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本教案旨在介绍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原则,以及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掌握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了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熟悉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城市规划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城市规划的演变历程。

•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模型。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城市规划的目标和理念。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3. 城市规划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城市规划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的模型建立和数据模拟。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操作三、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教学步骤时间安排导入和激发10分钟知识讲授30分钟案例分析30分钟完成练习20分钟总结和反馈10分钟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教案材料(本文档)•录音笔和投影仪2.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答辩•个人作业和报告五、教学反馈与调整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结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参考资料•David C. de Souza, 2011,。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同时为城市设计与人居环境规划以及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实际操作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时数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计划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共18周,计4个学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表现力和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提示性问题,强化课堂中信息的双向交流,活跃气氛、提高效果。

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在授课过程中,辅助采用案例教学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作为必要的教学补充,针对某一城市或城市局部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教学。

(五)面向专业该课程是面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城市的产生、定义、发展过程;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二、城市的形成三、城市的定义第二节城市的发展一、古代城市的发展二、近代城市的发展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三)教学方法与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城市总体规划》-实验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实验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6169703课程名称:城市总体规划英文名称: Urban Master Plans实验总学时:64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类别:专业课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1)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明确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2)了解城镇发展的各种要素;3)熟悉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与编制过程;4)在设计实践中掌握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规划方法;5)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讲授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职能性质与规模、城镇体系、城市总体布局等相关理论;另一方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选取实践案例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与学习平台,平衡各方利益,训练学生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规划。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提供多媒体和绘图桌、绘图板、硫酸纸、马克笔等。

4、思政教学目标:理解与掌握宜居城市、生态文明的规划方法,同时,注重彰显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

融入方式与教学方法:1)三线划定: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2)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更新,转向存量规划,提升城市品质;3)旧城更新,保护与传承传统城市文化;新区建设,体现城市特色;4)慢行系统规划;5)生活圈规划,实现人民便利生活需求;6)生态文明规划,蓝绿网络系统规划。

思政育人预期成效:理解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内容,掌握部分规划方法。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实验名称: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实验内容:XX市XX区XX镇总体规划设计XX镇总体规划内容1. 对城镇现状用地进行调查;2. 对城镇区位、人口、自然条件等基本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农业用地与生态用地等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3. 对上位规划与相关发展政策、文件进行总结;4. 分析城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职能性质等发展思路;5. 预测城镇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6. 划定三区三线;7. 确定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制定镇村发展思路;8. 确定城镇道路交通系统,合理布局路网体系,核算路网间距与路网密度;9. 确定城镇产业与居住用地的位置与规模;10. 统筹安排城镇公共社会服务设施用地;11. 合理布局城镇绿地系统;12. 确定城镇范围内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和传统村落等,划定保护与控制范围;13. 确定城镇旅游发展思路与相应的设施与线路布局。

中国管理思想史 教学大纲

中国管理思想史  教学大纲

《中国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是管理学各专业的平台课。

本课程主要研究中国管理思想从先秦到当代不同历史时期管理思想概况,以及不同时期管理者、学派、学者的管理思想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课程目标:课程通过详细介绍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人物的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其历史意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以后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1.1掌握三皇五帝时期以及夏商周时期管理思想概况。

1.2掌握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商家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2:掌握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

2.1掌握汉代行政管理制度、经济管理思。

2.2掌握秦始皇、汉武帝、李斯、司马迁、桑弘羊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3:掌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管理思想。

3.1掌握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制、经济管理思想。

3.2掌握曹操、诸葛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及韩愈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4:掌握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

4.1掌握宋元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及经济管理思想。

4.2掌握沈括、王安石、司马光、忽必烈的管理思想。

课程目标5:掌握明清的管理思想。

5.1掌握明清管理思想概述。

5.2掌握张居正、顾炎武、黄宗羲的管理思想。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1.教学目标:掌握炎帝、五帝以及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商家的管理思想。

