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安全建设总体设计(无重叠)_赵勇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安全建设总体设计(无重叠)_赵勇

1.1防护思想
1.1防护思想
我们的现实世界都是由实体组成,通过实体与实体之间发生关系进行演进,所以我们需要确保实体的可信, 控制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持秩序,确保这是一个有序的世界。Fra bibliotek软件 系统
业务应用系统 操作系统
软件实体
硬件 系统
计算设备 存储设备
硬件实体
1.1防护思想
实体
关系
实体
实体可信
《设计技术要求》基于PPDR模型构建防御体系;
《设计技术要求》强调基于统一策略的安全管理, 以避免出现如下现象:1)有机制,无策略,安全 机制形同虚设;2)各产品策略之间缺乏互相配合, 也缺乏根据安全事件调整策略的响应流程,使得安 全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设计技术要求》强调基于主动防御的控制保护机 制,以避免出现如下现象:只重视对已知威胁的检 测和漏洞的发现,不具备对新型攻击的防护能力, 从而出现攻击防护滞后的现象。
《基本要求》是在GB17859等标准基础上,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和规定 了不同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最低保护要求,包括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是根据国务院147号 令要求制定的强制性标准,是等级保护的基础性标准,是其他标准制定的依据。 该标准以访问控制为核心构建基本保护环境和相关安全服务。
安全管理中心:对定级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 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定级系统互联:通过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的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安全 保护环境之间的安全连接。 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对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策略及安全互联部件上的安 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深信服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深信服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项目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深信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024年3月目录1项目概述 (5)2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5)3方案参照标准 (7)4信息系统定级 (8)4.1.1定级流程 (8)4.1.2定级结果 (9)5系统现状分析 (11)5.1机房及配套设备现状分析 (11)5.2计算环境现状分析 (11)5.3区域边界现状分析 (11)5.4通信网络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安全管理中心现状分析 (11)6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1)6.1物理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1)6.2计算环境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6.3区域边界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4)6.4通信网络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5)6.5安全管理中心差距分析 (16)7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17)7.1方案设计目标 (17)7.2方案设计框架 (17)7.3安全域的划分 (18)7.3.1安全域划分的依据 (18)7.3.2安全域划分与说明 (19)7.4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20)7.4.1机房与配套设备安全设计 (20)7.4.2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21)7.4.2.1身份鉴别 (21)7.4.2.2访问控制 (22)7.4.2.3系统安全审计 (22)7.4.2.4入侵防范 (23)7.4.2.5主机恶意代码防范 (24)7.4.2.6软件容错 (24)7.4.2.7数据完整性与保密性 (24)7.4.2.8备份与恢复 (26)7.4.2.9资源控制 (27)7.4.2.10客体安全重用 (28)7.4.2.11抗抵赖 (28)7.4.2.12不同等级业务系统的隔离与互通 (28)7.4.3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29)7.4.3.1边界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与应用层防攻击 (29)7.4.3.2流量控制 (30)7.4.3.3边界完整性检查 (32)7.4.3.4边界安全审计 (33)7.4.4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34)7.4.4.1网络结构安全 (34)7.4.4.2网络安全审计 (35)7.4.4.3网络设备防护 (36)7.4.4.4通信完整性与保密性 (36)7.4.4.5网络可信接入 (37)7.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8)7.4.5.1系统管理 (38)7.4.5.2审计管理 (39)7.4.5.3监控管理 (40)8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41)9系统集成设计 (42)9.1软硬件产品部署图 (42)9.2应用系统改造 (43)9.3采购设备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等保基本要求、安全设计要求

等保基本要求、安全设计要求

等保基本要求、安全设计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等保基本要求指的是我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信息系统的核心安全控制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包括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核心安全控制要求等内容。

安全设计要求则是在设计信息系统时应遵循的安全原则和要求,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息系统等级划分是等保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信息系统的保密、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需求,我国将信息系统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至五级,其中一级为最高安全等级,五级为最低安全等级。

根据信息系统所处的安全等级,确定相应的安全控制要求和措施,从而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在信息系统的设计阶段,安全设计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信息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安全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设计要求要求在信息系统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应考虑安全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设计符合安全要求。

要在设计阶段就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并将安全性作为信息系统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从而确保信息系统在后续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安全设计要求要求在信息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风险评估和安全威胁分析,确保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潜在风险和安全威胁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和防护措施,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和安全性。

