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痿病(已完成)
中医内科学第三节痿证
10/31/2024
中医内科学
24
[预防调护]
1. 避居湿地,防御外邪侵袭,有助于痿证的预
防和康复。
2.病情危重,卧床不起,吞咽呛咳,呼吸困难
者,要常翻身拍背,鼓励病人排痰,以防止痰湿
壅肺和发生褥疮。
3.对瘫痪者,应注意患肢保暖,保持肢体功能
体位,防止肢体挛缩和关节僵硬,还应避免冻伤
或烫伤。
4.提倡病人进行适当锻炼
10/31/2024
中医内科学
23
常用药:人参、黄芪——益气;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 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化 瘀通脉。 加减:若手足麻木,舌苔厚腻者——加橘络、木 瓜; 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锁阳、桑寄生; 若见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 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廑虫丸,补虚活血, 以丸图缓。
10/31/2024
中医内科学
7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 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 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 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 10/3的1/20病24 人有神经毒性药中物医内接科学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8
10/31/2024
中医内科学
16
常用药:苍术、黄柏——清热燥湿; 萆藓、防己、薏苡仁——渗湿分利; 蚕砂、木瓜、牛膝——利湿,通经活络; 龟板——滋阴益肾强骨 加减:若湿邪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加 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 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 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欣热,心烦口干,舌质红或 中剥,脉细数——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 山药、生地; 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 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黯,脉涩——加 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中医内科学痿证精品文档
范围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 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 力、周期性麻痹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 能随意运动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1.手足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轻者仅上 眼睑下垂,重则四肢瘫痪)。
2.筋脉弛缓不收(软瘫)。
3.肌肉萎缩。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温热疫毒邪热未尽手足乏力居处冒湿湿热浸淫气血丌运肥甘厚味四肢后天失养脾胃亏虚精微丌输筋脉筋脉弛缓思虑劳倦肌肉久病大病禀赋丌足肝肾亏损髓枯筋痿房劳太过肌肉萎缩外伤跌仆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亍五脏虚损
第三节 痿 证
概念
定义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
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 痪的一种病证。又称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指肢 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 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痿证范畴。
2.痿证与痹证
痹症: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与本病肢体无 力而不痛是根本的区别。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 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 属痹痿合病。
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 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缓急 实: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肌肉萎缩
(三)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四)方药:清燥救肺汤。本方有清热润燥,
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 之证。
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补中; 桑叶、枇杷叶、杏仁、火麻仁、阿胶——滋阴
清燥润肺; 生石膏——清肺热。
加减
1.若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重用生 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 解毒祛邪;
中医内科学——痿病
中医内科学——痿病一、概念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临床上尤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躄”。
“痿”——指肢体痿弱不用。
“躄”——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二、病因病机三、诊断要点1.症状: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2.诱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有缓慢起病的病史,也有突然发病者。
3.辅助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肉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鉴别诊断痿病: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
风痱:四肢不收,废而不用,语言不利,肌肉多不萎缩。
