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标准版)
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三篇)

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优化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首先,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责任和权力,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流程;其次,要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最后,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及时掌握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遏制风险扩大。
二、加强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急演练等方面。
同时,还要注重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如讲座、演示、实践等,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让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程和措施,积极参与安全工作。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普及安全知识和案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其次,要设立奖惩机制,对安全事故的查处和个人的安全表现进行奖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要建立员工参与的安全组织和活动,如安全委员会、安全汇报会等,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四、注重安全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是保障企业安全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采用视频监控、智能报警、安全检测等技术手段,提高安全事故的预警和处理能力;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此外,企业还可以积极参与安全标准的制定和评估,促进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总之,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优化管理体系、加强培训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和注重安全管理创新四个方面入手。
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新版)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新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新版)【摘要】随着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安全文化对于系统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
安全文化是人们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集合体。
人们往往在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上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安全文化的维度结构,从而指导实践。
安全文化在个体层面上通过影响安全绩效的决定因素来影响安全绩效,而从组织事故发生的路径来看,不良安全文化影响各级防御措施中的人与设备,是造成各种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的根因。
系统的安全控制应该充分利用安全文化进行管理,积极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引导组织控制向社会控制转变,并且合理地应用安全文化评估进行组织前馈,从而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控制纵深防御前馈1引言核电、化工、石油、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组织均属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其安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方面。
过去,人们关注的是技术设备的可靠性,集中表现在二战后的可靠性工程(reliabilityengineering)。
当技术的可靠性提高到相当程度,作为操作者的人的可靠性便凸显出来,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人因工程(humanfactorsengineering)研究,这也是行为科学介入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的里程碑。
2024年安全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2024年安全文化的特性与功能
1. 深度融入企业运营:2024年的安全文化将更加深入融入企业的运营策略中,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工作方式。
安全将不再被视为独立的职责,而是被纳入到所有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2. 全员参与和责任共担:安全文化将成为全员参与的理念,每个员工都将被赋予安全责任,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
同时,领导层将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3. 持续的培训与教育:2024年的安全文化将注重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意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熟练度。
这将包括定期的安全培训课程、模拟演练和知识分享等活动。
4. 数据驱动和科技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2024年的安全文化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5. 持续改进和学习:安全文化将鼓励持续改进和学习的精神,推动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分享最佳实践和引入新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总的来说,2024年的安全文化将更加注重企业的整体安全观念,从领导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将承担起安全的责任。
通过
全员参与、持续培训、科技支持和持续改进,将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实现全面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
2024年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2024年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很抱歉,作为一个文本AI助手,我不能直接打开或阅读.doc 文件。
但我可以就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给你提供一些信息和建议。
安全文化是指组织或社会中形成的关于安全的共同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组织和背景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层的重视与承诺: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领导层的重视和承诺。
领导层应该在言行上展示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并确保资源的充足支持。
2. 安全意识与培训: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演习和知识分享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3. 参与和沟通:安全文化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建设。
组织可以通过设立安全委员会、开展安全会议和反馈机制等方式,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
4. 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是安全文化的重要一环。
组织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政策、程序和标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5. 风险评估和改进:持续的风险评估和改进是安全文化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该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以不断提升安全文化的质量和效能。
当然,这只是安全文化结构和功能的一些基本要点,具体的情况需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来细化和拓展。
如果你有具体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告诉我。