2.教学重难点:炎帝及其五帝以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商家的管理思想3.教学内容:三皇五帝时期以及夏商周时期管理思想概况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1.教学目标:熟悉汉代行政管理制度、经济管理思,掌握秦始皇、汉武帝、李斯、司马迁、桑弘羊的管理思想2.教学重难点:秦始皇、汉武帝、李斯、司马迁、桑弘羊的管理思想3.教学内容:了解秦汉时期管理思想的概况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管理思想1.教学目标:熟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制、经济管理思想,掌握曹操、诸葛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及韩愈的管理思想2.教学重难点:曹操、诸葛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的管理思想3.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管理思想概况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四章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1.教学目标:宋元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及经济管理思想,掌握沈括、王安石、司马光、忽必烈的管理思想2.教学重难点:沈括、王安石、司马光的管理思想3.教学内容:宋元时期管理思想概论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五章明朝的管理思想1.教学目标:了解明朝管理思想概述、掌握张居正的管理思想2.教学重难点:张居正的管理思想3.教学内容:明朝管理思想概述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第六章清代管理思想1.教学目标:掌握康熙顾炎武黄宗羲的管理思想2.教学重难点:满族独特的管理思想3.教学内容:清代管理思想概述4.教学方法:教授、互动5.教学评价:提问、讨论四、学时分配(四号黑体)表2: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五号宋体)五、教学进度表3:教学进度表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四号黑体)1.指定教材:《中国管理思想史》,姜杰,北京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目:《中国管理思想简史》王忠伟等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成思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七、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基本原理、法则、规律、模型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ity construction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24/60 学分:4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城市规划导引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9参考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美]著,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英]著,金经元译《城市设计》,埃德蒙·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斯皮罗·科斯托夫[美]著,单皓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The Monuments of PARIS》,Michel Poisson,I.B.TAURIS,1999《消失的建筑》米歇尔·科恩[法]著,刘凡、谷光曙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建筑的故事》派屈克·纳特金斯[英]著,杨惠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建立全面的城市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认识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内容: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城市建设史的学习方法——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纵向:了解城市发展过程、掌握发展线索、探讨发展规律;横向:进行中外比较、熟悉历史事实、继承历史遗产、借鉴历史经验。

2024年度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度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与管理
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步骤、管理方 法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17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 式
介绍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不同模式,如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私合营等。
2024/3/24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评价
阐述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包 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等。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回顾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介绍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 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探讨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的 发展目标,如均等化、智能化、多元化等。
20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改革
2024/3/24
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改革
2024/3/24
23
城市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 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密集、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 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 巨大压力。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污染物,严重破坏生 态环境,影响居民健康。
生活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水 等污染物,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 重要来源。
7
市政体制概述
市政体制的类型及其比较
市政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发 展
市政体制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
01
2024/3/24
03 02
8
市政职能分析
市政职能的含义和范围
市政职能的确定与配置
市政职能的履行与评估
2024/3/24
9
市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607647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分:4适用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先修课程:建筑初步城市地理学执笔人:孟彩红审定人:董杰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城市规划原理是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涉及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艺术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阐明城市规划的意义,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以所选教材为基本素材,参考书为辅助材料,结合实际,选取讲授内容,不断补充前沿知识理论。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改基本要求:除课堂讲授外,积极采用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

采用课内教学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课外作业旨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课程重点与难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4学时)重点:城市的形成与定义,城市化的测度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6学时)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2学时)重点:城乡规划的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以及运作体制。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学时)重点: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及实现途径。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2学时)重点: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环境第六章经济与产业(4学时)重点: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人口与社会(2学时)重点: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明晰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更深入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本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思想史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机制及其思想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的原因,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体系及其演变,城市发展认识、城市规划发展的认识和方法论的演变。

四、与各课程的关系
与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等课程有紧密联系。

五、教材与重要参考书
1.Hall, P., Cities of Tomorrow
2.郭彦弘,1992,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Hall, P., 1975,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邹德慈和金经元译,1985,城市和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Howard, E.,1898,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邹德慈和金经元译,1987,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情报所5.McLoughlin, J. B., 1968,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 Systems Approach, 王凤武译,1988,系统方法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Mumford, L.,1961, The City in History,倪文彦和宋俊岭译,1989,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六、任课教师
1、孙施文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研究与发展战略。

2、张冠增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发展理论——城市研究与发展战略。

七、学时分配
八、主要研究成果:
(1)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纵览,学林出版社,2002年;
(2)城市动态景观与快速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沿线景观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研究,2002年;
(3)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的儒教文化影响,Asian Cultural Studies (Special Issue),2002年。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
评与关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