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十字军运动对欧洲文明不可忽视的影响——读《欧洲文明史》有感

十字军运动对欧洲文明不可忽视的影响——读《欧洲文明史》有感

无论是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还是处于现今社会的现代人,都离不开地球。

地球,承载着万物生灵,孕育着人类的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生命与希望。

而天穹,则是人类高占浩渺,放飞灵魂与梦想,可以自由翱翔的自由空间。

因此,天与地,成就了人类的生存与不断向前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这部历史也是教人类如何认识地球、认识宇宙、认识各类文化与自身历史的过程。

因此,无论处于哪种阶段的人类,都无法逃避祖先的对人类发出的询问,我们是来自何处?又将去向何方?古马时期亚历山大建造的斗兽场以及美洲玛雅人修建了自己的太阳金字塔。

这一个个人类文明的开始与发展,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之谜。

如果,你想了解人类的文明;如果你想了解在远古时代,人类开创的文明以及留给我们的一个又一个未解之谜;如果你是一个古文明爱好者;如果你想从不断发掘中不断发现。

那么,请翻开这本《欧洲文明史》,本书将带你追溯欧洲远古时期的各种文明,为你讲述古文明留给人类的巨大财富与知识宝库。

上面的是《欧洲文明史》的前言,可以看出对历史文明的了解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的背景,宗教文化,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等等,可以说文化是历史发现的结果,是历史发现的见证。

《欧洲文明史》的作者是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他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吸取了圣西门的阶级斗争的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历史学说。

)作者在1828年撰写此书时就做了如下的注释——文明是可以被叙述和描写的推动历史的事实,而这个事实不论在当时看来是光明或黑暗,给经历他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或福音,他都在历史中真实发生,并推动着人类社会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形态。

战争杀戮也同革命与建设一样是值得记住和研读的文明。

作者还提供一对为我们研究任何一种文明时充当科学的标准的概念——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这对看似普遍的表达,其真意又一次挑战了一般人的理解。

基左欧洲文明史读后感

基左欧洲文明史读后感

基左欧洲文明史读后感欧洲这地方啊,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魔法盒子的大房间,每个盒子一打开,都能蹦出不同的东西来。

从古希腊那会儿开始,感觉就像一群智慧超群的家伙在海边开了个超级大脑风暴派对。

那些哲学家,一个个就跟“问题制造机”似的,整天想些让人头大但又超级厉害的事儿,像什么“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人活着到底为了啥”。

而且他们还特别会辩论,感觉就像现代的辩论赛选手穿越回古代,互相争得面红耳赤,可就是在这种争吵中,智慧的火花就噼里啪啦地冒出来了。

再到罗马,哇,罗马就像个霸气的大哥。

它的建筑那叫一个宏伟啊,要是能穿越过去,站在罗马斗兽场里面,肯定会被那种壮观给震得说不出话来。

罗马人对法律也很在行,感觉他们就像一群非常严格又公正的班主任,给整个欧洲制定了很多的规矩,这些规矩就像基因一样,深深地刻在了欧洲文明的身体里。

然后呢,基督教出现了。

这就像是一场席卷欧洲大陆的精神风暴,一下子把所有人的灵魂都给搅动了起来。

教堂开始在各个角落冒出来,就像一个个精神的灯塔。

神职人员穿着长袍走来走去,就像一群特殊的使者,在人和上帝之间传递着信息。

不过呢,这基督教有时候也像个爱管闲事的大妈,对人们的生活管得可细致了,从你吃什么到你怎么想事情,都要插上一脚。

等到文艺复兴的时候,就像突然天亮了,欧洲一下子从睡梦中醒了过来。

艺术家们像开了挂一样,达·芬奇就像一个全才的魔法大师,画个画都能画得那么神秘又迷人;米开朗基罗呢,他雕刻的那些人像,感觉都像是有灵魂在里面随时会跳出来似的。

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古希腊和罗马的美好,就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藏,那种兴奋劲儿,从书页里都能感觉得到。

再往后的宗教改革,就像是基督教这个大家庭内部的一场大争吵。

马丁·路德就像个勇敢的叛逆者,把贴在教堂大门上的抗议书一贴,就像点燃了一把大火,大家开始重新思考信仰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

极简欧洲史念书笔录对《极简欧洲史》这本书是昨年买的,当时读了一遍,最大的感觉就是固然简单,但是很简单抓住一些骨干脉络,而这个骨干和观点模型关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相对重要的。

这两天重读了这本很薄的书,做一些重点点的记录和整理。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古典期间到中世纪,欧洲文明发端之初,构成元素有三: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2.基督教 - 犹太教(犹太民族之宗教)的一个奇异分支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现代文明的源泉古希腊,拉斐尔的一幅雅典学院能够说是做了高度归纳,能够看到关于哲学,艺术,文学,数学,医学等各样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所有在古希腊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

基督教,犹太民族宗教的一个分支,在犹太民族的宗教里面,一如基督教中,道德和宗教是密不行分的,但是其余宗教就不见得这样。

而耶稣把犹太人的道德教训转化成了宇宙大爱。

公元 476 年,因为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消亡。

进入漫长黑暗的中世纪。

在 313 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变为国教后,国家和教会,以致整个历史都和宗教产生了千头万绪的联系。

其一,罗马帝国成为了基督教的天下,其二教会变为了罗马人的教会,其三教会将古希腊和罗马的学术和智识成就保留下来,为中兴确定了基础。

最后一个联络,日耳曼人支持基督教。

欧洲历史分为三个期间,古典期间,中世纪和近代。

再来梳理下,日耳曼蛮族支持罗马基督教会,而基督教会自己又保留了古希腊和罗马学术,其目的是这些学术成就能够支持基督教教义,并维系整个统治系统。

从神性到理性,从科学到浪漫,到公元1400 年,这个混淆体开始土崩瓦解,而其第一则启用文艺中兴。

文艺中兴是中世纪遭到的第一个冲击,而宗教改革就是第二个。

关于文艺中兴着眼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智识成就,而关于新教改革者则是屡次回首罗马教廷承继罗马习惯以前的基督教会。

