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作业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本性区别及统一的可能性
作者 简 介 : 刘 玲 ( 9 3 ) 1 6 一 ,女 , 河 北深 县 人 ,湖 北 大 学 哲 学 系
副教 授 。
・8 ・ 6
维普资讯
20 0 6年 9月
刘 玲 :科 学 文 化 与 人 文 文 化 的本 性 区别 及 统一 的 可 能 性
一
、
人文文题现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们 普遍认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应走向融合,如萨顿提出的 “ 新人文主义” 我国也有学者提出“ , 新人文精神” 但这些都 。 有着明显的 “ 科学人文化”倾向。 萨顿的新人文主义的目标即在于使科学 “ 人文主义化” 或“ 人性化” “ 。 由于精神上的混乱是如此之深, 以致单靠任 何一种方法不可能消除弊病, 大概可以肯定, 任何不把科学
学富含人性并不就是指科学就是人文的。 我们坚持“ 人文” 的 传统用法, 认为它是不同于科学的特定的知识领域。 , 其次 科 学富含人性也不能说能将其“ 人性化” 因为科学的本性在于 。 其客观性, 它是对物性的追求。 虽然这一过程也是受制于人 性, 但科学是力求尽可能地抹掉人性的痕迹, 以逼真如实地 反映世界。 所以对科学是不能说 “ 人性化”的, 否则就否定
了科学之为科学的特性。
“ 新人文精神” “ 或 以人文为基础的科学精神” 等主张更 是将人文作为科学的基础, 让科学从属于“ 新人文精神” 因 , 而也有着科学人文化的倾向。 将人文精神扩充为涵盖科学精 神、 艺术精神、 道德精神等多种崇高文化精神的做法是不可 取 的。且不论这种扩充是否合理,即便是如其所说 ,这种 “ 新人文精神” 也是不能涵盖科学精神的。 主张建立 “ 以人文 为基础的科学精神” 更是不合理的。 “ 然科学实际上也 由 自 是属人的,自 然科学与人有着本质的关联”得出 “ 自然科学 就是人文的, 强调的是以人文为基础”的说法, 这一方面也
科学文化vs人文文化-精品文档资料
科学文化vs 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不是吸纳科学的某些要素和气质的其他亚文化,更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的文化或与境文化。
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或者是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遵循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
科学文化以科学为载体,蕴涵着科学的禀赋和禀性,体现了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
科学文化的内涵和要素集中体现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实证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科学的宇宙观或世界图像,尤其体现在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的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其他次生精神)之中。
人文文化是比科学文化古老得多的文化。
它是人在其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缓慢形成的文化,也是围绕人思考、研究、撰写、制作和应用,逐渐展开和达成的、处处与人相关的文化。
人文文化是当今唯一能够与科学文化对峙的文化。
从知识层面讲,如果说科学文化主要是关于物或物质世界(当然科学也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的文化的话,那么人文文化则是关于人或精神世界的文化。
人文文化是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它主要凝聚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中,尤其渗透和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这是人文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亚文化,二者是有诸多差别或异质性的,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们脱胎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异等价。
从知识的外在关联看,也就是从作为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知识的层面上看,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以下诸方面。
1. 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涉及的是外部世界,是相对独立于人的客观的物质、现象和事件。
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和个体的)及其文化产物,把主观精神或思维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
2. 认识主体。
在自然科学中,认识主体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认识对象的旁观者,二者是可以相对地分离;而在人文学科,二者可以说是合二而一、难分难解。
自然科学的认识主体的创造者是不定的,原则上无个人专断特征;而人文学科的创造者则是特定的,权威痕迹明显。
6-科学与人文:冲突与融合
➢ 科学主义只是一般地提出科学化的要求,不考虑非自 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在这些领域应用自然科学的概念 和方法的条件。
➢ 科学主义把自然科学的一般有限原则加以不适当地推 广和转换,将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 搬用并规范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是违背科学精神 的,凡是严肃的科学家都不会赞同。
➢“人文”在中国古代意指那些不是以自然为对象 的文明文化现象,如诗、书、礼、乐等。
贲卦:亨,小利有攸往。
▪ 离下艮上 ----------- --- 艮上(山) --- ------------- --- 离下(火) ---------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 斯诺的批评重点在于指出对科学文化的不 了解,这种不了解“给整个‘传统’文化带 来的非科学气氛,而这种非科学气氛又往往 转化为反科学”
2、科学与人文的论争: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
1、科学主义:自然科学是知识的范型,文化的其他 领域必须按照这个范型加以衡量。
I. “科学主义”的概念辨析
“科学主义”,译自英文“Scientism”,亦译“唯科学主义”。
2、“反科学”思潮:
I. 概念辨析
➢ 所谓“反科学”思潮,系指由于科学的社会控 制失当并导致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引发的“反科 学”(anti-science)倾向。这种倾向的一个 显著的特征就是认定科学在本质上同人类的追 求相冲突。
➢ “反科学”思潮对科学的抵制并不具有明确 的认识论基础,尚未提升为系统的哲理、建构 严密的逻辑形态,也未组织成一个围绕共同的、 概念明确的社会共同体。