痿病与偏枯痿病表现: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则瘫软于床,尤以双下肢痿弱不用多见。
起病可急可缓。
偏枯(半身不遂)表现:一侧上下肢体不能随意运动,或左或右,一侧肢体偏瘫废用,可伴有言语謇涩、口舌喁斜日久患肢肌亦可萎缩瘦削。
起病急骤,由中风病所致。
五、辨证要点1.辨虚实实证——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凡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者。
虚证——属脾胃肝肾亏损凡病程较长,病情渐进发展,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
2.辨病位在肺——凡病起发热、咽干、呛咳,或热病后出现肢体痿软不用者。
在脾——若四肢痿软,食少,便溏,腹胀。
在肝肾——若下肢痿软无力,甚则不能站立,兼见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月经不调者。
六、治疗原则基本治则: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
1.“治痿独取阳明” ,其含义有二: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二则清阳明之热邪。
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
肝肾之精血亦有赖于脾胃的生化。
若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则肢体痿软,不易恢复。
所以脾胃功能健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转旺,有利于痿病恢复。
中医内科学课件 痿证
5.脉络瘀阻证
主证: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 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 兼证: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 舌脉: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 、瘀斑,脉细涩。 病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 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代表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益气;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 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活 血化瘀通脉。 加减:若手足麻木,舌苔厚腻者——加橘络、 木瓜; 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锁阳、桑寄生; 若见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 血久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廑虫丸,补虚活 血,以丸图缓。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 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斜,久 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 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 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但痿 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 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常用药:苍术、黄柏——清热燥湿; 萆藓、防己、薏苡仁——渗湿分利; 蚕砂、木瓜、牛膝——利湿,通经活络; 龟板——滋阴益肾强骨 加减:若湿邪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 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 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 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欣热,心烦口干,舌质红 或中剥,脉细数——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 、山药、生地; 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 ,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黯,脉涩—— 加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 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 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 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 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 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 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 兼证: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 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 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证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XX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也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痒痛等。
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1)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如MADSAM),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深、浅感觉异常;(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脑病学》(王永炎、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1)脾胃亏虚证:四肢麻木无力,甚则肌肉萎缩。
手足欠温,神倦倦怠,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2)肝肾亏损证:肢端麻木,甚则感觉消失,肢体痿软无力或拘急疼痛,肌肉萎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