相信进步,是 17 世纪科学革命的结果。

这段期间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期。

而18世纪,法国的启发运动,它的根本不一样是将理性用于全部事物,让知识领域里面没有层级之分。

西方欧洲史的读后感

西方欧洲史的读后感

西方欧洲史的读后感读西方欧洲史就像是在看一场超长的、超级复杂又超级精彩的连续剧,只不过这剧里演的可都是真事儿。

一开头,那些古希腊的城邦就像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

雅典就像是班上那个聪明又爱显摆的学霸,整天捣鼓哲学、民主这些高大上的东西。

斯巴达呢,活脱脱一个肌肉猛男的聚集地,天天就是军事训练,感觉他们眼里就只有战斗这一件事儿。

这俩城邦就像两个极端,可又都那么有魅力,你看现在的很多思想和制度都能在他们那找到影子,就像现代社会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一样。

再往后,罗马帝国就登场了。

这罗马可不得了,就像一个贪婪的巨兽,到处吞并别的国家。

罗马人的工程技术那是相当厉害,他们修的那些大路、水道,就好像是在古代大地上画了一幅巨大的蜘蛛网。

不过罗马帝国这颗大树也不是一直枝繁叶茂,到后来内部乱成了一锅粥,各种腐败、争权夺利,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们为了遗产打得不可开交。

这个庞大的帝国还是分崩离析了,让人不禁感叹再强大的东西也经不住自己折腾。

中世纪就像是欧洲历史的一场漫长噩梦。

教会成了老大,到处都是神神叨叨的氛围。

那时候的人好像都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科学啥的都不敢发展,因为教会说啥就是啥。

不过在这黑暗中也有点小亮光,那些骑士精神啥的听起来还挺酷的,穿着铠甲、骑着马的骑士们到处晃悠,保护女士、为了所谓的荣誉而战。

但有时候想想,他们可能也就是一群穿着华丽的愣头青罢了。

然后文艺复兴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大家突然从教会的阴影里觉醒了。

艺术家们就像一群突然被点燃的烟花,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厉害。

他们的作品就像魔法一样,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人的价值。

不再是整天只盯着上帝,而是开始关注人自己了。

这就好比一群人本来天天在山洞里只知道对着神像磕头,突然发现山洞外面的世界那么美好,于是纷纷跑出去探索。

宗教改革也是一场大戏。

马丁·路德就像一个勇敢的叛逆者,对着教会的权威说“不”。

他这么一闹,整个欧洲的宗教格局就像被打乱的拼图一样重新组合。

西方文化史读书笔记

西方文化史读书笔记

西方文化史读书笔记求欧洲文化史的读后感首先第一段、在看过欧洲文化史后、我陷入了沉思。

接着列举事例,比如文艺复兴。

就写下文艺复兴的内容意义,当时影响,对后事的影响。

如果字数不够还可以再这么举个历史事件。

最后总结下欧洲文明史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

OVER文艺复兴这场文化运动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学术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它从意大利兴起,在16世纪时已扩大至欧洲各国,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

在欧洲的修道院图书馆中和没落的拜占庭帝国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搜集到了古典时代的文学、历史和演说文献。

这些文献大多使用拉丁语或古希腊语写成,多数内容晦涩难懂。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同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中世纪学者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前者将文学和历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献作为新的研究重点,而后者只专注于自然科学、物理学和数学的希腊语和阿拉伯语典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并不反对基督教;恰恰相反,这一时期众多的伟大作品都是为宗教而作,而且许多艺术作品得到了教会的赞助。

然而,从文化生活的其他领域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待宗教的方式还是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此外,包括希腊语《新约》在内的大量希腊语基督教著作从拜占庭流入了西欧,这是自古典时代末期后,西方学者首次接触到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内容。

马萨乔等艺术家们为了更自然地表现透视和明暗关系,都在改善自己的技法,努力做到能真实地描摹人体形态。

以尼可罗·马基亚维利为首的政治哲学家们理性地分析政治生活,设法让叙述符合事实。

米兰多拉的著名作品《论人的尊严》(De hominis dignitate,1486年)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文中论述了哲学、自然思想、宗教信仰和巫术这一系列的话题,并以理性为依据,有力地回击了反对者。

为了更好地学习古拉丁语和希腊语,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们开始更多地使用这些地方语言写作;而印刷术的推广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各种书籍,特别是圣经。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Reading a book on European history, particularly a minimalist version, can be an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读一本关于欧洲历史的书,特别是极简版,可以是一次启发性的体验。

It offers a concise yet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key events, figures, and developments that have shaped the continent over the centuries. 它提供了一个简洁而全面的概述,涵盖了几个世纪以来塑造了这个大陆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

From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modern-day politics, the book delves into the rich tapestry of European history, highlighting both its triumphs and its tribulations.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政治,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欧洲历史的丰富多彩,突显了其胜利和苦难。

As I flipped through the pages, I found myself drawn into the narrative, eager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forces and factors that have left a profound impact on this complex and diverse region. 当我翻阅着书页,我发现自己被这个叙事所吸引,渴望了解更多对这个复杂多样的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力量和因素。

It made me realize that history is not just a record of the past but a lens through which we can gain insights into our present and future. 它让我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且是一种透过镜头来获得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洞察力。

【读书笔记】极简欧洲史

【读书笔记】极简欧洲史

《极简欧洲史》阅读笔记一直觉得自己读书习惯不太好,想在新的一年培养出坚持的习惯,从这一本书开始吧!《圣经》中有句话,日光之下,没有新事。

现今时代发生的很多事情,历史早已重复过,抱着借鉴历史这样一个想法,选择了这本书。

欧洲史,特别是欧洲古典和中世纪,也就是中学那点底子。

这本书很对我心思,想先了解框架,再看细节。

我准备这样写读书笔记,《极简欧洲史》共计八章,按章写笔记,记录其核心部分,在笔记的结尾记录自己的感受。

PART 1 欧洲,是个混合体。

第一章从希腊说起,讲到日耳曼—古典时期到中世纪◎在欧洲文明发端之初,影响它的因素有三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2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奇特分支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地理位置,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土耳其、北非沿岸、西班牙、法国南部、意大利南部古希腊不是单一制国家,有数个小聚落分区统治,即城邦制,民主政治原型萌生地,但并不是代议制民主◎罗马国希腊味地理疆界,北起莱茵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英格兰是,苏格兰和爱尔兰不是),南至北非沙漠,东边最难定。