望——论科学研究的实在》(1999); ➢ 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编辑了《作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两种文化的提出英国学者查尔斯·帕希·斯诺,1905-19801959年在剑桥大学的讲演中指出现代社会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文化,一种是人文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一方是文学知识分子,一方是科学家,并犹以物理学家最有代表性;斯诺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属于这种文化的科学家们彼此之间尽管也有许多互不理解之处,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具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其约束力甚至比宗教、政治和阶级的模式更强;科学文化可比喻为日神阿波罗文化,人文文化又称为酒神文化;人文文化“人文”一词的英文humanity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性、教养,有这样一些含义:人道或仁慈的性质或状态,慈爱或慷慨的行为或性情;人道指对人和人类福利的关心;博爱指对人和人类的广泛的爱;人本主义指与神本主义相对立,主张人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人文文化是以人道、博爱和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它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与科学文化追求真实理性至上不同,追求首先是美与善;并对理性之外的意志、信仰、情感和潜意识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两种文化的对立从历史上讲,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并不是一开始就对立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共同反对至高无上的神权;与神学不同,这两种文化都推崇人,认为人和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性;理性是人的本质;要冲破神学的束缚就要唤醒人的理性;显然近代科学是在人文主义的帮助下诞生的;只是在科学主义把理性推崇至极,而人文主义对非理性或反理性顶礼膜拜时,两种文化的鸿沟才越来越深;斯诺认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最主要是我们对专业化教育的过分推崇和我们的社会模式固定下来的倾向;我们总是希望一个人能很快地在某个领域达到深入的境界,而且认为专业化教育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捷径;我们也是总是不由自主地希望我们现存的社会模式永久不变,力图使它固定下来,按这个模式发展下去,而这却是一种保守僵化的倾向;”近代科学发展建立在对自然界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和每门科学内部的独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其特点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分解为简单的,把高级的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的运动形式;“科学的兴起把人推入一条专门化训练的隧道;人越在知识方面有所进展,就越看不清整体世界,也看不清自己,于是就进一步陷入了…存在的遗忘;”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唯一崇尚的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同其它一切知识对立起来,主张从科学中清除价值,拒斥世界观,认为不能证实的知识都是无意义的;理性脱离了人文,丧失了人类的终极价值,沦为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在哲学界里,叔本华和尼采等人通过强调意识、意志与理性主义抗衡,存在主义把人的生存问题置于哲学的中心位置,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狄尔泰等人则试图建立与自然科学不同的历史科学、文化科学和精神科学等等;认为研究精神和价值应有与研究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两种文化的交融趋势两种文化的交融各自双方;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和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科学内部涌现了一批交叉科学和综合科学如:系统科学、生态学、技术经济学等;另外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1922-1994认为一切科学发现中都包含非理性因素;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强调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接受某一理论的影响,费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则认为科学并没有独特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普遍的方法论原则;他提倡多元方法论原则;两种文化的交融也是时代的要求;现代社会,人们发现科学不是万能的,任何科学技术的出现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使人在思考,科学技术能确保人类的幸福吗为什么有人享受着物质文明却并不感到幸福为什么物质财富如此丰富的今天还没有消除贫困和不公正人是不是会成为技术的奴隶技术是否终将失控爱因斯坦就说过:“我们的问题不能由科学来解决,而只能由人自己来解决;”确实,研究科学技术本身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需要考虑人文、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已成了一种包括大量人员、巨额资金、昂贵设备和复杂组织在内的大科学、大技术,成为对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何况产业;科技已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而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事业;因而出现了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等学科,以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科学技术和社会STS;这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延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以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不仅从历史、经济、哲学、文化与社会学等角度研究科学技术,而且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研究社会的科学技术化;目前STS的研究和教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已建制化;这将促进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时代的必然趋势_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_杨叔子
时代的必然趋势:杨叔子摘要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主要为后者导向,后者主要为前者奠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两者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不可分割,对其形而下的基层与形而上的顶层而言,则完全一致,而在知识这一中层,两者互异,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的交融,在人生追求、知识、思维、方法、相互关系与身心健康诸方面,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学习、思考与实践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两者的交融,以实现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科学人文文化教育一、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这是江泽民%&&!年’月在一次讲话中的精辟论述。
