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
浅析沈从文小说对中国乡土小说的独特贡献
浅析沈从文小说对中国乡土小说的独特贡献作者:齐亮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第27期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自然、清新、朴实著称。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在文坛上掀起了“乡土文学”的热潮。
这些作家的作品以展现农民的生存、精神、命运的不幸和痛苦为主。
而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却独辟蹊径,着力描写湘西乡村的风土人情,挖掘故乡美好的东西呈现给读者,讴歌了湘西人古朴的品质,朴素的人情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清新、纯真的田园式风格。
关键词:乡土小说湘西世界独特贡献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c)-0208-02沈从文(1902~1988)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甲辰、休芸芸等。
湖南省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18年高小毕业后随当地的土著部队,在川、湘、黔等边区生活,后正式参军。
1922年报考燕京大学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
1924年,陆续在《晨报》《现代评论》《语丝》上发表作品。
1928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社。
之后曾辗转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后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从湖南凤凰县走出来的沈从文,经历了穷困潦倒的生活,许多城里人自以为是的歧视后,依然不屈不挠,用自己清新自然的笔触,将湘西这个边远地区的人文传统展示给读者,呈现给世人一幅具有浓郁湘西风情的巨幅画卷,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集七十余部,主要包括:短篇小说集《蜜柑》《神巫之爱》等,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等。
1 乡土小说产生的背景在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中国,很多人对故乡总是有不可磨灭的记忆。
论沈从文小说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
作者: 葛黎明
作者机构: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000
出版物刊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50-5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沈从文;小说;时代性;现实意义
摘要:沈从文前期作品《萧萧》与《边城》,后期作品《长河》与《湘西》等,描写了作者所处社会转型期的种种情事,刻画了当时人民所处的具体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变迁与文化道德的剧烈碰撞,其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现实意义,对于展现中国近现代史上变化鲜明的当代中国,对于研究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良好的参考价值。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本文从传统小说理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当代小说理论三个方面探析了沈从文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开拓意义和价值: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是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突破,成就了现代小说理论的辉煌;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大大推进了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整个乡土小说创作、小说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标签:沈从文;小说理论;中国小说理论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理论文字进行综合、系统的阅读和研究,我们发现他的小说理论以“人”为中心,并由此辐射到“人性”、“生命”、“神性”、“自然”、“民族”、时代乃至整个宇宙的方方面面,他在创作中坚持独立的人格,以及对“诗性”的追求,对生活“深度”的倾心,对小说“真善美”的永恒守护,其小说理论不仅融合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吸收了现代主义,这些特点与经验永远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因此可见,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于繁荣二十一世纪小说理论无疑将具有珍贵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是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突破,成就了现代小说理论的辉煌传统观念是轻视小说的,认为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在读书人心目中,只有诗、文、词才是正经的“文学艺术”。
虽然经过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界革命”,提高了小说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但小说在文学上的正宗地位,并没有得以肯定。
直到“五四”文学革命倡导时期,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才得以确立。
“五四”时期,沈从文和胡适一样,都是将小说视为文学的正宗的,不仅在理论上予以重视,而且用自己的创作来确立小说的文学的正宗地位。
他后来在《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一文中说:“动摇旧社会,建立新制度,做个‘抒情诗人’似不如做个写实小说作家工作扎实而具体。
因为后者所表现的,不仅情感或观念,将是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事件,是一些能够使多数人在另外一时一地,更容易领会共鸣的事件。
”[1]这是沈从文创作小说的出发点。
在变幻莫测的小说理论世界,沈从文自始至终都认为艺术应该为人生、应该拥抱人生的宗旨。