涵盖整个地中海,大部分在土耳其、中东和北非◎希腊人很聪明,罗马人很服气在哲学、艺术、文学、数学、科学、医学、政治思想都有巨大成就,影响至今。

在几何学上的巨大成就,简单,优雅,逻辑的系统、非常赏心,非常之美。

一个观点,几何学是引导人们认识宇宙的一个途径。

◎听随灵感的“科学精神”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科学始于四百年前17世纪的科学革命,古希腊的两千年后。

灵感,答案应该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17世纪牛顿和20世纪爱因斯坦一致观点,唯有答案简单,才可能近乎正确(这是不是普世的真相?)希腊人的灵感常常是错误的,即便如此,欧洲文明最伟大的成就仍要归功于希腊人。

这里有个困惑,为什么这些小城邦能培养出这样深富逻辑、灵活敏捷、心神专注的头脑?历史学家都没答案,和常人一样,只有纳闷的份儿。

(哈哈哈)◎基督教唯一的神绝对的真理另外的一个民族,犹太人一直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真神,这是个极不寻常的观点,希腊人和罗马人崇奉多神,这比较普遍。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极简欧洲史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极简欧洲史近代欧洲-改革颇多的时代近代欧洲大家普遍认为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这也意味着近代欧洲是个多变或者说是改革颇多的时代。

文艺复兴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古典时期指的就是希腊、罗马时期这就是文艺复兴的宗旨。

从中我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古典的崇拜。

当然,当时也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时代,比如达芬奇。

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

他还擅长雕塑、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

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看来人类确实需要从旧的东西中获取新知,而不是向现代社会那样喜新厌旧。

宗教改革基督教不是罗马人的宗教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基督教回到未罗马化的时候。

原来的教会你要行善才能得救宗教改革先驱人物-马丁路德是他最先提出了改革宗教,并且翻译了圣经。

踏他借着一己之力改革了宗教,让我震撼因信称义只要相信上帝,你就能得救。

虽说初衷是好的,但是我感到这样的改革并不一定好,虽然罗马化的基督教也不好,但是很大层面上还是合理的。

而所谓“只要相信上帝,你就能得救”,我认为是不合理,也不现实。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现代科学家们的挑战●希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布鲁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希腊: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牛顿:地球是运动的●罗马:人类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人类只是一种动物,不是宇宙的中心●圣经:是上帝创造了地球接着在地球上空安置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科学家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上面这段我整合的对话罗列了现代科学家们对的挑战,虽然,希腊的科学非常的厉害,统治世界几千年。

但是这些科学家还是勇于打破,并证明这些是错的。

我认为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有现在的科学,感谢他们。

欧洲文明读后感

欧洲文明读后感

欧洲文明读后感《欧洲文明》是一部关于欧洲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著作,作者通过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演变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让读者对欧洲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欧洲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对欧洲文明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欧洲文明的发展历程让我感受到了欧洲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文明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前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民不断探索、创新,勇于挑战传统和权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影响着世界各地,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其次,欧洲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我深受启发。

欧洲地域广阔,文化多元,各种民族、宗教、语言在这片土地上交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在欧洲文明的长河中,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欧洲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欧洲人民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最后,欧洲文明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欧洲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罗马的斗兽场、雅典的卫城等,这些古老的建筑和艺术品见证了欧洲文明的辉煌和灿烂。

欧洲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也深深吸引着我,让我对欧洲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欧洲文明》,我对欧洲文明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交流互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欧洲文明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欧洲文明的优秀传统,共同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

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

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篇一读了基佐的《欧洲文明史》,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欧洲历史长河的大门,那里面的景象既宏大又复杂,让我像是一个迷失在巨大迷宫里的探索者,时而清醒,时而迷茫。

基佐在书中把欧洲文明的发展梳理得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从源头开始,流经不同的地域和时代,汇聚了各种各样的支流。

这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去看的那条家乡的小河,源头只是山上的一股清泉,慢慢地,经过村庄,汇聚了雨水、地下水等,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有力量。

欧洲文明大概也是如此,从古希腊、罗马的涓涓细流开始,一路吸收了日耳曼民族的豪放、基督教的神圣等元素,逐渐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大河。

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疑惑。

比如说,基佐把基督教对欧洲文明的影响抬得那么高,这也许有点过了吧?我觉得,就像做菜一样,基督教只是其中的一味调料,虽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的关键。

也许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宗教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人心的作用,但把所有的进步和发展都归功于它,可能不太公平。

就像我参加学校的小组活动,组长总是把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这就让人很不爽。

书中关于中世纪的描写也很有意思。

我原本以为中世纪就是黑暗、愚昧的代名词,但基佐却让我看到了中世纪在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它就像是一个大熔炉,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乱糟糟的,但却在悄悄地把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

这又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学习绘画的经历。

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各种颜料乱涂一气,看起来简直是一团糟,但慢慢地,那些颜色开始融合,最后竟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但是,基佐的叙述有时候又过于枯燥,就像老学究在念一本古老的经书,让我好几次都差点睡着。

我就在想,历史难道就不能写得更有趣一点吗?就像现在流行的那些历史剧,虽然可能有些虚构的成分,但至少能让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

难道历史书就只能是干巴巴的吗?总的来说,读《欧洲文明史》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

我在基佐构建的这个欧洲文明的大厦里东奔西走,时而为发现一个新奇的观点而兴奋,时而又对他的某些论述感到不满。

读书笔记之《极简欧洲史》

读书笔记之《极简欧洲史》

读书笔记之《极简欧洲史》欧洲文明的三大基石:古希腊罗马学术、罗马基督教会和日耳曼满族的战士文化。

日耳曼蛮族取代罗马历史进程的第一步,就是将三个元素做连结。

第一个连结:在日耳曼灭了罗马之前,基督教被君士坦丁大帝独尊,有点像中国的独尊儒术,基督教几乎成为罗马的国教,上到国君,下到庶民,无一不信奉。

于是罗马帝国成了基督教的天下。

第二个连接:罗马被日耳曼灭了之后,唯独基督教会保存下来,基督教在亡国之前的组织体系、税收、制度、法庭、监狱得以沿袭,俨然一个独立的政府。

教会变成了罗马人的教会,成了政治孤岛。

第三个连接:还是罗马被灭了之后,基督教会成了文明卫士,将希腊罗马的知识成就保存下来。

第四个连接:日耳曼民族只为土地而来,在精神耕耘甚少,这点很像蒙古入侵中原的情况,于是乎基督教留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还顺带感化了野蛮的日耳曼民族,让他们一起支持伟大信仰事业。

