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50f4aa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7.png)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权利
健全法律体系
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
强化法律实施
加强法律的实施和执行力度,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司法救济
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加强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司法独立
01
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和个人的干涉。
维护社会稳定
法治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 稳定,使人们能够在一个 和谐、有序的环境中生活 和发展。
法治信仰的内涵
01
02
03
04
法律至上
法治信仰强调法律的至高地位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
于法律之上。
公正平等
法治信仰要求公正和平等对待 所有人,不因地位、权力或财
富而有所偏袒。
人权保障
法治信仰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 ,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尊严和
全感。
05
当前我国在培养法治信仰 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
析
存在的问题
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低
我国公民普遍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对法律条款和法律原则的 理解不足。
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对法律权利和 义务的认识不清。
法治观念不强
一些公民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不够,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度和尊重度不 足。
法治能够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 救济途径,促进公平正义的实 现。
03
如何培养法治信仰?
从小培养法治意识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 ,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以及违法行为的后果。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破 坏公共财物等。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 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7a2e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4.png)
2023年某青年干部“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演讲稿一: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主题演讲:“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
作为2023年的一名青年干部,我深深体会到了法治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的共同信仰和追求。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法律的作用更加凸显,而我们青年干部更应该成为法治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首先,我们要坚守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信念,也是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我们要始终坚持法律至上,遵纪守法,不搞特权,不犯法纪。
要用法治信仰引领自己的言行,做到守法自律、廉洁奉公。
只有坚守法治信仰,我们才能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其次,我们要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规则,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
我们要注重法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质。
同时,在实践中要严守法律底线,不得有违法行为,不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法律之上。
在工作中要严格依法行政,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只有学法守法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社会进步。
最后,我们要共同努力,推动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也是所有青年干部的共同使命。
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宣扬法治精神,提高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要关注法律的完善和修订,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亲爱的同事们,法治信仰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守法治信仰,做到学法守法用法,共同推动法治的发展和进步。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主题演讲:“坚守法治信仰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信仰是每个青年干部应当具备的思想觉悟,对我们青年干部来说,坚守法治信仰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是我们行使权力和责任的底线,也是我们成长为合格干部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与生成逻辑
![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与生成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7e7c254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72.png)
2022第5期·总第583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论过法治建设的“信仰”:“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全社会要信仰法律”“信仰法治、坚守法治”“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其指向的“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包含了对“宪法”“法律”和“法治”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理性,是法治中国化土壤下的信仰重塑,能够激发所有人对社会主义法治忠诚和遵从的普遍意愿。
