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食品添加剂
部分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如酵 母粉、酶制剂等,用于改 善食品品质和加工工艺。
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 的微生物,可以添加到食 品中,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农业领域
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的固氮、解磷、解钾等作用,可以制作出各种生物肥 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孢子繁殖
真菌的菌丝体
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生殖菌 丝
病毒形态与结构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的繁殖方式
复制增殖
病毒的结构
核酸、蛋白质外壳、包膜等
病毒的感染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装配、释放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原生动物的形态与结构 藻类的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其他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衣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长。
02
CATALOGUE
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细菌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细菌的基本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细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 质等
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繁殖
04
细菌的特殊结构
鞭毛、菌毛、荚膜等
真菌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基本形态
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的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等
真菌的繁殖方式
CATALOGUE
微生物培养与保藏技术
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要点
培养基成分选择
01
根据微生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当的碳源、氮源、无机盐
、生长因子等。
培养基pH值调整
02
确保培养基的pH值适合微生物的生长,一般细菌生长适宜的pH

微生物检测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检测培训PPT课件
实验室必须是微生物实验专用
实验室应分为准备区域和测试区域. 湿热灭菌锅, 作为这两个区域的典型的分 隔(门). 这种分隔保证了能有效使用无菌技术并帮助防止培养基和样品的交叉 污染. 假如两个区域无法分开, 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准备和测试两个行为来区分不 同的区域.
2/24/2020
13
第五章
2/24/2020
17
第六章
GLP要点 – 工作区域
样品采集工具
未使用培养皿
已使用培养皿
样品和器皿
2/24/2020
工作区域
已使用器皿
桌面安放实例
18
第六章
GLP要点 – 洁净工作台
简介
使用
监控
洁净工作台提供了控制来自环境的污 染并提供工作区域的洁净空气. 洁净空 气吹向工作区域, 同时, 可以避免外部 空气进入工作区域
假如你有长发, 应盘起或夹住以避免发尾接触培养基或者样品. 有些实验室需要发帽来避 免可能污染, 不要在实验室梳头.
并致病; 假如含有致病菌可能
存区域, 盖子必须盖紧
• 用含有消毒剂的纸巾清洁工
会产生公共卫生的事件.
作台面.
• 最好废弃物能够进行湿热灭

2/24/2020
12
第五章
实验室布局
一个设计合理的实验室能提供一个合格的环境以支持实验能够安全有效地进 行. 首先, 需要为实验室选择一个合适的物理位置: 远离其他操作区域, 比如, 生产或者储运 没有从其他区域进入实验室的直接入口
多余的培养皿, 烧瓶或者滤纸可能会干扰实验并带来潜在的溅出, 打碎或者交叉污染.
在配制培养基或者开始试验前, 应该清洁并消毒工作桌面. 最佳的消毒剂是70%的酒精溶 液, 含氯水的溶液, 或者公司批准的其他消毒剂. 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纸巾, 不能使用毛 巾或者海绵. 清洁后, 应等待几分钟以使有充分的时间杀灭微生物, 可以用纸巾擦干.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培训课件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甲 乙甲 乙
4
5
丙 丁丙 丁
甲 乙甲 乙
9
10
丙 丁丙 丁
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一 实验准备
❖ 培养基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 ❖ 器材预算 ❖ 刻度吸管的无菌操作方法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3
培养基的制备(40人份)
组号
1+2 +3+4
5
培养基
乳糖胆盐 发酵培养基
营养琼脂
称量g 水量ml
❖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 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 用语, 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 而是指具有某 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是评价食品卫 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大肠菌群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 为: 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 肠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 等四个属的细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13
器材准备
❖ 1.冰箱: 0~4℃ ❖ 2.恒温培养箱: 35~37℃ ❖ 3.恒温水浴箱: 45~47℃ ❖ 4.灭菌1ml刻度吸管: 3支×10组×2倍 ❖ 5.灭菌10ml刻度吸管: 2支×10组×2倍 ❖ 6.灭菌90mm平皿: 7个×10组×2倍 ❖ 7.灭菌70mm平皿: 4个×2×10组×2倍 ❖ 8.灭菌中试管: 2支×10组×2倍
条包住吸管向前转动几圈, 将吸管尖退入纸筒内约3~4 厘米, 把纸筒起始端压平, 打折180度 (折3~4 厘米长、纸筒壁厚度约三层纸, 不容易被管尖扎破), 转动并压住起始端打折部分, 继 续转动。转动时, 右手将纸条向前推平, 左手将吸管向后拉紧, 同时向前转动, 吸管就能够包得 很紧。纸筒形成以后, 把末端空心纸筒压平固定, 打折, 系牢, 多余的纸撕掉。 ❖ 每10支用1/2版(宽 20cm)的报纸包成1包。 ❖ 高压蒸汽灭菌, 烤干备用。