安全文化科学在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966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安全文化科学在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正式版)安全文化科学在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科学技术体系概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和理论,从古至今,各国科学家、人类历史学家、科学技术发展史学家、科学学家、未来学家等对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演变和发展有过深入的研究,我国著名的学者钱学森教授等也对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提出了新的构建理论,以系统科学的观点,使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更加清晰、完整,符合事物客观发展和科学进步的要求。
根据系统科学思想,以及科学学的科学技术体系学理论,钱学森教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系统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认为从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应分为4个层次即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体系在不断发展、演变、完善,而科学技术体系学不但研究一个时期的特有变化,即“现象学”;还研究不同时期的变化和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即“动力学”,指科学技术体系变化的潜在能力和原因。
科学技术体系学也包括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即科学技术发展史学,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近代史学。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三篇)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不论是企业、组织还是个体,安全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和关切。
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别探讨安全文化的概念、特征以及构建过程,同时介绍本质安全的定义、原则以及实施范本。
第一部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特征1. 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是指一种企业或组织中形成的对安全价值观、安全信念、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的共同认同和遵守。
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系统或政策,更是一种全员参与、形成共识的文化氛围。
2. 安全文化的特征(1)全员参与: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全员参与,要求每个员工都对安全有共同的认同和责任感。
(2)价值观导向: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决定了员工对安全的评估和决策,影响其行为和态度。
(3)持续改进:安全文化要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
(4)风险管理:安全文化要具有风险意识,能够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防、识别和控制。
(5)信息共享:安全文化要鼓励员工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形成安全知识的传播网络。
第二部分:安全文化的构建1. 建立安全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或组织需要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价值观和信念融入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可以通过持续的培训、宣传和沟通活动来强调安全的价值,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加强领导力和责任意识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强化对安全的重视和关心,建立积极的安全责任感。
同时,要通过激励和奖励机制,使员工明确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而促进动力和行动。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或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目标、政策、程序和流程等。
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培训和监督,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
4. 加强风险管理和预防控制企业或组织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识别和管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要建立事故和故障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安全文化的几个特性(标准版)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文化的几个特性(标准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安全文化的几个特性(标准版)(一)安全文化具有“管理推动性”安全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大众文化。
社会大众文化往往是通过民众的广为流传而积淀下来的,只要不是反对国家主权、制造民族分裂、腐蚀社会道德风气的文化,就无需对其推崇还是制止。
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人们安全行为的准则和引导力量,在各种利益冲突和干扰下,仅仅通过人们自发形成的安全文化,往往不能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安全文化的发展需要借助管理的力量加以推动。
企业安全文化更是如此,它形成于企业内部,为企业员工所共有,可以由企业的组织管理过程加以促进和实施;并且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将给企业带来生产效益的增长。
(二)安全文化具有“弥漫性”所谓“弥漫性”,是指安全文化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边界清晰的系统而存在,它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表现每个人的行动上,影响到每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调整着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
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中都渗透着安全文化的影响;因此,也有人提出安全文化具有“场效应”的特性。
(三)安全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谓安全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也可理解为安全文化的不易变动性。
与所有文化现象一样,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且对大多数在其氛围中的人,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篇)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引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综合管理理念,旨在确保企业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安全文化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
本手册旨在指导企业员工建立和培养正确的安全文化,共同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安全文化概述1.1 安全文化的定义1.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文化的关系1.3 安全文化的意义及影响第二章: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2.1 安全信仰和价值观2.2 安全意识和责任心2.3 安全知识和技能2.4 安全规范和行为准则2.5 安全沟通和信息共享第三章: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3.1 领导重视和示范作用3.2 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员工需求3.3 全员参与,共同建设3.4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第四章: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发展4.1 培训和教育4.2 安全意识宣传4.3 安全技能培养4.4 安全行为规范4.5 安全激励机制第五章:安全文化评估和监督5.1 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5.2 安全文化监督和反馈机制5.3 安全事件处理与学习结语: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我们有望实现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构建出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共创美好未来。