安全设计要求还要求在信息系统设计中遵循安全原则和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要遵循信息安全建设的基本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分层防御原则、实行合理的访问控制等,从而构建一个稳定、安全的信息系统环境。

等保基本要求和安全设计要求是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充分遵循等保基本要求,严格遵守安全设计要求,才能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充分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等级保护复习题

等级保护复习题

复习题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是针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提出的安全要求,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两大类,用于指导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监督管理)。

2. 技术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在信息系统中(部署软硬件)并(正确地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

3. 基本技术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几个层面提出;基本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几个方面提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4.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0)是进行等级保护建设的直接指导,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方法,引入了(深度防御)的保护理念,提出了(“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保障框架,形成了在(安全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下(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层层防护的综合保障技术体系,规范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5. 《设计要求》中明确指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包括(各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及其(安全互联)的设计,各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由相应级别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或)安全管理中心)组成。

定级系统互联由(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组成。

6. 将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系统特色及要求落地的指导思想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符合国家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借鉴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将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给出具体的实施、配置措施;适用于公司行业特色的等级保护实施指引。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通用技术要求》)是中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技术要求标准。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是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测试的技术规范。

《通用技术要求》主要从安全需求分析和评估、系统安全设计、系统安全实施与配置、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下面是《通用技术要求》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安全需求分析和评估:要求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安全等级。

2. 系统安全设计:要求根据安全等级要求进行系统的安全设计,包括系统边界的划定、安全策略的制定、访问控制的实施等。

3. 系统安全实施与配置:要求在系统实施和配置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组件和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

4. 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要求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管理和维护机制,包括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用户管理、安全事件管理等。

《通用技术要求》还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不同安全等级下的安全性。

同时,根据具
体的系统类型和安全等级要求,还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细化和补充。

总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进行评估和测试的技术标准,通过满足这些要求,可以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不同安全等级下的安全性。

02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02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包括各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及其安全互联的设计。各 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由相应级别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或)安全管理 中心组成。定级系统互联由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组成。
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
设计目标 设计策略 设计技术要求
设计目标
设计策略
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策略是:在第二级系 统安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遵循GB 17859-1999的 4.3中相关要求,构造非形式化的安全策略模型,对 构造非形式化的安全策略模型, 构造非形式化的安全策略模型 客体进行安全标记,表明主、 主、客体进行安全标记,表明主、客体的级别分类和 非级别分类的组合,以此为基础, 非级别分类的组合,以此为基础,按照强制访问控制 规则实现对主体及其客体的访问控制。 规则实现对主体及其客体的访问控制 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通过第三级的安全计 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以及安全管理 中心的设计加以实现。
中国邮储银行如何设计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邮储银行如何设计安全保障体系? 《基本要求》、《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基本要求》 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网络拓扑结构
业务类型
门户网站、 个人网银系统、 公司网银系统、 手机银行、 电视银行、 公司业务系统、 个人信贷、 公司信贷、 信用卡系统、 电话银行、 ic卡系统; 银联前置大集中系统; pos大集中系统; 柜员身份认证系统:包括指纹、令牌
总体安全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将复杂信息系统进行简化提取共性形成模型针对模型要素结合基本要求和安全需求提出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要求指导信息系统中各个组织各个层次和各个对象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的具体实新建系统方案设计设计步骤1局域网内部抽象处理2局域网内部安全域之间互联的抽象处理3局域网之间安全域互联的抽象处理4局域网安全域与外部单位互联的抽象处理5安全域内部抽象处理6形成信息系统抽象模型7制定总体安全策略8关于等级边界进行安全控制的规定9关于各安全域内部的安全控制要求10关于等级安全域的管理策略局域网内部安全域之间互联抽象?四级安全域?三级安全域?二级安全域?一级安全域局域网之间安全域互联的抽象?四级安全域?三级安全域?二级安全域?一级安全域?四级安全域?三级安全域?二级安全域?一级安全域?单向推送局域网安全域与外部单位互联的抽象外部机构单位国际互联网双向推送四级安全域三级安全域二级安全域一级安全域安全域内部抽象?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工作站设备新建系统方案设计2总体安全设计方案大纲总体安全设计方案基本结构

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新版.pdf

新版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新版.pdf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毕马宁、马力、陈雪秀、李明、朱建平、任卫红、谢朝海、曲洁、袁静、李升、刘静、罗峥。