为什么“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可以成为中国语境下法治的信仰选择?在不同的法治建设时期我们是如何选择“信仰”的?一、法制建设新时期下的“法律信仰”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法律相对欠缺的局面,我国法制建设重心放在加快立法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的建设目标。
在此政策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法律信仰理论,学者所持观点各异,其核心争议点主要围绕法律信仰的“法律”指向、法律的可信仰性、法律信仰是不是伪命题等展开。
在实务界处于法制建设探索时期,从学理角度去讨论围绕法律信仰引发的争议焦点,有助于理解法律信仰的根本成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0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民法典精神原则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JDSZK137)和浙江省教育厅2020年度科研项目“民法典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Y2020451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尹禹文,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历了三次法治目标的飞跃。
“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演进理路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从现代国家建构到普遍法治建设再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中国家经验积累和政治认同的结果。
法律信仰体现了现代国家建构中国家规范的核心地位,法治信仰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对法律信仰实现了超越,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文化传统和文化自觉的历史逻辑以及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逻辑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未来期待。
如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如何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785cddb55fbfc77da369b121.png)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作为政法的一名学生,很快我就想到了“法治信仰”,这是出自政法的“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这16个字也是西法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格。
当然,16字精神也是很深刻体现了我校“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这对一代一代的政法人我们有很好的敦促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
尤其是从内容上来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地加深了对法治信仰的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应该说,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已经是概括的非常到位了。
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这都是报告的原文,全部摘抄了,因为概括的很精到,所以不便修改,更加重要的是跟法治信仰这个主题是相关的。
当然,上面的是当从高度上概括了法治社会的建立与维护,这里我就再从主管方面谈谈我的简单认识。
主要是从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进行分析。
○1法治信仰是什么?用一种充满激情与理性的口吻来表达,法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体对法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主体对法律全身心的理性化了的法的激情和激情化了的法的理性。
法治信仰的象征
![法治信仰的象征](https://img.taocdn.com/s3/m/bb96a68caf45b307e97197a9.png)
1929年,在首席大法官塔夫托的游说之下,美国国会同意修建一座最高法院永 久住所。雄心勃勃的塔夫托委托建筑师基尔勃特设计大楼时,叮咛其要设计出一座“具有与 作为最高法院永久住所相匹配的尊贵和名望的建筑”。塔夫托是一位传奇人物。此君可大有来
头,曾做过一任总统,但对众人梦寐以求的总统宝座,却兴趣索然,任期内好像也无多大建 树,而对大法官之职情有独钟,孜孜以求地想做大法官,在卸任总统后,被继任总统提名为 首席大法官,终于如愿以偿,踌躇满志地圆了大法官之梦。既然他对大法官职位孜孜以求和 如此珍视,猜想其在游说国会同意建造法院大楼时必定不遗余力。可惜未能等到大楼完工, 他就驾鹤西归。大楼于1932年破土动工,1935年竣工。至此,最高法院结束了漂泊 生涯,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法治土壤的产物
美国最高法院大楼无疑是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深厚的法治土壤的产物,也是其有机 组成部分。美国法律文化既与欧陆法治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脱胎换骨之处,可谓风光独具。 林肯曾有一句名言,美国是“一个由法律家组成的国度、为法律家所控制的国度和为法律家 而存在的国度”,法律与法律家根深蒂固地根植于美国社会。例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实际上是 法律家对英王违反其与殖民地之间的契约的一种控诉如此不朽的政治文献恰恰是按照追究 违约责任的法律思路写就的,其宪法也是始作俑者的法律家所构想的一种“法律的而不是 人的”政府的蓝图。在美国,从总统到警官,无论什么样的政府官员,在作出决定时都要遵 循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以可接受的方式公布其命令,并在不偏不倚的法官面前为自己的行为 申辩。最高法院大楼无疑是诸如此类的社会背景和法律文化的司法文化写照。无怪乎,在1 932年10月13日举行的奠基仪式上,首席大法官胡戈斯信誓旦旦地说道:“合众国长 存,这是其信仰的象征。”这足见最高法院对其大楼寄予期望之殷切,也说明其自始即具有超 越办公场所的深刻寓意。
法治信仰的意义阐释
![法治信仰的意义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1e1ff09c84868762caaed57e.png)
一
、
法 治 信仰 是 社 会治 理 的经 验 凝 结和 理性 选择
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明确指出 : “ 我们应该注意到邦 国虽有 良法 , 要是人 民 不能 全 部遵 循 , 仍 然 不 能实 现 法治 。 ” [ 1 ] 由此可 见 , 亚 里 士 多 德 强 调 法 治 的核 心 是 良
代 中国人 的法 治理 想 。而 要 实 现这 一理 想 既 需 要 法 律 原则 、 法 律 规则 和法 律 制 度 的
保障 , 更需要法治精神 、 法治观念 和法治信仰 的支撑。法 治信 仰有着丰富 的精神意 蕴, 法治信仰标志着人们对法治 形成 了普遍 的精神追求 、 感情归属 和意识 自觉。法 治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律治理现象 的一种 主观把握方式 , 是社会主体依法管理 国家 和治理社会 的经验凝结 , 是人们在对法治现象理性认识 的基础上 自然产生的一 种认 同感 、 皈依感和神圣体验 , 是调整社会关 系进 行社会秩序安排 的主流意识形态。法 治信仰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外化为社会 主体 的 自觉意识和行 为取 向 , 从而成为法治
