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优教教案3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bae00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4.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同时,通过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温度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演示。
此外,学生可能对记录和观察数据的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如何正确地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观察和记录温度数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温度数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温度计,用于讲解和演示。
2.准备温度数据表格,用于记录和观察。
3.准备与温度相关的素材,用于讨论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温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组成部分,如玻璃泡、刻度盘、缩口等,以及如何正确地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人一台温度计,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并记录在温度数据表格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操练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分享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讨论温度变化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出示与温度相关的素材,如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温度数据的重要性。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说课稿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6a3d38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c.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并能够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温度的基本知识,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温度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温度计的使用和温度测量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能够解释温度计的读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问答法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温度计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如热水和冷水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温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
3.认识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温度计是如何测量温度的。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温度计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
5.温度计读数:讲解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6.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医疗等。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温度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使用方法:观察、操作、读数•应用: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的正确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温度》教学教案设计
![《温度》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4288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6.png)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温度的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温度变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及单位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温度的影响因素4. 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5. 生活中的温度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2.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变化的原因。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烹饪等,引出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温度的概念及单位:讲解温度的定义,介绍温度的计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4. 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温度的因素,如环境、时间、物质状态等。
5. 温度变化的现象及原因:观察实验现象,探讨温度变化的原因,如加热、降温等。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温度知识的了解。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操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温度计使用方法和温度变化原因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价: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他们在讨论中的贡献。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dff10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8.png)
《温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并能够进行转换。
2.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2.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1. 摄氏度与华氏度转换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季节的温度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温度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有什么影响?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温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介绍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并讲解两者的关系。
3.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并引导学生进行转换练习。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分组进行温度测量活动,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并讨论温度的变化规律。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一些关于温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总结温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温度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温度相关习题。
2. 观察家里的温度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将温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温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温度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操作”环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ea317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c.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温度》教案3一. 教材分析《温度》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和温度的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温度物理概念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热学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工具,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分析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温度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温度物理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加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温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工具,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概念的理解。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课件:温度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这一物理量。
提问:你们对温度有什么认识?温度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测量工具。
呈现温度计的图片和实物,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问: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温度对物体的状态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拓展(10分钟)讨论:温度计在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d4080f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1.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并能正确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温度计算。
3. 通过对温度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温度的计算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温度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温度是如何变化的?2.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1)讲解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介绍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示范如何读取温度计的数值。
