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2011十大语文差错

合集下载

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 语是:泄露/泄漏 泄漏。 语是:泄露 泄漏。
•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 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 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 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 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 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 泄露” “泄露”。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 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泄漏” 象一般是机密信息。而“泄漏”则使用较 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 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 泄漏” “泄漏”。
注:本课件为网络资源收集而来。 本课件为网络资源收集而来。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 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 误为“ “捍”误为“撼”。
• 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 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 “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 年 月 局的一面锦旗上, 捍祖国强盛” 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 撼祖国强盛” 见图),舆论哗然。 ),舆论哗然 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 是保卫、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 是动、摇动的意思。 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 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 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 令人遗憾。 令人遗憾。
八、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 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
• 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 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 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 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 摄氏15度”“摄氏 摄氏20度 “摄氏 度”“摄氏 度”。准确的说法 应是: 摄氏度”“ 摄氏度” 应是:“15摄氏度”“ 摄氏度”。摄氏 摄氏度”“20摄氏度 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博文收藏2011-12-22 0911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附2006—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资料图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06_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06_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06——2011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说明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咬文嚼字》就是一座语文生活的监测站,时刻关注社会语文状况。

在重点追踪、专家审读和来稿统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杂志社自2006年起每年都向社会公布当年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现特汇编如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细心揣摩。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如:“就象树一样挺立着。

”“象”应为“像”。

“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二、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如:“千姿百态的狗,成了丙戍年贺卡的主角。

”“丙戍”应为“丙戌”。

戌,音xū,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的属相为狗。

戍,音shù,义为防守,和地支无关。

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

”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

“神州”是中国的代称。

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

”“即来之”应为“既来之”。

“即”,音jí,有未然义;既,音jì,有已然义。

两字音近而义殊。

五、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如:“美容美發中心”。

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

“發”,音fā,是“出發”的“發”;“髮”,音fà,是“头髮”的“髮”。

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

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

“启示”应为“启事”。

“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

”“哈蜜”应为“哈密”。

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

八、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李鹏
【期刊名称】《出版视野》
【年(卷),期】2017(000)001
【摘要】著名语文期刊《咬文嚼字》21日揭晓2016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载(ZGI)人飞行”“一揽子货币”等入选。

这一年国际国内风云激荡,不少语文差错源自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大事。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李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咬文嚼字》公布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2.近五年汉语使用失范现象分析——以《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为例
3.《咬文嚼字》又出榜单“十大差错” 8个来自媒体报道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出炉你错了吗
4.《咬文嚼字》公布2012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5.《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ことばのキツツキ」と呼ばれる上海の雑誌「咬文嚼字」編集部が21日、中国国内で頻出度が最も高く、最も広範囲をカバーした2011年「ことばの十大間違い」を発表した。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2011年「ことばの十大間違い」は以下の通り。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1)社会に最も大きな影響を及ぼした文字使用上の間違い=「捍(守る)」と「撼(揺るがす)」故宮が今年5月に北京市公安局に贈った錦旗に、本来は「捍祖国強盛(祖国強盛を守り)」とすべきところが、誤って「撼祖国強盛(祖国強盛を揺るがし)」となっており、世論の大ブーイングを巻き起こした。

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2)最も間違いやすい繁体字=「復」と「複」2011年は辛亥革命百周年にあたり、「光復(回復)」なる語がメディアに頻出した。

映画「辛亥革命」では、「光復」とすべきところを誤って「光複」と表記されていた。

「復」は、還元、回復を意味する。

一方、「複」はもともと、「裏地がついた衣服」の意味。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3)メディア表記上の重大な間違い2011年は中国共産党設立90周年だったが、一部メディアでは、党徽(党のシンボルマーク)の「鎌刀(鎌)と錘頭(ハンマー)」を、「鎌刀と斧頭」と間違えていた。