微生物培训课件

微生物培训课件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它们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显 微藻类等不同的类别。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个体微小
微生物的体积通常很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 能观察到。
繁殖快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 产生大量的后代。
结构简单
微生物通常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有些甚至 没有细胞结构,例如病毒。
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因素
01
营养物质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不同种类
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当营养物质不足时,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会受到抑制。
02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具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温度时,微
代细胞。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
同源重组与非同源重组
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同一条DNA链上相同或相似序列之间的重组,而非同源重组则涉及 不同DNA链或染色体之间的重组。
转化、接合与转导
转化是指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受体细胞的基因重组过程;接合是指通过细胞间接触实现 基因转移的重组过程;转导则是通过病毒载体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
适应性强
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01
02
03
分解有机物
微生物是分解有机物的主 要力量,可以将动植物的 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简单 的无机物。
营养循环
微生物参与营养物质的循 环,例如氮、磷等元素的 循环。
生物防治
某些微生物可以用来防治 植物病害和虫害,例如细 菌和真菌等。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培训培训课件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培训培训课件

微生物学实作与培训的课件,旨在向学员介绍微生物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通过本课程,您将掌握实验室安全、微生物培养、常 用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了解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培训技巧,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和生物安全级别。
学习对象
本课程适合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学生以及对微生物学感兴趣的人。
综合实验案例
案例背景与目的
介绍一个综合实验案例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员的兴趣和思考。
实验设计与步骤
讲解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和详细步骤,引导学员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培训技巧,了解实 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级别,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并能够解决常见实验错误。 希望您能够在学习中享受微生物学的魅力!
常用实验技术
酶活性测定
介绍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
DNA提取方法
讲解DNA提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它们的应用领域。
错误分析与实验技巧
常见实验错误与解决方法
介绍常见的实验错误及其解决方法,帮助学 员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技巧与操作建议
分享一些实验技巧和操作建议,帮助学员更 好地进行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安全与基本原则
实验室安全规则
详细介绍实验室中的安全规则,包括个人防 护措施、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等。
生物安全级别
介绍生物安全级别,包括各级别的要求和适 用范围。
微生物基本操作
微生物培养操作
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制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等。
纯培养与分离鉴定
介绍如何进行微生物的纯培养和分离鉴定,包括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微生物实验》课件

《微生物实验》课件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思考题 在你所实验的三种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50℃左右才能倾入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 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器材
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放线菌及霉菌。
菌种:
马铃薯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
培养基:
无菌培养皿、无菌棉签、火柴、超净工作台及恒温培养箱。
其他:
斜面接种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液体接种 斜面 液体培养基 接种环 将接种环送入液体培养基中时使环在液体与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散,然后塞上棉塞,再轻轻摇动均匀,即可培养。如果菌种是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时,一般用移液管或滴管接种。
中心实验室提供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课件
汇报人姓名
目 录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和灭菌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菌落识别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实验四 细菌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八 细菌芽孢染色法 实验九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和生长曲线的绘制 实验十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十一 细菌鉴定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十二 食用菌菌种的分离和制种技术 实验十三 环境中细菌分离鉴定综合实验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ຫໍສະໝຸດ 、分装与灭菌 实验方法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方法

