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的复习重点
![文化人类学的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99770c76c66137ee061968.png)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总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文化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了解文化概念与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各个不同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重要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同时,批评地吸收各派的理论方法,注重国外理论对国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即外国的理论如何应用中国的研究实践,从而,达到对理论方法的掌握。
第一章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点:1、什么是人类学及文化人类学。
2、什么是文化。
3、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4、该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5、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研究社会文化的部分叫文化人类学,研究体质的部分叫体质人类学。
文化是渗透有人类意识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这里的意识指:人类为生存长期同自然同社会斗争的经验积累)。
人类不同人群的交往始于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和欧洲烈强以掠夺财富的活动分不开。
“殖民地人的管理和教育”、制定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不同族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生存与发展)服务,都离不开人类学理论的应用。
社会学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一门学问,而这些关系与行为背后的指导因素却是一系列的文化观念。
两门学科是对人类生存系统“软环境”的不同侧面的研究。
一个注重具体的行为(社会学),一个注重抽象的理念(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进化论在人类学的地位教学要点:1、文化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2、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3、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4、进化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
5、各个学界对进化论的评批观点。
6、进化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及建国以来的建树。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人类学学科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及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是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基础。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210ea4f8c75fbfc77db28d.png)
文化人类学复习概念:文化普同论:所谓普同性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各个地理区域的人民,无论肤色是否相同,还是民族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同类。
进一步说,人类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上的共同性特征就是人类学关注的普同性内涵。
整体论:又称整体论,是指在人类学科的研究进程中,历代人类学家以不同理论为出发点,积累关于人类整体性认识论的不断完善过程。
当代人类学家至今仍需要不断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关注对其共时性和历是性的双重观察,做生物性与文化上的综合分析,以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区域社会与更大的人类社会的总体。
文化相对论:也称文化相对主义。
该理论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指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认同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指没有提纲的访谈,主要由被访谈对象自由阐述。
结构性访谈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
文化震撼:人类学家在一个异文化的环境下做调查时,除了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之外,其身体、心理和情绪上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人类学把这种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称为文化震撼。
民族志乱伦禁忌:限制血缘亲属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的禁忌。
内婚制和外婚制交表婚:即一个男子可以娶舅父之女或娶姑母之女为妻。
平表婚:是指一个男子与父亲兄弟的女儿或者母亲姐妹的女儿结婚。
核心家庭:也称小家庭,是由夫妻和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具有性的、经济的、生育的、教育的和情感的等基本家庭功能。
文化人类学调查考研题库
![文化人类学调查考研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3e91f5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5.png)
文化人类学调查考研题库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变迁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社会的行为模式、信仰体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承等问题。
以下是一份文化人类学调查考研题库的内容: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 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定义。
2. 描述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区别与联系。
3. 列举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二、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1. 阐述进化论在文化人类学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2. 描述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观点。
3. 解释象征互动论对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贡献。
三、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 描述田野调查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列举并解释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3. 讨论文化相对主义在田野调查中的运用。
四、文化与社会结构1. 解释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2. 描述家庭、亲属关系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3. 分析宗教信仰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五、文化变迁与全球化1. 讨论全球化对地方文化的影响。
2. 描述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3. 分析文化适应与文化抵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表现。
六、文化人类学的伦理问题1. 讨论在田野调查中如何平衡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2. 描述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知情同意原则。
3. 分析文化人类学研究可能带来的文化冲击和应对策略。
七、案例分析1. 通过一个具体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案例,分析研究者如何应用理论、方法和伦理原则。
2. 讨论案例中的文化现象,以及它们如何反映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问题。
3. 评价案例研究的成果和可能的局限性。
八、文化人类学的未来趋势1. 预测文化人类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
2. 讨论科技如何影响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发展。