日耳曼蛮族成为基督徒欧洲起源于古希腊,在希腊的辉煌时期,文化学术交流鼎盛,诞生出一批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虽然罗马人比希腊人更加骁勇善战,法律和建筑水平都比希腊人高明,但在罗马帝国建立起来后,罗马人在其他方面热衷于向希腊人学习,因此希腊和罗马的学术得以交融。

基督教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而耶稣就是一个犹太人。

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很大,巴勒斯坦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偏远省份。

耶稣熟知犹太人的律法和教训,从中延伸出他自己的教义。

但犹太教的领导阶层对像耶稣这样的传道人心生疑惑,因此跟罗马人联手将耶稣处以死刑。

在耶稣死后,传教士保罗的一方认为这些教义并不应该只对犹太人有效,而应该对全人类有效。

在接下去的三百年间,基督教传遍罗马帝国,有人甚至将保罗尊为基督教的鼻祖。

到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帝国。

他们骁勇善战,但没有什么文化。

入侵也并不是为了攻陷罗马帝国,只为抢占财务。

他们不善耕作,认为打仗是一件好玩的事,十足的战斗民族。

基督徒一开始是有可能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的,因为他们认为耶稣是唯一的真神,而不肯把罗马帝国的君王当做神一般对待。

欧洲文明史课堂笔记

欧洲文明史课堂笔记

目录第一章欧洲文明的摇篮——希腊 (6)一、爱琴文明 (6)(一)、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和居民 (6)(二)、克里特文明 (6)(三)、迈锡尼文明(一度辉煌,由城邦构成,特洛伊战争后衰落。

) (6)二、荷马史诗及其时代 (7)三、独特的城市国家 (7)(一)、希腊人的城邦 (7)(二)、僭主政治 (7)(三)、大殖民运动 (7)(四)希腊城邦形成的条件(自然/内在/外在/民族) (7)(五)希腊城邦发展的历史轨迹(荷马、古风、古典、希腊化) (7)(六)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顺序(王政、贵族、僭主、民主) (8)四、被抑制了的文明——斯巴达 (8)(一)、传说中的来库古建制 (8)(二)、斯巴达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生活 (8)(三)、伯罗奔尼撒同盟 (9)五、希腊的代表—雅典 (9)(一)、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9)(二)、梭伦改革 (9)(三)、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 (9)(四)、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影响) (9)(五)、希波战争(影响) (10)(六)、伯里克利(改革)时代的雅典民主制 (10)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0)2、雅典民主制度的影响 (10)[如何看待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联系当今社会主义民主,雅典民主有何启示] (11)(七)、古典时代雅典的社会生活 (11)六、最终的崩溃和马其顿的崛起 (11)(一)、伯罗奔尼撒战争 (11)(二)、腓力二世与马其顿的崛起 (11)(三)、亚历山大帝国和希腊化文明 (11)七、希腊文化 (12)[希腊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12)(一)、希腊神话(一个民族最早的精神文明产物) (12)希腊神话的特点 (12)希腊神话的影响 (12)(二)、体现现实主义的希腊文学、艺术和史学 (13)1、文学家(诗歌:荷马;寓言:伊索) (13)戏剧(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利斯/欧利比得斯;喜剧:阿里斯托芬) (13)修辞学和辩论术(伊索克拉底/德莫斯提尼) (14)2、艺术(绘画;建筑:柱式结构/帕特农神庙) (14)雕刻家(菲迪亚斯/米隆/波留克列特斯) (15)3、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15)(三)、追求理性的哲学和科学 (16)1、哲学(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6)2、科学(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 (17)(四)、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拉奥也群像/亚历山大灯塔/米洛的维纳斯/太阳神巨像/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17)第二章古代西方的统治者—罗马 (19)一、罗马的王政时代 (19)(一)、意大利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居民(拉丁人/萨宾人/伊达拉里亚人) (19)(二)、罗马城的建立 (19)(三)、罗马的王政时代 (19)(四)、塞尔维乌斯改革 (20)二、罗马共和国 (20)(一)、罗马的共和体制(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保民官) (20)(二)、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0)(三)、罗马人的征服事业 (20)罗马军事政府成功的原因: (21)三、共和向帝制的转变 (21)(一)、马略改革和苏拉独裁 (21)(二)、“前三头”政治(克拉苏/庞培/恺撒)与凯撒独裁 (21)(三)、“后三头”政治(屋大维、雷必达、安东尼) (22)四、元首政治与罗马和平 (22)(一)、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22)(二)、罗马和平时期帝国的政治经济 (22)五、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22)(一)、三世纪危机 (22)(二)、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复兴努力 (23)(三)、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确立 (23)基督教 (23)耶稣 (23)保罗 (23)彼得 (24)君士坦丁《米兰赦令》 (24)(四)、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被日耳曼族打败)及原因 (24)六、罗马的奴隶制度(重要线索/影响) (24)七、罗马人的文化遗产 (25)(一)、对希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5)1、文学(剧作家:安德罗尼库斯/普劳图斯;作家:维吉尔/贺拉西/奥维德) (25)2、史学:波利比阿、李维、凯撒 (25)3、哲学:斯多各派和新柏拉图派 (25)(二)、重视实用技术(农业/建筑—万神殿/竞技场/高架引水桥/国道) (26)(三)、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十二铜表法/市民法和万民法/民法大全) (26)一、早期拜占庭帝国 (28)(一)、查士丁尼“一个国家、一种宗教、一套法律“的努力 (28)(二)、外患频仍、内乱不已 (28)二、拜占庭的鼎盛与衰落 (28)(一)军区制改革 (28)(二)、拜占庭的动荡命运 (28)第四章中世纪的西欧 (28)一、中世纪的开端 (29)(一)、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29)(二)、加洛林帝国与查理大帝 (29)(三)、三分法兰克 (29)二、西欧各国的封建政治 (30)诺曼人 (30)骑士 (30)(一)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封建经济的发展 (30)(二)、法国政治与王权的扩张 (30)1、卡佩王朝(三级会议) (30)2、百年战争后(圣女贞德) (31)3、波旁王朝(佩剑贵族/穿袍贵族) (31)(三)、英国政治与王权的消长 (31)1、诺曼底王朝 (32)2、金雀花王朝 (32)3、国会 (32)4、都铎王朝(红白玫瑰战争) (32)(四)、虚妄的国度——神圣罗马帝国 (33)奥托一世 (33)三、西欧的基督教世界 (33)中世纪前期的政治格局和封建制度 (33)基督教的政治统治 (33)基督教的军事统治 (34)基督教的文化统治 (34)(一)、西欧基督教化与基督教的封建化 (34)格列高利一世 (34)格列高利七世 (34)亨利四世 (34)(二)、教皇权力的膨胀与政教之争(卡诺莎觐见/英诺森三世) (35)(三)、十字军东侵(基督教的军事统治) (35)骑士团 (35)条顿骑士团 (35)(四)中世纪后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原因/腓力四世/卜尼法斯八世) (36)(五)、阿维农之囚与教会大分裂(教权被世俗政权操控) (36)(六)、西欧的基督教文化(《罗兰之歌》/哥特教堂/经院哲学/大学/奥古斯丁/城堡) (36)第五章近代欧洲的兴起 (38)(一)、“巨人的时代”——文艺复兴 (38)1、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背景 (38)2、巨人辈出的伟大时代 (38)文学(文坛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38)艺术达芬奇(乔托/米开朗基罗/拉菲尔/达芬奇) (39)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 (39)天文(哥白尼/德意志/伽利略) (39)文艺复兴的衰落: (39)3、文艺复兴的意义 (40)(二)、地理大发现——冒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胜利 (40)1、动因 (40)2、条件 (40)3、过程 (40)4、影响 (40)(三)、宗教改革——近代宗教精神的产生 (41)1、背景(为什么欧洲有宗教改革?为什么在德国兴起?) (41)2、经过 (41)3、意义 (41)(四)、早期殖民——野蛮的扩张 (41)(五)、重商主义——疯狂的贪欲 (42)(六)圈地运动 (42)二、俄国的兴起 (42)三、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42)第六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44)一、启蒙运动 (44)(一)、背景 (44)(二)、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44)二、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巩固 (44)(一)、尼德兰革命 (44)1、历史背景: (44)2、经过: (44)3、意义: (45)(二)、英国革命 (45)1、革命前的英国 (45)2、过程(三阶段) (45)3、意义 (45)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阶段) (46)(三)、法国大革命 (46)1、革命前的法国: (46)2、过程(三阶段) (46)3、意义: (47)4、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拿破仑帝国 (47)三、德国的崛起 (47)(二)、俾斯麦与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普丹/普奥/普法) (48)(三)、德意志帝国的扩张 (48)第七章近代欧洲国际关系 (49)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49)二、维也纳体系 (49)三、“东方问题” (49)四、法德矛盾 (49)五、同盟国的形成(1882,德、奥匈、意三国) (49)法德危机和近东危机:德俄恶化,重新改变了欧洲政局。

