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学]
常见异常心电图学幻灯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学幻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ea71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e.p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异常心电图的临床处理与干预
急性处理
01
长期管理
02
对症治疗
03
异常心电图的预后评估
预后判断
通过观察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情况,可以判断心脏疾病的预后。
复发率评估
异常心电图的改善或恶化程度,可用于评估心脏疾病的复发率。
生活质量评估
异常心电图的转归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评估可指 导康复计划的制定。
室颤
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 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
段与T波。
03
异常心电图的病例分析
心肌缺血异常心电图
ST段压低
T波倒置
R波增高
心肌梗死异常心电图
Q波形成
1
ST段抬高
2
T波倒置
3
心肌炎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ST-T改变 QRS波群增宽
04
异常心电图与临床处理
异常心电图与心脏疾病的关系
。
测量间期参数
比较历史数据 结合临床症状
02
常见异常心电图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房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房性期前收缩
房速
房颤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的、 无保护机制的提前收缩。可继发 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
于正常人。
室速
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 导系统或者心室肌的连续3个或3 个以上的异位心搏,心室率通常 为100~250次/分,心律稍不齐。
THANKS
感谢观看
[健康评估]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学]
![[健康评估]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e54087b10661ed9ad51f3cd.png)
右心室肥大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 ❖ 期前收缩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扑动与颤动 ❖ 房室传导阻滞
正常窦性心律
❖ P波规律出现,Ⅰ、Ⅱ、aVF、V4~V6 导联 直立,aVR导联倒置
❖ P-R间期0.12~0.20s ❖ P波频率在60~100/min
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以波形相同,间隔规则的大锯 齿状扑动波(F波),频率为250~350/min
❖ 房室传导比例多为为2∶1、3∶1或4∶1 ❖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一般正常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快慢不均,形 态不一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 600/min。
❖ R-R间期绝对不等。 ❖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一般正常。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P波规律出现,QRS波规律出现,两者 无固定关系,心房率>心室率
心肌缺血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T波改变 ❖ T波高尖 ❖ T波低平、双向
或倒置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
(一)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ST段移位 ❖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下移 ❖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 缺血型改变 T波倒置
❖ 损伤型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坏死型改变 病理Q波
Q波深度达R波的1/4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演变
早期
急性期
近期 陈旧期
T波改变 对称高尖
倒置
ST段
弓背向上型 弓背向上型
抬高
抬高
倒置 变浅
恢复 基线
病理Q波
心电图检查—异常心电图(健康评估课件)
![心电图检查—异常心电图(健康评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abc3e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0.png)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心电图正常
练习题
1.关于室性早博的心电图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A.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
B.宽大QRS波前无P波
C.其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D.QRS形态正常
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P波增宽:“二尖瓣型P波”
1.左房肥大
时间≥0.12秒,呈双峰,两峰间距≥0.04秒
正常 见于二尖瓣狭窄 P波
宽大 P波
左房肥大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
一、心房、心室肥大
(一)心房肥大
P波高尖:“肺型P波” P波振幅≥0.25 mV(0.2 mV)
2.右房肥大
四、心律失常
(四)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
阅读心电图步骤
•1.找出P波,确定是何心率 •2.测定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 •3.判断心电轴 • 4.检查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形态、电
压、时间及相互比例 •5.检查S-T段是否有偏移 •6.结合临床下诊断
波(f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房颤波的频率为350~600
次/分
• ♣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R-R间期绝对不等
• ♣ 心室除极不变,QRS波形态正常
• ♣ 若是前一个R-R间距偏长,而接下来的一个R-R间距偏短时,后
面的相距较近的QRS波易出现增宽变形,称为房颤伴有室内差异 性传导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律失常
•♣心肌缺血类型不同,心电图表现也不一