(3)学生动手操作,练习使用温度计。
4. 温度的计算及应用(1)讲解温度的计算方法,如:求温差、求平均温度等。
(2)举例说明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学检查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使用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温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6.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测量室内外温度,计算温差。
(2)思考题: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及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温度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温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温度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温度教学设计(共7篇)
![温度教学设计(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e9c702a58da0116d17499b.png)
温度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温度》教学设计《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高低。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及比较,会正确看读出温度计的数据教学准备:课件,手动的温度计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来的时候,觉得外面真冷。
同学们早上上学的时候觉得冷吗?(冷)这么冷,你早上穿什么来的?(外套)现在你为什么把它脱了?(因为教室不冷,教室温度高)看来温度的变化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温度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温度的读写师:温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你知道温度是的单位是什么?怎么表示?温度就是用℃来表示,读作摄氏度。
(板书,生读一遍)师:读得真好。
老师想做一次天气预报员,播报一下哈尔滨的气温。
可以吗?(可以)那你能把听到的温度,准确地记录下来吗?(能)听清要求,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
咱们开始。
师:各位同学,哈尔滨最高气温零上4℃,最低气温零下8℃。
学生使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温度,教师巡视。
师:写完的同学,双手把你的记录单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
挑选几个典型的进行展示。
师:好了,同学们,我选取了部分同学的记录单,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也许里面就有你的想法。
看大屏幕。
师:(出示一种表示方法)这样的表示方式,意思清楚不清楚?(清楚)都有谁是这样记录的?那这个是哪位同学记录的?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说得真清楚。
很好,谢谢。
还有其他的方法呢,想不想看?(想)师:(出示另一种表示方法)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你快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又是怎么想的呢?(生说自己的想法)师:同学们再来看,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的同学用了***的方法。
温度教学设计15篇
![温度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2cd96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2.png)
温度教学设计温度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温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温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和不同地点的温度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温的关注,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测量沙子的温度。
三、教学准备:冷水、热水、干沙、湿沙及相应盛器,棒式温度计,挂壁式气温计,自制地温计。
四、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新课。
1、出示一包方便面,用热水瓶泡面,结果没泡软。
提问:这是这么回事?2、谈话:请大家估算一下,这热水瓶里的水的温度是多少?3、学生推测回答。
4、揭示课题:那么,这杯水的温度到底是多少,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让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板书课题)测量物体的温度(二)、测量水的温度。
1、怎样测量水的温度?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学生讨论。
3、师归纳,并示范测量方法。
特别提醒: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学生测量水的温度。
(1)出示表格,让学生测量并记录。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水温的测量记录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自来水的温度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2)汇报交流。
(三)、测量空气的温度。
1、提问:不同地点的空气温度一样吗?2、学生分组,按照表格进行测量记录。
不同地点空气温度的测量记录教室窗门口阳光下(高度——脚背处)教室角落里阳光下(高度——膝盖处)室外走廊里阳光下(高度——腰部处)室外树荫下阳光下(高度——头顶处)通过测量我们发现了:3、不同地方的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温度。
《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
![《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0df13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f.png)
《温度》教学设计《温度》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度》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温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
教师根据图片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什么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小?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二、想想做做1、温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温度概念。
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2、温度计。
想一想,议一议:①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②哪种方法更准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
三、想想议议1、问一问:你想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学生提问,教师板书)2、原理。
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案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b7fe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0.png)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温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温度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XXX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温度》。
教学目标包括:探索零上和零下的温度表示方法,理解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是会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零下温度,读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教学难点是了解负数的意义及对“-”的新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日常化的对话,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研究的内容---温度。
通过展示准备的衣服和天气预报,让学生感受不同城市的温度,引出温度的概念。
二、研究新知在黑板上板书℃,强调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并记录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教师观察学生填写情况,选择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出来并与学生分享。
强调“+”表示零上多少度,“-”表示零下多少度,“+”表示零上温度可以省略不写,但“-”不能省略。
让学生读出自己选择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三、课堂练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标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位置,并体会零上、零摄氏度,零下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让学生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比较大小,掌握负数的意义及对“-”的新认识。
四、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设计中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老师出示温度计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上的元素。
随后,老师介绍了摄氏度的来历,摄氏度表示冰和水能共存的温度。
从摄氏度开始,向上的表示零上温度,向下的表示零下温度。
通过认识温度计,了解摄氏度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通过温度计模型,了解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为下面知识的研究探究做铺垫。
同学们观察,北京的温度是-2摄氏度,到5摄氏度,在温度计上标出来。
学生需要说出标记的过程,并上台指出标记的位置。
第七单元《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e2a44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6.png)
第七单元《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使学生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温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温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的变化、体温的测量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这一物理量。