3. 探索文化人类学如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洞见。
请注意,这份题库只是一个大纲性质的内容,具体的考题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考试要求和学术研究进行详细设计。
北师大文化人类学考研题库
![北师大文化人类学考研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b0e33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1.png)
北师大文化人类学考研题库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行为、信仰、习俗、语言以及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
北师大的文化人类学考研题库涵盖了这一领域的多个重要主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题和答案要点,供考生复习参考。
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中共享的符号系统、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人类生活。
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宗教、艺术、社会结构、经济系统和政治组织。
二、主要理论流派1. 进化论:认为文化是逐渐进化的,从简单到复杂。
2. 功能主义:强调文化元素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3. 结构主义:关注文化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结构。
4. 象征主义:认为文化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意义的。
5. 解释主义:强调理解文化现象时需要考虑个体的主观体验。
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文化的价值和行为标准应该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评价,而不是用其他文化的标准来衡量。
四、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以收集第一手资料。
五、文化变迁与文化冲突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元素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文化冲突则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可能是由于价值观、信仰或行为模式的差异所引起的。
六、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全球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
研究者需要探讨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
七、文化人类学的应用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教育、健康、发展、政策制定等,以促进跨文化理解和社会和谐。
八、经典案例分析考生需要熟悉一些经典的文化人类学研究案例,如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成年礼》、埃文斯-普理查德的《努尔人》等,理解这些研究的背景、方法和结论。
九、当前研究趋势当前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趋势包括跨学科研究、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以及对新兴社会问题的研究。
文化人类学复习提纲
![文化人类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b5e9fc227916888586d757.png)
第一章文化人类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学的定义及其学科X畴一、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文字组成,即anthropos(人)和logos(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学科。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有部分学者称其为“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
1501年德国学者洪德(M.Hundt)首次使用“人类学”一词,但是当时只是用来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
直到1863年,英国创立伦敦人类学学会,其研究X围才与现在的人类学研究比较一致。
此时,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步形成起来。
二、人类学的含义•狭义: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人类学专指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包括灵长类学在内。
•广义:在英国和美国等国家,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也包括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在内,叫做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
•由于人自身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研究人的人类学显然要研究人的生物方面和社会方面。
这样,人类学的主题是研究横跨整个地球和贯穿整个历史的所有人类,研究他们的躯体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三、人类学的学科X畴1、四分法(1)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2)考古学(archaeology)(3)民族学(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4)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2、二分法:在四分法的基础上,把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归入为文化人类学。
(1)体质人类学,这一名称创始于1871年,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体质变化的一门学科;(2)文化人类学,一般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
四、人类学的学科地位人类学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X围宽广,在学科的属性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上,人类学横跨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种不同的学科领域。
第二节文化人类学学科一、文化的含义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2. 文化与文明(1)文化比文明产生要远古的多。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668a600b307e87101f6968b.png)
文化人类学复习大纲整理、排版:XLK1导论 文化的性质1A文化的特征• 文化是习得的• 文化是象征的• 文化包罗万象• 文化是共享的• 文化是整合的• 文化未必是适应的文化是习得的• 所有文化都是习得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
• 文化习得和通过代际传递的过程称为1A01濡化(enculturation): • 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 1A02涵化(acculturation):当有着不同文化的一些群体开始频繁而直接接触的时候,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群体原有的文化模式内部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
1B文化与调适/适应(adaptation)• 调适:指有机体对现存的环境达到有益调整的自然的过程。
• 人类通过文化的手段来适应各种环境。
• 调适不一定成功。
1C社会的定义(理解)•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陈国强、石奕龙《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1D社会的特点(实体)• 第一,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 第二,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 第三,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 第四,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 第五,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 第六,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D02理解文化与社会区别• 文化:观念、象征、价值、信仰、意义、精神……• 社会:社区、组织、群体、关系、结构、……• 社会中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和优先性• 文化中心:文化是超有机体的。
• 平行并列:社会指共享文化的人的相互交流,而文化指这种交流的产物1E社会与文化的“波粒二象性”• 从“人类”的概念出发,社会和文化是“人类”这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抽象。