引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系列标准之一。

与本标准相关的系列标准包括:——GB/T AAAA-AAAA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BBBB-BBBB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在对信息系统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过程中,除使用本标准外,在不同的阶段,还应参照其他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开展工作。

在信息系统定级阶段,应按照GB/T AAAA-AAAA介绍的方法,确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

在信息系统总体安全规划,安全设计与实施,安全运行与维护和信息系统终止等阶段,应按照GB17859-1999、GB/T BBBB-BBBB、GB/T20269-2006、GB/T20270-2006和GB/T20271-2006等技术标准,设计、建设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信息系统,开展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GB17859-1999、GB/T BBBB-BBBB、GB/T20269-2006、GB/T20270-2006和GB/T20271-2006等技术标准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系列相关配套标准,其中GB17859-1999是基础性标准,GB/T20269-2006、GB/T20270-2006 和GB/T20271-2006等是对GB17859-1999的进一步细化和扩展,GB/T BBBB-BBBB是以GB17859-1999为基础,根据现有技术发展水平提出的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的最基本安全要求,是其他标准的一个底线子集。

国家的信息安全系统等级第二级保护规章制度

国家的信息安全系统等级第二级保护规章制度

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二级)一、技术要求1、物理安全1.1物理位置的选择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1.2 物理访问控制(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1.3 防盗窃和防破坏(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5)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

1.4 防雷击(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2)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1.5 防火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良好状态。

1.6 防水和防潮(1)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2)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3)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透;(4)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1.7 防静电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1.8 温湿度控制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1.9 电力供应(1)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2)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3)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1.10 电磁防护(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2、网络安全2.1结构安全与网段划分(1)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应具备冗余空间,要求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2)应设计和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3)应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在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带宽;(4)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5)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6)重要网段应采取网络层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绑定措施,防止地址欺骗。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第1部分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第1部分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设计要求》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4年下达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国标计划号为:GB/T 25070.1-2010,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承担,参与单位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中软华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央电视台、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集团、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1.2主要工作过程1)准备阶段2014年3月,在公安部11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同协作单位共同成立标准编写项目组。

2)调研阶段标准起草组成立以后,项目组收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了研讨,对信息安全的模型、威胁和脆弱性进行了充分讨论。

同时项目组参考了国内等级保护相关标准,为了真实了解行业内的安全要求,项目组也对行业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

3)编写阶段2014年4月,标准起草组组织了多次内部研讨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相关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开展交流与研讨,确定了标准的总体技术框架、核心内容。

标准起草组按照分工,对标准各部分进行了编写,形成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设计要求》(草案)。

4)首次征求专家意见2014年4月,公安部11局组织业内专家对标准初稿进行了研讨,专家对标准范围、内容、格式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

5)第二次征求专家意见2014年9、10月,公安部11局组织业内专家对标准初稿再次进行了研讨,专家再次对标准范围、内容、格式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了宝贵意见。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

安全设计逐步发展为一种直接实现安全资源保护的有效技术手段,成为信息系统安全可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是实施现代信息系统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系统安全可控的必要条件之一。

本文从安全资源保护、安全策略设计、安全技术架构以及安全实施等方面,阐述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的技术要求,以期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一、安全资源保护安全资源保护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的重要基础,其要求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可见性:资源可见性是保护安全资源的核心原则,其要求对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应有明确的规则,明确的访问权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资源的可见性。

2、系统安全性:系统安全性是指系统能够抵御外部和内部的破坏,并能起到抵御信息安全威胁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根据安全性需求,集成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避免不安全的程序出现。

3、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保护信息安全的必要原则,其要求系统要求实施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实现数据的保密、完整性和有效性,并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更改和删除。

4、组织内安全运行:组织内安全运行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在实施安全运行之前,应充分了解系统的安全技术状况,确定可能发生危险事件的特点,完善安全评估机制,制定安全管理规程和标准,并实施有效的防范和应急预案。

二、安全策略设计安全策略设计是实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基础,旨在确定系统的安全要求,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其要求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控制措施:安全控制措施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础,其要求系统只接受符合安全策略要求的访问请求,控制内部用户的访问授权,防止未经授权访问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2、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指引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管理原则,其要求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以实现系统安全的有效管理。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一、引言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简称安全等级)是确定保护信息安全的主要依据。

安全等级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广泛采用,为不同规模的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保护,尤其是与计算机有关的信息系统,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是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而制定的,以实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有效实施。