国力竞争之所以激烈,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之所以初见端倪,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归根结底,当今时代发展的关键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与技术之源,技术的重大进展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亦即来自科学文化的进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是客观世界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赐福于民,也可造祸于民,问题在于人如何去认识、去把握。
二、三百年来,科技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与精神问题以及科技本身发展问题。
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正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年出版的《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一著中,忧虑此事。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关系
• 李约瑟说西方的封建体制是一个所谓的军事贵族封建体
制,比较脆弱,资本主义一起来就把它打倒了,所以资 本主义破茧而出,而中国是官僚封建体制,牢固不倒, 虽然资本主义萌芽了,但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兴起,由于 没有资本主义的兴起,所以中国就没有试验科学,因此 也没有现代科学。
科学与宗教——西方人文对整体 社会的影响
西方科学的革命性转折
古代中国有科学,古代印度有科学,古代巴比伦、古代埃 及都有科学,可是这些科学从出现开始就是实用性的,而 且这个实用性从来没有在基本上改变过。 西方宗教对科学都有一种看法,认为科学可以为基督教所 用,无论是从传教的角度、神学的角度,都跟科学分不开 了。认为科学可以为基督教所用,不要完全排斥。这个世 界人能够生存,鱼能够在水里游,鸟会在天上飞,要解释 这些东西,才能显示出上帝的大能。这样当然就要使用到 科学,要用到自然哲学了。 因此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促进了理论科学、实证的发展。
数为万物之本
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
近代科学在西方兴起
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统一
内容摘要
在当今时代,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汇与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首先, 科技创新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而人文文化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 法。同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文 化和社会问题,这需要人文文化的引导和干预。此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 合也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
Hale Waihona Puke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定义 和关系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定义和关系
科学文化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探索的成果,它涵盖了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也包括工程、技术等应用科学领域。科学文化 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定义和关系
内容摘要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都源于古代,但在近现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和 科技的发展,两个文化领域的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科学领域,人文精神 的引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促进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文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1、打破文化界限:为了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首先需要打破彼此之间的界限。 这可能涉及到推动学科交叉、鼓励跨领域研究和消除学术地位不平衡等现象。
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
2、兼容并蓄:在打破界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实现两种文化的兼容并 蓄。这意味着科学家需要人文精神,而人文主义者也需要了解科学知识。这种跨 文化的视野将有助于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杨叔子人文教育主要是人文文化教育,科学化的前提是人文化。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血肉相依,一切为人,这就是人文的问题,人文的问题就是对人的高度关心。
一个科学家的想象力主要来源于人文。
多读一些人文书多一些人文知识,起码有几点好处:树立民族责任感,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学人文知识可以提升精神境界放开想象力。
科学教育跟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科学家到大学生到中学生到小学生,人文科学文化是起巨大作用的,里面也包括学习人文科学的人,应该适当的了解数理化知识,了解自然科学情况。
时代呼唤我们将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交融起来。
科学文化是客观规律,人办事肯定要学习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是同源的,共生的,互通的,互补的,不可分割的,交融能够提高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交融就是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
日本发展快,跟教育的飞速发展有关系。
提高人的素质,就是提高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科学技术成果的作用不看未来是非常危险的。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特别快,信息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甚至改变人本身,科学技术给人类送来了神奇的创新,同时带来了潜在毁灭性的后果。
科学技术要有人性,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一个是人性,一个是灵性,对工作负责。
科学文化跟人文文化起着不同的作用,科学文化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认识客观世界,要了解客观世界,使我们做的事情符合客观世界规律。
这是求真的问题,也是世界发展下去的原因。
一个人五岁时的创新能力最强,小孩子的好奇心强,创新最大的动力就是好奇,但是小孩的好奇心要善加引导。
人文主要涉及到精神世界的问题,涉及到人与人终极关怀的问题。
一切人文活动的基础是科学,人文为科学导向,一切科学必须要以人文为指导方向。
人文文化是确定为人之本。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与科学技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由于时代背景和文明的传承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正确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影响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生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上的技巧”[1],物化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与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技术决定社会的经济基础,进而决定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文化。
