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复习1
人因工程复习

人因工程学复习1、人因工程学研究目标研究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人因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人因工程学与人体科学的关系: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是人因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
其中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生理学与人因工程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2)人因工程学与工程科学的关系:工程设计是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目的,它与人因工程学科之间自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系统工程在研究对象、方法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这两个学科有密切关系。
管理与生产优化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同时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也应用管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人因工程既要应用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又为安全工程提供重要依据,两者关系密切。
人因工程中人与环境的优化是重要研究内容,上述学科的研究内容为人因工程学进行环境设计和改善,创造适宜的劳动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方法和标准。
除上述学科外,人因工程学还需要社会学、统计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3/人的心理因素:性格、能力、动机、情绪、意志4、高温作业环境对工作效率、事故的影响:(1)高温环境影响效率,人在27~32℃下工作,其肌肉用力的工作效率下降,并且促使用力工作的疲劳加速。
当温度高达32℃以上时,需要较大注意力的工作及精密工作的效率也开始受影响。
(2)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效率降低。
随着温度提高和气流速度降低,作业效率明显降低。
(3)脑力劳动对温度的反应更敏感,当有效温度达到29.5℃时,脑力劳动的效率就开始降低,许多学者的实验都表明,有效温度越高,持续作业的时间越短。
(4)事故发生率与温度有关,据研究,意外事故率最低的温度为20℃左右;温度高于28℃或降到10℃以下时,意外事故增加30%。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

1.人因工程学: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应用学科。
①国际人类工效学会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
②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学全书: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③总结: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方法、作息制度及其改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3.微气候:工作或生活场所所处的局部气候条件。
①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
②湿度:空气的干湿程度。
③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内所含的水汽质量。
④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为该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相对湿度。
⑤气流速度:空气的流动速度。
⑥热辐射:物体在绝对温度大于0K时的辐射能量。
4.高温作业环境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幅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福射强度大,相对温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
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6.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①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屏蔽热源,降低湿度,增加气流速度。
②保健措施: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
人因工程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和机器、技术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2.人因工程的研究目标、性质(了解,不考)两个主要研究目标:1.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2.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
3.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步骤、和其他学科关系(了解)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动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
从人因工程的发展史可知,他与系统工程,劳动科学,心理学等有密切关系,从工程角度看,人因工程必定要在系统工程思想指导下,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实现人机系统的最佳配置,同时还要利用心理学,劳动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追求提供最适宜的劳动条件,实现获得最高劳动效率和创造最舒适的工作环境等目标。
4.人机系统(理解)人机系统是指一个或多个人员、实体设备所构成,向系统输入给定的数据,就会产生期望的输出。
1.人工系统2机械化系统/半自动化系统3.自动化系统第二章人的因素1.生物钟、节奏(理解、不用背)2.心理因素,主要掌握人的能力(哪些能力,每个能力具有哪些特点,影响能力的因素)、动机(理解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从三方面解释)、情绪(了解即可)能力:指哪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分类如下(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密切联系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特殊活动范围内发生作用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操作能力、节奏感、对空间比例的识别力、对颜色的鉴别力等。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因⼯程复习资料第⼀章⼀、⼈因⼯程的命名1. ⼈因⼯程学是研究⼈—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门边缘性应⽤科学2. 国内外命名情况美国:⼈的因素⼯程学或⼈类⼯程学西欧:⼈类⼯效学⽇本:⼈间⼯学我国:⼈机⼯程学、⼈体⼯程学、⼯程⼼理学、3. 国际⼈类⼯效学学会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在某种⼯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理学和⼼理学等⽅⾯的因素;研究⼈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研究在⼯作中、⽣活中和休假时怎样同意考虑⼯作效率、⼈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起源与发展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兴起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了解)三、研究内容P71.研究⼈的胜利与⼼理特性2.研究⼈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机界⾯设计4.研究⼯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应⽤领域表1—1四、研究⽅法P10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理测量法5.⼼理测试法6.图⽰模型发五、效度与信度含义P14效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信度:信度是指研究⽅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致性的程度第⼆章(理解)⼀、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感觉系统(⼀)视觉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量信息;可利⽤颜⾊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觉范围⼴,分辨率⾼;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缺点:容易发⽣措施、错觉和容易疲劳(⼆)听觉(三)平衡觉(四)味觉四原味:酸、甜、苦、咸(五)嗅觉嗅觉感受器嗅粘膜(六)肤觉P291.触觉两点辨别阈:⼈能辨别出⾥两点受触、压的最⼩距离2.两点辨别阈越⼩,⽪肤感觉分辨⼒越⾼3.触压觉和痛觉的适应现象显著,连续刺激会减弱或失去知觉三、⾻骼系统⼈体内有206块⾻四、⼈体活动能源P321.直接能源三磷酸腺苷(ATP)2.功能系统(1)磷酸原(ATP—CP)系统(2)乳酸能系统(3)有氧化系统P33 表2—1五、⼈的⼼理因素性格、能⼒、动机、情绪、意志第三章⼀、微⽓候的含义微⽓候是指⼯作(或⽣活)场所所处的局部⽓候条件,主要包括空⽓⽓温、空⽓湿度、⽓流速度(风速)以及热辐射条件等四个参数1.空⽓温度摄⽒度和华⽒度及两者转换⽅法P442.空⽓湿度绝对湿度是指每⽴⽅⽶空⽓内所含的⽔汽克数相对湿度相同温度、压⼒条件下,⽔⽓压强与饱和⽔⽓压强的百分⽐3. ⽓流速度(风速)4. 热辐射定义:物体在绝对温度⼤于0K是的辐射能量要求:认识各要素的测量仪器P45.46图⼆、微⽓候环境的综合评价P501.不舒适指数2.有效温度(P52图)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三、⾼温环境、低温环境对⼈、⼯作效率的影响与改善措施⾼温:(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