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3)气虚血瘀证:四肢痿软无力,麻木、疼痛,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沉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胃亏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等。
中医内科学痿证
中医内科学痿证痿证,又称为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痿证主要属于肾阳虚损的范畴,主要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等症状。
中医内科学对于痿证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探讨中医内科学对痿证的研究。
1. 病因痿证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肾阳虚损: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阳虚损是痿证的主要病因。
肾阳虚损主要表现为肾气不足,使得身体阳气不足,从而导致阳痿等症状的出现。
1.2 脾胃失调:脾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一旦脾胃功能失调,容易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影响到肾阳的生成和运行。
1.3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是导致痿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情志不遂主要包括长期的精神压力、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功能,从而导致肝郁气滞,影响到肾阳。
1.4 脑脊髓病变:脑脊髓病变也是导致痿证的常见原因。
脑脊髓病变可以导致神经传导障碍,从而影响到性功能的正常发挥。
2. 病机痿证的病机主要是肾阳虚损。
肾阳虚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肾阳虚:肾阳虚是痿证的核心病机。
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肾气不足,体质虚弱,阳气不充盈,从而导致阳痿等症状。
2.2 气血不足:脾胃失调、情志不遂等因素会导致气血不足,进一步加重了肾阳的虚损。
2.3 脏腑功能失调:痿证的发生也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郁气滞、心火亢盛等。
3. 证候根据痿证的病因和病机特点,中医将痿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证候:3.1 肾阳虚证:主要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等症状,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3.2 肝郁脾虚证:主要表现为阳痿、性欲减退、乏力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3 心火亢盛证:主要表现为阳痿、多梦、失眠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4. 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针对痿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摄肾阳、健脾养血、舒肝和胃、清心泻火等措施。
4.1 补肾阳:补肾阳的关键是选择补肾阳的药物,如肉苁蓉、菟丝子等,配合适当的调摄方法,如温煦下焦、艾灸等。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9痿病
2. 湿热浸淫 主症: 四肢痿软, 肢体困重, 足胫热蒸, 尿短赤涩。 兼次症: 发热, 胸闷脘痞, 肢体麻木、微 肿。 舌象: 舌质红, 苔黄腻。 脉象: 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 方药: 加味二妙散化裁。
2012-8-27 中医内科学
二妙散中有苍柏, 再加牛膝名三妙; 三妙加薏名四妙, 湿热为患皆可疗。
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 2、对重病患者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行走困难者,要扶拐行走锻炼,不 能随意活动者,要帮助其活动,防止 肌肉萎缩; 4、卧床患者经常、定时翻身,防止褥 疮; 5、饮食以清淡有营养为宜。
2012-8-27 中医内科学
典型病例:易某某,男,12岁,湖南安乡县安乡实 验小学学生,父母农民,2003年4月10日,因 重症肌无力危象在湖南最有名的某大学附属医 院抢救治疗38天后,病情未见好转转入我院, 住院号158344。后经我院ICU及二内科在邓铁 涛教授指导下,积极救治,终于起死回生。在 整个治疗过程中,邓铁涛教授还为病人赠送 5000元人民币,香港大公报为病人募捐27000 多港币,出院时二内科还为小孩买了一个180 多元的健身书包,供小孩上学用。6月9日,患 儿出院。家属衷心感谢ICU以及二内科全体 医务人员,在他们赠送的锦旗上,用最简朴的 语言写着:“最好医院,救命之恩”。
2012-8-27 中医内科学
【鉴别诊断】 本病当与痹证、中风相鉴别。
2012-8-27
中医内科学
痿病 病因 外感(温、毒
、湿热)内伤 (脾胃、肺、 肝、肾亏虚)
痹证
中风
外邪(风、寒、 内因为主( 湿、热) 风、火、痰 、瘀)
头部 病 筋脉、肌肉 关节, 肌肉, 经脉 位 症状 肢体痿软不用 肌肉、关节酸 半身不遂,手足 肌肉萎缩 以双下肢多见 痛,屈伸不利 或关节强直变 形,肌肉萎缩 拘急或软弱无力 ,或口眼歪斜, 常有眩晕、头痛 、昏仆史。
中医内科学一09痿病PPT课件
4.肝肾亏损 主症: 起病缓慢, 下肢痿软无力, 腰脊酸软,
不能久立。 兼次症: 下肢痿软, 甚则步履全废, 肩腿大 肉渐脱, 目眩发落, 耳鸣咽干, 遗精或遗尿, 或见妇女月经不调。 舌象: 舌质红, 少苔。 脉象: 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
虎潜脚痿是神方, 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板姜归知柏芍, 再加羊肉捣丸尝.
《丹溪心法》提出“泻南方,补北方” 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 并创名方“虎潜丸 ”。
4、 《丹溪心法》 《类证治裁》:瘀 血致痿。
5、《临证指南医案·痿》:“肝肾肺胃四 经之病”。
三、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期 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 缩侧索硬化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 发软瘫后遗症,或脊髓颅脑损伤。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病因病机】
感受湿热毒邪 外感湿(热)邪 饮食不节
肺热津伤
湿 热 淫