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姓名:孙雪红学号:060905411000087学习中心: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杨华二〇〇八年十月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正文 (3)(一)沈从文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 (3)(二)沈从文小说对传统文化和都市文明的“破。
(3)(三)善于用个性化语言去塑造人物形象 (6)(四)、善于捕捉人性中闪光的部份,给人物注入灵魂 (8)参考文献 (10)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摘要沈从文小说在人类文化史上作出的最有价值的贡献是:通过一系列作品,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出了人类应当具有的与西方文明和东方文化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第三种文化信仰,阐述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传统道德文化现代都市文明湘西文化个性化语言人性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当代文学巨匠沈从文是个每个细胞都浸满了湘西文化因子的作家。
从文学的角度讲,他最大的贡献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牧歌似的湘西世界;从社会的角度讲,他最大的贡献是为我们勾画了一种人性本真的湘西文化。
一、沈从文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在沈从文的小说文本(也包括其他作品)中,沈从文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明和湘西文化三者进行了对比性的描绘,以此阐释湘西文化的真谛,揭示湘西文化滋养下的湘西人自然的生命形态和自然张扬的人性。
沈从文在试图构建一种自然和谐、自主自为、自然形态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在他的作品中,他既反对以儒教为主的正统的中国传统礼教文化,也反对以西方文化为核心的所谓现代都市文明。
他极力将三种文化的景观和人生实质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世人,并将湘西文化的真善美及这种文化环境中人性的健全、生命力的雄健和个性的自由舒展推崇到所有文化之前,其目的就是告诉世人:只有湘西文化才是活的文化,才是雄强、本真、至善至美的文化,才是最充满人性、人情美的文化。
不仅正在颓败的中国甚至所谓的西方文明都应该重建、普及这样的文化,只有建立这样的文化价值体系,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才会充满生生不息的生机与活力,人类的生命力才不会枯竭和凋萎,整个社会和世界才能达到人性发展的极至。
自-论沈从文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01
论沈从文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一、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
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
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
曾去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
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
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
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二、沈从文的小说特色2002年,哈佛博士的美国学者金介甫在撰写的《沈从文传》中提出,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从“静气说”看沈从文及其作品
从“静气说”看沈从文及其作品静气说是沈从文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沉淀心境,避免浮躁情绪的影响,来达到更加纯净、深刻的文学创作。
这种理论不仅反映了沈从文的个人思想和文学特色,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静气说的角度探讨沈从文及其作品,以期对其文学风格和创作精神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事业二、静气说的理论内涵及特点三、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静气思想体现四、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叙述技巧五、沈从文的小说主题及其人生态度六、沈从文文学思想的影响及其独立性七、沈从文与当代中国文学的联系与互动八、沈从文作品中的地域性特征和民族文化元素九、沈从文文学价值的再评估和当代阅读意义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文学事业沈从文,原名汉升,生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一个贫苦家庭。
他自学成才,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杰出的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
其代表作有《边城》、《费尽心思》、《春蚕》等,抒发了他对土地、生命、爱情和自我等人生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静气说的理论内涵及特点静气说被认为是沈从文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思想,其核心内容是追求纯净、深刻的文学表达。
沈从文认为,作家需要消除浮躁情绪的干扰,用安静的心境来感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才能达到真正的艺术境界。
静气说的特点包括体现了沈从文的精神追求和独立思考,是批判现实现代化的文学理论。
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静气思想体现沈从文的小说中,静气思想得到了广泛贯彻和体现。
例如在《边城》中,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表现了静气思想的完美典型。
静气思想反映在小说中的笔墨上,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意蕴,可谓是“墨上真理”的集中体现。
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叙述技巧沈从文以其独特的叙述技巧和深度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包括细节刻画和语言形象等方面,都是非常精彩的。
例如,在《菊花》中,他巧妙地运用“夸张性”的叙述手法塑造了不善言辞的黄冈。