「中国共産党規程」では、「中国共産党の党徽は、鎌刀と錘頭があしらわれたデザインとする」と定められている。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45页PPT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45页PPT
参加了一次考试”。两处“期间”应为“其 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 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 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9
• 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 “只能望其项背”这类错误用法,不仅出
现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在某些知名 作家的笔下。所谓“望其项背”,义为能看 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 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 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 如“怎能望其项背”。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9
• 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索 隐派。
近年来“红学”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 出版了一批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但在谈 到“红学”流派时,索隐派一再被误为“索 引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 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 事。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9
• 三、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戴上紧箍咒。 如:“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在《西游记》
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 的金箍便要收紧。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 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9
• 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州/洲。 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
2019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大地震时, 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震憾”。 “撼”为手旁,义为以手摇物;“憾”为心 旁,义为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9
• 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狙击/阻击。 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
角狙击赤潮”。两处“狙击”应为“阻击”。 “狙击”和“阻击”同为军事术语,但含义 不同:“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 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2011年12月20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 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一面锦旗,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二者读音相同但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復”和“複”。

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都应作“光復”。

“復”,对应的简体字为“复”,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眼,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说,大桥施工中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

其中“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作“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播报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o中毒”。

“铊”是一个多音字,读tu6时同秤砣的“砣”,读to时才表示一种元素名称。

六、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泄露和泄漏。

媒体报道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时有的用“泄露”,有的用“泄漏”,前者是用错了。

“泄露”的对象是机密的信息:“泄漏”则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指抽象的情报、信息等,使用的范围较广。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第一,拼写错误:拼写不规范,大小写混用,字母缺省等;
第二,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不正确,从句未隔开,位置错误,说话人
口语化,句子没有完整表达意思,重复句式;
第三,句子无逻辑:句子结构不清,前后矛盾,构思不精,句法混乱;
第四,术语搭配错误:搭配词语和句子搭配不当,习惯用法不得当,
词义偏差;
第五,标点使用不规范:“,”、“。

”、“!”等使用不当,漏写
及多写等;
第六,语意不精准:没有使用相应的词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意思
的转换不合理;
第七,重复使用词语:重复使用同一个或几个词语使得句子变得索然
无味;
第八,滥用俗语及简称:使用过多的口头语,成语及简称;
第九,倒装不当:倒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第十,口语习惯使用:口头语使用不当,地道表达缺失,口语习惯难
以识别。

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十大错误,成功骗了几代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

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十大错误,成功骗了几代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

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十大错误,成功骗了几代人,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不移至理或者金科玉律,纵然是被经过多次审核勘定、流行使用多年的语文课本之中,也不乏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然而由于教科书天生就带着神圣感,导致我们对它所讲述的一切都深信不疑,也包括那些征收智商税的错误。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语文教科书中的十大经典错误,成功骗过了几代人,很多人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十、《春日偶成》类型:插图不当级别:一颗星宋代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苏教版的课本插图中(如上图示),人物的衣襟右边压在左边上,这在古代被称为“左衽”,反之则称为“右衽”。

古代汉族以左为尊,所以都是系右衽的,系左衽的情况只有两种:一,北方异族习惯于左衽;二,汉族传统习俗里,死者之服会选择左衽,以示阴阳有别。

所以,不要小看这一小小差别,其中的文化内涵却有大不同!九、《陈毅探母》类型:移花接木级别:一颗星这个故事收录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教材之中,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探母时亲手为母亲洗衣服的故事。

可翻遍陈毅元帅的传记、生平录,都没有发现这项记载,反而在元代《二十四孝》一书中有一则名为《涤亲溺器》的故事与之完全雷同,故事的主人公是黄庭坚。

显然这是后人的移花接木了。

八、《田忌赛马》类型:历史常识级别:一颗星“威王”是他的谥号,也就是死后人们给予的封号,生前是不可能这么叫他的,而只能以“齐王”称之。

然而,在在多个教材的《田忌赛马》版本中,“齐威王”的称呼多次出现,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七、《田忌赛马》类型:历史常识级别:一颗星世界公认的轮椅历史中,最早的记录出现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25年)石棺上的一处雕刻,刻的是一把带轮子的椅子,这被认为是现代轮椅的前身。

而在课本插图中受了膑刑的孙膑却是坐在轮椅上发奋著书的,前后相差整整八百多年。

也就是说,轮椅提前出现了800多年!六、《西门豹》类型:历史常识级别:一颗星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西门豹》的插图中,一位婢女手拿托盘,盘中水果中竟然出现了葡萄?要知道,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而葡萄则是于汉武帝刘彻时期才从国外引入的,前后相差了300多年呢。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拼写错误。

