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亚洲(印度)低压
冬
平
夏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夏
自主学习:
1、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 季节 而显著改变 的现象,称为季风。
2、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表现为冬季盛行 西北 风
②风带的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同一风带中,风向东西方向一致,南北方向相反
P37 9题
(1)写出气压带名称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副热带高压带D、赤道低压带,
(2)写出风带的名称 ① 信风带 、 ② 西风带 、③ 极地东风带 、
(3)画出各风带的风向,标注各气压带中心位置的纬度, 在各环流圈上标出箭头表示出三圈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B、高、中、低纬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C、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同的 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3、大气环流: C、D
A、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B、是大气运动最经常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
3、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 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 夹角 。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观察:
北半球
高空:
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与地 转偏向力共 同作用下形 成的风—— 风向平行于 等压线
信
风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
中纬
西
风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1)简述三圈环流的成因
地球表面高低 赤道 与 极地 之
纬之 间 冷热不均 .
间的热力环流 趋势
三 圈
环
流
地球 自转偏向力 影响
(2)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①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4、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一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60°N 30°N
一月 七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湿
极地东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 带和极地高压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之间
从低纬指向高纬的风湿润
从高纬……低纬……干旱
冷、干
暖、湿 凉、干 凉、干 暖、湿
冷、干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1、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A、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温高
B、副热带高压带气温低
C、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 岸30°~ 40°之间 ;
受副高(夏季) 和西风带(冬季)交 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 300~1000mm 。
探究活动三: 上升湿润下沉干
气压带 分 布
成 因 气流 对气候影响 运动
赤道低 气压带 0°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 热
副热带 高气压 带
性质 干冷 ;夏季盛行 东南 风,性质 湿热 。 3、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除 热力性质差异 以 外,还有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表现为冬 季盛行 东北 风,形成旱季;夏季盛 行 西南 风,形成雨季。
一月份
七月份
高
低
一月份
七月份
高
低
一月份
低
高
七月份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风向
气候 类型
气候 特点
副极地 低气压 带
极地高 气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南北纬60° 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南北纬90° 热力原因 下沉 附近
干热 温湿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 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高压之间
东wk.baidu.com风
东南风
对气候的 影响
炎热干燥
中纬西 副高和副极地 风带 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大,并且海陆 相间分布,使纬向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 纬向 分布比北半 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分布。
3、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上的 亚洲低压 (又称 印度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 亚洲 高压 (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
带,高纬形成 极地东 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而南北偏移。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 (3)三圈环流
地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
中
纬
西
风
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
东北信 风
压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5、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运用等 压 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比较两地的 风速度。
例6:热力环流形成的实验
•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 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 束香,火柴等。
•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 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 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66°34´S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探究活动一: P52
完成P38 10、11题
探究活动二:
● 根据图2-33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 北纬10°~ 20°之间和南北纬30°~ 40° 之 间的大陆西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2)简明概括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结合下图分析在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
类型、气流运行之间的关系如何?
高空 丙
丁
等压面
甲
乙
地
A
B
高空
C
D
地面
1)A比B的气压 高 ,C比D的气压 低 (低或高), 2)C比D的温度 高 、A比C的气压 低 (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 顺时针 (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流动。 4)若AC的垂直距离为500米,C点的气温为12℃,则A 点的气温为9 ℃
1018
B
1010
1016
1012
A
1014
自我总结方法: 如何确定风向和比较风力大小?
课堂演练 1.图中A、B两地吹什么方向的风?
2.比较图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B地风力大。B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
N
北
1020
高
B
半 球
1015
海
1010 1005 1000
A 风
平
面
风
气
压
D、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 得到交换
4、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说法正确
的是: B、D
A. 赤道低气压的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三、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太阳直射点 海陆热力 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 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五课时)
自主学习: P39
1、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形 成 热 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形成 冷 高 压。冬、夏两季,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 强 , 范围 广 ,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低
图
试
1012
比
A
较
1006
1000
四
0 10千米 点 风
力
的
1002
大
小
1008
C 1005
0 50千米
998
B 1000
1002
0 10千米
998
D 1000
1002
0 50千米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P35 1、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
地区 气温 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 的 气压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称为热力环流。 2、形成: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气流上升 或 下沉 运动→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 的差异→大气的 水平 运动→热力环流
东亚季风
冬:偏北风 夏:偏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
冬寒冷干燥 (低温少雨) 夏高温多雨
南亚季风
10~5月:东北风 5~10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例2、读北半球某时刻海洋、陆地海平面气压分布 示意图,分析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4)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探究 下列现象的形成
试分析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与成因
气
流
上
由郊区流向市区
升
热
由郊区流向市区
郊区
市区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延伸思考: 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陆
海洋
白天: 海风
陆
海洋
晚上: 陆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主学习: P35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 低压,是使大 气产生水平运动的 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二课时)
思考:燃放孔明灯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许多城市实 施了燃放孔明灯的禁令?