反过来,文化具有反作用,它通过影响经济基础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广阔土地,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化[2]。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民族文化软实力日益重要的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影响更加突出。
二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伦理、哲学乃至宗教等,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作用。
由于时代背景和文明的传承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正确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1.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关系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关系二○一一年四月内容提要:人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受教育者人文学科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科学教育就是以科学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使人们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发展成果,获得一定的社会生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学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两种教育”由对立走向融合;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两种教育”整合的基石。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以人为本科技教育人文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一种以“自由学科”为内容,以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并排斥任何实用目的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工业、商业文明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建立起来一种教育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两种教育”正由对立走向融合。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源起人文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所谓自由教育者,即适于自由人之教育也。
一加深究,则又可见所谓自由人者,其意义乃谓人之不因实用目的之顾被迫而取得任何特定的技能者,自由人必能使用其时间于其所认为具有特定的修养价值之任何科目之上。
”①自由教育思想最初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
亚里士多德首先将教育分为自由人的教育和非自由人的教育两类。
他认为自由教育是一种以“自由学科”为内容,以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并排斥任何实用目的的教育。
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自由教育思想。
他认为“就受教育者而言,大学教育就是自由教育”,而“自由教育就其本身而言,是理性的开发”,是一种通过“正确的推理来培养人的理性,使之接近真理”的“心智的、推理的、思考的活动。
”纽曼认为自由教育胜过任何专业教育,它是一种“真正完全有用的教育”,它使科学的、方法的、有序的、原理的和系统的观念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辨析,尽管他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但在接受自由教育以后,他们的理智水平已足以使其胜任上述任何一个职业。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与交融》旨在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关系。
科学文化以实证、逻辑、量化为核心,追求客观真理和实用性;而人文文化则强调价值、意义、情感,追求主观体验和人文精神。
这两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既存在冲突,又有交融的可能,共同塑造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The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aims to explore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fic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in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culture focuses on empirical,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aspects, pursuing objective truth and practicality; Humanistic culture emphasizes value, meaning, and emotions, pursuing subjective experiences and humanistic spirit. These two cultures have both conflict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blending in modern society, jointly shaping our worldview and values.本文将首先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阐述两者在知识体系、价值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差异。
接着,通过历史与现实案例,揭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实践中的冲突表现,如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冲突、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失衡等。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自然辩证法》作业一一浅谈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我国着名的机械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过,“从表面上看,科学是求真,解决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问题;人文是求善,解决的是精神世界的认识问题。
但从两者内在的关系来看,真为善奠基,善为真导向,两者不可分割。
”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左膀右臂,两者在浩瀚的文明发展史上相爱相杀,纠葛不止。
可以说世界范围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文文化的发展状况要远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繁荣。
