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7 订鬼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 订鬼学案(新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 订鬼学案(新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 订鬼学案(新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26.《订鬼》导学案教师寄语: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精神。
【学习目标】1.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2。
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3。
收集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学习重点】《订鬼》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1.题解本文节选自《论衡》卷二十二的《订鬼》篇.作者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王充祖辈曾从军有功,受封会稽阳亭,只一年便失去官职,归家以农桑为业。
王充本人“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曾做过小官(县吏),晚年失官在家,“贫无供养,志不娱快”。
一生受到豪强地主的压榨。
《订鬼》篇是王充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武器,批判天命鬼神邪说的战斗论文。
“订”是“论”的意思,《订鬼》即“论鬼神"。
原文较长,本篇在选录时,只取了该文的第一大段,所删部分,都是列举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历史上许多传说,论证妖怪和鬼神的虚妄不实,说明其不可信。
2.背景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第27课订鬼课件语文九级上2
eoo」OO JOOdOQJ00』00』00 >9 心XOOOOCMOO/OOdOOJOO,』0CS02gJ00」0gCO802・」gJCW00“00J0 O」OOUQO^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f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学习王充"无鬼神"论思想f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3 •尝试归纳整合文言文阅读规律。
5东汉王充撰。
全书八十五篇缺《招致》篇,实存八十四篇,二十余万字,是作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中世纪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者在这部著作里, 讨论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读准下面字的音:衽(仙)庖(p^O)ii(chui)殴(6u)S(md)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故得病寝衽:存想则目虚见:何以效之:顾玩所见: 二者用精至矣:病者困剧:或泄于目:昼日则鬼见:据案其身:非人死精神为之也:变成。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想象。
致之何由:因为什么。
故得病寝衽:睡在床上。
存想则目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何以效之:验证它。
顾玩所见:仔细端详。
二者用精至矣:使用精神。
病者困剧:困顿。
或泄于目:显露> 表现。
昼日则鬼见:同"现" < 出现。
据案其身:同〃按"f按着。
翹翹麹翹麹魏劇郵劇瀛麹麹瘵越翹翹埶瘵^9 ^*^1 ^*<0i ^S^i ^*91 ^SS* ^8)^S Q| ^S^gi ^E^i曙亀鸚孚亀鞠鶴超題鴨鴨鴨鶴鶴零亀鸚鸚1 •你心里是如何分析这篇课文的呢?说出i尔的想法。
2•你需要运用到那些理论工具?探究:1 •本文是针对当时社会上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样的论题? 2•作者的观点如何?3 •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呢?2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九年级语文上册27课《订鬼》课件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重要字词解释及用法举例
订鬼
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 识。
妄言
荒诞无稽的话。
迂诞
迂回曲折、荒诞。
恃怙
依靠、仗恃。
倜傥
卓异不凡。
衰绌
衰减、困窘。
句式变换和修辞手法运用
句式变换
本文运用了多种句式,如陈述句 、疑问句、感叹句等,使得文章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
文章采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 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形象生 动,语言更加优美。课件制作Leabharlann 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01
解决方法
02
解决方法
03
解决方法
04
解决方法
本次课件制作经验总结和未来改进方向
经验总结
课件制作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动画效果的设计 等。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和用户体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使课件更加生 动有趣、易于理解。
本次课件制作经验总结和未来改进方向
06
课件制作技巧分享及反思
课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02
01
03
遇到的问题
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图片和音频素材难以找到, 与课文内容完全匹配的资源较少。
在动画效果的设计上,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实现某 些复杂的效果。
课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在内容的编排上,如何做到既简洁明了又能突出重点,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学术背景
当时儒家经典中充斥着对鬼神的描述和信仰,而王 充则持怀疑态度,对鬼神的存在提出质疑。
个人经历
王充在创作《订鬼》前,曾对多种迷信现象进行观 察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反迷信思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
27.订鬼王充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全文2.学习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重点难点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二、导入1.正题“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关于鬼的看法2.作家简介三、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指导.4.个别朗读。
四、文章简要分析。
1.文章主旨分析主要是要订正当时关于“鬼是人死后精神形的”的说法。
2.写法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将“人病见鬼出”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
“伯乐见马,庖丁见牛”,是由于神志高度集中,进入迷离恍惚的境界,产生的错觉。
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庖丁是一样的,所见非实,所以并非真见到了鬼。
两者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订鬼》教案(新版)语文版
27 *订鬼【教学目标】1.准确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重点)2.学习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重点)3.学习王充的朴素唯物论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教学建议】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人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象出来的,大家如果不信,就请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了。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了解作家及作品。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朝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批判“天人感应”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学说,认为“精气”是人的生命和精神的物质基础,“死而精气灭”,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
本文选自《论衡·订鬼篇》,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的意思。
《论衡》是王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在这部著作里,讨论到了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给下列生字注音:寝衽.(r ân) 传.曰(zhu àn) 庖.丁(páo) 箠.(chu í) 椎.(chu í) 绳 (m ò) 鬼见.(xi àn) (2)通假字: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案”通“按”,按着。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订鬼》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并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复杂句式。
对鬼神观念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充及其代表作《论衡》。
引导学生关注《订鬼》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和复杂句式的问题。
3.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鬼神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充及其代表作《论衡》。
引导学生关注《订鬼》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和复杂句式的问题。
3.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看待鬼神观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鬼神观念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订鬼》课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2.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技巧?3.课堂讨论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4.课后作业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 订鬼教案 语文版
27.《订鬼》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初三上)1
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初三上)1一、教学目标(一)把握〝为、致、凡、至、效、顾、妄、自、或、夫、案、用〞等词语的含义。