热 伤
湿热浸淫
伤阴 筋津
脉
筋脉肌肉 失养,肢
痿
体软弱无
久病劳欲
力,足不 病
脾胃虚弱 精 任地 血 不
肝肾亏虚 足
外因:温毒、湿热 病因
内因:气血津液不足
病位:肌肉、筋脉 涉及肺、胃、肝、肾
病机:肌肉筋脉失于濡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起病急, 发展快, 病程短, 肢体力弱,
或拘急麻木, 肌肉萎缩不明显者,属于 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
病程长, 病情渐进, 肢体弛缓, 肌肉 萎缩明显者,属于脾胃肝肾亏损之虚证 。
2.辨病位 病起发热、咽干、呛咳, 或热病后见
肢体痿软不用者,病位多在肺。 四肢痿软, 食少, 便溏, 腹胀, 病位多
中医内科学——痿病(已完成)
痿病[概述]与痹病的区别.一、定义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又称痿躄。
痿——肢体痿弱不用躄——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肌萎缩型痿病轻证:“睑废”,见眼睑下垂概述二、源流首见于《内经》,并有专篇论述。
分类:皮痿、脉痿、筋痿、骨痿、肉痿病因病机:“湿热不攘”“肺热叶焦”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攮,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津于五脏,五体失养,肢体痿软“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源流⏹汉、晋、隋、唐很少有专篇论述,列入风、痹、厥、虚劳等诸证之中。
⏹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痿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的病机特点。
源流金元.张子和强调火热《儒门事亲》首次鉴别痿病与风、痹、厥的异同。
“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故其本源,又复大异。
”源流朱丹溪《丹溪心法》专列痿论病机:“痿之不足,乃阴血也”。
治疗:“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泻南方补北方”。
——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用虎潜丸,通过滋阴养血而达到清五脏内热之目的。
源流《景岳全书》强调精血亏虚致痿“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丹溪心法》、《类证治裁》瘀血致痿概述三、范围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癔症性瘫痪或脊髓颅脑损伤等。
神经源性——中枢、周围、神经肌肉接头性肌源性——遗传、炎症、代谢废用性缺血等病因病机痿病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痰瘀阻络,筋脉失养温热疫毒邪热未尽居处潮湿肥甘厚味后天失养久病大病禀赋不足房劳太过外伤跌仆久病入络四肢筋脉肌肉失养手足乏力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病机小结1病机肢体筋脉失养3病性热证、虚证居多2病位筋脉肌肉涉及肝肾肺脾胃诊断1.主症:上肢或下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驰缓,肌肉痿软无力(软瘫)。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9痿病共42页文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9痿病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痿病[概述]与痹病的区别.一、定义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又称痿躄。
痿——肢体痿弱不用躄——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肌萎缩型痿病轻证:“睑废”,见眼睑下垂概述二、源流首见于《内经》,并有专篇论述。
分类:皮痿、脉痿、筋痿、骨痿、肉痿病因病机:“湿热不攘”“肺热叶焦”治则:“治痿独取阳明”“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攮,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津于五脏,五体失养,肢体痿软“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源流⏹汉、晋、隋、唐很少有专篇论述,列入风、痹、厥、虚劳等诸证之中。
⏹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痿证属内脏气不足之所为也”的病机特点。
源流金元.张子和强调火热《儒门事亲》首次鉴别痿病与风、痹、厥的异同。
“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故其本源,又复大异。
”源流朱丹溪《丹溪心法》专列痿论病机:“痿之不足,乃阴血也”。
治疗:“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
“泻南方补北方”。
——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用虎潜丸,通过滋阴养血而达到清五脏内热之目的。
源流《景岳全书》强调精血亏虚致痿“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丹溪心法》、《类证治裁》瘀血致痿概述三、范围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疾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癔症性瘫痪或脊髓颅脑损伤等。
神经源性——中枢、周围、神经肌肉接头性肌源性——遗传、炎症、代谢废用性缺血等病因病机痿病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痰瘀阻络,筋脉失养温热疫毒邪热未尽居处潮湿肥甘厚味后天失养久病大病禀赋不足房劳太过外伤跌仆久病入络四肢筋脉肌肉失养手足乏力筋脉弛缓肌肉萎缩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病机小结1病机肢体筋脉失养3病性热证、虚证居多2病位筋脉肌肉涉及肝肾肺脾胃诊断1.主症:上肢或下肢,一侧或双侧肢体筋脉驰缓,肌肉痿软无力(软瘫)。
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
2.伴随症: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上眼胞下垂,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甚则呼吸、吞咽困难。
3. 病史:由感受外邪或内伤积损的病因,或多缓慢起病,也有突然发病。
4.神经系统检查:肌力、肌张力下降,肌容积萎缩。
可作肌电图、肌酶谱、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肌肉活检等。
鉴别诊断痿病痹病相同均有肢体活动不利,可出现肌肉萎缩不同病机肢体筋脉失养风寒湿热之邪闭阻肢体筋脉。
症侯肢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
肢体无疼痛。