文化人类学重点整理
![文化人类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c67c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4.png)
文化人类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5 about 泰勒·爱德华·泰勒–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B.Tylor,1832-1917)·1871年,发表名著《原始文化》·这部书是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提出残存法和万物有灵论2.其他人类学家关于文化定义(了解)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种层次:生物需要、工具需要以及整合需要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不是去求助某种文化规律或法则,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后现代主义: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库拉交易圈3.人类学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和自我3.5 about 文化的他者和自我我们所讲的“他者”(others)不仅仅指向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other cultures)我们所主要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 otherness)4.人类学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主位与客位。
主位(emic)观点: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客位(etic)观点: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看待所研究的文化。
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人类学家强调要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拒绝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将被研究的文化切割成零星的碎片。
5.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5.5 about四个分支学科的内容A.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与行为问题包括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人的体质(生物性)与文化的关系B.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通过跨越时空考察文化的连续性来理解人类本身考古史(archaeological history)涉及建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陈述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以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作出解释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 archaeology)、历史考古学(historic archaeology)组成C.语言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认为: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践,它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D.文化人类学美国学者霍尔姆斯于1901年在《美国国立博物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指代研究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6.人类学学科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主题普同性文化相对性主位与客位整体文化整体观6.1 about普同性所谓普同性或普同论(universalism)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472dba31a37f111f1855b3c.png)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导论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W·H·霍尔姆斯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e Anthropology。
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二、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西方学术界往往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学”这个词的创立者),其希腊词源是Anthropos(人)+Logic(研究),即人的研究之意。
但是,亚里士多德当时并未将其作为人的研究的概念。
按照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的看法,真正与人的生物特性研究有关的是1501年,当时德国学者M·亨特在其著作《人是万物之灵》中使用了这个词。
1655年,在一本未署名的著作《抽象人类学》中,才出现该词的英文形式,该书还对人的研究首次作了科学的区分:“人类学或人类本性史,迄今为止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心理学,即关于理性灵魂的本性的讨论;第二类为解剖学,即通过解剖揭示人体的结构或者构造。
”大体上讲,第一类为后来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第二类为后来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三、文化人类学多种名称的由来(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民族学”这一术语常常被看作是“人类学”的同义词,它最早出现在1607年。
但是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来使用,则是1830年法国著名科学家让·雅克·昂佩勒,他将民族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
1839年,法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将这个词用作巴黎民族学会的称号,该学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民族学会,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欧洲历史上各个民族的起源与关系。
到19世纪中期以后,民族学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即“只对人类文化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进行比较研究。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053a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c.png)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概述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
本文档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复习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本文档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文化人类学概述: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人类文化的特征:探讨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包括符号系统、社会规范、文化传播等。
3.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4.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探讨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文化接触形式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
5.性别与文化:讨论性别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性别角色的建构和变化。
6.文化人类学与社会问题:分析文化人类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7.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介绍当前文化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方法,如视觉人类学、数字人类学等。
