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北版画篇之北大荒精神
简析新时期北大荒版画的美学意蕴
简析新时期北大荒版画的美学意蕴作者:王思琦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7期摘要:北大荒版画根植于我国黑龙江黑土地上几十年来艰苦的拓荒者文化,在国内外版画界是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
北大荒版画不仅具备版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更重要的是这种艺术凝结的是一种顽强的北大荒精神,一种扎根于普通劳动人民的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审美符号。
本文从北大荒版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探讨北大荒版画在新时期的审美意蕴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拓荒者;北大荒精神;审美意蕴北大荒版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已然一个甲子有余。
有人认为版画是一个舶来品,并且是可复制的艺术,在收藏者看来,较之油画恐非大雅。
但是,对于版画的古今渊源进行一番梳理,不难发现,版画亘古长存有其历史的必然。
譬如,西方亦有很多将邮票与版画、风俗与版画、生活与版画相结合的范例,通过刻工精良的版画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音容笑貌。
因此,说到北大荒版画的审美意蕴,除了具有一般版画的审美特质外,还承载了一段无以忘却的峥嵘岁月。
1 中国版画与北大荒北大荒地处黑龙江省东北嫩江流域、三江平原一带,自古豺狼虎豹、人迹罕至,即便是北方寒冷遥远的西伯利亚已经开始星布城市的时候,此处已然鲜有人烟,故称“北大荒”。
然而,历史的脚步进入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即将步入新中国的前夕,“建立巩固的东北解放根据地”的命令从延安中共中央发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民解放军复原官兵奔赴新的“前线”,成为这茫茫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奏响了北大荒翻天覆地的第一乐章。
齐凤阁教授是中国著名的版画评论家,“一个艺术流派能够持续十几年已经很不易了,北大荒版画能够这么久,已经是奇迹了”。
北大荒版画记录的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年代,那里面的人就是在用双手把一片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变成了后来的“北大仓”,成了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从1947年以后,有大批人员奔赴苦寒的北大荒,“14万复原专业官兵、5万大中专毕业生、20万鲁豫支边青年以及54万城市知青”,①这些人成为支援北大荒建设的垦荒大军。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1. 北大荒精神的概述北大荒精神是指中国农垦事业的鼻祖——中国北大荒集体农庄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
它是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农垦人通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所形成的,体现了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特点。
2. 北大荒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北大荒精神有四个核心价值观,即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2.1 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北大荒精神的首要价值观。
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农垦人没有任何后勤保障,完全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生存和发展。
他们通过艰苦努力,不屈不挠地战胜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2.2 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体现。
农垦人在北大荒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相互扶持、携手并进,在团结中战胜了困难,实现了集体的发展。
他们坚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创造奇迹”。
2.3 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垦人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地面对问题,切实地解决问题。
他们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传承,推动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和现代化。
2.4 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北大荒精神的高远目标。
农垦人以追求卓越为己任,不断创新,勇于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成果。
他们通过不断超越自己,创造了农垦事业的奇迹,展示了中国农业的崭新面貌。
3. 北大荒精神的现实意义北大荒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更是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
3.1 对农业现代化的启示北大荒精神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有坚守农业,坚持实践创新,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对精神文明的引领北大荒精神体现了农垦人追求精神文明的高尚追求。
他们在农业生产中,不仅注重物质收益,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层面的满足。
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北大荒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它崇尚的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念,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学习北大荒精神》班会课件
北大荒精神强调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和集体意识,积极投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事业。