读书笔记B:欧洲文明十五讲

读书笔记B:欧洲文明十五讲

文明传承中的意识觉醒——《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十五讲》作者:陈乐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1月字数:250,000阅读时间:2016年9月阅读背景:今年秋季学期,我选到了李宏图教授开设的通识模块课程——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

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李老师强调了历史学的意义和功能:“我们并不是直接从历史中汲取解决我们日前事件中的问题,我们只是要知道在那个历史当下人们为什么做出那样的选择,那样的选择是博弈的产物,恰恰展现了历史的复杂,能够给我们一种启发。

”也即所谓的“历史的必然性”。

将这种必然性具体化为几个问题即:欧洲何以为欧洲?同样,中国何以为中国?而这本书恰恰是教授推荐给我们的、讲述欧洲文明史几十个世纪以来是如何向前迈进的书目。

一、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研究方法陈乐民先生以辩证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以历史书籍和历史资料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他在欧洲的亲身实践,对欧洲历史的发展线路做出了相当严谨的考察,再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下,抽象出欧洲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大线路、大轮廓。

作者认为,“书和资料里反映的东西,我想大部分还是真实的……若要讲‘史无信史’,那就把整个历史否定了,抛弃掉了,成了虚无主义。

”而历史虚无主义正是我们在保证历史研究的严谨性的同时要避开的误区。

研究问题陈乐民先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换句话说,即“历史的必然性”亦即“历史的合理性”。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中国进入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才一百多年,为什么这么滞后?……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向谁追问责任的问题,甚至不是一个褒贬是非的问题,而是把客观事实弄清楚的问题。

……历史的长期合理性,就是说历史是不能责怪的。

”与此同时,作者认为,当代欧洲历史研究的问题在于“过于肤浅”,大众关注的重心也仅仅停留在“通俗文化”的层面。

实际上,欧洲文明的博大精深,不亚于令我们自傲的中华文明,作者研究欧洲文明史,并从偏重于政治文明的角度出发,目的是发掘出欧洲的“文明根基”,抓住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深层原因,真正挖掘出中西文明的异质性。

基左欧洲文明史读后感

基左欧洲文明史读后感

基左欧洲文明史读后感一翻开书,我就被那些古老又神秘的欧洲故事给吸引住了。

欧洲文明那可是相当复杂,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拼图,一块一块的,每个小部分都有自己的故事。

从古希腊那些光着膀子在广场上讨论哲学的智者开始,他们就像是一群思想上的探险家,每天琢磨着世界是怎么回事,人又是什么东西。

这种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就像一颗种子,在欧洲的土地上种下了文明的根。

再到罗马帝国,那可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大明星”。

罗马人可不仅仅是会打仗,他们还特别擅长搞建设。

那宏伟的斗兽场、四通八达的道路,感觉他们就像是古代的超级工程师。

不过呢,罗马帝国就像一个精力过于旺盛的小孩,扩张得太猛,最后把自己累垮了,这就给后来的欧洲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世纪就像是欧洲文明的一场漫长的梦,有时候还是个噩梦。