2. 讲授新课(1)温度的概念- 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 实例说明: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2)温度的计量单位- 摄氏度(℃)- 华氏度(℉)-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关系(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认识温度计-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际操作: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 课堂练习(1)填空题:关于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解答题: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温度知识。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温度与生活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1. 温度的概念2. 温度的计量单位- 摄氏度(℃)- 华氏度(℉)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温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之一,因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对于测量温度至关重要,而且涉及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认识温度计- 温度计的种类:课堂教学中,应首先介绍常见的温度计种类,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原理和适用场景。
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设计(合集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设计(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a9e92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2.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87-88页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温度。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得高低。
3、初步体验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准备:记录表、温度计、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新知。
1、猜谜语。
2、介绍温度计。
3、导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理解意义。
1、提问:关于温度计,你们想知道什么呢?2、试一试。
小小气象员播报某天北京气温情况,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录,并全班交流。
3、统一介绍温度的读法和规定的写法。
4、写一写。
气象员播报某天我国部分城市气温,学生做记录,最后全班检验记录的正确性。
5、认识0℃,理解0℃表示的意义。
科学家把水结成冰的温度定为0℃,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6、比较5℃与-5℃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7、在温度计图中标出各城市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三、巩固新知,深化认识。
1、“练一练”第1、2题。
2、游戏:猜温度。
四、小结全课,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实践应用。
调查我国部分地区明天的气温情况,完成课本88页的“小调查”。
第二篇: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温度》《温度》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温度》(第86页、87页)教学目标: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和零下的温度表示方法,体验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这样做的意义。
2.通过温度计上标计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零摄氏度,零下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3.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零下温度,会读写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3.1《温度》优教课件
![3.1《温度》优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718e7f852458fb770b56d3.png)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五、体温计
体温计用 于测量人体温 度。根据人体 温度的变化情 况,体温计的 刻度范围通常 为35~42 ℃。
体温计的结构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五、体温计
思考:
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二、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四、体温计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36 ℃。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14 ℃。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 图2
20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四、温度计的使用
测量温度时: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
的玻璃泡要继续留 在液体中,视线要
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液面相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四、温度计的使用
注意事项 1)二看 2)一不 3)四要
量程、分度值 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的底或壁; 玻璃泡要全部浸入 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优教提示
打开工具栏,点击“课件素材”,选取“动画演示:温度计的种类”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三、摄氏温度 定义: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规定:
《温度》教学设计
![《温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7f95c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c.png)
《温度》教学设计《温度》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温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温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的概念;②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②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②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具准备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开水、冷水若干。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列举生活中水的几种形态变化,引导学生指出它们都属于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由此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1)、温度①、问:当接触或靠近高温物体或低温物体时,你都有什么感觉?归纳得到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是不是我们感觉热的物体,它温度一定高,感觉冷的物体它温度一定低,请1个同学上来动手操作。
(2)、温度计①、展示自制温度计。
②.引入温度计原理:让学生观察把自己做好的温度计先放入放有热水的烧杯中,再放入放有冷水的烧杯中,然后观察看到的现象。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③.温度的规定及单位进一步提出问题:自制的温度计能不能测出具体的温度?为什么不能?然后引入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单位。
介绍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读法:37℃ 读37摄氏度 -5℃就读作负5摄氏度(或读作零下5摄氏度)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人体正常体温:37℃ 我国最低气温:-52.3℃ 最高气温:49.6℃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沸水温度:100℃ 。
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5d066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e.png)
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5篇《温度》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19ed2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0.png)
《温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在编写这份教案之前,我对《温度》这一单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单元主要涉及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重要性,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一、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的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热水和冷水的感受,让学生初步理解温度的概念。
2. 温度计量单位:介绍摄氏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摄氏度的计量标准。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4. 温度数据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和应用温度数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的计量单位,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温度概念的理解,摄氏度的计量单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难点: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温度的感受,引出温度概念。
2. 讲解:介绍摄氏度的概念,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
3. 示范: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温度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温度概念2. 摄氏度3. 温度计结构与原理4. 温度计使用方法5. 温度数据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摄氏度表示下列物体的温度。
(1)沸水(2)冰块(3)人体正常体温(4)冰箱冷藏室温度2. 答案:(1)100℃(2)0℃(3)37℃(4)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让学生对温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温度》教学设计(详案)