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推动农业现代化
北大荒精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中国农 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北大荒精神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地经济 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持续创新
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大荒要继 续保持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自
身竞争力。
绿色发展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和 谐共生。
乡村振兴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发挥 自身优势,推动农村现代化建 设。
文化传承
弘扬北大荒精神,传承红色基 因,为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
才。
对个人成长的规划
从董加耕身上学到了勤劳勇敢、勇于开拓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 年,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庄仕华身上学到了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患者服务,为人民的健 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03
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北大荒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激发全民斗志、凝聚 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04
北大荒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北大荒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 遗迹等,直观感受北大荒精神与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浅谈新时期北大荒版画的美学意蕴
浅谈新时期北大荒版画的美学意蕴发布时间:2021-03-24T08:08:36.35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期作者:胡香元[导读] 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徐州市 221116一、北大荒版画形成的艺术背景(一)北大荒版画概念北大荒版画诞生于1958年,历经三个时期造就三代画家作品数以千计,是中国版画界持续时间最长、作品最多的一个画派。
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
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二)北大荒版画形成的艺术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得到较快发展。
随后北大荒的工业、商业也开始蓬勃发展。
北大荒版画随着三江平原的开垦而出现,并反映出三江平原的民俗和自然风光。
在这些开垦三江平原的劳动人民中,以晁楣为首有一波喜欢绘画创作的文艺青年。
这些人在生产之余,拿起画笔和刻刀,运用套色版画的方式抒发自己对北大荒自然风光的喜爱。
在基于北大荒地域风光和自然环境的创作实践中,这一批画家不断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并确立了独特的北大荒版画风格语言。
1959年7月《北大荒画报》出版,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画报只出了一期就停刊了,后来变成了一个专业美术创作团体。
北大荒版画的形成与名义上是刊物编辑部,实际上是与专业创作团体的机构设置有关。
早期北大荒版画正是通过画刊发表和举办展览两个渠道产生传播效果的。
因此北大荒版画的形成条件:一是人才资源,二是创作条件,三是传播渠道。
二、新时期北大荒版画艺术风格特征风格,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是谈论艺术的总体性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谈论艺术的差异性的一种方式。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对艺术家来讲,他的生活、情感、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艺术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等等,这些汇集起来构成了艺术家的风格。
北大荒版画的美学意蕴
11海外文摘1 前言版画在我们国家是一项有着特别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之中,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使用手工制版而制作而成的一种绘画艺术,能够没有限制地复印很多份,而对其本身的创作来讲是没有影响的,北大荒地区的版画在画面上是东北地区最早使用木刻复制板画的,在闯关东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发达了。
可以说是东北地区比较早的版画之一,对于东北地区、全国来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现在,北大荒的版画更加多元化了,在创作的手段上面更加的丰富了,使得艺术语言也更加的精纯了,使得其风格也更加的独特了,使得人们的视觉欣赏领域以及思维空间也更加宽广了。
2 北大荒版画的自然美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中生活是艺术来源的源泉,这个真理其实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假如北大荒的版画家真的疏离了生活的话,没有比较丰厚的生活积淀,再加上创作者对于生活没有较高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这样的话就不能够产生比较好的作品,当前北大荒的状况和过去有了很多的区别,北大荒也不是过去那个荒效野岭了,大多数城镇也是非常繁荣的了,而恰恰是这样的一种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以及不安的生活氛围,使得人们在心境方面对于大自然的向往有一种渴望了,希望能够回到大自然中去,使得自身的灵魂能够被净化。
北大荒的版画中有一些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山水的一些元素,在其中也把大自然的一种美展现出来了。
对于大自然来讲,其中的美有一些是粗糙的,还有一些是杂荒的,在感性形式上面有时候会产生一些不足,甚至是不完美的地方。
在版画创作的时候,其中的艺术目的、审美表现,把自然的美和心灵的美连在了一起,让主体的审美以及审美的感受联系起来了。
使得这种美更加的完美、和谐以及统一。
有一个反映田野、种植的作品,他们的造型比较随意,使用的色彩也是非常大胆的,非常真实地将北大荒的异城美景表现了出来,与此同时还反映了北大荒的老百姓生活之中的喜怒哀乐。