法 的全 部遵 循 。同 时强 调 良法 不 是 与 自由相 对 的行 为 约 束 , “ 法 律 不 应 该 被 看 作 和
自由相对 的奴 役 。 法 律毋 宁 是 拯救 ” 。 [ 2 ]这 种 把 法 律 和 人 类 生 存 命 运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想法 , 在一定程度上就把法治与人类 的信仰联 系到一起 。如果法律本身不是 良好 的 法律 , 人们也不可能信任法律 、 依靠法律进而信仰法 治。如果人们没有法治信仰 , 即
治信仰借助于习惯意识 、 历史经验引导人们的行 为。法治乃是人类社会交往和社会
培养法治信仰
![培养法治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cc6c6e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2.png)
培养法治信仰在一个社会中,法治信仰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
因此,培养法治信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法治信仰以及如何培养法治信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重要理念。
一、法治信仰的定义法治信仰是指个人对法治的认同和依赖,是一种对法律、法规和法律体系的坚定信念。
它不仅仅是对法治的形式上的认同,更是对法治原则、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内化和遵守。
法治信仰可以促使个人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建立一个公正、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培养法治信仰的重要性1. 保障社会稳定:法治信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当社会成员普遍具备法治信仰,他们将遵循法律规定,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不会以暴力或非法手段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社会的和谐共处和公平正义。
2. 推动价值观的形成:法治信仰将引导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法治信仰的人更容易坚持正义、自律和宽容,他们将以道德法律为准则行事,不轻易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3. 保护公民权益:法治信仰是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础。
法律作为保障公民权益和自由的重要手段,只有个人对法治的信仰,才能促使政府和司法机构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公正和司法的公正性。
4. 促进经济繁荣:法治信仰对于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
在法治信仰的引导下,经济活动将更加有序和公正,各方面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促进了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法治信仰的方法1. 加强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法治信仰的基础。
学校应该加强对法治的宣传和教育,教导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并教授法律知识、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是培养法治信仰的重要阵地。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纪观念,将法治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教育子女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培养他们的法治信仰。
3. 加强法治宣传和宣讲: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法治宣传和宣讲,提高公众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
论法律信仰与法治法
![论法律信仰与法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d2b367b84ae45c3b358cc8.png)
论法律信仰与法治法律信仰是一种法律意识,同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密切关联。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所著的《法律与宗教》有这样一段话:“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他的情感,他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他的信仰。
”若从法律信仰来解说法治,法治的理念必须把信仰视为法治的精神意蕴。
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法治是衡量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的尺度。
民主政治、宪法至上、依法行政、独立审判、程序主义、保障人权等等已是人类普遍的经验和愿望。
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尽管最近 2 0多年来,法治观念、法制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但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如:仅仅强调法律的工具性使法律失却灵魂;有法不依损害了法律的权威; 司法领域的腐败和不公践踏了法律的尊严。
这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
面临此状,笔者以为必须正确处理法律信仰与法治的关系,在全民中增强法律信仰,使法律受人尊崇、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关于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即人们对法所表现出的忠诚意识、神圣崇尚、巨大热情和高度信任。
法律信仰包含着社会对法律的理性推崇,寄托着公民对法律的终极关切及法律人全部理想情感。
从理论上讲,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法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和在理性认识基础上油然而生的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
我国实行法治的根本问题恰恰就在于法律信仰淡漠。
从文化层面审视,我们并不是渐渐失去了对于法律的信任,而是一开始就不能信任法律。
因为它与我国几千年来一贯遵行的价值和传统的文化有些不容。
从现实观察,社会政治运作和民众对法律的认识,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
因此,当前我们必须树立法律信仰,长期坚持有效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严肃执法,使法律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必须充分发挥法律价值的作用,让公众感到法治、自由、安全、正义、秩序和效益等法律价值与其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并通过权利本位的宣传,树立起公众对法律的普遍信仰。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0a33cf2d55270722192ef774.png)