这类差错尤其容易发生,尤其是在考试中,很多学生容易把汉字词语
拼写错误,造成语文作文得分低。

二、标点符号错误。

标点符号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流畅性,但是有些学生容易把标点符
号放错位置,造成文字混乱,影响语文作文得分。

三、字词用法错误。

语文字词用法多变,有些学生容易把字词用错,造成语法错误,
影响语文作文得分。

四、句子构造错误。

语文句子构造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容易把句子构造错误,影响句
子的衔接,降低语文作文得分。

五、书写错误。

书写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而有些学生在书写时会出现书写潦草、
拖沓、涂改等情况,严重影响语文作文得分。

六、抄袭错误。

语文课上,有些学生容易把别人的作文抄袭,考试中也会出现类似的
情况,这类差错会严重影响考生的作文得分。

七、语言表达错误。

语文语言表达较为复杂,有些学生容易把语言表达错误,考试中
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样会影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八、修辞错误。

语文的修辞精妙,但是有些学生容易把修辞搞错,造成文章紊乱,影
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九、文章结构错误。

文章结构是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容易把文章结构搞错,造成文章结构混乱,影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十、表意错误。

表意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有些学生容易把表意表达错误,影响语文作文的得分。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热点事件十大语文差错由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推出,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栏目介绍《咬文嚼字》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主要读者为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语言文字工作者。

《咬文嚼字》栏目设置极具特色:“语文门诊”“一针见血”、“众矢之的”剖析语文差错,针对性强;“词语春秋”、“汉字神聊”介绍语文知识,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百家会诊”探讨各种语文“疑难杂症”;“向我开炮”则专门发表读者批评本刊的文章。

《咬文嚼字》“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个性鲜明,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咬文嚼字》被广大读者誉为“文化清道夫”。

评选标准1.典型性重点关注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

2.新闻性重点关注出现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错。

3.广泛性差错类型全面。

语言文字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兼顾,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考虑。

[3]评选步骤1.条目征集。

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本刊广大读者,征集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条目。

2.条目筛选。

《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的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出备选条目。

3.专家审核。

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备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形成“十大语文差错”初稿。

4.征求意见。

把初稿分发给编辑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人士(外地语文专家、媒体记着),征求他们对初稿的反馈意见。

5.最后审定。

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十大语文差错”进行最后认定。

[3]榜单明细2022年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

历年十大语文差错常犯语文错误1、“撼卫”应为“捍卫”2、“大坝合拢”应为“大坝合龙”3、“家俱”“家俬”应为“家具”4、“一年之季”应为“一年之计在于春”5、“即来之”应为“既来之”6、“招聘启示”应为“招聘启事”7、“震憾人心”应为“震撼人心” 88、“海上升明月”应写为“生明月”9、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10、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11、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普遍认为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其实这两句诗是千古咏雪名句,12、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13、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也不应用于自称。

如:“三位罪犯”应改为“三名罪犯”“我是一位歌手”应改为“我是一名歌手”。

14、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首先”。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

15、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

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角狙击赤潮”。

两处“狙击”应为“阻击”。

“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

16、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17、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一、缺少标点符号
语文课本中常常缺乏标点符号,使语文课文的句子和意思难以理解。

错误的标点符号影响了孩子阅读的效率,或者把意思表达变得模糊不清。

二、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是语文课文中常见的错误,这种错误会对孩子造成困惑,也使得孩子学习语文也变得枯燥无味。

三、字体颜色
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及大小之间的差别不大,使得语文课文的阅读变得困难。

四、多彩印刷
学习者在语文课文中往往会发现出现多彩印刷,如绿色、蓝色、红色等,使语文课文变得分散,影响了学习者对语文课文的理解。

五、文字落款
语文课文上常常会出现文字落款,这种落款会影响孩子正确理解语文课文,使孩子对语文句子意思的理解变得模糊。

六、句子结构
有时由于句子结构而使语文课文难以理解,如句子容易变成复杂的句子,句子混乱,句中片段缺失等。

七、拼音错误
架式拼音的错误是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这种错误会使孩子们在发音上产物听读出错误,而影响他们正确理解语文。