沈从文的小说主题及其人生态度沈从文所反映的小说主题多样,并以其深刻的人生态度而著名。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在沈从文的小说理论中,他主张以民间文化为基础,强调小说的本土性和生活性,注重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其小说理论对中国的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提出了维新与传统结合的观点。
他认为小说的创作应当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展开,传承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果,同时注入新的元素,使之具有现代感。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使其在现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种维新与传统结合的理论观点启示了后来许多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研究,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其次,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将关注点转向人民群众。
他认为小说应当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真实地表现他们的智慧、苦难和希望。
他主张小说应当以平民喜剧为主题,以十里洋场的繁华与平民百姓的艰辛为素材,展现社会的底层生活和人民的命运。
他的小说作品《边城》、《平凡的世界》等,都深入细致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关注到他们的点点滴滴。
这种关注人民群众的理论观点在后来的中国小说中广泛传承,成为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特征。
此外,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强调小说作品应当融入中国的传统审美和文化精神,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和民间文学,将中国文学的传统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在当下的中国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舞台的进程。
总之,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是深远的。
他的维新与传统结合的观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都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他的小说理论为后来的作家指引了方向,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向与内容。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创新,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独特风格
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与独特风格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独特、生动、传神,深受读者喜爱,其文化价值也是无与伦比的。
一、沈从文的小说独特风格
沈从文的小说风格独特,以自然写实为主,刻画人物形象细腻生动,注重细节描写,描绘出了人性中的善恶与复杂,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本质。
同时,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二、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
沈从文的小说在文化价值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
他的小说融合了南方的民间文化、传统文学和现代思潮,呈现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学形态。
这种独特的文化呈现方式,不仅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而且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此外,沈
从文的小说也深刻地描绘出了中国南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地域特色,从而增强了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
三、沈从文小说的历史地位
沈从文的小说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包括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沈从文小说的文学成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在多元文化和民族地域特色方面的成就,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沈从文小说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风格深得人心,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
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些经典之作,以便下一代能够领略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卓越成就。
从思想意蕴和审美品格两方面谈分析《边城》在沈从文创作中的重要性
从思想意蕴和审美品格两方面谈分析《边城》在沈从文创作中的重要性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
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
沈从文的小说里有湘西人性世界和都市世界两个并存的世界,他用湘西人性世界反观和批判都市文明世界,而统一于完美人性的思考、表现和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
作者追求的完美人性,是一种未被都市文明扭曲、纯朴自然的人性。
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沈从文的小说创造了独特的审美意境,为现代小说提供了与典型并立的审美范畴。
他的湘西乡土题材小说,取材具有某种原始的神秘性,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构设人事场景,以青绿为底色摹绘自然风物图画,主观情意的抒发采用情景交融或隐喻象征的手法等等,都为抒情写意小说的意境创造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