学习资料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料,供复习时参考:•《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 康拉德·费利斯)•《文化人类学精粹》(作者: William A. Haviland)•《文化与社会:人类的方式》(作者:Richard H. Robbins)复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复习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整体复习:阅读教材和复习资料,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重点复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将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可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等。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框架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练习题: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时间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根据个人习惯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整理笔记、小组讨论等。
3.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高质量的饮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24f19e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e.png)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名词解释: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整体观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 文化沙文主义---------种族主义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全盘赞同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是非不分的虚无主义文化整体观:首先指的是人类学家们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研究与该行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即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
其次,文化人类学家在比较各民族文化时,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传递给下一代的。
再就是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人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的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广阔。
简答:1.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2).背景分析法,也称社区关系研究法,人类学家在解释某一独特群体的行为时,往往会把该行为与更广阔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也就是用背景构架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
(3).跨文化比较法,也称为交叉文化研究法、泛文化研究法等,指的是从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志报告中抽样,把抽样的资料作统计分析,藉以说明或验证假说,探究人类行为的共同性及文化的差异性,并从中发现某种规律或通则。
(4).主位与客位研究法,主位研究法也称为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客位研究法也称为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考试试题
![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10bc6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c.png)
文化人类学基本概念考试试题1. 什么是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文化人类学探索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变化和共通性,以及人类如何通过文化塑造和被塑造。
2.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包括社会组织、家庭、宗教、语言、艺术、经济、政治等方面。
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
3. 请简述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理论框架。
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理论框架包括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符号学和解构主义等。
功能主义强调文化的功能和适应性;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文化结构对社会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关注文化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基础;符号学研究文化符号和象征;解构主义关注文化的隐含意义和权力关系。
4. 什么是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文化人类学的一种理论观点,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内部逻辑和价值观,不能用一种文化的标准来评判另一种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反对文化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5.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文化解读、比较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核心方法,研究者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
6. 请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应用领域。
文化人类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国际发展、跨文化交流、教育、医疗人文关怀等。
文化人类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文化间的对话和和谐发展。
7.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文化人类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更加跨学科的研究、数字人类学的应用、对权力关系和社会正义的研究等。
8. 文化人类学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文化人类学对社会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和尊重多样性,推动文化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共处。
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人类学复习要点
![文化人类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33638c551810a6f52486a6.png)
题型: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3个,共50分。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2、田野工作的特征。
3、人类学的领域。
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
7、什么是田野工作?什么是主位法,客位法。
第二章文化和文化变迁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文化变迁的类型。
2、什么是涵化。
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1、种族的概念2、种族主义及其表现3、种族产生的原因。
4、种族的社会建构。
3、民族的特征4、族群的要素有哪些。
第六章生态人类学1、生态人类学的定义,意义。
2、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经济人类学1、什么是经济人类学。
2、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
3、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
4、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5、夸富宴。
“夸富宴”(potlatch)的词义是“散尽”(give-away)的意思。
慷慨的馈赠是获取尊敬的动机。
一个人举办一次夸富宴很显然会带给他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是与慷慨的程度成正比的。
“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
在一个缺乏统治阶级的社会中,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
“夸富宴”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 Boas)最初给以细致的描述,后来经由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再度解释的夸克特人的夸富宴仪式,一般都被后来的人类学家看成是一种再分配的经济制度。
