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古代艺术 学案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古代艺术导学案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2分钟)

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重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难点);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使用说明】

预习导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完成基础案和巩固案。

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突破重点,掌握难点,形成体系。

3.建议使用两个课时,一节课完成基础案与升华案;一节课完成巩固案与课堂小结。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主要特点

⑴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

⑵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2.发展演变

3.代表人物

⑴秦晋时期:秦代的李斯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

⑵唐宋时期: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_;宋代的苏轼等。

⑶元明时期:元代的赵孟頫与明代的文征明、董其昌。

二、画中有诗

1.演变

⑴石器时代:刻在岩壁上,绘在地面上、陶器上的画作。

⑵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⑶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2.材料: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

3.分类

⑴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⑵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4.特点:

⑴山水画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讲究布局构图,气势雄壮,意境深远。

②.以意境为灵魂,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

物的逼真摹写。

⑵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三、金声玉振

1.先秦时期

⑴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骨笛,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⑵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陨,可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

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制作精美,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秦汉时期

⑴设立乐府机构。

⑵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形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3.东晋时期:形成南国清商乐。

4.南北朝、隋唐时代: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5.明清时代

⑴戏曲音乐繁荣。

⑵器乐艺术发达,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四、宫廷和民间舞

1.原始舞蹈:青海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

的形象。

2.宫廷舞蹈

⑴发展过程

①.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宫廷舞蹈。

②.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③.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④.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集中培训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⑤.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

f.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⑵特点:

①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

⑵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3.民间舞蹈:

⑴艺术特点: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⑵发展过程:

①.《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②.两汉时,各地乐舞出现了繁荣局面。

③.敦煌石窟壁画展示了南北朝时代胡舞的风范。

④.隋唐时代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

⑤.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流传至今。

五、戏曲;

1.地位: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2.概况:剧目数以万计,至今仍有300多个剧种在演出。

3.演变

⑴秦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百戏

⑵隋代:四方散乐

⑶唐代:杂技歌舞

⑷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技与南戏脱颖而出。

⑸元代: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⑹明代:传奇

①.特点: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②.概况:⑤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后来,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创板戏变化体唱腔。

③.影响:赋予戏曲更大的表现力,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⑺清代:京剧

①.起源:乾隆年间,“三庆班”以及“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四大徽班”进京。

②.形成: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

③.特点: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京剧也称“皮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④.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