在那个长达儿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受到了歧视和打压,被视作一种与固有人文、宗教精神格格不入的“异者”,是一种可怕的需要打压的冲突,是荒谬而又可笑的“外乡人”。
15世纪至17世纪时,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发现和发展了“日心说”,这个本可以让人类对宇宙星空的认识进一个大步的新发现,却因为与天主教所遵从的“地心说”相悖而得到罗马教廷的封杀和禁锢。
以至于,在《》出版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心说”极少受到人们的关注,支持者更是寥寥无儿。
在中国古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一步步成为统治思想。
朝廷里一些迂腐的儒士片面理解儒家典籍中孔子对待技术的思想,将科学技术视为“艺成而下”的“小道”。
头脑灵光的年轻人都秉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鲜有人涉足民用工具或军事器械的革新创造。
有发明被采纳,无非也是因为辅助了人文文化的发展而得已延存,如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等。
从文艺复兴开始,科学技术逐渐赶上人文文化的发展步伐,两者开始有了一些新鲜而有趣的交融。
达芬奇的着名素描《维特鲁威人》就是一部科学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经典之作。
达芬奇将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儿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都运用到这幅人体素描之中,使《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既展现出精妙的比例又有了艺术的美感。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交融
钱学森之问“为何我们的学校老是培养不出优异人材?”钱学森之问所反应的本质:钱学森的为何中国培养不出优异人材的答案是很简单的。
学校里,关心科技发展的人已成少量 ---- 没气氛;提得出又打创新性研究成就的人已成少量 ----没数目;关心的常常是创业问题并不是科学研究---- 没火候;此刻社会,人人乞求安贫乐道,不搞也不敢搞科技创新----没手段 .............. 总之,一般的,传统的,不打破惯例的思想是绝不行能造就出像达芬奇,牛顿,冯卡门,特斯拉,诺贝尔,爱因斯坦这类伟人的!李约瑟难题“从公元前1 世纪到公元11 世纪的漫长光阴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于知足人的需要方面,以前赛过欧洲人,那么,为何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换个角度提出也就是钱学森之问,欧洲能从中世纪的千年落伍背景下创立近现代科技,为何近代落伍的我国却不可以急起直追,培养出自主创新式优异人材,进而再度成为创立发明的强国呢?为何落伍?封建的自然经济,官办的手工业,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周期性的战乱,崇尚宋明理学,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直觉的思想方式,表意性质的中国文字。
追根溯源,说究竟,能够归纳为文化问题,说明我们的文化是出缺点的。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定趋向原始的和睦;近代的分别;现代的交融古希腊期间,哲学和科学并无明确的界线,甚至能够说是密切地联系在一同的。
许多哲学家在专注研究哲学以外,仍旧致力于研究自然界的各样现象。
比方毕达哥拉斯提出“数是万物的本质” ,把万物的来源解说成数,全部由数构成。
用今日的目光看,他不单是一位哲学家,仍是一位数学家。
尔后文艺中兴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也是科学与人文密切联系的有力凭证。
文艺中兴不单表现为文学与艺术的中兴,同时也表现为科学的高涨。
人文主义的出现与流传令人开始从头认识自己的人生目的,并开始歌颂人的尊严,激发了诗人、画家和其余人成为“巨人” 的热忱。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卫羚;盛邦跃【摘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化空间中两种维度.科学文化是以理智为主导的实证性文化,侧重理性思维;人文文化是以直觉为主导的非实证性文化,侧重感性思维.文章以两种文化的差异为前提,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倡导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文化.【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26)005【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科学发展观【作者】卫羚;盛邦跃【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是以客观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严密规范的实验方法为工具,理性至上的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科学文化主要通过科学知识来体现,包括科学知识体系、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价值观。
科学文化的目的和任务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科学文化的最核心的要素是科学的理性精神,正因为此,人们往往把科学精神等同于理性精神,把科学和理性连用,称为科学理性。
科学文化倡导以物为尺度,理性至上的价值观念,它以研究自然为出发点,强调一种逻辑分析和认知世界,把握事物本质的理性精神。
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共同的思维准则和行为规范,表现为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从科学家的思维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凝聚而来的一套价值和规范的复合体,是科学文化的最深层结构,也是科学文化的精华所在。
人文文化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意志所创造和构成的文化体系,主要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来体现。
主要表现为哲学、艺术、宗教、伦理、历史等。
人文文化的研究对象源于客观自然界,是人化了的自然。
人文文化关注的是人,实质是人类精神的外显。
人是具有强烈的情感、主观意识等非理性特征的社会产物,因此所形成的人文社科知识体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传统性。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相似之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以及科学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化形态。
科普文化指的是将科学知识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大众,以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人文文化则是指以人类为中心,关注人类生活和人类价值的文化形态。
科学文化则是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纳入到整个文化体系中,推动科学与文化的结合。
尽管科普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在定义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它们在传播方式上具有相似性。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一样,都着眼于公众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介将科学和人文知识传播给大众。
无论是科普图书、科普教育节目还是人文艺术展览,都扮演着向公众普及科学和人文知识的重要角色。