夸求图印第安人(Kuakiutl Indians)的夸富宴(potlatch)。
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岛,由于海陆资源极其丰富,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容易满足,或许因此,他们更热心追求社会地位,夸富宴就是这种追求的表达手段。
在这类宴席上,主人请来四方宾客,故意在客人面前大量毁坏个人财产并且慷慨地馈赠礼物,其形式可以是大规模地烹羊宰牛,也可以是大把地撒金撒银,目的归根到底只有一个,让那些受邀而来的宾客蒙羞,从而证明主人雄厚的财富和高贵的地位。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9a85e170975f46526d3e13c.png)
《文化人类学概论》复习资料一、题型:1、填空(10分)2、名词解释(4*5分)3、简答(4*8分)4、论述(2*15分)二、名词解释(因为分值比较高,所以最好对名词作一些解释。
)1、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为社会所认可。
有:“世系”“血统”的含义,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它常常是与亲属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许多社会中,继嗣制度是一个群体赖以延续的基础,通过继嗣,一个人的亲属关系由父母兄弟的狭小范围扩展开来。
P932、族群: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认同而自觉为我的一种社会实体。
这个概念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对某些社会文化要素的认同,二是要对他“自觉为我”,三是一个社会实体.族群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P983、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的意义.仪式不仅是强化群体纽带和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庆祝许多重要事件的方式,此外,仪式还可以减少许多危机对社会的分裂作业,使这对个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P1134、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适应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也有学者强调其中的个体了解、内化和呈现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P1255、涵化:又称文化潜移或文化移入,它是指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持续的接触一段时间后,因相互传播、采借、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P1306、范式理论:是指一个重大理论,有时也称为一个理论框架或者看世界的主要途径。
是围绕人类学诸多问题或一个问题形成的不同理论或理论观点.P140三、简答题1、简述对文化人类学认识的观点。
P9答:(1)、普同论或普同性。
是指人类文化拥有的共同性特征。
它包含两个基本的构想,一是指世界上现存的人类都属于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先进.二是指人类文化在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拥有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
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f95d9ea417866fb94a8eba.png)
文化人类学 --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命名法为基础,请问以上相关文化因子结成的功能关系属于 (____) 关系。
参考答案:同根2、 :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 《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在当时地时代影响很大。
该书的作者是 (____)。
参考答案:麦克伦南3、自然条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透过社会时,要经过该社会的 (____) 三重加工。
在经过此三重加工时, 因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不同, 就会出现不同的文化。
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汰选、应对、调适4、 (____) 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参考答案:列维——施特劳斯5、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的异种文化,这种进化属于 (____) 进化。
参考答案:特殊二、名词解释题1、文化参考答案: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 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社会规范总和。
其特点有:⑴单一归属性;⑵、功能性;⑶、习得性;⑷、共有性;⑸、相对稳定性;⑹、完整性需要理论。
2、索绪尔参考答案:索绪尔是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指出语言是一种集体的习俗,这就是说,反映在语法、语源、语音等方面有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现象,这表明人类的语言有某种共同的结构。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构成这一系统的元素是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实体。
换言之,语言基本上是一个由对比和相互关联的元素构成的结构。
3、 : 1、鲍亚士学派(补)参考答案:鲍亚士学派的理论基点为文化独立论,即文化是一个独立完整,不依赖地理、经济、社会而存在的自然实体。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15d1c26c175f0e7dd1376e.png)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选择、填空、名词解释1、文化人类学的三大支柱: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2、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家有时也叫生物人类学家。
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如人类的起源及演化的过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现代人类种族的体质差异、形成因素等等。
于是体质人类学就分为两个主要的领域:一是古人类学;二是今人类学。
3、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
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4、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生活于他所研究的人群之中,参加他们的社会生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5、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6、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是大学教坛上讲授人类学的第一人。
代表作《原始文化》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学的开始。
7、文化(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8、泰勒认为宗教的发展:泛灵论(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多神崇拜、一神信仰。
9、泰勒提出泛灵信仰。
10、摩尔根: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1877年《古代社会》问世。
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点把社会分为三个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11、摩尔根认为社会的五个进化过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12、博厄斯:美国民族学之父,代表作有《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等。
主要观点是文化相对论。
13、文化相对论:强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有自己的个性,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
即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个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
14、文化相对论理论:博厄斯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能用高低等级加以划分。
文化人类学复习