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2)第二节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4第二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7第一节本质安全文化内涵7第二节本质安全文化目标9第三节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11第三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模式13第一节安全观念文化13第二节安全管理(制度)文化18第三节安全行为文化26第四节安全物态文化31第四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流程36第一节研究树立37第二节培育强化37第三节评价考核40第四节确立巩固42第五节检查反馈、持续改进44第五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45第一节组织保障45第二节制度保障46第三节舆论保障46第四节经费保障47第六章黄白茨矿业公司安全文化知识47第一节煤矿安全生产方针47第二节安全理论48第三节安全理念52第四节安全生产月的由来53第五节历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周)主题54第六节二十种安全不放心人56第七节安全十大劝56第八节安全工作十关键57第九节亲情寄语58第十节安全三字经78第十一节安全口诀83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本质安全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措施,预防、减少和控制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状态。
安全文化建设知识(三篇)

安全文化建设知识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xx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
xx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1、基本概念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
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
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
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全员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或天灾人祸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基本分类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安全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仍属于安全教养、安全修养或安全素质的范畴。
也就是说,安全文化主要是通过文之教化的作用,将人培养成具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情感、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表现的人。
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系统安全的基础

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系统安全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组织,从国家发展到国家安全,安全问题涉及范围广泛。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并推广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首先,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提高人们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
安全意识是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知、认同和反应的心理和行为状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忽视或误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安全风险的增加。
而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自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从而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
其次,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增强人们对安全行为的认同和遵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利益冲突、时间紧迫等原因忽视安全规定和要求,采取不安全的行为。
这些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将极大地威胁到系统的安全性。
积极的安全文化可以通过强调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及时奖惩机制等方式,促使人们保持和遵守安全行为,进而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再次,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加强组织对系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在一个组织中,安全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等。
只有通过积极的安全文化,才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组织对系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而这种管理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
最后,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提高系统安全的防御能力。
在网络空间中,安全攻击和安全威胁层出不穷。
只有通过积极的安全文化,才能够增强系统的防御能力,有效地抵御各类安全攻击和威胁。
这种防御能力的提升,将显著减少系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利益。
综上所述,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系统安全的基础。
它能够提高人们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对安全行为的认同和遵守,加强组织对系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安全的防御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只有通过建立并推广积极的安全文化,才能够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范文(三篇)

安全文化与本质安全范文一、引言安全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作为重要的安全理念和管理原则,对于构建安全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安全文化和本质安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安全管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安全文化1. 概念安全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或社会中,通过制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的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是一种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综合管理的安全理念和文化现象。
2. 特点(1)全员参与:安全文化的形成和实施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全员都将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待,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安全文化。
(2)持续改进:安全文化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反思和改进。
只有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3)综合管理:安全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包括制度建设、行为规范、技术手段等。
只有通过综合管理,才能够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3.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安全管理是在安全文化的指导下进行的,它通过制度、措施和行为规范等方式来管理和控制安全风险。
而安全文化则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它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和共同价值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安全认知和行为模式。