教会的权力大得吓人,就像一个超级大管家,管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时候的人们,每天都在上帝和魔鬼之间纠结,感觉生活里到处都是神秘的力量在拉扯。

不过呢,也就是在这个压抑的时期,像骑士精神这样独特的文化现象冒了出来。

骑士们穿着亮晶晶的铠甲,骑着马到处跑,说是要保护弱者、捍卫信仰,听起来还挺酷的,但实际上也有很多是为了贵族的利益啦。

然后就是文艺复兴,这可真是欧洲文明的一次“大翻身”。

就好像大家突然从黑暗的小屋里走了出来,看到了外面阳光灿烂的世界。

艺术家们就像开了挂一样,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感觉背后藏着无数的故事;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大卫,那肌肉线条,就像是要从石头里蹦出来一样。

文学家们也不甘示弱,莎士比亚的戏剧里,各种各样的人物就像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有爱得死去活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野心勃勃的麦克白。

这时候的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人本身的价值,不再只是盯着上帝和教会了。

再后来的启蒙运动,就像是一群聪明的脑袋凑在一起开了一场超级大的思想派对。

伏尔泰、卢梭这些人,就像智慧的火炬手,他们倡导理性、自由、平等。

他们的思想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欧洲的每个角落,让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君主的权力是不是应该受到限制。

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

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

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篇一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基佐的《欧洲文明史》,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啊!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书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讲历史的嘛。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这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越挖越有料。

基佐在书中描绘的欧洲文明的发展历程,那叫一个波澜壮阔!我就像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些伟大的时刻。

也许你会问,这有啥特别的?我觉得特别的地方在于,它让我看到了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

比如说,中世纪的时候,那黑暗的程度简直让人咋舌。

可谁能想到,就是在那种看似绝望的境地里,居然孕育出了后来文艺复兴的火种。

这难道不神奇吗?我不禁想,我们现在经历的困难,是不是也在为未来的某个伟大时刻埋下伏笔呢?不过,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想,基佐说的就一定全对吗?可能也未必吧。

历史这东西,谁能说得准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不是吗?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我对欧洲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

它让我明白,文明的发展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有起有伏,有辉煌也有低谷。

哎呀,总之,读这本书,值!篇二欧洲文明史基佐读后感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唠唠我读基佐《欧洲文明史》的感受,这一路读下来,那真是酸甜苦辣咸,啥滋味都有!一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里还嘀咕着:“能有多精彩?”结果,好家伙,一下子就被吸引进去了。

基佐笔下的欧洲文明,就像是一部超级大片。

从古希腊罗马的辉煌,到中世纪的黑暗,再到近代的崛起,这情节跌宕起伏的,比看电影还过瘾!我就好像跟着那些历史人物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

但是,读着读着,我也有点迷糊了。

这么多的事件、人物,我能记住多少呢?也许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这可咋办?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笨了,连这点知识都消化不了。

不过,我又转念一想,就算记不住具体的细节,至少我感受到了文明发展的那种力量,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难道不比记住几个名字、几个日期更重要吗?再说了,这本书里也不是所有观点我都认同。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分享)

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笔记(分享)

书名:《欧洲文明史十五讲》背景:去年在北大读历史期间,偶然读到陈乐民先生的《欧洲文明十五讲》(北大出版社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的书)。

陈乐民先生是原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毕生观察和研究欧洲(夫人是美国所前所长资中筠,美国研究的权威,最近出版系列文集)。

本书看似是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讲的欧洲文明史概论(近来我原本是不愿读概论类的书的),但读罢方知,先生对欧洲史博大精深的研究都通过这小小的概论体现出来,读来有种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感觉。

对我而言,至少有三个好处可以强调:1.系统地了解欧洲史的“大脉络”和环环相扣的演进,每一讲不是关注具体的历史细节和事件,而是透过历史事件看到背后的“文明的进程”,思想颇为深刻且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关系演绎的非常透彻;2.“十五讲”中将欧洲史方面的经典书籍都做了推荐或介绍,如果想系统了解欧洲的历史或文明史,可以将“十五讲”作为一个导读并进一步深入钻研;3.十五讲本身是一个书系,已经出了差不多50种书目,每个领域都是大家驾轻就熟将所研究的领域的课程用十五讲的方式概要向读者介绍,有兴趣了解其它学科的知识可以按图索骥。

思考:对于欧洲史,陈先生指出,他终生研究的一个问题,“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

他提到,贺麟教授(贺麟,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

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镇)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提出“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学问,应该全面系统地研究西方的学问”。

还有一位老先生说到“如果不读中国的历史,你就不知道中国为何伟大;你如果不读世界历史,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中国近代落后”。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我们的国家发展要选择哪条道路,用什么样的理论体系、价值观体系作为指导?我们个人就像应该选择哪个理论体系、哪个价值观体系去作为我们个人的信仰和精神依托?在中西马、儒释道之间我们要如何去权衡取舍?是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普世价值(科学、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资本、市场经济、宪政法治)?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儒家是“游魂”吗?儒家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吗?道家和佛法的现代意义?…一系列问题等着我们去思考、研究和讨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想,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思考、再思考才能深化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前提是先要沉下心来做些基本功,即中、西方面的历史、哲学和文明的系统了解。

极简欧洲史学习笔记

极简欧洲史学习笔记

欧洲文明的发端:
组成元素: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2,基督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之宗教)的一个奇特分支。

3对罗马帝国进行侵略的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
希腊的科学:
世间的原理应该是简单,明白,有逻辑并可以解释的。

圣经.出埃及记(犹太教十诫)
神吩咐这一切,说:“我是耶和华,你的天主,是我领你出了埃及的奴隶之所。


“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以为自己雕刻雕像,亦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妄呼耶和华你天主的名;因为凡妄呼他名的人,耶和华绝不让他们免收惩罚。


“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并定为圣日”
“当孝敬父母,好使你在耶和华你的天主所赐给你的地方延年益寿”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做假证和陷害他人”
“不可贪你近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奴婢,牛驴和他所有的一切。