“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与宪法主题征文: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我从小生活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每天都经过嘈杂的大街小巷,每一条路都有我留下的足迹。
那时,我想过很多种建设家乡的方式,或许会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一名教师,当这一天终于临时,却是一种我从未想过的可能----是的,我成为了一名城管执法人。
从穿上这身制服起,我不忘服务人民的初心,牢记依法行政的使命,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查处滴撒抛漏的违章运输车辆,值守在拆违治乱的现场;烈日炎炎的夏天,顶着似火的骄阳,清运臭味冲天的垃圾,修剪模纹,灌溉植被;落叶纷纷的秋天,伴着凌晨的钟声清扫树叶;滴水成冰的冬天,用冻僵的双手铲除积雪。
说起城管,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小摊小贩蹬起车子赶紧跑的画面,或者是与市民发生口角争执的场景,百姓对我们有误解有偏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不断改进着执法方式。
所谓立良法以行善治,执法就是依法行政,我们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和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们应当做到的。
当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韩成东,是一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兢兢业业工作20XX年的执法中队长,在xx县乐园五金街拆除违章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紧、任务重,我们平均每天值勤都在10小时以上,徒步巡查5、6个小时,还由于工作不被认同,经常遭受谩骂污辱,甚至拳打脚踢,我们遇到过相对人以跳楼胁迫的方式妨碍执法,遇到过他们声泪俱下的哭诉没有了谋生手段,也遇到过集中上访、恶意举报延缓工作进度,在那漫长而又繁琐的的整治日子里,我的心情一度低迷消沉,心中也悄悄的打起了退堂鼓。
但韩队长顶着身心巨大压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让我看到了一名城管执法人应有的风姿,他带头守法、尊法,坚持法理与情理并用,挨家挨户做工作、送文书,深入了解各户的诉求,宣讲政策法规,耐心沟通,主动化解矛盾,顺利拆除了乐园五金街多达64处的外接棚舍,使群众多年的困扰得以消除,既保证了执法效果,最终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
坚守法律信仰的案例(3篇)
![坚守法律信仰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cf37b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1.png)
第1篇一、引言法律信仰,是指人们对法律所持有的信念、敬畏和忠诚。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信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展示一位律师如何坚守法律信仰,为当事人伸张正义。
二、案例背景张律师,一位资深律师,在法律界享有良好声誉。
他始终坚守法律信仰,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以下是张律师参与的一个典型案例。
三、案例经过1. 案件起因2018年,张律师接到一起合同纠纷案件。
原告是一家公司,被告是另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原告与被告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共同投资建设一个项目。
然而,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被告突然撤资,导致项目无法继续。
原告因此起诉被告,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 案件审理张律师接受原告委托后,开始调查取证。
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被告在签订合作协议时,隐瞒了其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给原告造成了巨大损失。
于是,张律师决定将这一事实作为案件的突破口。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告试图通过否认、抵赖等方式逃避责任。
然而,张律师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严谨的庭审技巧,将证据一一呈现在法庭上。
在事实面前,被告不得不承认其违约行为。
3. 案件判决经过审理,法院判决被告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这一判决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
4. 案件后续判决生效后,被告不服,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张律师再次接受原告委托,代理其参与上诉。
在二审过程中,张律师再次展现了出色的辩护能力,成功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最终,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四、案例启示1. 坚守法律信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张律师在这个案例中,始终坚守法律信仰,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他不仅帮助原告维护了合法权益,也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
这启示我们,作为法律工作者,要始终坚守法律信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
2. 专业素养是律师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案例中,张律师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和严谨的庭审技巧,成功地为原告争取到了公正的判决。
信仰法治演讲稿(精选5篇)
![信仰法治演讲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165d5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5.png)
信仰法治演讲稿(精选5篇)信仰法治篇1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当今的中国,政通人和、百业俱旺。
科学发展观像一具高悬的灯塔,照耀着我们青年一代去谋求和开创兴旺发达之路。
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注定我们要肩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图强、不断赶超、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标和时代重任!建天下者,舍青年其谁;兴中国着,非青年莫属。
青年是推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为青年法官,我的梦想就是实现法治中国梦。