三、本质安全1. 概念本质安全是指通过优化和调整系统本身的结构、控制措施和操作方式等,使系统自身具备防范、抵御和容忍事故的能力,从而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消除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影响。
2. 特点(1)先发制人:本质安全是主动防范事故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手段,它通过提前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故发展成为灾难。
(2)系统性:本质安全是针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包括系统的结构、控制措施和操作方式等方面。
只有系统的各个环节都保持本质安全原则,才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持续实现安全生产的不可或缺的软支撑。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仅靠科技手段往往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有文化和科学管理手段的补充和支撑;而管理制度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事故原因与对策是否达成一致性认识,取决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是否科学,取决于是否形成了有利于预防事故的安全文化。
在安全管理上,时时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员工遵章守纪的情况,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时是不可能的,甚至出现这样的结果:要么矫枉过正导致安全管理失灵,要么忽视约束和协调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
优秀的安全文化应体现在人们处理安全问题有利的机制和方式上,不仅有利于弥补安全管理的漏洞和不足,而且对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整体的支撑。
因为倡导、培育安全文化可以使人们对安全事物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和安全理念,使被管理者在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是自己所需要的,而非别人所强加的;使管理者认识到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来发展生产,从而使“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安全生产工作变外部约束为主体自律,以达到减少事故、提升安全水平的目的。
3.1安全文化的概述文化是人类群体带有传统、时代和地域特点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机制。
安全文化反映的就是一定时期和地域条件下,组织和个人明显的或隐含的处理安全问题的方式和机制。
显然,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安全管理,有利于事故预防;不好的安全文化阻碍安全管理甚至导致其失灵,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3.1.1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还仅仅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其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的审评总结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安全文化”一词,标志着核安全文化概念被正式引入核安全领域。
198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又在其《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中将安全文化的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原则予以确定,并渗透到核电厂以及核能相关领域中。
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新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新版)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新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
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在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保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环境的安全条件,生产设施、设备和机械等生产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安全管理的制度等,但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意识、态度、知识、技能等。
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种力,那么这个“力”有多大?这个“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从国际上和我国安全生产方面搞得好的企业来看,文化力,第一是影响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
这四种“力”,也可以叫四种功能。
影响力是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
激励力是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对于企业决策者就是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视、管理态度的积极;对员工则是安全生产操作、自觉遵章守纪。
约束力是通过强化政府行政的安全责任意识,约束其审批权;通过管理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其管理行为;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消除违章。
导向力是对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安全文化之安全理念体系(标准版)

安全文化之安全理念体系(标准版)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174安全文化之安全理念体系(标准版)一、安全理念:生命至上,安全至尊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生命至上”是安全文化的基本准则。
企业生产要树立安全至尊的思想,以人的安全为第一目的,发挥人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二、安全观不断改善我们的安全和健康环境安全关系着员工的生命,安全关系着企业的信誉。
把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对安全工作高度负责,无论多么重要的或多么紧急的工作都不忽视安全预防措施。
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护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信誉。
认真贯彻安全管理规定,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逐级负责制度,开展好安全检查,把重点项目、重点工序、关键岗位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杜绝惯性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目标安全目标是企业对未来安全发展的概括和认识,是企业安全生产为之奋斗的蓝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安全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转型,使员工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使企业成为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主导,建筑工程和员工队伍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世界著名”施工企业。
(二)安全具体目标1、建立理念引领系统,使企业员工想安全。
包括:⑴有明确的安全需求,有为获得安全保证而努力工作的内在需求动力。
什么是安全文化

什么是安全文化一、什么是安全文化据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因此,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同样都是凝聚人心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推动力,是员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发展之宝。
安全文化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从而提升安全工作的境界。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经验型的作业驱动型管理,而纳入经营战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创新的效益型、系统型的项目驱动型管理,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此,安全文化应当受到高度重视。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