人因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学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总论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美国人因工程学专家.伍德.: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的何人而求得最高效率.国际人类工效学会以:人因工程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人因工程学的起源: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因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是该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人因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经验人因工程学(2)科学人因工程学(3)现代人因工程学(不同于传统人因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筢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因工程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超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处;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因工程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提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干规律,以达到确保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就工业工程师来说,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2)人体系统的总体设计(3)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4)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设计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测法(3)实验法(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分析法(6)分析研究法(7)调查研究法人因工程学的体系(图)人因工程学学科的作用(1)为工业工程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为工业工程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人体劳动形态特征1.机械系统与人本尺度目的就是提高设计对象的宜人性,让使用者能够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从而有等于减少人体疲劳和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2.人体的形态测量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在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测量数据才是有效的:(1)被测者姿势(2)测量基准面(3)测量方向(4)支承面和衣着(5)基本测点及测量项目(在车票GB3975-83中,规定了人因工程学使用的有关人体测量参数的测点及测量项目,其中包括:头部测点16个和测量项目12项,躯干和四肢部位的测点22个,测量项目共69项,其中分为立姿40项,坐姿22项手和足部6项以及体重1项…..总共84个测量项目)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函数(略)3.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有:(1) 人体主要尺寸(2) 立姿人体尺寸(3). 坐姿人体尺寸(4) 人体水平尺寸4人体测量数据的利用—利用人体尺寸的方法(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理修正量(5)产品功能尺寸的设定(产品功能尺寸有最小功能尺寸和最佳功能尺寸两种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 第三章人体劳动生理特征1.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活动的能量供应来自三个供能系统:ATP-P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这三种能量是互相联系的)ATP-P系统:ATP ADP+P+能量CP(磷酸肌酸)+ADP ATP+C(肌酸) 这两个反应是可逆的乳酸能系统:也称为无氧酵解系统,是指体内人能源特技糖或米诺糖元在无氧或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分解,释放出能量以合成ATP并产生休庭中间产物---乳酸有氧氧化系统:糖,糖元或脂肪在有氧气参与的前提下,经过有氧氧化完成分解,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活动代谢活动代谢=实际休庭率--安静休庭率相对能量代谢率:RMB=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作业时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2.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直\接测卡法和间接测卡法(一般采用第二个)能量代谢计算原理(略)3.劳动中的机体调节氧需的调节(略)心率是单位时间内以及搏动的次数(正常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为75次每分)最大心率=220—年龄心率输出:每分钟由左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正常人在安静下为50~70ml) 4劳动的强度与标准:以人体的能耗量,氧耗量,心率,直肠温度,排汗率或相对代谢等作为指标分组的.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I=3T+7M最佳能耗界限:一个工作日(8h)的总能量消耗应在1400~1600kcal之间,最多不超过2000kcal若在不良劳动环境中进行作业,上述能量还应降低20%.根据我国工人目前食物摄入水平,这一能耗是比较合理的.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h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对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各为多少,以及两者如何合理配置,米勒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kcal/min,这一能量消耗水平也被称为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这一界限,劳动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贮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米勒假定为24kcal,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kcal(工式略)5.产生疲劳机制的三种理论(1) 中枢学说(2) 代谢物积累学说()3能源耗尽学说疲劳的测定(1)主观感觉(2)生理变化(3)闪光融合频率(4)反应时测定(5)皮肤敏感距离法(6)膝跳反射阈限法第四章人的劳动心理特征1. 感觉阈限: I/I=K人对外界的感觉具有下述特征(1)适宜刺激(2)感觉阈限(3)适应(4)相互作用(5)对比(6)余觉知觉过程主要特性:(1)整体性(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2)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3)错觉记忆的种类(1)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3)瞬时记忆,适时记忆与长时记忆(4)形象记忆,听觉记忆与动作记忆思维:是人脉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思维特征:(1)思维的间接性(2)思维的概括性(3)思维与语言具有不可分性思维的种类:(1)具体思维(动作思维,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其次按思维的指向不同时,思维可以区分为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2.人的情绪动态过程情绪的功能:(1)适应生存(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3)情绪对人体的其他心理活动有组织作用研究证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与强度情绪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交织情绪的激活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情绪的不可控性情绪适应不良的规律:人的负担和经受能力超负荷,引起身体疾病,人在经受能力上超负荷,导致严重的不适应,以致影响社会适应行为导演,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疾病.3.