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我们青年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那我们当如何立足于本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呢?作为一名九江市中院法官,我认为青年法官要坚守法治信仰。
司法观念是法官的灵魂,国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庭这一窗口,给予每一个公民公正的关怀,对每一个人的权益给予同等的关注。
我们要时刻保持中立、慎言、稳重、理智,不但要实现公正,还要让人看得见公正,感受到公正,尤其是要让当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
绝大多数当事人一生中来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责任确保当事人无论胜败,都至少会认同和尊重我们的司法程序,使他们觉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礼遇。
其次是要具有实干精神。
“迟来的正义等于非正义”,诉讼的拖延使当事人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状态,是对人的一种折磨,使当事人在诉讼的战车上进退两难。
“待到草儿青青,马儿已饿死”,不正是对司法拖延所带来的恶果的形象比喻和无情批判吗?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
我们要力戒眼高手低,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在司法实践中学习、磨砺自己;要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勤勉工作,扎扎实实裁判好每个案件,让每个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
法学大家江平人生写照:法治是唯一信仰
![法学大家江平人生写照:法治是唯一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29aea78802d276a200292ea2.png)
“ 敌对的阵营” 17 年右派摘帽 , ;9 8 他又被
拉 入 “ 民 的 阵 营 ” 19 年 被 免 职 后 , 人 。 90
些摔倒 。主持人 白岩松不失时机地借题
发挥: 江老师 一路走 来 , 虽然也 有坎坷 , 但是 , 你看他“ 依然雄赳赳气 昂昂地来 到 了舞 台中间” 。 这个 插 曲 , 倒真像 是这 位老人 的人
两 个 ,一个 是 ( 现 中 国) “ 实 物质 上 的 富强 ,
一
去年年底 , 年届 8 的江 平 患 了 中风 , 0
年从 苏 联 学 成 归 来 。江 平 15 年被 选 9 1
出院后腿 脚不如以往灵便 。送笔 者出门 时, 他走起 来有 点摇晃 。其庞大 的身 躯
中赴 苏联 留学 , 不知 5年后 国 内风 云 已 变。当时 , 中国正在 以整风的名义“ 蛇 引
江 平 对 法 治 的 信 仰 , 为 它 是 民主 与 自 由的 载 因
体。
江 平说 , 经历 正 反 两方 面的 教 训 , 看政 治也
好 , 国家前途 也好 , 看 都有 两方面的经验 , 这是
他 人 生很 大的 特 点
法学大 家江平 法治是唯一信
未能幸 免 。在试 图将 其划人 右派 时 , 组
校第一 张教师 大字报 的始作俑 者 , 当然
政府法钢 2 0 年 09
杂乱地 回放着 那惊 心动 魄的情 景 , 醒来 仍心有余 悸 。 让他颇 为感 慨 的是 , 留 ” 他
江 平说 , 自己给人 生 的一个 大 的准 则 是 尽 量 不 说 违 心 话 , 量 不 做 违 心 尽
生写 照 。
他不希望 自己属于任何一派 , 完全独立 。 对 江平来说 ,9 7 1 5 年是 一个特 殊 的 年 份 。与他 相熟 的几位 业 内人 士表示 , 江 平此后 的很 多行为 , 或许 都能 在这年 找到解释。 15 年 , 9 6 江平 带着全优 的成绩 , 提前
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
![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6563dc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e.png)
坚定法治信仰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法治信仰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坚定我们的法治信仰,让法治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首先,法治信仰是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
作为一个国家的一员,我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法律的权威,自觉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
只有通过遵守法律,尊重法治,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其次,法治信仰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保障我们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法治的保护下,我们的人身、财产和尊严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且,只有在法治的环境下,我们才能够享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此外,法治信仰也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法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的象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法治,不做法律的挑战者和规则的打破者,而是要做法治的维护者和守护者。
只有每个人都肩负起法治的责任,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最后,法治信仰也是我们作为国家的发展动力。
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只有在法治的环境下,国家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够实现繁荣昌盛。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坚定我们的法治信仰,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法治信仰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底线。
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定我们的法治信仰,让法治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让法治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谢谢大家!。
新时期提升青年学生法治素养的几点认识
![新时期提升青年学生法治素养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53d13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3.png)
新时期提升青年学生法治素养的几点认识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法治建设也日趋完善。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民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升青年学生的法治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一、增强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难免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