它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要求、技术标准、安全控制要求、安全健康验证要求、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等几个方面。

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要求1、确定安全等级:根据系统内容、规模和应用环境,确定系统安全等级,并且根据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控制要求。

2、安全需求分析:根据安全等级和系统功能,确定安全需求,并且对其做详细分析。

3、安全建设措施:针对安全分析的结果,确定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障信息安全。

4、安全服务及测试:在安全控制实施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服务和测试,以保证安全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实施。

三、技术标准1、共用技术标准:按照国家发布的信息安全标准,依据国家安全要求、业务属性等,确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

2、可操作程度:检查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应用系统是否具备足够的可操作性,以使用户可以有效的执行安全等级的安全控制措施。

3、安全增强技术:采用可用的安全增强技术,如双因素认证、VPN、虚拟机等,对安全等级进行有效保护。

4、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发展技术需要,系统地提出工程技术标准,为信息安全提供全面的指导和规范。

四、安全控制要求1、安全设计和测试:在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应该以安全等级为依据,对系统设计、开发和测试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安全可控性: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应该把安全控制纳入系统的整体管理体系,并且把安全控制的实施责任落实到有关的责任人员身上。

3、安全记录:信息系统的安全活动必须保存有完整的日志记录,以便对系统发生的安全事件做出合理的反应。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本单位决定进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编制。

二、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建设内容(一)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二)开展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评估,识别和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三)加强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和访问控制机制,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访问;(四)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控和事件响应,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机制,及时识别和响应安全事件;(五)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四、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组织架构: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二)项目进度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三)项目预算安排:合理安排项目的经费预算和使用;(四)项目风险管理: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识别和评估项目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五)项目验收评估:制定项目验收标准和评估指标,确保项目达到设计要求。

五、项目效益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提高本单位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为本单位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项目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包括资金不足、技术不成熟、人员变动等,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风险问题。

七、项目总结本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

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

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是指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中,所要求的软件系统级别。

它是保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可追溯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软件等级保护分为5个等级:1级~5级,等级越高要求越严格。

本文将重点介绍软件等保3级的安全要求。

程序可信度在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中,程序可信度是指软件系统被审核时通过对源代码、二进制文件、编译、链接等多个方面的检测和确认后,确认其符合安全要求的过程。

要求软件系统中所使用的所有代码和第三方库的相关版本要进行记录和跟踪,保证其来源可追溯,确保代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所有的安全补丁必须及时,全面地安装和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盗版和没经过官方授权的软件使用。

安全设计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对于软件的安全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其重点是将安全控制定义到设计中,防止攻击者通过找到软件系统中的设计缺陷进行攻击和渗透。

在设计安全方案时,需实现以下要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第三方库等都应按规定进行安全配置和加固。

•程序应采用高安全级别编程语言或技术,确保程序在编译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系统中需设置相应的用户权限,对于系统中每个用户在进入系统的所有授权操作,都应该有相应的审计和信息记录。

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保证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安全测试需要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安全加固等多方面操作。

测试应在软件完成编写后,进行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可以找出代码层面的漏洞,而黑盒测试则是从攻击者的角度出发,模拟攻击,找出软件中的弱点和漏洞。

同时,还需要结合业务场景和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测试,确保软件的稳定性。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软件等保3级安全要求的最后一项重要工作。

安全管理要求软件系统应该有全面的安全文档,记录重要操作、配置、审计等内容。

在操作过程中应该遵循安全流程和操作规定,确保对用户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操作。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1.1信息系统应遵守安全保护原则,严格遵守《信息系统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办法的要求。

1.2信息系统应遵守"认证与授权"原则,严格控制访问权限,仅获得访问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信息系统。

1.3信息系统应采用全面的安全机制和安全技术,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机密性和完整性。

1.4信息系统应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所有设备都受到良好的安全管理,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

1.5信息系统应采取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审计和安全评估,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2.1信息系统应实施等级保护安全设计,其中内容应包括:认证与授权、日志审计、安全审计、加密安全、网络安全、备份协调、安全隔离、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情报安全等。

2.2信息系统应根据业务场景和安全等级,划分出不同的业务系统,实施等级保护安全设计,确保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