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一个人在初中活动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体个性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人的需要:1需求层次论,2.权力,社交,成就需求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1)自我实现(2)自尊,地位,尊敬(3)社会和归属(4)安全,保障(5)生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建立的在以下三个基础上:(1)人是有人物的生物,人的需求可以影响其行为,只有求被满足的需求才可能激发行为,已满足的需求不再是动因(2)人的是按重要性,也就是按层次,从基本需求到复杂需要的顺序排列的(3)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起码的满足时,才会向更高一层次前进,即由基本需求向复杂需求迈进马斯洛按他们对个体的重要程序排序如下:(1)生理的需求(2)安全的需要(3)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社交,成就需求论.麦克利兰.把高层次需求划分为权力,归属或社交及成就的需求.4人的动机动机的分类:1驱动力.2诱惑力因素动机有三种功能:1.始动,2.选择和导向.3.强化功能工作动机(与工作有关的具体动机有以下几种)(1)胜任和好奇(2)成就(3)交往(4)公平动机因素(图)5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即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价值观的作用: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并进而影响组织的绩效,在同一个事物中,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可分为七个等级:反应型,宗法式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6 人的修改心理特征修改心理特征是修改结构中是较稳定的成分,它主要包括一个人在才能,气质和性格方面的特性能力的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能力的差异:体现在能力的发展差异和能力的类型差异两个方面能力的类型形差异:表现在:知觉差异,记忆差异和思维差异7 人的气质和性格气质是与行为模式相联系的一个模仿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敏感性低,反应性,主动性强,兴奋与抵制过程的平衡较好,情绪兴奋性高,可塑性高,外倾胆汁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情绪好冲动,抵制力差,外倾粘液质----敏感性低,反应性弱,选择迟缓,行为刻板,兴奋性弱,情绪平和,内倾抑郁质---敏感性高,反应性,主动性弱,行动迟缓,行为刻板,情绪抑郁,内倾人的性格分为:(1)分裂型性格,也稀烂为内闭型性格(2)躁郁型性格,也称为开放型性格,同步型性格(3)过敏型性格,也称神经质性格,劳苦型性格(4)显示型性格,也叫歇斯底里性格(5)粘着型性格8群体行为心理特征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思想情绪群体的作用:由于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人群合体,因而具有重要的沟通与桥梁作用群体的功能(1)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2)提高成员思想,知识和技能水平,形成新的合力(3)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4)协调人际关系群体是组织分工协作,承担责任的基本单位,通过群体可以完成以下功能:(1)是承担和完成内容复杂,需要分工且互相信赖的任务的基本单位,(2)是学习和交流新,新知识,产生力的人群结合体(3)能推动复杂决策的完成,解决关键性难题心理学家认为,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下列的需要:(1)满足成员尊重,友谊,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求,(2)满足成员归属感和支持力量的需求(3)浪花兄弟成员成长和自我实现需求9群体影响下的个体行为(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标准化倾向(3)社会顾虑倾向(4)社会从众行为(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2.表面从众,内心不接纳.3表面不从众,内心去接受4.表面内心都不接受)影响人体从众的因素有两类:情景因素,个体的价格特征第五章人的系统功能特征1.人的信息传递理论人的感觉品管,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器官等人体子系统控制着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就是信息在体内的循环过程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情况,影响或支配着人的行为或动作对于信息或信息处理过程,还是能够概括出一些规律性认识的,其要点如下:(1)人的行为或动作老师信息处理的结果(2)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信息处理往往包含许多阶段(4)分时输入和处理可能会降低信息接受和处理的速率与精度(5)一旦做出某种决定,神经冲动就会被传递到肌肉去执行预定的动作,而由肌肉反馈回来的神经冲动则有助于对动作的控制(6)在信息流中,人的大脑皮层所能处理的信息只是感觉器所接受到的信息量的很小一部分(7)有许多方法和措施可以加强或扩展人的信息处理能力,(8)人体响应可视为信息处理过程的终结,它本身也是在传递信息2.视觉信息接受系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视野:人和头部和眼球回写不去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中央视觉:在视网膜上分布着视维的中央部分,其感色力强,同时能清晰地分辨物体,用这个部分视物的称为中央视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当用单眼视物时,只能看到物体的平面,即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宽度,若用双眼,则能分辨物体深浅,远近,即立体视觉色觉和色视野:视网膜除了能分辨光的明暗外,还能分辨色能力,可以分辨出180多种颜色暗适应和明适应: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器官的感觉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觉性也随之变化,视觉器官的感觉性对光刺激的变化的相顺应被称为适应,人眼的适应性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视觉特征如下:(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已有而且不易疲劳(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的方向运动(3)人眼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4)两眼的运动问题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外一只眼睛不动(5)人眼对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易于接受(6)颜色对比与人眼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视觉原则(图)3.听觉信息接受系统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其适宜的刺激是声音一个声音被另一个声音所掩盖的现象,称为掩蔽听觉可用以下特性描述(1)频率响应(2)动态范围(可听声除了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外,还取决于声音的强度)(3)方向敏感度(4)掩蔽效应4.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人和机器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本质的联系是信息交换人的信息处理系统(图)中枢信息处理中记忆可以分为三种形式(1)感觉信息贮存(2)适时记忆(3)长时记忆5.人的信息输出系统反应时间(RT)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RT=Tz+Td根据对刺激—反应要求的差异,通常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不仅与反应类型有关,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1)不同的感觉器(2)刺激信号的强度(3)刺激的清晰度和可辨性(因此,在设计灯光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亮度比,设计标志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颜色比,设计声音信号时,要考虑信号与背景的信噪比及频率的不同等)人的主体因素:习俗,个体差异,疲劳6.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可用完成运动的时间表示,而人的运动时间与动作特点,目标距离,运动方向,动作轨迹特征和负荷重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运球操作的动作速度,还取决于动作方向和动作轨迹等特征动作轨迹特征:(1)连续改变和突然改变的曲线式动作,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2)水平动作比垂直动作的速度快(3)一直向前的动作速度,比旋转时的动作速度快1.5~2倍左右(4)圆形轨迹的动作比直线轨迹动作灵活(5)喱动作比逆时针动作灵活7.肢体的出力范围肢体的力量来自骨肉收缩,骨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肌力的大小取决以下几点:(1)单个肌纤维的收缩力(2)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3)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4)肌肉对骨骼发生作用的机械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肢体所有力量的大小,都与持续时间有关8运动的准确性(1)运动速度与准确性运动速度与准确性两者间存在着互相补偿的关系速度---准确性特性曲线(图)(2)盲目定位运动的准确性(3)运动方向与准确性(4)操作方式与准确性由于手的解剖学特点和手的不同部分随意控制能力的不同,使手的某些运动比另一些运动理灵活,更准确第六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1.