3 北大荒版画的形式美在艺术之中形式的美也是特别重要的范畴,形式可以说是事物的第一本体,假如艺术品是没有形式的美感,是很难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的。
刍议北大荒画派的艺术风格
刍议北大荒画派的艺术风格
北大荒画派始于中国东北地区,早期画家受传统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倡导以民族文化和传统民间绘画为基础,表现出人物活泼、动感十足的特色。
该派画家以青山绿水、猿鸟林境等景物作为绘画主题,通过意象丰富的艺术画面,反映农村生活的质朴和神韵,给人以无限的情感和灵感。
北大荒画派的画风极具表现力,多以粗犷的笔触和纯粹的颜色来表现出主题材料。
画家细腻地把握笔触,表达出空灵无拘、意境深远的艺术观点。
色彩选择淡雅自然,运用素描技巧以清晰的线条来表现人物、景物、建筑等,以最真实的形象反映出真实的生活,并且营造出自然之美的氛围。
总体上,北大荒画派的画风与传统民间绘画相似,但又有它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写实的人物构图精湛,笔触精准,并且画面融合艺术美学,色彩搭配得宜,给人以和谐、亲切的感觉。
它不仅表现出把表现真实情境和文化历史与绘画结合的特色,而且还能令观众体会到亲近大自然的感觉。
从画家风格上来说,北大荒画派的画家力求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表情化地通过描画出来,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多以温暖、开朗的画面为主,营造出温馨、祥和的氛围。
同时,兼具传统艺术的精神和现代绘画的表现力,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
北大荒画派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出东北农村生活的质朴与神韵,而且令人感受到安宁、自然、平和
的气息。
它所表现出的艺术境界十分独特,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版画】画说北大荒的别样艺术情怀
【版画】画说北大荒的别样艺术情怀▲张作良《排障》(36.5×59cm) 1959年版画为中国三大画种之一,黑龙江更是以版画闻名。
黑龙江的北大荒版画是我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它清楚地展现旷野大自然的壮美、带着荒野的气味、让人心魄为之一动的感觉。
其创作多来自于北大荒壮丽的风景,黑龙江人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
▲张路《雨后》(28×48cm) 1960年荒地建设以及自然景观的呈现,是北大荒版画的一种特征。
北大荒的开垦艰难险阻,但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一代代人。
这一方面在版画上有较完整的体现。
▲晁楣《北国九月》(40×62cm) 1963年套木北国的九月是一番丰收的图景▲郝伯义《惊扰》( 36×67cm) 1972年改革开放前期,当时的版画作家充满了对新时期的向往。
为了彰凸显独特的个性在版画风格中加入了时代特点。
在彰显自由的同时加强了对色彩对比的应用,改变了一些布局格式,对视觉有了另一番冲击,更有艺术感染力。
▲李亿平《巧绣江山万里》版画(38×49cm) 1973年一翻开垦的景象在版画上被呈现由近及远的景色显露了万里江山的美好▲回耽《油田之夜》(35×60cm) 1973年北大荒版画后期逐渐演变为“黑龙江版画”。
而黑龙江版画经过不断的发展,风格的更替▲黄泰华《苹果姑娘》( 47×52cm ) 1982年黑白的图式与刻画将苹果的丰硕与采果姑娘的勤劳以及收获带来的欢喜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陈玉平《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36.5×65cm) 1982年▲郝伯义《乡情》版画 1983年后期版画风格亦由早期的歌颂国家、社会及人民的积极精神,转为描写日常生活的面貌和风景,抒发个人的情怀,充满优美而轻快的格调。
▲于承佑《小屯之夜》 1984年画面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夜晚的生活,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一种繁华热闹的视觉感受。
有些许的抽象风格,对事物的描绘模糊,但是更加引人入胜。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北大荒,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农场,也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摇篮。
在长达60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大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实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即“北大荒精神”。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追求卓越“卓越”是北大荒精神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
在北大荒,每一个员工都被教育和激励着不断追求卓越。
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还包括管理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
为了实现卓越,北大荒注重创新、注重学习、注重团队合作。
二、勇于担当在北大荒精神中,“勇于担当”是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北大荒曾经历过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大荒人并没有退缩或者抱怨。
相反地,他们选择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不仅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在社会责任层面得到了体现。
三、关注员工北大荒非常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
他们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只有让员工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因此,在北大荒,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
同时,北大荒也注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
四、创新精神在北大荒精神中,“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作为一个科技型企业,北大荒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他们鼓励员工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