八、标题错误
中国语文课文上常常会出现标题错误,比如标题错误、标题过长或不符合语文课文内容,这使得孩子更加难以理解语文课文的核心内容。

九、语句与题目不符
每一篇的语文课文都应该有一个与语文课文核心内容相关的题目,但有时候题目与语文内容不符,会让孩子感到疑惑,而影响了语文课本的效果。

十、内容贫乏
语文课文中出现的内容贫乏,有时不能恰当地表达语文内容,而使孩子们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受到一定的影响。

2011错别字

2011错别字

今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故宫锦旗错字影响最大据新华社电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 。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误写为“光”。

其实,“”表示还原、恢复;而“”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三、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五、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

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六、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

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

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超实用!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在学校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繁杂的语法规则和复杂的语言结构,我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语文错误。

为了帮助大家避免这些常见的语文差错,下面是年度十大语文差错汇总(2006-2021),相信会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拼写错误拼写错误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字母的差异而完全改变一个单词的意思。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重视拼写规则的学习,并且在写作和口述时多加注意。

2.语法错误语法错误也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常见的语法错误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语序错误等。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在写作和口语表达时多加练习,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语法错误要格外注意。

3.标点符号错误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起到了连接句子、提示语气等作用。

然而,很多人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准确。

常见的标点符号错误包括逗号和句号的误用、引号和书名号的混淆等。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我们需要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规则,并且在写作中多加练习。

4.词语搭配错误词语搭配是语言表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熟悉词语的正确搭配而导致语义模糊或者不通顺。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积累大量的词语搭配,并且在日常使用中多加练习。

5.语气不准确语气是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手段。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语气的不准确而导致误传信息。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气,并且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多加练习。