沈从文说他写《边城》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的主意并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而是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可理解为是《边城》所要表达的主题。
《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浅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
2018年 4月 第 15卷 第 4期
湖 北 经 济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沈从文对小说理论的内涵的理解与表现
沈从文对小说理论的内涵的理解与表现摘要:什么是小说?有人认为:“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须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之小说。
”沈从文则把小说看成“用文字很恰当记录下来的人事”。
“因为既然是人事,就容许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一是梦的现象。
”他特别强调人事和梦要相混合起来,他觉得只有把“梦”成分写进去,小说才能成为有生命的。
关键词:小说内涵沈从文理解与表现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91-01世间万象酝酿出沈从文的文学梦,现象与梦的理性结合组成沈从文所反映的人事。
沈从文写“实”,反映人事,是为了展示边地带有质朴的氏族社会遗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形态;他写“梦”,目的在于幻化出自在状态的纯人性和牧歌情调的纯艺术,以寄托自己完美的理想。
沈从文乡土题材小说最大特色,就是极诗意地讲述他年轻时节经历过、见识过的人与事,这人与事在他梦魂牵绕的湘西山水间发生发展。
一切的笑与泪于是皆成了用小说形态完成的诗篇。
生命挣扎的粗线条同生存的险恶陷阱,也一一成了经由文字魔力产生的美的画面。
他决不是以一支灵魂的笔来粉饰罪孽,贫穷和愚昧的人生,他是要让人在这美的画图之外倾听到岩逢中生灵的叹息。
正如在一帘秋色之外听到季节的悲风同落叶的低泣。
在《边城》题记中他说:“我将把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如何实现这个“梦”?对沈从文来说,只有在创作的“白日梦”中去营构自己心理上的乡土,构建一个充满真善美的世界。
这个梦对沈从文来说,既是艺术的也是现实的,面对着被扭曲的人性与病态的社会,梦无疑成了他的某种精神慰藉和寄托。
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写的不是眼见的状态,而是官能的感觉回忆、梦幻也就不足为奇了。
沈从文一再说创作描写不是眼见的状态。
他说过:“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沈从文小说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的原因探析
彰显 乡邦 文献作 为义不容 辞 的责任 。体现 了一种 执拗 的乡
土情 结。
们 明 白了沈 从 文 的小 说 中何 以如 此 专 注 于军 旅 题 材 的作 品, 又何 以会对军 队生活有那 么多详 尽逼真的描 写 。
湘西 苗族 文化 是 湘楚 文化 不 可或 缺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渠 道 。正 是 在 一 种 复 杂 的 文 化 心 理 和 独 特 的
塑造有着潜 移默化 的影 响。从文学 理论上讲 , 叫做典 型环境 下的典型人 物( 恩格斯语 ) 。这一理论 虽然是在 讲文学创 作 , 但 移之于现实生 活 中的人事 , 同样适 用 。沈从 文与众不 同 的 出身 、 生 活环境 和成长 经历 , 对他 的小说 创作 从多 个方 面产
民众 的虔诚迷 信。沈从文亦不 例外 。另外 , 由强烈 的民族 自
尊 心 生 发 出 来 的 对 乡 土 文 化 的 桑 梓 之 情 ,致 使 湘 楚 学 者 把
虑, 那 时沈家 已经 在凤凰 开始 败落 。为 了继 承祖 上 的荣光 ,
为 了 日后 能 够 出 人 头 地 , 也为 了当 时的生 计 . 沈 从 文 含 泪 辞 别 母 亲 和兄 弟 姐 妹 , 开 始 了 长 达 五 年 多 的 行伍 生 涯 。这 样 我
精 髓的 、 自主 、 自为 、 自然 的 文 化 价 值 体 系和 文化 信 仰 。 关 键词 : 沈 从 文 小 说 文化 价 值 审 美 追 求
在 二十世 纪的 中国文坛 上 , 有 一位 伟大 的湖南 籍作 家 : 当 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 的新 文化 主将们 集 中精力 和笔 墨描绘 轰 轰 烈烈 的社会 革命 运动 的宏伟 画卷 时 , 他却“ 沉醉” 于对 “ 优美 、 健康 、 自然而 又不悖乎 人性 的人 生形式 ” 的忘情 抒写 上, 他就是 沈从文 。沈从文 终生为之 构筑的 “ 湘西世界 ” 以其 不可抗拒 的艺术魅力 和文化底蕴具有 浑厚 、 自然而深 刻的审
论沈从文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01
论沈从文对中国现代小说的独特贡献一、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
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苗族。
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
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
曾去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
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
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
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
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
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
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二、沈从文的小说特色2002年,哈佛博士的美国学者金介甫在撰写的《沈从文传》中提出,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谈沈从文的《论中国创作小说》
3神州文学谈沈从文的《论中国创作小说》王琳青岛大学摘要:沈从文的《论中国创作小说》对“五四以来”的现代创作小说进行评论,其中包含了鲁迅、叶绍钧等四十多位作家及其作品,对创作小说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论。
其评论文笔清新淡雅,恰到好处。
关键词:《论中国创作小说》;评论;湘西世界沈从文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出版的文论《论中国创作小说》,对中国五四以来现代的创作小说进行了评论总结,其中包含了对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文学情感的分析、对现代创作小说进行了阶段性划分以及对诸多作家作品的得失做出判断。