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
鉴别诊断痿病偏枯相同均可出现肢体活动不利,肌肉萎缩,或瘫痪不同病机肢体筋脉失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症侯肢体肌肉萎缩或瘫痪一般双侧对称出现,并伴有脏腑气血亏虚之表现。
无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
虚证多见。
可出现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不利)、偏身麻木。
实证或虚实夹杂多见辨证论治辨脏腑病位辨虚实缓急辨证要点辨证论治重视调理脾胃1治疗原则不可妄用风药2重视补益肝肾3“治痿者独取阳明”的含义一则补益后天:益胃养阴、健脾益气。
二则清阳明之热邪:“取”又取走、清除之意。
“痿证断不可作风治”。
治风之药,以发散疏泄为主,易伤津耗血,酿成坏病“泻南方,补北方”。
即补肾清热的方法。
痿病日久,皆累及肝肾,故须重视补益肝肾,育阴清热。
主症次症舌脉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
脉细数。
肺热津伤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临床应用:⏹1.壮热、口渴、多汗——重用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清泻肺热⏹ 2.呛咳少痰、咽干不利——加瓜萎、桑白皮、川贝:清热润肺止咳⏹ 3.肺胃阴伤,见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者—用益胃汤加山药、苡仁、谷麦芽等:润胃健脾,固护阳明⏹ 4.肺热津伤日久转为五脏受灼、肝肾阴亏者——结合滋补肝肾,达到滋水清金之目的。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主症次症舌脉四肢痿软,肢体困重,足胫热蒸,尿短赤涩。
发热,胸闷脘痞,肢体麻木、微肿。
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
湿热浸淫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化裁。
临床应用:⏹1.湿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加厚朴、茯苓、苡仁、泽泻:加强理气淡渗利湿;⏹ 2.长夏雨季——加藿香、佩兰:芬香化浊,健脾除湿;⏹ 3.热邪偏胜,身热,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4.热盛伤阴,见形体消瘦,足胫热蒸,心烦,舌红,苔花剥,脉细数——去苍术,加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
苍术燥湿健脾;黄柏清下焦之湿热,萆薢、防己导湿热下行,当归、川牛膝活血养血,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湿热留注下焦,易耗肾阴,须慎用辛温苦燥之品,及时用清淡滋阴善后。
主症次症舌脉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
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
舌质淡,苔薄。
脉象:细弱。
脾胃亏虚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临床应用:1.肥人多痰,脘腹胀闷——六君子汤:健脾化痰;2.中气下陷,头晕气短,声低懒言——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举陷。
参苓白术有四君,山莲扁豆砂薏仁,桔梗载浮枣汤引,健脾渗湿此方珍。
主症次症舌脉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
下肢痿软,甚则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
舌质红,少苔。
脉细数。
肝肾亏损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熟地、龟板、知母、黄檗、虎骨白芍、锁阳、陈皮、干姜)临床应用:1.阴虚热甚,口干尿赤,胫热——去锁阳、干姜,加鹿角胶、牛骨髓、猪骨髓:加强补肾填精;2.精亏血少气虚,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加黄芪、党参、当归、阿胶、鸡血膝:益气补血;3 .阴损及阳,畏寒阳痿,小便清长,舌淡,脉细无力——去知母、黄柏,加鹿角胶、紫河车、仙灵脾、巴戟天:补肾温阳。
主症次症舌脉外伤病史或久病体虚,四肢痿软,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
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四肢青筋显露。
舌质黯淡或青紫,瘀点或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
脉络瘀阻治法:益气养营,活血去瘀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补阳还五重用芪,归芍芎龙桃红依,益气活血通脉络,中风后遗偏瘫宜。
预防调摄1.防潮湿、适寒温、远房帏、调情志。
2.加强护理(保持功能位,防止挛缩、肉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辅助呼吸,排痰)。
3.加强肢体功能活动及按摩、针灸,防止萎缩。
病例分析于某,男性,42岁。
因四肢无力2天而就诊。
患者2天前作重体力劳动后,全身汗出、口渴,随即自觉全身无力,下肢为甚。
次日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自行起床、站立、步行,双上肢不能举。
伴神疲,气短,心悸,脘腹胀闷,口淡纳差。
追问病史患者已反复发作1年余。
刻诊:四肢肌肉无萎缩,双下肢肌力2级,肱二头肌及股四头肌腱反射消失。
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舌淡,苔薄白腻,脉沉弱。
查:血钾2.8mmol/L。
心电图示T波低平、U波明显。
病例分析陆某,男,48岁。
因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5年而入院。
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小腿无力,易疲劳,跑步变慢,逐渐出现双小腿肌肉萎缩,双足骨间肌萎缩呈弓状足,双手大小鱼际肌萎缩,无关节肌肉疼痛,伴腰背酸软、畏寒、夜尿多。
诊见舌质淡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
辨虚实缓急(1)实: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肌肉萎缩尚不明显,属肺热津伤(温病)或湿热侵淫。
(2)虚:起病缓,病程长,渐进发展,筋脉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证。
辨脏腑病位病起发热、咽干、呛咳,或热病后出现肢体痿软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四肢痿软,食少便溏,腹胀,病位多在-----脾胃;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伴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月经不调者,病位多在------肝肾。