学习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过程
2、通过实验、绘图、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 手实践、绘图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4、结合图示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半球时,气 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北纬10°~ 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 多雨;南纬10°~ 20°之间受信风带 控制,干旱少雨。
当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时,北纬10°~ 20°之间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南纬10°~ 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
南北纬30°~ 40°之间呢?
气压带或 风带 赤道低压带
气流运动 上升
性 质 形成典型气候 湿 润 热带雨林气候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 带 西风带
极地高压带
高纬到低纬 下沉
低纬到高纬 下沉
干燥 干燥 湿润 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极地气候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结合教材P48图2—29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分析下 列问题:
(1)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冷热状况与其气压高低之间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 → → 热的
地方
空气 上升 ,
空气密度 小,
气压 低,
→ → → 冷的
地方
空气 下沉 ,
空气密度 大,
气压 高,
结近合地教面材空气P4受8热图不2—均2→9气冷流热不均或引起的运热动力→环同流一,水分平析下 列面问上题:的差异→大气的 运动→热力环流
(4)说明下列气压带或风带的形成原因
A气压带:两压极带地区因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形成高气
D气压带:赤道附近受热较多,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
③风带:
从极地高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 用下,左偏成东南风,称为极地东风
上升湿润、下沉干 (5)气流上升或气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则空气变湿润, 气流下沉或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则空气变干燥。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 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
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 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
(一)自主学习:P35
1、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
动力 因素。在这两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的赤道 附近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南北纬30°附近形成 副 高热 气带 压高带 南北纬60°附近形成 副极地低气压 带,南北两极形成 极地高气压带;并在低纬形成 信 风带,中纬形成 西 风
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中的风有何区别?
比较
①、近地面的风:风速小,风向与等压线 有个交角
②、高空的风:风速大,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百帕)
水平气
1000
压梯度
力
②
1002
摩擦力
①
1004
1006 1008
合力
地转偏 向力
1010
若图为北半球,A、B风向各为什么?如果是南 半球呢?比较A、B两地风力的大小。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冬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亚洲(印度)低压
冬
平
夏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夏
自主学习:
1、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 季节 而显著改变 的现象,称为季风。
2、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表现为冬季盛行 西北 风
②风带的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同一风带中,风向东西方向一致,南北方向相反
P37 9题
(1)写出气压带名称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副热带高压带D、赤道低压带,
(2)写出风带的名称 ① 信风带 、 ② 西风带 、③ 极地东风带 、
(3)画出各风带的风向,标注各气压带中心位置的纬度, 在各环流圈上标出箭头表示出三圈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有关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南北半球三圈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B、高、中、低纬环流方向是相同的 C、南北半球中纬西风带风向是相同的 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3、大气环流: C、D
A、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B、是大气运动最经常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
3、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 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一 夹角 。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观察:
北半球
高空:
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与地 转偏向力共 同作用下形 成的风—— 风向平行于 等压线
信
风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
中纬
西
风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1)简述三圈环流的成因
地球表面高低 赤道 与 极地 之
纬之 间 冷热不均 .
间的热力环流 趋势
三 圈
环
流
地球 自转偏向力 影响
(2)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①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4、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一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
太
西
亚欧大陆
平
洋
洋
60°N 30°N
一月 七月
冰岛 低压
大 西
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60°N
太
亚欧大陆
平
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湿
极地东 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 带和极地高压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之间
从低纬指向高纬的风湿润
从高纬……低纬……干旱
冷、干
暖、湿 凉、干 凉、干 暖、湿
冷、干
冷、干 暖、湿 热、干 热、湿 热、干 暖、湿
冷、干
1、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A、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温高
B、副热带高压带气温低
C、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 岸30°~ 40°之间 ;
受副高(夏季) 和西风带(冬季)交 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 300~1000mm 。
探究活动三: 上升湿润下沉干
气压带 分 布
成 因 气流 对气候影响 运动
赤道低 气压带 0°附近
热力原因 上升 湿 热
副热带 高气压 带
性质 干冷 ;夏季盛行 东南 风,性质 湿热 。 3、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除 热力性质差异 以 外,还有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表现为冬 季盛行 东北 风,形成旱季;夏季盛 行 西南 风,形成雨季。
一月份
七月份
高
低
一月份
七月份
高
低
一月份
低
高
七月份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风向
气候 类型
气候 特点
副极地 低气压 带
极地高 气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动力原因
下沉
南北纬60° 附近
动力原因
上升
南北纬90° 热力原因 下沉 附近
干热 温湿 冷干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 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和副高压之间
东wk.baidu.com风
东南风
对气候的 影响
炎热干燥
中纬西 副高和副极地 风带 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大,并且海陆 相间分布,使纬向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 纬向 分布比北半 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带 状分布。
3、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上的 亚洲低压 (又称 印度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 亚洲 高压 (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使其保留在海洋上。
带,高纬形成 极地东 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而南北偏移。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 (3)三圈环流
地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
中
纬
西
风
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
东北信 风
压
赤道低气压带
东
南
5、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运用等 压 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比较两地的 风速度。
例6:热力环流形成的实验
•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 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 束香,火柴等。
•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 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 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66°34´S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探究活动一: P52
完成P38 10、11题
探究活动二:
● 根据图2-33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南 北纬10°~ 20°之间和南北纬30°~ 40° 之 间的大陆西部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2)简明概括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结合下图分析在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
类型、气流运行之间的关系如何?