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
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
基于此种认识,要发挥好安全文化的作用,就要首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
一般而言,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为原因(非物原因),另一种是纯物的原因,人为原因大家比较好理解,对于纯物原因(即纯粹由于非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因,例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可能比较陌生。
为什么讲是纯物原因呢?因为在企业生产中,事故大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一般概念的物的原因也大多与人的行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而纯物的原因在企业事故中的比例相当少,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外几乎没有(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也逐渐被人所预见,只是由于科技水平或资金投入等问题而导致预见的准确度高低不同罢了)。
安全文化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安全文化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安全文化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关于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事故后会议总结报告》中引入的。
安全文化概念定义是“安全文化是组织和个人所具有的特征和态度的这样一个组合体:它保证作为首要事情的核设施的安全问题受到与其重要性相称的重视”。
安全文化必须扎根于组织中每个层次的所有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最高层管理部门的领导至关重要。
安全文化的概念在核行业中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认可,目前已成为从事安全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安全已成为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虽然各种各样的安全解决方案和技术不断推出,但似乎对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担忧却越来越大。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本文试图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1.问题的提出我们对安全的理解往往是和威胁、风险等概念相关联的,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这样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持。
问题是我们靠什么来做到这一点呢?目前,普遍的认识是主要从制度、人员、产品和技术来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其中技术和产品主要有密码、防火墙、防病毒、身份识别、网络隔离、可信服务、安全服务、备份恢复、PKI技术等手段,毋庸质疑,这些手段在保障信息安全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同时也发现,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却依然层出不穷,安全管理部门、运行维护人员疲于奔命,管理层人员的担心不断增加。
这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一方面我们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我们对安全的担心却并没有减少。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安全上的投入是徒劳的,而是说明安全不是简单地通过投入就可以解决的,更不是现有技术、产品的堆积就能达到效果的。
针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2.如何理解安全探讨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你对安全采取什么态度,而你的态度将决定你的行为,或行为方式,而你的行为将对你所负责的系统产生关键影响,也就是你对安全的态度是决定你所负责的系统的安全状态的最基本的要素。
《安全管理学(第2版)》田水承、景国勋 第三章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学
第3章 安全文化
第3章 安全文化
• 本章概要·学习要求
• 本章主要讲述了安全文化概念,安全文化和安全 管理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本章学 习,要求了解安全文化,理解安全文化在安全管 理中的作用,掌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国内研究者的定义是: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 在其从事生产、生活乃至实践的一切领域内而创造的安全 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12
3)两种定义之比较:
共同点:(1)包括了主观内涵和客观存在 (2)都强调提高人的安全素质 (3)有具体的形式和层次性 (4)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特点 (5)最重要的领域是企业文化
发展的安全文化 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8
3.1.2 安全文化的定义 1)狭义的安全文化定义 2)广义的安全文化定义 3)两种定义之比较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9
两种定义 方式
狭义说: 强调文化或安 全内涵的某一 层面,例如人 的素质、企业 文化范畴等
2019/5/20
不同点:(1)内涵不同 (2)外延不同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13
3.1.3 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 2)安全文化的研究范围
2019/5/20
安全管理学
14
1)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
安全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以辩证、历史、唯物的文化观, 研究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程中,在生产及实践的 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安全、 健康、舒适、高效的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或控制、 减轻灾害和风险,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
安全文化及企业安全生产

安全文化及企业安全生产在当今社会,安全意识日益提高,人们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顺利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出发点。
本文将对安全文化及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探讨。
一、安全文化的概述安全文化是一种企业内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体系,通过这种体系,企业员工能够自觉地遵循安全规程,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的发生。
安全文化包含着对安全的认识、处理和态度,培养员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使安全保障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安全文化的重要性1.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文化能够培养员工主动关注和参与安全事务的意识,增强他们对安全风险的敏感度,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促进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提倡员工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降低事故风险。
3.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安全文化强调预防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因事故而导致的经济和声誉损失,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企业安全生产的策略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标准等,确保安全管理的全面落实。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感。
3. 强化隐患排查和整改: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种安全隐患,防止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
4.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适度增加安全预算,购买先进的安全设备和器材,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