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习题集6-10章
![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习题集6-10章](https://img.taocdn.com/s3/m/50a97d20b90d6c85ec3ac6cf.png)
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习题集6-10章健康评估第六章第一节概述习题与自我评价(一)配对题1.紫色帽采血管 A.主要用于凝血试验2.蓝色帽采血管 B.主要用于血细胞计数3.灰色帽采血管 C.主要用于大多数临床化学和免疫学检查4.红色帽采血管 D.葡萄糖、乳糖测定1—B 2---A 3---D 4—C(二)填空题1.为避免体力活动对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标本采集前应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血清清蛋白、酶、三酰甘油、胆固醇、钙、铁等检验项目的结果易受体位的影响,采集上述项目的血液标本时,应告知病人(不要长久站立)。
3.采集静脉血标本时,为避免困扎止血带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应尽量缩短止血带捆扎的时间,最好针头进入静脉的—(同时)立即松开止血带。
4.采集血液标本示若采血用的注射器或试管潮湿,可发生(标本溶血)。
5.护士应避免从正在滴注葡萄糖盐水的病人身上采集血标本进行葡萄糖或电解质测定,如必须检验,亦应在输液的(对侧肢体)采集。
(三)单项选择题1.饮食对血液的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取决于(C)A.饮食的成分B.饮食的数量C.进食的时间D.进食的速度2.通常情况下,适宜的静脉采血的时间为上午(C )A.5~7小时B.6~8小时C.7~9小时D.8~10小时3.考虑到体位和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血液标本最好于起床后(A )A.1小时内采集B.2小时内采集C.3小时内采集D.4小时内采集4.考虑到体位和运动对检查结果的影响,门诊病人应( D)A.静坐5分钟后再采血B.静坐10分钟后再采血C.静坐15分钟后再采血D.静坐30分钟后再采血5.空腹采血一般是指采血的时间在空腹( B)A.6小时以后B.8小时以后C.10小时以后D.12小时以后6.血糖测定采血用的真空采血管帽颜色是(D )A.紫色B.蓝色C.绿色D.灰色(四)多项选择题1.临床常用的需要在特定时间采血的检查项目为(BCD )A.血液生物化学检查B.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C.药物血液浓度监测D.激素测定E.肝功能检查2.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有( ABCDE)A.药物因素B.饮食因素C.病人的情绪变化D.标本采集的时间E.标本保存方法(五)思考题(答案P345页)1.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实验室检查的有关知识时应特别关注和掌握的要点是什么?请阐明理由。
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a20b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6.png)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过早搏动。对于室性早搏的护理,应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悸、胸闷、头晕等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等。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治疗,如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 等。
窦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了解窦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导致心脏起搏功能紊乱。对于窦性心律 失常的护理,应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悸、胸闷、头晕等,并采取相应的 护理措施,如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及遵医嘱治疗。
房颤的护理
了解房颤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常见异常心电图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常见异常心电图概述 •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护理措施 •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预防与保健 •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急救处理 •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案例分析
01
CHAPTER
常见异常心电图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异常心电图是指心脏电活动的异 常表现,通常通过心电图(ECG )检测发现。
03
CHAPTER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预防与保 健
定期检查心电图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
留意自身症状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
如果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并接受心电图检查。
关注家族史
如果家族中有异常心电图史,应增加 心电图检查的频率。
常见异常心电图
![常见异常心电图](https://img.taocdn.com/s3/m/d0445808ad51f01dc281f1f1.png)
1)正常窦性心律
(1)P波规则出现,形态示激动来自窦房结(P波在Ⅰ、Ⅱ、aVF、 V3V6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0.12s; (3)频率为成人60100次/min; (4)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
2)窦性心动过速
(一)基本概念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 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 室,激发相应部位产生激动。 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异常,则 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变, 此即为心律失常。
(二)分类
按心律失常的形成原因分类
(三)常见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和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常窦见性于心运律频动率、加精快神,紧成张人>、1发0热0次、/甲mi状n;腺功能亢进、 贫P血-R、、急QR性S失及Q血-、T间心期肌相炎应、缩短药。物(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等)等。
3)窦性心动过缓