只有增强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而要增强法律意识,首先就要学习法律知识。
在学校里,应加强对法律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体系、法律原则、法律法规及法律程序等。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了解维权途径,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二、增进法治信仰法治是一个文明理念,也是一种信仰。
在现代社会中,法制信仰越来越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
青年学生应该有法治信仰,把法治看作是实现个人和整个社会公正、和平、稳定的重要方式。
教育应该从早期开始引导学生形成尊重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掌握法律思维方法法律思维是一种高效、客观、精准的思维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用法律思维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青年学生需要学习掌握法律思维方法,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和应用法律思维的威力。
四、加强个人素质修养法治素养也包括人的行为和品德素质。
青年学生应该以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尊重意识和奉献意识为基础,培养健康的心理、纯洁的道德和高尚的品质。
同时,要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提升青年学生的法治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需要教育力量的共同努力,注重法律教育的时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学以致用,落实于实际生活中,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法治为我们的社会倡导和推进正义、和谐、稳定。
培育法治信仰的深厚土壤
![培育法治信仰的深厚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5e6ffb8551e79b8968022630.png)
治状态不是乌托邦,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就可以实现。
2.法治信仰首先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3.法治信仰应该建立在懂法治、信法治的基础上,法治信仰是知识论与价值论的高度统一,是知与信的高度统一。
4.法治信仰可以归结为法治观念的范畴,是法治观念的最高形态。
我以为,法治观念有三种形态,第一是法治意识,着重对法律的遵循;第二是法治思维,着重对法律的适用;第三是法治信仰,着重对法治的追求。
这三种形态是一个递进的关系,有法治意识才有法治思维,有法治意识与法治思维,才可能产生法治信仰。
5.法治信仰必然体现人类主体性的张扬。
我们只有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才能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6.法治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并行不悖。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培育法治信仰的深厚土壤文/高鑫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有一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导语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法治必须且应该成为一种全民的信仰。
法治信仰的定义法治和信仰分别有许多不同的定义,要给法治信仰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关于法治,我认为它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方略与制度。
法治论认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决定性因素和条件不在于领导人是否贤明,而在是否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和制度。
关于信仰,我认为它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的尊崇,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1.法治信仰是对理想的国家、社会治理状态即法治的愿景和追求,这种法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112 人民法治法治文化FAZHI WENHUA要组成部分。
7.法治信仰应该是全民信仰。
法治信仰的现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厉行法治,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社会与个人层面,法治信仰是在不断得到塑造、增强并逐渐深入人心的。
法治信仰演讲稿范文
![法治信仰演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f33f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9.png)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法治信仰。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
而法治信仰,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法治的敬畏、认同和坚守。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法治的定义。
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治理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执法,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法治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总和,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信仰。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树立法治信仰呢?首先,法治信仰是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一个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只有当每个人都树立法治信仰,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法治信仰是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人民权利的守护神。
只有当每个人都坚信法治,尊重法律,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过上幸福的生活。
再次,法治信仰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法治社会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人民的创造力。