其次,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一样,都注重知识的传承。
科普文化的传播旨在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递科学知识,使得知识的传承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
人文文化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人文思想和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弘扬。
最后,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科普文化的普及能够增强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人文文化则能够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促使人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问题。
科普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普及和传承,都对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科普文化、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在概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在传播方式、知识传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有助于将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入到社会文化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加强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含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结构进行解释和说明。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编写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和探讨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似之处。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学与人文有不同的内涵,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科学是探索事物的规律,是: “求真”;人文是把握科学的方向,是“求善”,如何做人。
科学不能解决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人文不能直接解决科技问题。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便能产生最佳效应,推动社会和事物前进。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的意志在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具体体现,二者有不同的内涵,但也有必然的联系。
科学是一个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19世纪,此时的科学定义为系统化的实证知识.将之看作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文化是基于现代科学而产生的一种现代文化.“人文”与表示自然界变化的“天文"相对,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和人类文明,就开始有了人文文化。
而系统的科学文化的形成,则在近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后。
人文文化历史远比科学文化源远流长.”但科学从产生之初就与人文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有人比喻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的文化难题.有两个基本因素制约着人们的认识:一是人们是从一定的科学观或者人文观出发来认识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因而是受其局限的;二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本身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人们往往是在不同的层次上谈论问题,结果是争论愈多距离愈远。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可以区分为下面几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直接的对立性关系。
我们可以根据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自在性、客观性,研究手段的实验性、控制性,研究结果的定量性、可检验性,理论功能的解释性、预见性等,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建立一系列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立是现实的,对于人的自我理解和发展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从本源上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人以“外向地认识自然"和“内向地观察自己及生活”(卡西尔语)的方式进行自我理解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近代科学的独立、科学传统的建立和巩固导致了二者的分化和嬗变,但同时却导致了人的文化世界的丰富性,因为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作为人的文化的基本样式,反过来又成为了人把握世界、塑造自己本性的基本方式二是人们关于科学与人文价值的主观意见之间的关系.科学与人文对于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这种意义常因人的具体评价而表现出某种对立。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1、冲突之源
• “‘两种文化’的对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起 源与经典科学的没有时间的观点与在大多 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普遍存在的时间 定 向 的 观 点 之 间 的 冲 突 。 ” ——I. Progoine
• 僵死的自然vs. 自由意志的人。
• 可是:
•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 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奥古斯丁(Agrelius Augutinus,354-430)
维
家),进行一种新探索,尝试 萨
一种新解答。
里
Ilya Prigogine
(普里戈金,普利高金)
• 1917.1.25-2003.5.28 • 比利时物理化学家 • 1977 Noble Prize in
Chemistry • 1984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 • 思想文化著作:
• 《从存在到演化》(From Being to Becoming),
• 只要从环境引入的负熵(deS)大于系统 的自发的熵增(diS>0),系统整体上就 可以实现熵的减少: (dS=deS+diS<0)。
• 重新发现时间: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有内在的时间箭头),新高度上把克 劳修斯退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统一起来
开放耗散系统 贝纳德花纹
深刻的含义
• 近代科学,站在自然之外的观察者,以超然于自 然的态度来拷问自然。因此,近代科学是没有人 的科学,是人尊严地站在科学之外的科学。
• 1990年代,美欧,由索卡尔事件(祚文)引发。至 今仍在继续。在我国也有反响。
为什么?