”。

学习欧洲文明史心得体会

学习欧洲文明史心得体会

学习欧洲文明史心得体会学习欧洲文明史是一个令人充满挑战和有意义的过程。

通过学习欧洲文明史,我深刻理解到欧洲的文化和社会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几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影响深远的思想。

下面是我在学习欧洲文明史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欧洲的文明历史是多元而丰富的。

欧洲地区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这使得欧洲的历史变得更加多样化。

我学到了关于古希腊、罗马、拜占庭、复兴时期和启蒙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思想,了解到欧洲文明历史中的发展和转变。

这些历史事件和思想的交错和相互影响,构成了欧洲文明史的精彩篇章。

其次,欧洲文明史给我带来了对历史的启示和反思。

通过学习欧洲文明史,我领悟到历史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持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欧洲历史上的政治、社会、文化事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这对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演变规律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同时,欧洲历史中的众多历史事件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比如受到天灾的影响、种族歧视、政治斗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

再次,学习欧洲文明史使我对欧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欧洲文明史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欧洲文明史,我了解到欧洲的文学、艺术、音乐、宗教等方面的丰富多样性。

比如,古希腊文化对欧洲艺术和政治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复兴和科学革命,以及启蒙时代对现代民主和人权思想的贡献等等。

这些文化成就的背后蕴含着欧洲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类智慧的结晶,让我对欧洲文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最后,学习欧洲文明史激发了我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学习欧洲文明史,我意识到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深入挖掘历史中的因果关系、思想和社会变革的起伏,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也更加明确了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希望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欧洲文明史基佐著10300700042 周博言第一讲在第一讲中,他说:“法国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和焦点。

”其他地方崛起的文明思想和制度,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在法国接受新的预习,才能从法国出发,征服欧洲。

(下划线为引用原文)虽然这么说有夸耀法国之嫌,但从地理上看也确实如此,法国基本处于欧洲中部,我虽不完全赞同地理环境决定论,但无疑,法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注定他将要在欧洲文明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他花了一些篇幅以一种极为诚恳的方式来讨论什么是文明,“我们要注意不要陷入纯粹哲学中,不要定下某种推理原则,并由此演绎出文明的本质……我们研究的是这个词一般的通俗的意义。

……通常意义来自普通见识……一个词的通常意义是逐渐发展的,在事实的不断出现中形成的。

当一个看来是属于某一词的意义范围内的事物出现时,它好像被自然而然地收纳进去了。

词语的词义会逐渐伸展……”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某个事物时,经常会陷入纠结于定义的怪圈,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看法。

即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普通含义,而普通含义就是我们脑海中的普通见识,我们不必每次都要用哲学的逻辑来讨论其普通含义(虽然有时仍然需要,但那是哲学范畴的),否则那会非常地累。

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发展的观点,及一个词语的普通含义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不断吸纳进新的事物(有可能也会去除一些旧的事物),我们在讨论不同时期的同一词语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这点我也是比较赞同的。

他通过四个假设,提出文明的第一个概念: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然后进一步提出第二个概念:人性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的发展未必会立刻带来人性的发展,我总是联想起中国古代的社会(尽管我对古代历史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取得巨大的成就,还有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文化艺术品。

但人性的发展似乎并不是如此,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也并不总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时候还不如先秦时期。

作者认为,人的内心的一切巨大发展都给社会带来了利益,而社会状况的一切巨大发展都给个人带来了利益……也许它们之间已经间隔几百年。

如果真的隔这么久,还能够充分证明它们之间确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吗?我对作者这点略有怀疑。

但也不是全无道理,毕竟如果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几百年也许也只是弹指一瞬。

(恕我没有精力与篇幅彻底研究这一巨大的问题,只能随便说两句看法)第二讲作者认为,古代社会,一种唯一的,或者至少一种强大的胜过一切的势力支配着、决定着一切……绝大部分战争以某一特殊原则的统治而告终……而近代欧洲文明不是这样,各色各样的势力处于一种互相不断斗争的状态,然而没有一个能消灭其他势力而占有整个社会。

单一性可能会使社会迅猛发展,但也有可能迅速走向衰落。

因为单一的社会统治势力总能最大限度地调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但当他们做出错误的抉择或是不再适应时,灭亡也就不可避免了,作者在这里列举了古希腊的文明。

单一性还可能导致另外一种社会结果,那就是社会陷入停滞状态,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仿佛冻僵了”。

虽然没有举出中国的例子,但我觉得,中国社会似乎就是这样,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确立后,当思想上独尊儒术确立后,虽然不断出现新的社会势力或社会思想,但都不够强大,难以动摇它们的统治地位。

中国文明在经历了突然的早熟后,陷入了建立王朝和再推翻的循环(虽然不完全是这样)。

而近代欧洲则是君主政治政体、神权政治政体、共和政体、贵族政体等共存或是轮流占有绝对优势。

这种差别同样呈现在思想感情上。

这种多样性既是一个不利条件,因为它在早期使欧洲发展极为缓慢;同时也是一个优越性,它使欧洲的发展从未停止过。

构成社会诸阶层的有各色各样的因素,同时他们又处于不能相互排斥的状态,这就产生了今天盛行的自由。

这是我刚刚接受的观点,既然大家都无法使除自己以外的人服从于自己,不如大家相互尊重对方的意愿,这便形成了自由,作为个人如此,作为社会各阶层,各势力也是如此。

我想虽然这未必是自由唯一的起源,但至少也是起源之一吧。

罗马帝国的形成:一个城市→诸城市的联盟,罗马的扩张史是征服与建立城市的历史。

地方自治的形式和精神占主导地位,这样一种制度极为松散,不像中国的中央集权,最后只能走向分裂与解体。

(下面并非是按原书一讲一讲来写的,有所忽略与跨越。

)宗教与此同时,罗马内部形成了基督教教会团体。

分为三个时期:1.最早时期表现为一个具有共同信仰和共同思想感情的单纯的团体;2.一批教义、教规、戒律和官吏开始出现;3.教士阶层的产生,是与人民截然不同的一个教士团体……总之是一个完整的政府。

教会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它引入了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依靠人的信念,道德信条和情操的力量。