![文化人类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f52153d7375a417866f8f70.png)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1教授人们认识彼此的文化,获得一种全球视野2有利于与人的沟通3有利于对自身的反思2、田野工作的特征:1田野工作是人类学首要的方法与途径,需要学会当地语言2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一年周期的居住时间)3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3、人类学的领域1体质人类学2文化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1传统研究的社会类别不同:非国家社会研究;国家社会研究2 收集资料方法的差别:田野参与观察法,定性;问卷,定量,统计3. 在人性与文化中研究与应用课题不同:面对相同的社会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也不尽不同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同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法(参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概率取样);主位与客位研究法;背景分析法;跨文化比较法;大传统与小传统研究7、田野工作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长期的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直接体验等方式获取社区具有整体性的第一手研究资料,进而将具体经验事实上升为一般理论的研究方法8、主位法:也称自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客位法:也称他观研究法,即站在局外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第二章文化和文化变迁1、文化定义:广义:人类所具有的,其他社会种类缺乏的那种东西,即人类异于禽兽的基本分野,如言语、知识、习惯、思想、信念、艺术、技术、规则、礼仪等等。
狭义:一个社会因适应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追求安定的生活与子孙繁衍所发展出来的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
2、文化变迁:由于社会内部的发展,或不同社会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种文化的改变。
3、文化变迁的原因:内部因素:社会内部的变化引起;外部因素:由自然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的改变等而引起的。
4、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进化,发明和发现,传播,涵化5、文化变迁的类型:1无意识变迁2有意识变迁:主动变迁,指导性变迁,强制性变迁6、涵化:由两个或多个自立的文化体系经过长时间的相互接触,导致彼此都发生大规模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文化人类学试题及答案
![文化人类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6bbf5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2.png)
文化人类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类文化B. 人类基因C. 人类语言D. 人类行为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A. 田野调查B. 文献分析C. 实验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C3. 文化相对主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林诺夫斯基B. 泰勒C. 弗洛伊德D. 列维-斯特劳斯答案:A4. 人类学中的“文化”一词最早由谁提出?A. 泰勒B. 弗洛伊德C. 马克思D. 恩格斯答案:A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畴?A. 文化适应B. 文化冲突C. 文化遗传D. 文化变迁答案:C6. 人类学中的“族群”概念主要指的是什么?A. 种族B. 民族C. 社会阶层D. 宗教信仰答案:B7.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物质文化B. 社会文化C. 精神文化D. 政治文化答案:C8. 人类学中的“仪式”通常指的是什么?A. 宗教活动B. 社会活动C. 经济活动D. 政治活动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目的?A. 理解人类行为B. 揭示文化规律C. 预测文化发展D. 改变文化现状答案:D10. 人类学中的“族群认同”主要涉及哪些方面?A. 语言B. 宗教C. 服饰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文献分析、比较研究2. 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是________的,而不是________的。
答案:相对的、绝对的3. 马林诺夫斯基是________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功能主义4.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物质文化、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社会文化、精神文化5. 人类学中的“文化适应”指的是人类社会对________的适应过程。
答案:环境变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人类学复习概念:文化普同论:所谓普同性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各个地理区域的人民,无论肤色是否相同,还是民族是否相同,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人人都是平等的同类。
进一步说,人类在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上的共同性特征就是人类学关注的普同性内涵。
整体论:又称整体论,是指在人类学科的研究进程中,历代人类学家以不同理论为出发点,积累关于人类整体性认识论的不断完善过程。
当代人类学家至今仍需要不断把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关注对其共时性和历是性的双重观察,做生物性与文化上的综合分析,以不断认识田野工作中的较小的区域社会与更大的人类社会的总体。
文化相对论:也称文化相对主义。
该理论主张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而且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平等的,但这种“平等”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指将文化行为放入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对待。
认同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
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指没有提纲的访谈,主要由被访谈对象自由阐述。
结构性访谈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
文化震撼:人类学家在一个异文化的环境下做调查时,除了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之外,其身体、心理和情绪上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现象。
人类学把这种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精神压力称为文化震撼。
民族志乱伦禁忌:限制血缘亲属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的禁忌。
内婚制和外婚制交表婚:即一个男子可以娶舅父之女或娶姑母之女为妻。
平表婚:是指一个男子与父亲兄弟的女儿或者母亲姐妹的女儿结婚。
核心家庭:也称小家庭,是由夫妻和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妇关系和亲子关系,具有性的、经济的、生育的、教育的和情感的等基本家庭功能。
它对亲属网络的依赖性较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家庭中人际关系简单,夫妻关系和系嗣容易倾向平等。
宗族亲属称谓继嗣:是指两代以上的亲子关系,而且这种联系为该社会所认可。
所谓继嗣群,通常是指根据继嗣原则组成的一群由共同的祖先遗传下来的血亲。
族群泛灵论性别:称之为“自然性别”或“生理性别”,是指与生殖直接有关的解剖、生理、行为特征,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不同生理结构的“男人”或“女人”。
婚姻:是排除了杂乱的性交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制度。
宗教:一个象征体系;其目的是确立人类强有力的、普遍的、恒久的情绪与动机;其建立方式是系统阐述关于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给这些观念披上实在性的外衣;使得这些情绪和动机仿佛具有独特的真实性。
巫术:指的是企图借助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通过一定的仪式对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活动。
仪式:是指手段与目的并非直接相关的一套标准化的行为,它表达的是象征的而非实用意义。
图腾崇拜接触巫术模拟巫术濡化:表示在特定文化中个体或群体继承和延续传统的过程。
这一概念首先由赫斯科维茨提出,他认为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和延续中,借此种经验以获得在该文化中生存的能力。
286涵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
涵化是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文化从其他文化中获得对新的生活条件的适应过程,是在过程中的文化传递、交流和整合。