达
• 科学与人文:
芬
• 是否相容?
奇
• 可否协调?
• 怎样才能实现?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答案
自然辩证法一,简答题(科技史2个。
)1,古希腊有哪些自然哲学流派和主要实现是什么?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1)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个唯物主义派别,主要思想:万物的本原是水,万物起源于水而又复归于水。
(2)爱非斯学派,创始人:赫拉克利特,主要思想:世界本原是火,万物都处于永恒的、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万物皆流,万物无常驻。
(3)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人:毕达哥拉斯,主要思想:世界的本原就是数,数组成一切事物,数是宇宙的要素,万物皆数。
宇宙的组织在其规定性中通常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
(4)原子学派,创始人:留基伯,主要思想: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就是一种质上相同、量上不同的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微粒,它是一切事物的组成要素。
古希腊科学对世界的影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点,即都是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抽象的形式用语言、定量的数学描述和公理化的理论体系为特征,融科学与哲学于一身。
并且恩格斯这样评价: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希腊是全世界的那里加工厂”2,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课件3,19世纪(近代后期)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地质学领域:英国地质学家赖尔1830年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了地质渐变的思想。
物理学领域:发现了能量转化好守恒定律,建立电磁学理论。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
生物领域:细胞学说的提出和生物进化论的创立。
化学领域:道尔顿原子分子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维勒的草酸和尿素的人工合成。
并且在19世界下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主要标志是电力的运用,以电机和电力传输、无线电通讯等一系列发明为代表,实现了电能与机械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给工业生产提供强大和方便的能源。
(自然观2个)4,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自然辨证演化的有序性?自然界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浅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郝昆清华环境系摘要: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显著特征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深层底蕴和价值取向上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
科学技术工作者只有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底蕴,才能有重大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融合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两个重要侧面。
作为两种文化精髓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更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
在大力提倡科技文明、追求社会进步与人的自我完善、推行可持续战略的当今 , 深入探讨两种文化及两种文化的差异,进一步研究两种文化的相容性,对于树立真正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 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在讨论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
科学文化是指以自然界为指向,基于严谨的科学知识、规范的科学方法、理性的科学思想而形成的文化体系。
科学文化以物为尺度, 推崇工具理性至上, 追求真实。
科学文化的成果是客观的真理性知识, 它能教人知、行, 蕴涵于其中的客观、求实、理性的精神则能开阔人的心胸, 启迪人的心智, 扩大人的视野, 摒弃人的愚昧无知、教条迷信。
客观、求实、理性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精髓。
对于科学文化而言:第一 ,科技知识是一元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 ,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二 ,科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 ,是正确思维的基础。
第三 ,科学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 ,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第四 ,科学精神则是科学文化的精髓 ,是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世界的 ,科学的求真精神贯串科学文化始终。
求真 ,力求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才可能是一元的;求真 ,思维才要求合于逻辑 ,以保证结果正确;求真 ,方法才能依赖实证 ,以保证思维逻辑与知识一元。
同样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 ,人文的求善精神贯穿人文文化始终。
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第2晚答案
总-分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观点是文段的重点所在,后面的解释和 例子只起辅助作用,选择答案时不应受 其干扰。
A.新型电脑会收集人情绪状态的数据
B.新型电脑可与用户自由互动
C.新型电脑会感觉到用户情绪激动
D.能够感知用户情绪的新型电脑系统在研发中
分-总
列举现象-提出观点 列举问题-解决方法(对策)
尾句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是文 段的重点,现象只是为了说明观点和问题, 围绕现象设置的选项是干扰项。
2016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言语理解与表达
并列关系
1.关联词: 单用:又、同样、同时、另外、此外、加上、与此同时 双用:是……是……,又……又……、既……又……、 一边……一边……、有的……有的……等
并列关系
2.其他形式: a:相似句式 b:标点符号(;,)
3.特点:
●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同等重要的,不分主 次