微生物基础实验培训ppt

微生物基础实验培训ppt

0
0.25
℃ MPa
熟悉培养基制备与灭菌技术
P2. 倒平板 P1. 摆斜面
倒平板的过程靠近酒 精灯(10-15cm 范 围),倒完后迅速 将培养皿盖上,待 冷却凝固后,将培 养皿翻转放置于台 上,待用;
15-20mL,2-3mm高
若暂时不需要使 用,则用封口膜缠 绕后翻转放置于4℃ 冰箱,待用。 将灭菌好的试管如图放置,凝固后即成斜面 倒入量为 另外一只手拿起三角瓶 15-20mL,2-3mm高
5.通常,配置一升培养基需要添加200微升NaOH。对于有些 要求pH值较精确的微生物,培养基的pH可用酸度计控制 调节。
熟悉培养基制备与灭菌技术
6.分装 1)涂平板的固体培养基可直接用大试剂瓶灭菌。 2)根据实验要求,可将配置的完全溶解的培养基分装入试 管、三角瓶等容器进行灭菌。 注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 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 基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平板划线与细菌数量计数
(1)标记 在培养皿底面,用记号笔注明接种的菌名、 接种者姓名、日期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平板划线与细菌数量计数
(2)灭菌接种环 点燃酒精灯,右手以持笔式握持接种环,并放 置火焰中烧灼灭菌,先将接种环的接种丝部分置于 火焰中,待金属丝烧红并蔓延至金属端,再直接烧 灼金属环直至烧红,然后由金属环至金属杆方向快 速通过火焰,随后再反方向通过火焰,如此2~3次。 然后将接种环移开火焰,待其冷却。
平板划线与细菌数量计数
单菌落再培养——液体培养基 在超净工作台上,酒精灯火焰 10-15cm范围内,手持灭菌后试管装 有液体培养基,试管口与桌面成45oC 角。 将灼烧过的接种环冷却后,挑 取单个菌落,在液体培养基里搅拌数 次。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至于恒温摇 床内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训课件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训课件
环境保护
微生物培养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总结和要点
通过本课件,你了解了微生物培养的目的、实验室安全和规范、基础知识、 步骤、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应用领域。掌握这些知识,你将能够在微 生物实验室中进行安全和高效的培养工作。
3
废物处理
正确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废物,遵守相关的废物管理规定,保护环境和他人的安全。
微生物培养基础知识
1 培养基组成
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生长因子,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2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pH控制
微生物对pH敏感,控制培养基的pH值可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代谢过程。
生长问题
如果微生物无法生长,检查培养基、温度、氧气和营养物质是否合适。
3
菌落鉴定
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对菌落进行鉴定和分类。
微生物培养的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
微生物培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疫苗研发和微生物药物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食品和饮料工业
使用微生物培养技术检测食品和饮料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致病微生物。
生物医学应用
培养微生物是研究病原菌、 开发新药物和疫苗的基础, 有助于改善人类健康。
生命科学研究
微生物培养提供了研究基 因、遗传学和和规范
1
个人防护措施
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确保实验室操作时的个人安全。
2
消毒和清洁
严格遵守实验室卫生标准,定期消毒工作区和器材,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微生物培养的步骤
接种
使用接种环或接种棒,在培养 基上接种微生物。
孵育

微生物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培训PPT课件
第二页,共47页。
主要内容

一 微生物基础知识

二 微生物的分布

三 微生物的控制
第三页,共47页。
什么是微生物?
▪ 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 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第四页,共47页。
微生物的发现

▪ 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磨制的 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污水、牙 垢、腐败的有机物等,发现了许许多多肉眼 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 有力的证据。
第十八页,共47页。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原则
▪ 1.了解污染源
对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能造成污染的来源,进行深入的了解 研究,从而设计一个完好的生产工艺,制定规章制度与标准 操作规程,从各个环节采取消毒与卫生措施来防止微生物污 染,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卫生学质量,包括稳定性及各种微 生物参数。
▪ 2.进行微生物监测
▪ 依据各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专一性,这是衡量菌种 纯度,辨认与鉴定菌种的重要。
第十页,共47页。
真核细胞型---真菌(霉菌及酵母菌)
▪ 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无 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 ▪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为“发霉的真菌”,形成分
第三十四页,共47页。
常用消毒剂
类别 酚类
名称
甲酚皂 (来苏)
浓度 3%
醇类 醛类
氧化剂 表面活性