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人机系统是指系统中的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俄区域.通常人机界面有信息性界面,工具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等,就人机系统交通而言,以信息性界面最为重要在人机间信息,特技及能量的交换中,一般是以人为主动的一方.人机信息交换方式:机器传递给人的信息显示装置,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能够把机器设备的判令处以人能接收的形式显示给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触觉显示)2.视觉信息显示设计仪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视觉显示装置,其种类很多多,按其功能可分为:读数用仪表,检查用仪表,追踪用仪表,调节用仪表;按其结构分为:指针运动式仪表,指针回写式仪表和数字式仪表仪表的参数可参考下列原则进行设计(1)最小刻度不票数,最大刻度必须标数(2)指针运动式仪表票数的数码应当垂直,表面运动的仪表数码应当按圆形排列(3)若仪表表面空间足够大,则数码应标在刻度记号外侧,以避免它被指针挡住(4)开窗式仪表窗口的大小至少应能显示被指示数字及其上下两侧的两个数(5)对于表面魂小开窗仪表,其数码应按顺时针排列(6)对于圆形仪表,不论表面运动式或指针运动式,均应使数码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7)不做多圈使用的圆形仪表,最好在刻度全程的头和尾之间断开,仪表色彩:色彩是否合适,对认读速度和误读率都有影响.(墨绿色和淡黄色仪表表面分配上白色和黑色的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小,而黑色和灰黄色仪表面配上白色刻度线时,其误读率最大)仪表面板形式及其布置:仪表的面板大多为鼓腹击壤矩形仪表面板上的仪表位置应按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按仪表的重要程度排列(2)按使用顺序排列(3)按功能进行组合排列(4)按最佳零点方位排列(5)按视觉特性排列(6)按仪表与操纵器的相合性排列3.信号显示设计(信号灯设计,荧光屏设计,图形符号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信号只用来指示一种状态或情况其中信号灯设计所依据的主要原则:(1)信号灯的视距设计(2)信号灯的形状,标记设计(3)信号灯的颜色选择(4)信号灯的布置(5)重要信号灯的设计闪光灯信号的作用是:(1)引起观察者的注意(2)指示操作者立即采取行动(3)反映不符合指令的信息(4)用闪光的快慢指示机器或部件运动速度的快慢(5)用以指示警觉或危险信号不同背景下人对信号灯的的辨认信号灯背景灯光认读效果闪光稳光最佳稳光稳光好稳光闪光好闪光闪光差荧光屏设计(1)荧江屏的显示特征(2)目标的亮度,呈现时间(3)目标的运动速度(4)目标的形状,大小和颜色(5)目标与背景的关系(目标的视见度受制于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对比值:亮度对比度=(目标亮度—背景亮度)/背景亮度)(6)屏面4图形符号设计:在实际应用种类图形符号时,不得采用人们不能接受的的或过分抽象的图形和符号,只能使用有利于人的知觉的图形,符号,以便于减少知觉时间,加强对符号的记忆和提高操作反应速度,图形,符号设置的位置应与所指示的操纵机构相对应5听觉信息传示设计(听觉信息传示具有反应快,传示装置可配置在任一方向上,用语言通话时应答性良好等优点,)听觉信息会买示装置设计必须考虑人的听觉特性,以及装置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1)为提高听觉信号传递效率,在有噪声的工作场所,须选用声频与噪声频率相关无的声音作为听觉信号(2)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听觉信号时,信号之间就有明显的差异(3)应使用间断或变化信号,避免使用连续稳态信号,(4)要求远传或绕过障碍物的信号,应选用大功率低频信号(5)对危险信号,至少应在两个声学参数上与其他声音信号或噪声相区别,而且危险信号的持续时间应与危险存在时间一致.6.言语传示装置:用言语作为信息载体,其优点是可使传递和显示的信息含意准确接收迅速,信息量大,缺点是容易受噪声的干扰在设计言语传示装置应注意:(1) 言语的清晰度(2) 言语的强度(3) 噪声环境中的言语通信7听觉传示装置的选择音响传示装置在设计和选择音响,报警装置时,应注意:(1)在有噪声时,要把音响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的频率选择在噪声掩蔽效应最小的范围内(2)对于引起人们注意的音响显示装置,最好使用断续的声音信号,而对报警装置最好采用变频的方法(3)要求音响信号传播距离很远和穿越障碍时,应加大声波的强度较低频率(4)在小范围内使用音响信号,应注意音响信号装置的多少言语传示装置的选择应注意:(1)当显示的内容较多时,用一个言语传示装置可代替多个音响装置,且表达言语传示装置所显示的广州语信息表达力强,较一般的视觉信号更有等于指导检修和故障处理工作(2)在藉此追踪操作中,言语效率并不比视觉信号差(3)在一些非职业性的领域中,如广播,采用言语传示装置比音响更符合人们的习惯8操纵装置的设计操纵装置是将人的信息输送给机器,用以调整,改变机器状态的,操纵装置将操作者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机器输入的信号手控操纵器的设计(1)触觉功能与触觉特性(2)操纵手把的设计(3)适宜的操作范围(4)操纵器的适宜尺寸触觉与视觉,听觉相比:具有琐碎敏感,适应迅速,有立体感等特征设计合理的操纵手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手把形状应与手的生理特点相适应(2)手把形状应便于触觉对它进行识别(3)尺寸应符合人手尺寸度的需要9肢控操纵器的设计(主要用于需要大操纵力)(1)适宜的操纵力(2)脚控操纵器的尺寸(3)脚踏板结构形式的选择10操纵装置编码与选择。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单位流明(lm),用字母Φ表示。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定义式I
=
∅ ������
亮度: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单位坎每平
方米(cd/m^2),定义式L = ������·������������������������������,θ为取定方向与发光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减光混合(将不同的颜料、涂料、染料等物质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新的颜色), 颜色三原色青品红黄(CMY)
中性混合:以小点、小面或细线的形式将未调和的色彩在画面上并置,利用人的视觉合色能 力,当人的视线离开一定距离时将融合成新的色彩,混合后的色彩透明度是各被混合色的平均值,而且纯度 保持不变,因此又称平均混合或空间混合。
*工作场所照明 1.照明方式 按灯光照射范围可分为一般照明(也叫全面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一般与局部比例为 1:5 适宜), 特殊照明 照明配光方式按照光源发光方向可分为直接、半直接、全面扩散、半间接、简洁照明 5 种。 2.光源选择 平均显色指数������������ 3.眩光及其防控措施 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 光。 防控措施: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广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 4.照度分布 照度均匀的标志: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1/3 照度均匀主要从灯具的布置上来解决,边行灯至场边的距离保持在 l/2 至 l/3 之间(l 为灯具的间距) 5.亮度分布 视野内的观察对象,工作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最好的亮度比为 5:2:1,最大允许亮度比为 10:3:1。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 照明设计:自然光,灯具 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问卷法 评分系统,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计算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第五章 色彩环境 色觉特性:恒常性,适应性,显色性,明视度,向光性,反射性,负色性 *色彩的混合与表示方法 色彩混合:加光混合(将光谱中几种不同的色光进行混合,而得到新的色光),色光三原色红绿蓝(RGB), 牛顿色调环,色三角
人因工程知识点

人因工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人因工程》①基本定义:人因工程就是一门研究人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简单来说,就是怎样让人和机器或者环境配合得更好。
比如说,设计一个椅子,就要考虑人的身高、体重、坐姿习惯等,让坐椅子的人感觉舒适,这就涉及到人因工程了。
②重要程度:在很多领域都超级重要呢。
在工业设计方面,如果产品的人因工程没做好,可能用户就不想用这个产品。
比如有的手机设计得按键太小,按起来费劲,这就是没考虑人因工程。
在工作环境设计方面也很关键,舒适的办公室环境能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
③前置知识:需要一些基础的解剖学知识,因为要了解人的肢体动作范围等;还需要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毕竟要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嘛。
比如说人对颜色的喜好就和心理学有关。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太多啦。