3、空间碎片,又称太空垃圾,是人类空间活动的废弃物, 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航天活动的日益频繁, 空间碎片与日俱增,对近地空间的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空间碎片坠入大气层,会对地面的生命财产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以核能为动力的航天器陨落时, 对环境产生化学和放射性污染,后果尤其严重。 这段话谈论的重点是( ) A.什么是空间碎片 B.空间碎片为何与日俱增 C.空间碎片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D.空间碎片概念及其严重危害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跨国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不同策略 B.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点 C.金融危机迫使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局部性的战略收缩 D.发展新兴市场和行业是经济复苏的一条捷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辅相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然而他却又是一把双刃剑,问题在于人们如何去认识、去把握。
近2个多世纪以来,科技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与精神问题。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有特有的人性、特有的灵性,更有人性与灵性交融而升华成的精神境界。
人性的开发,主要靠人文教育;灵性的开发,既要靠科学教育,也要靠人文教育。
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主要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是求真,是“立世之基”;一切违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的认识与活动,必然失败。
然而,科学文化本身不能保证科技发展的方向正确。
能造福于人,而引导这一发展方向的是人文文化。
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与终极关怀,是求善,是“为人之本”;一切危害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活动,必须制止。
然而,人文文化本身也不能保证其发展的基础正确,能造福于人,保证这一基础正确的是科学文化。
换言之: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教育,首先是教人如何做人,人文教育占有基础地位。
人文文化至少严重关系到如下六个方面:第一,民族的存亡。
民族主要是人文文化的概念,而非“基因”的概念。
中华民族文化蕴含有深刻的哲理,以这个文化作为民族脊梁骨的民族精神是无穷活力的源泉,以这个精神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具有不可战胜的强大生命力。
第二,国家的强弱。
国家强弱取决于综
合国力。
主要包含三点: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民族凝聚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凝聚力,其核心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第三,社会的进退。
社会的进步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
没有物质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野蛮、落后;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人文文化的发展,就是卑鄙、下流;但是,如果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而没有精神文明、人文文化,就是大灾难!第四,人格的高低。
人格是度量人性的尺子。
一个人的品质或素质,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人格,中层是法纪观念,顶层是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统领一切;方向一错,全盘皆错。
但基础是人格。
没有人格,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遵纪守法与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人格,就丧失了人应有的一切。
第五,涵养的深浅。
一个人的涵养,主要指人文文化的涵养。
一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决定不行的。
第六事业的成败。
人文文化主要两大作用:一是陶冶情感,提升精神境界,几乎决定着人性;一是活跃思维,开拓原创性创新源泉,严重关系着灵性;因而对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起着主要作用。
对集体、社会、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科学文化也异常重要。
一个文化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知识、思维、方法与精神。
对于科学文化而言:第一,科技知识是一元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源泉,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第二,科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
第三,科学方法主要是实证方法,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第四,科学精神则是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科学文化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科学的求真精神贯串科学文化始终。
求真,
力求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才可能是一元的;求真,思维才要求合于逻辑,以保证结果正确;求真,方法才能依赖实证,以保证思维逻辑与知识一元。
同样,人文文化是关于精神世界的,人文的求善精神贯穿人文文化始终。
求善,一旦涉及价值判断,在不同条件下,知识往往是多元的;求善,思维往往不拘一格,往往依赖直觉、灵感、顿悟与形象思维方式,以达到其价值判断的结果;求善,方法往往是体验的,以自身精神世界的体验来判断思维与工作结果的价值。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同源于实践,同源于人脑;正因所有文化均源于实践,就往往不可能不体现客观实际的真实;又正因所有文化又均源于人脑,就往往不可能不体现精神世界的多样性。
此即,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有三层:基层,是实践,是大脑对实践的反映,两者完全一致。
中层,知识层,包括思维、方法等在内,这就是作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存在的形式这一层,两者互异。
正是这个互异,才将文化划分成不同的学科。
然而两者之中,仍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顶层,是精神层面,两者又完全一致;两者都对已有的文化反思、怀疑、批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以达到更深刻、更普适、更永恒。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
人文贯穿科学的始终,为其导向,提供动力,开辟原创性源泉,开辟其发展的广阔舞台;科学也贯穿人文的始终,为其奠基,提供素材,避免误入荒谬,提供其表现的强力手段。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第一,科学精神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