乙醇
甲醛
过氧乙酸 84消毒液 (次氯酸钠) 新洁尔灭 (苯扎溴铵)
75%
每立方用 37~40%甲醛8 ~9ml,加4~

《微生物实验》全套教学课件

《微生物实验》全套教学课件

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制度及应急措施 实验废弃物处理与环保要求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常用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方法
接种与分离纯化技术
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测定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 数据统计分析与图表制作 • 实验报告撰写与学术交流技巧 • 以上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数据处
0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操作步骤
详细阐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果判定等。
其他免疫学技术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免疫印迹技术
介绍Western blot等免疫印 迹技术在微生物蛋白质检测和
分析中的应用。
免疫沉淀技术
探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在研究 微生物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
详细阐述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的 制备、荧光素标记抗体的选择和使用、荧光信号 的观察和记录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与操作
0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
解释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结合后,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
结合,加入底物后产生颜色反应的检测原理。
0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类型
介绍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不同类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定期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并观察菌丝、孢子等微观结构。
接种与培养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待观察的真菌 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微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微生物既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也可 能对人类有益。例如,病原微生物可 引起感染性疾病,而益生菌则有助于 维护肠道健康。
微生物的应用
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微生物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发酵、生物 农药、生物医药等。
02
微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1 2
3
食品生产过程
容和方法。
THANKS

01
02
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让员工亲自动手操作,加 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
解。
03
04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
采用讲座、案例分析、角色 扮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学习兴
趣。
建立考核与反馈机制
对员工进行考核,了解员工 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及 时反馈问题和不足之处,以 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培训内
05
微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在发生实验室微生物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及时报告、迅速控制、科学处理的原则,确保事 故得到妥善处理。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在发生实验室微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消毒、灭菌等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接受专业指导。
微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讲解如何正确操作设备、使用化 学品、处理废弃物等,确保员工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 介绍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以及控制和消除微生物的措施, 提高员工对微生物检测和控制的 能力。
提高微生物安全培训效果的措施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
根据员工的岗位和职责制定 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 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
传染病传播