沈从文在《论中国创作小说》中秉承了他一贯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平淡朴素的笔调对当时小说界的四十多位作家及其作品作出了一番恰到好处的评论,其中又不失远见的表达了对中国创作小说的期待。
沈从文在《论中国创作小说》的评论中并不仅仅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常识的阐述,更是经过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思考,经过筛选和提炼,赋予了他个人的理解。
《论中国创作小说》以“五四”的高潮、落潮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为起点,将现代创作小说划为三个阶段,评论了四十多位作家,对“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在把握创作走向和判断作家作品得失方面,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断。
例如他对鲁迅作品的评价,一方面指出了其优胜之处,另一方面也冷静地说出“鲁迅的悲哀,是看清楚了一切,辱骂了一切,嘲笑了一切,却同时仍然为一切所困窘,陷到无从自拔的沉闷里去了。
”这一评价无疑是有着独到之处的。
又如他对“五四”运动初期的评价:几个在前面走的人,努力的结果,是使年青人对这运动的意义。
沈从文一针见血的指出五四运动初期存在的问题的关键。
沈从在把握文文学的发展方向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说他能预见文学的发展。
在《论中国创作小说》中,沈从文指出因某些不良影响,使创作在国内年青的人感情方面受了损失,同时也损害到了创作以后的趋势,使新创作的作者和读者都转到恶化一时的流行趣味。
看看今天的武侠金庸、煽情琼瑶,以及所谓的美女、青年作家,他们这些人的作品大部分真的是拙劣不堪!由此可见,沈从文不愧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史学眼光和超前意识的大家。
沈从文小说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的原因探析
沈从文小说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的原因探析作者:雪婧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27期摘要:无论是创作数量,还是创作风格,沈从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通过他的小说,人们认识了一个神秘浪漫的湘西世界,领略到了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文化景观和风俗民情。
这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本文从作家特殊的出身环境、艰辛的成长经历、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探寻沈从文的写作。
在论证与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沈从文的文化主张——以湘楚文化为核心,借鉴了西方现代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自主、自为、自然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信仰。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文化价值审美追求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伟大的湖南籍作家:当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化主将们集中精力和笔墨描绘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运动的宏伟画卷时,他却“沉醉”于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忘情抒写上,他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终生为之构筑的“湘西世界”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具有浑厚、自然而深刻的审美价值。
一、作家特殊的出身、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对人的成长包括思想观念的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文学理论上讲,叫做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语)。
这一理论虽然是在讲文学创作,但移之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同样适用。
沈从文与众不同的出身、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从多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1.特殊的出身和生活环境沈从文出生在一个具有显赫军功的军人官僚家庭。
出身于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习武之风的家庭的沈从文受到父辈追逐军功的影响。
当然,沈从文从军,有可能出于生计的考虑,那时沈家已经在凤凰开始败落。
为了继承祖上的荣光,为了日后能够出人头地,也为了当时的生计,沈从文含泪辞别母亲和兄弟姐妹,开始了长达五年多的行伍生涯。
这样我们明白了沈从文的小说中何以如此专注于军旅题材的作品,又何以会对军队生活有那么多详尽逼真的描写。
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
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指导老师:熊春芬老师学生姓名:陈艳学号:08310410301002院系: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摘要关键词一、沈从文的创作历程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一)、洋溢的牧歌气息,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中国乡土抒情模式(二)、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三)、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目录摘要关键词一、沈从文的创作历程 (3)二、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 (4)(一)、洋溢的牧歌气息,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中国乡土抒情模式 (4)(二)、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 (8)(三)、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 (10)参考文献 (13)试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艺术价值内容摘要:沈从文一生创作丰厚,他的乡土小说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洋溢着田园牧歌气息,促进了抒情小说的散文化、诗化,显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牧歌气息乡土小说湘西世界艺术价值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原名沈岳焕,汉族,但有部分苗族血统。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一、沈从文的创作历程沈从文一生创作的作品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较多的一个。