5.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1. 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将安全意识渗透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安全文化之安全理念体系(三篇)

安全文化之安全理念体系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安全价值观、安全信念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组织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减少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理念体系,下面将从安全理念的内涵、建设要素和实施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安全理念的内涵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命至上。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或组织应将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实施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努力避免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2. 预防为主。
预防胜于治疗,企业或组织应加强事前预防,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技术措施等手段,提前发现和排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3. 全员参与。
安全是全员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参与安全工作,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推动形成“人人皆安全”的良好氛围。
4. 持续改进。
安全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或组织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安全理念体系的建设要素安全理念体系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 领导关注。
领导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们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2. 安全政策。
企业或组织应明确安全政策,将安全理念体系的要求体现在政策中,明确各岗位职责和责任,确保安全工作的落地实施。
3. 安全培训。
建立健全的安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他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4. 安全评估和监测。
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对企业或组织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5. 信息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效果。
6. 反馈和激励。
建立健全的员工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系统安全的基础

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系统安全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我们依赖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等。
而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和挑战,我们需要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作为系统安全的基础。
什么是积极的安全文化呢?积极的安全文化是指在一个组织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对安全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集合。
一个拥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其员工和成员具备了对安全的认识,对安全有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将安全作为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种安全文化以预防和保护的原则为基础,鼓励员工和成员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共同维护系统的安全。
积极的安全文化是系统安全的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提高安全意识。
在一个拥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中,员工和成员会更加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
他们会了解到安全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人的行为问题。
他们会将安全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责任感来对待。
这将使得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关注安全,从而形成集体的安全意识。
其次,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行为的形成。
在一个拥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中,员工和成员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中,并采取相应的安全行为。
他们会主动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主动报告安全隐患和问题,主动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
这样,每个人的安全行为都能够相互呼应和支持,从而形成整体的安全防护。
再次,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提高安全敏感性。
在一个拥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中,员工和成员会更加敏锐地感知和识别安全风险和威胁。
他们会学会观察和反思,了解和分析安全事件和事故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这样,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并提前预防和应对安全风险。
最后,积极的安全文化能够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能力。
在一个拥有积极安全文化的组织中,员工和成员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到安全管理中。
他们会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标准版)安全文化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中的作用(标准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
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摘要】随着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安全文化对于系统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
安全文化是人们关于安全问题的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式的集合体。
人们往往在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上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安全文化的维度结构,从而指导实践。
安全文化在个体层面上通过影响安全绩效的决定因素来影响安全绩效,而从组织事故发生的路径来看,不良安全文化影响各级防御措施中的人与设备,是造成各种潜在失效和现行失效的根因。
系统的安全控制应该充分利用安全文化进行管理,积极地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引导组织控制向社会控制转变,并且合理地应用安全文化评估进行组织前馈,从而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控制纵深防御前馈1引言核电、化工、石油、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组织均属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其安全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方面。
过去,人们关注的是技术设备的可靠性,集中表现在二战后的可靠性工程(reliabilityengineering)。
当技术的可靠性提高到相当程度,作为操作者的人的可靠性便凸显出来,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人因工程(humanfactorsengineering)研究,这也是行为科学介入社会技术系统安全控制的里程碑。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许多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进入安全控制研究视野,组织错误与安全文化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新动向。