五、诚信经营在北大荒精神中,“诚信经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北大荒一直注重诚信和公正,秉承着“以人为本、以诚为本”的理念。
他们认为,只有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在北大荒,每一个员工都被教育和激励着保持诚实、正直和公正。
六、社会责任在北大荒精神中,“社会责任”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北大荒精神-打造北大荒“三大一航母”伟大征程的动力之源
北大荒精神-打造北大荒“三大一航母”伟大征程的动力之源北大荒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荒地之一,历经六十余年的艰苦开垦,如今已经变成了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拼搏奋斗、顽强拼搏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北大荒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推动了北大荒地区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新时代下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之一。
北大荒精神的核心是顽强不屈,勇往直前。
在北大荒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先辈们戮力同心,用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托起了一片绿洲,创造了农垦业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他们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用坚忍不拔的精神,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壮丽史诗。
北大荒的创建者们将实干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不管大小、利在山山水水的北大荒精神代代相传,为开拓和发展北大荒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正是这种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北大荒精神,成为了北大荒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源。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和推动。
在这一过程中,北大荒的干部和职工们发扬了北大荒精神,为北大荒地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脚踏实地,白手起家,辛勤耕耘,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以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不断推动着北大荒的建设和发展。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北大荒地区也在不断奋发向前。
近年来,北大荒地区以打造北大荒“三大一航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小米产业、玉米深加工产业、食品产业、水稻产业和特色草原畜牧产业五大核心产业集群。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北大荒地区也将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北大荒的“三大一航母”战略是推动北大荒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撑。
北大荒地区的干部和职工们以北大荒精神为动力源泉,不断向前,在各项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们坚守初心,勇攀高峰,追求卓越,为实现北大荒“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贡献了力量。
历史的艺术承载—北大荒版画
历史的艺术承载—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版画是我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
无论是在创作体裁与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带动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成为我国三个最重要的版画流派之一。
开天辟地
北大荒版画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多反映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
改变并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画多数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
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
激昂劳动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
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农耕繁忙
北大荒版画,栩栩如生,童话般再现了昔日北大荒人的劳动、学习,生活,更反映了北大荒人的奋斗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伟大精神。
美丽风光
北大荒精神永存!!!。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者:宋阳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4期【摘要】北大荒版画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后期,是新中国成立时期重要的版画艺术流派之一,早期和中期的作品,通过不断探索、革新,创作理念独具北大荒特色,突出地体现了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思想性;艺术性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46-01目前,版画艺术理论领域往往侧重其语言形态的技艺、技术、技巧方面的探讨,而对版画主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宏观研究尚未受到艺术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很多版画艺术流派在其语言运用上仍然是技术至上。
本文侧重对新中国版画领域的艺术流派之一——北大荒版画语言形态的浅析,通过剖析版画主题的选择观念和技术、技艺、技巧的应用,阐述版画语言形态思想性艺术性的意义及作用。
一、北大荒版画的思想性版画语言的思想性体现着作品主题创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版画作品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其思想性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由于思想性的作用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中去,因此,作品的叙事内涵才越富有生动的感染力。