萨皮尔-沃夫假说机械的组合与有机的组合集体意识社会事实跨文化研究主位与客位:人类学中的主位概念是指研究对象自己对事情的解释,客位则是人类学调查者从自身出发对事情的解释。
主位研究强调的是从文化内在的角度分析、理解事件,客位研究则强调文化外部的立场和解释。
深描地方性知识阈限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文化与人格学派阐释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述:1、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理论流派。
2、列维斯特劳斯及结构人类学3、象征人类学。
4、功能主义或马林诺斯基的贡献。
5、联系实际说明田野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6、中国的民族学发展。
7、实验民族志的基本特点。
8、仪式研究。
9、比较研究的意义。
10、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论学派巴斯蒂安:人类心理一致说:指人类具有相同的心智过程,对相同的刺激会产生相同的反应。
巴霍芬:《母权论》弗雷泽:《金枝》相似律:同样的“因”产生同样的“果”。
彼此相似的事物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接触律:物体一经接触,在切断实际接触后,仍继续远距离地互相作用。
模拟巫术:从相似律出发,人们相信通过模拟便能实现他想做的事,这种模拟活动就模拟巫术。
接触巫术:从接触律出发,人们相信通过曾经与某人接触过的物体就可以对其本人施加影响,称为接触巫术。
交感巫术:以上两种统称为交感巫术,因为两者都认为物体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可以超时间、超距离地相互作用,把一个物体的推动力传输给另一个物体。
巫术:泰勒:《原始社会》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万物有灵论(泛灵论):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二是相信各种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和不悦。
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建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
先民们开始是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后来延伸到动物、植物以及大河、高山等,形成泛灵信仰。
泛灵信仰发展为祖先崇拜,到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到一神崇拜。
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摩尔根:《古代社会》蒙昧时代低级蒙昧:野果中级蒙昧:使用火高级蒙昧:使用弓箭野蛮时代低级野蛮:陶器的制作中级野蛮:种植、驯养动物、建造房屋高级野蛮:铁器使用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观点: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所谓人类本质的一致性就是人类的心理的同一性,即人类无论什么种族,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样的;人们的行动都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所以,同样的心理和精神活动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发展规律。
2.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不会超越某个阶段,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化。
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说明文化的进行法则。
评价:1.“摇椅上的人类学家”,不重视田野调查。
2.片面强调文化的单线进化,认为必须遵循同一路线向前发展,夸跃几个发展阶段。
3.忽略和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对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
4.仅仅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了情绪与习惯等非理性因素过程中的作用。
5.不加分析地认为各个民族的习俗都是原始时代的原始残余。
而在现实中有的习俗是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
6.成为种族主义者的工具。
新进化论学派怀特:E×T=CC代表文化进化的程度,E代表每人每年消耗能量数,T代表能量消耗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的质量或效能。
衡量文化进化阶段的唯一而又最合适的指标就是每人每年能够获得的能量,而先进的技术能使人类取得更多的能量。
人类社会化分为四个阶段:1.靠自己体内能量的阶段——原始共产社会。
2.人类通过种植和饲养方法获取食物阶段——东西方古代文明3.新能源的加以利用的阶段——现代工业化国家4.核能的阶段——不久的未来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创始人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多种生态环境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主要探讨当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时,文化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
认为:摩尔根:单线进化论怀特:普遍进化论斯图尔德(自己):多线进化论萨林斯认为:摩尔根:单线进化论怀特:一般进化论斯图尔德:特殊进化论萨林斯、塞维斯二律背反:即创造与保守,发展与传承。
文化进化是一个双向运动过程,一方面高级文化类型自身多样性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文化类型的同化而产生文化同质性的不断增长。
评价:1.引进了更多的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
2.新进化论在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超越了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的观点,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支技多线性和特殊性。
4.在研究方法上,不再受限于抽象宏大的理论,开始重视具体民族的文化变迁,开始田野工作的调查方法。
5.不少人类学家认为过去时代利用的能量难以测量,因而不可能用此方法分析过去的文化阶段,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社会演化到高度复杂状态,而有些则消亡的问题。
传播论学派德、奥历史传播学派英国传播学派(极端传播论;泛埃信主义)文化圈:认为少数文明中心创造了存在至今的全部文化,文化特征的传播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
他们把文明中心称为文化圈。
其特点:每一个文化圈都具有一个系列的物质文化的特征。
观点:1.每种文化现象都是在某个地点一次产生后向各他传播。
2.各民族文化都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世界传播着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借用了某些东西。
3.在一定的地区内,若干文化因素构成一定的文化圈。
历史特殊论学派(美国)博厄斯文化区分析法,其基础分别是文化独立论和文化相对论。
观点:历史特殊论认为,文化现象极其复杂,是人与社会各方面互相作用的结果。
每一种文化的形成有其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和经济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文化特性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却没有哪一个因素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他们进一步提出,文化是超有机的、超个人的、超心理的、独立的封闭系统,因此文化现象只能通过文化现象来解释,文化决定了文化。
他主张为了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的文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重建该文化走过的独特道路,即构拟该文化的历史。
他你自己的方法是“历史方法”,此方法与古典进化论的“比较方法”相对立。
强调各民族特定文化史的研究,是与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
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研究文化的态度,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可用高低等级进行划分。
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每一种文化都在其存在的价值。
因此,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位,主张人类学研究的单位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
他把文化的最小单位称为文化特质,如一把锄头等某种工具。
服务于同一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特质就构成了一个文化丛结,如用于畜牧的多种工具。
关系紧密的丛结又构成一个文化类型,如畜牧型文化。
相同的文化丛结和文化类型会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从而形成文化带,如畜牧文化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