(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三)初步明白得〝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缘故。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备搜集古今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放映批判〝迷信活动〞的电影片段,激起同学对迷信害人的义愤。
2.〝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惧怕的字眼,那么请咨询那个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不忙下定论,先来听一下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那个咨询题的。
3.朗读课文(二)作者及其作品«论衡»简介补充注释①,内容侧重告诉同学们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从一开始就和唯心论者进行困难卓绝的斗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然后请假设干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一遍。
2.对比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预备集中讨论。
3.解疑:能够学生提咨询,学生回答。
学生不能解决的咨询题,老师讲解。
4.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重要词语。
为----变成(另,替、给) 凡——凡是(另,平凡、总共)效——验证妄——荒诞,无把握或——有时(另,有的人)夫——那,代词据案——按着;案,现在写作〝按〞用——因为5.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1.完成文后〝摸索与练习〞二。
2.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情形(二)学生小组讨论以下咨询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想念存想之所致也。
〞立论开门见山。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明确: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咨询引出〝人病那么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
从全然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现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想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想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一辈子病时〝想念存想〞所致。
【精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7订鬼课件语文版.pptx
一二三四
4.古今异义区分
(1)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古义: 那人
今义:_尊__称_一 __般__人__的__妻__子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疾病 古义: 原因在于
今义: _连__词_,_表__原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觉.见卧闻 古义: 睡醒
·
(5)同一实.也 实:真相,本质。 (6)或泄.于目 泄:显露。
一二三四
2.一词多义辨析
(1)夫
夫精念存想 句首发语词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那
二者用精至矣 (2)用
俱用精神
使用 因为
二者用精至矣 (3)精
精神
夫精念存想 专一,纯正
3.词类活用解释
凡人不病则不畏惧
活用词语: 病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生重病。
一二三四
四、写作背景
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秦始皇和汉武帝 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 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 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1.作者是怎样看待鬼的?当时流行的认识是怎样的? 点拨:王充认为世间无鬼,有鬼也“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 所致也”,“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鬼是不存在的。当时流行的认识是“人 死为鬼”,“人死精神为之”,鬼是存在的。
今义: _睡__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顾玩.所见 古义: 欣赏,玩味
今义: _玩__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版小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单课件-27.订鬼 .pptx
(3)著名作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对联称赞了一位借“写鬼写妖”来“刺贪 刺虐”的清代名家,请你写出这位清代名家的姓名及其作品。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 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 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 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 也。
1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 三处)
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总是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正好,恰逢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都,全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看到这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 鼠(跳窜后)的疲乏。 16.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C )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3.文言知识归纳
(1)古今异义 ①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古义:那个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 尊称) ②觉.见卧闻,俱用精神(古义:睡醒;今义:睡觉) ③顾玩.所见(古义:欣赏,玩味;今义:玩耍)
(2)一词多义 【至】 ①二者用精至矣(副词,极) ②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动词,到来) 【精】 ①夫精念存想(形容词,专一、纯正) ②二者用精至矣(名词,精神)
7.(1)你平时一定积累了很多成语,请写出带“鬼”字的成语。 (至少三个)
示例:鬼斧神工、鬼哭狼嚎、鬼使神差、鬼头鬼脑等。
(2)探究与发现。 同样是写“鬼魂”,说说下面几句古诗与迷信中的鬼有何不同?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②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③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订
鬼》教案语文版-图文
27订鬼教案
课题知识与技能 27、*订鬼第1课时掌握“为、致、凡、至、效、顾、妄、自、或、夫、案、用”等词语的含义。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串讲的时候,点拨学生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
初步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别忙下定论,先来听一下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关于作者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出身“细族孤门”。
幼年聪明,六岁读书,即“有巨人之志”。
经四十余年,写成了《论衡》。
他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论。
为唯物主义思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初读课文 1、寝衽rèn 传曰zhuàn 庖丁
páo 箠chuí 椎chuí 绳纆mò 鬼见xiàn 2、通假字: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案”通“按”,按着。
3、多义词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代词,鬼)
二者用精至矣(精神)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主谓之间,取独)
夫精念存想
(专一,纯正)
夫精念存想
(句首发语词,无义)
若见鬼把椎锁绳纆(或者)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代词,那)
若有所畏惧
(如果)
为:变成。
存想:想像。
致:导致。
何:什么。
困:困顿。
把:拿。
顾玩:仔细端详。
妄:荒诞,无根据。
效:验证用:因为
或:有时(另,有的人) 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
凡:凡是(另义,平凡、总共) 四、翻译课文研读第一段 - 1 -
为:变成。
皆:都是。
存想:想像。
致:导致。
寝衽:睡在床上。
虚见:眼睛恍恍惚惚的看见(鬼)。
翻译:大凡
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导致的。
由于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
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
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
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
一害怕就会想象,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研读第二段效:验证。
传:古书。
相:鉴别。
顾玩:仔细端详。
玩,欣赏,玩味。
用精至矣:精神专一,到了极点。
犹:好像翻译: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
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之中,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
”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
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
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
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研读第三段困剧:困顿严重。
绳纆:绳索。
妄:荒诞,无根据。
实:事实。
翻译: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鞭子棍捧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
(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
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
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研读第四段夫:句首发语词,无义。
精:专一,纯正。
泄:显露。
夫:代词,那。
据案:按着。
俱用:全都因为。
同一实:真相、本质相同。
翻译: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
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说话上的,(就会)说出鬼的事情。
(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
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