6.单复数错误单复数错误是我们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错误。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准确地使用单复数形式而导致语句的不通顺或者语义的混淆。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掌握单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并且在写作和口述时多加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历七月,秋分那日出了一件大事。
按二十四节气在阴历中的排列,秋分不 可能出现在七月,只能出现在八月。
人名称谓知识性差错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王右军、 颜真卿、柳公权等。 王右军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 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于右任先生为民国元老,于老晚年在台湾 仍然仰望祖国大陆。 近现代一部分名人的尊称,有特殊的讲究 于右任不能称于老,而应该称“于右老”。 类似 者还有黄炎培,称“黄炎老”而不称黄老, 张澜 称“张表老”(张澜字表方),章士钊称 “行老” (章士钊字行严)等。
乾隆编《四库全书》,号召民间献出 善本,作为奖励,寿以枣梨,意思是给一 些钱买枣和梨吃。 “寿以枣梨”,并不是给钱买枣和梨 吃。雕版书通常用枣木和梨木制版,寿以 枣梨指书刊行世,世间又多用“灾梨祸枣” 来指责滥印无用之书的现象。
一日王某访友不遇,留下一字条: “参商为憾”。王某因朋友出门经商,未 能见面,深感遗憾。 作者不熟悉天文历法,参和商均为二 十八宿中的星宿,参指西方的参宿,商指 东方的心宿,一在西,一在东,不能同时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形容两人闹翻,避 而不见,谓之“形同参商”,杜甫有“人 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句。
年龄称谓
婴儿的被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指两三岁的儿童。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花甲之年 指幼年儿童 襁褓 指女子十三岁 加冠· 弱冠 期颐之年 指女子十五岁 齿龀· 龆龀 指男子十五岁 耄耋之年 垂髫· 总角 指男子二十岁 古稀之年 指三十岁 豆蔻 指四十岁 束发· 成童 及笄 指五十岁 不惑之年 而立之年 指六十岁 指七十岁 孩提 知命之年· 知天命·半百 指八、九十岁 一百岁
自然科学类知识性差错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任你用怎样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郭沫若《石榴》) 据有关专家考证,石榴花瓣不可能为 四瓣,一般为五至八瓣。这是文学大家笔 下的失误。
十二级龙卷风袭击广东徐闻(搜狐新 闻,2009年9月13日) 龙卷风不分等级,无“某某级龙卷风” 之说。
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 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 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 工中“过分强行合拢”。事实上,“合拢” 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 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 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 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2011年十大用字用词差错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2011年,社会影响最大的语差错是:“捍” 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 安局 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 祖国 强盛”,舆论哗然。 “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摇 动的 意思。
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 频繁现诸媒体。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 “光復”误写为“光複”。 “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 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您家父最近身体好吗?
“家父”“家母”:谦辞。指自己的父 亲、母亲。称他人之父母为令尊、令堂, 称他人之子女为令郎、令爱等。
误解词语用法
我国南宋时有位豆蔻年华的词苑新秀李 清照„„(《才女试新郎》,载《农民文摘》) 南宋建立(1127年)时,李清照(1084— 约1151)已四十多岁,年届不惑,“豆蔻年华” 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女,用于此处,显然的错 误。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 国,为了扩大对华侵略,镇压太平天国运 动,联合组织侵略军,于1900年6月10日大 举进犯中国。(《学生辞海》中学卷,南 京大学出版社) 八国联军镇压的是义和团,不是太平 天国运动(1851—1864)。
英宗(正统)二十年时被瓦刺部可汗 发兵掳去,史称“土木堡之变”,于是监国朱 祁 钰即位为景帝,改国号景泰。(赵忠祥《岁 月情缘》,作家出版社) 明英宗被俘后,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 次年改年号为景泰。大明的国号并没有改。书 中将用于纪年的年号误为指朝代名称的国号, 大谬。
“七子”之一的广州湾(今广州)是 1899年被法国强行租借的……(中央电视 台某电视片解说词) 1899年11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广州湾租界条约》,强租广州湾,条约 中的“广州湾”是湛江港的旧称,而非广 州。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喜几家愁。
九洲应是九州。二人在美国、日本、韩 国、台湾、香港留下了愉快的足迹。 台湾、香港是中国的一个地区,不能与 美国等国家并列。这个问题不能含糊,但 出版物中又常犯类似的错误。正确的表述 应该是:旅行团一行十二人在美国、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留 下了愉快的足迹。
村长还是村主任?
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媒体在 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 误称为“村长”。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 把村长不当干部”。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 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 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 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 任”,简称“村主任”。
十、家具还是家俱?
铊中毒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 “铊中毒”事件,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 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语言专家指出,“铊”是多音字。读 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 示一种元素名称。
摄氏15度 15摄氏度 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拆开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季在于春。 一年之际在于春。
• 河网讯 生活中,农民群众大都喜欢把选举村委会主任叫做“选村长”, 到一些农村去打听村委会主任极有可能会让农民一头雾水,改称“找 村长”就容易得多了。这也别怪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影视剧 也常常出现“村长”的叫法,就连一些报刊里的新闻报道也时不时地 冒出“村长”的字眼。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也许那些蹲在书屋里做学 问的法学家会认为笔者是在耸人听闻,但事实确实如此,并不会因为 法学家的惊讶而有丝毫变更。 • 按理说,“村长”这个称谓早过时了,正规的、符合法律规定的 称谓只能是“村委会主任”。理由很简单,且不说早在1988年6月1 日起我国就试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单单从 1998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也有8年 多时间了。那么,为啥“村长”的称谓就迟迟难以淡出人们的生活? 这其中并不仅仅是因为“村长”这个称谓比“村委会主任”更加顺口, 深层次的原因也很值得探究。
事发当日,公安人员就抓获了5位犯罪嫌疑人。
“位”作量词用时,带有敬意,用来指犯罪嫌 疑 人,显然是错用。
案发当日,在抓获的嫖客中,各阶层人士都有。
“人士”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或在某方面有 代 表性的人物,在实际运用中一般都带有尊褒色 彩,用来指称嫖客显然不合适。
我公司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0名推销 员„„联系人:王先生、李女士。 “先生”、“女士”、 “小姐”用于称 呼为尊 称,用来自称不太合适。
常见知识性错误举例
历史、天文、地理类知识性差错
中国历代文人多有癖石之嗜好,自明朝 王冕始以花乳刻制印章以来……(《北京 晚报》2000年3月2日) 王冕(1287—1359),著名诗人、画家, 卒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前,当是元朝 人。
1997年7月1日前,陈方安生的官名叫布 政司……历史上沿用了六百多年的官名, 终于“寿终正寝”了。(《布政司六百 年》,载《羊城晚报》1997年7月14日) “布政司”全称“承宣布政使司”,是 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名称,非官名也, “布政司”才是官名。
党徽到底是什么组成?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 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 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 “镰刀与斧头”。
核泄漏还是核泄露?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 泄露/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 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 写成“泄露”。 “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而 “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 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