在北大荒版画早期创立阶段,其思想性就十分突出,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的雄浑壮举自然离不开思想情感,以开垦北大荒为创作主题的版画作品也必然孕育着炽热的思想感情。
早期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中,著名版画艺术家晁楣的作品《第一道脚印》可谓是主题创意思想情感上的一点通,作品《北方九月》又称得上是思想性创意的重大突破;而中期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中,如张作良的《排障》、张祯麒的《银辉》、郝伯义的《乡情》、于承佑的《小屯之夜》等版画作品,其思想性都能体现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因此,可以认为,思想性的体现是北大荒版画内涵的重要标志。
二、北大荒版画的艺术性版画语言的艺术性体现着作品创意的艺术思维和版画技术、技能、技巧的娴熟运用程度。
画作语言洗练,创意韵律和谐,版面节奏鲜明,笔触情感生动,运用效果理想,才能创作出艺术性很高的成功作品。
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18篇)
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18篇)学习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 170年风雨兼程,三代人奋斗不息。
黑龙江垦区迎来了开发建设70周年的喜庆日子。
在70年的开发建设中,黑龙江垦区累计向国家上交商品粮2538亿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垦区孕育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成为黑龙江农垦事业的灵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北大荒精神,是在黑龙江垦区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的。
在莽莽黑土地上,农垦战士们以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创造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奇迹。
人们不会忘记,70年来,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义无反顾地投身一场伟大的拓荒事业,洒下了汗水,贡献了青春。
人们不会忘记,70年来,北大荒人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实现了由传统拓荒到实现农业现代化、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次次飞跃。
人们不会忘记,在拓荒创业的征程上,12900多名建设者永远留在这片黑土地上。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正是农垦战士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
无论时代发生怎样变化,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困难遇到风险,但只要我们继承和弘扬北大荒人那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获得无穷动力,应对困难,战胜风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推向前进。
黑土地上创造出来的北大荒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不但在几代北大荒人身上得以传承,而且在新时期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版画重要流派——北大荒版画
中国版画重要流派——北大荒版画作者:暂无来源:《黑龙江画报》 2009年第10期诞生于1958年的北大荒版画是我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瑰宝。
其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北国泥土芳馨、开阔的构图和浑厚明快的色彩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北大荒版画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创作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北大荒版画形成了以老、中、青三代版画艺术家为核心的版画群体。
北大荒版画出现了三个不同特色的发展时期:早期的北大荒版画以展现北大荒人面对艰苦环境,不畏艰难困险,敢于向天宣战、向地要粮的英雄主义气概;中期的北大荒版画,则是以城市知青为主的创作群体,当时的北大荒已经是千里沃野万顷良田,他们的作品充溢着对北大荒人劳动成就的赞颂,以及难以掩饰的丰收喜悦;新时期的北大荒版画是以十万转业官兵的后代为主体的创作队伍,自然以社会中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成为他们创作的基点,对新的表现手法的借鉴及版画本体语言的探索以及个人风格的追求与建立,成为其主要艺术倾向。
纵观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北大荒天才的艺术家们用极具才华的艺术创作,深深植根于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反映生活,歌颂美好,弘扬着北大荒的无穷魅力,使北大荒版画成为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尽管始终带有尝试和探索的性质,但它饱含着拓荒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拓荒者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艺术是一种民族精神最简约、最深刻的文化表述,那么北大荒版画则是北大荒精神最形象、最传神的艺术阐释。
相关链接:晁楣,北大荒版画的颌军人物1931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958年从部队转业后参加北大荒军垦并致力于版画创作,成为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1988年获优秀中青年专家特殊贡献奖.1990年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贡献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在山东菏泽正式开放,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现任黑龙江省版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曾在60多个国家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山东、江苏、辽宁、四川、黑龙江等省级美术馆与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博物馆、欧洲木版基金会,日本神奈川现代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作品有《晁楣作品选集》、《晁楣版画近作集》、《晁楣版画》、《画境中的审美轨迹》、《画内画外》等文集代表作有《第一道脚印》、《北方的九月》、《荒原之夜》、《北方的早晨》等。