沈从文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24-1927年是沈从文的试笔和模仿阶段,他受周作人、废名等影响,多写些怀乡忆旧之作,寄托对乡土的愁思,其文化意蕴浅显凌乱。
1928-1931年,沈从文主要在上海,他一扫往昔作品中的感伤情调,纪实倾向,转而凸现湘西世界蛮荒自然状态和原始初民的神性、强力、元气以及旺盛的情欲,让读者领略湘西世界的奇幻和浪漫,原始初民的自在与强健。
他的地方意识开始觉醒并得到强化。
1931年秋,沈从文离开上海,赴青岛,在青岛大学任教。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不朽名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作品的时代意义:一、《边城》中“人性美”是中国乡土文学中一朵更显“另类”的奇葩;二、自然健康的“人性美”灼照人性中扭曲变态的“人性恶”; 三、《边城》对今天构建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边城》中“人性美”是中国乡土文学中一朵更显“另类”的奇葩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以冷峻峭拔的现实主义态度,给我们创作了诸如《故乡》《祝福》《阿Q正传》《春蚕》《秋收》《残冬》等,反映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乡土文学的主流。
在这些主流的乡土文学作品中,闰土、祥林嫂、阿Q、老通宝等这些旧中国农民典型,要忍受阶级的压迫,遭受强者的欺凌,倍受社会的冷眼,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的挣扎直至灭亡。
与老船工及翠翠的衣食无忧,自给自足,邻里相依的淳朴生活是无法比拟的。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只有人性的“痛”。
残忍的战争,残酷的剥削,命悬一线,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与湘西“世外桃源”式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是天然有别的。
我们在《故乡》《祝福》《阿Q正传》《春蚕》等作品中,看不到“人性的真”,有的只是“人性的假”。
而沈从文在《边城》中塑造了老船工、翠翠、傩送等典型形象,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人性美”,丰富了中国乡土文学这块园地的内涵。
是二三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显得“另类”的一朵奇葩。
《边城》并非是对当时社会二三十年代的湘西现实社会写真。
人物与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的超脱与超越。
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除了种种对立因素,既无阶级的对立,又无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无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的是慈爱孝顺,恬静祥和,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因此“边城”因人性的魔力,升华到了一个非对立因素的自然和谐、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
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沈从文(1900-1988),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文学家、作家、教育家。
他被誉为‘集谯派的总结者兼发达者’,是现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理论家、实践者和专家。
他具有伟大的智慧,对当代文学有重大的影响。
首先,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在于他的理论创新,他提出了“语艺化与用意化”的概念。
沈从文以语言和审美思想为核心,考虑语言美学的融合和文学体裁的系统,丰富了散文体裁,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其次,沈从文还在当代文学中建立了丰富的文本分析学,以文本分析学和历史思想为特征,形成了批评性、叙事性和小说性的文学原则,为读者指明了文学叙事前进的方向。
此外,沈从文在当代文学的影响还有其社会性的贡献。
沈从文改革了文学教育,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把文学创作与世界性、时代性和社会性联系起来,把文学创作变成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艺术路径,即“文艺路径历程”。
他多次论述要求文学应当走向社会,为社会各类民族和群体的发展服务,反映新的城乡的生活实践,从社会面前尽心尽力,推动社会变革,扩大文学审美空间。
总之,沈从文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显著的,他的著作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审美语言,有力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为当代文学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m >>Shen Congwen (1900-1988) is a distinguished literary figure, writer and educator in modern China. He was hailed as "the summarizer and developer of the Jin Dynasty" and is now a theorist, practitioner and exper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e has great wisdom and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First, Shen Congwe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terms of hi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when he proposed the concepts of "linguistic art and intentionalization". Shen Congwen has a core of language