2.3信息系统应实施认证授权,控制访问权限,按照安全等级划分并限制访问权限,强制访问者认证,防止用户擅自获取高权限。

2.4信息系统应实施日志审计,记录审计日志,安全审计,审核系统运行状态。

2.5信息系统应实施加密安全,采取单向摘要加密技术、双向密码加密技术等加密技术,保护信息安全。

2.6信息系统应实施网络安全,采用安全策略、主机访问控制、访问控制、弱点扫描、边界防火墙等技术,保护网络安全。

2.7信息系统应实施备份协调,为系统数据安全制定备份计划,保密等级越高,备份周期越短。

2.8信息系统应实施安全隔离,根据安全等级对信息系统分层设置隔离层,采用主机组、网络拆分、安全虚拟化等手段,将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隔离。

2.9信息系统应实施软件安全,应采用受限运行策略、防护预处理等技术对软件进行防护,确保软件安全可靠、且内容完整。

2.10信息系统治理要求应严格执行数据保护、身份认证和秘密保护的措施,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保证每一项数据的安全。

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方案

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方案

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方案■文档编号■密级商业机密■版本编号■日期目录一. 前言 (1)二. 概述 (1)2.1项目目标 (1)2.2设计原则 (2)2.3依据标准 (4)2.3.1 主要依据标准 (4)2.3.2 辅助参考标准 (5)三. 安全现状、风险与需求分析 (5)3.1安全现状分析 (5)3.2安全需求分析 (6)3.2.1 系统间互联安全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XX大厦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投资广场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XX大厦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方案总体设计 (10)4.1总体安全设计目标 (10)4.2总体安全技术框架 (11)4.2.1 分区分域建设原则 (11)4.2.2 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保障体系 (12)4.2.3 安全防护设计 (13)五. 等级保护详细安全建设方案 (14)5.1技术建设 (14)5.1.1 网络安全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主机及应用系统安全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建设方案2016年3月目录1. 项目概述 (3)1.1. 项目建设目标 (3)1.2. 项目参考标准 (4)1.3. 方案设计原则 (5)2. 系统现状分析 (6)2.1. 系统定级情况说明 (6)2.2. 业务系统说明 (6)2.3. 网络结构说明 (7)3. 安全需求分析 (8)3.1. 物理安全需求分析 (8)3.2.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8)3.3. 主机安全需求分析 (8)3.4. 应用安全需求分析 (8)3.5. 数据安全需求分析 (9)3.6. 安全管理制度需求分析 (9)4. 总体方案设计 (9)4.1. 总体设计目标 (9)4.2. 总体安全体系设计 (9)4.3. 总体网络架构设计 (12)4.4. 安全域划分说明 (12)5. 详细方案设计技术部分 (13)5.1. 物理安全 (13)5.2. 网络安全 (13)5.2.1. 安全域边界隔离技术 (13)5.2.2. 入侵防范技术 (13)5.2.3. 网页防篡改技术 (13)5.2.4.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 (13)5.2.5. 网络安全审计 (14)5.3. 主机安全 (14)5.3.1. 数据库安全审计 (14)5.3.2. 运维堡垒主机 (14)5.3.3. 主机防病毒技术 (15)5.4. 应用安全 (15)6. 详细方案设计管理部分 (16)6.1. 总体安全方针与安全策略 (16)6.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7)6.3. 安全管理机构 (17)6.4. 人员安全管理 (17)6.5. 系统建设管理 (18)6.6. 系统运维管理 (18)6.7. 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20)7. 咨询服务和系统测评 (21)7.1. 系统定级服务 (21)7.2. 风险评估和安全加固服务 (21)7.2.1. 漏洞扫描 (21)7.2.2. 渗透测试 (21)7.2.3. 配置核查 (21)7.2.4. 安全加固 (21)7.2.5. 安全管理制度编写 (23)7.2.6. 安全培训 (23)7.3. 系统测评服务 (23)8. 项目预算与配置清单 (24)8.1. 项目预算一期(等保二级基本要求) (24)8.2. 利旧安全设备使用说明 (25)1.项目概述1.1.项目建设目标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推进学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依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等标准,对学校的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等级保护定级,按信息系统逐个编制定级报告和定级备案表,并指导学校信息化人员将定级材料提交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篇一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我们有必要制定严格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为啥要搞这些要求呢?很简单,咱可不想让那些黑客轻轻松松就把咱们的重要信息给偷走啦!想象一下,如果咱们的信息系统像个纸糊的房子,一戳就破,那得多可怕呀!所以,咱们得把这个“房子”建得坚固无比,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无处下手。