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 心 甲电状图腺表功现能为低窦下性心、律冠<心6病0次等/。m或in。由于应用受体 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1)窦房传导阻滞
Ⅰ度窦房传导阻滞普通心电图机不能观察到; Ⅲ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静止较难鉴别;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才有明确的心电图诊断, 可分为MorbizⅠ型和Ⅱ型。
Ⅱ度窦房传导阻滞
MorbizⅠ型:长间歇之前的P-P间隔逐渐缩短,于出现漏搏后 又突然增长(称文氏现象);
心房
心室
5.心脏传导阻滞
心脏任一部位的不应期延长引起的冲动传导迟延或阻断
按发生部位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 内传导阻滞;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5cfa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4.png)
常见异常心电图
2
2
( 2)左房肥大:
1、P波增宽≥ 0.12s,常呈双峰型在 I 、II 、aVL导联最为显著,典型
者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称为 “ 二尖瓣 型P波”。 2、V1导联P波先正后负, Ptf≤-
0.04mm.s。 V1负向P波时间乘以振幅,称为P波 终 末 电 势 ( Ptf) 。
8/16/2023
常见异常心电图
49
49
房性早搏:变异P,波提前出现, QRS波一般 不变形, P,-R大于0.12s,代偿 间 歇不完全。
10/16/2023
常见异常心电图
50
50
4.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其后可有正常形态的QRS-T波,若无,则称为未下传的房 性期前收缩)。
56
56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宽大变形的QRS-T 波群, QRS时限大于0.12s,T波 方向与主波相反,完全性代偿间 歇,早搏的QRS波前无相关P波。
10/16/2023
常见异常心电图
57
57
10/16/2023
常见异常心电图
58
58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 tachycardia)
2)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常 >0. 12s,
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 3 ) 有完全性代偿间 10 16 /202
常
见异 心电图
。
53
53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 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位心律(连续3个或 以上),最常见的是阵发性心动过速。
健康评估心电图检查完整版本
![健康评估心电图检查完整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626e9dae81c758f5f71f6705.png)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特点及正常值。 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心电图产生原理及测量。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 三、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四、心电图描记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 心电图(ECG):心脏在机械收缩前,产生的电激 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 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即为心电图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1. 心电轴左偏 常见于横位心(肥胖 、妊娠晚期、大量腹水等)及左心 室肥厚、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等。 2. 心电轴右偏 常见于垂位心、右心 室肥厚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等。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六)钟向转位
左、右心室过渡区波形:R/S大致相等
1. 电轴不偏移 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为正向波 2. 电轴右偏(尖对尖往右偏) 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Ⅲ
导联的主波为正向波 3. 电轴左偏(口对口朝左走) Ⅰ导联主波为正向波,Ⅲ导联
出现较深的负向波 4. 心电轴极度右偏 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表明心电轴
极度右偏,近年来主张定义为“不确定电轴”
2. 目前广泛应用的为常规12导联体系
标准肢体导联3个:Ⅰ、Ⅱ、Ⅲ 加压肢体导联3个:aVR、aVL、aVF 胸导联6个:V1、V2、V3、V4、V5、V6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1)标准导联正负电极的位置
Ⅰ导联
Ⅱ导联
第八章 心电图评估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Ⅲ导联
(2)加压肢体导联正负电极的位置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课件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8ef2d4910ef12d2af9e732.png)
心电图成份的组成及各波段的测量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0.12-0.20) QT间期:0.33秒 (与心率有关)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0.06-0.11) ST-T无异常偏移
正常心电图 窦性心律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140-200次 /分 3、RR间期规整,或RR间期差偶>0.03秒 4、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 位于QRS波群后呈1:1传导或2:1 传导 RP’间期>0.20秒 5、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与QRS波群无关 6、可见心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Ⅲ°房室传导阻滞
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当心室肌某一部分 发生缺血时,将影 响复极过程,产生 ST-T改变
心肌梗塞急性期
异常Q波+损伤型 ST抬高 T波可直立或逐渐 倒置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急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
练习
练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
谢谢!
