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程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

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三部分内容组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是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与生活联系紧密,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本节内容中的第一个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上节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的。第二个知识点“惯性”是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但同学们很少想过为什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提出问题,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解释清楚了现象,对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有了很好的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本节的重点,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中教师重在引导,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现象大胆假设,合理推测。做好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现象非常明显,重要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这一过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理解与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些现象再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而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掌握理想实验的科学推理的方法。

3、理解惯性的定义和应用,了解惯性的好处和危害,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教材在编写时,将“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惯性的概念和惯性现象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探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建立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能力,具有初步的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道德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策略】

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渐停下来的日常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

在基本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通过惯性实验展示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以突出惯性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实质。最后应用所学习的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教材在编写时,将“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新课的引入在本节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环节,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述。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简单的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经验知识,大部分是错误的,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力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另一原因。

学生通过第七章的学习,已有有关各种力的知识储备;同时这节课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也就将本节课的难度相应的降低了。但是,学生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物体在水平表面运动距离的远近直观易懂,速度变化的快慢不易理解,所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法互帮互助,共同理解。分析推理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课的难点,可以通过建立理想实验的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大量的惯性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微课视频录像中的惯性小实验,让学生理解惯性。由于汽车大量普及,需要向学生渗透交通安全意识,让学生知道安全乘车和安全行车时要防止惯性给我们带来伤害,并积极做一名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

【学法引导】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的欲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又不尽相符,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体验、多观察、多实验,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想象总结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时,多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既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