接下来咱说说具体要求。

**在访问控制方面**,咱得严格把控。

每个用户的访问权限都得明明白白的,不能随便越界。

比如说,普通员工就别想着能看到老板的机密文件,这能行吗?肯定不行!系统得能识别谁能进哪个“房间”,谁不能进。

而且,访问控制策略得定期审查和更新,这就好比给房子的门锁定期换个新钥匙,防止被人破解。

**在数据加密方面**,那更是重中之重。

敏感数据必须加密存储和传输,这就像给重要的宝贝穿上一层铠甲,让别人就算拿到了也看不懂。

加密算法得选先进的、可靠的,不能用那些老掉牙的容易被破解的算法。

你说是不是?**在安全审计方面**,系统得有一双“慧眼”,能把所有的操作都记录下来。

谁登录了,干了啥,都得清清楚楚。

这就好比在房子里装了监控,任何小动作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要是不遵守这些要求,那后果可严重啦!信息泄露、系统瘫痪,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公司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个人也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所以,大家都得把这些要求放在心上,认真执行!篇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哎呀,朋友们,咱们来聊聊信息安全这档子事儿!为啥要专门强调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呢?这可不是我瞎操心,你想想,现在信息多值钱啊,万一泄露了,那可真是要了命啦!先说身份鉴别这一块。

每个用户登录系统,都得有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一样。

分保测评标准

分保测评标准

分保测评(也称分级保护测评)是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对象的测评,以评估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分保测评标准主要依据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分保测评标准:
1. GB/T 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该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等级划分、安全保护基本要求、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等内容。

2. GB/T 28457-20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规范》:该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测评过程、测评方法、测评工具和测评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3. GB/T 29246-201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该标准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流程和评估报告编制要求,可用于辅助分保测评。

4. GB/T 31467.1-201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该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安全设计原则、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安全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5. GB/T 31467.2-201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运维技术要求》:该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安全运维管理、安全运维技术要求、安全运维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6. GB/T 31468-201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关键技术研究》:该标准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明确规定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

依据国务院147号令要求制订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奠定了技术基础。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明确指出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确定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工作职责划分、实施要求和实施计划,明确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方法等。

上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国家标准和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出台,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政策、标准依据。

2007年7月全国开展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标志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在我国全面展开。

在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和备案工作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正在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加固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为了配合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加固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范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包括第一级至第五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安全管理中心等方面的设计技术要求,以及定级系统互联的设计技术要求。

涉及物理安全、安全管理、安全运维等方面的要求分别参见参考文献[9]、[2]、[7]、[10]等。

进行安全技术设计时,要根据信息系统定级情况,确定相应安全策略,采取相应级别的安全保护措施。

在第五章至第九章中,每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比较低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所增加和增强的部分,用“黑体”表示。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规范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信息安全企业、信息安全服务机构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技术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也可作为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3 术语和定义GB 17859-199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定级系统classified system按照参考文献[11]已确定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系统。

定级系统分为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和第五级信息系统。

3.2定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security environment of classified system由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或)安全管理中心构成的对定级系统进行安全保护的环境。

定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包括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第四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第五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以及定级系统的安全互联。

3.3安全计算环境secure computing environment 对定级系统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安全计算环境按照保护能力划分为第一级安全计算环境、第二级安全计算环境、第三级安全计算环境、第四级安全计算环境和第五级安全计算环境。

3.4安全区域边界secure area boundary对定级系统的安全计算环境边界,以及安全计算环境与安全通信网络之间实现连接并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安全区域边界按照保护能力划分为第一级安全区域边界、第二级安全区域边界、第三级安全区域边界、第四级安全区域边界和第五级安全区域边界。

3.5安全通信网络secure communication network对定级系统安全计算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安全通信网络按照保护能力划分第一级安全通信网络、第二级安全通信网络、第三级安全通信网络、第四级安全通信网络和第五级安全通信网络。

3.6安全管理中心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对定级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第二级及第二级以上的定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需要设置安全管理中心,称为第二级安全管理中心、第三级安全管理中心、第四级安全管理中心和第五级安全管理中心。

3.7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for cross classified system 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是对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策略及安全互联部件上的安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3.8定级系统互联classified system interconnection通过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的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之间的安全连接。

4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概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设计包括各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及其安全互联的设计,如图1所示。