同时,法治信仰能够促使社会成员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树立法治信仰呢?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法律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在心中树立起法治信仰。
其次,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时刻牢记法律红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越雷池一步。
再次,我们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关注法治建设,积极参与到法治实践中,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法治信仰的体现,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弘扬法治精神,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法治信仰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树立法治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法理学中的法律信仰
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
法律信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备要件。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先生告诉我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法律本身蕴藏着一种理想,需要民众的认同和尊重。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秩序和一种统治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
人类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必须对法律存有信仰,只有外在的法律诉之于人性,符合人的心理或情感,并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时,法律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并发挥作用。
2、由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法治需要相应的意识,而意识从消极服从到自觉信仰的提升才是法治化的动力源泉。
服从法律与信仰法律的关系是这样的,即公众在对法律价值作出认同之后就会去服从法
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又满足了主体内心的需要从而在主体内心中产生了对法律的信仰,相应的法律信仰一旦生成又会促使主体更加自觉得服从法律,爱护法律。
正如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依赖警察。
”法治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们对法的信仰的理念之上,从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趋势。
3、法律信仰是法律获得权威性的根源。
法律的至上性、权威性形成所依赖的是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感情,它不是靠严刑峻法下社会成员初于畏惧法律而被动的服从法律来完成,而是寄希望于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真诚信仰,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情怀。
只有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的信任、尊重之情才会被激发,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权威性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和维持。
二、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当代中国公众对法律缺乏信仰,主要与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政治文化、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诸多因素有关。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素没有使人们产生信仰法律的内在基因,相反伦理道德却成为人们推崇的对象。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造就了权力至上的观念,使人们崇尚权力,以权力信仰取代了法律信仰。
3、民众的法律意识,尤其是权利意识淡薄,影响了人们从法的自觉程度,成为法律信仰形成的绊脚石。
三、如何培养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在动力,离开了信仰,法律永远只能是一个“工具”。
因此,要实现依法治国,就需要培养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
但如何才能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真正的法律信仰,就应当首先培养宪法信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保持宪法的“亲合力”,在外部环境上,不断增强公民遵守宪法的自觉性、保卫宪法的主动性、参与宪法运行过程的积极性;逐步赋予宪法可诉性,在司法实践中将宪法至上的心理认同感和信仰理念注入民
众心中,使全体公民真正从内心里尊重宪法、敬仰宪法。
2、拉近立法与民众的距离,增强民众对法律的认同感。
人们信仰法律,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需要法律,亲近法律,是实际感知了法所具有的神圣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而要保证这点,在立法时必须民主,充分考虑、吸收民众的意见,加强立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只有使我们制定的每一部法律得到了民众的深层认同和积极共识,成为人们强烈的情感要求和理性趋向,这样的法律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唤起人们的崇敬和信仰。
3、培养执法人员对法律的信仰是重中之重。
执法人员是法律业中最重要的活动主体,是法律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
实现法的信仰,首要的任务是树立执法人员对法律的信仰。
在树立对法官、检察官、警察信任的基础上,人们才会把法律当作神圣的东西并加以信仰。
司法不公平、执法不公正,不可能培养法信仰。
4、加强对民众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培养普通民众的法律信仰。
法律要取得社会信仰,博得民众尊敬,必须让民众了解、知晓法律。
而中国由于民主法制的历史传统较少,我国民众接受法律的基础非常薄弱,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不知道如何保护,不会告、不愿告、不敢告的情形比较普遍,这种状况很难产生对法的信仰。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厦已经确立,法制正日益完备的今天,必须强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权利意识,必须强调人们对法律的忠诚和热爱,培养、启蒙、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不断自觉觉醒,唤起人们对自由、平等及法律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们的法律心态和法律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