![《温度》教学设计(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44974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7.png)
《温度》教学设计(详案)第一篇:《温度》教学设计(详案)《温度》教案何代星【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渗透类比学习的方法(3)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温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同时,通过对不同温度数据的正确读取,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教具】温度计、自制温度计、红液温度计、烧杯。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观察每个季节中天气的图片,思考:这些天气跟什么有关?生:温度。
师:对,我们四季的变化跟温度有关,在温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温度。
(板书课题:温度。
)二、讲授新课提问:什么是温度呢?演示实验:(实验一):观察书中或者屏幕中的图片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做甲图中的实验:分别把手放入冷、热水中,让他说说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生:一杯水冷,一杯水热师总结:由上述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这两杯水的冷热程度不同,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出示课件中温度的概念!(实验二):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做图已中的实验,分别把手放入冷、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放入温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生:两手在同一杯温水中的感觉不同,对同样的一杯水,一只手感到热,一只手感觉凉。
师:这种感觉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师生一起总结: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仅凭人的感觉无法做到,需要用到测量工具——温度计。
由此来引入温度计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制温度计。
【想想做做】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自制的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3420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5.png)
《温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2. 学会使用摄氏度和华氏度进行温度的转换。
3. 能够描述温度的变化,并理解温度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
2.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读数方法。
2. 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准备:1. 温度计模型或实物。
2. 教学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询问他们是否知道温度计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温度的兴趣。
二、探究温度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温度的概念,解释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通过温度计模型或实物,演示温度的读取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
三、学习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15分钟)1. 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公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并描述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和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2. 提问学生关于温度的其他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学习温度的概念和转换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意义和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温度的变化,并描述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读取温度计上的数值,并进行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温度与季节、气候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温度永城市龙岗中学万青春2020.09.21周一整体设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可见一斑。
本课设计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
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
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
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结构,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提问法、类比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广口瓶、细玻璃管、酒精灯、烧杯、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优教提示: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几种图片:春天凉爽宜人、夏天酷暑难耐、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冷刺骨等。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交流各个不同的季节对温度的感受情况。
实验引入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推进新课一、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1.共同探究:自制一个温度计(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拓展实验:自制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实验探究:把自制温度计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变化。
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实验并观察、思考:将烧瓶浸在热水中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冷水中又如何?演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参考答案: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
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归纳小结: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请大家取出桌上的温度计,和我们前面的装置作一个比较:圆底烧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玻璃泡里面存放有染色液体,我们的温度计内存放的是染色的煤油)在我们装置上有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温度计内有这样的玻璃管吗?我们发现它更细了,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我们称之为毛细管,用玻璃造这样一根细管肯定不易,有这个必要吗?这么细有什么好处呢?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好像把液体的膨胀放大了。
温度计上的每一小格是怎么回事?温度就像我们前面学的长度要有标准一样,有了1 m的标准后就有了1 cm,1 mm,温度也要有标准,温度的标准叫温标。
学生交流讨论:(1)温度计为什么要有液泡?(2)为什么要用细管?(3)要比较方便、准确地比较出两杯冷热程度差不多的水的温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学生自由讨论,对自制温度计进行修改,如瓶太大了,不方便,可以缩小为玻璃泡;并将其中的液体改为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将细管改为封闭的玻璃管,并将内径变细,还要标上刻度等。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温度计的种类”)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工业双金属光学高红外线测红外线温度计温计温计测温计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二、摄氏温度(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视频实验:摄氏温标”)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并阅读课本1.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4.0 ℃是怎样确定的?100 ℃又是怎样确定的?5.1 ℃是怎样确定的?6.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 ℃以下和100 ℃以上?阅读讨论,了解单位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
D.1摄氏度:0 ℃和100 ℃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37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在大量有关珠峰的报道中,没有找到“珠峰温度”的信息。
但是,有消息说“在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神舟”六号在太空中90分钟绕地球一圈,当它向阳时,表面温度高达100 ℃,当它背阴时,表面温度降至-100 ℃“神舟”六号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表面温度高达1 600 ℃多媒体出示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一些物体的温度值”)(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
(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三、温度计的使用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共同探究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归纳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1)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
(2)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
(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4)第四个图有可能发生的错误是:没有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读数。
(5)第五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
(6)第七个图中间一个是对的,上下两个可能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体温计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问题。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体温计”)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