各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由相应级别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和(或)安全管理中心组成。

定级系统互联由安全互联部件和跨定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组成。

本标准以下章节,对图1各个部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技术要求(第五级信息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要求除外)。

附录A给出了访问控制机制设计,附录B给出了第三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示例。

5 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5.1 设计目标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目标是:按照GB 17859-1999对第一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实现定级系统的自主访问控制,使系统用户对其所属客体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5.2 设计策略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策略是:遵循GB 17859-1999的4.1中相关要求,以身份鉴别为基础,提供用户和(或)用户组对文件及数据库表的自主访问控制,以实现用户与数据的隔离,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以包过滤手段提供区域边界保护;以数据校验和恶意代码防范等手段提供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保护。

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通过第一级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以及安全通信网络的设计加以实现。

5.3 设计技术要求5.3.1 安全计算环境设计技术要求第一级安全计算环境从以下方面进行安全设计:a) 用户身份鉴别应支持用户标识和用户鉴别。

在每一个用户注册到系统时,采用用户名和用户标识符标识用户身份;在每次用户登录系统时,采用口令鉴别机制进行用户身份鉴别,并对口令数据进行保护。

b) 自主访问控制应在安全策略控制范围内,使用户/用户组对其创建的客体具有相应的访问操作权限,并能将这些权限的部分或全部授予其他用户/用户组。

访问控制主体的粒度为用户/用户组级,客体的粒度为文件或数据库表级。

访问操作包括对客体的创建、读、写、修改和删除等。

c) 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可采用常规校验机制,检验存储的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以发现其完整性是否被破坏。

d) 恶意代码防范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或配置具有相应安全功能的操作系统,并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以防范和清除恶意代码。

5.3.2 安全区域边界设计技术要求第一级安全区域边界从以下方面进行安全设计:a) 区域边界包过滤可根据区域边界安全控制策略,通过检查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传输层协议和请求的服务等,确定是否允许该数据包通过该区域边界。

b) 区域边界恶意代码防范可在安全区域边界设置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定期进行升级和更新,以防止恶意代码入侵。

5.3.3 安全通信网络设计技术要求a) 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完整性保护可采用常规校验机制,检验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并能发现其完整性被破坏。

6 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设计6.1 设计目标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目标是:按照GB 17859-1999对第二级系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在第一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安全审计、客体重用等安全功能,并实施以用户为基本粒度的自主访问控制,使系统具有更强的自主安全保护能力。

6.2 设计策略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策略是:遵循GB 17859-1999的4.2中相关要求,以身份鉴别为基础,提供单个用户和(或)用户组对共享文件、数据库表等的自主访问控制;以包过滤手段提供区域边界保护;以数据校验和恶意代码防范等手段,同时通过增加系统安全审计、客体安全重用等功能,使用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提供用户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以增强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第二级系统安全保护环境的设计通过第二级的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以及安全管理中心的设计加以实现。

6.3 设计技术要求6.3.1 安全计算环境设计技术要求第二级安全计算环境从以下方面进行安全设计:a) 用户身份鉴别应支持用户标识和用户鉴别。

在对每一个用户注册到系统时,采用用户名和用户标识符标识用户身份,并确保在系统整个生存周期用户标识的唯一性;在每次用户登录系统时,采用受控的口令或具有相应安全强度的其他机制进行用户身份鉴别,并对鉴别数据进行保密性和完整性保护。

b) 自主访问控制应在安全策略控制范围内,使用户对其创建的客体具有相应的访问操作权限,并能将这些权限的部分或全部授予其他用户。

访问控制主体的粒度为用户级,客体的粒度为文件或数据库表级。

访问操作包括对客体的创建、读、写、修改和删除等。

c) 系统安全审计应提供安全审计机制,记录系统的相关安全事件。

审计记录包括安全事件的主体、客体、时间、类型和结果等内容。

该机制应提供审计记录查询、分类和存储保护,并可由安全管理中心管理。

d) 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可采用常规校验机制,检验存储的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以发现其完整性是否被破坏。

e) 用户数据保密性保护可采用密码等技术支持的保密性保护机制,对在安全计算环境中存储和处理的用户数据进行保密性保护。

f) 客体安全重用应采用具有安全客体复用功能的系统软件或具有相应功能的信息技术产品,对用户使用的客体资源,在这些客体资源重新分配前,对其原使用者的信息进行清除,以确保信息不被泄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