这是一种可以用来对抗物欲的力量,贪婪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但给我们印象似乎有宗教信仰的地方,对物欲的渴求似乎是少一点的(我也不知是否正确,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用宗教信仰的力量来对抗贪欲,也是方法之一,但也仅仅是之一而已。

它支持和传播了一种关于规则、一种高于一切人类规律的规律的思想。

记得有人从逻辑上证明了上帝的存在,而一般我们所理解的上帝只是那种高于一切的存在的拟人化形态。

可能作者这里所指的正是那种“无与伦比”的存在。

但关于逻辑,关于上帝,我仍还是没有一种清晰而具象的理解。

同时,宗教开始与世俗势力分离。

但在5世纪时,教会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健康原则。

统治者想独立于被统治者,试图夺取世俗权力,实行专制统治。

宗教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宗教感情,还意味着一个宗教的社会,一个宗教的政府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而权力则不例外地落到最能干的人手中。

在这里,作者简单讨论了政府。

政府不是靠高压手段成立的,也不应该依赖于高压手段维持,而是要探索出每种情况的“真理”——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使人们愿意接受,即使不再需要采取高压手段,政府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存在还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我们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专政”一词是否意味着作者所提出的这个理念,并没有为我们的政府完全接受呢?虽然政府似乎正在努力做出改变,但不可否认高压手段从来也没有消失。

而良好政府的第二个条件则是对自由的重视。

门阀这个词不适用于基督教教会,因为它基本不存在世袭的情况。

教会选择掌权人的两个原则:1.上级选择下属;2.下属选择上级。

教会在这个时代里,由于尊重平等、尊重合格的优秀人士,取得了很大的势力。

这也是教会受欢迎并取得较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然而,坏的原则也如影随行:1.否认个人理性的权力;2.擅自采取的强迫权。

我觉得这是由其宗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宗教总是有向外扩张的趋势,总是希望更多的人成为信徒,宗教有权威性,无所不能的上帝是不能怀疑的,因此它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的理性的发展。

它会告诉你某个事实就是那样,而不是为什么会那样。

而那些怀疑者或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则会遭到无情的打击。

这种对自由的抑制其实是违反宗教的原始准则的,其最后也会对宗教本身造成负面影响。

5到6世纪面对新来占领者时,宗教曾试图转变他们的信仰,但暴力最后占了上风,宗教提出:与世俗势力分离和相互独立的原则(客观上为思想独立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修道院制度得到发展。

君主有时会尝试摧毁宗教的独立性,而宗教也在尝试取得对世俗社会的支配权。

而当他们站在统一战线时,就产生了糟糕的结果——迫害异端。

野蛮时代即将结束时,查理曼做了一次恢复罗马帝国的尝试,但却没能成功。

随着查理曼帝国的崩溃,宗教也陷入了混乱状态,虽然教会内部努力寻求统一,但却加剧了分化。

在12世纪前,教士完成了与基督教普通民众的合法分离。

但人民在教会中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因为教士与各种身份的人均有联系,且作为封建组织的一员,难免与世俗社会不断接触。

教会的管理方式以及它对人民的影响关注对人内心的发展,以温和的思想感情启发权势者,使他们与弱者之间的关系更合乎正义。

同时关心教士团体的发展和教士个人的教育。

而对于社会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奴隶解放,禁止一些野蛮习俗,改善了刑法、民法。

教会的悔罪制度也是有其合理性与先进性的。

但仅仅靠这样一种道德上的约束还是很难维持社会的稳定。

对其作一个概括性的论断:宗教对近代欧洲的道德界和知识界,对公众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发挥巨大影响,总体来看对人的心智还是有益的但在政治秩序上则不然。

十字军东征始于11世纪,持续到12、13世纪,这是一个全欧洲的事件,具有广泛性与自发性。

精神上的原因是宗教情感与信仰冲动,社会方面的原因:国家、生活、思想都局限在狭窄的天地里,而人们对游动生活带来的刺激和惊险的爱好依然存在。

其最初的目的只是与伊斯兰教的斗争,在第一次东征时,伊斯兰还只是痛恨的对象,但后来则不把他们当做是妖魔一样的存在,毫无疑问,这其中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思想革命。

文明的交流也许最初是以冲突的形式,但十字军的参加者在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们的眼界、思想更加开阔(一些重大发明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可能是十字军战士带回欧洲的),有利于他们摆脱偏见,心智成熟。

可以想象,一个与自己所处社会情况完全不同的文明与世界给人内心带来的冲击有多么的大。

同时,许多教众目睹了教廷的政策和生活方式,了解了在宗教争议中私人利益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宗教信仰不再是思想活动的唯一领域。

到13世纪末,发动十字军的精神原因已不复存在。

而欧洲则向着思想自主、自由迈出了一大步。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多么的重要。

正如我们的国家,不必将所谓的西方的价值观当做洪水猛兽,只有更多的交流才能使相互之间更加了解,才更有利于民众心智的发展,更何况现在的交流也比当初更文明、方便得多。

我们要做的不是告诉民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而是应该尽量客观地向他们展示一切,让民众自己做出选择。

组织神权政治的尝试但在一开始就碰上了阻碍:基督教靠单纯的精神力量,没有管理事务的实权。

其他障碍:封建贵族的抵抗;宗教的独身主义,使其不能完全同化继承者(因为不是世袭);教士集团内部也存在纷争。

其最光辉的时代是11世纪末期,教皇格列高利掌权期间。

他的主要思想是:教士掌管世界,教皇掌管教士,一个庞大的正规的神权政府掌管欧洲。

虽然直到13世纪中叶,神权思想依然兴旺,但大规模的群众反教会行动在欧洲的大片土地上发生了。

15世纪精神领域的变革15世纪前,未见除宗教外真正影响人民大众的普遍而有力的思想,教会所排斥的思想未能在人们头脑中普遍而长久地扎根下来。

而然到15世纪初,出现了公开要求改革的呼声。

一方面,宗教会议寻求合法改革,一种明智而又羞羞答答的改革;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教会外的,凶猛而热烈的改革。

随着东罗马帝国的覆灭,希腊难民给意大利带来了更高深的古文化知识和大量文稿。

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复兴,产生了一批自由的思想者。

这也为16世纪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首要效果即是将欧洲国家分为两类: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