and aesthetic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esthetics and the system of literary genres, enriching the essay genre and expan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literary forms. Secondly, Shen Congwen also established a rich textual analysis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haracterized by textu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thought, forming the principles of criticism, narration and fiction,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of literarynarration for readers.In addition, Shen Congwen also made his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e reformed literary education and paid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esthetic view, linking literary creation to universality, temporality and sociality, making literary creation become the art path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growth, that is, the "literary path journey". He often discussed the need for literature to go to society and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ethnic and group in the society, reflecting the real life practice of the new city and countryside, doing his best in front of the society and promot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expanding the aesthetic space of literature.In a nutshell, Shen Congwe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 works have greatly enriched the aesthetic langua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作者:苏卫平张夫生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从传统小说理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当代小说理论三个方面探析了沈从文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开拓意义和价值: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是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突破,成就了现代小说理论的辉煌;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大大推进了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整个乡土小说创作、小说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理论;中国小说理论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理论文字进行综合、系统的阅读和研究,我们发现他的小说理论以“人”为中心,并由此辐射到“人性”、“生命”、“神性”、“自然”、“民族”、时代乃至整个宇宙的方方面面,他在创作中坚持独立的人格,以及对“诗性”的追求,对生活“深度”的倾心,对小说“真善美”的永恒守护,其小说理论不仅融合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吸收了现代主义,这些特点与经验永远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因此可见,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于繁荣二十一世纪小说理论无疑将具有珍贵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沈从文的小说理论是对传统小说理论的突破,成就了现代小说理论的辉煌传统观念是轻视小说的,认为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在读书人心目中,只有诗、文、词才是正经的“文学艺术”。
虽然经过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界革命”,提高了小说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但小说在文学上的正宗地位,并没有得以肯定。
直到“五四”文学革命倡导时期,小说的文学正宗地位才得以确立。
“五四”时期,沈从文和胡适一样,都是将小说视为文学的正宗的,不仅在理论上予以重视,而且用自己的创作来确立小说的文学的正宗地位。
他后来在《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一文中说:“动摇旧社会,建立新制度,做个…抒情诗人‟似不如做个写实小说作家工作扎实而具体。
因为后者所表现的,不仅情感或观念,将是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事件,是一些能够使多数人在另外一时一地,更容易领会共鸣的事件。
”[1]这是沈从文创作小说的出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 为吉首大学 2 0 1 2年 度校级课题 ( 编号 : J d l 2 0 2 0 )
文 史 纵 横
沈从文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的意义探析
{
苏 卫平 ( 吉首 大学
【 摘
张 夫生 4 1 6 0 0 0 )
湖 南吉首
要 】 本文从传统 小说理 论、 西方现代 小说理论 、 当代 小说理论三 个方面探析 了沈从 文小说 理论对 中国小说 理论的开拓 意义和 价
通过 对沈从 文小说 理论文 字进行综 合 、 系统的阅读 和研究 , 我们 发现他 的小说理论 以 “ 人 ”为 中心 , 并 由此 辐射到 “ 人性 ” 、 “ 生命 ” 、 “ 神性 ” 、“ 自然 ” 、“ 民族 ” 、 时代 乃至 整个宇宙 的方万 面面 , 他 在创作 中坚 持独立 的人格 , 以及对 “ 诗性 ” 的追 求 , 对生 活 “ 深度” 的 倾』 , 对小说 “ 真善美 ”的永 恒守护 , 其小说 理论不 仅融合 了现实 主义 、 浪 漫主义 , 还吸 收了现代 主义 , 这 些特点与 经验永 远值得 我们深 思和借 鉴 。因此 可见 , 沈 从 文的小 说理 论对 于繁 荣二十 一世 纪小 说理 论无