像汽车内部的设计,怎么调整座椅、仪表盘的布局,让驾驶员开车既方便又安全;还有办公室桌椅的高度设置,合适的高度能防止员工长期工作得腰酸背痛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人因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和工程学、心理学、解剖学等都能挂上钩。
在整个学科体系里,像是一条线把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串起来。
②关联知识:和人体工程学关联紧密,很多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有点分不清。
与环境学也有关联,因为人是在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像室内灯光亮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就会影响人的感受。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这门学科难就难在要综合好多不同学科的知识。
得先了解不同人的差异,人的身高、手的大小等都不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 关键点:要学会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光从技术角度出发。
比如说设计一款鼠标,光想着怎么把技术功能加进去,不考虑手握着舒不舒服可不行。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如果是设计类专业的考试,这是必考内容。
像工业设计专业,会考查如何根据人的因素进行产品创新设计。
- 考查方式:可能是出那种分析产品缺陷的题,让你找出哪些方面违背了人因工程原理;或者是给出场景,让你根据人因工程知识进行改善设计。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人因工程学知识点总结一、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1.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人因工程学起源于二战期间的工业生产需求,旨在通过调整机械设备,以适应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优化人类和各种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旨在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以使其符合人类的特征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
3. 人因工程学的意义人因工程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理设计和改善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提高工作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二、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1. 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研究人类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以发现人类在工作中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产品。
2.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人机界面,使其更符合人类的视觉、听觉和操作习惯,提高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4. 工作环境设计工作环境设计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场所的空间、光线、噪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5. 人机协调人机协调是人因工程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旨在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和产品,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
6. 人因工程学的原则A. 适应性原则B. 一致性原则C. 简化原则D. 易学性原则E. 误用保护原则F. 可变性原则三、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人因工程学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工作设备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降低工伤和疾病风险。
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人因工程学考试复习题1.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
2.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选择) 调查法(访谈法,考察法,问卷法,)观测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心理测验法,图示模型法。
3.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人体补充ATP的过程称为产能或供能。
5.微气候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热辐射。
6.微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温、湿度、热辐射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某一参数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由另一参数的相互变化所补偿。
例如,人体受热辐射获得的热量可被低气温所抵消,即当气温增高时,若相应增大气流速度,会使人感到不是很热。
低温、高温使人体散热量增加,导致冻伤;高温,高湿使人体丧失热蒸发机能,导致热疲劳。
7.人体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Qs=Qm-W+Qc+Qr-Qe+Qk8.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即心理上是否感到满意、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
9.为什么必须进行综合评价微气候条件?研究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能仅考虑其中的某个因素,因为人进入作业或生活、活动场所时,要受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要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
10.微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或指标:⑴不舒适指数⑵有效温度(感觉温度)⑶三球温度指数(WBGT)11.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做高温作业环境。
12.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辐射作业;二是高温,高湿作业;三是夏季露天作业;13.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⑴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⑵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⑶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⑷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
14.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首先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特别是影响手的精细运动灵巧度和双手的协调动作。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一、简答题(每小题二、计算题(每小题三、论述题(每小题5 分,共40 分) 15 分,共30 分) 15 分,共30 分)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一、人因工程学概述(1)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
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 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萌芽阶段:19 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 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
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
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3)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 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

人因工程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即以机械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系统为中心—人机系统环境协调。
<注〉:萌芽时期——兴起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2、人的神经组织主要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成。
3、持续时间长、强度小的各种劳动供能主要是由人体的有氧氧化系统提供。
4、劳动之初和极短时间内的极强体力劳动的供能主要是由人体的ATP-CP系统提供。
5、短时间内强度大的体力劳动供能主要是由人体的乳酸能系统提供。