高空 丙
丁
等压面
甲
乙
地
A
B
高空
C
D
地面
1)A比B的气压 高 ,C比D的气压 低 (低或高), 2)C比D的温度 高 、A比C的气压 低 (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 顺时针 (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流动。 4)若AC的垂直距离为500米,C点的气温为12℃,则A 点的气温为9 ℃
1018
B
1010
1016
1012
A
1014
自我总结方法: 如何确定风向和比较风力大小?
课堂演练 1.图中A、B两地吹什么方向的风?
2.比较图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B地风力大。B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
N
北
1020
高
B
半 球
1015
海
1010 1005 1000
A 风
平
面
风
气
压
D、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 得到交换
4、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说法正确
的是: B、D
A. 赤道低气压的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三、大气环流的形成
A
B
C
D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太阳直射点 海陆热力 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 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五课时)
自主学习: P39
1、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形 成 热 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形成 冷 高 压。冬、夏两季,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 强 , 范围 广 ,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低
图
试
1012
比
A
较
1006
1000
四
0 10千米 点 风
力
的
1002
大
小
1008
C 1005
0 50千米
998
B 1000
1002
0 10千米
998
D 1000
1002
0 50千米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P35 1、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
地区 气温 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 的 气压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称为热力环流。 2、形成: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气流上升 或 下沉 运动→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 的差异→大气的 水平 运动→热力环流
东亚季风
冬:偏北风 夏:偏南风
温带季风气候
冬寒冷干燥 (低温少雨) 夏高温多雨
南亚季风
10~5月:东北风 5~10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例2、读北半球某时刻海洋、陆地海平面气压分布 示意图,分析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4)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探究 下列现象的形成
试分析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与成因
气
流
上
由郊区流向市区
升
热
由郊区流向市区
郊区
市区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延伸思考: 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陆
海洋
白天: 海风
陆
海洋
晚上: 陆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主学习: P35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 低压,是使大 气产生水平运动的 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二课时)
思考:燃放孔明灯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许多城市实 施了燃放孔明灯的禁令?
学习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过程
2、通过实验、绘图、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 手实践、绘图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4、结合图示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当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半球时,气 压带和风带随之北移,北纬10°~ 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 多雨;南纬10°~ 20°之间受信风带 控制,干旱少雨。
当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半球时,北纬10°~ 20°之间受信风带控制,干旱少雨;南纬10°~ 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
南北纬30°~ 40°之间呢?
气压带或 风带 赤道低压带
气流运动 上升
性 质 形成典型气候 湿 润 热带雨林气候
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 带 西风带
极地高压带
高纬到低纬 下沉
低纬到高纬 下沉
干燥 干燥 湿润 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极地气候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结合教材P48图2—29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分析下 列问题:
(1)近地面不同地点的冷热状况与其气压高低之间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 → → 热的
地方
空气 上升 ,
空气密度 小,
气压 低,
→ → → 冷的
地方
空气 下沉 ,
空气密度 大,
气压 高,
结近合地教面材空气P4受8热图不2—均2→9气冷流热不均或引起的运热动力→环同流一,水分平析下 列面问上题:的差异→大气的 运动→热力环流
(4)说明下列气压带或风带的形成原因
A气压带:两压极带地区因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形成高气
D气压带:赤道附近受热较多,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
③风带:
从极地高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 用下,左偏成东南风,称为极地东风
上升湿润、下沉干 (5)气流上升或气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则空气变湿润, 气流下沉或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则空气变干燥。
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 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
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分析气 压带和风带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
(一)自主学习:P35
1、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
动力 因素。在这两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的赤道 附近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南北纬30°附近形成 副 高热 气带 压高带 南北纬60°附近形成 副极地低气压 带,南北两极形成 极地高气压带;并在低纬形成 信 风带,中纬形成 西 风
高空中的风与近地面中的风有何区别?
比较
①、近地面的风:风速小,风向与等压线 有个交角
②、高空的风:风速大,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百帕)
水平气
1000
压梯度
力
②
1002
摩擦力
①
1004
1006 1008
合力
地转偏 向力
1010
若图为北半球,A、B风向各为什么?如果是南 半球呢?比较A、B两地风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