滤袋破
1、换过滤袋时注意不要换错(目数);
2、及时更换过滤器(每1h换一次过滤袋)
CIP清洗不彻底造成的管道沉淀物
1、严格按CIP清洗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加强对CIP清洗的监控
工艺杂质、物料高温时间太长,发生焦化反应,产生黑色杂质
3、灌装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4、操作人员应按灌装间个人卫生规范执行
吹瓶间瓶仓、理瓶机、风道(包括风机滤布)卫生不符合要求,使瓶受微生物污染
1、吹瓶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
2、及时更换风机滤布
二、杂质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原辅料杂质过多
加强原辅料进厂检查
白砂糖处理过程不当带来的杂质
4、加强盖间卫生,严格按照COP清洗消毒程序操作
空瓶未冲洗彻底,或冲瓶水不符合工艺用水要求
1、增大冲瓶水压力,使冲瓶水能彻底完全冲洗到瓶内所有部分
3、保证冲瓶水符合工艺用水的要求
灌装时止旋刀拉下的塑料丝
及时更换止旋刀
灌装头注入针脱落
定期对灌装头进行检查
机件碎屑如各种管路接口的密封圈破裂、灌装头密封圈磨损
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密封圈
回收瓶清洗消毒不彻底
加强对回收瓶清洗的监控,加强生产线人员质量卫生意识培训
灯检人员漏检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蚊虫的防治设施、措施不到位
1、保证生产工艺正常,停产时物料及时回流
2、严格按照工艺做CIP
灌装头长时间高温产生污垢
及时CIP清洗
机件碎屑如各种管路接口的密封圈破裂、灌装头密封圈磨损
1、经常检查并及时更换密封圈
瓶、盖的污染严重
1、瓶子、盖子进厂时要求严格按照抽样检查
2、加强盖仓卫生,严格按照COP清洗消毒程序操作
空瓶未冲洗彻底,或冲瓶水不符合工艺用水要求
返料操作作业不当,引起微生物生长繁殖
1、返料需严格按返料操作程序执行;2、对回收瓶的使用严格清洗消毒
调配间环境卫生或个人卫生不符合规范要求太差,导致微生物污染
1、调配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2、操作人员应按调配间个人卫生规范执行
灌装间环境卫生或个人卫生不符合规范要求太差,导致微生物污染
1、交接班时及每1h检查紫外灯开启及臭氧通入情况,保证盖与臭氧接触时间≥1.5h
2、盖仓臭氧浓度能有效保证
空瓶未冲洗彻底,或冲瓶水不符合工艺用水要求,使瓶被微生物污染。
1、增大冲瓶水压力,使冲瓶水能彻底完全冲洗到瓶内所有部分
未严格有效的执行CIP清洗,造成微生物污染
严格按CIP清洗消毒程序的规定执行
长时间存放后的自然析出
果汁物质长期存放后自然析出,加强销售货龄的控制
七、果汁饮料中的异物
原因
解决方法
调配间操作不当且过滤袋破损
吹瓶间瓶仓、理瓶机、风道(包括风机滤布)卫生不符合要求,使瓶被污染
3、吹瓶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果汁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2、及时更换风机滤布
瓶盖的污染严重
3、瓶子、盖子进厂时要求严格按照抽样检查
1、1、增大冲瓶水压力,使冲瓶水能彻底完全冲洗到瓶内所有部分2、保证冲瓶水符合工艺用水的要求并在入水口加装滤网
吹瓶间瓶仓、理瓶机、风道(包括风机滤布)卫生不符合要求,使瓶被污染
1、吹瓶间环境卫生方面严格按碳酸生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2、及时更换风机滤布
灯检漏检
加强灯检人员岗位责任
三、净含量不足
由于瓶本身引起的灌装量变化,如:瓶热收缩率不符合标准要求
机械振动
四、瓶变形
原因
解决方法
瓶坯本身缺陷及瓶体变形
原检加强检查力度
风道、理瓶机卡瓶引起的变形
风道及理瓶机要时常检查,保持正常运行
由于灌装温度过高引起的热变形
控制灌装温度在85-88℃内,不宜过高
果汁瓶在线上挤压或跌落变形,在冷却箱和装箱机前堵塞造成挤压变形
及时疏散链道上挤压的产品,必要时停止灌装机;加强装箱前的疏散,同时加强该部位的挑选力度
控制糖液存放时间夏天不超过12h,冬天不超过24h;完成糖浆在调配罐中停留时间,夏天不超过4h,冬天不超过8h。
灌装中心温度不够,未达85-88℃
按规定频率检测产品灌装中心温度,,其料液灌装温度未达工艺要求不准灌装,将其回流经UHT后再次灌装。将杀菌温度或灌装温度未达工艺要求的成品做返料处理
杀菌机(UHT)杀菌温度不够
严格按瓶的净含量检测方法检测并控制
灌装速度对灌装量的影响
控制灌装机旋转速度,使每瓶能达到满口灌装
调节机械齿轮间的高度差,减小振动使其平稳运行稳定
灌装机真空压力不够或灌装头发生堵塞或漏液。
按时SIP及CIP,当料罐真空压力不够时停机调整,发现灌装头堵塞应及时停机修理
质检人员疏漏
加强质检力度,低于结晶部位的产品应及时挑出
冷却系统运行不畅,喷头堵塞,热瓶遇冷后骤变
定期清洗冷却循环系统并清除水垢
质检员疏漏
加强质检人员挑选力度
五、成品积垢
原因
解决方法
冷却水含Ca2+、Mg2+较多
1、采用软水做冷却水,对有水垢产品及时冲洗干净2、定期拆洗更换喷头、对冷却循换系统作清洗
六、果汁线沉淀和β-胡萝卜素上浮原因
原因
解决方法
均质机压力不够,CMC、果胶、β-胡萝卜素预处理未达到工艺要求
严格按规定的杀菌温度执行
倒瓶时间及倒瓶温度不够
1、1、调整倒瓶链速度,使其倒瓶时间在30-50S内灌装中心温度≥83℃
2、对未倒瓶产品及时进行倒瓶
冷瓶处未及时冷到40℃以下导致部分嗜热菌繁殖
确保冷却水温度和流量,确保其冷却水隧道链条速度能在冷却隧道出口将其产品冷却至40℃以下
盖经紫外线或臭氧杀菌时间或浓度不够,杀菌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