6、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三磷酸腺苷(ATP)。
<注〉:(1)人体活动的直接能源:(2)磷酸原系统:(3)乳酸能系统:(4)有氧氧化系统:7、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人体吸入的氧量测定出来。
〈注>:人体能量消耗测定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和相关估算法。
直接法:利用各种热量计,测定在绝热室内流过人体周围的冷却水升温情况,直接测量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散发的热量.间接法:通过测定人体耗氧量(L/min),再乘以氧热价(KJ/L)来计算能量消耗的方法。
相关估算法:有某些容易测定的生理指数来估计人体的能耗,如心率。
8、计算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9、人对空气干湿程度的感受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
10、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式:Qs=Qm-W±Qc±Qr-Qe±Qk<注>:人体单位时间向外散发的热量,取决于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四种热交换方式,即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和传导热交换.Qs为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J/m2·h)Qm为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W为维持人体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功;Qc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Qr为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Qe为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的蒸发热传递率;Qk为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传递率;“+”表示人体得热,“—”表示人体散热。
11、WBGT指标用干球、湿球和黑球的加权平均温标来评价微气候条件。
人因工程学 期末考试 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1. 造成人为失误的缘故可分成哪大类?而落低人为失误的办法有那三大项?2. 怎么从治理操纵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损害?3. 啥是反应时刻?怎么操纵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刻?4. 日子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
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摆开。
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别脚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双眼干涩、躯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落低。
为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缘故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要紧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9. 普通事情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10. 怎么举行工作房间的群彩调节?11. 眩光的危害及操纵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啥?15. 啥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办法?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具车偶尔办公场所的群彩环境,讲明其特点和别脚之处。
19. 请提出怎么才干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办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受与知觉。
21. 简述感受与知觉的区不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23. 哪些事情下适合采纳立位操作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25. 哪些事情下适合采纳坐姿操作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27. 简述噪声的操纵办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普通原则是啥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33. 信号装置有啥作用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刻之间的关系。
人因工程复习重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是由包括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所组成;人的一切心理、意识和行为都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的。
视角的计算式:α=2arctgD/2Lα—视角(度);D—视看对象两点间距离;L—眼至视看对象的距离。
人类极限最小视角为1’-1.5’,大致相当于25厘米处看一张纸厚度的物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力即人类在一定距离处(如5m)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
(2)视野与视力范围是指当头部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人在水平面内的视野范围是:双眼的最大视区在左右60°以内的区域,良好区域为0~30°。
最敏锐视力则是左右15°。
在垂直面内人的视野是:以视线水平时为0°基准,人的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
良好区域为水平线上20°~水平线下40°。
(也就是说,人的垂直视野中心为水平面以下10°)当头部和眼球都动时,左右及最大视野均可达220°;但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不宜超过45°,上下也不宜超过30°。
颜色对眼睛的刺激视野: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和蓝,再次为红色,而绿色的视野最小不同的工种对视距的要求也不同,工作精度越高,所需视距就越小;在正常作业中,通常采用38~76cm的视距范围目以56cm处最为适宜,小于38cm时会发生目眩,大于76cm时,细节看不清。
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弱光敏感产生“夜盲症”;视锥细胞强光和色光敏感,现色盲明适应(1分钟), 暗适应(25到30分钟)对比度亮度对比(1:100); 颜色对比:蓝—白;黑—黄;绿—白;黑—白;绿红;红—黄;红—白;橙—黑;黑—绛;橙—白。
视觉运动规律: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为快;对水平方向的尺寸估计也更准确;许多机器设计成长方形,就是根据此原理。
视线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运动,沿顺时针方向迅速。
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嗅觉
带有气味的物质微粒漂浮在空气中进入鼻孔使人产生嗅觉。
嗅觉感受性
嗅觉适应性
5.本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
6.能量代谢的分类(基础,安静,实际,活动)、
能量代谢
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分为三种,即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
活动代谢
基础代谢
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发生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第6章人的信息处理
1.反应时(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定义:
指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根据刺激信息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简称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
定义:
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作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视角
视角指物体上两点间光线射入瞳孔在光心(节点)处交叉所形成的夹角
视角的计算式:α=2arctgD/2L
α—视角(度);D—视看对象两点间距离;L—眼至视看对象的距离。
视野
水平面内的视野范围:双眼的最大视区在左右60度的区域
垂直面内的视野范围:以视线水平时为0°基准,人的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
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行为、限制和特点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应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和制造中
本书定义:
人因工程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用具)、机器(设施)、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包括日常生活中人的活动)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注意的基本特征
1.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选择性。
人因工程复习要点超级完美复习题

1,人因工程学定义及研究范围?定义:人因工程学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研究范围:产品和工具设计及改进、作业的设计和改进、环境的设计和改进。
2,神经细胞组成、神经元的主要功能及工作原理、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主要功能:具有感受体内外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信息的功能。
工作原理:神经元的树突接受由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经细胞体的整合后再由轴突将信息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机细胞和腺细胞,从而在整个机体内形成传递信息的神经链。
作用:分布在神经元周围,对神经元起支持、绝缘、营养、防御等作用。
3,反射弧的构成?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4,人体测量及百分位的应用?人体测量:通过对人体的整体和局部进行测量、探讨人体的类型、特征、变异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其作用是,进化研究、体制变异研究,生长发育研究和工效学。
百分位的应用:人体的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为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5百分位数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5,能量代谢的直接、间接测量法?间接:其基本原理是,能量代谢可通过人体的氧耗量反应出来,因此,首先测得单位时间内糖、脂肪等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氧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求得两者之比,由此再推算某一时间或某项作业所消耗的能量。
6体力劳动强度的评价指标,中国体力劳动轻度指数计算考虑了哪些因素?评价指标:以能量消耗或相对代谢率作为指标制定的劳动强度分级,只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作业。
中国标准:以劳动时间率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标准制定的,能比较全面地反应作业时人体负荷的大小。
其计算公式如下,I=3T+7M,I---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3---劳动时间率计算系数;7---能量代谢率计算系数。
人因工程学复习题(自学考试参考试卷)

人机工程学补充习题第一篇教学内容1.课程主要内容(1)人因工程学概述。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的发展;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向与应用领域;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2)微气候环境。
微气候的要素及相互关系;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受;微气候对人的生理影响;微气候与工作绩效;改善作业的微气候环境(3)照明环境。
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视觉特性;照明环境对作业的影响;工作场所照明设计;(4)噪声环境。
声音及其度量;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噪声评价指标及标准;噪声测量;噪声控制。
(5)色彩环境。
色彩的含义、特性;色彩混合、色彩表示方法;色彩对人的影响;色彩调节与应用(6)空气环境。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粉尘;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作场所通风与空气调节。
(7)体力工作负荷。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评定;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作业时的氧耗动态;;劳动强度分级。
(8)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反应时;影响反应时因素;提高反应速度的措施。
(9)工作疲劳。
工作疲劳的含义、特点及分类;疲劳产生机理;疲劳测定方法;降低疲劳的途径(10)脑力工作负荷。
脑力工作负荷的定义、评价方法、预测方法。
(11)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概述;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12)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空间设计一般要求;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座椅设计。
(13)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概述;人机关系演变;人机功能比较和分配;人机系统类型;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与程序;(14)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概述;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听觉等信号的设计;控制器的设计;显示与控制组合设计;累积损伤疾病与工具设计;人与计算机界面设计。
(15)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评价概述;连接分析法;海洛德分析评价法;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16)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人为失误定义、分类、产生原因;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3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4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5主要研究方法:(一)调查法(1)访谈法。
(2)考察法(3)问卷法(二)观测法(三)实验法(四)心理测量法(五)心理测验法(六)图示模型法(七)计算机数值仿真法6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特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点。
能力、智力和个性。
测验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必须建立常模。
常模是某个标准化的样本在测验上的平均得分。
二,测验必须具备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即准确而可靠地反映所测验的心理特性。
7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8相对湿度:某气温、压力条件下空气的水汽压强与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汽压强的百分比。
9人体单位时间向外散发的热量,取决于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四种热交换方式,即辐射热交换、对流热交换、蒸发热交换和传导热交换。
人体的热平衡方程为Qs =Qm -W ±Qc ±Qr -Qe ±Qk (3-3)式中,Qs-人体的热积蓄或热债变化率(J/m2 •h);Qm-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率(J/m2 • h);W -人体为维持生理活动及肌肉活动所做的功(J/m2 •h);Qc-为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换热率(J/m2 • h);Q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传导换热率(J/m2 • h);Qk-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传递率(J/m2 • h);Qe-人体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的蒸发热传递率(J/m2 • h);“+”表示人体得热,“-”表示人体散热。
10所谓舒适温度是指某一温度范围而言。
生理学上常用的规定是:人坐着休息,穿着薄衣服,无强迫热对流,未经热习服的人所感到的舒适温度。
11有效温度是指根据人体在微气候环境下,具有同等主诉温热感觉的最低气流速度和气温的等效温标。
它是根据人的主诉温度感受所制订的经验性温度指标。
12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除与上述环境条件有关外还与人体的作业种类、作业荷及着装等因素有关。
13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h)的环境叫高温作业环境。
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较低;二是高温、高湿作业,其特点为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良就会形成湿热环境;三是夏季露天作业,如农民劳动、建筑等露天作业。
14热应激效应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人体通过呼吸、出汗及体表血管的扩张向外散热,当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产生热积累,呼吸和心跳加快,皮肤表面血管的血流量激烈增加,有时可达正常值7倍之多,以实现体温调节,这种现象称为热应激效应。