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03.可产生各种严重程度微生物气溶胶的实验室操作
轻度(<10个颗粒)
中度(11~100个颗粒)
重度(>100个颗粒)
玻片凝集试验; 倾倒毒液; 火焰上灼热接种环 颅内接种; 接种鸡胚或抽取培养液;
腹腔接种动物,局部不涂消毒剂; 实验动物尸体解剖; 用乳钵研磨动物组织; 离心沉淀前后注入、倾到、混悬毒液; 毒液滴落在不同表面上; 用注射器从安瓿中抽取毒液; 接种环接种平皿、试管或三角烧瓶等; 打开培养容器的螺旋瓶盖; 摔碎带有培养物的平皿;
求 ⑧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⑨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17
(三)防护设备设 施
01.生物安全柜 02.压力蒸汽灭菌器 03.可移动紫外灯 04.红外加热灭菌器 05.酒精灯 06.洗眼冲淋装置
18
01.生物安全柜
主要的保护屏障,防止生物有害气溶胶逃逸. 保护操作人员-负压 保护周边环境-HEPA 可以保护样品-层流 实验室操作都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直径小于5μm的气溶胶、直径为5~100μm的微小 液滴亦可能产生吸入或交叉污染工作台面的其他材料 。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将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 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
四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 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16
①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护服。
二. ②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的操作时,应
安 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3
实验室生物安 全防护
(一)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的介绍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微生物的分类
(1)根据其进化水平和各种性状上的明显差别,可分为: ★原核类: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或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
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真核类: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器完整。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等。
★非细胞类: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过滤器。如病毒和朊病 毒等。
9
大肠菌群
➢ 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 起肠道外感染。
➢ 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 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 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肉类、水产品、蔬 菜、药品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水、地面、 物体表面、人和动物的体表、粘膜等处均有存在。能在 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
➢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传染病约75%是由病 毒引起的。有些病毒传染性强,可引起世界大流行(如流 感、艾滋病等)。
12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
大肠杆菌
弧状菌
链球菌
13
14
菌落形成单位(cfu)
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而形成的 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 团,常以cfu(菌落形成单位)为计数单位。
过滤除菌法: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
菌除去,以达到除菌目的。 ➢ 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
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
➢ 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
20
化学消毒法法: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培训课件
一、人员资质及培训要求
• 从事医疗器械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 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检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 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它们可以承担某一检验前,他们 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检验。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 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须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实验 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试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洁净度等级划分 • ISO 14644-4:2019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4部分:设计
、施工、运行 • ISO 14644-7:2019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7部分:分离
的设备
无菌室环境控制设备
微粒计数仪
无菌室环境控制设备
浮游菌采样仪
无菌室环境控制设备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方法
• 1.测试时间 • 1.1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
菌落计数。 • 4.注意事项 • 4.1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 4.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 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 4.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
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 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 4.5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 的应剔除。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方法
• 5.测试规则 • 5.1.测试状态 • 5.1.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
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 定值内。 • 5.1.2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 5.1.3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 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 5.2.测试人员 • 5.2.1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 5.2.2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每批培养基 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 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方法
• 3.菌落计数 •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
镜检查,有否遗漏。 •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
备以及培养基促生长实验、阳性对照、微生物方法验证、 消毒剂和防腐剂的效力测定和对环境中分离菌的鉴别等, 这些实验过程中都在处理活的微生物,处理不当会造成实 验室环境污染,影响其他实验结果,因此,该室必须与其 他实验室严格分开;必要时,应按实验室性质的需要保持 对相邻实验室的相对压差;需采取必要的消毒方式确保实 验室洁净条件合格(如臭氧,乳酸熏蒸等),以净化层流 台作为局部100级的控制措施,最好是使用生物安全柜, 所有的与活毒菌种相关的活动都应在层流台或生物安全柜 中进行。每次实验结束后要对层流台或生物安全柜及整个 实验室环境进行消毒。所有与菌种相关的实验废物均应经 过灭菌处理后方可丢弃。
二、实验室环境控制
【要求】 • 4、培养室菌的培养箱 。准备区即试液及培养基配制/灭菌区域、 实验器皿洗涤、烘干、灭菌、实验用品及 易耗品储藏等没有特殊要求的功能间,可 为一般清洁环境。
微生物环境控制相关标准
• GB/T 16292:2019,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测试方法 • GB/T 16293:2019,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 • GB/T 16294:2019,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测试方法 • GB50073-2019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 ISO 14644-1:2019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第1部分:空气
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 1.2对非单向流,如10000级、100000级以上的净化房间
,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 2.采样方法 •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
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 2.2.培养 •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
• 一般情况下,医疗器械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应具 有开展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等检测活动的 、独立设置的洁净室(区)或隔离系统,并为上 述检验配备相应的细菌(真菌)等实验室、培养 室、文档处理区等辅助区域,同时,应对上述区 域明确标识。
二、实验室环境控制
• 【要求】 1、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 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 系统中进行。用于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 洁净操作室应配有属于“人流净化”的更衣室及属 于“物流净化”的缓冲间或传递窗(柜),使进入 洁净操作室的实验人员和实验物品分别经适当净 化后进入实验操作间。 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 冲间。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 空气装置。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正压。应在压 差十分重要的相邻级别区之间安装压差表。
•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监测方法、程序、检验目的和结果 评价。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 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检验 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 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二、实验室环境控制
• 【原则】实验室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最大 可能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又要防止检验过程对环 境和人员造成危害。通常,实验室应划分成洁净 或无菌区域和活菌操作区域,同时应根据试验目 的,在时间或空间上有效分隔不相容的试验活动 ,将交叉污染的风险降低到最低。
二、实验室环境控制
【要求】 • 2、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全过程,均应遵守无
菌操作,严防再污染。因此,微生物限度 检查宜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限度检 查实验室应配有相应的人流和物流缓冲间 ,并定期作环境监测。
二、实验室环境控制
【要求】
• 3、菌种处理、微生物鉴别和阳性对照室 • 菌种的处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如菌种的传代、保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