贺莉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P‘- 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 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 窦性P波间期短于窦性P -R间期的两倍,称为 不完全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心电图特征]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 QRS波群,时限>0.12S,其 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 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联律间期恒定 3、代偿间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 现、形成二联律(左图上)、 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 图)。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 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或多源 性室早。
健康评估心电图重点
![健康评估心电图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95e23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5.png)
第七章心电图检查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1、额面六轴系统、心前区导联的导联轴系统的用途额面六轴系统:主要用于判断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波形及测定额面心电轴心前区导联:反映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心前区导联轴:判断心前区导联的心电图波形以及心电轴的钟向转位2、胸导联V1-V6正极放置位置及临床意义3、P 波、P-R 间期、QRS 波、ST 段的形成P 波P-R间期QRS波ST波第二节、正常心电图★1、室壁激动时间、心电轴、钟向转位的概念室壁激动时间:又称R峰时间;是指经QRS波群起始部和R波顶点的两条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投影在额面上的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代表整个心室肌除极向量在额面上的方向与大小..钟向转位:指心脏延其长轴从心尖部向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逆钟向方向的转动;可通过心前区导联中过渡区波形出现的位置来判断..2、心率的测量3、目测法判断心电轴4、根据 V1-V6 导联的 QRS 波形;判断钟向转位5、正常 P 波、P-R 间期的时间范围P波P-R间期时间<正常~补充代表房室传导时间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1、冠状 T、异常 Q 波、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性代偿间歇、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第7题的概念..冠状T:面向缺血区的导联出现倒置的T波;甚至呈双肢对称且导致逐渐加深..由于这种倒置深尖、双肢对称的T波多出现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异常Q波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一般是的重要指标之一..完全性代偿间歇:联率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恰好等于正常心动周期的两倍..不完全代偿间歇:联率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小于正常心动周期的两倍..2、左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心电图特征含二尖瓣型 P 波、肺型 P 波2、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右心室肥大伴劳损的典型心电图特征3、心肌缺血的心电图主要表现4、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心电图特征、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心肌梗死的分期的典型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异常Q 波及ST 段抬高和ST-T 动态演变5、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 性停搏心电图特征前收缩何者最常见它们的心电图特征含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要求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三种期前收缩的比较★7、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概念;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次室性异位激动;可称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若持续十秒或数分钟则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8、扑动与颤动的分类;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什么;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要求能看图识别扑动与颤动:①心房扑动②心房颤动③心室扑动④心室颤动..最严重的的心律失常: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均不等的心房颤动波;频率为350~600次/分钟;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③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有时可伴有差异传导..★9、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哪两种波群关系的异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要求能看图识别★★★房室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异常房室传导阻滞一度①PR间期>②无QRS波群脱落二度Ⅰ型①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QRS脱漏②文氏现象又称莫氏Ⅰ型③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二度Ⅱ①P 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亦可延长第四节、心电图描记、分析与临床应用1、心电图电极安置见第一节第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 波后QRS波群脱落,脱落后的第一个P-R 间期最短,以后又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 再有QRS波脱落,如此周而复始出现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 后无QRS波。
❖ 凡连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QRS波群 脱落者(如3∶1、4∶1传导的房室传导 阻滞),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连续发生的3个或3个以上房性或交界性 期前收缩
❖ QRS波群频率为160~250/min,心律 规则
❖ 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连续发生的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 ❖ 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R-R间距略有不齐,频率为140~ 200/min ❖ 可有心室夺获或形成室性融合波
❖ QRS时间多正常 ❖ 心电轴右偏:≥90° ❖ ST-T改变
右心室肥大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 ❖ 期前收缩 ❖ 阵发性心动过速 ❖ 扑动与颤动 ❖ 房室传导阻滞
正常窦性心律
❖ P波规律出现,Ⅰ、Ⅱ、aVF、V4~V6 导联 直立,aVR导联倒置
❖ P-R间期0.12~0.20s ❖ P波频率在60~100/min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P波规律出现,QRS波规律出现,两者 无固定关系,心房率>心室率
心肌缺血