15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生理影响(1)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3)导致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4)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16人体在低于皮温的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使其辐射和对流散热达到最小程度。
当外界温度进一步下降,肌肉会因寒冷而剧烈收缩抖动,以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恒定的现象,称为冷应激效应。
17在低温作业环境下人体会经历低温适应初期和不能适应低温环境的两个阶段:18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一)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
(2)屏蔽热源(3)降低温度。
(4)增加气流速度(二)保健措施(1)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2)合理使用劳保用品(3)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三)生产组织措施(1)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以此来减少人体产热量(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
19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2)提高作业负荷(4)采用热辐射取暖。
20光的度量:(1) 光通量:单位:流明(lm)(2) 发光强度: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
单位是:cd坎德拉(3)亮度: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
(4)照度: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增加或减少点光源的光强度、改变受照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调整光源与受照体之间的夹角,均是改善受照物体表面照度的有效途径。
21明适应:人由暗环境转入明亮的环境,刚开始人眼不能辨别物体,经过几十秒才能看清。
这一过程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人由明亮的环境转入暗环境时,视觉逐步适应黑暗环境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22视度: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
这种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视度。
(1)适当的亮度(2)物体的尺寸(3)物体和背景的亮度对比23照明方式1)一般照明: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适用场所:于对光线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工作点较密集或者作业时工作点不固定的场所。
2)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3)综合照明:是指由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共同构成的照明4)特殊照明:是指应用于特殊用途,有特殊效果的各种照明24防止和控制出现眩光的措施主要有:(1)限制光源亮度。
(2)合理分布光源。
(3)光线转为散射(4)对于反射眩光,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的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5)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25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光环境指数综合评价法。
26颜色可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
27无彩色指的是黑色、白色和深浅变化不同的灰色所组成的黑白系列中没有纯度的各种色彩。
无彩色只有明度没有纯度28有彩色(色彩)三要素:色调(Hue)、明度(Value) 、纯度(Chroma)。
29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温度感轻重感硬度感胀缩感远近感情绪感30色彩的远近感是指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配置时,某些色彩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近,而另一些色彩又感觉比实际所处的距离显得远,也就是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要素有关31车间、工作场所色彩调节中的安全色的施色必须做到:(1)标识出直接的危险物;(2)标识出可用于应急措施的对象;(3)标识出安全救助设施;(4)标识出可能出现危险的区域或可能受害的对象;(5)标识出必须禁止操作或必须提醒注意的操作。
32车间、厂房色彩调节中的环境色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使环境色形成的反射光配合采光照明形成足够的明视性。
(2)应像避免直接眩光一样,尽量避免施色涂层形成的高光对视觉的刺激。
(3)应形成适合作业的中高明度的环境色背景。
(4)应避免配色的对比度过强或过弱,保证适当的对比度。
(5)应避免大面积纯度过高的环境色,以防视觉受到过度刺激而过早产生视觉疲劳。
(6)应避免如视觉残像之类的虚幻形象出现,确保生产安全。
33声压: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引起空气质点振动导致空气压强变化叫声压。
声压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帕(Pa)。
声压级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压,称为声压级。
单位:分贝34环境中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人们感到吵闹的声音或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一、噪声及其来源(1)工业噪声工业噪声主要包括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2)交通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火车、飞机和船舶噪声。
(3)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声音强度很高又属于露天作业,因此污染也十分严重(4)社会噪声社会噪声主要指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所引起的噪声35噪声控制(1)声源控制降低机械噪声: (选择发声小的材料改变机械传动方式改进设备机械结构)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降低气流速度、涡流等(2)控制噪声的传播(3)操作者的听力保护36振动的控制与防护(1)减少和消除振源。
1)隔离振源2)改进生产工艺3)增加设备的阻尼4)采取不良影响5)采用钢丝弹簧类、橡胶类、软木类、毡板、空气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等多种形式的减振器6)降低设备减振系统的共振频率。
(2)个体防护。
使用防振手套(3)限制接触振动时间37人体活动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力量、耐力和能力代谢。
38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
可以从生理变化、生化变化、主观感觉等三个方面测定人体工作负荷水平39降低疲劳的途径(一)改善工作条件1.合理设计工作环境2.改进设备和工具3. 改进工作方法(1)采用合适的工作姿势(2)采用经济作业速度(3)选择最佳的作业方法(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三)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1.休息日制度2.轮班制度40(一)基本姿势立姿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坐姿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二)测量基准面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来决定的。
1.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正中矢状面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3.水平面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水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4.眼耳平面由颅骨两侧的外耳门上缘点和左侧眶下缘点所组成的一个平面。
又称法兰克福平面41(一)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1)最大最小准则:最大:门高;最小:操纵力(2)可调性准则:如汽车座椅(3)平均性准则:门拉手、锤子和刀具的手柄;肘部平放高度选用50百分位是合理的(4)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5)地域性准则(6)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最小功能尺寸X min=Xα+Δf Xα为第a百分位人体尺寸数据,Δf 为功能修正量最佳功能尺寸X opm =Xα+Δf +ΔpΔp为心理修正量(7)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如坐姿和蹲姿的宽度要比立姿大。
(8)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42作业空间设计的有关概念1.作业空间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称为作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