北大荒美术探究——以北大荒版画为例
一、北大荒的概念北大荒,原指黑龙江省以北的三江平原、嫩江流域及黑龙江沿河平原上广阔无垠的荒芜地区。
20世纪40到60年代,在党和国家的积极号召下广大移民大军、数十万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相继来到这苍茫壮阔的黑土之上,高举“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伟大旗帜,给北大荒带来了多元素融合的具有独特时代与地域特征的北大荒文化。
一代代优秀的北大荒儿女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荒原,同时也产生了反映北大荒文化、北大荒精神的美术作品。
二、北大荒版画的历史分期和代表性画家(一)北大荒早期的美术活动北大荒初期的美术活动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央任务:画板报、写标语、布置会场等。
这时美术活动要求图文并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使命感。
但这些美术活动大多比较分散简陋,没有专业的老师和组织团体。
真正意义上出现美术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画家,要从1958年十万转业军兵的到来说起。
(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来到北大荒,这其中就有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他们一边用满腔热血开荒种地,一边拿起画笔描绘艰苦奋斗的岁月,讴歌北大仓的丰收景象。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品格使北大荒版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版画的审美意蕴。
豪放的刀法,简洁宏伟的构图,浓烈的色彩,一幅幅辽阔、明快的北大荒版画从此不仅成为黑龙江宝贵的艺术财富,也受到了全国美术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也是从这时起,出现了成就卓越的第一代版画家,如晁楣、张作良、杜鸿年、张路、李亿平、张祯麒等人。
晁楣,山东菏泽人,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
1958年他来到垦荒第一线:八五三农场。
一边当起农工,一边挤时间收集素材,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挑灯夜战并在床板上刻画。
《荒原春夜》便是晁楣来到北大荒创作的第一幅套色版画,简洁开阔的构图,深沉的色彩搭配,舒缓明快的节奏韵律,一站一俯的黑熊给画面带来的浓重的野味,晁楣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除了专注于版画创作外,他还积极号召和组织版画创作团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的版画流派———北大荒版画。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
北大荒精神心得体会北大荒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摇篮,是党和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有幸能够走进北大荒感受其中的精神气息。
在北大荒的学习和体验中,我深刻领会了北大荒精神——“不懈奋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内涵,并从中汲取了很多人生的启示。
一、不懈奋斗北大荒之所以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域,也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
北大荒精神中的“不懈奋斗”,不仅仅是指工作上的持续努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北大荒的农场里,我看到了付出、坚持、勇往直前的身影。
无论是在巨大的麦田里,还是在沙尘暴肆虐时的作业中,都能看到农民们埋头苦干的身影。
这种“不懈奋斗”的精神,是对牢记初心的一种追求,同时也是对自我提升的一种责任。
回想起我走进北大荒的第一天,就看到了一位年逾六旬的工人,身上汗水湿透了衣衫不舒服,褪去了已经斑驳的衣袍,双手缠着白裹布,勇敢地承担着土地的责任。
这位工人一直向我们示范人间真实的勤劳和拼搏的精神,用生命的经验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人生的必修课,以及永不放弃的决心。
二、艰苦创业北大荒精神中的“艰苦创业”,体现的是北大荒在建设过程中所面对的困难,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等的缺失。
然而,北大荒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以坚韧不拔的信念顽强地前进着。
因此,我在北大荒学习中感受到的精神魂魄,是一种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乐观态度,是一种积极面对困境的黄金品质。
在北大荒庞大的农田中,我们切身领会到了艰苦创业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过程中,农民们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农业理念,并不断摸索新技术,不断尝试新思路。
在这里,我们也领悟到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从而击败困难,取得成功,正是因为拥有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勇气、不断更新自己的智慧。
三、开拓创新北大荒之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不断地开拓创新。
北大荒精神中的“开拓创新”,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动力。
在北大荒企业中,创新推动着各种重要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市场先机。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摘要: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
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
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画多数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是我国版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时期划分艺术特点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