(一)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T波改变 ❖ T波高尖 ❖ T波低平、双向
或倒置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
(一)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ST段移位 ❖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段下移 ❖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案例评析
❖ 案例:女性,28岁,已婚,既往有“风湿”病史8余 年,未予重视,每于受凉“感冒”后即易出现风湿活 动。4天前患者淋雨后咽痛、发热、肘、膝关节红肿疼 痛来院。护理体检:体温38℃、脉搏112/min、呼吸 20/min、血压120/70mmHg,咽部充血明显,心率 122/min,律不齐,心尖区轻度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患 者自觉心悸、乏力,入院后心电图如图所示。
心室扑动与颤动
❖ 心室扑动:P-QRS-T波群消失,代之出现 连续快速的相对规则的振幅较大的心室扑动 波,频率在200~250/min
❖ 心室颤动:P-QRS-T波群消失,代之出现 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低小室颤波,频率在 200~500/min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 P-R间期延长,每个P波后均有一相关的QRS波群
心肌梗死
❖ 缺血型改变 T波倒置
❖ 损伤型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 坏死型改变 病理Q波
Q波深度达R波的1/4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演变
早期
急性期
近期 陈旧期
T波改变 对称高尖
倒置
ST段
弓背向上型 弓背向上型
抬高
抬高
倒置 变浅
恢复 基线
病理Q波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恢复 多直立 恢复 基线
+
心肌梗死
正常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主要内容
心房与心室肥大 常见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案例评析 思考与训练
心房与心室肥大
左心房肥大 ❖ 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
左心室肥大 ❖ 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
左心房肥大
❖ 双峰型P波,峰 距>0.04秒
❖ P波时间>0.11 秒
❖ Ⅰ、Ⅱ、aVF导 联明显
❖ QRS时间延长:可达0.10~0.11s ❖ 心电轴可左偏 ❖ ST-T改变:ST段下移,T低平、双向或倒置
左心室肥大
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 变者,称为左室肥大伴劳损。
右心室肥大
❖ 右室高电压: --V1导联R/S≥1。 --RV1>1.0mV或RV1+SV5>1.05mV(重症> 1.2mV) --RaVR>0.5mV或aVR导联R/S>1
案例评析
❖ 问题评析:患者青年女性,既往有“风湿”病史,机 体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因缺乏对疾病的进程及 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识,未予重视,致使风湿反复活动 ,最终累及心瓣膜。
• 入院后心电图特点:正常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 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在每分 钟350~600次;R-R间期不规则;QRS波群形态正 常,提示为房颤表现,房颤后心室率偏快,使心排血 量减少,氧供不足,出现心悸、乏力。
❖ 常见于二尖瓣狭 窄,又称“二尖 瓣型P波”
右心房肥大
❖ 高尖型P波,P波 电压≥0.25mV
❖ P波时间正常 ❖ Ⅱ、Ⅲ、aVF导
联明显 ❖ 常见于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又 称“肺型P波”
左心室肥大
❖ 左室高电压: --RV5(或RV6)>2.5mV --RV5+SV1>3.5mV(女)或4.0mV(男) --RaVL>1.2mV;RaVF>2.0mV;RⅠ> 1.5mV --RⅠ+SⅢ>2.5mV
思考与训练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一般为 A.100~150次/min B.100~180次/min C.150~250次/min D.200~250次/min E.250~350次/min
4.患者男性,56岁。自诉心慌,心电图:提前出现 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QRS形态正常,其 后有不完全代偿间歇。该患者的心电图诊断为
思考与训练
1.左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是
A.RV5<2.5mV
B.RⅠ<1.5mV
C.RⅠ+SⅢ<2.5mV D.RaVL<1.2mV
E.RV5+SV1>3.5 mV(F)或4.0mV(M)
2.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P-R间期超过
A.0.10s
B.0.12s C.0.16s
D.0.18s
E.0.20s
超急性期
急性期
近期(亚急性期)
陈旧期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示意图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 前间壁心梗:V1-V3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 局限前壁心梗:V3-V5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前侧壁心梗:Ⅰ、aVL 、V5-V6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 高侧壁心梗:Ⅰ、aVL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 广泛前壁心梗:V1-V5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 下壁心梗: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P波频率>100/min ❖ P-P间期<0.6s ❖ P-R间期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 ❖ 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窦性心动过缓
❖ 窦性P波频率<60/min ❖ P-P间期>1.0s
窦性心律不齐
❖ 窦性心律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 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
房性期前收缩
❖ 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 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s
❖ QRS波群形态正常 ❖ 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
❖ 提前出现的QRS波,前无P波 ❖ 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
,T波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 完全性代偿间歇
交界性期前收缩
❖ 逆行P波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R 间期<0.12s)或QRS波群之后(R-P 间期<0.20s),或者与QRS相重叠
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以波形相同,间隔规则的大锯 齿状扑动波(F波),频率为250~350/min
❖ 房室传导比例多为为2∶1、3∶1或4∶1 ❖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一般正常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快慢不均,形 态不一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 600/min。
❖ R-R间期绝对不等。 ❖ QRS波群形态和时间一般正常。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房室传导阻滞
思考与训练
5. 简述左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6. 简述室性期前收缩、房颤的心电图特点。 7. 简述二度I型、二度II型、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的心电图特点。 8.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