专家们认为仅靠规章制度并不能杜绝不安全行为,规章制度毕竟是有限的,而文化却能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层次上,使员工能够进行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
2安全文化的概念与结构2.1安全文化的概念在安全管理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始注意到安全态度、安全管理承诺对安全的影响。
1980年Zohar首次在研究中使用安全气氛(氛围)的概念,并把安全气氛定义为组织内员工共享的对于具有风险的工作环境的认知。
1986年,Chernobyl核泄漏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全咨询组首次使用了安全文化的概念,认为是核电站内长期存在的不良安全文化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比较流行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ontheSafetyofNuclearInstallations,ACSNI)19 93年提出来的。
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
Lee与Harrison认为,对安全文化来说有两点是关键的:一是通过提供便利的工具来避免事故或伤害是组织中每个人的职责;二是角色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强化相结合创造的一组共同的期望或生活方式,并传递给每一个组织成员[1]。
安全文化具有两种主要内容:①由组织政策、程序和管理行为决定的框架;②个体与群体的集体反应,如价值观、信念、行为等。
具体表现为人工产物、制度、精神、价值规范等4个层次的安全文化。
其中,价值规范是最重要的,其他各层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个体形成良好的价值规范,不仅有“安全第一”的观念,还要在各种组织程序中自上而下地考虑安全问题,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2安全文化的维度结构研究者往往在价值观与态度层面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某些关键指标,从而刻画或评估安全文化。
Zohar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安全文化(Zohar称之为安全气氛)有8个维度:安全培训、安全管理态度、安全操行对晋升的作用、工作场所的风险知觉水平、工作节奏、安全员的地位、安全操行对社会地位的贡献、安全委员会的地位。
Harvey等人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到了6个维度:管理风格与沟通、责任感与承诺、冒险、工作满意度、安心工作、风险意识。
Cox与Cheyne 的研究得到9个维度:管理承诺、安全第一、沟通、安全规则、支持性环境、卷入、个体对安全的需要与优先、个体的风险知觉、工作环境。
Coyle等人在两个相似的组织的研究中得到了不同的维度,一个组织是7个维度:管理与维护问题、公司政策、责任感、培训与管理态度、工作环境、程序、个体权威;另一个组织3个维度:工作环境、个体权威、培训与组织强化。
Diaz与Cabrera研究得到6个维度:组织的安全政策、安全与效益的侧重、对安全的群体态度、特殊预防措施、知觉到的整个组织的安全水平、知觉到的岗位上的安全水平。
Glendon与Litherland的研究得到6个维度:沟通与支持、程序的完备性、工作压力、个体防护装备、关系、安全规则。
Flin等人归纳不同研究结论后认为,有3个主要因素还是一致的,如管理监督、安全系统、风险,再加上两个经常出现的如工作压力、胜任力,构成了安全气氛的“大五”因素[2]。
Glendon与Stanton总结了研究中经常出现的6个维度:管理态度、培训、程序、风险知觉、工作节奏、员工卷入[3]。
对于这种因素结构上的差异可以有诸多解释,如调查工具的差异、样本差异、方法上的差异等。
但各种研究之间还是有一些类似的成分,如安全管理承诺(或态度)、安全培训、风险知觉等,这为安全文化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3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单纯的技术与设备的进步并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那些成功与不成功的安全控制关键在于人的变量。
员工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与卷入程度以及管理层的价值观(对员工福利的关注)、管理和组织实践(培训的充分性、安全设施的供应、安全管理系统的质量)、沟通等文化因素影响许多组织过程,从而产生与安全有关的结果,诸如事故和事故征候。
Neal与Griffin在员工层次上对安全文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他们基于Campell等人的职务绩效理论提出了一个安全绩效模型,区分了安全绩效的内容、决定因素和绩效的先行变量。
模型包括两种安全绩效: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
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受员工安全知识和激励程度的调节。
安全知识与技能更多地影响安全遵守,而安全动机更多地影响安全参与。
Cheyne与Cox等人认为,组织中对于安全问题的个体的卷入、沟通等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责任心而影响安全活动。
Reason则从组织事故发生路径的角度来分析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
他认为现代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发展具有以下4种特征:①系统越来越自动化;②系统越来越复杂和危险;③系统越来越不透明;④系统越来越多的防御设施和技术。
纵深防御系统,主要是指技术系统的冗余和容错设计。
由此,提出了贡献因素(contributingfactors)、潜在失效(latentfailures)和现行失效(activefailures)等概念。
事故的发生存在多重原因(multi2causality),管理失效、人误、违章都是事故的贡献因素,只有多种人误、违章或技术失效在时间上重合,才能共同引发事故[4](见图1)。
而这一过程中,事故路径要经过各级纵深防御系统才能产生严重后果,所有的环节也只受那些在整个组织中起作用的因素影响,安全文化就是其中最显著的因素。
文化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也只有文化才能影响所有的防御系统,包括人与设备。
Reason总结了不良安全文化影响系统防御措施的3条途径[5]: 一是不良安全文化增加了现行失效导致的防御缺陷,包括不充分的培训、不良沟通、程序不当或者界面设计问题,并且,不良安全文化会不恰当地鼓励人们不遵守规章程序;二是没有全面理解操作错误给防御措施带来的威胁,这会导致在维修、检修、校准、安全设备的发放、忽视紧急情况的培训等方面产生潜在失效;第三,也是最危险的、影响最深远的,是对于那些纵深防御系统中众所周知的缺陷不愿预先处理。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绩效的有效指标,能够预示对工作中危险控制的能力与命运。
Lee与Harrison提出核电站安全绩效的指标包括:①有效的沟通,目标及目标的达成手段在组织各个水平上的共同理解;②良好的组织学习,组织适时地调节自己来确认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回应;③组织聚焦,使组织成员的注意力放在组织的安全与健康上;④外部因素,包括组织的财政状况、经济环境以及组织体制的影响[1]。
这些指标并不限于安全问题,与组织安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4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的启示4.1文化管理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安全文化概念为人们理解个体与组织的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总体框架,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文化是组织共享的信念与基本意会,人们会把组织的一些观点和做法认为是想当然的,并加以无意识的运用。
同时,文化也通过社会互动与学习对内整合。
一个组织具有良好文化,管理者和员工都能很好地融入进去,将会产生更强的组织承诺,运行更有效率,也会有更好的效益。
组织事故是不可预见的,但可以预防。
事故本身的动态特性说明了规章制度在预防事故中的刻板性,安全文化是贯穿各种预防措施和预防环节中的有效因素。
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使员工行为能够规范到期望的方式;文化具有参照框架作用,能够指导组织中的员工的行为,减少人们的焦虑;文化产生粘合作用,使员工具有一种归属感和统一感;文化具有防御机制,维持组织的稳定与连续。
Wilpert和Klumb认为,安全文化比规则更重要,在复杂的动态系统中,组织的安全规则不可能预见到新的意外情况,通过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将操作者的行为变组织控制为社会控制。
4.2组织反馈安全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干预事故发生过程、切断事故链。
要更好地预防事故,需要增强每一防御系统的效能,在风险评估、隐患识别、控制、指导时觉察并预防那些潜在失效与现行失效。
这就要求预防计划要渗透到组织活动的所有方面。
组织活动任一方面的缺陷、组织内存在的任何错误信念都可能成为安全的威胁。
例如,如果部门把安全放在效益之前,在开始每一项工作之前都会对风险进行评估;相反,如果认为效益优于安全,人们就会尽可能的忽视某些安全规则和程序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安全文化评估则通过对人们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的测量,发现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地反馈,从而为实践提供一个有力的前摄性(proactive)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