现存中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距今1000多年历史。
而在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史上,北大荒版画是我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
无论是在创作体裁与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有力带动了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成为我国三个最重要的版画流派之一。
(一)北大荒版画的形成北大荒版画的出现,是以晁楣等人物为线索的。
晁楣是北大荒版画的公认的画派领军人物,创始人之一。
北大荒画派一般是指以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鸿年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版画家,以及其后由郝伯义带领的中青年版画创作作集群,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以自己特定的审美体验,真切地展示了那方黑土的广袤与富饶、黑土英魂的伟岸与崇高,凸现出茫茫雪原上各个时期垦荒者、建设者们的生活、命运与心声。
北大荒版画家以其独领风骚的艺术语言形象地铸就了屯垦戍边的英雄史诗,也铸就了许许多多后来者的北大荒情结。
1958年,是北大荒版画崛起升华的重要标志。
在当年开赴北疆屯垦拓荒的十万转业官兵队伍中,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美术青年,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在艰辛的劳动之余拿起画笔和刻刀,开始尝试用套色版画这一艺术形式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他们在大量的艺术实践和不懈探索的积累过程中奠定了自己的美学原则,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位,形成了团结的创作群体,建构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
北大荒精神简介
北大荒精神是指中国北大荒地区特有的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恶劣、气候严寒,这个地区曾经被认为是“天涯孤地”,但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劳动者在这里展开了一场艰苦卓越的改造和建设。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特点包括:开拓创新:在恶劣环境下,劳动者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找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方式和方法。
他们开垦了大片农田,引入了大量的先进农业技术,创造出了一系列适应北方气候的新品种作物。
艰苦奋斗:北大荒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面临着严寒、旱涝、蚁蝇等种种困难。
然而,无论多么艰苦,北大荒的劳动者们都能坚持奋斗,不畏困难,不怕苦累,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顽强拼搏:北大荒的劳动者们以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北大荒精神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鼓励着广大人民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为实现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北大荒版画,我心中最美的梦
732018.9 中国农垦北大荒版画,在版画界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它用独特的语言,表现了北国边陲地域文化特色,记录了北大荒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
北大荒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彰显几代北大荒人浪漫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受,它是黑土地的艺术瑰宝,是北大荒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北大荒人,北大荒版画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它是开启我理想之门的钥匙,是我心中最美的梦。
从小喜欢涂涂画画的我,梦想长大成为一名画家。
上学后,我跟随启蒙老师石涛学画。
年轻的石老师对版画创作有很高的造诣。
他瘦高的个子,头发弯弯的自来卷,有个性的络腮胡,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
石老师讲课时,经常不自觉的将手插进牛仔裤兜里,另一只手捋着前额的卷发,潇洒一甩头,那架势特别有艺术家的范儿。
如今,花甲之年的石老师担任七台河市文化馆馆长。
初学绘画的我,最先接触到的是纸版画。
年幼的我觉得那些费大力气剪剪贴贴印出来的色彩单一的黑白画,着实不好看。
那时候的我根本读不懂北大荒版画的精髓,更没有真正见识过北大荒版画的精彩。
70年代初,人们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那时候我们学画都是免费的。
做版画需要大量的纸板,没钱买,我们几个小伙伴就仨一帮,俩一伙光顾小卖店,向店主讨要废纸盒。
将收集到的纸盒拆开、伸展后剪去边缘废弃部分,摞成摞压平备用。
做版画第一步是勾草图,第二步就是贴画。
石老师教我们用复写纸将画稿印到纸板背面,再用剪刀沿边缘剪刻下来逐一粘贴到母版上。
剪贴的过程枯燥且乏味,看似简单拼贴起来却是很有讲究,要根据画面需求,北大荒版画,我心中最美的梦文/黄晓丽注意先后叠放顺序,依次进行。
几天下来,我最初学画的新鲜劲儿消失殆尽。
看着画面上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图案,我在心里暗想:“就这一点一点的剪贴,啥时候能完成啊?”于是耍起小聪明,趁着老师不注意,我剪下一大块纸板,像糊膏药一般胡乱贴上敷衍了事。
埋头一个人鼓捣着,准备继续偷奸耍滑,精明的石老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鬼把戏。
第二部 北大荒精神
第二部北大荒精神作者:来源:《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9年第08期北大荒,是黑龙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周边大片荒原地带的统称。
在这里,严寒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裹挟着漫天飞雪,形成了让人望而生畏的暴风雪,俗称“大烟泡”,极端低温达(摄氏)零下40多度;而到了夏天又酷热难耐,瘟疫肆虐,野兽成群。
然而,大自然又是极其公平的:这里地势平坦、降水充沛,有着极为肥沃的腐殖质黑土层,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就发芽”。
