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PPT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
第一节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门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兴学科,是一门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
一、比较文学的形成与发展
1、比较文学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2、比较文学的史前史与学科史
由于西方历史文化的一体性,西方人在比较文学的史前史阶段主要进行跨越民族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随着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和比较的意识与方法在学术界的广泛运用,随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比较文学学科开始形成,其标志是:(1)出现了比较文学杂志:
(2)出现了比较文学理论著作;
(3)大学里设立了比较文学课程。
比较文学形成后,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五十代:
法国学派——
从事影响研究(“跨越”、“国际文学史”),为其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使用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考据),并用累累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价值,使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确立了牢固的地位,功不可没。
但是,法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有狭隘性、机械性以及文学沙文主义倾向等局限。(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美国学派——
从事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跨越国家界限与学科界限”、“文学研究”),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也使比较文学有了向纵深发展的可能性,但有狭隘性和理论不够严密、导致研究范畴过于宽泛的弊端。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
中国学派——
开创了跨文化体系的东西方文学以及东方各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为进行全球范畴内的比较文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中国比较文学在史前史阶段更多地进行跨学科研究。
鸦片战争之后,林纾、梁启超、王国维等学者就中外文学、文化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拉开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序幕。
“五四”时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时期,中国学者从西方引进了这门学科。茅盾、吴宓、许地山等学者写出了有份量的学术论文,一些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讲座。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时期。学者的队伍扩大了,出现了钱钟书、季羡林、朱光潜、陈铨、崇白华、李健吾、李赋宁、范存忠等学贯中西的学者,学术论著的质量和数量均有提高,一些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低谷时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港台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活跃;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陆的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复兴。
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以《中国比较文学》为会刊。1995年成立了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出现了大批中青年学者如乐黛云、陈惇、卢康华、孙景尧、饶芃子、曹顺庆等。1998年之后教育部将比较文学列为高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
二、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一)名称“比较文学”作为这一学科的名称并不贴切。
(二)定义: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1、性质;
“比较”是学科观念、研究的基本立场,即“跨越”式的多元思维;也是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文学”指文学研究。
2、研究对象
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跨越性”(四个跨越)、“可比性”(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学关系:亲缘关系
类同关系
交叉关系
(三)研究目的
比较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民族文学与人类文学的特性、规律,加强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推动文学的发展。
(四)学科特征
1、开放性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时空;研究对象及其形式、价值;学科)与研究理论、方法是开放的;
2、宏观性
3、理论性。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意义
一、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途径,能够帮助人们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文学现象;
二、比较文学能够帮助人们拓宽知识视野、增强思维能力;
三、比较文学能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改善人类生存的人文环境。
第三节怎样学习比较文学
一、弄清基本概念;
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三、思考;质疑;应用。
本章基本要求:
了解:比较文学
理解:(1)比较文学与传统文学研究的区别(2)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发展的主要贡献(3)学习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
学习重点:比较文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学科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文学的价值、意义
第一章
1、什么是比较文学?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比较文学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比较文学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方?简述其中的原因。
3、试述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发展的贡献。
一、影响研究的定义
影响研究是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相互渗透、影响的史实的研究类型。
二、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影响的类型
作家、作品之间的影响;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之间的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学对别的民族、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
创作内容方面的影响,创作形式方面的影响;单一影响与集体影响;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循环式影响;
正影响(外来文学与接受者文学的发展方向一致并使之受益)、反影响(接受者批判外来文学以支持本民族文学)、负影响(外来文学被用来反对接受者固有的文学、文化传统)、超越式影响(某种文学在外民族的影响大于在本民族的影响)。
四、影响研究的类型:
(一)流传学(誉舆学)
流传学是从影响放送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在外民族的影响的研究类型。
例:《鲁迅在日本》《〈死魂灵〉在中国》《中国杂剧对日本能乐的影响》
《西方现代派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文学对法国的影响》
例:范存忠对《赵氏孤儿》在欧洲的流传的研究:
首先,论文考据了剧本传入欧洲的路线、在欧洲流传的情况和其中的规律;
继而,论文探究了剧本影响欧洲的结果及其中的规律:文艺批评方面—创作方面—演出方面。
(二)媒介学
媒介学研究影响传播的途径、方式、手段。
(三)渊源学(源流学、源泉学):
1、渊源学的定义:
渊源学是从影响接受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的研究类型。2、渊源学的研究对象:
书面渊源
口头渊源
印象渊源
例:杨周翰对弥尔顿《失乐园》中“加帆车”的中国渊源的研究:
首先,论文考据了欧洲关于加帆车的文字记载,
继而,论文考证了中国古籍中的有关记载,特别是弥尔顿受影响的具体环节;
随后,论文深入探讨了弥尔顿受影响的原因及其对创作的巨大作用。
五、影响研究的步骤方法:
1、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同”,假设影响的存在;
2、搜集、考证、研究事实材料,证明影响的存在;
3、研究文学影响形成的“因”与“果”及其中的规律。
六、影响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价值:
1、发掘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史实,还文学发展史的本来面目;
2、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文学现象;
3、总结文学交流的规律。
局限:
受制于“事实联系”,研究对象有限;费时费力,成果没有理论价值、普遍意义
基本要求:
了解:(1)影响研究(2)流传学(3)渊源学
理解: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类型、步骤方法
掌握:影响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学习难点:流传学与渊源学的区别影响研究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