值: 沈 从 文 的 小 说 理 论 是 对 传 统 小 说 理 论 的 突破 , 成 就 了现 代 小说 理 论 的 辉 煌 ; 沈 从 文 的 小说 理 论 大 大推 进 了 小 说 理 论 的 现 代 化进 程 ; 对中 国整 个 乡土 小 说 创 作 、 小 说 理 论 产 生深 远 的 影 响 。 【 关键 词 】 沈从 文 ; 小说 理 论 ; 中国 小说 理论
一
的临摹 。 而 是必 须对存在 作 出判断和 思考 。 ” 沈从 文自从事 文学 活 动起始 , 就把 自己作为 整个五 四新文 学运动 中的一名 小卒 ,“ 主要任 务是作 ‘ 尖兵 ’ , 为大 队伍打 前站 , 在 作品 中作 记录突 破试 探 , 因之 永 远从 ‘ 习题 ’出发 , 进 行写作 。失败 了就换个 方法再 来 , 作对 了也决
不停顿 在已有 / J v J \ 成 就上 ” 。 他 的 早期作品 , 自 由地借用 各种文 学
程式 , 不受 任何 一种 既定形 式 的束缚 , 既善于 摹仿郁 达 夫、 周 作人 的 某些 笔法 , 又 能跳 出任何 一种 文学 程式 , 听从 心灵 的召 唤 , 摸 索着 自 疑将具有 珍贵 的价值和 借鉴意义 。 己 的文学 之路 。 自 2 O 世纪 2 0 年 代 末开始 , 沈 从文 的文 学C U Y S 从 感 沈从 文的小 说理论 是对传统 小说理 论的 突破 , 成就 了现代 小 性 摸索 进入 到理性 目觉阶段 , 正 如金 介甫 所说 : “ 到了 3 0 年代, 沈从 文 的理 想主义 已不 仅仅 停留在 / J \ 说 中提 倡进 步人 生观 的意 义上 了 。 说理 论的辉煌 攀登一种 哲学 的 , 或可被 称作 抽 象 ’的理 想境界 。 ” 传 统观 念是 轻视 小说 的 , 认 为小 说是 不登 大 雅之 堂的 。在读 书 他 眼望高处 , 人 心 目中 , 只有 诗 、 文、 词才 是 正经 的 “ 文学 艺 术 ” 。虽 然 经过 梁 启 他 提出 了 “ 情绪 的体操 ”与 “ 抽 象的抒 情 ”的C U Y S 方法, 这 体现 出 超 等人 的 “ 小 说 界革命 ” , 提高 了小说 在变 革社会 中 的政 治地位 , 但 的是一种 生存 的焦 虑 , 是作 家对我 们现 实生活处 境的深  ̄ U i B ] 察, 是对 小 说在 文学 上的 正宗 地位 , 并没 有得 以肯 定 。直到 “ 五四 ”文 学董 生 命的诗性 关照 。 二、 沈从文 的小说理论 大大推进 了小说 理论 的现代化进 程 命 倡导 时 期, 小说 的文 学 正宗 地位才 得 以确立 。“ 五 四 ”时期 , 沈从 沈 从文 的小 说 理论 既借鉴 西 方现 代小 说 理论 的 某 些观 念 和观 文 和胡适 一样 , 都 是将小 说视 为文学 的正宗的 , 不仅在 理论上予 以重 点 , 又在此 基础上 有所创 新和开 拓 , 沈从 确 立小说 的文学 的正宗地位 。他 后来在 《 我 怎 么就写 起/ J \ 说 采》一 文中说 : “ 动摇 旧社会 , 建 立新制 度 , 做个 ‘ 抒 过 西方 文学 理论 , 但 从 事教 学和编 辑 li e的大量 经验 和超 凡的 艺术 情诗人 ’似不 如做个 写实小说 作家 工作扎实 而具体 。因为后 者所表 感悟力 , 已 使他 的理论 触及 到 了批判现 实主 义小 说和 浪漫 主义 小说 这集 中的体 现在 他 声称所 受契 诃夫 和屠 格涅 夫等 现的, 不仅 情感 或观念 , 将 是一 系列 生动 活泼 的事件 , 是一 些能 够使 的某些 实质 问题 , 多数人 在另外 一时一 地 , 更容 易领 会共鸣 的事件 。 ”…这是 沈从文 创 作 家作 品的影 响, 但他从不 拘泥 于前人 的认识 和成果 , 而是 “ 兼容 并 作小 说的 出发 点 。在 变幻 莫测 的小 说理论 世 界 , 沈 从文 自始 至终都 包 , 从不 排斥拒 绝不 同方式浸 入生命 的任何 离奇不经 事物 ” , 却 又 认 为艺术 应该 为人 生 、 应 该拥 抱人 生的 宗 旨。与当 时文 坛领 军人 物 依据 自己 的文 化个 性 和审 美 趣味 , 取 其精 华 , 然后 加 以创 造 性的 运 鲁迅 重视 用小 说来 改造 国民精 神 不同 的是 , 沈 从文 企 图通过 对人 性 用 。契诃 夫和 屠恪 涅夫 两位 作家对 社会 最底 层人 民 的关注 与 同惰 , 沈从 文 的表 达和 对 “ 生命神 性 ”的探 求 , 来获得 “ 生 命的 明悟 ” , 以缓解 现 对沈 从 文的 理念和 创作 产生 了深 远 的影响 。在人 物塑 造上 , 实 的痛苦 , 从 而达到 社会重 造与 生命 重 造的 目的 。更值 得一提 的是 , 主张 “ 表现 社会下 层人们 的生存状 态 ” , 要求小说 积极反 映社会下 层 沈从 文把 “ 人性表 达 ”看 得超越 于日 寸 代, 却不脱 离现 实生活 , 避开阶 现 实 , 关 注普 通人 的命运 , 这 无疑 代表 了某种 现代 意识 的 觉醒 , 成 为 级、 政治、 商 业角 度单 纯刻 画人 , 性, 这 成为 沈从文 小说 人性 观的 独特 “ 五四 ”新 文化运动 所提倡 的通俗 、 平易的 “ 国民文学 ” 、 “ 写实文 学 ” 及“ 社会 文学 ”等观念 的先声 。屠 格 涅夫 “ 把人 和景 物相错综 在一 之处。 沈从 文 是个有 鲜 明创 作个 性和独 特风 格 的作 家, 他在 小说 创作 起 ”的叙事 方法 对沈从 文 田园牧 歌式 的 乡土文 学创 作产 生影 响 , 不 上勤 于学 习 , 勇 于探 索 , 从 不墨 守成 规 。在 传统 小说 理论 的基 础上 , 过 沈从 文在 此基 础上作 了更深 的探 索和发 掘 , 从 而形 成其 独特 的浪 他创 造性地发 展了 抒情小说 这一体 式 , 创 造了诗意 的抒 情小 说文体 , 漫理论 。他 自称 是 2 0 世纪 “ 最后 个 浪漫 派 ” , 这种 浪漫 不 同于西 或诗 化抒 情小 说体 。他 实际上 是把 诗和 散文 引进小 说之 中 , 打 破 了 方浪漫 主义 对现 实极端不 满 , 在 藐视中 自觉地疏 离现 实, 而他 的小说 三者 的界 限 , 从 而 也就扩 大 了小说 的表 现领 域及其 审美 的功 能 。他 不 仅表现 了一种 田园牧歌 情调 , 或呈现 出诗意 的风 格 , 更是充 满忧伤 还表 示 ,“ 将文 学 限于一种 定 型格 式中 , 使一 般人 以为 必如此 如彼 , 和 艰辛 的人 生图 景 。另 ~方 面 , 西方 浪漫 主义秉 承希 伯来 文化 的神 才 叫做 小说 , 叫做 散文 , 叫 做诗歌 ” , 这样 的习惯观 念会束缚 住 “ 自己 秘 、 怪 诞传统 , 拒 绝理 性 、 平凡, 强调 “ 真正 的诗 所唯 一承 认的 东西 , 不可 思议 的乐 西 , 神 秘 的乐 西 。 ”” 0 而沈 从文 所 支笔, 无 从使 用 , 更使 一般人 望而 却 步 , 不 敢用笔 , 即 用笔 , 写 出采 是 令人 惊 叹的东 西 , 和 习惯不 大相 合 , 也不 成功 !”短 篇创 作应 当是 “ 揉小 说 故事 散文 向往和一心 希望建 造的是一 座供奉 “ 人性 ”的希腊小 庙 , 这种 与 “ 人 游记 而 为一 ” , “ 自成一 个 新的 型式 ” 。口 沈从 文是 诗化 小说 的代 表 性 ”关 联的 其人 其事其 情并 不荒 诞也 不神秘 , 都 真 真切切 地来 自现 作冢, 他继 承和发 展了废 名开创 的诗化小 说的传 统 , 并在 现代文 学第 实生活 , 给人 们一种 亲切感 。 三、 对 中国整 个 乡土 小说创作 、 小说理 论产生 深远 的影 响 二 个十年 达到大成 。 沈 从文 的小说风 格直接影 响了他 的学生汪 曾祺 , 从当代 小说 理论的视 野来 看 , 沈从 文小说 理论涉 及的方 方面面 , 而汪 曾祺的 小说 又直 接或 间接 地影 响了后 来的 张承 志的小 说创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