古往今来,多少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都曾对这片荒蛮而肥沃的土地垂涎艳羡,但最终都化作了黄粱一梦。
就连当年日本侵略者的武装移民,也没能进入它的腹地进行垦殖。
北大荒就像一块深埋在沼泽里的“璞玉”,等待着敢于开发它的英雄。
1947年6月,在东北民主联军血战四平之际,时任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委派李在人等来到一面坡,播下了我党开发北大荒的第一颗火种。
5个月后,参加过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东北籍战士周光亚带队来到北安,在日伪开拓团的废墟上创建了通北机械农场,以他为原型的电影《老兵新传》被广为传颂。
1949年10月,当开国大典的礼炮震动世界之际,吕梁山走出的抗日英雄郝光浓,带领一百多名伤残战士在嫩江流域创办了伊拉哈农场。
这位“独眼硬汉”带着一群和他一样铁骨铮铮的部下,在一穷二白的荒原上开始了艰难创业。
郝光浓在日记中写道:“茫茫草原,凛冽秋风,扶犁东野,汗珠挂胸。
丰衣足食,幸我老农!”建房急需木材。
战斗功臣汪立国率领战士闯进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拖着被子弹炸碎了的残臂,在齐腰深的积雪里挥斧伐木。
战士们的手脚被冻坏了,虎口震裂了,滴滴鲜血洒落在皑皑白雪上。
终于,一根根原木成为支撑伊拉哈农场的栋梁!生产急需农具,特等功臣迟子祥站了出来。
曾在战斗中冻掉了两个手指和10个脚指甲、身负5处重伤的他,日夜奋战,硬是在简陋的铁匠炉里打造出1200多件急需的小农具。
伤残军人们相互搀扶着,搭配成组进行劳动:双目失明的挑着担子,腿部伤残的负责捡粪和领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东北版画篇之北大荒精神
说到版画,不得不提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流派——北大荒流派。
作为其主要发源地的东北,地域鲜明的文化、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使其在近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
广阔神奇的土地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为我们的创作者提供了多元的审美文化类型和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其艺术既具有中国整体文化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在中国美术史上,东北一度成为中国版画的重镇,在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版画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北大荒精神也对版画以及往后画作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记录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鼓舞了广大艺术爱好者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说到“北大荒”不得不提到那段镂骨铭心的红色记忆,数万名解放军复原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在这里他们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质朴的黑土。
在结束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新潮流,东北作为北部的“老大哥”自然而然的要走在改革的最前端,挖掘、开垦北大荒的任务迫在眉睫。
然而,贫瘠的土地、落后的意识使得二十世纪的东北一度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可是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北大荒工作者们军民一心,以一种蒸蒸日上、艰苦卓绝的姿态将昔日的荒凉湮灭于过往,衍生于记忆,谱写了属于他们的历史壮歌。
这一时期自然也涌入了许多其他元素,北大荒版画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就有以晁楣、张作良、杜鸿年和张祯麒等版画大家。
他们也是“北大荒”流派创始人之一。
北大荒版画家们以这片荒土为基础用其独领风骚的艺术语言,形象地铸就了屯垦戍边的英雄史诗,也铸就了许许多多后来者的北大荒情结。
晁楣,出生于1931年的山东菏泽,是我国著名版画家,也是北大荒版画的开创者、组织者代表人物。
作品有《第一道脚印》、《解冻》和《春醒》等。
下面我们具体来解析晁楣老先生的《解冻》。
解冻
目前,市场上有关画作方面的作品满目琳琅,让人眼花缭乱,而版画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不同于其他画种的轻质、快捷,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存活于历史的大舞台上。
作品《解冻》就是以一种质朴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出在那个特定历史舞台下银装素裹、温情满满的东北。
值得一提的是,晁楣老先生喜欢用大面积的冷色调来凸显作品的恢弘大气,这副《解冻》
也不例外。
从细节出发,详细刻画了黑土的形态、耕种时间、早期的农民的穿着和一旁工作的拖拉机,间接暗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昼夜温差的悬殊以及人民群众对春的热切渴盼。
耕作的阶段更是展现了北大荒工作者对播种的热诚以及对收获时节满满的幻想,蕴含了他们真挚而热烈的情感。
大气概括的表现手法,几笔几画间将北大荒的广阔、荒凉勾勒出来。
一条地平线横贯开来打破了作品的横向感,为整幅作品营造了浓厚的空间感和生动性。
在大面积的冷色调间又夹杂着些微的暖色调,有动有静,使整幅作品洋溢着满满的温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想,那个时期的东北也是这样吧,广袤的天空、肥沃的土地、热情的人民以及肆意横飞的理想。
就像是昨天刚下了场雪,大地还泛着微微白,人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柔和。
零星几点的雪块随意的盘在漆黑的土地上,鸟儿也不惧怕寒冷,撒着欢。
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刚好,细腻而又不失真实。
夕阳的出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或是温柔或是慵懒,平添了许多生活味道,丰富了作品内涵,柔软了那颗刚毅的心。
《解冻》也是那个时期百姓艰苦生活的缩影,更是表达了人们群众对祖国繁荣强大的信仰和追求。
画作的呈现往往不能单从一个方面去评析,而版画作为历史的承载者,必然有它值得深思和学习的部分。
《解冻》的每个沟沟壑壑间都流露出晁楣对那片土地质朴的爱,对那个年代纯真的热切。
较之于晁楣老先生的作品,北大荒流派在总体内容上还是以叙事、抒情为主,简单的几笔勾勒将人物和情节的设计变得格外柔软,在大气的同时又不失温情。
版画,在我认为,它总有一种年代感赋予其中,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个时代的客观见证,是独属于那个时期独一的产物永恒的记忆。
不管年代如何变化,北大荒精神犹如冬日的暖阳永远滋润着那些正在孤独着、迷惘着、渴望着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